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幼兒疾病、發展 (3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小庭為國小二年級學生,一年級時數學常考100分,國語也可以考到70~80分。到二年級上學期,數學成績退步,國語則退步明顯,抄寫習字尚勉強可以應付,但是填充或造句則錯誤百出,特別是聽寫部分更是困難重重,常容易寫同音異字,或寫錯字形、增減筆畫,對較簡單、筆劃少的字常寫錯,寫較複雜困難、筆劃多的字,反而較不容易出錯。閱讀出現困難,常無法區辨外型及發音上容易混淆的字詞,無法區辨或正確模仿老師的發音,寫字容易左右上下顛倒,字體的比例上常有錯誤,寫作業或抄寫要花很長的時間,對數學應用問題的理解很差,因此數學成績退步,且注意力不易集中。


小庭國小一年級時來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科就診,因為上課不專心,愛插話,成績不穩定,診斷為「過動併注意力缺失症」。用「利他能」藥物治療,略有改善,並且安排全套心理測驗。測驗結果顯示:總智商為81,語文智商80,作業智商為86,屬於邊緣智能程度。另顯示小庭有衝動控制不佳的問題;小庭可能傾向DSM-IV-TR診斷準則中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ADHD)之診斷。


回溯小庭念幼稚園中班時,老師曾提及個案上課不專心,學習落後,容易忘記事情、粗心和心不在焉,當時媽媽曾帶小庭至長庚醫院就診,當時醫師告訴媽媽,小庭情況還好,沒什麼問題,不需要吃藥,之後也未繼續就診。小學之後,上述情形明顯,寫考題會跳題,成績差,也無法安排自己的活動,小庭亦表示自己常忘記帶東西去學校,或功課寫錯被老師處罰,但上課若聽不懂時不會影響別人,只會自己玩筆。學校老師建議小庭可以考慮唸資源班。老師反應後,媽媽才帶至本院就診。媽媽表示小庭小時候在家雖然會跑來跑去,但是出門不曾走失過,在家若看書或畫畫可以持續1、2個鐘頭,在無法得到滿足時會生氣,生氣時就僵在那裡,但小庭表示自己生氣時會打桌子,有時也會揍東西。


小庭中斷治療半年多,今年恢復門診,醫師請小庭寫自己學校名稱「九曲國小」,小庭寫成「力丗過小」,且在書寫過程中顯得緩慢吃力,再仔細問診,高度懷疑小庭的診斷可能為:學習障礙中的一種「特殊閱讀書寫障礙」。


所謂閱讀障礙,一般來說智能、表達能力多沒問題,關鍵在閱讀上,會有無法專心閱讀、寫字顛倒等情形,這是一種學習障礙。在治療上,父母體諒最重要,全力幫孩子進行多元學習。首先,醫師會做智能測驗,排除智能障礙後,再了解有無家族史。目前的治療多採「多感官教育」,特別是利用電腦認識字。


曾有志工媽媽到學校讀考卷給有閱讀障礙的小朋友聽,結果,小朋友都能考得不錯。顯見有閱讀障礙小朋友,大多智力沒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態度,讓這些孩子學習上更有彈性才能真正協助這些小朋友度過學習障礙。「閱讀障礙」患者對於閱讀、寫字或拼音等方面會感到吃力,但這並不表示他們的智力有問題,影壇巨星湯姆克魯斯、美國石油大亨洛克斐勒、音樂天才莫札特、科學天才達文西、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甚至頭腦一流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大發明家愛迪生都是「閱讀障礙」患者,卻無損他們的傑出表現。閱讀障礙並不會影響一個人的智能,通常他們在建築、工程、科學及音樂上都有很高的天賦,也因此不論是在歌壇、體壇和科學界都有傑出人物產生。


心理學家分析英國企業界表現優異者的心智特質時發現,300位百萬富翁中有40%是閱讀障礙者,這個比例是一般人口的四倍。專家們分析可能由於閱讀障礙者比較不擅長於注意細節,但卻能掌握較宏觀的整體性,並且較能產出具原創性的觀點。另一方面,他們可能有比較強烈的動機。


維京集團負責人Branson 在18歲時就賺進了他人生的第一個百萬,現在身價超過億萬,他是位閱讀障礙者,他連淨利與毛利這兩個名詞,他都搞不懂,直到三年前,別人解釋給他聽時,他才瞭解。他說「閱讀障礙」對我而言,它的意義是「我擅長於授權,而且較具宏觀」。


所以,說不定哪一天,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我的孩子,你的孩子,說不定會成為我的小庭創造出來的企業或公司的員工呢!人生是很難說的,不是嗎??


 


              http://www.uho.com.tw/sex.asp?aid=6348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要拍背




  • 由於小小孩還無法控制自己把痰咳出所以需要父母以拍背的方法幫助他將痰排出。



什麼是拍背




  • 拍背就是利用手在拍背部時所造成的震動使黏在氣管上的痰掉而較容易排出,進而改善呼吸情況。



拍背的方法




  • 治療者弓起手掌呈杯狀,如下圖:











在胸部所需部位做規則,有力的拍擊。




  • 拍背的部位






































仰躺頭高,由肩部往下拍前胸左右側。
.


臉朝下頭高,由肩部往下拍後背的左右側。
.


臉朝上項低,由肋骨往肩部拍前胸
.


側躺手臂提起,由腰往腋下拍擊
.


臉朝下頭低,由腰往肩部拍後背左右側
.

注意事項


1.患童應穿較薄的衣服,避免拍痰時產生刺痛。


2.拍痰時避免戴手錶、手鍊、或留指甲,以免造成傷害。


3.幫寶寶拍痰應避免在飯後做,最好在吃東西前後一小時做,以防嘔吐。


4.拍痰一天約二到三次,若痰液較多者可每兩小時做一次。 


5.拍擊時應考慮小孩的安全及舒服,應給予適當衣物來保暖。


6.當發現小孩有痰液時,可多喝水以利痰液排出。


7.有些人以為只要很努力拍痰就能去除痰液,但忽略了太粘稠的痰液,往往很難只靠拍痰排出,所以加上噴霧治療是很重要的。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力是我們重要的感覺。正常的聽力除了可讓我們聽到美好的音樂、甜蜜的言語外,還可以避開危險。人類在成年以後,聽力就開始漸漸衰退,這是正常現象,但明顯的聽力障礙通常是疾病、遺傳或外力引起的。


 


耳朵是負責聽覺及平衡的器官,可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外耳主要是收集聲音,包括了軟骨組成的外耳及外耳道。外耳道的末端是耳膜,聲音可使耳膜震動。耳膜裏面是中耳,有三塊小聽骨,負責把耳膜的震動放大且傳導至內耳。中耳與咽喉間有 “歐氏管” 相連,可以平衡中耳內壓力,但細菌也可從此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內耳負責把震動變成電流,傳入中樞神經。內耳另有負責平衡的功能,有問題時會有暈眩的症狀。外耳或中耳如有異常,可能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內耳或神經的異常則可能造成神經性聽力障礙。


 


據估計,每10000個新生兒中有20位有聽力障礙的困擾。家長應多觀察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因為在開始講話前,兒童的聽力障礙並不容易被發現。重聽的兒童可以用視覺或觸覺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故聽力喪失的問題就不明顯。聽不清楚使得兒童無法學習講話,也影響其他學習及人際關係,所以影響重大。


 


有些兒童有較高機會出現聽力問題,例如早產兒、曾在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曾用可能會損壞聽力的藥物治療、出生時缺氧、耳內感染、腦膜炎或其他中樞神經感染等。幼兒常見的耳朵問題是中耳炎及耳屎堆積。


 


中耳炎


嬰幼兒很容易得到中耳炎,因為扺抗力較弱,又經常呼吸道的感染(傷風感冒等),使細菌侵入中耳,產生液體或積膿,有時還造成耳膜破裂。中耳炎的主要症狀是耳痛、頭痛、發燒,如耳膜破裂則會從耳道流出分泌物;聲音穿過液體會改變音質,聽力會受暫時性的影響。耳膜破裂後因積膿流出,有利於復原,故醫生除了用抗生素外,還可能會在耳膜上打個小洞引流。耳膜的破洞通常自已會癒合。大部份中耳炎都會完全康復,但有少數病人,因細菌破壞中耳構造,使聽覺永久受損。


 


耳屎問題


外耳道會產生有保護作用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加上脫落的細菌、塵垢形成了耳屎。如果堆積太多耳屎,可能造成輕微的重聽及耳朵不適。通常耳屎自己會脫落,不必去理它。有些人因為耳道較窄、耳道內毛較多、皮膚發炎、環境灰塵多,比較容易有耳屎堆積的問題。大部份醫生不鼓勵太熱心清理耳道,以免引起傷害,有必要還是找專家處理較好。


 


下列其他原因可能會造成聽力障礙:


1. 疾病


有些病毒感染會傷害聽力,例如腮腺炎、痲疹、百日咳及德國麻疹等。細菌引起的腦膜炎、先天性梅毒也可能有同樣的後遺症。聽覺神經的腫瘤除了影響聽力,還會有耳鳴的症狀。


 


2. 藥物及化學物


有些藥物可能傷害聽力,例如氨基糖?類的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的藥)、奎寧(治療瘧疾的藥)、水楊酸等。這些藥物對聽力的傷害與使用的劑量及時間長短有關。有些工業溶劑也會傷害聽力。


 


3. 外傷


頭部外傷可能傷害到耳膜、小聽骨及內耳神經。外界壓力改變太大及太快,例如潛水時,可以傷害耳膜。這些情形較不會發生在兒童,但可能出現在青少年。


 


4. 噪音


噪音是損害是成人聽力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接觸大音量的搖滾樂、隨身聽等,時間久了,聽力也會嚴重受損。


 


很多醫院可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每嬰兒最好在出生後三週內接受檢查。有時篩檢異常並不一定表示是聽力障礙,應在三個月內重覆檢查。如確定有問題,須及早治療。不過就算聽力篩檢過關,平常還是要注意兒童是否有正常聽力表現。各年齡的兒童應有下列正常的反應:


() 新生兒時會被突然的響聲驚嚇


() 三個月時可認出親人的聲音


() 六個月時可把頭或眼睛轉向發聲處


() 十二個月時,可模仿一些聲音,或發出 “媽” “拜”等簡單的聲音


() 十八個月時,知道並可叫出一些簡單名詞,例如喜愛的玩具


() 二十四個月時,可善用某些簡單字彙,並明白一些指示


() 兩歲半後,可清楚地用很多詞彙講話


 


較大兒童聽力受損的跡象:


() 叫他常沒反應


() 成績衰退(聽不到老師的話)


() 常說聽到鈴聲(耳鳴)


() 講話很大聲


() 電視的音量調很大


() 發音不正確


() 注意力不集中或常作白日夢


 


正常的聽力是很重要的。平常要多注意小孩的表現,及早發現聽力問題並加以適當治療,可使損害減到最低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lily425711/article?mid=2167&next=2163&l=f&fid=32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復健中心主任 張毓珊


 


 


 


牙齒的發育排列在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變化,需要注意的事情也不全然相同, 定期的帶寶寶做口腔檢查,是監測牙齒發育狀況最好的辦法,還能夠早期發現蛀牙, 早期治療,減少不良後果。


 


 我的寶貝牙齒「開開的」怎麼辦?


 


理想的乳牙排列


許多的爸爸媽媽看見家中寶貝剛長出來的門牙開開的,直覺就是牙齒長歪了,需要做矯正。但事實上,乳牙在理想排列的情況下,前面四顆門牙應保持距離,呈現「開開的」狀態。


 


這些空間提供兩個好處:1.日後乳牙換成恆牙時,因恆牙普遍尺寸較大,這些空間可提供多餘的位置讓恆牙順利萌發,減少齒列擁擠的可能。2.乳牙之間減少了直接的齒面接觸,有利於父母親清潔牙齒,減少日後產生鄰接面蛀牙的機會。


 


 戒除奶瓶、奶嘴,以2歲為宜


有一些口腔習慣可能會使乳門牙之間原有的空間喪失,例如:過度使用奶嘴、奶瓶,或是吸吮手指頭等。因為這些動作對於乳齒列加諸了額外的力量,使得原有的牙齒位置發生變化,造成牙齒往外暴,或是開咬等等。


 


合理戒除奶瓶、奶嘴的時間,以2歲為宜,最晚不超過3歲,以避免之後的恆牙齒列也受到影響。牙齒的位置不正確,會影響家中寶貝咀嚼、攝食,對於生長發育有其影響。


 


 


請醫師作適當的矯正建議及處理


戒除吸吮手指頭的部分,建議先與小朋友作溝通,倘若溝通無效,可用OK繃纏手指頭的方式戒除。若是上述方法沒有效果,可求助於牙醫師製作「不良口腔習慣矯正裝置」以改正之。


 


若家中寶貝在無任何口腔不良習慣的影響之下,乳齒列並無空間存在,之後面臨換牙期時勢必空間不足,進而衍生出齒列擁擠,齒列不整的問題,屆時則需請教醫師作適當的矯正建議及處理。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lily425711/article?mid=2112&prev=2116&next=2108&l=f&fid=32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一般兒科宋文舉主任


 


黑眼圈的成因有二:一與皮膚色素有關;另一與皮膚下的血管分布密度有關。


黑眼圈可分為先天性的和後天性的。


有些人天生眼皮部位的色素細胞較多,類似皮膚黑一樣的原因,所以眼睛周圍的膚色就較重,例如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人、印度人看起來都是有黑眼圈。而白種人因天生膚色較淡,所以多無此現象。


血管問題引起的黑眼圈則是因靜脈及淋巴的回流不良,造成血液在眼睛附近的皮膚下面鬱積過多(皮下流血),因而呈現在外的就是色深的黑眼圈了。而造成眼睛附近的血管回流不良的原因多為鼻腔內有毛病,例如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因鼻腔內的黏膜及淋巴腺發炎腫脹,而壓迫了原來通暢的血管所導致的,所以有明顯黑眼圈的幼兒或兒童尤其要注意有無〝鼻部〞的問題。


處 置:
改善黑眼圈最簡單的方法是:
1.治療及去除鼻子的毛病:
請兒科醫師檢查寶寶有無鼻子的問題,例如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先排除鼻腔的毛病。


