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能左右腿交替倒著鑽過呼啦圈;(3-4)
訓練目的:雙腳的協調能力及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訓練者拿著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後,鼓勵孩子左右腿交替著向後移入呼啦圈內。
難度設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著孩子完成動作,並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調低一點;B 逐漸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嘗試著完成動作,只在有必要時給予幫助。
幫助給予:1 足夠的身體協助;2 必要的身體協助;3 偶爾的身體協助。
35. 能來回滾動身體;(4-5)
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置:A 在訓練者的身體協助下進行翻滾;B 自己控制身體進行翻滾。
幫助給予:1 給予大量的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 確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傷。
36. 轉椅遊戲;(3-4)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
難度設置:A開始時爲避免孩子緊張,可讓其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習慣後要求其兩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體控制重心,並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蒙住。
幫助給予:
37. 做5次前滾翻;(4-5)
訓練目的:增進協調、平衡能力,刺激本體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成人連續做5次前滾翻的動作。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連續做5次,並要求孩子在動作過程中身體儘量保持直線。
幫助給予:1 開始時要全程給予身體協助,並用語言鼓勵孩子嘗試;2 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38.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 掉下來;(4-5)
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嘗試先給孩子一個立方體的積木在距離極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讓孩子便於操作;B 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C 改用乒乓球嘗試;D 按照預設距離訓練。
幫助給予:1 爲提高孩子的興趣,建議開始時成人和孩子一起參與遊戲;2 孩子的技巧熟練後,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競賽。
39. 能走完1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4-5)
訓練目的:加強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增進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獨自走完一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只設置2-3個障礙物(跨過玩具、繞過椅子、爬過桌子)。 B 設置5個障礙物,引入獎勵物。
幫助給予:1 開始時成人先做示範,然後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訓練,要有及時、足夠的身體和口頭提示;2 鼓勵孩子自己做,並給予適當的提示;3 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訓練。
40. 能用腳尖站立10次, 每次站立3秒鐘;(4-5)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腳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鐘時間。
難度設置:A 開始時讓孩子扶著牆壁或椅背站立;B 讓孩子嘗試徒手站立。
幫助給予:1 可以在牆壁上孩子掂腳可觸及的地方挂一獎勵物,鼓勵孩子掂起腳去拿取;2 給孩子數數,讓他/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
41. 能在20釐米寬, 10釐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 保持平衡;(3-4)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走,走過規定尺寸的平衡木。
難度設置:A 只走一半的距離;B 走完全程;C 單手持物走;D 雙手持物走。
幫助給予:1 開始時成人需要反復做示範,並跟在孩子後邊走,給予身體協助,如拉著孩子雙手或扶其雙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時拉著他/她的一隻手給予扶持;3 只在需要時給予扶持。
42. 能連續拍球3次而53. 球不54. 彈走;(4-5)
訓練目的:加強手臂的控制能力,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連續拍3次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
難度設置:A 只拍1次;B 拍2-3次;
幫助給予:1訓練者拍一下,等球彈起後把著孩子的手拍一下;2 把著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儘量彈高,便於孩子的手有足夠的時間調節
43. 揮動球拍打懸挂在兒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懸挂物(玩具或挂球);(4-5)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企畫能力,空間概念。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兒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漲氣的棒球棍,揮拍(棒)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懸挂物。
難度設置:A 先讓孩子練習揮拍(棒)的姿勢;B 手把手地教孩子擊中懸挂物體;C 讓孩子獨立練習;D讓孩子連續練習。
幫助給予:——
44. 雙腳被提起時, 可用雙手向前走路;(4-5)
訓練目的:增強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兒童趴在地上,雙手和雙膝接觸地面,成人則在兒童身後握其雙足足踝,示意兒童用雙手交替運動往前爬。
