目前分類:幼兒疾病、發展 (3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何謂專注力- 包括四項重要條件:


1. 對一定物件的指向與集中  


2. 能夠聚精會神的能力


3. 與生俱來已經擁有者      


4. 可以透過後天訓練而增強改善


 


    為甚麼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


因為專注力會影響以下與學習有關的事項:


學習成效、記憶表現、社交溝通、思考分析以及語言發展。


 


有關專注力的兩個誤解


1) 專注力一定會隨著年齡而增長,所以不需要特別訓練(X


參考資料:


2歲可專注 7分鐘


3歲可專注 9分鐘


4歲可專注 12分鐘


5-7歲可專注 15分鐘


7-10歲可專注20分鐘


10-12歲可專注25分鐘


>13歲或以上可專注約30分鐘


 


2) 觀察孩子的專注力,只需要在功課上(X


不但在靜態學習上,也要在遊戲時間觀察孩子的專注力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語言學習理論上要經過兩個階段:接受資訊階段和表達資訊階段。
從學習口語和文字的兩個方面,可以劃分為四個必經步驟:學聽話、學說話,學認字、學寫字。

嬰兒語言學習必經步驟之一:學聽話
學聽話是接受資訊階段,基本方法是:嬰兒從出生開始,大量地聽各種簡單和複雜的語音和句子。
在這個階段要為嬰兒提供豐富的視覺和聽覺刺激,儘管他還不能進行清晰、準確的語言溝通,但父母可以將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斷地講給寶寶聽熊熔熄煻,隤隡雃雒讓寶寶的頭腦中將語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聯繫起來(而不要太在乎寶寶是否真的理解),這是在進行語言的儲備慣憀慁愬,聜聞聚聝對孩子將來的語言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嬰兒語言學習必經步驟之二:學說話
學說話是表達資訊階段,基本方法是:伴隨發音器官的逐漸成熟,讓嬰兒先後發出單音、雙音,逐漸會說簡單句、複雜句子。
在這一階段,家庭成員說話要注意,儘量使用規範的句子和句型,多與寶寶交談,並給寶寶朗讀,讓孩子反復練習兒歌;同時要隨時隨地讓孩子學習、練習使用語詞,如:認識家中的各種東西;外出時教給寶寶所看見的東西等

嬰兒語言學習必經步驟之三:學認字
學認字是接受資訊階段,基本方法同樣是:從出生開始,大量地接觸(視聽)各種表現形式的文字。
這一階段要培養嬰兒的閱讀意識,多給寶寶讀書,在讀書時告訴孩子,每一本書講的是什麼,書中的字和詞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幫助孩子注意字的形狀;當孩子主動問起字、詞時,要耐心地講給他聽。

嬰兒語言學習必經步驟之四:學寫字
學寫字是表達資訊階段,應伴隨手部小肌肉協調能力逐漸成熟,讓嬰兒從簡單筆劃的字開始,一筆一劃地寫,一個字、一個字地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亞東紀念醫院 小兒過敏免疫科 陳家駿醫師

相信很多人都有以下的就診經驗,明明是咳嗽、流鼻水、鼻塞,為什麼有些醫師說是感冒,有些醫師卻在問完病史、做完檢查後,跟你說你可能有過敏的問題呢?

一般來說,對很多家長而言,要分辨感冒還是過敏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這兩者的症狀,在許多方面都很類似,但基本上我們仍能從幾個方面來加以區分:

1.
就病程而言:感冒比較可能合併發燒、喉嚨痛,但常五到七天就會結束,而且比較不會有喉嚨及眼睛癢,而過敏的症狀可能一個個出現,先打噴嚏,接著流鼻涕、鼻塞,有時雖然也會因過敏原消失而迅速緩解,但常常會拖很久超過七至十天都沒有改善,而且若有咳嗽,通常在夜間或清晨會比較厲害,有時候會咳很久或在外面治療很久都治不好,直到給予正確的抗過敏藥物來保養才會改善。

2.
過去病史:懷疑有過敏的小朋友,常常在過去即有過敏的症狀,包括臉上、身上常有溼疹,此外也常有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的情形,只是這些常見過敏性疾病的症狀有時並不是那樣明顯,譬如如果您常看到小朋友揉眼睛或動不動就揉鼻子、挖鼻孔,千萬不要以為單純只是小朋友好玩而已,其實這些極有可能都是過敏的前兆。

3.
家族病史:爸爸、媽媽或其他兄弟姊妹有過敏的病史,則小孩過敏的機會會高很多,一般而言,若父母親雙方其中有一個人有過敏,則小朋友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有,但若是父母親雙方都有相同的過敏性疾病,則小孩過敏的比例就會高達四分之三了,只是有些家長會有疑問說我家都沒有人有過敏,為什麼我的小孩會呢?根據統計有10-20%的過敏兒並沒有家族史,這是因為過敏的原因不單單只是遺傳因素,環境中的過敏原導致身體被致敏化也是重要的因素。

4.
身體檢查:過敏的病人常常下眼瞼會有黑眼圈,鼻樑有橫向皺摺,鼻黏膜腫脹且覆有白色黏液或因此而併發反覆性黃鼻涕倒流、鼻竇炎等併發症,此外身上有異位性皮膚炎、胸部聽診有咻咻的喘鳴聲,都可以幫忙做鑑別診斷。

5.
過敏原檢驗:當過敏專科醫師懷疑您的小孩是過敏兒後如何知道到底是對什麼東西過敏呢?有幾項實驗室的檢查可以幫助,傳統檢驗過敏原的方法是皮膚測試,俗稱『蓋印章』,是將過敏原萃取物直接與皮膚作用,再依照皮膚局部發炎紅腫的程度來作判斷,優點是判讀快速,15-20分鐘就可以有結果。目前較方便的做法是抽血檢查,檢驗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俗稱過敏指數(一般正常人是小於150),即可用來推測是否有過敏的情形,而且也可以一次檢驗多種過敏原專一性的IgE抗體濃度,如常見的塵蟎、狗毛、貓毛、蟑螂等,只是結果需時較久﹝約3-7天﹞,但其可信度也不比皮膚試驗差。

仔細想想,您們家的小朋友是否也有下列這些情形呢?
1有過敏疾病的家族史
2
小時候就有異位性皮膚炎
3
固定的皮膚癢疹,在流汗時感到特別癢
4
每次感冒皆伴隨喘鳴聲
5
時常覺得鼻子癢、鼻塞、眼睛癢
6
清晨起床後常連續打噴嚏
7
常覺得喉嚨有痰或常有清喉嚨的動作
8
慢性咳嗽尤其半夜、清晨時症狀特別明顯

如果有,要高度懷疑是否有過敏,總之,當懷疑有過敏的情形,應該尋求過敏專科醫師的幫忙,透過各種檢查便可以得知確切的結果,如此才能及早治療、對症下藥,另一方面也透過醫護人員的講解、衛教,了解如何避免過敏原、如何改善居家環境,畢竟『預防重於治療』,這才是讓家長與病童都免於過敏恐懼的根本之道!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常有這些想法:「學走路時,要穿鞋嗎?還是有那一種鞋子會對孩子走路,或以後腿型發育有幫助?」其實孩子在家裡活動時,都不需要穿鞋,現代很多家長或長輩過度保護孩子,即使孩子還不會走路,就給孩子訂製手工鞋或買了很漂亮的蕾絲鞋,其實多讓孩子赤腳的在安全的地面玩耍,可以促進孩子足弓的發育及加強足踝力量。


孩子是從不斷的刺激、反射來學習走路,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我常在公園裡看到很多父母將孩子抱在懷裡,不讓他們探索走路,怕弄髒,怕受傷,甚至還要抱著孩子一起從很窄的溜滑梯上溜下來,我的孩子在還未走路前,就躍躍欲試想從溜滑梯的滑道爬上去,再溜下來,他試過了,也安全成功,他得意的笑在我腦海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影像。


至於美觀的鞋子,多是滿足父母的品味,選鞋子,只要孩子覺得舒適即可,選鞋底過硬或材質過硬的鞋子。而在家裡學習走路階段,是不需要穿鞋子,印度曾有研究發現,從小不穿鞋的人足部比從小穿鞋的人更健康,扁平足發生率較低,有研究認為穿正式鞋子(包著腳趾)比穿拖鞋、涼鞋更容易有扁平足,所以幼兒在家裡最好盡量打赤腳,有些家長還會讓孩子穿著高跟鞋或人字托,只要不是成天穿著,對足部的影響有限,但是過於時尚的鞋子對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是不利他們的足部發育。


有位醫學中心的骨科主任告訴我:「門診中有一半的孩童都是為了扁平足、內八字、外八字、x型腿……等非疾病來求診,如果引導病人去穿矯正鞋,也不失為節省看病時間的好方法!」但他說,其實這些問題大多是正常,孩子剛學走路時的外八,大多是胎內姿勢造成,造成髖部的外旋肌肉過緊,看起來走路外八,有些人只有單側外八,走路一拐一拐,更叫父母擔心,還好這種情形在開始走路後三至四個月就好了,但有少數的先天性骨骼發育不良導致先天髖關節脫臼,外八狀況一直沒有改善,也必須小心鑑別,不能一概而論。(註一)


關於孩子鞋子的選擇,家長常被很多資訊淹沒,百貨公司專櫃及醫院的販售部都有矯正鞋專櫃,很多家長心中疑問:「我是否要買這種一雙要幾千元的矯正鞋?孩子的足部才會發育的健康、好看。」


註一:


其實小孩子剛開始走路時,大都是偏內八,如果有外旋肌過緊的情況,則會呈現外八字。內八字、外八字、O型腿、X型腿等現象,與使用揹帶,或太早走路皆無相關。除非有骨骼、內分泌或新陳代謝等疾病,否則這些情況不需要治療,都會隨著長大而自行改善。為何小孩子會有這些暫時的現象,原因不明。一般而言,O型腿約一歲前出現,走路時若合併內八字腳,O型腿看起來就會更明顯,但慢慢會自行改善,至二歲半、三歲期間就不明顯了,除非有罕見的生長板疾病,O型腿才會越來越彎曲變形X型腿約在三歲時出現,站立時若要求小孩的兩側腳踝靠攏,膝蓋就會一前一後,看起來好像有長短腳,這種情一樣慢慢會自行改善,約至六、七歲時就不明顯。


 


 


          


 


                            作        者:郭姿均/編著、王威勝/審定


                            資料來源:台視文化《醫生沒告訴你的育兒迷思》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王宏哲 職能治療師


 


近來,許多的語言、發展及神經科學專家們的研究發現,嬰幼兒的語言成熟,除了受語言先天機制所影響,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的互動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例如,幼兒在家中有爸爸媽媽能陪著閱讀書籍,觀看卡通的過程有大人的引導,以及更多的玩伴共同參予遊戲等,都會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


著名的語言學家Patricia Kuhl教授認為,嬰幼兒要讓先天語言系統更迅速更有效率的運作,必須要靠後天環境中語言的適當刺激輸入來支持。如果我們從大腦的層次來看語言的學習與發展,近來的嬰幼兒研究發現,及早提供豐富語言刺激的環境,腦內處理語言的神經網絡連結會更綿密,讓語言訊息處理的更迅速,進而增進日後嬰幼兒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能力。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照顧者就應該提供大量面對面的語言回饋,如“你好棒”,“再一次”,“好開心”等。