2.局部按摩法:
可於眼眶附近皮膚上,先塗一些油或按摩霜,再用手由內往外的輕輕按摩,由於此部位的皮膚結構細緻,故力道不可太重。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的最高境界,是用最少最簡單的藥物,達到最佳控制效果,」醫師認為。早期有效治療,能穩定病情,增加青春期後痊癒的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複雜,治療也需要多管齊下,除了藥物之外,生活中避免惡化因素,做好皮膚保養,並配合〝乳鐵蛋白〞或〝益生菌〞長期服用,才能打破「癢→搔抓→濕疹發炎」的惡性循環,減少發作。


要記得,不管使用哪一種益生菌-乳鐵蛋白,一定要至少使用120天的時間,使細胞轉換,讓自己提昇自己的免疫系統,才能夠對抗過敏原的入侵,益生菌-乳鐵蛋白不是藥,所以剛開始一不會看到什麼療效,但你會慢慢發現,體質改變了。


1.外用藥物


包括消炎用的類固醇和非類固醇藥膏,改善乾燥皮膚的保濕劑如尿素,及止癢藥膏。


類固醇並不可怕:


傳統是以不同種類的類固醇藥膏治療,「類固醇還是臨床上最有效的藥膏,」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時,類固醇可以迅速抑制,但長期使用的確會出現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長毛、毛囊炎、微血管擴張等副作用,令不少家長聞之色變。



「類固醇用得好可以救命,濫用就是毒藥,」具有中西醫背景的鄭慧滿認為,目前使用的類固醇藥膏,從超強效到弱效一共可分為七級,必須根據濕疹的狀態、部位,及患者的年齡評估用藥,劑型、劑量也因人而異,只要依醫師指示,即可降低副作用影響。使用時應注意:


1.遵守塗抹藥量和次數。不可自行打折,例如有些人自作聰明把擦2次改成擦1次,療效降低,一直擦不好反而帶來副作用。但也不能把類固醇當保養品,擦比較多次不會更有效。


2.不要自行購買使用。每次發作狀況不同,使用的類固醇也可能改變,不嚴重卻買了強效類固醇來擦,得不償失。


3.如果在意副作用,一定要跟醫生溝通。很多家長對類固醇知識不夠,又不敢問醫生,任意停藥或減藥,都會惡化病情。


4.正確擦法:藥量以病人手指一節塗完一個手掌面積為準,把藥膏點在濕疹上,輕輕塗開兩三下即可,不要搓揉皮膚。沒有發炎的地方擦保濕品即可,不需要擦藥。


原則上,出現紅疹、發癢、流湯流水代表急性發作,需要擦藥膏。單以濕疹面積分,病人的一個手掌是1%,如果面積超過30%就是中重度,30%以下則為輕度。


因為皮膚厚度不同,臉部通常擦輕到中效的藥膏,中效到強效的藥膏則擦在身體上。


■外用藥新選擇: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理藥膏(普特皮、醫立妥)


<目前臺灣只有一支針對嬰幼兒專用的異位性皮膚炎軟膏-〝癒膚炎〞 ..97年7月1日已上市~我的寶寶也有擦拭唷~效果還不錯>


新一代外用藥膏可以直接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改善中重度病情,輕度症狀也適用。朱家瑜建議,免抑制劑藥膏適合長期間歇性使用,可以預防大發作。病情回到低幅波動時,擦保濕劑即可,發作初期時改擦免疫抑制劑藥膏,迅速解除症狀;如此可以避免病情嚴重到高峰,甚至「一年不會用到類固醇。」


不過目前健保只針對中重度患者提供給付新一代藥膏,輕度則需自費使用。


■止癢藥膏手邊常備


嚴重發癢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難忍受的症狀,常見愈抓愈癢、愈癢愈抓而惡化病情。


止癢藥膏不含類固醇,擦起來涼涼的,「儘量多擦可以增加效果,」醫師建議,只要癢就擦,逐漸改掉抓癢的習慣,能預防嚴重濕疹。尤其教小孩子自己擦止癢藥膏,家長會輕鬆很多。


2.口服藥物


包括止癢的抗組織胺及口服用類固醇等。


口服類固醇由於副作用大,通常只在病情極嚴重時短暫使用,由於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必須特別謹慎,「我幾乎很少用在病人身上,」朱家瑜表示。


因口服類固醇效果強大迅速,有些「短視近利」求快好的人,會讓醫生下藥猛,「覺得這個醫生很有效,卻不知道長期下來可能吃了很多類固醇,」醫師感嘆,和病人溝通如何長期控制病情其實更重要。



第一代抗組織胺藥效較強,但會有嗜睡作用,第二代雖不會嗜睡,但效果也比較差。因此醫師會建議晚上睡前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不會影響白天作息,也能幫助減輕睡眠時無意識的搔抓。


異位性皮膚炎的口服藥有好幾種,醫師開藥時可以問清楚,認為藥物就一定有類固醇不敢給孩子吃,反而延誤治療。


                                                                                                                              康健雜誌85期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忠孝院區 陳姿吟營養師

胃腸炎急性發作時,除了會造成寶寶肚子痛、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外,還可能影響其食慾;這時除了請醫師診治外,飲食方面選擇清淡,避免重口味及油膩的食物,日常生活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才能避免病從口入,減少病菌入侵的機會。


在小兒科病房中常見到許多因為胃腸炎住院的小病友,因頻繁的上吐下瀉而顯得疲憊與虛弱,讓爸爸媽媽好不心疼!進行病房訪視時,總被問及諸如:「小朋友何時才不再拉肚子?」、「一直拉或吐是不是就是胃腸炎?」、「為何小朋友一定要禁食?」、「寶寶的情況好轉了,可以給寶寶吃什麼補充營養呢?」讓我們一起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看吧!

不潔食物引起胃腸炎
食物本身是很好的載體,富有營養素、水分,如果製備過程、保存狀況不夠衛生,食物不夠新鮮有腐壞現象,都可能讓食物自行產生毒素或附著病菌(如沙門桿菌或輪狀病毒);而若食物本身殘留過多農藥等化學製劑,也會刺激胃腸黏膜引發發炎反應的產生,最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小朋友肚子痛、發燒、嘔吐、腹瀉等,尤其是腹瀉症狀,總是讓父母們驚慌失措。

有腹瀉症狀卻不一定表示寶寶罹患了胃腸炎,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疾病所引起,通常來說,胃腸炎在小朋友當中很常發生,輕微的胃腸炎不見得會引起寶寶的不適感,經過1~2天休息搭配飲食調整後幾乎可以不藥而癒,不論哪一階段的寶寶都應該可以維持正常的飲食狀態,但要留意水分的補充及清淡調味;至於急性腹瀉或併發便便性狀改變的腹瀉,則建議應盡快帶寶寶就醫釐清引發胃腸炎的原因,避免變成慢性腹瀉,反而影響健康。

不同年齡寶寶發生胃腸炎時……
腹瀉時期因為水分的大量沖刷,會使得腸道黏膜受損,表面的各種酵素流失增多,特別是乳糖*的流失更多,因而影響到營養素的吸收,當能量及營養攝取不足時,小腸內的腸絨毛會開始萎縮,更加重營養不良的危害,現在已知腸絨毛的再生周期約為3~7天,因此現在的營養概念並不鼓勵禁食太久的時間,越早給予適當的食物對於寶寶的健康越有幫助,至於如何給予,有一些大原則可供各位父母參考:



  • 出生~4個月寶寶
    其腸道功能尚不完整,腸壁也較脆弱,一旦出現胃腸炎現象,很容易產生併發症,因此醫生多會搭配用藥,此時可以將嬰兒配方奶改為「醫瀉配方」,維持標準濃度即可,因為此配方已經將蛋白質進行水解成小分子,或改為黃豆蛋白;醣類也以麥芽糊精來取代乳糖,都可以避免刺激腸道。至於較早期建議以稀釋濃度的「半奶」給予法,則開始不太建議,因為仍含有乳糖且蛋白質分子大,還是會造成腸道負擔,而且稀釋後營養價值降低,反而使寶寶的營養狀況下降。另外需要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必要時可以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選擇適合的產品。
     

  • 5個月~1歲寶寶
    除了使用醫瀉配方之外,此時期的寶寶因為已經開始食用副食品,故應避開其他相關乳製品,但也不宜立即停止其他副食品的給予,可改以清米湯、清米漿,或清粥加些鹽、白吐司、自製蘋果汁,或蘋果泥等較溫和的食物供應。
     

  • 2歲以上幼兒
    飲食應避免重口味及油膩,以主食類為主,如白飯、清粥、白吐司、饅頭、麵條等;搭配較易吸收的魚類或雞肉類,以清淡調味法如清蒸、煮湯等方式製備,除了提供熱量,更提供水分補足拉肚子的流失量;並給予質地柔軟的蔬菜類補充膳食纖維質、調整腸胃功能;水果可選擇提供水溶性纖維質豐富的種類,如蘋果、香蕉、奇異果等,緩解腹瀉症狀。

夏天預防胃腸炎入侵手則
很多父母或長輩因為擔心寶寶拉肚子嚴重,而一味地禁止食物給予,只提供米湯之類的食物,其實是很不適宜的喔!因為米湯中除了少許碳水化合物之外,幾乎不含熱量及營養素,並不適合長期給予,所以還是必須有均衡營養概念,才能治好胃腸炎又兼顧健康營養。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不會說話的可能病因

每個孩子學說話的進度的確會有差異,不過有些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叫媽媽、爸爸,或是到了四歲仍說不出有意義的詞彙,這些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徵兆。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1.
腦部發育:可能有先天的障礙、天生智能不足,或腦部受傷的影響等。

2.
聽力功能:可能是因為聽力有問題,沒有聽力當然就無法學習說話。

3.
口腔功能:有的孩子在吸奶吃東西時常常滴落、或是一直流口水不停,這都顯示口腔發育可能出了問題。

4.
很少互動: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生病,可能遊戲機會或是和其他人互動機會減少,因此不如健康的孩子順利學習語言。

5.
個性內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過於內向、畏縮,天生學習力差,因此幾乎都不會開口,若是沒有適時教導,將陷入語言發展遲緩。

至於如何發現孩子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呢?首先要觀察孩子在六七個月左右是不是對聲音會有反應。如果你跟寶寶說話,他幾乎沒有任何臉部表情,在旁邊叫他,也不會轉頭,可能他的聽力的確有問題。或是到了兩足歲,卻一直沒有任何詞彙出現;到了三歲,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句子;三歲以後的講話仍然結結巴巴不清楚,父母都難以理解。甚至年紀愈大愈不願意說話。

若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就應該求助專業意見,及早做妥善處理。不過專家特別提醒,有些孩子昰屬於「大雞晚啼」型,不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很快,因此如果孩子稍微晚熟,也不會過度緊張。當然,也不能忽略觀察孩子,當發現孩子真的有語言表達上的困擾,就應該及早求助專家協助,千萬不要抱持著「長大一點就好了」或是「舌根剪一剪」的想法。


寶寶不說話,該怎麼辦?
A.
部分醫院有針對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治療,尋求協助
B
坊間學術單位、心路基金會等公益團體也有專業人員可以諮詢
C.
和專業人員合作一起參與學習解決計畫
D.
以耐心愛心陪著寶寶學說話是最佳良藥
E.
不要一次長時間強迫學習,讓孩子更失去開口的興趣



媽媽如何與學說話的寶寶互動?

A.
可以多讓寶寶學習口腔動作
例如可以陪寶寶玩吹氣的遊戲,讓寶寶不斷向羽毛吹氣,保持羽毛在空氣中飄浮不落下。或是讓寶寶用吸管吸住一張小紙片,讓他支撐一段時間,這些可以訓練嘴部的肌肉。

B.
多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等發音器官的協調性
例如喊寶寶一起來比賽,看誰發出的動物叫聲比較像,特別記得,當你在發出動物叫聲要寶寶來模仿時,必須站在和他差不多的高度,好讓他可以看到你的嘴型。

C.
要說得巧,就先說得好
其實吃得好不只是營養問題,也要注意從吃的過程中去訓練口腔動作。例如長期吸奶嘴的孩子,因為很少咀嚼,可能口腔發展就會比較遲緩,建議父母及早減少孩子使用奶瓶,不要孩子一哭,就習慣性地塞奶瓶堵住他的嘴。

D.
即使再忙,每天要固定撥一點時間說故事
陪著孩子說一段床邊故事,不僅讓孩子身心上感到舒服安慰,孩子每天聽故事對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未來孩子自然而然會很愛閱讀。

E.
把握適當時機教孩子說話
例如當你拿著圖畫卡要孩子說「汽車」時,如果孩子遲遲不開口,反而拿起床邊的「筆」塗鴉起來,不要一昧斥責他不說汽車,心頭就該趁機轉個彎對他說,這是「筆」,可以「畫圖」。讓他練習說。

F.
找出適合孩子的遊戲
如果要設計遊戲教導學習語文,應該考量適不適合小孩的年紀,也得考量一次遊戲的時間不要太久,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疲倦不耐煩,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G.
別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當你聽到孩子可能說出一些奇怪的句子或是不合文法的用語時,不要一昧糾正他,給他一點空間發揮,逐漸引導他正確的使用方法,才不會讓他覺得學習語文很無趣。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孟倫、陳信昭


        陳小弟八歲大,坐在椅子上,肩膀一陣陣地抖動,伴隨不自主的眨眼睛,在到診間前發出清喉嚨的聲響,母親說這些行為已持續一年以上,有試著去矯正孩子的行為,但症狀卻一個換過一個,其不自主動作與聲音包括用手抖動整理領口、歪嘴巴、發出類似「幹」的罵人聲,有時會愈來愈多樣,曾帶孩子到眼科與耳鼻喉科檢查,但是不自主的動作與聲音還是持續,帶至兒童精神科診斷才知患了妥瑞氏症。何謂妥瑞氏症呢?如何有效地協助他們呢?以下文章將介紹此症狀的成因、特徵與治療方式。


一、妥瑞氏症候群(Tourette syndrome)


        抽動(Tic) 是一種頻繁出現而無法抑制發作的運動性動作或發聲,常是一種突發、快速與重複的型式。抽動的類型包括有動作型抽動或發聲型抽動,而抽動是妥瑞氏症的主角。患有妥瑞氏症的病童曾有多種動作抽動及至少一種發聲抽動,此症狀最常在五到八歲,以臉部或眼睛的抽動開始,然後其他抽動繼續發展,包含肌肉動作及聲音。


