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幼兒疾病、發展 (3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線上健檢 ~ 有任兩題圈選在網底欄內,或有任何一題※是圈選在網底欄內,請轉介檢查。


http://health99.doh.gov.tw/OnlinkHealth/Childdevelopment1.aspx?age=4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如何知道嬰幼兒否對雞蛋過敏,而可接種流感疫苗?疾管局昨(十六)日指出,如幼兒已吃過雞蛋且未有嚴重過敏反應,就可接種流感疫苗,如未吃過雞蛋,則可請醫師評估,除非幼兒有特殊過敏體質或家族中有人對雞蛋過敏,一般均可接種疫苗,惟接種後應留在醫療院所觀察半小時,無恙再離開。


 


 由於衛生署疾管局近日接到不少家長致電詢問,如何知道家裡嬰幼兒否對雞蛋過敏?能否接種流感疫苗?疾管局昨天提出數點,可供家長參考,即家中幼兒如已吃過雞蛋而沒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就可直接打流感疫苗;如未吃過雞蛋,不妨請醫師先行診察評估,除幼兒有特殊過敏體質或家族中有人對雞蛋過敏,亦或幼兒過去打疫苗曾發生過敏反應,不然其餘應可接受疫苗注射。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歲寶寶運動智能開發 專家/ 劉鈺心(中國/台灣)


 


不知你發現沒有?寶寶常常會興奮地向你擺動著小手、小腳,其實他是在對你說︰“跟我玩玩吧。”因此,何不利用空閒時間和寶寶一起來玩玩運動遊戲呢?


  0-1歲是寶寶在人間走過的第一個年頭,也是他一生中最關鍵的一年。別看他是個小不點,他可是一塊擁有超強吸收性的“海綿”,你給他多少,他都能吸收進去,而且還能激發出他小小身體裡蘊藏的巨大能量。


  這一時期,寶寶要學習的內容可不少,動作的學習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即寶寶從剛開始的躺臥,到用軀幹支撐學會坐,到四肢協調去爬行,再到后來的會站立、走路。這些動作的學習小看不得,它不僅是寶寶未來的肢體動作發展的基礎,還有利于其他智能的全面提升。同時,專家還提醒父母︰越早對寶寶進行身體運動方面的訓練,對寶寶智能開發的作用就越大。


 


  爸爸、媽媽、寶寶,準備好,一起開始運動吧。


 


  0-3個月寶寶


 


  0-3的寶寶的頸椎還沒有完成發育好,因此沒有足夠的支撐力去支撐頭部。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適合以下和緩的運動,而且你的動作要比較輕柔才行。


 


  遊戲1︰踩單車


 


  你將寶寶的腳抬起來,並用左右手各自抓住寶寶的左右腳,一前一后幫寶寶做運動,就好像寶寶在踩單車那樣。幫寶寶換尿布、洗澡時,比較適合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有利于鍛鍊寶寶的腿部肌肉。


 


  TIPS1︰做運動時,越是年齡小的寶寶,你的動作越要輕柔。剛開始做這個遊戲時,運動的頻率要比較慢,然後再逐漸加快。同時為了增強遊戲的趣味性,你可以在幫寶寶做運動時,配合節奏念唱兒歌。


 


  TIPS 2: 請爸爸媽媽注意︰所有的運動遊戲都不適合在寶寶喝奶前后半小時內做,不然會造成溢奶。


 


  遊戲2︰滑滑梯


 


  媽媽坐在地上或床上,屈膝,把自己的小腿當作是滑梯,讓寶寶從膝蓋下方慢慢下滑。注意︰手一定要護著寶寶,尤其是頸部。這個遊戲既可增強寶寶的平衡感,又可增強空間感知覺。


 


  TIPS︰這個遊戲十分有趣,也適合大一點的寶寶。對于6個月以上的寶寶,你可以坐在椅子上,讓整個腿伸直,使滑梯的長度變長、傾斜度變大,讓寶寶玩。


 


  3-6個月寶寶


 


  遊戲1︰浴巾滑梯


 


  爸爸媽媽各拿著大浴巾的一頭,將寶寶放在大浴巾中,提升浴巾的一頭,讓寶寶在浴巾中體驗下滑的感覺。這個遊戲有利于增強寶寶的前庭感、觸覺、空間感知覺。


 


  遊戲2︰小貓釣魚


 


