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幼兒疾病、發展 (3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1/31 04:11




圖.文/林貝遙



臨床上,常看見接受早期療育的孩子總不能好好維持坐姿,老靠在牆壁、或趴、或躺在地墊上,家長不免擔心:「該怎麼辦?」往往仔細評估後,可知道他們是呈現「低張力」(簡稱低張)表徵,到底什麼是肌肉張力?



當肌肉被拉長或延展,會產生對抗的阻力,處在放鬆時,則有一定的張力維持姿勢,活動時,張力能讓身體做出有效動作,因此去觸摸肌肉,會有某種程度的實感。但是觸摸低張力孩子的肌肉,可發現是鬆軟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隨著動作能力提升,探索環境的經驗能促進各種感覺整合、有效組織大腦,而低張力的孩子,卻要費盡心思抵抗重力影響,以維持姿勢,在學習表現上,顯得沒有效率。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低張力現象?



●身體過度柔軟,抱起來特別沉重。



●關節活動度很大,好像要散掉一樣。



●身體姿勢控制不好,無法維持直立,或抗重力姿勢。



●活動量比一般孩子低,寧願選擇坐姿的靜態活動。



低張力會使孩子不能穩定控制姿勢、關節活動過大、呼吸和口腔動作問題,甚至是肌肉骨骼變形,人格特質受到影響。



研究統計發現,低張力孩子的肌肉缺乏共縮能力,限制自由活動的發展,大大降低運動意願,影響體適能。



長時間處於W形坐姿,髖關節容易脫臼,軀幹肌群不對稱,造成脊柱側彎,足底肌群無力支撐、足弓韌帶鬆弛,產生扁平足。



要持續說話也較為辛苦困難,所以呼吸短淺,有雜音;嘴巴與舌頭的活動少,限制感覺區辨能力,造成口腔敏感異常;表情不多,會讓人觀感不佳;孩子耗費心力去抵抗重力影響,遠大於探索外界的好奇心,演變出消極的人格特質。



既然張力低,就要設法把張力正常化,像是誘發伸直姿勢張力,利用強化側彎旋轉動作來促進姿勢控制,練習翻正與保護平衡反應。



◎家長們可以跟孩子這樣玩:



●讓孩子「趴」在大球上,抓著他們的手向前拉,可誘發伸直姿勢張力。



●「坐」在大球上,往左右前後推動球,要孩子維持平衡,能強化核心肌群,提高穩定度。



●要孩子儘量維持姿勢不動,像石頭人一樣不被弄倒,以及在安全無虞的狀態下,玩跌倒遊戲,以練習保護平衡反應。



目前醫學研究發現,低張力的孩子大多是因先天性遺傳造成,藉由提供他們適度又適量的活動練習,可減少肌肉低張力帶來的發展障礙,真正有效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作者為台北市希望兒童復健診所物理治療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文/翁昭鈺;諮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沈仲敏;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


 

症狀7~發疹

發疹可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

引起發疹的原因有時不單單只是皮膚方面的疾病,須依照發疹的色澤、狀態,什麼時候發診,是否伴隨著發燒、發癢,以及除了發疹之外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等等來評斷真正的發診原因。陳永綺醫師表示,發疹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兩種:

非感染性:以一般的皮膚病為主,像是痱子(汗疹)、異位性皮膚炎、尿布疹等等。

感染性:飛沫傳染、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像是水痘、德國麻疹、玫瑰疹等等。


寶寶發疹的居家護理法

如果寶寶有發疹、發癢、伴隨發燒的狀況,陳永綺醫師提出以下的簡單居家護理法:

記錄體溫,確認是否有發燒伴隨出疹狀況。

脫光衣服全身檢查,確認目前發疹的狀況和部位,就醫時可和醫師詳盡說明。

夏天的話冰敷,冬天則冷敷,有效減緩發癢症狀。

擦上涼性的止癢藥膏。

按時服用醫師處方止癢藥。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陳永綺醫師也特別針對感染性以及非感染性引起的發診狀況做出說明,區別兩者之間不同的處理方法。

感染性

玫瑰疹

玫瑰疹會讓皮膚長出像玫瑰色澤般的疹子,前期主要症狀是發高燒,接著會開始發疹,但並不會感到癢,在治療上採取的是支持性療法,適度的給予退燒藥。

德國麻疹

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症狀會有感到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3天至一個禮拜。

麻疹

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經由飛沫傳染,感染後約10天會發高燒、結膜炎、咳嗽、鼻炎。一般而言,疹子會先出現在臉頰和耳後,接著擴散到四肢及全身,嚴重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甚至死亡。

水痘

水痘在發病時會出現疹子,通常經由空氣或直接接觸病源而感染。在水痘長出前1~2天,可能會有發燒、咳嗽、流鼻涕、倦怠等症狀。居家護理方面,須在水痘處仔細擦上藥膏,不要抓破傷口,並可適當冰敷舒緩癢感,以避免留下疤痕。


以上皆為感染性出疹疾病,主要治療方法為疾病發生後,需要控制感染原因,這期間可能會發燒,需要按時吃藥與居家或住院照護,以防止嚴重併發症發生以及防止病菌散布。


非感染性

汗疹

寶寶的汗腺功能發育未健全,也因此時常覺得過熱,大量流汗後,在脖子、腋下等身體皺摺處與頭部、軀幹等處,可能出現一顆顆的凸起小紅疹,並感到癢。此時要幫寶寶換上棉質吸汗衣物,不要穿過多,做好清潔工作。


尿布疹

尿布疹通常發生在尿布覆蓋處,屁屁因為與尿布長時間摩擦,以及排泄物刺激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產生。此時最好勤換尿布,保持通風,可擦上少量氧化鋅做隔離。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典型皮膚症狀表現包括搔癢、乾燥、紅斑、丘疹及脫屑,特別是秋冬因為空氣乾燥更為嚴重,且時常反覆發作。應加強皮膚的保濕工作,擦上一些乳液,還有避免抓破皮膚造成感染。


以上皆為非感染性出疹疾病,主要改善方法是避免接觸以及適當的擦藥,並做好清潔保養工作。


 

症狀8~腹痛

具體釐清寶寶的腹痛症狀

有時候腹痛的感覺小孩無法具體說明,而且肚子痛聽起來似乎又有一點抽象,因此評斷腹痛之前,媽咪可協助釐清一些症狀,像是什麼時候開始感覺肚子痛,喊肚子痛的時候小孩的姿勢如何,按肚子哪個部位特別喊痛,這個疼痛是持續性的或是間歇性,以及肚子痛前吃了哪些食物,有沒有血便或腹瀉等等,都有助於真正了解寶寶目前腹痛的嚴重度和狀況。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以下針對不同腹痛的可能病症,陳永綺醫師提出居家照護方法。

腸絞痛

腸絞痛最常發生在寶寶在出生到3~4個月之間,在夜間常見,引起的詳細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有關,而且會以尖叫的哭聲表達。此時媽咪可先將寶寶抱起貼近胸口,讓他聽到平穩的心跳聲,輕輕左右搖擺,接著按摩肚皮,若仍無法停止哭鬧,可直接抱離那個環境,讓寶寶轉移注意力。如果還是無法解除寶寶哭鬧,就必須送醫檢查。

盲腸炎

腸子裡的闌尾化膿、發炎,不過嬰幼兒因為腹腔中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有盲腸炎也時常被忽略,因此若有逐漸增強的腹痛都需留意。

腸胃炎

秋冬之際,輪狀病毒引起的小兒急性腸胃炎也逐漸增多,症狀主要會有嚴重嘔吐、發燒及腹瀉、腹痛。或者是因食物遭細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炎也會有嚴重的腹痛、腹瀉症狀,此時應協助控制飲食,以支持性治療為主,無須使用強力止瀉藥物,可適時補充電解質液,以避免脫水。

四種常見的症狀居家照護法:

除了以上的八大症狀,還有一些在生活中常見,但卻也特別惱人的狀況,以下特別列出四種症狀,由陳永綺醫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媽咪輕鬆解決小兒問題!