難度設置:A 先讓兒童習慣被提起雙腳的姿勢;B 鼓勵兒童向前走1-2步;C 訓練至兒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幫助給予:1 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孩子習慣被短暫提起雙腳的姿勢和感覺;2 延長提起孩子雙腳的時間;3 鼓勵孩子嘗試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方法來強化。
45. 跑向滾動著的球, 把球向前踢;(4-5)
訓練目的:動作企畫能力、方向感。
訓練要求:讓孩子邊跑邊踢滾到他/她腳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難度設置:A 先用中型球練習,孩子的技巧熟練後再用小型球練習;B開始時訓練人員以極慢的速度把球滾到孩子腳下並示意孩子踢球。C 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身體幫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後一手扶著他/她的身體,一手(或腳)推動他/她的右腳。
幫助給予:——
46. 雙手接住從1米遠彈來的中型球;(4-5)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和運動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接住訓練者從約1米遠的地方扔到地上彈起來的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
難度設置:1 距離設短一點,並且讓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後手把手地教,邊教邊把要點告訴孩子;2 幫助者站在孩子身後,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身體協助; 3 距離逐漸增大,儘量讓孩子自己嘗試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難,可換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練後再換成中型球。
幫助給予:——
47. 雙手各持一球走直線2米;(4-5)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讓兒童兩手側平舉,掌心向上,兩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線路線行走。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先不讓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後讓其嘗試持球並且腳尖跟著腳跟行走;
幫助給予:不能單獨完成的孩子家長可跟在其身後,給予身體指導;
48. 用腳尖向前行3米;(4-5)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掂起腳尖向前走約3米的路程。
難度設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離;B 逐漸地增加走的距離直到達標。
幫助給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著他/她的雙手;2 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及時的幫助;3 在終點處放置獎勵物鼓勵孩子堅持走到終點。
49. 單腳向前跳5步;(4-5)
訓練目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及雙腿的肌肉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擡起一隻腳,向前方位置跳躍5步路的距離。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先讓孩子習慣保持擡起一隻腳在空中數秒的姿勢;B 鼓勵孩子單腳向前跳躍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獎勵物;C 鼓勵孩子增加跳躍的次數。
幫助給予:1 跟孩子一起跳,營造寬鬆的氣氛讓孩子消除緊張情緒,願意參加遊戲;2 隨時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無論是身體或是口頭的幫助;3 及時引入獎勵的方法來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嘗試。
50. 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體平衡;(4-5)
訓練目的:練習伸展和保持平衡,協調身體,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覺機能。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體平衡。
難度設置:A先讓孩子坐在丁字椅上,雙手放在腿上,保持雙腿垂直,腰幹挺直的坐姿勢。B家長蹲下與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傳球遊戲;C讓孩子右手前平舉,右腳向上踢並碰到手心。再換成左手重復以上遊戲。
幫助給予:開始時家長可給予身體指導,幫助孩子學會保持平衡,然後在每一個(難度)環節中給予適當的幫助,直至該環節通過,再進入下一環節的訓練。
51. 照鏡子遊戲;(4-5)
訓練目的:訓練空間方位知覺。
訓練要求:家長和孩子並排站在大鏡子前面,家長做一個動作,讓孩子模仿。動作以點頭,雙手在身體的上下、左右、前後拍手,左右前後移動身體以及轉身等動作爲主。
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的動作要做得慢些並多次重復動作;B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強,可讓孩子邊模仿邊說出動作的方位。
幫助給予:家長邊做邊說出動作的方位,孩子無法跟上便用身體指導。逐漸地撤銷提示,並且加快動作的速度。
52. 吊床遊戲;(4-5)
訓練目的:調節前庭感覺系統。
訓練要求:讓孩子躺在吊床上,兩位成人將吊床前後擺動。
難度設置:A讓孩子仰臥在吊床上,必要時請第三位成人協助。B讓孩子俯臥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後搖晃時讓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
幫助給予:孩子在初始時可能會緊張,請家長蹲下給予安撫,避免孩子在吊床內掙扎。如果孩子無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長可把玩具握在手裏,等孩子靠近時放到他/她手中。
53. 療球—平衡調整;(4-5)