成因源自於兒童期發育之大腦基底核多巴胺的高反應性,導致慢性反覆出現半不自主的動作及聲語上的抽動。妥瑞氏症常見的動作型抽動(motor tic)是眨眼睛、眼睛快速轉動、擤鼻子、嘴角抽動、擠眉弄眼、聳肩膀、點頭、搖頭、扭曲的瞼部表情、身體大動作的扭動或做出淫穢的動作;發聲型抽動(vocal tic)包括清喉嚨、輕咳、大叫、重複自己或別人的話語,甚至不自主地說出淫穢的字語。


在專心做某件事情時,此類病童的抽動常會短暫消失。後天環境的因素並不會引起妥瑞氏症,但遇到壓力、無聊、疲憊及緊張時會加重抽動的發生頻率及強度,而熟睡或專注時,抽動症狀會減少或完全消失。


    妥瑞氏症候群好發的年齡約五至八歲,三到四成的妥瑞氏症候群患者成長到青年時抽動的行為會自動消失,有三成會顯著減少,其它的三分之一到成年後繼續保有抽動的症狀。男性比女性多,大約3~5:1 的比例,發生率由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等。此病不會導致智能退化,倒是抽動常干擾讀、寫、專注而落得課業成績低落,亦常合併其他的問題,如一半的病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三分之一以上有強迫症或憂鬱症。


二、診斷的方式


         目前並沒有絕對正確的醫學檢查方法,診斷要靠完整的病史以及觀察所發現的症狀。根據美國精神學會第四版的診斷和統計手冊,妥瑞氏症必須符合以下五個條件:


1.病程中某段時間,曾出現多重運動性抽動及一種或更多發聲性抽動,雖然不一定同時發生。


2.抽動每日發生(通常是一陣一陣),在一年以上期間內幾乎天天或陣發的出現,沒有一次超過連續三個月以上的無抽動。


3.此障礙造成明顯痛苦,或嚴重損害社會、職業、或其它重要領域的功能。


4在十八歲以前出現症狀。5.非起因於物質使用或其它疾病之直接生理效應所造成。


家長與老師可以由以下幾個方向觀察孩子狀況,以提供診斷人員更詳細的資料:第一是多發性的不自主動作為何;第二是發生一種或多種的不自主聲音為何;第三是發生抽動的持續時間有多久;第四是症狀的變化情況,以及有無惡化因素及緩解因素。由於社會大眾對此一疾病認識不足,大部分的孩子會被當作搗蛋的問題學生,加上老師對妥瑞氏症不了解以及來自同學的嘲笑、排斥,常造成此患者人際關係疏離、孤立,因此,父母與師長們對於妥瑞症的充分了解,有助於增進老師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並提昇老師對妥瑞氏症兒童的協助。


三、整合資源,積極協助


大部分病情輕微的孩童不需藥物治療,採取忽略的方式即可,不要太注意其不自主的動作與聲音,因過度注意反而使他產生自覺意識,甚至表現出更多的抽動症狀。但若病情嚴重到足以影響生活及人際關係,甚至合併出現過動、學習困難、情緒障礙、強迫症、反社會行為時,那就要積極評估與治療。整個過程中家人、老師與同學的了解與接納非常重要,我們可從以下方向加以協助:


(一)藥物上的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是多巴胺拮抗劑,對於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病人有效,絕大多數的病童可得到改善。雖有三分之一的成人繼續保有抽動症狀,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們會更懂得如何去修飾自己的症狀。服用減輕抽動的藥物也可能造成妨害學習的副作用,有的藥會造成嗜睡或抑鬱,使患者無精打采,老師如在校得知此情形,需馬上與家長聯絡,請示醫師作適當的藥量調整,使藥效達到最大而副作用最少。


(二)家長的自我調適


        家長們情緒緊繃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壓力,病童症狀也有可能會加劇。父母可以學習放鬆技巧、做個深呼吸或體操,並且培養幽默感,以適時減低尷尬場面的緊張。如果心理壓力極大無從抒解,可以尋求專業醫師、心理師或其他相關心理專業人員之協助。


(三)尋求教師的支援與協助


家長和孩子都應正確了解妥瑞氏症,必要時向老師及同學說明妥瑞氏症病情,以便了解真實情況,而不致引起猜疑與排斥,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離。此外,家長可準備小卡記錄病童症狀及用藥種類、劑量,以提供老師充分了解其病情。而老師在班級中可從以下幾種方式協助病童:


1.        由於病情影響病童,老師多會因其不專心而指定他坐在正中央位置,如此,反使他特別被注意而造成壓力,甚至進而加重抽動症狀,因此老師可協助病童坐在前排側邊,安排表現較好的同學坐在周圍,以增進其楷模學習。


2.        與孩童建立適當地默契,若孩子感覺抽動即將發作,可比個手勢,讓老師了解,進而協助其至保健室休息,以抒解其內心壓力。


3.        分次交待指定作業,並提供充足的時間以因應需要當場完成的工作。若病童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老師可指導其協助班上收本子、擦黑板、發物品,以發洩其過多的能量並增進其自尊。


4.        建立病童良好的自我形象,協助他做能力範圍內可及的工作,並大量地給予讚美。教師雖無法控制其症狀,但可以控制對病童的反應,並在環境中發掘對孩子最有利的事物。


四、結語


        妥瑞氏症不是故意的壞習慣,而一旦發作就很難壓抑下去,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自主動作及不自主發聲時,應及時就醫找兒童精神科或小兒神經科醫師,以得到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而確立診斷後,如何讓患者和家人、師長和朋友了解並接受相當重要。對於抽動的出現,大人常拿放大鏡去注意,而病童內心所受的委曲卻常被忽略,父母應該多設想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他們可能會經歷到的不舒服或窘境。由於妥瑞氏症多發病於學齡兒童,特別是小學老師,更是他們能否發展健全人格的關鍵角色,因此面對妥瑞氏症的孩子,絕對不要只處理他的抽動問題,也應該同時關注到他們內心的壓力及對症狀的擔心,並教導他們抒解及接納自己,如此才不致於導致進一步問題的產生。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安麗提供

 


 


聯合線上/張嘉麟


 

從購物台常出現的轉骨廣告與市面上許多生長激素產品,不難看出,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最關注的莫過於身高問題。特別是在發育期間,許多家長努力為孩子補充營養,無不希望讓孩子能高人一等。

然而在飲食攝取的過程中,常出現過度補充或營養不均衡的情況,讓孩子還沒來得及長高,就出現肥胖的問題。2009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公布的資料就顯示,台灣6歲到18歲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盛行率高達26.8%,過去10年間,平均體重增加1.13~2.29公斤,平均身高卻僅增加了0.12~1.37公分。體重成長的幅度比身高成長還高!台灣孩子的成長出現了什麼問題?

肥胖與身高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台灣傳統觀念中,便常認為小時候長肉、在發育期時才能抽高,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醫學遺傳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科醫師楊晨卻指出,肥胖會使得正值生長發育黃金時期的孩子長不高!楊晨表示,正值發育期的嬰幼兒,營養攝取首先供給腦部,其次是骨骼生長,接下來才是反映在體重上。家長們尤其要知道,肥胖會導致兒童過早進入快速成長期,迫使兒童骨齡超齡。楊晨解釋,一般正常男童骨齡達到16歲、女童骨齡達到14歲,骨骼內的生長板就會關閉,骨骼的生長就會停止;因此,肥胖會刺激兒童體內過量的女性荷爾蒙增加,進而加速骨齡的增加,使得許多小朋友在10歲或12歲時,就因提早進入青春期,造成生長板關閉,就再也長不高了。

常在診間看到體重過重的小朋友,楊晨指出,兒童成長過程中所需飲食攝取比例應該是:碳水化合物 55%~60%,脂肪30%,蛋白質10%~15%。但現在兒童普遍有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現象,其中尤以含糖飲料、油炸食物最為嚴重,過多含糖的飲料會促使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更多,而胰島素的作用是減緩脂肪燃燒、加速脂肪合成與吸收,長期日積月累地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就會導致肥胖。

由此可見,良好的飲食觀念及習慣是避免孩子只「橫著長」的重要關鍵!安麗紐崔萊營養師金文鈺指出,第一步一定要掌握住均衡飲食攝取的原則;考慮到蛋白質內含有的必需胺基酸,可以促進肌肉與組織生長,並製造酵素幫助體內營養吸收,維持兒童的正常發育,如果家長能每天讓孩子少吃一份肉類食物,改以植物性的大豆蛋白質來取代,例如孩子運動後肚子餓,與其吃炸雞排,不如喝一杯優質的蛋白質飲品,這樣一樣有飽足感,還可維持充足且優質的蛋白質攝取,減少不必要的膽固醇、脂肪,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及身體健康更有好處。金文鈺強調,孩子的成長,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家長們若能多費點心,就能幫孩子打下健康成長的基礎。


 


 


                                                               來源:聯合新聞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王淑真、張慧敏


驊驊對「穿著」很堅持,連冬天都喜歡穿著短褲,一些必須盛裝打扮的正式場合中,他也是一身短褲涼鞋,叫媽媽感到難堪與不解。



驊驊也討厭肥皂抹在身上的感覺,每次洗澡一定大呼小叫;除了肥皂,他也討厭會在頭上變出泡泡的洗髮精。至於牙膏變出的泡泡,也令驊驊討厭,至今仍然是用牙刷乾刷牙齒。





學校中,驊驊不參與會弄得髒兮兮的繪畫活動,對於到有些刺刺感覺的沙堆裡探險,他也強烈表達拒絕參與。廚房阿姨精心準備的飯菜與點心,驊驊不但依照心情決定進食的分量,舉凡需要咀嚼的蔬果他都是敬謝不敏,好說歹說下,才動作慢吞吞的咬幾口。

 



驊驊這些常常在居家生活上出現的小毛病,其實就是感覺統合理論中所描述的「觸覺調節失調」,也就是驊驊的中樞神經系統對於調節與解讀碰觸皮膚、毛髮的觸覺刺激,出現障礙。



簡單的說,觸覺刺激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皮膚表面接收到的輕壓或是輕觸,這類觸覺刺激在嬰幼兒的早期發展中占有重要角色,因為藉著敏感的觸覺,嬰幼兒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媽媽的乳頭,完成吸吮動作。如果對於這樣的輕觸過度解讀,則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如堅持衣褲的質感,嚴重的厭奶,與人的親密互動發生障礙,嚴重時還會有容易哭鬧、情緒起伏過大、不專心等學習問題。
 
第二類的深度、重壓觸覺刺激是中樞神經系統,其作用包括:


(一)分辨物體的物理特性,如形狀、大小或重量等感覺,如果缺乏該種感覺,容易在知覺動作上出現問題。
(二)深度、重壓的刺激可以穩定嬰兒情緒,更可以協助嬰兒發展出與母親建立良好依附關係,是嬰兒發展人際關係的重要一步。
(三)隨著年齡增長,良好的觸覺解讀能力可以成功的分別自己與外在的不同,進而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及穩定的情緒。


觸覺刺激可以幫助孩子與外界環境互動,進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嚴重的觸覺調節失調,會造成個體對觸覺刺激產生防禦現象,就是一般所謂的「觸覺防禦」。如同上述的驊驊,討厭別人給他洗頭,也有可能對某種材質的衣物感到厭惡,這些孩子容易有好動、易分心、情緒不穩的表現。另外,如果孩子無法有效、迅速的分辨與處理深度、重壓的觸覺刺激,也會有動作笨拙、反應慢、堅持度高、情緒不穩定、不容易專注等行為與學習問題。

以下針對觸覺系統失調的孩子,介紹在家即可完成的活動:



活動1:飛天神毯環遊世界

 


預備動作:讓孩子臉朝上,躺在大浴巾或是大毛毯上。
動作開始:成人雙手抓著大浴巾或大毛毯的兩個角,沿著地板以孩子可以接受的速度滑行。
活動目標:提供孩子背部深度、重壓的觸覺刺激,可以改善好動、容易分心、情緒不穩的現象。至於滑行速度的快慢,則依孩子對於前庭刺激反應決定。如果可以的話,也可直接拉著孩子的雙腳,讓孩子的背部直接貼沿著地板,以適合的速度滑行。


活動2:泡沫裡畫畫 


預備動作:用爸爸刮鬍子的泡沫,在盤子上擠出一大坨。
動作開始:讓孩子用手掌抹上泡沫,自由創作。


活動目標:訓練孩子對於其他東西的接受度,可以先從一隻手指頭開始,再慢慢的增加;內容也可以由輕柔的泡沫開始,慢慢改變成較粗質的細沙(鹽巴)到大沙(粗鹽)皆可,前提是孩子慢慢接受該類的活動,不可以很快就改變材質內容。


活動3:大海尋寶


預備動作:準備一個箱子,裡頭裝滿五穀雜糧(小米、黃豆、綠豆等)或是小球等東西,再放置孩子有興趣的玩具,讓孩子去尋找。 動作開始:先請孩子摸摸寶物,再將寶物放入箱子中,最後用手在箱中尋找出寶物。


活動目標:箱子內的東西,建議由柔質的東西開始,再慢慢改變成粗質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都可以使用。尋找的寶物也可以由一樣到多樣,甚至放入其他玩具,要孩子尋找出你要的東西即可。


活動4:大球壓身



預備動作:準備一顆大球(類似海灘球或是大龍球,但球上不要有刺)。請孩子先以趴姿(臉朝地面)趴在地板上,慢慢用球在孩子背部來回滾動。





動作開始:用大球在孩子的身上滾過,再慢慢加重一點壓力。一般的海灘球因球體本身重量過輕,可以在一開始即略施一點力量以進行活動。

 


活動目標:活動主要提供的是深度重壓的刺激,也有抑制神經興奮的效果,一樣可以在孩子睡前或上課前實施,使其可以穩定情緒,方便進行下一個學習活動。如果孩子表示抗拒,可調整壓力大小或是立刻停止該活動。


動5:擦乳液



預備動作:替孩子在他的四肢塗上乳液,如果孩子對該活動的反應良好,乳液可以塗在背上,進而可以增加至脖子、臉部。



動作開始:請孩子自己擦。如果當孩子對該活動不表示討厭,可以改由家長幫助孩子擦拭。





活動目標:該活動屬於全身的輕觸覺,如果孩子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逃避、生氣或拒絕,可以由上述深壓覺的活動開始。如果孩子可以接受擦乳液,乳液也可以慢慢改成顆粒狀的痱子粉或香粉;至於雙手則可以套上海綿、毛巾等來進行。