1流鼻水

可以採用溫敷鼻子的方式改善,出門記得幫寶寶戴上口罩,避免吸入冷空氣,還能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如果屬於過敏性鼻炎的寶寶,則務必減少生活中的過敏源,像是使用除濕劑減少塵螨,並定期打掃家中環境。

2鼻塞

由於寶寶的顏面骨頭、鼻竇未發育完全,鼻孔也比較小,鼻道比較短,因此容易出現鼻塞狀況,如果屬於非感冒型的鼻塞,可使用細棉花棒沾一點生理食鹽水,直接黏取出鼻屎;若屬感冒型的鼻塞,則需使用吸鼻器輔助。

3頻尿

正常而言5歲之前的小孩難免會有夜尿,不過若懷疑有尿道感染問題,則須前往醫院驗尿,若有感染問題,最好讓小孩養成多喝水習慣,並提醒小孩不要憋尿,做好局部清潔的工作。其他則可能為心理因素造成的頻尿,可與專業醫師討論。

4眼屎多

寶寶因為本身免疫力較差,又常會用手揉眼睛,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導致眼屎過多,最好時常幫寶寶做清潔動作。其他則有可能為「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出生時就有單眼流眼淚和膿狀分泌物,務必請醫師詳盡檢察,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專家小檔案

沈仲敏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修業中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住院醫師、總醫師及臨床研究員
台北振興醫院主治醫師
現任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兼任講師

陳永綺

學歷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
經歷
中西醫執照
小兒科專科醫師
原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原台北市立和平、中興醫院小兒科及臨床病理科總醫師、主治醫師
現任
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文/翁昭鈺;諮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沈仲敏;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



 

症狀3~嘔吐

觀察嘔吐物是否異常

引起嘔吐的原因有很多,如果需確認是否因疾病問題而嘔吐,則需檢查發燒、腹瀉、嘔吐的頻率,以及活動力表現。沈仲敏醫師指出,如果嘔吐物中有膽汁,則有可能與腸胃道阻塞相關,因此嘔吐物的顏色異常,也可懷疑為其他疾病。此外,媽咪在帶小孩就診前,可針對以下的問題做觀察,像是嘔吐的次數、顏色、味道,是否合併發燒、腹瀉,在嘔吐之前吃過什麼東西,還有生活環境周圍是否有人也有相似症狀,有助於兒科醫師針對症狀治療。


寶寶嘔吐的居家護理法

改善嘔吐首要須從飲食方面下手,接著留意寶寶嘔吐時的狀況,沈仲敏醫師針對嘔吐提出以下簡單的居家護理法。

飲食

1勿進食,4~6個小時內不要喝水,也不要吃東西,若超過6個小時空腹仍繼續吐,應盡速去醫院打點滴補充葡萄糖,以避免脫水。

2若嘔吐狀況有減緩,則可吃些蘇打餅乾、鮮奶、吐司等等。

處理方式

1嘔吐的時候將頭側一邊,如此可避免讓嘔吐物堵住氣道,順勢讓嘔吐物排出。

2如果寶寶未滿一歲,怕嘔吐引起呼吸障礙,可將寶寶抱起於臂彎,穩住頭部和脖子,身體往下傾斜,並用手掌拍打肩胛之間。


 

症狀4~腹瀉

定義腹瀉需對照平時排便狀況

腹瀉問題讓媽咪非常頭疼,特別是喝全母奶的寶寶,因為母奶好吸收,所以可能一天5~6次便便,或者一個禮拜上1次都有可能,與寶寶本身的腸胃道體質有關。不過對於寶寶腹瀉的定義,必需與他平常的便便狀況做比較,如果突然增加次數,或者形狀從糊變水,則可能為腹瀉。而沈仲敏醫師也特別提醒,媽咪需留意大便的狀況,如果大便中有血絲、黏液,伴隨劇烈的腹痛,務必立即就醫。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輪狀病毒

經由口糞接觸傳染,好發於冬季,沈仲敏醫師表示輪狀病毒主要侵襲5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腹瀉的狀況會特別嚴重,有時一天甚至可拉高達10~20次,主要為水瀉,且酸味較重。須留意的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可能導致嚴重脫水甚至死亡。

而得到輪狀病毒的小孩通常會接受控制症狀與疾病併發症的支持性治療。此外,預防勝於治療,寶寶八個月大前最好完成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若症狀輕微,可使用一些止吐藥,且注意不應馬上給寶寶喝水,最好空腹約4~6小時,再重新補充口服電解質液。


急性腸胃炎

若是經由吃進不潔食物感染,潛伏期大約12~24小時,因此若要追究感染根源,前1~2餐的食物都有可能。感染沙門氏桿菌會產生嘔吐、噁心、腹痛、腹瀉、血便之情形,且糞便味道特別腥臭,感染後可能侵犯腦膜炎,並產生發炎現象,三個月以下的寶寶若有毒性症狀,像是白血球數量過高,則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若情況不嚴重,也是採支持性的治療即可。治療細菌性腸胃炎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有些媽咪會要求醫師開立止瀉藥,認為立即減緩寶寶的腹瀉症狀才是好方法,事實上對於止瀉不要太積極,因為腹瀉的過程可幫助壞細菌排出腸道。


幫助寶寶順利服藥的方法

在餵藥之前,媽咪應先建立正確觀念,餵藥要找到正確方法,而非強迫寶寶服下藥物,否則會引起反效果,日後更抗拒吃藥。沈仲敏醫師表示,藥水因為有甜味因此大部分的小孩較能接受,而藥粉可用手指沾一點點餵,讓他像吸奶嘴一樣,而藥丸因為不好吞下也最好磨成粉。在使用塞劑方面,可先將寶寶的肛門塗一點凡士林,捏住3~5分鐘再放開,可讓過程更順利。


症狀5~便秘

飲食習慣不佳是便祕的主因

通常1天三次或者3天一次大便都算正常,但是任何時間便便時出現很硬呈現顆粒狀,解便困難,都可視為便秘症狀。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排除疾病因素後,引起便秘的主因大多與寶寶的飲食習慣不佳有關,不過因為母奶好吸收,所以有些喝母奶的寶寶,也有可能一個禮拜都不大便,但若便便過硬,甚至造成肛裂,則是屬於不正常的狀況。因此當寶寶出現便秘,甚至有腹痛、食慾降低的情形,那麼媽咪務必協助解除便秘危機。


寶寶便秘的居家護理法

改善便秘首先須從飲食習慣方面下手,由於寶寶的食物大多由爸媽準備,所以第一步必須先改變食物內容,還有增加好的生活習慣,陳永綺醫師針對便秘提出以下的居家護理法。

增加蔬果類和水分,如果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話,可選擇富含水分的食物,還有蔬菜水果中的纖維質豐富,也必須多攝取。

運動:多帶寶寶走動,增加活動量也可促進腸胃蠕動。

按摩肚臍:如果寶寶有腹脹狀況,用手輕輕順時針在肚臍週邊按摩,幫助腸胃蠕動。

溫敷:可用毛毯蓋著舒緩腹痛狀況。

刺激肛門:如果寶寶有肛裂狀況,媽咪可用些許凡士林擦在肛門口,潤滑刺激。

不過陳永綺醫師特別提醒,不建議爸媽在家自行幫寶寶使用浣腸,如果劑量使用不當可能造成腸破,且有些腸道阻塞的寶寶也不能用,所以即使便秘狀況嚴重仍須請教醫師再使用。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先天性巨結腸症

先天性巨結腸症是指大腸的肌肉層缺乏副交感神經節,以致無法調節大腸進行正常的排便活動,陳永綺醫師指出,這類的胎兒出生就有胎便遲緩現象,且大便一直累積的狀況下,真正能排出的大便不多,且排便會感到不舒服。這類的寶寶屬於先天性的疾病,因此必須以手術方式解決。

甲狀腺機能低下

主要是因為甲狀腺製造不出足夠的荷爾蒙,腸胃蠕動速度慢,因此有便秘的現象,必須接受專業治療。


 

症狀6~痙攣

引起痙攣的疾病非單一

許多人提到痙攣第一個想到的是癲癇,而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興奮、感冒、勞累都是引起癲癇的誘發因子,癲癇發作會有兩眼上吊、抽搐、意識不清、口吐白沫等表現。不過事實上除了癲癇以外,還有許多疾病與痙攣相關,陳永綺醫師指出,熱痙攣最常見,不過熱痙攣為一種良性疾病且少有後遺症,較常出現在一歲到一歲半左右的幼兒,男孩比女孩多,通常發生在發燒39度以上。