  當寶寶躺在自己的嬰兒床裡時,媽媽用雙手緊緊握住寶寶的雙手,感受寶寶的力氣,然後慢慢地將他拎起,使他從躺的姿勢變成坐的姿勢。這個遊戲可鍛鍊全身的肌肉、提升肌耐力,有助于寶寶日后學習爬行和走路。建議此遊戲每天做3-5次。


 


  TIPS 1︰為了保證寶寶的安全,建議使用以下的抓握模式︰媽媽的大拇指讓寶寶的五個手指握住,媽媽剩餘的四個手指抓住寶寶的手腕,以保證寶寶的手腕不受傷。


 


  TIPS 26個月以上的寶寶也可以玩這個遊戲,這時,你就可將寶寶整個人吊掛起來,輕輕地前后搖晃。注意︰遊戲時,不要前后、左右地胡亂搖晃,否則很容易讓寶寶的關節受傷。


 


  遊戲3︰碰一碰,我們是好朋友


 


  此遊戲很簡單,就是讓寶寶的左手碰右腳,讓寶寶的右手碰左腳,或者雙手同時碰雙腳,在遊戲時,你可以跟寶寶說︰“我們的手和腳是好朋友,一起來碰碰﹗”這個遊戲有利于提升寶寶的手腿協調動作。


 


  6-12個月寶寶


 


  遊戲1︰我是小青蛙


 


  這個時期的寶寶不會跳的動作,但這個遊戲可以讓他體驗跳的感覺︰媽媽坐在椅子上,雙手抱著寶寶,把他的雙腿放在你的大腿上,然後你的腳跟有節奏的抬起、放下,寶寶就可以感受跳躍的感覺。你還可以同時念兒歌︰“我是小青蛙,我愛跳、跳。”這個遊戲十分好玩,寶寶一定會喜歡,而且它有利于寶寶腿部的肌力、肌耐力、彈跳力的發展。


 


  遊戲2︰我是小飛機


 


  媽媽躺在床上或者地上,將雙腿伸直,讓寶寶仰臥在媽媽的大腿上(即后背貼在媽媽的大腿上),然後讓寶寶的手臂盡量往后伸展。這個遊戲有利于鍛鍊寶寶的腹、背肌肉以及肌耐力,為寶寶的爬行做準備。


 


  遊戲3︰我是小球手


 


  抓東西、拿東西的動作可促進寶寶手部的小肌肉運動。在這一時期,玩“我是小球手”的遊戲比較適合︰讓寶寶在地上或床上坐著,然後你滾一個球給他,讓他去抓這個球,可訓練他的手眼協調能力。


 


  TIPS︰有時,當寶寶抓住一個球后,你不妨再滾一個球給他,看看他會如何回應︰是放掉先前抓的球呢,還是用另一個手去抓第二個球。


 


  促進手部精細運動的遊戲


 


  1 玩多種玩具可以鍛鍊手部精細運動,比如︰玩積木、球、按鍵發聲的玩具都是不錯的選擇。


 


  2 你不妨讓寶寶學習用手旋轉奶瓶的奶嘴部分,雖然他不可能轉開,但是這個動作可以很好地促進他手部小肌肉發展。


 


  3 你可以在嬰兒床上掛一些可發聲的玩具,讓寶寶練習用手抓、並拍打,使其發出聲音。如果沒有,可自製,比如︰在繩子上吊一些鑰匙就是一個很好的發聲玩具。


 


  遊戲4︰雙人騎車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著,手拉手、腳碰腳,手和腳對應做踩踏單車的動作。此遊戲適合稍大一點的寶寶,有助于寶寶的四肢協調發展。


 


  遊戲5︰學步遊戲


 


  1歲左右寶寶開始學步了。這個時期,你不妨和寶寶面對面、手牽手,讓他的小腳踩在你的大腳上,帶著他前后、左右地慢慢走,以幫助他學會走路。


 


  聰明寶教室︰


 


  什麼是身體運動智能?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人體運用肢體、支配身體的技能。比如︰大小肌肉運動、觸覺運動、以及跑、跳、走、操作工具等動作都需要運用到身體運動智能。


 


  你的0歲寶寶有身體運動智能優勢嗎?


 


  具有身體運動智能優勢的寶寶,從小就可以觀察出來。具有身體運動智能優勢寶寶通常具有以下的特點︰


 


  1 寶寶喜歡玩手、玩腳、動來動去,愛搖晃。


 


  2 再大一點,他特別喜歡伸手拿東西、抓取東西的力氣很大。


 


  3 學爬行和走路都比同年齡寶寶時間早。


 


  4 喜歡爬高爬低,重複同樣的動作,比如︰把東西丟在地上,再撿起來。


 


  5 每天的活動量大,對于外界的回應快、動作靈活。


 


  多做身體運動對0歲寶寶有什麼好處?