根據統計,有5~10%的學齡前幼兒有語言的發展上的問題,語言處理不好的孩子,日後與同儕、家長或師長的溝通發生困難,也可能進一步的造成學習效能不佳,人際互動上不良等情形。有鑒於此,提早關心及提升語言的學習能力,是幼兒發展上的重要議題。                  


一般來說,成人容易發現1歲半以後的孩子語言及字詞彙產生快速的累積及進步,譬如有意義句子的出現。的確,1歲半~2歲以後的兒童語言爆炸期發展,奠定日後語言與智力的重要基礎。然而,學語前期與學語期分別有不同的引導重點:


學語前期


1)多利用手勢及聲音的配合來與孩子互動


2)鼓勵孩子利用發出聲音來引起成人注意


3)與孩子玩發出不同的聲音,如大象的、火車的、狗狗的


4)學語聲出現時給予更多的回饋(如讚美)


學語期  


1)鼓勵多元仿說,如物品名稱、食物、動作、身體部位……


2)鼓勵仿說短句並適當的拉長句子


3)讓孩子自己描述事件


4)增加親子共讀,聽說故事的時間


5)增加不同的生活經驗,開放親子互動分享的時間


嬰幼兒的語詞彙發展一般要項及範例,以下提供一些簡單的說明








































    發展里程碑



        語言特徵



         語言範例



發聲期(0~1y



呀呀學語,發出不同聲音及語調



驚訝聲、ㄇㄣ ㄇㄣ聲、哭笑聲等



單字期(10mon~1.5y



有意義語言的出現,會叫爸、媽……



爸、媽、姨等有意義的第一個單字



雙字期(1.5y~



有些許固定的雙字詞



汪汪、喵喵、狗狗、花花、我要



語彙重要變化期(2~3y



2歲前期:會開始想利用字詞來造句(如“要車“:表示想要玩汽車)


 


2歲後期:為好問期,問“為甚麼”時期



2歲前期:要能複誦大象、長頸鹿、可樂球等詞


 


 


2歲後期:要能複誦“車子跑好快”、“玩具好好玩”等句子



仿說期(3y~



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重複大人的話,或仿說句尾的幾個字



3歲前期可以仿說複雜句:如“花園有蝴蝶和蜜蜂”



簡單句期(3y~



可以說出許多自己的簡單短句



簡單句如“大野狼出來了”、“我們要開車出發了”、“大家要玩玩具了”等



複合句期(4y~



運用複雜的句子及語言



可以出現“因為。。所以”的造句;句子裡運用正確的動詞“跑、跳、走、玩”等



語句增長成熟期(5y~



表達中更有因果關係,並用2~3個以上的句子來表陳述



可以複誦複合句,如“中午吃飯,有一碗白飯,一盤青菜和一碗湯”




         
(資料來源:天才領袖全腦健康體適能培育中心 提供)



 


  


                                                                        來源:babyhome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第一部份  有關舌頭的運動

在幫助舌頭上、下提昇力,及左、右的靈活度;這些動作是發舌尖音/ㄉ/、/ㄊ/、/ㄋ/,舌尖前音/ㄐ/、/ㄑ/、/ㄒ/、/ㄗ/、/ㄘ/、/ㄙ/等必備條件。


§ 將舌頭伸出縮回(可用棒棒糖、巧克力棒等幼兒喜愛的食物引 誘舌尖動作)


§ 教導孩子以舔的方式吃棒棒糖或冰淇淋(練習舌頭向外前伸     往上翹


§ 將巧克力醬或果醬塗在幼兒口腔四周,再讓幼兒用舌尖去舔。


§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 舌頭在口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  用舌尖舐舐海苔


§ 舌頭在牙齒外側轉動,做清潔牙齒狀


§ 捲舌做馬蹄聲


 


◎ 第二部份  有關嘴唇的練習


在強調雙唇的張力及形狀,有助於雙唇音/ㄅ/、/ㄆ/、/ㄇ/的發展及講話的口形變化,對於雙側裂、唇部修補過緊的幼兒尤其需要。


蹶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鳴/


§  拉開嘴唇,說/伊/


§  不停交換說/伊-鳴-伊-鳴-伊-鳴/


§  露出上下牙放鬆,重複的做


§  兩頰內縮,蹶嘴作聲


§  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吧!/


§  上下唇含住管狀物品,用手往外拉


§  用細的吸管吸布丁


 


◎ 第三部份  顎的練習


指的是上、下顎,亦即是講話的口形及張嘴的程度。


§ 儘量張開嘴後蹶起嘴,說/啊-鳴-啊一鳴/


§  說/啊一伊一啊-伊/


§  說/啊-伊-鳴/


§  做大咀嚼狀,或嚼餅乾或魷魚絲


 


◎ 第四部份  吹氣練習


目的在讓幼兒學習空氣從口中吐出,就像說話時的呼吸是吐氣的狀態;另外,吹氣練習有助軟顎口的功能,是減少鼻音的要件,此項練習可在硬、軟顎修補完後練習。


§  準備乒乓球與孩子玩吹球遊戲(也可以吹羽毛、衛生紙條、風     車、紙船、§  口哨、肥皂泡泡、蠟燭、汽球、口笛糖等


§  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一,噓一


§  吹火柴、蠟燭、碎紙片、或口哨


§  用吸管吹水


§  置舌頭於上下齒之間,慢慢吹氣


§  鼓脹兩頰,持續越長越好


§  鼓脹兩頰,然後爆/啪/聲


§  鼓起兩頰做漱口狀


 


◎ 第五部份  運用不同的口腔部位做輪替練習


目的在增加靈活度。模仿動物的聲音是引發幼兒語言模仿的前奏,先培養他們模仿聲音的習慣,將來才能進行『仿說』。


§   說劈、啪,劈、啪


§   說噗、潑,噗、潑


§   說滴、答,滴、答


§   說踢、他,踢、他


§   說啪、啪、啪


§   說他、他、他


§   說卡、卡、卡


§   說啪、他、卡


§   說啦、啦、啦


§   說發、發、發


§   說嘶、嘶、嘶


§   學小鳥叫,吱、吱、吱


§   學鴨子叫,呱、呱、呱


§   學小狗叫,汪、汪、汪


§   學小貓叫,喵、喵、喵


§   學火車開動聲,啾、啾、啾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  /  甯瑋瑜


衛生署最新調查發現,六個月大的寶寶多數已能翻身、發出笑聲,卻不到半數能肚子貼地爬行,不符合半歲時應達到的發展里程碑。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指出,家長總讓寶寶躺著或抱著,致寶寶沒機會到處爬,建議應讓寶寶多趴著玩。


衛生署二○○五年起,追蹤近兩萬五千名嬰兒進行「出生世代調查」,預計追蹤到成人,最近完成三歲以下的發展里程碑分析。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發展里程碑,如半歲有五項里程碑,包含翻身、貼肚爬行、將物品由一手移到另一手、發出笑聲,看到主要照顧者會主動微笑。


 


                                  


 


一歲半會喊爸媽


調查發現半歲寶寶僅約四成五可貼肚爬行,另四項里程碑則皆有八、九成達成率。邱淑媞分析,貼肚爬行屬大動作發展,可能是家長總讓寶寶躺或抱著,「建議家長別過度保護,應讓寶寶多趴著玩。」半歲寶寶還要能對照顧者微笑,若不會注視,須留意是自閉症。
調查也顯示,九成五的一歲半寶寶能拿筆亂塗、有意義地喊爸媽;三歲幾乎都能模仿大人說話動作,自行走路不會跌倒,還會到不同地方找東西。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遲景上說,發展里程碑指兒童特定年齡時,應表現出的身心發展,如動作、語言、認知、社會適應等,動作分粗動作與精細動作,粗動作指站立、走路,精細動作與手部操作有關。
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說,政府提供七歲以下兒童七次檢查,家長務必帶孩子讓醫師評估生長發展是否符合同齡進度。


 


早療把握三歲前


遲景上提醒,家長應密切觀察,在兒童健康手冊上勾選、確認是否符合指標,三到五歲腦細胞分化能力最強,若有發展遲緩,可趕在三歲前黃金期治療。


 


 


 


 


                             來源 : 蘋果日報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駱慧雯/台北報導



炎熱的夏天已悄悄來到,正當大家準備收起冬衣之際,有一些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的人,卻因為出現脫屑、紅疹,只能用長衣包裹,即使天氣再熱,也不敢穿上短衣褲短而「自曝其短」。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師施丞修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普遍存有作息不正常、飲食不當、藥物濫用等不良習慣,長期累積的惡性體質成為治療時,棘手又難纏的敵人。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最大特徵是搔癢難耐、發作無固定位置、易發紅疹,而且經常伴隨著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和氣喘等過敏症狀與異位性體質。由於大多數異位性皮膚患者具有過敏體質,通常在嬰幼兒時期就會發病,不過也有部分人小時候生活習慣良好,長大後經常熬夜、飲食不健康以及過度用藥,長期累積惡性體質後才發病。


 


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惡性體質包括「惡性睡眠體質」、「惡性飲食體質」和「惡性藥物體質」三類。惡性睡眠體質包含被動式的不易入眠、失眠和主動式的熬夜,如果長期處於惡性睡眠的情境中,不僅腦神經無法安定,也會出現肝火旺、腎陰虛和肝經濕熱的現象。


一般來說,肝火過大和腎陰虛屬於陰虛燥熱性體質,皮膚表面容易粗糙乾裂,並且伴隨劇烈搔癢和口乾舌燥,洗熱水澡後容易發癢外,肝經濕熱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表面出現猶如濕疹一般的丘疹和水泡,皮膚損傷部位常見滲水和組織液,糞便黏性強、小便色黃味臭,臉頰部位好發青春痘。想要改善因惡性睡眠所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可採用龍膽草、柴胡和木通等清肝火藥材加以調理。


異位性皮膚炎也可能因惡性飲食而發作,施丞修認為,多數人飲食不節制,愛吃零食飲料和各式各樣製作精緻的食物或口感好的再製食品,容易出現腸胃濕熱與肝腎代謝功能不良的排便不暢、皮膚粗糙、口氣惡臭、口味變重等現象,另外,體重較輕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還會出現心跳加速、機能亢進的病症


有的人則是嗜吃膏梁厚味,如麻辣鍋、熱炒、辛香辣,長久食用重口味餐點,容易降低味覺敏感度,造成舌苔變厚、脾虛或胃濕熱的現象,患者面色萎黃、口乾舌燥與精神欠佳。針對惡性飲食所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中醫師建議採用健脾祛濕、清熱解毒的方式調理體質,運用黃連、石膏、知母、大黃、茯苓、薏苡仁等中藥材來改善腸胃濕熱所造成的皮膚炎。


除了惡性睡眠和惡性飲食的體質,不當使用補藥和藥物也可能成為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的元兇之一。中國人重視藥補,但是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體質,任意使用補藥或進補過度,往往適得其反,例如曾有燥熱體質的孕婦,吃太多麻油炒腰子和四物湯,引發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誤將肝功能疲勞當作腎虛的病人,購買來路不明的鱉蛋酒補身,卻使體質過度燥熱,導致全身起皰疹。對於用補過度或藥補不當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以銀花、連翹、土茯苓等清熱解毒的中藥材,改善體質。還有,針對長期依賴類固醇和抗生素抑制病情的患者,可以使用澤瀉、車前子、地膚子、蛇床子等中藥材,提升肝腎的代謝功能。


現代人生活忙碌,睡眠品質不佳、飲食不正常,損壞身體機能,免疫力下降,如果想要避免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的長期困擾,施丞修認為,除了根據體質,從體內調理,恢復自我免疫調節能力,患者還須節制生活,維持良好睡眠和飲食習慣。此外,平時也要避免食用海鮮、竹筍、奶蛋、冰涼的冷飲和燥熱等食材,以免從體外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寶寶的身高,媽媽們肯定從寶寶出生時就開始關注了——我的寶寶生下來身高是多少?一周能長高多少?第一個月就能長這麼多嗎?3個月的寶寶為什麼和其他寶寶不一樣呢?在醫生說的身高範圍內就是標準的嗎?身高肯定是受遺傳影響嗎?還有以下我們就來說說關於身高的件事:

1
、生下來的身高和今後的有關係嗎?