寶寶癲癇的居家護理法

當小孩發生痙攣時,爸咪務必要冷靜處理,協助減緩痙攣症狀,接著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了解是否有其他疾病造成痙攣。而癲癇是一種先天或後天因素引起的慢性腦疾病,其特徵為腦細胞不正常放電引起反覆發作。若癲癇發作時,陳永綺醫師提醒最重要的是維護氣道暢通,放鬆衣服,維持安全姿勢(右側躺在軟墊上,保護頸部),不要讓他嗆到,以免造成呼吸困難腦缺氧。有些人會認為癲癇發作需塞東西到嘴裡避免咬傷舌頭,事實上這並非正確做法,反而會造成牙齦受傷,只要讓他側躺順勢將血流出,其實大部分的癲癇並不會咬舌頭。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陳永綺醫師指出,與痙攣相關的疾病則可分為兩種,一種與損害腦部有關,另一種則無關。

損害腦部

嬰兒點頭痙攣

大多發生於6個月~1歲的寶寶。症狀為密集式的反覆點頭,最常發生的時機為剛起床時,並會合併同手腳的伸展與軀幹的彎曲。這樣病症的寶寶多半有腦部病變,因此在行為、語言、智能發展方面都較差。

腦炎

腦炎多為病毒感染引起,會有發燒、昏睡、痙攣等現象,若小孩伴隨有嚴重哭鬧、精神狀況不佳,則須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非損害腦部

發燒性熱痙攣

發燒性熱痙攣是在沒有腦部病變的情況下,感染感冒或發燒,因而引起高燒熱痙攣。陳永綺醫師指出,這類的熱痙攣不會有後遺症,短的話幾秒鐘的時間就會結束,不會持續發作。處理方式一樣須維持呼吸道暢通,但此時若高燒39℃以上不退,可使用肛門塞劑退燒。不過須留意如果痙攣的狀況超過15分鐘,且呈現無法呼吸,臉色發紫狀態,則須立即送醫。


 


 


 


                                                                   來源:嬰兒與母親雜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文/翁昭鈺;諮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沈仲敏;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

 

症狀1~發燒

發燒 防衛性的正常生理反應











通常定義小兒發燒是指腋溫超過37.5℃,而肛溫或耳溫38℃以上。人的下視丘有一體溫調節中樞系統,可以控制體溫,不過寶寶的腦部下視丘未發育完全,因此特別容易受到週遭環境影響而改變體溫。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指出,如果寶寶所處的空間比較悶,或特別躁動,燒到38℃以上有可能是假性發燒。不過事實上,發燒是人體的一種防衛機制,引起的原因與感染有關,當人體感染病毒時,消滅病毒過程中會引發一連串的身體免疫反應,當它執行增加白血球數量,將不好的細菌殺光外,再者就是會有發燒反應。沈仲敏醫師表示,大多的發燒都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由於寶寶的抵抗力較不好,比較容易反覆感染。而感染引起發燒的主因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原因1:病毒感染

佔多數發燒的原因,燒得度數雖然高,不過沒發燒時活動力還不錯,在此爸媽也需了解,一般的發燒感冒大多屬於「病毒性感染」,因此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原則上以症狀治療為主。

原因2:細菌感染

佔較少數原因,主要特徵為發燒狀況一天比一天嚴重,且寶寶的活動力和精神不佳,細菌感染會使得病情較為複雜,需要詳細評估。

原因3:外在因素

有時早晚體溫不一,或者因為穿太多衣服感到悶熱,甚至激烈的大哭或遊戲後,以及室內外溫差過大,都有可能導致體溫升高的假性發燒症狀。此時媽咪可15~20分鐘測量一次體溫,或者幫寶寶少穿幾件衣服,確認是否為真發燒。沈仲敏醫師提醒,若寶寶為真正發燒,常會有明顯的食慾不佳、活動力變差、咳嗽、流鼻水、異常哭鬧、腹瀉等症狀,此時就應盡速就醫囉!


寶寶發燒的居家護理法

至於量體溫的正確方法,對於年紀較小的寶寶量肛溫會較為準確,每次測量都固定一個地方,如果寶寶突然發燒,首先必須保持環境通風,盡量幫助寶寶排汗,多補充水分,定時量體溫,沈仲敏醫師也特別針對寶寶的發燒居家護理法,提出以下正確的方法:

38℃以上

1保暖,穿上衣服多蓋被子。

2保持空氣流通,盡量讓空氣對流。

3排汗,有助於下降體溫。

4洗溫水澡,可稍微調節體溫。

5喝水,務必多補充水分。

6退燒貼,目前坊間很多類似的退燒貼片,對於38℃左右的發燒會有效果,但對高燒的效果有限。

高燒38.5℃以上

1散熱,此時不要給寶寶穿過多的衣物。

2降溫,用溫水以類似撫摸的方式擦拭全身。

3服藥,此時應吃醫師處方開出的退燒藥。

高燒39℃以上

1冰枕,應特別留意3個月以下的寶寶不適用,因為他無法轉動頭部,有可能因此凍傷,若不確定是因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發燒狀況也不一定適用。

2散熱,減少衣物覆蓋。

3退燒,此時可使用塞劑。

沈仲敏醫師特別提醒,應留意發燒合併出現異常的熱痙攣(抽筋、抽搐)現象,應盡速送醫。不過有時家長並無法自行評估目前發燒的主因,若是腦膜炎,主要症狀有嗜睡、嘔吐、昏迷,則不管發燒到幾度都需送醫。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沈仲敏醫師針對發燒相關病症成因,提出以下解釋以及居家護理法。

扁桃腺炎:主要症狀會有發燒、喉嚨痛、出膿,多是因鏈球菌、腺病毒或EB病毒感染導致。此時的飲食應以清淡溫和為主。

中耳炎:主要是因細菌侵犯中耳,因為耳咽管的角度比較平,細菌特別容易進入,外表看不出來,需由醫師檢查或做耳鏡檢查,有時會有化膿、積水、充血症狀。需按時服用抗生素,也就是用來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藥物。

腸病毒:會發燒1~2天,且咽喉潰瘍。此時可吃一點冰的飲料來減緩疼痛,再者可使用咽喉止痛劑(噴劑)。整個病程約5~7天會好,不過這中間需留意寶寶的活動力,是否有抽搐,若有此情況需就醫。

尿道感染:單純發燒,不會伴隨其他症狀,須做尿液檢查,使用抗生素,並讓寶寶多喝水。

肺炎:症狀有發高燒、咳嗽、呼吸急促,和感冒很相似,常引起的病源為病毒或是肺炎鏈球菌。若寶寶的痰特別多的話必須協助拍痰,頭朝下屁股朝上,手掌拱起成圓碗狀輕拍背部,並盡量在喝奶前拍以避免吐奶。


小叮嚀:關於使用護理器具的正確知識

沈仲敏醫師特別針對常用的居家護理器具提出說明如下:

1體溫計:主要有耳溫槍(使用最多),電子體溫計、肛門體溫計,無論使用哪種都需特別注意器具有無故障,還有使用水銀肛門體溫計是較不符合現代時宜,因為有水銀較不環保。

2投藥器:若無投藥器也可使用針筒,最重要的是遵從醫師指示用藥劑量。

3吸鼻器:有分為手動和電動,如果狀況嚴重可考慮使用電動型效果較佳。


 

症狀2~咳嗽

刺激物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

基本上咳嗽的機轉是因為痰液或其他刺激物刺激了呼吸道上皮,引起強烈的氣管反應,要將異物排出體外,所以咳嗽也不一定是因為感冒引起。但若咳嗽症狀嚴重,放任久咳不止的話,沈仲敏醫師表示,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氣管炎、肺炎、過敏,因此媽咪可藉由一些簡單的居家護理法改善咳嗽。

寶寶咳嗽的居家護理法

沈仲敏醫師則提出簡單的居家護理保養法,咳嗽問題可大可小,雖然許多感冒最後延宕的病症多為咳嗽,但仍不可因此坐視不理,以免拖久變大病。

飲食

1可喝一些蜂蜜水,減少喉嚨刺激,不過一歲以下的寶寶禁止吃蜂蜜。

2可喝一些橘子汁,若有輕度感冒有稍許幫助,若嚴重則不適用。

3多喝溫開水,避免痰變濃,幫助灰塵等小粒子排出。

4餵食方法採取少量多餐,且溫度、味道適中。

5魚蝦、海鮮及冰冷油炸的食物最好避免。

生活

1少接觸乾冷的空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空氣濕度。

2協助拍痰,手掌拱起成圓碗狀輕拍撫摸。

3保持空氣清新,千萬不要讓寶寶吸入二手煙。

藥物-若嚴重需使用氣管擴張劑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沈仲敏醫師針對咳嗽相關病症成因,提出以下解釋以及居家護理法。