活動6:自製大熱狗



預備動作:讓孩子躺在大被子的某一端。
動作開始:1請孩子由毯子一端側翻到另外一端,如果孩子開始時的能力有困難,大人可以協助其動作起始。2家長可以作勢要吃大熱狗,並在大被子上略略施壓。3最後,由家長將大被子拉高,使孩子滾回最初的位置;同樣的,可以讓孩子自行翻滾到原本的位置。





活動目標:被子的材質提供孩子觸覺的刺激,故活動之初,孩子如果較為敏感,可以選用較細緻的棉質大被子,慢慢的再改變成有微刺感的毛毯。在步驟2中家長作勢吃的動作,適當的提供孩子深壓覺。
 
所有活動在進行過程中都必須注意的是, 家長或 老師都要相當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強烈表達他的負向情緒,例如哭、生氣、抗拒,都建議先將該活動暫停,直到孩子表示願意配合才再度進行該活動。在觸覺活動中,治療師會建議先由深壓覺的活動開始,因為這樣的活動刺激較容易使孩子情緒趨向穩定、冷靜,再配合後續的輕觸覺活動。
 
最後,要提醒大家,觸覺解讀異常的孩子的確容易有情緒不穩定、不專心的表現,但是並非所有情緒不穩定、不專心的孩子,都是因為觸覺處理過程異常所引起的;所以,如果無法確定您孩子問題的起因,建議尋求職能治療師接受較詳細的評估。

 


資料來源


http://www.hses.tp.edu.tw/~special/myweb/new_page_26.htm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自閉症評量量表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autism/1209_i2.asp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庚兒童心智科   張學岭


亞斯伯格醫師在1944年首次報告四位具有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困難的男孩,並稱之為自閉性精神病態 (autistic psychopathy)。亞斯伯格醫師在這一方面的觀點,與首位報告自閉症的Kanner醫師一樣,採用了Bleuler大師"autism"的來強調這些個案的強烈自我中心 (egocentrism)及關閉與外界的一切溝通的特質。


雖然亞斯伯格醫師在50年前即提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然而一直到1994年,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候群後,相關的研究才逐漸增加。亞斯伯格醫師為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但他終生的研究興趣為藉由觀察來了解生命中隱含的定律。因為他對孩童的情緒發展的興趣及仔細觀察的成果,自1944年以來即逐漸報導一些與自閉症類似(具有社交技巧及溝通障礙)又相異(不同的人格特質及較優的認知能力)的亞斯格症候群。


近年的研究顯示,每千名7-16歲的兒童中,約有3.67.1位為ASGillberg and Gillberg1995),較自閉症患者為多(大約每一萬名出生的新生兒中,有7-16位為自閉症患者)。AS病患的男女比例約在10-151,以男性居多。


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以下簡稱AS)是一種精神發展疾患(neurodevelopment disorder)。它的臨床特徵與自閉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具有社交技巧的缺陷(social deficit),同樣對某些特殊事物有超越一般人的興趣(restricted interest)。然而,AS也有與自閉症相異之處:AS患者較自閉症患者有較佳的語言及認知能力。另一方面,許多臨床研究中顯示AS患者動作較自閉症患為笨拙。


目前的診斷體系大多沿用亞斯伯格醫師在50年前對AS病人的觀察:病人除了缺乏正常社交能力(如:缺乏情緒互動或分享能力),也需具備下列症狀:i)包含一或多種刻板而侷限的興趣模式,興趣之強度或對象二者至少有一為異常(如:強烈著迷百科全書,或對捷運路線過於投入著迷);ii)無彈性地固執於特定而不具功能性的常規或儀式行為;iii)刻板而重複的身體動作(如:拍打手掌)及iv)持續專注於物體之一部份。


上述的診斷標準源於AS患者在兒童認知行為發展上的特色及特徵:


.認知(cognition



       亞斯伯格醫師在他首次提出AS症候群時就發現,AS病童會對某些不屬於他們年齡的事物及題目感興趣,也有些較怪異及不合常理的想法。目前已經發現,雖然大多數AS病童的智商在正常範圍,但因他們在社交及溝通能力上的障礙,過度偏執的想法,對特殊事物的偏好,不足的解決問題技巧及組織能力,使得他們在普通班中仍較難適應。


.類化(Generalization



      AS病童的另一項發展困難為無法將所學的知識與技巧類化到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學童必然會經由學習而獲得許多訊息,這些訊息與生活經驗交集,潛藏在每個人的大腦中,成為潛意識。但在AS病童中,他們可能可以背熟一些遊戲規則或生活禮儀,卻無法活用這些資料。


       例如一位AS的病童,當老師說「走路要靠右邊」時,他可能會很認真的去執行,連晚上起床上廁所也要靠右邊走,使得家人啼笑皆非。或是在與同儕玩遊戲時,AS病童會很堅持一定要照他的遊戲規則進行,這樣的僵化玩法,常使得同伴拒絕與他互動,導致AS病童極端受挫折。


      造成此種症狀的原因在神經系統的不成熟。在面對壓力情境時,AS病童的大腦無法提供適當的思考方式來解套。要能夠充分思考,大腦必須可以:a)叫出存在大腦中相關的訊息,及b)能夠針對情境中的線索,做出”閱讀”、”判斷”及”行動”等正確步驟,才可對各種狀況做出正確反應。在AS病童,這個步驟有明顯缺陷。


 Ⅲ.成熟度



       要在社交場合反應恰當,必須先學會觀察及判讀各種人類的表情:如皺眉、無聊等,兒童也必須明瞭自己行為所會帶來的後果。這種種的技巧都必須經由思考來達到。然而,對於AS病童,情境或情緒方面的思考正是他們匱乏的。因而,AS病童常被形容為「天真」、「孩子氣」。一般而言,9-19歲之間的AS病童,其情緒成熟度只有他們年齡的2/3年齡的成熟度而已。


IV.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deficits



       自閉症及AS病童在theory of mind上的缺陷,目前認為是這兩種疾病的病童與正常兒童的重要差別。由心智理論的觀點,AS病童具有下列缺陷:


 1. 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
AS病童語言流暢,並無表達上的困難,但他們常無法以言語來解釋自己的一些行為。


2. 無法理解情緒
AS病童一樣會產生許多情緒,但他們了解的情緒種類及掌握情緒的技巧較生疏。譬如,一般的孩子如獲得一台新的電動玩具,可能會欣喜若狂;但小考100分則只是「很高興」。但AS的孩子常無法區分兩種「高興」的差異。不論是自己的「高興」或他人的「高興」程度,AS病童就是無法拿捏分寸,表露的恰如其分。


3. 無法針對別人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反應
我們的許多行為均是觀察他人的表情,揣摩對方的想法再做出某些自認恰當的反應。然而AS 病童常抓不到這樣的技巧。譬如,老師一進入教室上課時,可能會臉臭臭的表示”老師今天感冒了”,同學們可能會猜到今天要安份一些,老師可能較易被惹毛。但AS病童就不會察言觀色,繼續我行我素,終至老師失去耐性來處罰他。


4. 無法理解社交禮儀規範
AS
病童常無法理解生活中許多社會規範,如:排隊等待、不可插嘴、不要直接指出別人的缺失等禮節。譬如有的AS病童,會直接對首次見面的大人說: ”妳好胖喔!你幾公斤呀?”,或是”好好笑喔!醫師講話很不標準喔!”,使得大家尷尬不已。


5. 無法分辨真實與虛擬世界
有的AS病童會耗費無數精力在改善科幻片中的太空船戰備設施。大家都知道「星際迷航記」是電視中虛擬的故事,但AS病童卻會很認真地思索改良太空船裝備等細節問題。


V.特殊的語言溝通方式



       AS病童開始學講話的時間與一般嬰幼兒相去不遠。他們發音正確,認得許多詞彙,但溝通技巧通常較為怪異。這樣的結果是,許多AS病童無法在人際互動上使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


例如,AS病童可能會i)把同一句話重複許多遍;ii)巨細靡遺的描述一些常人可能不感興趣的事物;iii)無法持續一般社交性的談話;iv)說話時喜歡用冗長的句子或過度做作(如使用很標準的發音);v)說話時,無法拿捏與人談話的適當距離(如:太過靠近人說話);vi)說話時缺乏目光的接觸或面無表情及vii)不會察言觀色,了解別人使用的肢體語言。



       譬如,AS的病童可能會一步入教室,就滔滔不絕地告訴第一個遇見的同學他新買的百科全書內容。但第一位同學不耐煩的離去後,AS病童不以為意,轉頭與下一位正在鄰近的同學繼續描述百科全書的內容。


 VI. 社交能力



       AS病童的另一項重要缺陷在無法建立及維持長久的友誼及恰當的人際關係。他們常帶有下列數項困難:1)無法理解某些社交線索 (social cue)2)常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讀句子的含意。這些困難使得AS病童常限在單向的溝通中,或在社交場合及與人對談時表現得十分笨拙。


       AS與高功能自閉症極為相似,卻又不盡相同。目前認為AS與高功能自閉症患者有下列幾項差異:


  i) AS病童的語文IQ及整體IQfull-scale IQ)較HFA病童高
  ii
AS病童中較常見AS疾病的家族史
  iii
AS病童動作較笨拙      


AS是否具有家族遺傳?1994年以來的許多研究指出,AS病童的家長的確較喜歡獨自行動(Piven, 1994),朋友較少(Santangelo, 1995),較固執,生活舉止偏向固定模式,抗拒變化(Piven, 1997)。家族成員呈現的上述症狀,通稱為廣泛自閉症表現型(Broader autismphenotype, BAP)。


一般而言,AS症狀的嚴重度就介於自閉症與BAP之間。然而,相關的遺傳學大型研究仍有待完成,目前仍未確切的證實顯示自閉症或AS有多大的遺傳機率。一般而言,醫師只能推估,如家中已有一名自閉症病童,再生下一名自閉症或AS的兒童的機率約在4-5%左右。


目前仍無充分證據了解AS的致病因素。然而,多年來醫師咸信,AS的病因應與自閉症相 似,均源自腦部功能失調(brain  dysfunction)。Gillberg發現43﹪的AS病童在出生時,有生產困難(perinatal distress),如窒息等現象。其他報告則表示,AS常與Fragile X syndromeMarfan-like syndrome等疾病相關。AS病童也曾被發現有大腦萎縮、腦室擴大等腦部結構變化。在遺傳學方面,雖然同卵雙胞胎較異卵雙胞胎有較高比例的罹病率,目前仍不認為AS完全來自遺傳。


       目前對於AS患者的治療大多集中在改變AS病童的社會性行為,如:增加他們解讀情境的技巧(以圖片、照片來協助了解各種情境之下應有的反應)、適應社會規範的能力(如協助個案訂定各種行為標準:如別人講話不可打斷、上課發言要舉手等)及與人互動的能力(練習自然的說話方式及姿勢、學習基本社會禮儀)等。這樣的治療方式,顯而易見的是需要父母、師長、同儕及全體社會給予長期關心、包容及不斷的學習機會方可達成的治療目標。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10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毛毛蟲


二根手指頭,二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三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四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六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打電話


七根手指頭,七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三角形


八根手指頭,八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


九根手指頭,九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


十根手指頭,十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


 


 


2. 10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頭啊一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毛毛蟲
兩根手指頭啊兩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啊三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大花貓


四根手指頭啊四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啊五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拍拍手


 


 


3. 10根手指頭


111,變成變成變成毛毛蟲


222,變成變成變成小白兔


333,變成變成變成小花貓


444,變成變成變成螃蟹走


555,變成變成變成小鳥飛


666,變成變成變成打電話


777,變成變成變成三角形


888,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


999,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


101010,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


 


 


4.手指謠名稱:胖子 瘦子
胖子 瘦子 小猴子 戴帽子
刮鬍子 切鼻子 撒隆巴斯


 


 


5.手指謠名稱:一二三四五
一隊棍子輕輕打 兩雙筷子裡外扒
三人小組愛說話 四個小兵不害怕
五個朋友力氣大


 


 


6. 猴子手指搖


十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九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八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七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六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五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四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三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二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一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猴子代表手,一次吃掉一根手指頭,最後手指頭全被吃掉!
可從中學到數學排序及簡單算術!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後面可加上吃掉猴子的聲音,我不知要打哪個字較適合)


7.  1-10
1什麼1,鉛筆1
2
什麼2,鴨鴨2
3
什麼3,耳朵3
4
什麼4,帆船4
5
什麼5,鉤鉤5
6
什麼6,大肚6
7
什麼7,柺杖7
8
什麼8,雪人8
9
什麼9,氣球9
10
什麼10,棒球10  


 


8.手指謠名稱:小手背後面
鵝爸爸來了 鵝媽媽來了
點點頭   勾勾手
鵝爸爸再見 鵝媽媽再見
小手背後面


 


9. 10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頭扣扣扣,
兩根手指頭拉拉拉,
三根手指頭喵喵喵,
四根手指頭抓抓抓,


10.大野郎小紅帽


左手一隻大野郎 ( 四指並  和拇指 一開一合 向張大口 )


右手一隻小白兔 ( V   我兩歲ㄉ手勢)


大野郎跑過來


小白兔嚇了一跳


阿 大野狼


快跑 快跑


小白兔 別跑 別跑


 


11.


1.1敲敲敲﹝左手手指比1,把頭當木魚﹞
2.2
剪剪剪﹝左手手指比2,剪頭髮﹞
3.3.梳梳梳﹝左手手指比3,梳頭髮﹞
4.4飛飛飛﹝左手手指比4,單手飛﹞
5.5摸摸摸﹝左手手指比5,單手摸頭﹞
6.6.變雨傘﹝左手手指比5,右手比1,左上右下合體後一起舉高當雨傘。﹞
7.7
變孔雀﹝左手手指比5,右手比2,左後又前合體後變孔雀﹞
8.8吃麵麵﹝左手手指比5,右手比3,左手當盤子右手當叉吃義大利麵狀﹞
9.9掃掃地﹝左手手指比5,右手比4,左手當畚箕,右手當掃把﹞
10.10拍拍手﹝請小朋友用力拍吧﹞
PS:以上的方向是老師面對小朋友的,老老可把動作及表情加上會更優。


 


12這裡就是我的家
這裡就是我的家,裡面住了好多人。
你從窗子往裡看,爸爸正在擦地板,媽媽正在洗衣服,
爺爺正在看報紙,奶奶正在煮稀飯,我正坐在馬桶上嗯―嗯―嗯

13.湯匙.叉子.筷子
湯匙圓,湯匙圓,圓圓的湯匙盛湯圓。啊!――――嗯!
叉子尖,叉子尖,尖尖的叉子叉魚丸。啊!――――嗯!
筷子長,筷子長,長長的筷子夾麵線。啊!――――嗯!