寶寶生下來的身高大多在48釐米_52釐米之間,有些早產寶寶因為媽媽孕期較短,所以沒有達到這個數字,但不用擔心,隨著寶寶出生後旺盛的食物需求得到滿足,寶寶在生長發育方面會逐漸趕上其他新生寶寶。有些寶寶因為出生時個頭就比較大,所以他的身高也比其他寶寶大一些,不過有時候這類寶寶在出生後的指標會逐漸和標準趨向一致。

身高,醫生也稱身長,是衡量寶寶生長發育是否達標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2
、身高受哪些因素影響?

身高受遺傳因素影響,這是大家都有的共識。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又會發現,現在很多寶寶的身高都比以前提高,像買車票的最低身高限制就在不停地上升,這也跟現在的營養大幅度的提高有關係,吃得合理、善於搭配,讓寶寶在第一年就能長得結實、個子高。

不過,要是寶寶老是生病的話,那就會影響到他的身高。因為生病時的寶寶胃口不好、食慾差、進食少,營養吸收得也少,加上身體因為生病而消耗掉的營養,就會使發育延後一些。如果病程短、病癒快,病的次數也少,那還能夠在病後迅速恢復,相反,則有影響。

睡眠對寶寶的身高也有實際影響。常聽一些媽媽抱怨:寶寶精靈古怪,聰明是聰明,就是不太愛睡覺。實際上,我們知道,熟睡後腦垂體上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對長身體有效果,而每天10點以後的生長激素分泌得最多,所以寶寶最好在10點以前進入熟睡狀態,8點半到9點就是比較好的上床時間了。

3、身高標準範圍

在兒保所的體檢室,常會有身高、體重等有關寶寶生長發育的標準貼在那_。媽媽會比對自己寶寶的資料,如果發現不相符合,就會非常苦惱,而醫生常會告訴這些媽媽,寶寶的生長指標還是在標準範圍內的,不需要太緊張。媽媽們很想弄清楚,什麼樣的資訊才是標準範圍內的呢?

其實,在每個標準資料的上下2個標準差範圍內的寶寶,他們的生長指標都是符合規律的。而每一個月齡段的標準差又是不同的,掌握在醫生手中,所以,媽媽只要瞭解到寶寶是在標準範圍內的,就可以了。媽媽還要告知醫生的是,寶寶是否是早產兒,這會影響到醫生的判斷。

4、第一年是個奇蹟

寶寶第一年會從一個只能躺著的小嬰兒,發育成會爬、會站、會走路的小傢伙,真的可以算是個奇蹟了。在第一年末,他將會比出生時長高一半甚至更多,這比他以後的任何一年都要厲害。而在前六個月他能長15釐米,後半年他也能每月長1.5釐米或更多。嬰兒期是和青春期一起成為寶寶長高的兩個高峰。

5、第一個月長得更快

一般在滿月時,男寶寶的身高會在54.5釐米左右,女寶寶的身高會在53.5釐米左右,這個月寶寶長個3_5釐米是沒有問題的。

6
、關於春季長高、秋季長重的說法

這個說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春天萬物生長,周圍到處可見生機盎然的景象,寶寶新陳代謝旺盛,吸收、消化能力強,所以春天、特別是5月,寶寶生長速度最快。專家分析,這可能與環境溫度和紫外線強度有關。那麼,春天的時候,大人可一定不要錯過為寶寶助長的絕好機會。

7、合理運動讓寶寶更有活力

對小寶寶來說,做做主被動操就是他們的最好運動。寶寶 一兩 個月的時候,只會手腳亂蹬,大人可以輕握住他的小手小腳,進行上舉、平放、抬高、輪換屈體等動作。寶寶大些時,他會領會大人的意圖,跟隨大人的手勢進行活動。在洗澡之後進行,會讓寶寶感到更開心。

合理的運動還包括咀嚼的練習,它讓寶寶的嘴部肌肉得到發育,別圖省事讓寶寶用大流量的奶嘴,也別偷懶把輔食和奶和在一起餵給寶寶。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社會高度都市化的結果,剝奪小朋友「玩」的空間及機會,進而使不少小孩都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困擾。所幸,要增進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並不難,只要花點時間,陪寶寶玩點小遊戲,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目的,而且邊玩,還可以邊促進親子關係喔!

您的寶寶很「龜毛」,不喜歡別人碰觸?還是個性孤僻,很難交到朋友?抑或是平衡感很差,經常跌倒?那麼您得提高警覺,趕緊動手開發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否則待寶寶長大後,想後悔,可來不及囉!

Part1.感覺統合啟蒙 營造和諧人生

臨床上有些潔癖的媽媽,經常讓寶寶處於極完美的環境,寶寶不能在地上爬、身上不容許一點小污垢、不准旁人抱等,這些看似對寶寶有益的環境,反而是造成寶寶感覺統合失調的主因。親愛的媽咪,偶爾讓寶寶接觸一些「不太完美」的事物吧!玩些無傷大雅的小豆子、小砂子,反而可以創造出感覺很「完美」的寶寶!

何謂感覺統合?

爸比、媽咪來上課囉!身為現代寶寶的家長,您不能不知道什麼是感覺統合,否則擔誤寶寶啟蒙的黃金時期,可就糟了!何謂感覺統合?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張旭鎧說明,感覺統合就是神經發展的過程。簡單來說,即人類受到感官刺激,經由大腦統合,最後做出反應的歷程。其發展程序包含:聽覺、前庭覺、本體感覺、觸覺及視覺等部分。

千萬不要小看感覺統合的重要性!倘若寶寶這項能力發展不全,可能會在集中注意力、組織、自制力、學業學習、抽象思考、身體與大腦的單側專業化,與理解等能力,及自尊心、自信心等出現障礙,並影響往後的課業成就及人際發展。為了讓家長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將各種感覺失調可能造成的影響列於下:

1.聽覺

聽力對寶寶有重要的影響力!倘若寶寶的聽覺發展不完全,可能影響大腦的接受能力,進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及注意力等。舉例來說,當您叫喚寶寶,但寶寶卻時常沒反應,就有可能是聽覺受損。

2.前庭覺

前庭主宰人類的身體平衡感,與重力安全感,如果前庭不夠敏銳,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感覺、身體雙側協調及手眼協調,進而產生容易暈車,或是為了滿足大腦的需求,不斷地跳躍,卻不會感到疲累等反應。

3.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影響人的肌肉張力及姿勢,與人的動作計劃能力有絕對的關係。缺乏時,孩子可能會懶的動,例如坐著時,會用手支撐頭部;爬樓梯時,會有執行困難,不知該先抬那隻腳等。

4.觸覺

觸覺發展主要是藉由吸吮、吃等,母嬰親情及觸覺快感,來獲得滿足。寶寶如果觸覺發展有困難,可能會在活動度、注意力、情緒穩定上出現困難,呈現的表徵有:挑剔衣服、不喜歡人碰觸、不敢接近人群等。有些嚴重的寶寶可能會產生觸覺防禦,假設您輕碰,寶寶也會覺得痛而反抗。

5.視覺、嗅覺、味覺

喜歡用聞的來辨識東西、對味道有特別的偏好的孩子。

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七坐八爬」是耳熟能詳的幼兒發展階段口訣,而「八爬」正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重點。許多家長擔心寶寶在地上爬會弄髒身體或受傷,所以直接省略這個步驟,但您可能不知道,爬對寶寶手腳的觸覺刺激很有幫助。

張旭鎧表示,人的大腦會針對爬行時所接收到的刺激,做整體的比較、整理,進而促進腦部的發展。所以聰明的父母,在寶寶不斷學習新事物的同時,應給予其充份的刺激,給其大腦足夠的學習機會,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寶寶!

至於家長何時才會發現寶寶有問題?大體來說,從寶寶八個月至一歲起,是其大動作發展的主要階段;到了三歲起,主要發展重點則為轉為精細動作、小肌肉及認知等。而一般父母大約會在寶寶二歲左右,與其他寶寶接觸較頻繁時,才會發現寶寶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感覺統合失調 原因大剖析

寶寶為什麼會感覺統合失調,張旭鎧分析原因有二:一為遺傳,二為環境。首先來談遺傳因素,先天性的輕微腦部受傷,也可能造成感覺統合失調。所幸,人類的神經具有可塑性,所以70%的患者,可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改善。

其次,現代父母較為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小朋友,但為了安全因素又必須將小孩侷限於一處,使其失去探索世界的先機,進而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此外,不少新生代的父母對小孩過度保護,也是原因之一。家長因擔心小孩在地上爬會割傷,爬高、倒吊會跌倒、摔傷,其實只要環境許可,且確定在安全範圍,就不需刻意阻止小孩玩,讓小朋友自由發揮,反而才是對的喔!要知道小孩也有玩的權力!

Part2.玩出好人緣

來玩遊囉!想訓練寶寶,玩遊戲是最好的方式!從遊戲中悄悄地訓練各種技巧,寶寶反而會樂在其中,想培養感覺統合能力,一點都不難,只要運用身邊一些垂手可得的小工具,六個月後,就可以明顯看出成效!