支氣管炎:因支氣管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會有呼吸急促、活動力差、痰多、流鼻水,無法好好躺著睡覺的症狀,嚴重會有呼吸嚴重困難,應去醫院做徹底的x光檢查。

哮吼: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在聲帶下方區域造成水腫,咳嗽聲音像小狗叫一樣。此時應避免讓孩子哭叫,否則腫脹程度會更明顯,若呼吸急促需立即去醫院。

過敏:因為呼吸道過敏,伴隨咳嗽引起的呼吸困難,主要是因為塵螨、刺激性味道飄散入呼吸道,因此應保持居家空氣清新,維持濕度,並按時服用減少氣道過敏症狀藥物。


 


 


 


                                                                           來源:嬰兒與母親雜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朱有鈴、何玉華、吳為恭/綜合報導




 


「篩檢遲緩兒永遠不嫌早,只怕發現得太晚!」高雄長庚兒童心智科醫師周文君說,家長只要發現孩子成長過程出現遲緩或落後情況,不妨求助醫院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早期發現,及早矯治。



家長觀念提升 通報數也高漲



新北市社會局兒童少年福利科專員林妏燕說,發展遲緩兒童最明顯也最常見的症狀是語言認知慢,例如講話學習慢、認識東西慢,聽不懂或對大人講的話沒有反應、無法理解;或是該牙牙學語的階段,例如到了該會說單字、疊字的年齡,還是不會說,甚至到三歲還不會說簡單的句子。



在動作發展遲緩方面,包括翻身、坐、爬、站等粗動作,手部功能等細動作功能差,例如,手指無法捉拿住東西、拿不住筆亂畫等等,都可能是發展遲緩表現的症狀。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發展中心醫師林宜正表示,遲緩兒發生的原因還是以環境刺激影響最大,如外配媽媽國台語不標準、不識國字,祖父母不識字,對孩子的刺激不夠,進而產生語言遲緩的情況。



林宜正表示,遲緩兒是可以治療的,而且越早進行治療效果越好。給予大量的互動及刺激課程後,有機會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互動。



衛生單位提醒家長,照著「兒童預防保健手冊」定期檢視兒童生長的發展過程,一旦發現寶寶學習的異狀,儘快與轄區衛生所、社會局處聯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一但感冒了,全家人都跟著著急,不是忙著給孩子加衣服,就是想辦法餵感冒咳嗽藥……其實,家長在護理感冒的孩子時,不少做法是不太正確。


文章資訊僅提供參考,不能取代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之當面評估或治療!


照顧感冒的孩子,家長護理觀念要正確〜


感冒發燒後要多穿衣服?


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的汗悶出來,感冒就好了。其實,3歲以下的寶寶自身體溫調節能力很弱,特別是在感冒發燒時,體表溫度更高。這時家長要做的,是幫孩子散熱,保證溫度降下來才是關鍵。反之,如果此時衣物保暖過頭,孩子很容易虛脫。因此,入秋降溫後要及時給孩子增添衣物,一旦感冒特別是發燒後,反而不要再給孩子加衣服了。


 


一咳嗽就要吃止咳藥?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如果孩子平時咳嗽兩聲,不影響吃飯和睡覺,多喝點水即可。如果咳嗽影響了正常入睡、飯後咳嗽會引發嘔吐時,才應考慮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止咳藥。


 


孩子可以減量服用成人感冒的成藥?


常能見到一些家長,到藥局給寶寶買成人的感冒成藥,家長認為只要減少一點劑量就行了。殊不知,由於孩子肝腎等代謝器官尚未發育完全,成人能用的藥物,對兒童未必安全,中藥也一樣。不僅影響療效,弄不好還會損傷孩子的健康。


 


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3歲以下的幼兒,喘氣時常能聽到鼻子裡發出呼嚕聲,與成人感冒後的症狀相似,不少媽媽就以為寶寶感冒了。其實,這只是寶寶鼻腔內的分泌物積累過多,影響呼吸的一種表現。寶寶自理能力差,不會隨時清理鼻腔分泌物,因此家長應養成每天幫寶寶清潔鼻腔的習慣。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


 


預防勝於治療,平常的乳牙保健很重要。署立豐原醫院牙科醫師李國源表示,齒健則身體強,相對於老人家,小朋友的牙齒健康也不能夠忽視,畢竟乳牙的保健是預防勝於治療,如何保健乳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家長有責任負起口腔清潔的工作,不論是三餐飯後,或者是吃完甜食後,都應該叮嚀孩子做刷牙的動作。



李醫師指出,門診中遇過兩歲的小弟弟,雖然乳牙都還沒長齊,但經診斷後發現,其實都已經蛀得非常得嚴重,這位小患者天天在喊牙痛,讓家長非常擔心,所以就把他帶到醫院診斷、治療,最後總算讓孩子的牙齒逐漸恢復健康,不再每天都喊牙齒痛。



年紀小的小朋友可以用紗布來代替牙刷進行口腔清潔的動作,但若光光只漱口是不夠的,因為漱口並無法有效清除牙齒上的牙菌斑,等孩子大一點,家長可利用小牙刷幫孩子刷牙,讓孩子養成刷牙的好習慣。另外,孩子在二歲半時,原則上,大多數的乳牙都已萌發,這時要開始定期每三到六個月帶孩子就醫檢查。



李國源醫師強調,定期檢查及飲食控制,對乳牙保健有幫助,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吃太多或太頻繁的甜食,並養成吃完東西就要刷牙的好習慣,唯有如此,才是讓小朋友擁有一口白皙亮麗、完整無缺的牙齒。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是牙齒保健的最佳不二法門。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金銀花川貝梨,治小兒百日咳

  原料:金銀花6克,川貝母末3克,梨1個,冰糖15克。


  使用方式:把梨去皮挖心,裝入金銀花、川貝母、冰糖,蒸熟食用。每日一次,連服3~5日。


  功效:清熱疏表、止咳化痰,適用於百日咳初咳期。


2.百部生姜,治小兒肺炎


  原料:百部10克,生姜6克,蜂蜜少許。


  使用方式:百部、生姜同煎煮取汁,調入蜂蜜分溫服。


  功效:宣肺散寒,止咳化痰。


3.杏仁桑皮粥,治小兒肺炎


  原料:杏仁6克(去皮尖),桑白皮15克,生姜6克,大棗5枚(去核),粳米150克,牛奶30毫升。


  使用方式:把杏仁搗碎成泥狀,調入牛奶取汁;桑白皮、生姜、大棗水煎取汁,以藥汁入粳米煮 粥,將熟時入杏仁汁再稍煮即成。一日分數次熱服。


  功效:宣肺止咳,降氣平喘。


4.桑菊杏仁茶,治小兒肺炎


  原料:桑葉9克,菊花9克,杏仁泥6克,蜂蜜15克。


  使用方式:將桑葉、菊花、杏仁泥共煎煮取汁,調入蜂蜜即成。每日1劑,代水飲用。


  功效:桑葉、菊花可清熱散邪,為辛涼清熱之藥;杏仁可宣肺降逆;蜂蜜則可調味止咳。


5.黨參百合粥,治小兒肺炎


  原料:黨參10~30克,百合2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使用方式:取黨參濃煎取汁,與百合、粳米同煮成粥,加冰糖即成。每日兩次,溫熱服用。


  功效:補脾益氣,潤肺止咳,可用於身體虛弱、伴有低熱型的小兒肺炎。


6.蒲公英桔梗湯,治小兒肺炎


  用料:蒲公英30克,桔梗10克,白糖適量。


  使用方式:將蒲公英洗淨切碎,同桔梗加水煎,取汁去渣,汁約半碗,加入白糖稍燉後即成。每日1劑,連服3~5天。


  功效:蒲公英清熱解毒;桔梗味苦、辛,性平,可用於宣肺祛痰鎮咳、消炎療痛。這味藥可用於小  兒肺炎,咳嗽痰多,氣喘不順。


  注意:陰虛火旺,久咳,麻疹未透,以及咯血者忌用。


7.魚腥草燉豬肚,治小兒肺炎


  用料:魚腥草120克,豬肚1個。


  使用方式:豬肚按食法翻洗乾淨,將洗淨的魚腥草放於豬肚中,紮好,以文火燉湯,食豬肚飲湯。


  功效:用於肺炎後期機體初愈,胃納不振,以及餘毒未清者。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季氣溫低,小兒免疫力差,極易引起感冒。下面為家長介紹一些適合小兒的感冒食療法:

1.綠豆30克磨碎,茶葉10克裝入布袋,加水一大碗,煎至半碗去茶袋,加適量紅糖,有清熱解表之功效。


2.馬蘭頭、金銀花各50克,甘草10克,加水一大碗,煎煮,日服3~4次。治發熱胸悶、頭昏乏力、小便短赤等風熱感冒。


3.大蒜、生姜各15克,切片加水一碗,煎至半碗,睡前一次服下。服時加適量紅糖,治風寒感冒。


4.蔥白60克洗淨切碎,加水三杯煎至兩杯,趁熱喝一杯,半小時後加熱再喝一杯。可治惡風,發熱、鼻寒等風寒感冒。


5.蘿卜1個、青橄欖6~7個,燒水代茶喝。專治口鼻乾燥,發熱流涕,嚥痛口渴感冒。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患者接受過敏治療、接種疫苗後,竟產生新的過敏症狀。瑞典研究發現,有些過敏患者接受過敏藥物治療、或接受疫苗接種後,不但皮膚出現搔癢結節,且開始對鋁產生過敏性皮膚炎。

這項研究由瑞典朗德大學研究員伊娃‧奈特里德(Eva Netterlid)主持。研究指出,搔癢結節是皮膚下長出腫塊,會引起騷癢,症狀可以持續數年之久。

數年前有一項研究發現,1%的小孩在接受百日咳疫苗後,在施打疫苗處會出現搔癢結節,4個搔癢結節兒童患者中,有1人也會出現對鋁過敏症狀。

研究人員在朗德大學所發出的新聞稿中解釋,鋁被當成疫苗佐劑、增強劑已有70年時間,只有少部分病例報告出現搔癢結節與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對鋁過敏。

研究人員發現,減敏治療中常使用鋁作為增強劑,而37位接受減敏治療的兒童中,有8個小孩在接受治療後,對鋁產生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另有13個小孩有搔癢結節。


 


 


 


 


 


 


 


                                                  來源:臺灣新生報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嗽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不同類型的咳嗽在用藥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療的方法也就不同。在這裏有一個簡單的區分方 法,就是觀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則是風寒咳嗽,說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較稀、白黏,並兼有鼻塞流涕,這時應吃一些溫熱、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 孩子的舌苔是黃、紅,則是風熱咳嗽,說明孩子內熱較大,咳嗽的痰黃、稠、不易咳出,並有咽痛,這時應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內傷咳嗽多為久咳、反復 發作的咳嗽,這時家長應注意給孩子吃一些調理脾胃、補腎、補肺氣的食物,具體方法如下:


   風寒咳嗽

   


1.生薑+紅糖+大蒜

  孩子患了風寒感冒,喝溫熱的生薑紅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如果孩子同時還伴有咳嗽,可在生薑紅糖水裏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鐘,把蒜頭的辣味煮掉,這樣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蓋放入鍋中去蒸,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蒸15分鐘即可。當碗裏的蒜水溫熱時喂給孩子 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溫,入脾胃、肺經,治療寒性咳嗽、腎虛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簡單,孩子也願意喝。

  3.烤橘子

   將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並不斷翻動,烤到橘皮發黑,並從橘子裏冒出熱氣即可。待橘子稍涼一會,剝去橘皮,讓孩子吃溫熱的橘瓣。 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貢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隻。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溫,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 烤橘子後痰液的量會明顯減少,鎮咳作用非常明顯,而且孩子都願意吃。

  4.麻油薑末炒雞蛋

  將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鍋內,油熱後放入薑末,稍在油中過一下,隨即打入1個雞蛋炒勻。孩子風寒咳嗽及體虛咳嗽時,每晚讓孩子在臨睡前趁熱吃一次,堅持吃上幾天,就能收到明顯效果。

  5.梨+花椒+冰糖

  梨一個,洗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後,放入20顆花椒,2 粒冰糖,再把梨對拼好放入碗中,上鍋蒸半小時左右即可,一隻梨可分兩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對治療風寒咳嗽效果非常明顯,但有的孩 子不喜歡花椒的味道,家長可自己選擇。

  以上是治療風寒咳嗽的食療方,家長在運用這些方法治病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性寒涼的食物不能讓孩子吃:綠豆、螃蟹、蚌肉、田 螺、蝸牛、柿子、柚子、香蕉、獼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薺、慈姑、海帶、紫菜、生蘿蔔、茄子、蘆蒿、藕、冬瓜、絲瓜、 地瓜等。

風熱咳嗽

  1.梨+冰糖+川貝

   把梨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後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貝(川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對拼好放入碗裏,上鍋蒸30 分鐘左右即可,分兩次給寶寶吃。此方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因為現在的寶寶普遍貪涼,熱了就吹空調,一年四季都在吃寒涼的水 果,所以現在患風熱咳嗽的寶寶明顯減少。

  2.煮蘿蔔水

  白蘿蔔洗淨,切4~5薄片,放入小鍋內,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燒開後,再改用小火煮5分鐘即可。等水稍涼後再給寶寶喝,此方治療風熱咳嗽、鼻乾咽燥、乾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錯的,2歲以內的寶寶收到的效果更好。

  3.還可以給寶寶吃下列食物:

  ①柿子:性大寒,能清熱、化痰、止咳。但寶寶一次只能吃一隻,吃多了肚子會不舒服。

  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熱症。寶寶在夏天如患了風熱咳嗽,可給他多吃西瓜。

  ③枇杷:性涼,能潤肺化痰止咳。適宜熱性咳嗽吐黃膿痰的寶寶吃。

  ④荸薺:性寒,荸薺水能化痰、清熱。取2~3只荸薺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鍋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燒5分鐘即可。此方對熱性咳嗽吐膿痰者效果好。

  其他有吃冬瓜煨湯、炒絲瓜、炒藕片、炒苦瓜等,同樣起到消內熱、祛火、止咳的作用。辛辣、容易上火的 食物禁止食用,如羊肉、狗肉、烏骨雞、魚、蝦、棗、桂圓肉、荔枝、核桃仁、辣椒、櫻桃、蠶蛹。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指長期的、反復發作的慢性咳嗽。或是因感冒發燒引起的咳嗽,雖然感冒發燒的症狀已消失,但咳嗽卻一直好不了。反復咳嗽的寶寶由於使用消炎藥和止 咳藥較多,胃口較差、沒有食欲,舌苔幾乎是白苔。因此父母首先要調理寶寶的脾胃,提高寶寶的身體素質。具體食療法如下:


  1. 風寒咳嗽的食療方都適合內傷咳嗽的寶寶服用。

  2. 山藥粥

   把山藥去皮,切成小塊放入食品粉碎機內,再加半碗水,將山藥加工成稀糊狀。然後倒入鍋中,放火上燒,同時要不停地攪動,燒開即可。寶寶最好在空腹時食 用,做好的一碗山藥粥可以分2~3 次喂寶寶。山藥健脾胃、補肺氣、益腎精,此方最適合嬰幼兒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還對小兒的厭食、虛汗多、流口水、氣虛膽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山藥煎煮的時間不宜過久,否則其中所含的澱粉酶就會分解,喪失滋補功效。

  3. 紅棗+白果

   此方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食用。取紅棗3粒、白果3粒放入小鍋中,加上大半碗水,中火燒10 分鐘即可。每晚臨睡前給寶寶服用。紅棗性溫、益氣補氣,健脾胃;白果性平斂肺氣,定咳喘,並有固腎的作用,所以對一些久咳不愈、 反復感冒、咳嗽、發燒的患兒很有效果,同時它還可以治療遺尿症。需要注意的是,紅棗和白果的量一定要掌握好,只限於 3粒,量多了會導致寶寶上火、氣滯。

  4. 核桃+芝麻+紅棗+蜂蜜

   核桃仁半斤,黑芝麻2兩,紅棗半斤,把它們碾碎後放入大碗中攪拌均勻,再放入1飯勺蜂蜜、3飯勺水(由於蜂蜜難攪拌均勻,所以可先將蜂蜜和水在火上加 熱)。把大碗加蓋,放入大鍋中蒸,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蒸40 分鐘即可。每天早晚給寶寶吃一勺。此方最適合兒童服用,不但能治小兒久咳、支氣管炎、哮喘,而且對小兒的便秘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此方如果長期食用的話,能 增強寶寶的體質。

小兒咳嗽的按摩

  1.拍背

   嬰幼兒不會吐痰,即使痰液已經咳出也只會將痰液吞下胃。父母在寶寶咳嗽時,抱起患兒,用空掌輕輕拍寶寶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時寶 寶就咳嗽,說明寶寶的痰液就積在此處,應重點拍。多數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積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寶寶就會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暫 時緩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寬胸理氣,促進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寶寶剛睡醒或臨睡前進行。