14.現在幾點鐘
踢塔!踢塔!。現在幾點鐘?踢塔!踢塔!現在1點鐘。
1
點鐘,敲1下,噹! 踢塔!踢塔!現在幾點鐘?
踢塔!踢塔!現在2點鐘。 2點鐘,敲2下,噹!噹!



15小彈珠
小彈珠,亮晶晶,好像天上的小星星,
彈一,彈二,彈三,彈四,彈五,彈六,彈七,彈八,彈九,彈十,
彈下十顆小星星。

16.十個朋友齊步走
十個朋友齊步走,向前走,一、二、三、四,
向後走,一、二、三、四,向左走,一、二、三、四,
向右走,一、二、三、四,看一看,排整齊了沒有?

17.小狗玩皮球
圓圓溜溜,小狗玩皮球,一跳跳到大門口,
看見一根大骨頭,不知道是要球?還是要骨頭?

18炒蛋
大拇哥來倒點油,二拇弟來打個蛋,三中娘來灑點鹽,
四小弟來拌一拌,小妞妞來盛進盤,大家一起吃炒蛋。

19.毛毛雨唱歌
小雨唱歌,滴答滴答,大雨唱歌,嘩啦嘩啦,毛毛雨唱歌,噓――。

20.小蝴蝶
美麗的花,美麗的葉,飛來美麗的小蝴蝶。

21.螃蟹回家
小螃蟹,肚子大,玩累了,要回家,一縮,一爬,一縮,一爬。


 


22.小鳥飛
小鳥飛,小鳥飛,飛累了,就到池邊喝點水,
飛累了,就回巢裡好好睡。


23.左手.右手
左手右手,左手右手,握在一起,藏在背後,變條小魚游啊游。
左手右手,左手右手,握在一起,藏在背後,變條小蛇爬啊爬。
左手右手,左手右手,握在一起,藏在背後,變隻蜜蜂叮啊叮。


24.盪鞦韆
盪,盪,盪鞦韆,盪得高,變飛機,
盪得低,變公雞,雞吃米,吃的就是你!



25.小妞妞
小妞妞,年紀小,穿著大鞋,摳摟摳摟跑
大花.小花 大花,小花,長在一起;大碗,小碗,疊在一起;
大床,小床,靠在一起;大手,小手,牽在一起。


 


26.漢堡.薯條
圓圓的,圓圓的,是漢堡。長長的,長長的,是薯條。
漢堡烤好了沒有?還沒有。 薯條炸好了沒有?炸好了!啊!―嗯!


27.四個大輪子
沙子沙子,裝進瓶子;瓶子瓶子,裝進盆子;
盆子盆子,變成車子;加上四個大輪子。

28.乾杯
汽水泡泡,咕嚕咕嚕咕嚕;汽水泡泡,乾---杯!

29.小泡泡
小泡泡,飛呀飛,輕輕一拍,就破了。
小泡泡,飛呀飛,輕輕一彈,就破了。

30.十指山
一座山,兩座山,三座山,四座山,五座山,變成十指山

31.一個大氣球
我要吹一個大氣球,呼-呼-呼-呼,砰!

32.變變變
變,變,變,我是大巨人;變,變,變,我是小矮人;
大巨人要抓小矮人,最後---抓到了!

小屁股,圓股股,放個屁,噗!


 


33.風車


風車轉,風車轉,風一吹,風車轉啊轉。
做餅乾 拍拍拍,做餅乾,餅乾香,請你吃一半。
白雲飄 小白雲,飄啊飄,用力一抓,抓不到!
寶寶唱歌 汽車唱歌,叭叭叭;寶寶唱歌,餔-ㄚ-餔-ㄚ-餔-ㄚ。
34. 羞羞羞羞羞羞


羞羞羞 羞羞羞,羞羞羞,小孩光溜溜。
握握手 握握手,握握手,我是你的好朋友。
躲貓貓 躲貓貓,喵!躲貓貓,喵!看見一隻小貓。


關門.開門 關門,開門,關門,開門,走進來一個小人。

35.娃娃睡著了
搖一搖,拍一拍,娃娃睡著了。噓--。
搖一搖,拍一拍,娃娃起床了。耶〜〜!

36.大根頭


小豆,小豆,碰到石頭,翻個大根頭。


37.捏一捏
東一捏,西一捏,捏個包子送爺爺,爺爺說:謝謝!謝謝!


38.小花瓣
小花,小花,幾個瓣?一個瓣,兩個瓣,三個,四個,五個瓣!

39.小鎚子
小鎚子,鎚釘子,鎚一,鎚二,鎚三!

40.小螞蟻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膝蓋啦!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肚子啦!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脖子啦!


 


41.狗狗給
狗狗給,狗狗給,母雞孵小雞,小雞叫:唧唧唧,唧唧唧。

42.點點兵


點點兵,點點兵,看誰是我的小小兵!


 


43. 三隻羊


三隻羊在吃草 三個客人在喝茶 二個小孩在玩耍
媽媽出來看一看 小貓躲在床底下


 


44.叮噹
小小的叮噹 叮噹叮噹
中中的叮噹 叮噹叮噹叮噹
大大的叮噹 噹----------------



45.陽光好神奇
太陽光,好神奇。白白亮亮照大地。
小雨滴,洗一洗。變出彩虹真美麗拍手

46. 一到七


1拍拍手 2拍拍頭 3搓搓繩子 4拉弓 5摸摸頭 6咚咚
7
吹吹喇叭 叭叭叭


47. 竹籬芭


竹籬芭 牆邊站 大哥哥來拜年 二哥哥來打槍
霹靂啪啦 ㄅㄥㄅㄥㄅㄥ


 


48.小茶壺
小茶壺 小小嘴 圓圓肚子滿滿水
小茶壺 嘴巴翹 客人來了把茶倒

49.一間木屋
一間木屋在森林中 小鹿站在窗前望
可憐白兔拼命跑、急著敲著門
救命救命快救命、有一個獵人要抓我
可憐白兔快進來、有我保護你

50.五隻手指
一雙筷子……..輕輕敲 兩雙筷子……..裡外跑
三人小組……..愛說話 四隻小貓……..不害怕
五個人的……..力氣大

51.大姆哥
大姆哥 二姆弟 三中娘 四小弟
小妞妞 來看戲 手心 手背 心肝寶貝


 


 


 


52.1-10
你數一 我數一 一隻小貓笑咪咪
你數二 我數 二 兩隻小狗肚子餓
你數三 我數三 三隻小羊去爬山
你數四 我數四 四隻螃蟹排一字
你數五 我數五 五個山洞五隻虎
你數六 我數六 六隻小牛逗一逗
你數七 我數七 七個槍手呯呯呯
你數八 我數八 八隻小鳥飛回家
你數九 我數九 九隻猴子好朋友
你數十 我數十 十個朋友在一起

53.鵝爸爸
鵝爸爸來了,鵝媽媽來了,點點頭,勾勾手,
鵝爸爸再見!鵝媽媽再見!小手擺後面,眼睛看前面,
耳朵打開來,小嘴巴 ~ 閉起來!

54.毛毛蟲
這是一個大木桶 桶上有個蓋 蓋上有個孔
讓我瞧一瞧 原來是隻毛毛蟲


 


55.五隻猴子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One fall off and bump his head.
Mom call the docter and the docter say
No more little monkey jumping on the bed.
用雙手,一隻當床,一隻當猴子,再另一隻手上跳
(每唸完一次便減少一隻手指頭fourthreetwoone

56.小水泡
小小球 真輕巧隨著風兒往上飄
跌落地 不見了 原來是個肥皂泡


 


57.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打不到 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幾隻 讓我數一數 數來又數去 一二三四五


 


 


 


58.小 白 鵝
三隻小白鵝〈拿出三隻手指頭〉


跑跑又跳跳〈左右擺動〉
跑到大樹下〈拿出另一隻手來當樹〉


〝突然〞不見了〈雙手擺後面〉
媽媽急著叫〈拿出一隻手出來當鵝媽媽〉


呱呱呱〈指頭開放開放〉
三隻小白鵝〈拿出三隻手指頭〉


趕快跑回家〈拍手一次,手放背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拼圖,是幼稚園必備的益智玩具,是家庭遊戲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一個適合各個年齡層孩子,甚至也讓大人著迷至廢寢忘食的遊戲;家長常常會遇到下面的問題,我們特別提供您一些相關的教育資訊,讓您對幼兒拼圖有更多的了解。



* 拼拼圖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很多喔...



* 孩子多大可以接觸拼圖? 



* 2~18個月 兩歲以上 三歲以上 六歲以上



* 我的孩子可以玩立體拼圖了嗎?



* 帶孩子玩拼圖有哪些錯誤的觀念?



 



Q:



拼拼圖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A:




  1. 可以激發孩子推理思考能力並增進手眼協調能力:
    從讓幼兒玩有鑲嵌式拼圖,到較大一點的孩子開始拼接分割塊是完整單一圖案的拼圖,以至破壞圖案但切割規則的拼圖,再從平面至立體拼圖,每一個拼圖塊,都需 要孩子旋轉不同的方向,才能組合成功,從練習中增加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由於拼圖是需要拆散、重組的玩具,因此在拼湊的過程中,也可以陸續增加孩子對挫折的忍受度,面對一堆零亂的拼圖塊,孩子需要獨力思考圖塊的顏色、位置、 方向,因此愛玩拼圖的孩子往往推理思考的能力會好些。
  2. 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度:
    孩子們玩拼圖的形式和大人不同,大人是【策略性】玩拼圖,孩子則是【直覺式】玩拼圖;大人是先挑四周平邊並分類,孩子則是率性地拿到那一片就開始尋找它的位置,由於孩子的部分與整體的概念很強,玩過幾遍之後,就會記得較突出的形狀或色塊的位置。

    透過拼圖的學習,孩子會漸漸發展各種策略,並學習從混沌中理出完成拼圖的頭緒,藉由一次次的try and error,孩子便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策略】;而當他開始與別人合作進行拼圖遊戲時,也正在醞釀複雜的人際關係,幼兒專家認為拼圖是訓練兒童提高挫折忍受度的良好工具。
  3. 增加觀察力,培養耐心、專注力:
    當孩子進入拼圖的世界中,從完成拼圖後小小的成就感,到克服困難完成較大拼圖後所獲得的大成就感,孩子不僅獲得自我肯定,學會面臨困難(一堆凌亂的拼圖塊)時, 透過不斷地觀察分析(到底該怎麼拼下去),持續、專注、並耐心地投入,訓練出孩子專注力及穩定度。













Q:



孩子多大可以接觸拼圖?如何選購?



A:



每個孩子因為發展的程度不一,而且和年紀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所以如果以大部分孩子的能力來評估自己孩子,要很小心,以免孩子在一接觸拼圖時就產生挫折感,以下建議供各位家長做參考,至於每個孩子的狀況,請家長依實際狀況調整。



 



12個月到18個月:
片數可以從3-4片開始,拼圖片每一片要大,且要堅固不易折損。最好完成後是一個簡易、日常生活中的圖形,如房子、蘋果等;這個時期的孩子, 對拼【對或錯】是不感興趣的,他們喜歡完成後的圖形,如媽媽常會跟他一起玩的球,或可愛的小動物;先讓孩子知道完整的圖形,再拿掉其中一片,不斷重複放下一片使圖案完成的效果, 引導孩子運用翻面、旋轉調整至拼圖片可以整個吻合圖形,孩子可以做到一片時,不要急著開始增加到兩片,仍維持一片但換不同的位置,直到每一片都重複做過很多次,且孩子愈來越快完成你所拆開的拼圖,接下來是兩片、三片到整個圖案完全拆開,等同一個圖案完全熟悉之後,接下來的另一個圖案就會容易多了。參考我的第一個拼圖系列

兩歲以上:


當孩子已經可以以言語做較多的表達時,拼圖不僅是遊戲,也可以協助家長傳達某些想讓孩子學習的基本概念, 如形狀、數與量、英文字母等,如何選擇拼圖,家長可以挑選一些與孩子容易互動的拼圖,如汽車接龍讓孩子認識顏色、我會做事了讓來子了解順序邏輯並喜歡幫忙做事,這部分的拼圖傳達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概念,而不是拼圖技巧,家長不要以片數為選擇重點,而要考慮這樣的設計,是否淺顯易懂,讓孩子很容易明白想要傳達的概念。參考樂在學習系列

三歲以上:
這時期的孩子應該大部分都已經了解拼圖是怎麼一回事了,如果要讓孩子在拼圖技術上不斷地提昇,可以選擇適合的片數和難易度,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不要急速增加片數,嘗試不同難易程度的拼圖對於孩子的挫折忍受度會很有幫助。越小的孩子,選擇的拼圖片要越大。參考100片以下   200-300片拼圖  特殊系列

六歲以上:
可以嘗試立體拼圖。參考mini立體拼圖系列  





Q:



我的孩子可以玩立體拼圖了嗎?                                                                        



A:



立體拼圖對於大多數的孩子很有吸引力 如果讓孩子自己選購拼圖, 很可能他會想帶一盒『車子』回去 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我們建議:幼稚園大班或小一以上且有平面拼圖經驗者可以試試看適合孩子的第一個立體拼圖為mini系列 別小看他只有四十幾到九十幾片可不是每個孩子都容易抓捏出拼圖的立體空間感呢

如果mini系列已經上手了,歡迎進入『easy容易』系列決定容易與否 不完全是片數的多寡,跟『複雜度』比較相關 選擇時可以參考拼圖盒上說明(有難易度標示) 線上目錄請看產品說明中所標示的難易度。

立體拼圖難易度順序為:mini(迷你)
easy(容易) average(普通) , difficult(困難) very difficult (很困難) extra challenging (挑戰顛峰)循序漸進,給孩子適度成長又不會有過多的壓力 孩子自然會建立自信且樂在其中。





Q:



帶孩子玩拼圖有哪些錯誤的觀念?    