1.擺盪遊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等到寶寶一歲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並將孩子置於毛巾中間,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輕輕搖晃。

2.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待寶寶二歲後,就可以玩進階遊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後與孩子間隔約2公尺,分別坐於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遊戲。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地面探險:(12歲起)

僅需不同材質的拼裝地毯,就可以提供寶寶觸覺及本體覺刺激,有助於改善其動作計劃能力。玩法很簡單,寶寶一歲時,就可以在家裡佈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寶寶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等到寶寶二歲起,媽咪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遊戲。

4.鏡子遊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玩模仿遊戲。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區辨左右方向,這對寶寶的觀察,與動作計劃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不過,一開始不要太難,應從一隻手開始,再進展到全身,以免動作太複雜,寶寶一時記不清,而產生挫折。

5.疊積木:(23歲起)

自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工具是約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寶寶嚐試用一手或兩手將積木疊高即可。待寶寶長大些,到了三歲,就必須換小一些的積木,約3公分立方來訓練,讓寶寶試著使用積木,進行疊高或創作遊戲,有助於改善手眼協調,並可順道訓練寶寶的創造力,及注意力,一舉數得。

6.跳格子:(3歲起)

現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遊戲的空間大大縮減,想玩跳格子遊戲,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過,也有變通的方式,不能在戶外玩,換個地點在家裡也可行,只要運用家裡的拼圖地墊,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於地,並固定,注意喔!每塊的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後就可以讓寶寶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很有趣吧!這對baby的空間概念訓練,及本體覺刺激,都相當有幫助,不妨多進行。

7.打鼓遊戲:(3歲起)

使用最簡單的工具──手,也可以玩出興味!在不同材質上拍打,然後請孩子模仿。遊戲進行時,可配合節奏,先在某一器材上連續拍打一次或二次,接著再換拍另一項材質製品。有順序地進行,可一併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動作計劃能力,此外,因使用的材質不同,也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

8.沙箱:(3歲起)

動手製作沙箱或豆豆箱,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裝放家電用品的小箱子就很好用。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可發揮美術創造力,將空箱子的外表好好裝飾一番,愈有想像力愈佳,或者可讓寶寶自由發揮,自己試著替箱子穿衣服。準備完成後,在小箱子中,藏放筆、鑰匙、小豆子等,讓小朋友閉著眼睛,以手找出東西,並猜猜看是什麼?在尋找及觸摸的過程中,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增進觸辨覺能力,及注意力。

9.黏土創作:(3歲起)

讓寶寶親自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小玩意。買一包黏土,含各種色,讓寶寶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用黏士捏製動物,或其他感興趣的小東西。製作時需靈活運用手部動作,對寶寶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及雙側協調,都有不錯的幫助。

10.手指畫:(4歲起)

寶寶的手偶爾弄髒了,先不要急著罵人,其實這也是訓練寶寶觸覺刺激的一種方式。找一天晴朗的好天氣,不管身上的顏料有多難洗,盡情地和寶寶一起玩一場色彩遊戲。拿些水彩顏料,沾在手指上,就這樣輕鬆地畫一幅美麗的畫作吧!除了觸覺刺激外,空間概念及注意力也一併訓練完成,絕對值得。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每一天的身體、情緒、智力狀況都與前一晚的睡眠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充足的睡眠不但可以增強體質、預防感冒,也是一個人提高生活質量的根本。  
1、防受涼是預防感冒的關鍵
1
民間有句古話:若要寶寶安,常帶三分饑和寒。為什麼寶寶穿得相對少一些可以不生病?那是因為小兒 處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加上小兒喜歡運動,如果穿得過多就容易出汗,出汗時毛孔大開,若遇 到冷風,很容易造成感冒。 而寶寶適當地少穿一些,感覺有些冷,全身的毛孔都是收縮、緊閉的,運動後也不容易出汗。由於毛孔都處在緊閉狀態,冷風很難入侵體內,對身體的傷害不是太大。寶寶通常會打幾個噴嚏、流清水鼻涕,這時只要及時給寶寶喝些溫開水,避免直接吹風,症狀很快就能得到緩解。
2
寶寶受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晚上睡覺時蹬被子造成的。我們手臂上有兩條經絡,一條叫手太陰肺經,一個叫手陽明大腸經,它們連著肺、氣管、咽喉、鼻子等器官。而寶寶睡覺時,總是把手和膀子伸到被子外面,這樣自然就會感冒。長期流鼻涕而導致慢性鼻炎的寶寶,90%是因為晚上睡覺時手臂放在被子外受涼造成的。
因此,有些父母為了防止小兒著涼,讓小兒穿著毛衣毛褲睡覺,這種以衣代被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人只有在全身放鬆、肌肉鬆弛的情況下才會睡得香,如果小兒穿太多的衣服睡覺,會影響小兒肌肉的鬆弛,不利於小兒的血液循環和呼吸,也影響小兒的睡眠質量。父母最好為寶寶縫一個睡袋,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父母在睡袋兩側加上兩隻封好口的袖子;3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完全睡在睡袋裡,將睡袋開口的一邊縫死,另一邊用兩個襻子固定,旁邊留出一個小口,這樣寶寶可以伸出一隻小手抓住大人的手,讓他不至於感覺到完全藏在被子裡而太孤單。
2、全面提高身體素質以防感冒
1
全面均衡的飲食
處在生長髮育階段的寶寶,任何營養都不能缺乏,所以寶寶的食譜應該豐富多彩。現在很多父母是什麼貴就給寶寶吃什麼,很多寶寶頓頓不離魚、蝦、肉。民間有句話: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這有一定道理,魚蝦吃多了,內熱大,容易出汗。而這類內熱大的寶寶一旦受涼感冒就常常伴有高熱。所以建議給寶寶的食譜最好是雞、鴨、魚、蝦、豬、牛、羊都要有,魚、蝦每週不超過兩次,即做到營養均衡。再配上各個季節上市的蔬菜、水果,不要吃反季節的蔬菜、水果,這樣寶寶的營養就全面了。
2
充足的睡眠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每一天的身體、情緒、智力狀況都與前一晚的睡眠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充足的睡眠不但 可以增強體質、預防感冒,也是一個人提高生活質量的根本。
3肺活量大的人一般不易感冒
肺活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一般說來,經常進行鍛煉或從事較強勞動的人,其肺活量大 ,不容易感冒。而小兒和成人相比,肺泡的數目少,肺容量也小。因此,寶寶的鍛煉只要多接觸大自然、多呼吸新 鮮空氣就可以了。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濕疹,俗稱奶癬。其原因複雜,是遺傳性過敏體質對環境中某些因素的過敏反應。嬰兒皮膚發育尚不健全,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很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豐富,故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誘發濕疹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對牛羊奶、牛羊肉、魚、蝦、蛋等食物過敏;
2)過量餵養而致消化不良;
3)吃糖過多,造成腸內異常發酵;
4)腸寄生蟲;
5)強光照射;
6)肥皂、化妝品、皮毛細纖、花粉、油漆的刺激;
7)乳線接觸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過乳汁影響嬰兒;
8)濕疹也有遺傳傾向。

小兒濕疹多在出生後1個月左右出現,早的生後12周即出現皮疹,主要發生在兩個頰部、額部和下頜部,嚴重時可累及胸部和上臂。開始時皮膚發紅,上面有針頭 大小的紅色丘疹,可出現水皰、膿皰、小糜爛面、潮濕、滲液,並可形成痂皮,痂脫落後下麵是糜爛面,癒合後成紅斑。約數周至數月後水腫性紅斑開始消退,糜爛 面消失,皮膚乾燥,呈現少許薄痂或鱗屑。謝絕轉貼,若要轉貼請與Qbaobao作者lala321聯繫。

分類:
滲出型濕疹:常見於肥胖型嬰兒,初起於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嚴重者要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

乾燥型濕疹:多見於瘦弱的嬰兒。好發於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護理:
一、要對症下藥首先要尋找病因,最好找出孩子的過敏源,建議保持室內濕潤,仔細的反復的一項一項的查找過敏源。

最好的查知過敏源的方法是排它法:除了奶粉和米粉,蛋黃也要加的小心;除了以上這些,其他輔食一樣一樣加,每次從少到多,每樣吃45天,先吃蔬菜和水果類 的,每樣東西吃了一周不發,再吃新的一種,這樣,若是有一種吃了發,馬上可以知道是什麼!這樣東西就停一、兩周,再試。

(蛋黃的弄法:草雞蛋,最好是土雞蛋,白煮,水開了滾10分鐘,然後乘馬上剝去蛋白,蛋白一定要去除乾淨,不要用冷水浸後剝,也不要冷了再剝

二、其次就是尋找引起濕疹的外部原因並糾正。

1
)要注意過敏食物,比如大麥類,蘑菇類,花生類,奶類,都是嚴重的過敏源,一般人可能不注意。
2
)如果媽媽大量吃過敏源類食品(比如牛奶、雞蛋、花生、蘑菇等)孩子也可能會過敏。
此母乳餵養的母親注意飲食,海鮮、豆製品、花生、瓜子、牛奶、動物的肝臟、辛辣的東西儘量都不要吃;少食蛋類(或只吃蛋黃);牛奶要煮透再喝(最好煮開2 次以去除過敏原);其他魚腥類少吃;多吃些含植物油豐富的食物(因不飽和脂肪酸通過乳汁到達嬰兒體內,可防止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高,而這正是嬰兒濕疹 的病理基礎);如吃奶粉,換換牌子;如已加輔食,原則同母親。
3
)按中醫的說法,過敏的孩子大都因為體內蛋白質含量過高,濕疹發作厲害的時候,停了牛奶和一切葷食,大量喝水和水果,比塗什麼藥都強。
4
)護理時還應注意避免外界各種不良刺激。非純棉製品,非中性洗衣劑,過熱的洗澡水,較硬的或者過於寬鬆的衣物磨擦,尤其是乾燥的空氣,都會使小兒的濕疹反復發作。
所有寶寶能接觸到的紡織品用純棉製品,避免毛類、化纖類的織物碰到寶寶面部,常換洗衣被,太陽好時拿出來曬曬。另外照顧寶寶的人的衣服也要注意。
有的媽媽用不透氣的乳墊結果在哺乳的時候潮濕的乳房刺激了孩子的臉部就引起發病。改用紗布乳墊,餵奶是注意隔離好皮膚就好很多。
要用熟水清洗,避免接觸生水。濕疹部位不要接觸過熱的水,洗的時候少用洗滌用品,不要用鹼性的皂液。但也不能不洗,一方面清潔一方面消毒,不要塗抹護膚類東西,可以用消毒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或石臘油擦拭。
天氣合適好經常出來曬太陽,紫外線是最好的殺菌武器。寶寶居室注意保持通風乾燥,注意室內衛生,室內溫濕度要掌握好。
5
)濕疹本身不是有潮濕所致,但潮濕可以促使濕疹加重。給孩子洗完澡,或者是孩子出汗後,皮疹都會變得更加明顯。
6
)預防接種強烈建議暫停,得了濕疹的寶寶,特別是這麼重,一般是過敏體質,接種疫苗後,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危險,另滅活的疫苗還好說,減毒活疫苗,對寶寶來說太危險,極易導致皮損部位的感染。
7
)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濕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皮膚的細菌感染。
還可給孩子作小手套,套在手上。注意在做布手套時,手套內面一定不要遺留佈線頭,以免線頭繞在手指上,造成指頭血液迴圈障礙,引起手指缺血壞死。

外用藥
以下為根據網友討論及網路搜集整理的治療小兒濕疹的外用藥膏,部分注明了網友的使用效果,僅供參考。

1
)尤卓爾:初時效果不錯,但含激素。連續使用不要超過1星期(易起耐藥性)。
2
)綠藥膏和尤卓爾混用:按51的藥量塗于清潔後的患處。
網友評價:僅用了2天,寶寶的臉蛋就好起來了。至今快1個月了,沒再發作過。
  雖然這兩種外用藥的藥力都比較溫和,但使用時也要注意藥量,減少對寶寶的刺激。謝絕轉貼,若要轉貼請與Qbaobao作者lala321聯繫。