訓練目的:放鬆、平衡、協調、肌力、速度感、調整肌張力、促進保護反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於治療球上,手腳均離地,捉握雙手/雙腳;注意手握關節的位置;能放鬆手腳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難度設置:A前後左右各方向的移動彈動;B雙手的交互屈伸。(靠近時彎曲。推出時伸直)前後移動及直線加速;C雙腳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異常機張力的移動彈動;E雙手或雙腳撐地維持平衡;F倒置雙手迅速撐地的反應;G倒置運動(手不撐地);H訓練者用腳將治療球挑高大大彈動,以達垂直運動的目的。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54.治療球—肌力訓練;(4-5)
訓練目的:肌力、速度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站立;(1)以傾斜度控制難易度;(2)運動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時實施。
難度設置:(1)治療球上側滾翻;(2)仰臥擡頭訓練加強頸屈肌; (3)仰臥起坐; (4)俯臥撐雙臂屈伸;(5)俯臥後弓身; (6)仰臥/俯臥擡腿;(7)站立治療球上用腳彈跳;(8)球靠牆,面對或側對球站立,單足舉腿置於球上; (9)坐在治療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幫助給予: :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55.治療球—月球遊戲;(4-5)
訓練目的:體能要素的提升,身體意識的培養,興趣與幸福感等。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循序漸進,配合音樂,配合協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學習。
難度設置:(1)以治療球壓擠全身;(2)推大籠球前進,或撥球後退走;(3)依規定路線推球前進或回避障礙物推球前進;(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幫助給予: :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56. 用力拉著繩子時, 仍能拉動繩子;(5-6)
訓練目的:增進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進全身肌肉的發展。
訓練要求:成人用力拉繩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動繩子。
難度設置:A 成人開始時只稍微用力拉著繩子,讓孩子容易拉動繩子;B 成人用力地拉著繩子,鼓勵孩子用力拉動繩子。
幫助給予:1 可在地板上兩人之間畫一橫線,孩子把成人拉過橫線就得獎;2 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嘗試和成功;訓練時,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當用力而受傷。
57. 雙腳跳過一條慢慢地擺動著的繩子5次;(5-6)
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訓練計畫動作能力。
訓練要求:將一條約兩米長的粗繩子固定在離地面10釐米處,上下或左右搖動繩索,使其象蛇一樣扭動,讓孩子雙腳離地地從上面跳過。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可慢慢地擺動,動作幅度要小允許孩子偶爾碰到繩子;B 快速地擺動,動作幅度大,讓孩子儘量不要碰到繩子。
幫助給予:——
58. 跳腳印;
訓練目的:訓練兩側性、空間距離、平衡、協調、柔軟、眼─手協調、注意力、抑制異常 肌張力、矯正姿勢(內外旋、內外反)、步態訓練。
訓練要求:按照圖形所示,雙腳立定跳向下一目標腳印。
難度設置:A可先用雙腳交替走幾回,讓孩子熟悉大致的距離。B雙腳立定跳,按圖形要求跳;C聽著家長的口令(指令)跳;
幫助給予: 開始時家可站在孩子身後,雙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幫助其完成淩空雙腳跳起和落下的姿勢,指導孩子跳向下一目標,等孩子的判斷和目測水平提高後讓其自行練習,家長只給予口頭提示即可。
59. 能在雙腳離地時, 雙手同 時拍一下;(5-6)
訓練目的:加強手臂和腿的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在雙腳跳離地面的同時雙手舉過頭頂拍一下。
難度設置:A 先熟練雙腳跳;B 再在跳的同時鼓勵孩子拍手。
幫助給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給孩子做示範,邊做邊講解;3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只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示。
60. 拿著不同 的物件走過20釐米寬的平衡木;(5-6)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平衡木。
難度設置:A 開始時拿小件的物品;B 逐漸地拿大件的物品;
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
61. 手抱大型物擋住視線還能走至少3米遠;(5-6)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或雙手抱著大型的物件向前走。
難度設置:選擇重量適中的物品做訓練。
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
62. 能兩眼睜開雙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單腳站立5秒;(5-6)
訓練目的: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睜開眼睛(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單腳站立5秒鐘。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後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幫助給予: 1 如果孩子開始時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讓他/她先嘗試扶著椅背或握著訓練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長進,則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時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視平線的位置給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東西來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
- Oct 23 Sat 2010 11:35
居家感覺統合遊戲分享(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