A:




  1. 只在乎片數:
    決定拼圖難易除片數以外, 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圖案的種類, 一般而言, 卡通、線條色塊分明者比較好拼,單色或色彩漸層不易分類或區分位置者就會困難好多, 譬如100片迪士尼圖案的拼圖,就會比100’’一群貓咪坐在草地上’’容易多了;選擇拼圖時必須難易輪流交替,輕鬆容易的拼圖讓孩子增加成就感,較難的拼圖讓孩子培養耐心、增加觀察力。
  2. 高估孩子的能力:
    有些家長因為看孩子拼得很好, 覺得孩子能力很強, 於是選擇跳了好幾級的拼圖給孩子拼, 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完成而產生很大的挫折感, 嚴重的會很久都不願意碰拼圖。適度的挫折可以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度,過大的挫折,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和興趣。
  3. 急於告訴孩子正確的位置或技巧:
    在引導孩子拼圖時,等待是很重要的,讓孩子自己去發覺一些有用的拼圖技巧,比你直接告訴他更好,孩子才不會一直等你提醒他下一片在哪裡?

 


                                                         來源:雷諾亞拼圖文化坊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益寶寶腦部發育的營養素
Good nutriment for baby’s brain


採訪/陳惠玲
諮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陳雅惠


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貝「頭好壯壯,贏在起跑點」,要提升寶寶腦部的發展除了給予足夠的刺激,「充足的營養」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您知道哪些營養素是構成腦神經傳導的物質嗎?以及可提升記憶力的食物是什麼呢?本篇要告訴您,從懷孕時期開始,哪些營養素對寶寶腦部發育有益。

掌握腦細胞發育關鍵期
腦部在胎兒期、嬰兒期和幼兒期的發育迅速。在四歲時,腦的發育已達到成人的80~90%。腦細胞數量的增加在胎兒期和出生後前5~6個時最快。此後細胞分裂趨於減緩,但仍持續到第二年。因此,如果在妊娠期間和出生後頭幾個月營養不足,腦細胞的數量就會減少。一旦腦細胞分裂的關鍵期過去,就算是再給予更多的營養,也無法使腦細胞數目再增加!雖然智力的發展與營養及環境的刺激有關,不能單以營養不足來斷定智力發展受限,但爹地媽咪把握關鍵期,給予寶寶充足的營養仍是相當重要的。  

有益寶寶腦部發展的營養素
懷孕&0~3歲寶寶時期
◎熱量:供應胎兒、胎盤和其母體組織及儲存所需的熱量。主要食物來源:五穀根莖類、水果類。
◎蛋白質:組成細胞、器官及內分泌腺的主要固體物質,也是構成骨骼、皮膚、 牙齒、指甲、頭髮、血細胞和血清的主要原料。主要食物來源:蛋、奶、魚、肉、豆類。
◎葉酸:嬰兒的神經管缺陷與葉酸攝取不足有關。主要食物來源:肝臟、小麥胚芽、蠶豆、扁豆、新鮮深綠色葉菜類、波菜、蘆筍、甘藍以及酵母。
◎母乳:嬰兒出生6個月以全母乳哺育完全不會有營養素缺乏的顧慮,並不需額外補充水分及營養品。母乳含87%的水分,因此只要寶寶有喝到足夠母乳,是不需要擔心寶寶會脫水;母乳中除含有蛋白質、醣類及脂肪,更含有免疫蛋白及抗細菌的溶解?,所以餵母乳的寶寶絕對比為配方奶寶寶更有足夠的生長優勢。例如:母乳中含有DHA, 是腦細胞很重要的營養素,依據相關研究證實,能讓寶寶眼睛視力會更好、感覺統合較佳、顏色敏感度也更高。所以哺餵母乳對日後嬰幼兒智能發展相當有益。雖然市面上有很多配方奶都有額外添加DHA,但是其比例及是否能有效被生理所吸收及利用,仍值得探討。
◎維生素B群:構成腦神經傳導物質,可從全穀類、蛋、深綠色蔬菜中攝取。
◎鈣:參與神經細胞傳導及骨骼收縮、放鬆重要的營養素,牛奶、堅果類、豆腐、豆乾、芥藍菜等都可取得。
◎鎂:幫助腦神經和肌肉細胞的收縮和放鬆,從黃豆、全穀類、堅果類、乾燥水果 、深綠色蔬菜、肉類中皆可取得。
◎膽鹼(Choline):可提升記憶力和改善思考模式,從蛋黃、內臟類、堅果類、 全穀類中可獲得。
◎鋅:可增強記憶力,在組織的修補上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且食慾不佳與鋅的攝取量也有關係,可從火雞肉、帶殼海鮮類、豆類、全穀類中攝取。
◎硼:具有改善注意力、提升記憶力、心智發展的功效,可從堅果、蘋果、花椰菜、豌豆、葡萄中取得。
◎鐵:可提升專注力、增加IQ值,可從紅肉、可可豆、西洋芹、牡蠣、夾豆、肝臟中攝取。
◎磷脂質:所有的細胞均含有磷脂質,但大腦、神經組織和肝臟含量最豐富,能促進細胞攝取脂肪酸。磷脂質為人體可合成,不需要從食物中攝取。
◎膽固醇:在腦灰白質及周圍神經中含有高濃度膽固醇,亦是構成細胞膜的成分。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談到感覺統合時,最常聽到的什麼呢?前庭刺激、本體覺刺激和觸覺刺激。

  什麼是前庭呢?簡單地說,它在人體內耳的一個平衡器官。但前庭系統的功能不只是掌管身體的平衡,它還負責身體和腦的多處互相聯繫,並同時接收從肌肉、關節、皮膚、視覺和聽力等接受器傳來的神經訊息,整理好後再送回原本的地方。

  六個月大的胎兒就開始具有這項能力。當媽媽在移動時,嬰兒的前庭接受到移動的訊息,會在腦中產生反應〔我感受到媽媽在走動了!〕前庭系統會影響到全身的運動功能。

  
有一些小朋友常常在寫功課時,會以手撐頭或趴在桌上,無法把頭抬好,也常常很容易疲倦;或在學校休息時間,被同學一不小心一推撞,就跌倒了,此乃肌肉張力低的表現。由於前庭系統無法得到足夠的訊息以維持全身肌肉的收縮,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看起來軟趴趴,不容易維持坐姿或站姿。身體知覺的發展及動作計畫能力,也受前庭系統的影響。

  爸爸媽媽可能會發現怎麼姐姐和弟弟一起學習騎腳踏車,弟弟一下子就學會了。而姐姐老是跌跌撞撞,不知道要如何才能騎腳踏車;游泳課時,手腳的擺動也很笨拙,或是這次好不容易學會了游泳動作,下次來上課時,卻又忘了,這就是動作計畫能力的失調。

  
前庭系統也負責眼球動作及影響知覺空間概念發展。很多感覺統合有問題的小朋友,在看書或抄黑板時,會跳漏字、跳行等現象,或是把字寫顛倒,例如〔媽〕寫成〔馬女〕或把〔東西〕唸成〔西東〕。這是由於前庭控制時的動眼肌群,無法很平順地追視一個物體,在看一定點或很快由A點轉換成B點時,眼球移動不平順而有落差的現象,造成閱讀時會漏字跳行。

  前庭系統是一個很原始的感覺統合。在胎兒形成時,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情緒及日後的行為發現。在嬰兒哭時,如爸爸、媽媽把他抱起來,輕輕搖晃,哄哄他,嬰兒就會在搖晃時,接受到舒服的前庭刺激,並且感受到被愛、滿足的感覺,長大後也將會發展出穩定的情緒和人格。

  前庭系統的調節功能對神經發展和整合很重要。正常前庭系統的調節,可以增減某些神經活動的訊息;前庭系統失調則產生過度反應或不敏感兩種。

  前庭過度敏感的小朋友,常會暈車,或當固定看一旋轉的物體時,就會感到暈眩或甚至嘔吐的情形。上體育課時,如果要求他繞著小圈圈跳,或做彈跳的運動,也可能引起他頭暈或不舒服感覺。有一部份的小朋友搭電梯時,也會有暈眩的情形。

  而前庭敏感度過低的小朋友,則喜歡大量的旋轉或快速的刺激。通常可以發現這類的小朋友,活動量較高,整天跑來跑去,喜歡爬高爬低,盪鞦韆時,盪得越快越高,他越喜歡。有時會自己繞著原地打轉,可以連續進行數十圈,都不會暈。

  分享活動可以提供家長陪同小朋友一起遊戲、一起運動,並且細心觀察前庭覺的發展。

●小朋友盤腳坐著,玩【不倒翁】遊戲,看小孩能否平衡,不被推倒。
●讓孩子坐在乾淨的地板上,經由連續翻身,把沙包或玩具,由一端運到另一端。
●坐在旋轉的椅子上,由爸爸、媽媽或孩子自己順時針轉動(或逆時針)十圈,然後做投接球或益智問答,接著再逆時針(或順時針)十圈,如此重複五至八次,視著孩子可接受的情況增減。活動時,注意孩子在旋轉後可否保持坐姿,並完成投接球或益智問答的活動,是否還會感到暈眩不舒服。
●使用跳跳床進行彈跳投球或丟接球的活動。
●對較小的小朋友,爸爸、媽媽可用大浴巾當作搖籃,給孩子提供前庭刺激。
●至戶外或公園時,可讓小朋友多從事盪鞦韆、溜滑梯、衝滑板等活動。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 能兩眼閉合雙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單腳站立5秒;(5-6
訓練目的: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閉著眼睛(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單腳站立5秒鐘。
難度設置: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然後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無法自覺地閉上眼睛,可嘗試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願意,先讓他/她嘗試習慣不練習的時候蒙上眼睛的感覺;充分運用獎勵的原則來激發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

64
 滾筒遊戲(3-4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俯臥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讓孩子雙手前後劃動,雙大腿貼住豆球,探身取玩具。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俯臥在球上;B鼓勵孩子雙手前後劃動,家長應用手扶著豆球,幫助孩子均勻用力,避免球滑離孩子的身體。C鼓勵孩子邊劃動雙手,邊向前移動,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讓球滑走。

幫助給予:完全身體指導;必要時給予身體指導;

65
 袋鼠跳;(5-6
訓練目的:強化前庭刺激,控制過敏資訊。
訓練要求: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
難度設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離;B撤銷身體指導,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離;
幫助給予:在A階段要求給予全程身體指導,直至孩子技巧純熟。

66
.平衡與協調;(5-6
訓練目的:平衡、協調、肌力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
難度設置:(1)仰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2)俯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3)俯臥雙手著地,雙腿屈伸;(4)仰臥雙手著地,雙腿屈伸;(5)仰臥/俯臥雙手做模仿或規定動作; (6)仰臥/俯臥雙腳做模仿或規定動作;(7)俯靠治療球,雙手抱起治療球並推出;(8)仰臥墊上,雙腳屈腿或直腿將球夾起。 
幫助給予:(1)每一動作次數或時間不能太久(視其肌張力而定);(2)動作由易而難、次數時間由少到多;(3)注意協助(他動─協動─主動)。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67
.抓癢;(1-2
訓練目的:觸覺刺激,減輕觸覺過敏,促使大腦細胞活躍,改善腦細胞之間聯繫,促進全身趨於平衡。
訓練要求:抓撓孩子的腳心,重點是腳心不著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鐘,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開始時可每次只撓一下,逐漸地讓孩子習慣這樣的觸覺刺激。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68
 按摩穴位(0-1);
訓練目的: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保護兒童健康
訓練要求:主要按摩的兩組穴位:1健脾和胃的穴位,如足三裏(位於膝眼下三寸,筋骨外大筋內)和中院(位於臍上四寸)。按摩足三裏可使小兒消化系統旺盛,促進消化吸收;按摩中院則能行氣和血,清熱化滯,健脾和胃,對治療食滯瘀積,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常見病有良效。
2
是能補腎的穴位,如三陰交(位於內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內側後緣)、二馬(位於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小頭之間的凹陷中)及湧泉(位於腳心前凹陷中)。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69
 跳數位
訓練目的: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及重力感。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剪出大的數目字1-101-20貼到圓形的不粘膠上再地板上,讓孩子從一個數位跨到另外一個數位上,以跨到圓形內爲勝。
難度設置:如果孩子還不懂得數位,可貼不同顔色的數位,然後讓孩子按顔色跳;讓孩子按指定的數位跳或者按單、雙數跳;可玩雙人遊戲,創造出各種玩法,以最終達到終點爲勝。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跳躍技巧不成熟,可在開始時握他(她)的雙手或夾著孩子的腋下幫助他(她)跳躍;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遊戲規則,要隨時給予身體或口頭的提示。

70
 打保齡球(3-5
訓練目的: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離,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
難度設置:開始時距離可以很近,以便讓兒童容易擊中,有成就感;要求兒童按訓練要求的距離擊球; C 逐個地把球擺在地上讓兒童擊,開始時距離要近一些,5次擊球中有3次通過。
幫助給予:(1)開始時給予孩子大量的身體協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領;(2)每一次增加難度時都需要隨時提醒、糾正並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做。

71
 運小球(4-5
訓練目的: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塑膠球拍運送乒乓球,一次放一個乒乓球在球拍上,運到距離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隻手扶乒乓球。
難度設置:開始時可選用其他非圓形的小物品讓孩子訓練並且把距離設短一點;孩子的技巧純熟以後可嘗試用大的塑膠或布球;使用乒乓球,5次運球中有3次球沒有掉地通過。
幫助給予:無論孩子處於哪一階段的開始階段,都要給予手把手的幫助,要確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遊戲規則以後才增加難度。

72
 滑雪(4-6
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與計畫動作的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兩腳分別踩著一張紙,當做是雪橇,可前進或後退地踩著紙行走。
難度設置:只用一隻腳踩紙前進;雙腳踩紙前進;赤腳踩紙前進;赤腳踩紙前進或後退。
幫助給予:給予適當的攙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適當的運動。

73
 鞋子走路(4-6
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及計畫動作的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將兩手穿在鞋子裏,沿著一定的路線或腳印前進或向側邊行走。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74
 跳躍(3-5
訓練目的:促進兩側協調及前庭刺激。
訓練要求:在地面上擺放數個小號的呼啦圈,要孩子以雙腳跳或單腳跳的方式跳過所有的圈圈。
難度設置:雙腳跳,並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近一點;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遠一點;單腳跳;單腳跳並連續跳完所有圈圈。
幫助給予:開始時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雙腳落地時稍微扶他一下,幫助孩子保持身體平衡。

75
 拍氣球(4-6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的計畫能力。
訓練要求:把氣球往上抛,然後雙手輪流向上拍打氣球,儘量不要讓氣球落到地上。
難度設置:雙手輪流拍打;在地上設置簡單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讓孩子繞過路障拍氣球。
幫助給予:(1)開始時教孩子把氣球拍高一點,延遲下落的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計劃自己的動作和步子;(2)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提醒孩子看腳下的“路障”。