3
)艾洛松藥膏(含激素):另需一瓶生理鹽水、幾個一次性針筒、藥棉。
用法:先用針桶將生理鹽水抽出注射在藥棉上,給孩子的臉清洗幾次,然後將艾洛松藥膏(一定要少量哦)塗在患處。
4
)北京兒研所的膚樂霜(又名濕疹膏):含激素。起初半年的效果挺明顯,但好不了多久又會長。
5
)黑豆鎦油軟膏:那東西黑色的,又有濃濃的味。效果不錯,但不是立杆見影,是逐漸轉好的,但決不含激素。
西安康華制藥廠生產的 位址:西安萬年路68 PC 710032 電話029-8252485
6
)鈹寶(廣州出的):塗過的地方會紅一大片,可能比較辣,慢慢的會退掉,有效果,不過會結痂,得慢慢掉。
7
)羌月乳膏(武漢健民制藥廠)。屬植物性中藥製劑。
8
)膚寶蛇脂軟膏
9
)兒膚康搽劑
10
)複方魚肝油氧化鋅軟膏
11
)複方魚肝油氧化鋅軟膏、紅黴素眼膏、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軟膏三種配在一起給孩子患處抹,比例不詳。
12
)俄羅納英膏
13
)皮康霜
14
)冰黃膚樂軟膏(藏藥,塗上是黃顏色的不太好看)
15
)冰黃膚樂和非甯達---氧氟沙星凝膠兩種藥。是將兩種藥按一比一的比例混在一起抹的,顏色黃黃的。
16
)苗嶺潔膚霜(苗藥):有網友只搽了三次就好了。也有網友認為有效果,但是還是會繼續發,只能起到緩解作用。
17
)維膚膏。第一次還有點效果,後來就不管用了,效果很差。
18
)苯海拉明加水質護膚霜
19
)爐甘石洗劑 :一瓶爐甘石洗液和一支易菲莎軟膏,交替給孩子塗,效果很好
20
)舒膚特洗劑
21
)地塞米松軟膏:很管用,一塗就沒有了,含激素。如果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出現黃色分泌物結成痂,就需要用新黴素軟膏塗抹,它會漸漸軟化痂,自動脫落的。
22
)用地塞米松、尿素合成的地尿霜與維生素e霜按照11的比例混合塗抹,效果很好。疹子退後,再繼續抹幾天維生素e霜,會更加鞏固療效
23
)香港樂信的寶寶濕疹膏,一個星期後好了一陣子,後來又復發了。
24
)順峰寶寶濕疹膏(廣州順風藥業)
25
)劉太膚康王乳膏,是武漢新生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產品。
26
)青黛油,是醫院自己配的,沒有激素。
27
)上海兒科醫院的力百傲、單純霜、複方康納樂霜(複方曲縮松霜)、撲兒敏針劑。
後兩個是倒入單純霜,攪拌,然後每次塗在患處,而力百傲是消毒的,先用力百傲消毒,在把後三個的混合體塗抹在寶寶的患處。
28
)膚輕鬆和凡士林調合物:效果還好,過兩天就又起來了。
29
)派瑞松(含激素),就大人用的那種:塗了一天就不流水了,塗了幾天,不到一周就好了。
30
)撲爾敏霜
31
)醋酸曲安奈德軟膏
32
)他克莫司(tacrolimus)軟膏(商品名:普特彼):一種非激素類治療特應性皮炎(濕疹)和兒童白癜風的外用免疫調節劑。此藥不含激素,復發率低,緩解期長。
33
)笨海拉明乳膏+迪塞米松+葡萄糖注射液調配:接上一步驟,清洗後適量塗在患處。兒子的濕疹治好後仍時有發生,我就用這種藥膏塗抹,馬上見效。這是醫院的自配藥,用藥大致這樣,但比例我就不知道了
34
)利凡諾爾(黃色粉末):大概是一種氧化金屬末,用水按一定比例沖好後,清洗患處,如果可能用紗布蘸滿藥水長時間敷在濕疹處,見效非常快,濕疹會結痂脫落。如果能24小時敷在上面,一天就好!(醫生語)
35
)上海nuskin的專賣店的蘆薈鍺哩。
36
)綠藥膏:用消毒棉簽給孩子塗點綠藥膏,非常安全,如果不嚴重的話, 一兩 天應該見效。
37
)孩子臉上、臀上濕疹重的時候,可在診所使用霧化器,把消炎藥霧化,噴在皮膚上,很快痊癒。
38
)維生素D(注射針劑),打臀部,效果非常明顯,濕疹很快好轉。
39
)對比較嚴重的濕疹,有網友給寶寶吃了半粒酮替芬,塗了2天艾洛松就好了。
40
)郁美淨兒童霜(就是1元或者1.5/袋的那種、粉紅色包裝):預防和治療輕微濕疹。
要說明一下:對於外用藥膏,效果越好,說明含激素越多,寶寶濕疹只能自愈,不能治癒。 所有以上的辦法只能起到緩解作用。

經驗外用方
以下為網友提供的經驗方(外用),排序不分先後,僅供參考:
1
)用白醋泡水洗臉:很有用,兩天濕疹就消了。可以經常洗用來做為日常保健和預防。
貼子裏推薦的比例是醋和水1:3,但我覺得可能太酸了,我用的是差不多1:6的樣子,醋是普通的白醋,如果濃縮的醋比例就不是這樣了。
2
)金銀花煮水。每天擦洗次數不限,不要太燙的水洗,稍微溫一點。要是長痱子的,也可以用來洗澡,洗頭(煮得淡一點)。 藥房有兩種買,記得是買專門洗澡的,還有一種是煮水喝的
3
)茶葉水:
前一天晚上泡好一碗茶葉水,稍濃一些不要緊,第二天使用,就用冷水,不管天有多冷,要堅持給他用冷茶葉水洗臉,已破掉的地方不要碰到。一天洗四到六次,一般情況下,三天見效果。。。這個方法對輕微者有效,只是不知對重者有無效果。
寶寶1個多月的時候也是濕疹很厲害,月嫂天天用茶葉水給她洗頭。。。一個禮拜不到就好了。
另外好像茶葉加冰片泡的水對濕疹也有效,具體比例不詳。

4
)艾葉煮水洗澡,每天一次。
5
)擦蜂皇漿,雖然粘粘的,但是效果很好。
6
)豆腐水
每天用豆腐水洗澡,三天就好了。豆腐水就是豆腐房做豆腐出來的水,沒有副作用的。
7
)用生土豆切片塗在患處兩三天就能好。
8
)口水是最管用的,用口水塗抹小孩的臉,堅持2個星期就好了。
9
)擦點小麻油,無副作用,且內含抑制濕疹的東西,只是見效不是十分快,三、四天才行。
10
)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 黃呈焦糊狀即可,去渣留油、後冷卻備用。皮損處,先用雙氧水清洗,然後敷上雞蛋黃油,外用紗布包紮,三五天即愈。
11
)用母親的乳汁給孩子洗臉,效果也很不錯。
12
)蘆薈塗臉。
13
)蒸米飯團:
取一潔淨紗布,包裹剛蒸熟米飯一團(網球大小),溫度以不燙傷嬰兒為宜,輕輕在嬰兒患處滾動,持續約十分鐘,一日一至二次,一般一日可見效。
14
)金銀花、野菊花、蛇床子各10G,生甘草6G,煮水給寶寶洗澡擦身。
幹性濕疹可洗患處,每日2—3次;濕性濕疹外洗後再塗黃柏軟膏(黃柏粉3、煆石膏粉9、枯礬45、青黛3,加菜油適量調和),每日3—4次外用。
15
)洋白菜(捲心菜):用開水燙過,半熟(或熟)都行,等溫了,貼在寶寶的濕疹處,一天貼上幾次,一、二天見效。
16
)鳳梨皮煮水。拿一個鳳梨,削皮,把削下來的皮用水沖洗一下,然後放進鍋里加水煮,水開了再煮十幾二十分鐘的就好了。放涼了用來搽洗有濕疹的地方。
17
50黑豆加水煮爛,再慢火熬成濃汁,黑色粘稠狀就成了。晾涼後直接抹於患處,剩餘的收集在小瓶裏以後可再用。
18
)夏枯草:
夏枯草150— 200,放入2500—3000毫升水中煮沸10—15分鐘,去渣,倒入盆中,水溫冷卻至3841。操作者先一手托住患兒頭頸、身 體,一手用消毒小巾蘸液輕輕擦洗頭面部數次。然後將患兒全身仰臥浸於藥液中,手托著頸部露出水面,再用方巾蘸藥液淋于患兒未浸著部位約10—15分鐘。藥 浴完畢,置患兒于乾淨柔軟的浴巾中擦幹,有膿皰患兒用棉簽的局部點擦龍膽紫少許,每日1次,連有3天。一般藥浴後4—6小時紅斑會明顯消退,第二天皮疹、 皰疹減少,有膿皰疹者多在3天內全部結痂、脫落。此法對幼兒濕疹、膿皰瘡也有效。

19
)用綠豆3炒焦研成粉,用醋調勻塗患處,一日二次,連塗一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
20
)黃連30,枯礬15,黃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配成軟膏外塗患處。
21
)地膚子、蛇床子各15g,枯礬9g。水煎濃液,每天1劑,分2次塗擦患處。一般2—3劑痊癒。
22
)紫草油:紫草9,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塗患處。
23
)用氯黴素眼藥水滴洗患處,用過兩三次後,濕疹症狀會逐漸消失,皮膚完好。
具體做法:將患兒發紅發癢的患處用濕開水洗滌乾淨,待晾乾用乾淨紗布輕輕擦幹之後,打開一支氯黴素眼藥水滴於患處,使藥液均勻,一二次便見效,三四次就痊癒,一日早、晚各一次即可。
24
)用一份的黃連素混九份的凡士林,調好了以後,在他睡著的時候給他塗上,第二天早上你就會發現,這種小疹子不見了。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沒有副作用。
25
)糜爛滲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再外搽氧化鋅油,滲液減少時外塗硼鋅糊,每天2-3次。
26
)敗降草:煮水給寶寶洗澡,去痱子很好,還可以去濕疹。中藥店有賣,很便宜的。
27
)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於有滲出者。
28
)文蛤散:
文蛤100,川椒50,輕粉3。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29
)包雲膏:
松香末60,硫磺末30,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於紗布上卷成如指頭粗條 ,用線紮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滴藥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
30
)生理鹽水:
兒子的濕疹還流黃水(都是被蹭的,磨破了,就流水了),用生理鹽水蘸濕紗巾,用濕潤的紗巾敷在出黃水的患處20分鐘左右,一天2-3次(具體時間和次數根 據不同寶寶的不同的情況不同對待),我兒子出水最嚴重的時候,敷了一天就有效果了,連續敷了三天就完全結珈了,不流水了,等結住後再用藥膏抹,其實最重要 的就是不要讓寶寶去蹭。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R.LG_UeaHBKsESHCfX.uaT0-/article?mid=68684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丹參茵陳煎 :功能清熱,祛濕,止癢,活血。主治嬰兒濕疹。
丹參30、茵陳30、苦參25。水煎,每日l劑,取15藥液內服,餘液外洗患處,每日2次。
32
)滌毒祛濕湯 :功能解毒祛濕清熱。主治嬰兒濕疹。
蒼耳棵30(可用蒼耳子15代替)、蛇床子15、白蘚皮15、蒼術15、苦參15、生軍15、黃柏15、地膚子15.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l次。謝轉,出自QBB版主拉拉。
33
)地榆祛脂湯 :功能祛脂。燥濕,止癢。主治脂溢型嬰兒濕疹。
地榆20、黃柏20、野菊花20、苦參20、百部20、白蘚皮20、蛇床子20、他膚子20。每日1劑,加水2000毫升煎至1250毫升左右。置盆內熏洗患處;每日洗35次,每次洗15分鐘。
服藥期間母、子均不宜吃肥膩食物。