  2.對於風熱咳嗽,並同時伴有咽痛、扁桃體發炎的寶寶可以採用腳底按摩的方法。

  先上下來回搓寶寶的腳心,每只腳搓30下。然後每個腳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點按摩腳面大腳趾根部兩側的部位,只要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就會很疼,每只腳按摩5 分鐘。按摩後,寶寶咽喉腫痛的症狀會明顯減輕。

按摩後要及時給寶寶多喝溫開水,也可以喝淡淡的鹽開水。每天堅持給寶寶按摩兩次,再配合食療,寶寶的病會很快癒合。

小兒咳嗽注意""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欲治癒小兒咳嗽不可不注意"養"。

  (1)保持居室內空氣新鮮污濁的空氣對呼吸道粘膜會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腫、分泌異常或加重咳嗽,嚴重的可引起喘息症狀。因此,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廚房油煙要排出,家長更不可在家吞雲吐霧過煙癮。應定時開窗換氣。

  (2)及時增減衣被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肯定比大人怕冷,他們往往不分季節,不分室內室外,將孩子捂得過厚,包得過嚴,不讓孩子受一 點寒氣,其結果是造成機體調節能力差,抵抗力低下。

   (3)調節室溫孩子咳嗽往往伴有發熱,而室溫過高不利於身體散熱。稍冷而新鮮的空氣可使呼吸道粘膜收縮,減輕充血、腫脹,保持氣道 通暢。但溫度過低,又會使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過多地用於氧化以產生能量保持體溫,削弱了抗病能力,影響生長發育。適宜的溫度是 25-28,稱為中性溫度。

一般條件下很難保持這種溫度,但可以做到室溫不至於過高、過低。適當開關門窗,避免室內人員擁擠,使用電扇、取暖器或空調,均是簡便易行的措施。

  (4)居室保持適當濕度環境過於乾燥,空氣濕氣下降,粘膜發幹、變脆,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纖毛運動受限,痰液不易咯出。呼吸器官 有炎症時,影響更為明顯。保持室內一定濕度並不困難。氣候乾燥時,可常用濕拖把拖地,或在地上灑些水。

   (5) 注意飲食調節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中醫認為,魚、蟹、蝦和肥肉等葷腥、油膩食物,可能助濕生痰,有的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加重病 情。辣椒、胡椒、生薑等辛辣之品,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咳嗽加重,要注意避免。而新鮮蔬菜如青菜、胡蘿蔔、番茄等,可以供給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有利 於機體 代謝功能的恢復。

  (6)保證充足睡眠睡眠時,全身肌肉鬆弛,對外界刺激反應降低,心跳、呼吸、排泄等活動減少,有利於各種器官機能恢復及疾病的康復 。應設法讓孩子多臥床休息,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以利於機體康復。

 


 


*****小曹格格分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讓寶寶舒適的休息

2讓寶寶仰臥並墊毛毯,腳部如無
 骨折可抬高下肢,頭傾向一側。

3幫寶寶蓋毛毯保暖。不可用熱水
 袋保溫,以免血液流向皮膚,使
 器官缺血更嚴重。

4幫寶寶鬆開頸、胸部的衣物束縛

5查出休克原因,可能的話加以處
 理

6幫寶寶用濕棉球輕拭口唇,不要
 直接給他喝飲料

7幫寶寶每十分鐘檢查呼吸、脈搏

8迅速送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nursing/baby/danger.html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常我們常聽到近視、遠視、弱視,但這些有什麼不同?可能就把我們搞糊塗了,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視力是1.0或是更好,如果視力小於0.8那就有問題了,近視的人雖然視力不到1.0,但如果配戴凹透鏡就可以矯正到1.0了。同樣地,遠視的人配戴凸透鏡,亂視的人配上圓柱散光鏡片也都可以矯正視力到1.0,弱視的人其不同點在於他們不論戴什麼樣的眼鏡都無法矯正視力到1.0,而且患者的視神經、視網膜、角膜、水晶體等又找不到足以造成視力不好的病變,我們通常定義視力無法配鏡矯正至0.8以上就叫弱視。


為什麼會有弱視

其實每個小孩生下來時視力都很弱,約只有0.1左右,他們必須靠持續清晰的光學影像來刺激視力的發育,通常在1-2歲時視力發育最快,到3-6歲時就可發育到成年人1.0的視力水準,但是若幼兒在這段視力發育的黃金時段,因為高度的遠視、散光、近視、不等視、白內障、眼瞼下垂、斜視等種種原因使得他們不能得到清晰的光學影像刺激,則視力的發育就會有障礙而造成《弱視》。




弱視為什麼會是幼兒的夢魘

因為弱視的發生率達百分之二,且小孩又是從出生就看不清楚,已經習以為常了,不知道他們的視力不好。就算知道也不會講,等到他們自己偶然發現或在學校的視力檢查發現視力不好時,往往已經8-9歲了,錯過了視力發育的黃金時期,這時再想治療,效果就很差。尤其是單眼弱視的病人,因為有一個好的眼睛看得到,更難自己發覺視力不好,且也沒任何明顯的症狀會讓父母覺得有問題,因此對於看似正常的小孩,我們建議在滿3歲小孩子已懂得比視標時,一定要帶給眼科專科醫師檢查視力,必要時還要點睫狀鬆弛劑,才能驗出真正的屈光度數。至於父母若有觀察到小孩有任何視力不好的徵兆,更須馬上帶去眼科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造成終身遺憾。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nursing/baby/index.html?pid=25855&p=detail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歲以下的孩子在家里發生意外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5日報道,有調查表明,60%的父母幾乎沒有任何急救常識。為此,英國聖約翰急救中心和家庭醫生協會共同為父母們準備了一套對付傷情的基本知識。


 


燙傷或燒傷

迅速將孩子燙傷或燒傷的部位放到涼水中,至少冷卻10分鐘,這可以減輕傷處的腫脹程度。然後將傷口附近的衣服脫掉或剪開。如果衣服和傷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動它,等待醫生處理。如果傷口面積比孩子的手掌還大,就要用干淨的保鮮膜或沒有絨毛的布把傷口蓋起來,馬上送去醫院。

  


流鼻血

讓孩子坐下,頭向前傾,使鼻血順利流出來。然後讓他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鐘後,如果血還沒有止住,就再壓兩次,每次10分鐘。止血後,把鼻子擦干淨,告訴孩子不要說話,不要咳嗽,也不要擤鼻涕,以避免將剛剛凝固的血塊弄碎。但如果鼻血流了30分鐘還沒有止住,就必須送醫院了。

  


拉傷或扭傷

首先要用小毛巾包幾塊冰冷敷10分鐘,然後幫他們綁上繃帶,將傷處抬高,讓血流減緩,這樣可以減輕青腫和淤血的程度。


觸電

如果孩子觸電後還沒有脫離電源,你絕不可以踫他,第一件事情是切斷電源。如果一時找不到開關,你可以站在一個干燥的絕緣物體上(如一本厚厚的電話本或一摞報紙),把電源拉開。檢查孩子的呼吸,即使他已經失去知覺,但只要呼吸正常問題就不大。
觸電在人體表面留下的傷痕面積可能不大,但對孩子的內髒可能有傷害,因此一定要叫救護車。


中毒

如果孩子誤食了有毒物質,一定要叫救護車。在救護車到達之前,要讓孩子保持靜止不動。如果有可能,找出他吃下了什麼,並帶一點到醫院化驗。不要強迫孩子嘔吐,這有可能讓食道和胃進一步受到傷害,假如孩子本能地嘔吐,要把嘔吐物收集起來帶到醫院。假如孩子感到食道或口腔有燒灼感,可以讓他喝點牛奶。


嗆噎

如果孩子突然猛烈咳嗽,可能是因為嗆到東西。父母應立即看看孩子嘴里是否有東西。如果不必把手深到喉嚨就能夠到噎住的東西,就趕緊掏出來;要是不行,就讓孩子趴在自己的腿上,用手掌拍他的背部。不到1歲的孩子要讓他趴在自己的前臂上,扶好頭頸。如果這一招不奏效,則應讓孩子翻過身來,仰面躺下,用手托住他的頭,使頭的位置低于整個身體。用兩個指尖,向內並向上推孩子的胸骨,每3秒推一次,每推一次都要看孩子喉嚨里是否有東西出來。對于大孩子,如果拍後背不管用,可讓他站在身前,把你的拳頭放在他的腹部和最下面的肋骨之間,猛力向內並向上用力。如果喉嚨里的東西還是不出來,再重復背部的拍打。以5次背部拍打和5次正面推動為一個單元,反復進行。3個單元後,如還沒有緩解,就叫救護車。在救護人員到達前,要不斷重復急救動作