76
 軟骨功(5-6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概念及計畫動作的能力,並提供觸覺刺激。
訓練要求:用一條粗棉繩,兩端結在一起成一個圈,讓孩子將繩由頭套下去,由腳下拿出來;或者由腳套進去,從頭部拿出來。
難度設置:剛開始訓練時,繩圈可以相對做大一點,容易取出;先訓練從頭套到腳,再訓練從腳套到頭。
幫助給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蠻勁兒,要學習技巧。

77
 搖搖船(5-6
訓練目的:控制迷路張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體刺激,並改善身體概念及兩側協調。
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地上,兩手抱膝身體屈起成球狀,前後搖動二十下,或左右滾動二十下。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或搖不動,家長需要給予身體協助,從側面輕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順著給予的外來力量搖動身體。一旦孩子掌握要領,及時撤消幫助,鼓勵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搖動身體。

78
A抱球翻滾(5-6
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頸部張力反射。
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墊上,雙手抱著一個排球大小的球,高舉過頭。要孩子由墊子的一端再滾回來,球不可以松掉。
難度設置:3-4下;從墊子一端滾到另外一端。
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無法呈直線滾動,成人需要給予身體協助,推動他的肩膀或腳,把他的身體儘量推到呈直線的姿勢。

79
.糊壁紙(5-6
練目的:提供觸覺刺激,改善計畫動作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靠牆壁站立,以身體當做滾筒貼著牆壁滾動,好象在糊壁紙。先向一個方向滾動,然後再向反方向滾動。
難度設置:只滾動3-5下;從牆壁的一端滾到另外一端
幫助給予:提醒孩子注意頭不要碰到牆壁。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如:孩子滾動時離牆壁太遠。

80
.壓馬路(3-6
練目的:提供觸覺刺激,有抑制神經興奮程度的作用。
訓練要求:讓孩子仰臥或俯臥在墊子上,用大龍球在其身上滾過去。若孩子喜歡這種壓力可嘗試加重一點壓力。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81
.俯臥大龍球抓東西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強化手眼協調及雙側肢體的平衡控制,促進運動企劃能力。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俯臥到大龍球上,保持平衡姿勢。把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放在大龍球滾動時孩子伸手可觸的地方。協助孩子臥在球上前後慢慢滾動,讓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時可使用會發聲的玩具,以幫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難度設置:開始時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離,讓孩子容易取到;逐漸地玩具可以放稍遠一點,並在孩子探身取球時提醒他(她)儘量自己保持身體的平衡。
幫助給予: 1 由始至終的身體協助;2口頭指導或提醒。

82
.滾筒式時光隧道遊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以及調節前庭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腳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裏。
難度設置:A開始時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養孩子對隧道的興趣,把球滾到隧道裏,鼓勵孩子爬進去撿球,表揚他/她的勇敢嘗試;B協助孩子雙腳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裏,邊幫助邊給予口頭提示,語氣要輕柔,以免引起孩子緊張而拒絕合作。
幫助給予: 1 由始至終身體協助;2由始至終的口頭指導及適當的鼓勵表揚。

83
、隧道滾動遊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及身體調節不良的現象,增強前庭系統的刺激和調節,改善視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鑽到陽光隧道裏,用手指張開保護臉部,成人則在一旁輕輕地慢速滾動隧道。
難度設置:A開始時成人可伸手到隧道裏撫摩孩子的身體來舒緩他/她的緊張情緒,並且要和孩子說話;B如果孩子有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並協助孩子從隧道中鑽出來。切莫強求讓孩子呆在隧道裏;C如果孩子喜歡這樣的晃動,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體、聲音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幫助給予:跟孩子一起鑽隧道;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

84
、平衡台平躺遊戲
訓練目的:調節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強化大腦和腦幹的知覺機能。
訓練要求:讓孩子放鬆身體,先坐在平衡臺上,然後慢慢躺下來,伸展手腳的肌肉,保持身體平衡。成人則左右傾斜搖晃平衡台,要維持一定的韻律感,以促進孩子的腦幹的功能。
難度設置:A開始時慢慢地搖動;B逐漸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勢和表情的反應;C可讓孩子分別睜眼和閉眼作搖晃,並觀察他/她不同的反應;D還可以在搖晃中做明顯的停頓,先向左傾斜,再向右傾斜,觀察孩子對兩側晃動的不同反應;E也可以讓孩子俯臥著做以上運動。
幫助給予: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以調節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增強其信心。

85
、平衡台靜坐搖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減低肌肉張力過高的現象,讓前庭體系和固有體系的機能感覺不同的反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平衡臺上,左右晃動身體。
難度設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嘗試運用可以自由移動的雙手保持平衡;B以張眼練習10分鐘,再閉眼練習10分鐘,以此來感覺兩種不同的平衡感。
幫助給予:必要時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臺上做這一練習;運用增強和間歇增強的原理來協助孩子完成練習。

86
、平衡台互相扶持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對身體協調、觸覺感、前庭體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
訓練要求:指導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兩人雙手緊握,互相保持平衡。由於站姿使重力感不穩定,兩人配合的動作對相互合作關係的建立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搖晃時可先練習由指導者帶動孩子,再由兩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搖動的韻律。速度要適中,不要過快。
幫助給予:用誇張的身體晃動動作來帶動孩子,充分調動起孩子的興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勵孩子配合你晃動的速度來調節自己的身體平衡。

87
、平衡台站立搖動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促進反射感覺,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調整視覺統合。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平衡臺上,由指導者在台下緩慢搖動平衡台。提醒孩子調整姿勢保持平衡。
難度設置:A可以讓孩子雙手伸展,以保持身軀平衡,並且可以閉眼嘗試不同的感覺,或在平衡臺上緩緩移動身體,以調整不同的平衡反射;B開始時可練習10-20下,習慣到60下時,平衡效果較易發揮;C再逐步練習到100-200下,以加強對前庭固有體系的調整。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 能左右腿交替倒著鑽過呼啦圈;(3-4
訓練目的:雙腳的協調能力及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訓練者拿著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後,鼓勵孩子左右腿交替著向後移入呼啦圈內。
難度設置:由另外一成人扶持著孩子完成動作,並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調低一點;逐漸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由孩子自己嘗試著完成動作,只在有必要時給予幫助。
幫助給予:足夠的身體協助;必要的身體協助;偶爾的身體協助。

35
 能來回滾動身體;(4-5
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置:在訓練者的身體協助下進行翻滾;自己控制身體進行翻滾。
幫助給予:給予大量的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只在有需要時給予身體協助;確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傷。

36
 轉椅遊戲;(3-4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
難度設置:A開始時爲避免孩子緊張,可讓其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習慣後要求其兩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體控制重心,並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蒙住。
幫助給予:

37
 5次前滾翻;(4-5
訓練目的:增進協調、平衡能力,刺激本體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成人連續做5次前滾翻的動作。
難度設置:開始時只要求做2-3次;要求孩子連續做5次,並要求孩子在動作過程中身體儘量保持直線。
幫助給予:開始時要全程給予身體協助,並用語言鼓勵孩子嘗試;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38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 掉下來;(4-5
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難度設置:開始時嘗試先給孩子一個立方體的積木在距離極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讓孩子便於操作;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改用乒乓球嘗試;按照預設距離訓練。 
幫助給予:爲提高孩子的興趣,建議開始時成人和孩子一起參與遊戲;孩子的技巧熟練後,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競賽。


39
 能走完1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4-5
訓練目的:加強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增進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獨自走完一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
難度設置:開始時只設置2-3個障礙物(跨過玩具、繞過椅子、爬過桌子)。 B 設置5個障礙物,引入獎勵物。
幫助給予:開始時成人先做示範,然後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訓練,要有及時、足夠的身體和口頭提示;鼓勵孩子自己做,並給予適當的提示;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訓練。

40
 能用腳尖站立10次, 每次站立3秒鐘;(4-5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腳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鐘時間。
難度設置:開始時讓孩子扶著牆壁或椅背站立;讓孩子嘗試徒手站立。
幫助給予:可以在牆壁上孩子掂腳可觸及的地方挂一獎勵物,鼓勵孩子掂起腳去拿取;給孩子數數,讓他/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

41
 能在20釐米寬, 10釐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 保持平衡;(3-4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走,走過規定尺寸的平衡木。
難度設置:只走一半的距離;走完全程;單手持物走;雙手持物走。
幫助給予:開始時成人需要反復做示範,並跟在孩子後邊走,給予身體協助,如拉著孩子雙手或扶其雙肩;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時拉著他/她的一隻手給予扶持;只在需要時給予扶持。

42
 能連續拍球3次而53 球不54 彈走;(4-5
訓練目的:加強手臂的控制能力,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連續拍3次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
難度設置:只拍1次;2-3次;
幫助給予:1訓練者拍一下,等球彈起後把著孩子的手拍一下;把著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儘量彈高,便於孩子的手有足夠的時間調節

43
 揮動球拍打懸挂在兒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懸挂物(玩具或挂球);(4-5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企畫能力,空間概念。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兒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漲氣的棒球棍,揮拍(棒)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懸挂物。
難度設置:先讓孩子練習揮拍(棒)的姿勢;手把手地教孩子擊中懸挂物體;讓孩子獨立練習;D讓孩子連續練習。
幫助給予:——

44
 雙腳被提起時, 可用雙手向前走路;(4-5
訓練目的:增強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兒童趴在地上,雙手和雙膝接觸地面,成人則在兒童身後握其雙足足踝,示意兒童用雙手交替運動往前爬。
難度設置:先讓兒童習慣被提起雙腳的姿勢;鼓勵兒童向前走1-2步;訓練至兒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幫助給予: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孩子習慣被短暫提起雙腳的姿勢和感覺;延長提起孩子雙腳的時間;鼓勵孩子嘗試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方法來強化。

45
 跑向滾動著的球, 把球向前踢;(4-5
訓練目的:動作企畫能力、方向感。
訓練要求:讓孩子邊跑邊踢滾到他/她腳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難度設置:先用中型球練習,孩子的技巧熟練後再用小型球練習;B開始時訓練人員以極慢的速度把球滾到孩子腳下並示意孩子踢球。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身體幫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後一手扶著他/她的身體,一手(或腳)推動他/她的右腳。
幫助給予:——

46
 雙手接住從1米遠彈來的中型球;(4-5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和運動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接住訓練者從約1米遠的地方扔到地上彈起來的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
難度設置:距離設短一點,並且讓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後手把手地教,邊教邊把要點告訴孩子;幫助者站在孩子身後,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身體協助; 3 距離逐漸增大,儘量讓孩子自己嘗試接球;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難,可換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練後再換成中型球。
幫助給予:——

47
 雙手各持一球走直線2米;(4-5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讓兒童兩手側平舉,掌心向上,兩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線路線行走。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先不讓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後讓其嘗試持球並且腳尖跟著腳跟行走;
幫助給予:不能單獨完成的孩子家長可跟在其身後,給予身體指導;

48
 用腳尖向前行3米;(4-5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掂起腳尖向前走約3米的路程。
難度設置:只走2-3步路的距離;逐漸地增加走的距離直到達標。
幫助給予:站在孩子前面扶著他/她的雙手;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及時的幫助;在終點處放置獎勵物鼓勵孩子堅持走到終點。

49
 單腳向前跳5步;(4-5
訓練目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及雙腿的肌肉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擡起一隻腳,向前方位置跳躍5步路的距離。
難度設置:開始時先讓孩子習慣保持擡起一隻腳在空中數秒的姿勢;鼓勵孩子單腳向前跳躍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獎勵物;鼓勵孩子增加跳躍的次數。
幫助給予:跟孩子一起跳,營造寬鬆的氣氛讓孩子消除緊張情緒,願意參加遊戲;隨時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無論是身體或是口頭的幫助;及時引入獎勵的方法來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嘗試。

50
 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體平衡;(4-5
訓練目的:練習伸展和保持平衡,協調身體,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覺機能。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體平衡。
難度設置:A先讓孩子坐在丁字椅上,雙手放在腿上,保持雙腿垂直,腰幹挺直的坐姿勢。B家長蹲下與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傳球遊戲;C讓孩子右手前平舉,右腳向上踢並碰到手心。再換成左手重復以上遊戲。
幫助給予:開始時家長可給予身體指導,幫助孩子學會保持平衡,然後在每一個(難度)環節中給予適當的幫助,直至該環節通過,再進入下一環節的訓練。

51
 照鏡子遊戲;(4-5
訓練目的:訓練空間方位知覺。
訓練要求:家長和孩子並排站在大鏡子前面,家長做一個動作,讓孩子模仿。動作以點頭,雙手在身體的上下、左右、前後拍手,左右前後移動身體以及轉身等動作爲主。
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的動作要做得慢些並多次重復動作;B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強,可讓孩子邊模仿邊說出動作的方位。
幫助給予:家長邊做邊說出動作的方位,孩子無法跟上便用身體指導。逐漸地撤銷提示,並且加快動作的速度。

52
 吊床遊戲;(4-5
訓練目的:調節前庭感覺系統。 
訓練要求:讓孩子躺在吊床上,兩位成人將吊床前後擺動。

難度設置:A讓孩子仰臥在吊床上,必要時請第三位成人協助。B讓孩子俯臥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後搖晃時讓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
幫助給予:孩子在初始時可能會緊張,請家長蹲下給予安撫,避免孩子在吊床內掙扎。如果孩子無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長可把玩具握在手裏,等孩子靠近時放到他/她手中。

53
 療球—平衡調整;(4-5
訓練目的:放鬆、平衡、協調、肌力、速度感、調整肌張力、促進保護反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於治療球上,手腳均離地,捉握雙手/雙腳;注意手握關節的位置;能放鬆手腳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難度設置:A前後左右各方向的移動彈動;B雙手的交互屈伸。(靠近時彎曲。推出時伸直)前後移動及直線加速;C雙腳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異常機張力的移動彈動;E雙手或雙腳撐地維持平衡;F倒置雙手迅速撐地的反應;G倒置運動(手不撐地);H訓練者用腳將治療球挑高大大彈動,以達垂直運動的目的。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54
.治療球—肌力訓練;(4-5
訓練目的:肌力、速度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站立;(1)以傾斜度控制難易度;(2)運動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時實施。
 