34
)生地榆、馬齒莧、黃柏各20,水煎外洗。適用於急性濕疹滲液多者。
35
)黃柏、銀花、蛇床子各9,苦參、黃連、白礬各6,煎水500毫升,加水適量洗患處,每日洗2—3次,連洗3—5天。
36
)中藥外洗方以銀花、連翹、野菊花、蒲公英、苦參、晚蠶砂、白蘚皮、車前子為基本方。流黃水者加熟大黃、六一散;脫屑者加土茯苓。上藥每日一劑,視病變範圍煎成藥液200500毫升溫洗,12次。一般23日即可見效。
37
)用1/4瓶霍香正氣水兌水(一次性紙杯量),每天給寶寶擦洗患處,再塗上紅黴素眼膏。每天可以洗多次,效果好。我寶寶濕疹很嚴重的,這個方法都治好了。
38
雲南白藥:治療頑固性嬰兒濕疹,可先將患處用雙氧水清洗乾淨,然後用棉簽蘸幹,撒上一層雲南白藥,外用消毒紗布覆蓋,膠布固定。一般次日滲液明顯減 少,8-10天即可痊癒。如果患處已有黃痂,可先以茶油塗患處,去除黃痂,再以野菊花100加鹽少許煎水,外洗患處,待幹後即照上法以雲南白藥敷之。
39
)濕疹散:
青黛50、滑石粉50、煆石膏100、輕粉50、黃柏粉100、煆海蛤粉50、蛇蛻衣炭20、冰片12。上藥各研細末(80目篩)再混均勻。


制用法:取濕疹散30調白凡士林成膏,裝盒備用,每盒20。在患部薄塗一層,一日2次,用藥膏後忌用肥皂水外洗,臨床使用中一般用藥57天,皮損明顯消失,丘疹紅斑漸消、瘙癢減輕。
臨床治療中無論何型濕疹,均應給予鈣劑口服或肌肉注射維丁膠性鈣針劑輔助治療,往往有非常顯著的療效。
40
)這個是在北美的媽媽提供的經驗,海外的媽媽可以參考下:
的睡不著,那就只好用1%hydrocortisone(氫化可的松),不過那個是激素,擦多了會使皮膚變色,變薄,長紋什麼的,所以用的時候最好用三 天,停兩天,只用它來clear up,其他時候多擦潤膚油,(凡士林,Aveenobaby lotion,還有Babies R US 有一種pure baby Eczema care也不錯) 以隔絕空氣中的過敏源,保持皮膚濕潤是關鍵。還有請醫生開Elidel, 這個不是cortisone, 沒有那麼多副作用比較適合用在臉上。配方奶餵養的孩子可試試給換成soy based formula

內服藥方:
小兒由於其體質及年齡的關係,內服藥很難進行系統的治療,尤其5歲以下的小兒及嬰兒濕疹,內治藥一般不易進行。以下藥方僅作參考。
1
內服撲爾敏,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用量僅供參考,最好諮詢醫生的意見,根據孩子的體重決定服藥量)。
2
0.2%苯海拉明糖漿1-2亳升/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這種藥是抗過敏的,用量很小:雖然有些擔心,可迫于孩子的情況嚴重,我就用了,未見不妥。
3
白鮮皮、苦參、防風、蟬衣各5,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4
)鮮車前草、鮮生地、野菊花各5,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5
)用等量胡蘿蔔和蘋果煮水喝(媽媽喝),結果喝了幾天寶寶的小臉就見好了,堅持了兩周,寶寶就好了。

嬰兒濕疹還可以用以下藥膳治療或輔助治療:
1
)菊花茶:菊花兩錢,開水沖泡飲用,可清熱散風解毒。
2
)銀花茶:銀花五錢煎水,加糖適量飲用,可消熱解痛、消腫痛、散瘡毒。
3
)菏葉粥:粳米 一兩 ,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取鮮荷葉一張洗淨,覆蓋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菏葉,粥成淡綠色,調勻即可,食時加糖少許,可清水熱、利水濕。
4
)薏米粥:薏米 一兩 以常法著粥,米熟後加澱粉少許,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調勻後食用,有清熱利濕,健脾和中之效。
5
)苦參雞蛋
苦參可清熱解毒;雞蛋潤燥和胃、解毒。此湯可有清熱除濕、解毒潤燥的作用。用於嬰幼兒濕疹、奶癬很適宜。
原料:雞蛋1個,苦參30,紅糖30
製作:先將苦參濃煎取汁,去渣,再將打散的雞蛋及紅糖同時加入,煮熟即可。飲湯每日1次,連用6天。
本湯雖有苦味,但糖甜蛋香,嬰兒亦不會拒食。
6
)綠豆粥
綠豆性涼味甘,有較強的藥力,故本粥能清熱涼血,利濕去毒,適於患濕疹者食用,尤對發熱、疹紅水多、大便幹結、舌紅苔黃較明顯者適用。


原料:綠豆30,粳米適量,冰糖少許。


製作:將粳米、綠豆分別淘洗乾淨,同下鍋加水煮粥,粥熟後加冰糖適量調服。也可單獨用綠豆煎水服,以綠豆煮爛為度。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限制飲食 64%過動兒可改善症狀 !



改變飲食或許可以改善孩童過動症狀!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約64%的過動兒經過5週飲食限制,尤其避免食用諸如乳製品、雞蛋等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後,過動症狀獲得改善。


此外,醫師也表示,除可避免致敏食物、避開環境致敏因子外,包括人工色素、防腐劑及有機磷農藥等,也有研究證實與過動可能相關,因此,兒童日常飲食少吃加工食品也可降低躁動現象。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可說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精神疾病,一般估計盛行率約在5%左右,在我國,平均每個班級至少會有一名過動學童。


過去有理論認為,孩童的過動可能與過敏相關。發表在Lancet(刺胳針)期刊的研究則來自荷蘭Radboud University以及過動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將100名過動兒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以一組限制飲食、在5週實驗期間,飲食內容以米飯、水、白肉類,以及一些目前已知比較不會引發過敏反應的蔬菜水果,像是乳製品、雞蛋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則是被排除在食譜之外;另一組則是採行健康飲食。


結果顯示,避免吃易引發過敏的食物,的確可改善過動症狀。


為什麼減少較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可以降低過動症狀?一般認為這除了因為過敏時的不舒服可能讓孩子坐立難安外,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江伯倫指出,近年也認為,過敏與過動兩者間神經傳導可能有相關連結,但其間機制並不明確。


台大小兒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楊曜旭指出,中研院與台大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過敏兒罹患過動症的機率,約是非過敏兒的2.8。但兩者間究竟誰是因?誰是果?還是只是共同存在?目前都還不清楚。不過,臨床上發現,有過敏症的過動兒當過敏症狀控制好的時候,通常其過動問題也會跟著好一些。


也因此,除了建議有過敏症的過動兒積極控制過敏,除用藥之外,也要特別注意環境中的過敏原及食物。


江伯倫建議,過動兒的家長不妨讓孩子同時進行過敏原測試。至於應少吃哪些易導致過敏食物?江伯倫表示,在台灣,兩歲以下小朋友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是牛奶、蛋白。至於大一點的小孩常見的過敏原則包括有殼海鮮、花生堅果、芒果等。


不過,除了引發過敏的食物可能與過動相關,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包括人工色素(特別是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防腐劑苯甲酸鹽,以及殘留的有機磷農藥也都被認為與兒童過動相關。



知名的刺胳針(Lancet)最近發表一篇關於過動兒的飲食研究,研究將100名過動兒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以一組限制飲食、在5週實驗期間,飲食內容以米飯、水、白肉類,以及一些目前已知比較不會引發過敏反應的蔬菜水果,像是乳製品、雞蛋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則是被排除在食譜之外;另一組則是採行一般飲食。


結果發現:避免吃易引發過敏的食物,的確可改善過動症狀。約64%的過動兒經過5週飲食限制,尤其避免食用諸如乳製品、雞蛋等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後,過動症狀獲得改善。


如果多看幾篇 鄭 醫師的部落格討論過動兒的文章,就會發現荷蘭最新的研究結果,我已強調多次。當我們提到食物導致神經系統的影響,一般人很難想像會與過敏有關係,主要是一般的醫療院所推動的過敏原觀念及檢測都是像塵蟎、黴菌、動物毛、蟑螂或者像花粉等等的急性過敏原來源,在急性過敏檢測中,如果是食物來源,比較容易被驗出來的,也是像蝦、蟹之類的海鮮,所以,當我們討論到過敏的食物來源時,鮮少有人會想到牛奶、蛋甚至是小麥,會是主要的過敏來源。


急性過敏原的檢出率一般只有1.5%,很多自認有過敏症狀的人滿懷希望去做這類檢查,往往會失望而歸,因為結果往往不是很輕微,不然就是找不出來。對有過敏症狀的人而言,根據功能性醫學的統計研究發現,大部分的人其實是慢性過敏,慢性過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與急性過敏原完全不同,反應方式及接觸過敏原後可能出現的過敏反應之時間也差很多。以塵蟎為例,一般明顯會過敏的人,接觸後兩個小時必然起過敏反應,但慢性食物過敏引發的時間點至少是兩個小時以後,到24小時,最晚三天才會出現。因此我們若說急性過敏原是明槍,慢性過敏原則是暗箭,許多人長期受慢性過敏原嚴重影響而不自知,導致身體持續發炎,甚至引發神經系統的衰弱或者失控,其實這是可以處理的。


慢性過敏反應,在學理上,我們稱之為免疫複合反應,經過食物的消化及免疫系統的作用,通常反應的高峰期是在4-6小時到48小時之間,長一點甚至3-4天才會出現。一旦熟悉慢性過敏原,就會知道慢性過敏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前三名,就是牛奶(包含乳酪)、蛋及小麥,但對許多人而言,這就是他們的主食,過敏的第四名是黃豆,第五名則是花生、堅果類的食物。想像一下,如果每天吃進肚子的食物就是導致發炎過敏的東西,那麼結果無異於就是吃毒。其實若能透過完整的急性及慢性過敏原檢測,我們就會知道對一些過敏症狀明顯的人,過敏的來源其實往往不祇是這三大類來源,而根據檢測結果來做所謂的寡抗原飲食(完全排除慢性過敏原),追蹤結果,過敏引發的症狀得到改善的甚至高達九成。


所以對於任何被診斷或懷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人,本身若也有過敏現象的話,建議大家不妨從瞭解過敏原,限制過敏原的接觸及調整飲食來幫助他們,對藥物使用有疑慮的人,更應該多瞭解相關的資訊及作法,才能真正幫助當事人做根本的改善。


最後補充一下慢性食物過敏可能引發的相關症狀:


頭痛(包含偏頭痛)


疲倦、記憶力喪失、焦慮及過動


憂鬱症及精神分裂


週期性的口腔潰瘍


肌肉及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


嘔吐、反胃、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腹瀉、大腸激躁症、便秘、胃脹氣、克隆氏症(腸道發炎疾病)