 


                                                        (來源︰環球時報-生命時報)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何啟生(馬偕小兒神經科主任醫師)


熱性痙攣是小兒神經專科門診最常診治的疾病,它的發生是因為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腦神經的功能仍不是很穩定,會隨著體溫的急遽升高而引發抽搐的現象。所謂熱性痙攣是指幼兒在急性體溫升高至某程度而併發之痙攣,但不包括因為中樞神經感染如腦膜炎或是腦炎而引起的抽搐。


  根據統計,熱性痙攣的罹患率很高,每一千個五歲以下之兒童有過熱性痙攣一次以上者,約有19至36人,一般約為3%左右。


  引起熱性痙攣病童發燒的疾病,最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含扁桃腺炎),其次為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其他還有輪狀病毒腸炎、赤痢、尿路感染等。所以小兒科醫師在處理這類病人時,不但要將抽搐停止,也要找出引起病童發燒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好發年齡層


  熱性痙攣之家族性遺傳傾向很大,經詳細詢問,約有一半的病童,其家族中的親戚有相同的病史。好發年齡的分佈主要為6個月至5歲間,最易罹患時期為6個月至36個月之間,最高峰為周歲左右。所幸,絕大多數的小孩在滿五歲以後就不會再發作,所以嚴格說來,熱性痙攣並不算是癲癇,並不需要長期治療。


  熱性痙攣時之發作時期80%左右是在發熱24小時以內發生,發生抽搐之情形大多數為全身性的大發作,發作時兩眼往上吊、嘴唇發紫、牙關緊閉,舌頭被咬出血,口吐白沫,有時也會發出類似豬羊的叫聲,四肢一陣一陣地抽動,完全不省人事,持續幾分鐘後,病人似昏睡過去;一段時間後才漸漸醒過來,病人對先前發生的是大都毫無記憶,這是大發作的典型症狀。類似這樣的情況,發作時間5分以內約佔一半,大部分在15分鐘以內。


熱性痙攣的類型


  臨床上將熱性痙攣的發作分單純性以及複雜性熱性痙攣,單純性的熱性痙攣包括以下的三項都要符合:(1)全身性發作(2)此次發燒只有一次發作(3)發作持續的時間小於15分鐘。反之不符合上述之任何一項者,則稱為複雜性熱性痙攣。複雜性的熱性痙攣將來變成癲癇的機會比單純性的高。


  熱性痙攣再發之次數,依學者之統計有三分之二的患童均在三次以下,它的總再發率為30至40%;一般而言,發生了第一次後再發生第二次的機會約為三分之一;而再發生第三次的機會是二分之一;又再發生第四次的機會則字三分之二;發作次數越多,再發的機率就越高。


處理原則


  當小孩痙攣發作時,我們給家屬的處置建議是:將病人側臥,頭部同時側置,頭下墊個軟物,把口內的東西挖出,以免呼吸道阻塞。


  1. 移走病人周圍堅硬可能傷及病人的物品。

  2. 不要強行試圖放任何物品於病人口中,如此一來造成傷害的機會遠大於舌頭自行咬傷的機會。除非病人的嘴巴沒有咬住,可以很輕易地張開,這時可以放壓舌板,或不會鬆脫的硬物纏手帕後放置於上下牙齒間,以防咬到舌頭。

  3. 保持冷靜,留在孩子身邊保護使不受意外傷害。不可移動或強加約束病人,你無法以此讓痙攣停止。

  4. 觀察及記錄抽搐情形及次數,提供醫師,以作為診斷及調整藥量的參考。

  5. 發作停止後,讓病人側身靜躺,使口水流出,在病人尚未完全清醒前,勿給予任何飲料或食物。


若有下列情況時應儘速就醫:


  1. 痙攣發作後無法開始呼吸。

  2. 一次痙攣發作後馬上接著另一次發作。

  3. 病人發作時撞傷或導致其他外傷。

  4. 這是病人第一次痙攣發作。

  5. 痙攣發作時間超過5至10分鐘以上。
















                                          


 


 


                             來源:中時健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間傳統有種說法:小寶寶不能隨便照鏡子,否則可能會受到驚嚇、做噩夢。不過,專家指出,寶寶4、5個月大起就可多照鏡子,可以促進寶寶的觸覺發育有助培養孩子探索能力



寶寶照鏡子  有助培養孩子探索能力


對世界總是充滿好奇的寶寶,其實還得先認識自己,才能勇於探索周遭!「抱著寶寶照照鏡子、拉拉他的小手告訴他眼睛、鼻子的位置」這就是寶寶認識身體的歷程,認識身體不僅是寶寶探索的基礎,更可帶給寶寶更多的自信心。


專家指出,照鏡子不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相反的,照鏡子是孩子自我認識的過程。寶寶4、5個月時,寶寶對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很感興趣,而且他們還不能意識到鏡子裡的孩子就是自己,出於好奇他們會用手去摸鏡子裡的孩子,用手拍打;為吸引“對方”的注意,他們還會模仿鏡子裡孩子的動作。這些動作可以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還能促進他們視覺、觸覺、聽覺的發育,更有助於培養孩子探索能力。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1歲多時才能意識到鏡子裡的就是自己,而這個過程是他們實現自我認識的過程。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大約從1歲半開始,寶寶就會出現「假裝」行為,如將喝水的免洗杯當做話筒、將枕頭當做馬騎等等。尤其是寶寶的語言進一步發展以後,他會主動要求你假扮童話中的公主、巫婆、海綿寶寶、派大星……。


面對寶寶諸如此類的要求,爸媽有時會耐心地陪他玩上一陣子,有時則不耐煩地擺擺手:「去去去!爸爸媽媽正忙著,聽話,自己玩!」對於寶寶認真的「假裝」,爸媽更多處於一種「佯裝(敷衍)」和「忽視」的狀態。如果你知道這種「假裝」行為是寶寶早期思維發展能力的指南針時,會不會收起敷衍,認真對待寶寶的「假裝」呢?


讓我們一起來經歷寶寶象徵想像能力發展的可喜變化!



角色扮演的有趣歷程


一、假裝漸漸與現實分離


起初,嬰兒只是利用現實物體──如用玩具電話假裝打電話,用奶瓶來假裝喝水;到兩歲左右,他會使用一些現實程度小的玩具,如用遙控器當作電話,而且行為更頻繁。不久以後,寶寶就知道利用身體的一部分來代表物體,例如用一個手指代表一把牙刷;3歲以後,即使在沒有任何現實條件支持下,寶寶對物體和事情的想像方面的表現也非常棒。


意義:由於遊戲的「象徵物」不再緊密地與它所指向的物體的使用功能相配對,這表明寶寶的想像力開始萌發,對事物的描述變得更靈活了。


二、假裝對象不再是自己


當假裝第一次出現時,它是直接指向寶寶自己的。如寶寶模仿媽媽假裝給自己餵飯、洗臉。不久以後,假裝行為就開始轉為指向其他物體了,如給洋娃娃餵飯。大約3歲時,寶寶搖身一變成了「幕後策劃人」,身邊的物體成為有用的替代,他會用玩具娃娃父母來餵玩具娃娃寶寶。


意義:這一發展次序說明,寶寶已經認識到角色扮演活動的代理者和接受者能獨立於自己而存在。「假裝」行為逐漸顯示了寶寶「非自我為中心」的活動能力,正是這種能力使得成人與寶寶互相有意義的交流成為可能。


三、假裝遊戲越來越複雜


例如,在「假裝」行為剛剛出現的時候,嬰兒要表現喝水,他會端起杯子就往嘴邊靠,而不會將倒水、喝水的動作結合起來。但過一段時間之後(2歲半左右),他就會將倒水、喝水甚至喝過之後的滿足感表現得活靈活現。這就意味著,他學會「協調」了,一旦具備了這種能力,在遊戲中,寶寶就會和其他人「協調」分工,做角色扮演了。到四五歲時,寶寶之間能協商建立遊戲主題,在一個精心策劃的遊戲中創造並扮演很多角色,同時表現出他們對故事發生、發展線索的出色理解。聽聽他們在共同創造一個想像世界時的陳述:「你假裝是乘客,我假裝在駕駛」、「等等,我必須找一個服務生幫我倒飲料」,假裝遊戲會越來越複雜!