難度設置:(1)治療球上側滾翻;(2)仰臥擡頭訓練加強頸屈肌; (3)仰臥起坐; (4)俯臥撐雙臂屈伸;(5)俯臥後弓身; (6)仰臥/俯臥擡腿;(7)站立治療球上用腳彈跳;(8)球靠牆,面對或側對球站立,單足舉腿置於球上; (9)坐在治療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幫助給予: :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55
.治療球—月球遊戲;(4-5
訓練目的:體能要素的提升,身體意識的培養,興趣與幸福感等。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循序漸進,配合音樂,配合協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學習。 
難度設置:(1)以治療球壓擠全身;(2)推大籠球前進,或撥球後退走;(3)依規定路線推球前進或回避障礙物推球前進;(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幫助給予: :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56
 用力拉著繩子時, 仍能拉動繩子;(5-6
訓練目的:增進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進全身肌肉的發展。
訓練要求:成人用力拉繩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動繩子。
難度設置:成人開始時只稍微用力拉著繩子,讓孩子容易拉動繩子;成人用力地拉著繩子,鼓勵孩子用力拉動繩子。
幫助給予:可在地板上兩人之間畫一橫線,孩子把成人拉過橫線就得獎;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嘗試和成功;訓練時,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當用力而受傷。

57
 雙腳跳過一條慢慢地擺動著的繩子5次;(5-6
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訓練計畫動作能力。
訓練要求:將一條約兩米長的粗繩子固定在離地面10釐米處,上下或左右搖動繩索,使其象蛇一樣扭動,讓孩子雙腳離地地從上面跳過。
難度設置:開始時可慢慢地擺動,動作幅度要小允許孩子偶爾碰到繩子;快速地擺動,動作幅度大,讓孩子儘量不要碰到繩子。
幫助給予:——

58
 跳腳印;
訓練目的:訓練兩側性、空間距離、平衡、協調、柔軟、眼─手協調、注意力、抑制異常 肌張力、矯正姿勢(內外旋、內外反)、步態訓練。
訓練要求:按照圖形所示,雙腳立定跳向下一目標腳印。
難度設置:A可先用雙腳交替走幾回,讓孩子熟悉大致的距離。B雙腳立定跳,按圖形要求跳;C聽著家長的口令(指令)跳;
幫助給予: 開始時家可站在孩子身後,雙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幫助其完成淩空雙腳跳起和落下的姿勢,指導孩子跳向下一目標,等孩子的判斷和目測水平提高後讓其自行練習,家長只給予口頭提示即可。

59
 能在雙腳離地時, 雙手同 時拍一下;(5-6
訓練目的:加強手臂和腿的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在雙腳跳離地面的同時雙手舉過頭頂拍一下。
難度設置:先熟練雙腳跳;再在跳的同時鼓勵孩子拍手。
幫助給予: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給孩子做示範,邊做邊講解;3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只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示。

60
 拿著不同 的物件走過20釐米寬的平衡木;(5-6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平衡木。
難度設置:開始時拿小件的物品;逐漸地拿大件的物品;
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

61
 手抱大型物擋住視線還能走至少3米遠;(5-6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或雙手抱著大型的物件向前走。
難度設置:選擇重量適中的物品做訓練。
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

62
 能兩眼睜開雙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單腳站立5秒;(5-6
訓練目的: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睜開眼睛(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單腳站立5秒鐘。
難度設置: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然後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幫助給予: 1 如果孩子開始時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讓他/她先嘗試扶著椅背或握著訓練者的手站立5秒;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長進,則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時才扶持;在孩子前方視平線的位置給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東西來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與別人玩接球遊戲;(1-2
訓練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運動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
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長把球伸向孩子,鼓勵他/她伸手來接球。C當孩子主動把球給家長時,家長應該說“謝謝”。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沒有接球、給球的主動性,請另外一位成人給予身體指導,直到孩子開始有主動接、給球的意識,逐漸地撤銷給予的幫助。


2 並把它推回去;(1-2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面對面坐在桌子兩端,家長把球推給孩子,鼓勵他伸手把球接住並推回給家長。
難度設置:A開始時需要在一手臂的距離內進行推、接球,鼓勵孩子雙手接球。推球則用右手從右往左推。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並鼓勵孩子用雙手往外推球,用單手接球。
幫助給予:開始時需要另外一位元成人的身體協助,注意培養孩子在每一難度的獨立操作技能,然後逐漸撤銷幫助的程度。

3 21級上樓梯;(1-2
訓練目的:訓練平衡力、協調及獨立行走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腳上一級樓梯,然後把左腳踏在同一梯級。
難度設置:A扶著扶手或家長的手踏樓梯;B獨自踏樓梯;
幫助給予:開始時,家長可站在上一級樓梯上,伸出雙手協助孩子並同時給予口頭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乾果放在樓梯上,等孩子踏上後給予獎勵。注意開始時可在每一梯級放乾果,逐漸地,只在幾級樓梯或最後一級樓梯上才放。不論孩子如何哭鬧,要堅持讓孩子配合才能給予獎勵物。
.
4 能彎腰並用手觸摸腳指5 5-10次;(1-2
訓練目的:增進身體的柔軟度及體能。
訓練要求:在孩子的腳趾頭上分別貼一貼紙,讓兒童彎腰揭下。
難度設置:A開始時先讓孩子把腳放在矮凳或最後一級樓梯上嘗試並且只揭1-2張貼紙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後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10張貼紙。
幫助給予:家長需要在孩子旁邊或身後協助,用雙手輕壓孩子的雙膝,如孩子無法同時彎腰及伸直膝蓋,可讓他扶著桌子的邊緣進行嘗試。

6 會走上、下傾斜約15度的小斜坡;(1-2
訓練目的:重心、平衡、膝蓋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及幫助給予:上斜坡:開始時家長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著孩子的雙手協助;孩子的技巧純熟後可站在其身後,只在他有需要的時候推或扶持孩子前進。下斜坡:開始時家長站在孩子身後,雙手從孩子雙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勵他扶著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純熟後嘗試在他雙手放置兩件小玩具,讓他在不用攙扶的情況下下斜坡。
難度設置:A走上斜坡;B雙手拿物走上斜坡;C攙扶下下斜坡;D獨自下斜坡。

7 能倒走3-5步;(1-2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協調身體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沿著一條直線倒退著走路。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隨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後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線倒著走;C要求孩子獨立地沿直線倒著走。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開始時不領會,需要給予身體指導,如:一人在前面扶著他的雙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後輪流擡起他的左右腳往後移。偶爾地給予身體協助。

8 擦背遊戲;(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給孩子洗澡時,用海綿或毛巾輕擦孩子的背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順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9 呵癢癢;(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家長用手撓孩子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皮膚觸覺敏感處,手的力度一陣輕一陣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對其全身肌膚輕輕地撫摩,等孩子習慣以後再逐漸地把時間延長。
難度設置: ——
幫助給予:——

10
 刷子脫敏;(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禦。
訓練要求:家長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觸覺防禦性較少的部位,然後漸漸過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然後漸漸過渡到刷腳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復地嘗試,直至孩子習慣這種觸覺刺激。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11
 陽光隧道;(1-2
訓練目的:調節前庭感覺系統,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讓孩子俯臥著身體,從隧道中爬行通過。
難度設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讓其在隧道四周玩耍並觀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讓孩子觸摸和搖晃隧道,培養其興趣和消除恐懼感;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給予食物強化,爸孩子喜歡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裏,鼓勵孩子爬進去拿取食物;讓孩子邊爬邊推一個中型球前進。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使用食物強化事要注意逐漸撤消。

12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 定地方;(2-3
訓練目的:發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目測物體的速度的能力、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手部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在一定範圍內接球;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需要加以身體指導及口語提、手勢提示。

13
 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頓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
難度設置: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借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銷。

14
 能推著物體向前走2-3米;(2-3
順練目的:發展大運動——手臂推的能力;因果關係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動作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會發聲的“鴨子杆”或類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裏,讓他向前推行。
難度設置:繞大圓桌子; B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 C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鴨子杆”通過)。
幫助給予:身體指導(即手把手地教)並不斷地用口頭提示和身體接觸來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運動軌迹,給孩子模仿玩具發出的聲音;轉彎時告訴孩子正在轉彎並用手糾正、幫助他轉彎的方向。

15
 拉物走2-3米;(2-3
專案要求:在一會發聲玩具車上系一條約50公分長的繩子,在繩子上纏一個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讓孩子拉著往前走。
難度設置:繞大圓桌子; B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 C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車子通過)。
幫助的給予:
手把手,並不斷用語言提示看身後的車子的運動軌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16
 單手投中型球;(2-3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把球單手投入球籃中。
難度設置:A只在半步的距離外嘗試;B1米左右的距離外把球投入球籃;C5次有3次中爲通過。
幫助給予:開始時給予足夠的身體協助並鼓勵孩子獨立嘗試;只在孩子犯規時給予口頭提示。

17
 能把靜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伸展能力,發展眼、腿的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一直徑10公分左右的軟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讓孩子踢球。
難度設置: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踢向前方1米遠距離的物體。
幫助給予:口頭提示+身體指導+語言提示;身體指導;偶爾的身體指導+語言提示。

18 能彎腰左右腿交替鑽過呼啦圈;(2-3
訓練目的:肢體運動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給孩子一個大號的呼啦圈,示範給他/她看如何雙手分別握著呼啦圈兩邊並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彎下腰,然後把一隻腳跨入呼啦圈,接著跨入另外一隻腳。
難度設置:開始時把呼啦圈放低一點,並且幫助孩子握著呼啦圈;高度稍微調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時給予幫助;要求孩子雙腳跨入後轉動雙手把呼啦圈由後往前翻轉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體的正前方)。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拒絕遊戲,可以多做幾次練習,並且邀請孩子一同參與遊戲;注意確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環節給予適當的身體和口頭幫助。 3 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19 坐在童車上被推,22 能保持雙腳在腳塔上(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控制能力、雙腿運動時的協調能力、雙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車上(童車的選擇要以孩子坐下後,臀部、膝蓋及腳踏三點的角度約爲45度的車子爲宜),家長在後面推動車子。輔助用品:改良的魔術帶。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1身體指導並控制好車頭轉彎的位置;儘量讓孩子自己嘗試。

20 會走S型的線段;(2-3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肢體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膠粘出一條S型線段,讓孩子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開始時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著他/她的雙手引導他/她往前走;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後邊,讓他/她推著一個手推玩具沿著線段向前走;鼓勵孩子自己往前走,並在另外一端放一個玩具或小食品來獎勵孩子的成功嘗試。如果孩子因爲見到獎勵物而不配合訓練,則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線後拿出神秘獎勵物獎勵給他/她。

21
、坐上大龍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增強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機能對多動和身體協調不佳的孩子有較大的幫助。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坐在大龍球上,指導者可以放手,只要協助保持大龍球的穩定即可,鼓勵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躍動。孩子要作前後、左右搖晃時,指導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雙手,以協助孩子保持身體的平衡。

22
.治療球—坐姿動作;(2-3
訓練目的:平衡調整力、保護反應、肌力、協調、速度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于治療球上雙腳分開自然垂下,雙手扶於球上或腿上, (1)保持放鬆做動作(絕不可在肌肉僵直狀態下操作)。 (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難度設置: (1)移動治療球;(2)彈動身體並移動治療球;(3)主動移動或彈動; (4)平衡及保護反應之誘發;(5)用兩手交互拍球;(6)用兩腳的腳跟交互踢球。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23
 跳起並接觸懸挂著的物件10次;(2-3
訓練目的:腿部、膝蓋運動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躍時可及的地方懸挂一個玩具(氣球或會彈跳的玩具),鼓勵孩子跳躍並伸手觸摸該玩具。
難度設置:懸挂物開始時挂得稍低一點,讓孩子容易觸到;孩子掌握了這一技能後,把懸挂物稍微挂高,鼓勵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彈跳起來。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體的力量,可先用雙手扶著他/她的腋下,幫助他/她練習彈跳;通過跳彈床和在床墊上跳躍來掌握彈跳;給予鼓勵和獎勵來促進孩子練習的興趣。


24 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左右遠的大盒子中;(2-3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學習向著目標抛擲物件。
訓練要求:能連續5此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外的大盒子中。
難度設置:A開始時把距離設短一點,如只要求兒童站在距離大盒子一步或兩步的距離;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C逐漸地把大盒子換成小一點的盒子。
幫助給予:A手把手地幫助孩子投擲;只是在孩子姿勢錯誤時才給予幫助。

25
 互動式投籃:(3-4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後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26
 一步1階上、下樓梯;(3-4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個階梯,連續上或下樓梯。
難度設置: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後面,伸出雙臂或雙手的拇指,讓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樓梯;成人將左手手臂或拇指擡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則在孩子右側腰間的位置,讓孩子在攙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樓梯;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攙扶孩子上、下樓梯;讓孩子獨自上、下樓梯。
幫助給予:雙手(或拇指)擡高給予協助;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給予協助;單手(拇指)給予協助;撤消所有協助。

27
 雙腳輪流跨過15釐米高的繩;(3-4
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5CM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擡高跨過繩子。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擡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擡高跨繩;要時時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建議用有彈性的圓形橡皮

28 雙腳一齊從最後一級樓梯跳下;(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29 扶物能單腳站立5秒;(3-4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
難度設置及幫助給予:手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過程中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怎麽做,如:“擡腿!”、“放下!”讓孩子自己嘗試5秒內(可用數數提醒他/她)不要把腳放下;孩子掌握了技能後,改用棒子。家長雙手握住棒的兩端,孩子則抓住中間重復以上步驟。

30
 10釐米寬2米長的地面線條上走保持身體平衡;(3-4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膠粘一條2米長10釐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
難度設置:開始時只走一半的距離,允許偶爾走出界外;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儘量不要走出界外。
幫助給予:訓練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腳下的線條,又要注意前方的路;訓練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導孩子走,但不給予身體協助;讓孩子自己嘗試獨自走。

31
 單腳原地跳;(3-4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雙腳同時離地上下跳躍並保持平衡
難度設置:可以先玩跳躍遊戲再讓孩子

幫助給予:

32能學青蛙跳20釐米的距離10次;(3-4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在地板貼兩條平衡線,成人給孩子示範如何做青蛙跳幾次,然後指導孩子模仿。
難度設置:開始時,線段間的距離應該短一點,讓孩子容易達標;如果孩子不願意合作,可引入食物獎勵的辦法,把獎勵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線條上,孩子跳到線上就獎勵;逐漸地把線段間的距離增大。 
幫助給予:身體協助;每一難度中如果孩子遇到問題,都要及時給予身體或口頭上的指導,重復示範並注意提起孩子參與的興趣。


33
 做一連串手部和腿部動作時能保持平衡;(3-4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和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動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難度設置:< body>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