水腫、腎臟病


流鼻涕、鼻塞、哮喘、氣喘等等


心律不整、毛細血管發炎


眼睛癢、濕疹、黑眼圈、皮疹、蕁麻疹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定義
根據診斷手冊將發展協調障礙定義為須符合以下四項標準:
1.
在動作協調的發展上有顯著的障礙;
2.
且當障礙影響學業表現及日常生活功能時才下此診斷;
3.
動作協調困難不是由一般醫學狀況(如腦性麻痺、偏癱或肌肉萎縮)所造成,且非廣泛性的發展障礙
4.
若個案有智能障礙,則其動作困難程度需遠超過同樣是智能障礙者的動作困難程度。
發展協調障礙是慢性且通常是永久性的動作障礙,所造成功能性動作表現的不良無法由孩童的年紀、智力或其他可診斷的神經性或空間-時間組織能力的問題可解釋的。

.發生原因
發展性協調障礙的成因還有待進一步確定,懷疑與嬰兒體重過低及生產期出現問題或是輕微的腦部功能受損有關。而發展性協調障礙的兒童常與以下現象並存,兩者是否具有因果關係目前並無定論。
1.
感覺防禦:如怕高.怕被碰觸或碰觸物品
2.
本體感覺系統以及相關感覺系統的統整差,:在沒有視覺輔助下容易跌倒
3.
原始反射尚未完全整合
4.
慣用手的轉換,:左撇子被要求改為右手

.行為表現
1.
身體平衡感較差,經常因為笨拙而引致自己或他人發生意外
2.
動作時間較慢且錯誤多
3.
無法由外在線索來預測動作,動作計畫能力差
4.
較依賴視覺
5.
體能較差
6.
缺乏專注力
7.
寫字欠佳又吃力
8.
字體的大小多超越所指定的格或行的範圍
9.
學習障礙
10.
自我知覺與自我價值觀低
11.
易出現焦慮的症狀

.治療
1.
感覺與知覺刺激的輸入與整合。如:降低觸覺防禦現象
2.
特定動作技巧的教導。如:手眼協調.雙側協調能力的訓練
3.
代償策略。如:用口述代替筆寫 對發展性協調障礙孩童最有效的治療為個人化的治療策略,包括與家庭的合作、重新架構孩童的問題及協助他們了解發展性協調障礙的特徵。


 


 


                                     來源:適健復健科診所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  張旭鎧 職能治療師


 


小惟上課時候總是東張西望,對於老師所講的完全不予以理會,總是喜歡和隔壁同學講話,不然就自己玩弄鉛筆盒。平常還好,要是外面剛好有班級在上體育課,小惟整個人就跟著燥動起來,恨不得立刻飛到操場上。回到家後,又是另一場大戰的開始,媽媽總是對於小惟的功課傷腦筋,並不是小惟不聰明,而是寫字的速度慢到比鍋牛還慢,每次總要媽媽三催四請,但小惟仍是慢吞吞,即使媽媽拿出小惟愛吃的布丁引誘,他仍然邊寫功課邊玩玩具,每天功課都要寫到半夜一、兩點。老師和媽媽聊起小惟的問題,除了搖頭,也只剩下嘆氣了!

根據筆者針對學齡兒童家長的問卷調查,發現家長最擔心孩子的問題第一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學童不專心的問題最常發生在寫功課的時候,其次是上課的時候,這些學童大部分不是過動兒,但由此可見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多有一份專注力來應付作業以及上課能夠專心聽講。然而,當孩子不專心的時候,家長總是會先好言相勸,然後苦心提醒,最後威脅利誘,當所有招式都用盡,有些家長就開始認為孩子是不是處於叛逆期,或甚至遇到了怪力亂神,最後搞得親子關係惡化。其實,孩子的不專心有可能來自於「感覺統合」的發展不完全。

所謂的「感覺統合」,就是指生活環境中的各種訊息及刺激,經由我們的感官接收傳遞到大腦,經過大腦正確的分析、解釋及篩選,並且做出合適的指令,讓我們可以正確無誤的產生動作或反應,而「感覺」包括了聽覺、視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及觸覺等。試想,當您眼睛看到一個橢圓形、綠色的物體,拿在手上還有點兒份量,聞起來一股清香,剖開一半舔了一下,「啊!好酸!」當大腦把以上的資訊做適當的整理,我們會知道在手上的是檸檬;如果這時候大腦把嗅覺解釋錯誤了,解釋成惡臭的塑膠味,那麼我們可能認為這顆檸檬是「塑膠檸檬」,所以可能拿來擺飾,而不會切來吃了。因此,當孩子坐在教室裡,耳朵聽到老師的聲音、眼睛卻看到隔壁同學拿的新玩具、又聽到外面有人在打球、教室冷氣的風吹到皮膚上、聞到中午便當的飯菜香、、、,正常的大腦會把多餘的訊息排除,只留下老師的聲音,因此我們知道要專心聽老師上課;但感覺統合出現狀況的孩子,可能會把隔壁同學玩玩具的視覺訊息放大,因此注意力也就被玩具所吸引了,當然也就不會專心上課了!

感覺統合理論強調三大感覺系統:前庭覺、本體覺及觸覺。前庭位於眼睛的後方、內耳裡面,主要感覺我們的平衡及移動,因此前庭覺出現問題的孩子,在教室或寫功課時常會動來動去、坐不住,喜歡動態遊戲大過於靜態遊戲,這類的孩子有時會被診斷為過動症。本體覺的神經受器位於肌肉及關節當中,主要感覺肌肉及關節的動作,在我們的大腦中建立起「身體影像」,讓我們即使閉起眼睛也可以摸得到頭、拍得到手,如果本體覺出現問題,孩子可能動作緩慢,做體操比別人慢半拍、全班行動會落在最後、走路常會撞到桌椅等,這類的孩子常因動作笨拙而受到同學的嘲笑。皮膚是全身面積最大的感覺受器,主要接受觸覺刺激,如果觸覺出現問題的孩子,襪子裡的小石子、衣服的領口標籤、毛衣的線頭都會讓孩子感到非常不舒服,但是大腦卻無法正確地判斷不舒服的正確位置,因此觸覺整合有問題的孩子常常有情緒障礙的狀況。

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活動可以幫助孩子達到統合的功效,孩子上課自然就會專心,寫功課就不會東摸西摸,而什麼樣的遊戲適合在學校或家裡進行呢?

跳床:現代人講求健康,因此家中擺個跳床,不僅孩子可以活動,家長也可以拿來健身。跳床的跳躍不僅上下跳,還可以邊跳邊旋轉,甚至可以和家長一起玩:當孩子跳躍時,媽媽把手放在不同位置,孩子必須看準媽媽的手然後跟媽媽擊掌,這對視覺的專注力是很有幫助的。

旋轉椅:家中的辦公椅(電腦椅)通常帶有輪子而且可以旋轉。讓孩子坐在椅子上抓緊把手,媽媽以大約兩秒鐘一圈的方式轉動椅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數圈數,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轉,因為自己能控制的感覺刺激會使得大腦更願意統合。建議家長在進行這項活動時應注意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反應變慢、臉色發白、嘴唇發紫、甚至想吐,這表示刺激過度了,就應該休息。

小牛推車:讓孩子先四肢撐在地上,家長抓起孩子的腳踝,鼓勵孩子以雙手撐起身體爬行,如果孩子撐得住,家長可以把腳踝抬得更高。活動過程中,上肢得到身體重量的壓力,也就是得到許多本體覺刺激。除了可以改善本體覺整合問題外,也可以加強手的力量,讓孩子將來寫字握筆及運筆更加靈活優越,寫字時也不會容易喊手痠。

綠豆箱:準備一個高度約孩子手掌到三分之二手臂高度的箱子,將其中放滿綠豆,然後加入少許的花豆或黃豆,也可以放小汽車或銅板,鼓勵孩子眼睛閉起來,只用手來找出其中的玩具或豆子。這過程中手部可以得到許多的觸覺刺激,並且訓練「處辨覺」,藉由觸覺就可以知道摸到的是什麼。除了綠豆箱,夏天去海邊玩沙、揉麵糰等都是很好的觸覺刺激活動。

其實,每個人每天24小時都在不停地得到感覺刺激,但是怎麼樣才算是有統合呢?重點在於「快樂」,當孩子快樂地玩著肢動教室裡的每樣器材這就有統合,如果是經由老師刻意要求的活動,且孩子心不甘情不願地參予,大腦這時可就不願意「統合」囉!因此,只要給孩子清潔、安全的活動空間,鼓勵孩子去「玩」,感覺統合能力自然而然獲得進步,不用刻意花錢找地方、找老師來上課。但是,當感覺統合發展落後太多,表示神經生理系統可能有其他問題,就要尋求復健科醫師的協助了,這不是自己玩、或找地方上課就可以輕易解決的!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智力過人,不惜重金進行“智力投資”,這些舉措本無可厚非,遺憾的是他們忽視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智力“殺手”。 你知道這些殺手是什麼嗎?


 


“殺手”之一:飲食不當      


 


有些家長要求寶寶與大人“同吃”,疏忽了寶寶的特殊性,也可“株連”智力發育。例如味精,對成人是安全的,但對兒童有害。 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易與鋅結合成不易溶解的谷氨酸鈉鋅,造成寶寶缺鋅而影響腦發育。再如素食,對成人很有利,可以防止多種“富貴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 但兒童腦發育離不開脂肪,特別是一些特殊脂質(226烯酸等,又稱腦黃金)只在肉類等葷食中最豐富,故給寶寶吃素將會降低其智力水平。


 對策:盡量少吃味精和甜食,食譜結構力求平衡,葷素要搭配,魚、禽等健腦食物適當安排。


 


“殺手”之二:亂逗寶寶


 


父母或親朋好友為向寶寶示愛而逗其玩耍,本是情理之中,無可指責。但有的人逗法粗暴,就值得商榷了。如逗得嬰兒大笑,甚至發生瞬間窒息,損傷大腦。 再如高拋嬰兒,由於嬰兒頭部較重,頸部肌肉軟弱,高高拋起後易​​使寶寶頭部震動。


對策:為了寶寶有一副好腦袋,謝絕一切不文明的逗玩方式。


 


“殺手”之三:肥胖


 


肥胖不僅易生病,而且扼殺智力。 超過正常體重20%的肥胖兒與同齡正常兒童比較,其智商與後者相差懸殊,前者的視、聽感覺與接受知識的能力均處於低水平狀態。


對策: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減少脂肪量,注重睡眠,多運動,減輕體重


 


“殺手”之四:有害元素


 


有害金屬元素是隱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殺手之一,尤以鉛、鋁危害為大。


研究證實,寶寶體內只要達到每10毫升血漿含鉛5——15毫克的水平,即可造成發育遲緩和智力減退。那麼,鉛是如何帶入寶寶體內的呢?專家列舉以下途徑:幼兒舔食含鉛顏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裝兒童食品;常給寶寶吃皮蛋、爆米花、罐裝食品或飲料。


寶寶經常在公路邊玩耍吸入汽車尾氣;父母當著寶寶的面吸煙;室內煤氣不佳等。 在損傷智力方面,鋁與鉛實為一丘之貉,飲用明礬處理的自來水,食用鋁製炊具燒煮的飯菜,常吃油條、麵包、蛋糕、粉絲等含鋁膨鬆劑的食物等容易遭受鋁的侵害。