意義:在複雜的社會性遊戲中,寶寶對周圍世界的理解並不僅僅停留在「描述」階段,而是全心投入到「參與性」的活動中來,試圖影響並控制周圍的世界。在這種虛幻的、「假裝」的交流中,寶寶能夠理解、判斷和思考自己和夥伴離奇的描述,這說明他已經學會推斷別人的思維,判斷推理的邏輯能力正在悄悄萌芽。



角色扮演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體驗各種感情


寶寶在角色扮演中能夠體驗到各種角色內心的情感。時而扮做駕駛員,時而扮做小動物,時而安排情節的繼續發展,其內心情感的跨度是驚人的。同時,角色扮演還可以宣洩焦慮、壓抑的壞心情。


二、熟悉社會角色


寶寶常會扮演家庭場面和經常看見的職業人員——如扮做爸爸媽媽、醫生、服務生、警察、消防員等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幫助寶寶瞭解各職業的基本特徵,而且有助於寶寶洞察自己和周圍世界間的聯繫。


三、有助於提高社會認知和社會能力


那些花更多時間在社會性遊戲中的寶寶,一般在智力發展方面要更超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感受,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假裝」還能加強多種智力能力,包括記憶、語言、邏輯推理、想像和創新以及對自己思想的反映能力和應用另一觀點的能力。


還猶豫什麼,快快認真地投入到寶寶認真而熱情的「假裝」遊戲中來吧!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拼圖是一種非常適合孩子玩的遊戲,它不僅有啟發智能的作用,還能幫助他們養成獨立解決事情的習慣。因此,媽媽可以讓孩子玩各種樣式的拼圖,讓孩子在享受遊戲快樂的同時從中學習獲益。



拼圖遊戲究竟能帶給孩子哪些好處?


拼圖遊戲意指將一幅圖中分散的圖案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拼圖遊戲對發展孩子的觀察力,判斷力,空間方位能力有很大好處,通過拼圖可以使孩子獲得關於物體結構和造型的知識,加深他對物體的認識。


 


一、培養平面組合的概念


積木是立體的組合,而拼圖是一種平面組合的概念,在侷限的2D範圍裡拼出一個物品,一個合於邏輯的東西。


 


二、懂得順序、秩序、邏輯的意義


許多小朋友在一開始接觸多片的拼圖時,自然就知道要從邊緣開始拼,這就是學習順序、秩序及邏輯的意義,並且從觀察與判斷中學習分類,他得觀察範例上的正確拼法,才能拼出正確答案。


 


三、增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拼圖需要小朋友耐心的操作,以及手眼協調能力,只要一不協調就不能將色塊放在正確的位置,但一開始不會的小朋友,只要多練習幾次自然就會了。


 


四、培養觀察力,培養耐心、專注力


通常拼圖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小朋友要熟悉身邊的事物,才能按照邏輯拼出正確的圖形,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及專注力,讓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


 


五、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策略


玩拼圖能學習推理思考能力,因為小朋友會經由嘗試不同的選擇,到決定正確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經過假設、判斷到選擇的過程,讓他學習運用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在玩拼圖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拼錯的時候,這時他們會感到挫折,表達不想玩的意願,但是大人可以從旁協助他們,幫他們度過難關。


 


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當孩子將混亂的拼板一塊塊銜接以來,直至重新組合成功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成就感,這是提高孩子興趣很重要的元素,也是日後讓他獨立完成拼圖的自信心來源。



如何為孩子挑選喜歡的拼圖?


在為孩子選擇拼圖時,媽媽需要考慮得多一些,比如:拼圖的圖案、片數等等,如果不注意這些問題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玩的興致。


 


一、圖案的種類要注意


拼圖的難易度除了片數之外,種類也是很重要,通常卡通、線條色塊分明者比較好拼,單色或色彩漸層不易分類或區分的就比較困難了。


 


二、不要高估孩子的能力


有些父母因為看孩子拼得很好,就覺得孩子的能力很強,於是選擇跳了好幾級的拼圖給孩子,這時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完成而產生很大的挫折感,甚至會很久都不願意碰拼圖,雖然適度的挫折可以提高孩子的受挫度,但過大卻會讓他失去信心和興趣,所以家長千萬不要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喔!


 


三、不要急於告訴他該放哪兒


在引導孩子玩拼圖時,等待是很重要的。相比直接告訴他「這塊應放這裡,那塊應放那兒」,讓孩子自己去發覺一些有用的拼圖技巧更能有效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何況,孩子還不滿意父母在一邊指手畫腳呢!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天氣候幹燥,很多孩子愛流鼻血。孩子鼻出血時,應將患兒取坐位或半坐位,頭略嚮前傾,不能仰臥位,也不能頭嚮後仰,以免血液嗆入呼吸道。

  若血流入咽部,刺激咽部咳嗽後會加重出血。這時可用冷毛巾敷頭部,用手指在鼻翼上稍施加壓力3~5分鍾,也可用消毒棉花蘸0。1%的腎上腺素溶液或雲南白藥,填塞鼻腔10分鍾,然後輕輕取出棉花。

  以上方法只是鼻出血患者的家庭急救,由于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局部的原因有鼻部外傷、鼻前庭炎、鼻腔異物等;全身性的原因有上呼吸道炎症、血小板減少症等。因此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黃麗煌  出處:MamiHome媽咪窩


 


這個時期的幼兒好奇心很旺盛,喜歡到處摸一摸、看一看,因此爸媽可以善用身邊的事物,帶寶寶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建立各項認知概念。


 


 


 


遊戲6 雙手萬能


 



肢體能力up


 


月齡:79個月寶寶


 


道具:多個玩具


 


進行方式:


 


1.同時給寶寶多個玩具,訓練他抓住一個玩具後再抓另一個玩具。


 


2.向寶寶同一隻手送玩具兩次,引導寶寶將玩具從一手換到另一隻手,再取第二個玩具。


 


3.當寶寶兩手都有玩具時,引導寶寶兩手對擊玩具。


 


 


 


遊戲7 你丟我撿


 


肢體能力up


 


月齡:79個月寶寶


 


道具:彩色塑料小球、容器(如紙盒或小桶)


 


進行方式:


 


1.將彩色塑料小球裝入容器中(如紙盒或小桶)。


2.示範拿球、扔球動作,讓寶寶模仿。開始時,可將容器和球放在接近孩子身體的地方,隨著小兒能力的提高,可逐漸將紙盒前移。遊戲可增進親子互動,激發小兒積極愉快的情緒。


 


投擲遊戲可增強孩子上肢的運動能力與手的控制技巧、提高視覺定位能力喔!


 


 


 


遊戲8撿豆豆


 


 手眼協調up

月齡:79個月寶寶


道具:蠶豆(或鈕釦、棋子、小餅乾)、盤子

進行方式:

1.
準備蠶豆在盤子裡,讓寶寶用手撿,藉以訓練拇指與食指對捏(這個動作能促進寶寶大腦功能發展與手眼協調)。

2.
過程中大人要在一旁看護,以避免寶寶將蠶豆吞入口中。如果怕不安全,可用小餅乾替代。


 


 


遊戲9尋寶遊戲



觸覺up 認知up

月齡:7個月寶寶


道具:寶寶玩具

進行方式:

1.
坐在地板上,手裡拿起玩具讓寶寶看。

2.
把玩具藏在身後或塞到被子下面露出一小部份,問寶寶:「玩具呢?」引誘他去尋找。

如果寶寶不想找,可把玩具拿給他把玩一下,或抓著他的小手摸一下鼓起的被子,讓他自己將玩具拿出。幾次練習後,寶寶就會知道東西不見可以再找回,於是便會自己開始探索尋找,觀察力便能因此逐漸開展。


 


遊戲10 大大小小


 


視覺up 認知up

月齡:9個月寶寶


道具:衣服、襪子、鞋子、枕頭等大小分明的東西

進行方式:

1.
將大人的物品和寶寶的物品,如衣服、襪子、鞋子、枕頭等大小分明的東西並排在一起。

2.
反覆對寶寶說:「這是大鞋子,這是小鞋子」
3.
外出時也可以機會教育,帶領寶寶分辨大小。例如路邊停放的車輛有大卡車、小轎車,就可以帶著寶寶看:「這是大卡車,這是小汽車」,不斷重覆指出大小對照的物品,漸漸地他就能學會分辨大小,及認識物品的名稱了。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