對策:斷絕上述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多吃新鮮水果、蔬菜或富含鈣、鐵及維生素c的食物,以減少鉛、鋁的吸收或促進侵入體內的有害金屬及時排出。一氧化碳是一種有毒氣體,當其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35%時,大腦細胞的新陳代


謝直接受到抑制,而妨礙大腦發育,造成智商低下。


 



“殺手”之五:一氧化碳



                                      


更糟糕的是我們經常要和它打交道;如普遍使用的管道煤氣,燃燒時產生一氧化碳;直排式燃氣熱水器,直接將廢氣排在室內;室內生煤爐取暖或做飯,一氧化碳也可達到有害濃度;家用煤氣灶具、管道設備損壞未能及時修理,導致一氧化碳洩漏等。


對策:盡量減少產生一氧化碳的來源,室內定期開窗換氣,避免室內一氧化碳達到有害濃度。


( 責任編輯:高倩雲 )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寶寶的身高,媽媽們肯定從寶寶出生時就開始關注了——我的寶寶生下來身高是多少?一周能長高多少?第一個月就能長這麼多嗎?3個月的寶寶為什麼和其他寶寶不一樣呢?在醫生說的身高範圍內就是標準的嗎?身高肯定是受遺傳影響嗎?還有以下我們就來說說關於身高的件事:

1、生下來的身高和今後的有關係嗎?
寶寶生下來的身高大多在48釐米_52釐米之間,有些早產寶寶因為媽媽孕期較短,所以沒有達到這個數字,但不用擔心,隨著寶寶出生後旺盛的食物需求得到滿足,寶寶在生長發育方面會逐漸趕上其他新生寶寶。有些寶寶因為出生時個頭就比較大,所以他的身高也比其他寶寶大一些,不過有時候這類寶寶在出生後的指標會逐漸和標準趨向一致。
身高,醫生也稱身長,是衡量寶寶生長發育是否達標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2、身高受哪些因素影響?
身高受遺傳因素影響,這是大家都有的共識。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又會發現,現在很多寶寶的身高都比以前提高,像買車票的最低身高限制就在不停地上升,這也跟現在的營養大幅度的提高有關係,吃得合理、善於搭配,讓寶寶在第一年就能長得結實、個子高。

不過,要是寶寶老是生病的話,那就會影響到他的身高。因為生病時的寶寶胃口不好、食慾差、進食少,營養吸收得也少,加上身體因為生病而消耗掉的營養,就會使發育延後一些。如果病程短、病癒快,病的次數也少,那還能夠在病後迅速恢復,相反,則有影響。

睡眠對寶寶的身高也有實際影響。常聽一些媽媽抱怨:寶寶精靈古怪,聰明是聰明,就是不太愛睡覺。實際上,我們知道,熟睡後腦垂體上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對長身體有效果,而每天10點以後的生長激素分泌得最多,所以寶寶最好在10點以前進入熟睡狀態,8點半到9點就是比較好的上床時間了。

3、身高標準範圍
在兒保所的體檢室,常會有身高、體重等有關寶寶生長發育的標準貼在那_。媽媽會比對自己寶寶的資料,如果發現不相符合,就會非常苦惱,而醫生常會告訴這些媽媽,寶寶的生長指標還是在標準範圍內的,不需要太緊張。媽媽們很想弄清楚,什麼樣的資訊才是標準範圍內的呢?

其實,在每個標準資料的上下2個標準差範圍內的寶寶,他們的生長指標都是符合規律的。而每一個月齡段的標準差又是不同的,掌握在醫生手中,所以,媽媽只要瞭解到寶寶是在標準範圍內的,就可以了。媽媽還要告知醫生的是,寶寶是否是早產兒,這會影響到醫生的判斷。

4、第一年是個奇蹟
寶寶第一年會從一個只能躺著的小嬰兒,發育成會爬、會站、會走路的小傢伙,真的可以算是個奇蹟了。在第一年末,他將會比出生時長高一半甚至更多,這比他以後的任何一年都要厲害。而在前六個月他能長15釐米,後半年他也能每月長1.5釐米或更多。嬰兒期是和青春期一起成為寶寶長高的兩個高峰。

5、第一個月長得更快
一般在滿月時,男寶寶的身高會在54.5釐米左右,女寶寶的身高會在53.5釐米左右,這個月寶寶長個3_5釐米是沒有問題的。

6、關於春季長高、秋季長重的說法


這個說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春天萬物生長,周圍到處可見生機盎然的景象,寶寶新陳代謝旺盛,吸收、消化能力強,所以春天、特別是5月,寶寶生長速度最快。專家分析,這可能與環境溫度和紫外線強度有關。那麼,春天的時候,大人可一定不要錯過為寶寶助長的絕好機會。

7、合理運動讓寶寶更有活力
對小寶寶來說,做做主被動操就是他們的最好運動。寶寶 一兩 個月的時候,只會手腳亂蹬,大人可以輕握住他的小手小腳,進行上舉、平放、抬高、輪換屈體等動作。寶寶大些時,他會領會大人的意圖,跟隨大人的手勢進行活動。在洗澡之後進行,會讓寶寶感到更開心。

合理的運動還包括咀嚼的練習,它讓寶寶的嘴部肌肉得到發育,別圖省事讓寶寶用大流量的奶嘴,也別偷懶把輔食和奶和在一起餵給寶寶。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 王國憲醫師】


氣溫升高、全球氣候變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發病率及發生率均較往年提高,最近有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自身的汗水裡面的成分會產生過敏性反應,引起血清中IgE及組織氨升高;同時,汗水容易引起細菌黴菌感染,誘發免疫反應,導致皮膚炎惡化,更有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汗水中的天然制菌因子Dermicidin比正常人更少,因此,汗水無疑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歡迎的朋友。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患之一,約占小兒人口的10~12%。所謂異位性是指一種過敏性體質,常與遺傳有關,在病人本人或家族中成員,常有人患有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或蕁麻疹等。異位性皮膚炎的皮疹在嬰兒期通常於2個月至6個月大開始發生,首先於臉頰、額頭、頭皮產生紅色小丘疹,水泡抓破或磨破產生糜爛,有滲出液、結痂。病灶自幼兒期開始可延伸到軀幹、四肢伸側等。


由於劇癢,患童會用手、枕頭、或任何可應用的東西來搔抓,哭鬧不安。到了兒童期,如果經過嬰幼兒期尚未痊癒,皮膚的病灶會變的比較乾燥,有灰褐色皮屑,皮膚變厚,紋路加深,皮疹的部位則主要分佈在臉、頸、胸部及四肢屈側如肘窩、膝窩等部位。在成人型,最常以手部及眼瞼皮膚疹為臨床表現,軀幹及四肢屈側有的也會持續有反覆發作。配合藥物的治療可有效的控制病人的癢感及皮疹,直到自然的病程隨時間得到痊癒。


一般而言,除了汗水以外,生活中的過敏原刺激,例如塵螨、黴菌、動物皮毛、蟑螂、以及空氣污染等都可能會誘使病狀惡化;除此之外,感染、情緒、以及壓力也都是誘發因子。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多在5歲前發病,2-7歲是高峰期,之後逐漸減緩。若病況能獲得良好控制,到青春期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機會可以自行痊癒。因此,如果能在生活中減少誘發因子,並與您的醫師一同擬定良好的治療計劃,就能控制或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甚至擺脫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


 


 


 


 


 


 


 


 


 


 


 


                                                       來源:聯合新聞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11/05/04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如果是花粉、外來灰塵等造成過敏,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建議,患者可以使用溫溫的鹽水清洗鼻腔,一方面洗去過敏原,一方面也可以快速減輕鼻塞症狀。



患者可以以四分之一茶匙的鹽巴配上兩杯溫開水,水量約473毫升,然後使用鼻沖洗器,以鹽水沖洗鼻腔,這種方法快速、便宜,且可以有效紓緩鼻塞不適。



國泰醫院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曹正婷表示,在台灣,對花粉過敏的患者少之又少,主要是因為氣候關係。像美國氣候比較乾燥,花粉較容易飄浮,所以常造成過敏困擾,而台灣因氣候較潮濕,花粉比較飄不起來,所以不太會造成過敏困擾。



曹正婷醫師表示,治療花粉過敏患者,以抗組織胺藥物為主。另外,在梅雨季前後,塵�也會變得比較多,台灣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患者,主要過敏原還是以塵�、天氣冷熱變化為主。



曹正婷醫師提醒,小孩若要接受過敏原測試,最好等四歲以上再做,因為過敏測試主要是在測量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四歲以下小孩免疫系統正在發育,免疫球蛋白E數量還在增長當中,可能也還沒有接觸過過敏原,此時測量免疫球蛋白E,無法測出是否有過敏反應。



因花粉過敏而引發的過敏性鼻炎可稱為枯草熱、花粉症或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根據臨床研究的估計,西方國家的人,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約佔10-25%,顯見過敏性鼻炎是西方人常見的困擾:


Dykewicz MS, Hamilos DL (February 2010). "Rhinitis and sinus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25 (2 Suppl 2): S103–15. doi:10.1016/j.jaci.2009.12.989. PMID 20176255.


對過敏鼻炎的處理,鼻子的沖洗療法,一直是某些醫師建議的非藥物緩解療法,洗鼻子的液體並不需額外花費跟廠商購買特製的商品,根據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建議,可以用四分之一茶匙的鹽巴配上兩杯溫開水,水量約473毫升,然後使用鼻沖洗器,以鹽水沖洗鼻腔,這種方法快速、便宜,且可以有效紓緩鼻塞不適。因此不想一直靠藥物來緩解症狀的人,可以考慮這種方法,這種方式的原理很簡單,也就是藉由鼻黏膜的沖洗,減少過敏原經由鼻腔的黏膜引發抗體與抗原的反應。


非藥物改善也可以考慮乳酸菌或者酸奶的補充,根據東京大學的研究,研究人員把89名過敏性鼻炎患者分成兩組,他們均對花粉過敏。研究人員讓其中44人每天食用含50毫克乳酸菌的食品(相當於100克酸奶),而另外45人則食用不含乳酸菌的食品。

在為期6個月的調查期間,研究人員分別記錄了患者打噴嚏、流鼻涕、鼻子堵塞的頻率,以及這些症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等。結果發現,不食用乳酸菌的一組人在花粉飛散期流鼻涕和鼻子堵塞的情況更嚴重了,而另一組卻沒有太大變化。


 研究人員表示,乳酸菌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過敏症狀。因此,建議患有花粉過敏症的人最好每天喝一些酸奶。



真正想了解自己的過敏原的人,可以藉由過敏原檢測來瞭解,吸入性與接觸性過敏原的檢測屬於急性過敏,想測的人建議可以三歲或者四歲以上再做,然而,一般人容易忽略慢性過敏原(食物來源),對過敏的嚴重程度往往也扮演關鍵的影響,建議最好能一併瞭解。很多人很難想像牛奶、蛋、小麥甚至是黃豆及堅果類的來源都是過敏的前幾名,因此,有些過敏的猛吃自己以為的優質食物來源,結果卻是自己主要的過敏原禍首,導致身體持續發炎,造成找不出原因的小病揮之不去,因此透過這樣的過敏原檢測,調整飲食,能夠避開自己的飲食地雷,直接改善健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