 


  1、肢體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使寶寶變聰明。比如︰手部的動作是與左腦頂葉掌管的,因而多做手部的運動(比如勞作、手工之類的遊戲)都有利于大腦的智能開發。


 


  2、運動是釋放寶寶心理情緒和壓力的途徑,有利于寶寶形成積極正向的性格特質。


 


  3、肢體運動有助于寶寶的認知和學習。一般來說,7歲以前的寶寶的認知都來自于感覺,即對來自外界事物的感受。運動是寶寶學習的工具和途徑,比如︰寶寶透過用手去摸,來感覺事物;透過移動身體來拿玩具等等。


 


  4、坐、爬、站、走這些基本肢體動作是寶寶將來學習各種其他動作和技能的基礎,這些體能的遊戲對這一階段的寶寶智能開發起到很大的推展作用。


 


  


  本文轉載自《聰明寶寶》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整理/蔡珮瑤  出處:親子天下


 


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吃對食物很重要,營養師建議的8種吃出好情緒的食物…


 


食物如何影響情緒呢?如果把情緒比喻為一盞燈,人體的神經系統就像電線,吃進去的食物可輔助電力的轉換,透過電線點亮情緒的燈。電力不足或電路不順,會導致燈火忽明忽暗,就像情緒起伏、不穩定。吃對食物,提供足夠的電力,自然可以讓「好情緒燈」大明大亮。


 


深海魚 (秋刀魚)


深海魚類,例如鮭魚、鮪魚、秋刀魚、鯖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國外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跟抗憂鬱藥物的作用類似,它可以促進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不足,可能導致憂鬱。足夠的血清素可以解除焦慮、提振精神。建議一星期吃二到三次深海魚。


 


全穀類 (五穀飯)


穀類裡含有豐富的B群,是穩定神經系統的重要因子,如維生素B6B12。維生素B6有助於色胺酸的生理轉換,足夠的色胺酸可以促進血清素的生成,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有助於情緒的調整。


 


此外,穀物屬於醣類,醣類可以轉換成葡萄糖,提供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全穀類食物讓葡萄糖緩慢且較持久的釋放,幫助維持情緒的穩定。


 


深綠色蔬菜 (綠花椰)


蔬菜中多含有葉酸,葉酸與神經系統的發育有關。如果沒有線路,也就是神經系統的完整,根本不用討論電通不通或燈亮不亮。最基本的神經通路是否完好,跟葉酸有直接相關。深綠色蔬菜中擁有較多的葉酸,例如菠菜、綠花椰、地瓜葉。


 


南瓜


含微量元素硒、維生素B6,有助於神經系統的穩定。南瓜是多醣類的一種,不喜歡全穀物粗糙口感的人,可以選擇南瓜,做成南瓜湯或南瓜粥是不錯的選擇。


 


牛奶


牛奶裡有豐富的鈣,鈣是天然的神經穩定劑。牛奶裡的蛋白質分解後,會變成胺基酸,間接幫助色胺酸的生合成。有乳糖不耐症、不適合喝牛奶的人,可以選擇黑芝麻、小魚乾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替代。


香蕉


香蕉是維持好心情的首推食物,它含有生物鹼,可以振奮精神;含有色胺酸和維生素B6,有助於血清素的生成。香蕉的鉀離子含量很高,鉀離子可以幫助血壓的控制。血壓高的人,容易呈現緊繃狀態,血壓的舒緩則有助於情緒的舒緩。此外,香蕉富含纖維質,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和排便,排便不順會影響心情,腸道健康,讓人神清氣爽。


 


堅果類 (杏仁)


人體內的自由基會破壞腦細胞和神經系統,也可能間接影響情緒。杏仁裡含有微量元素硒,是構成抗氧化酵素的重要成分,可以對抗自由基,減少對腦部和神經系統的破壞。此外,杏仁含鈣,亦有助於穩定情緒。


 


黑巧克力


含有多酚的成分,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保護身體細胞不受到自由基的傷害,間接讓腦部或神經組織維持健康。黑巧克力也含有苯乙胺(phenethylamine,PEA),有助於腦內啡分泌,讓人產生像談戀愛般浪漫、愉悅的感覺。不過巧克力中含有可可油,熱量不低,不宜攝取過多。(本文審稿/林孟瑜‧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安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 任/陳萬德 醫師、


           亞東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高凱亮醫師


 



我的寶寶發燒了,該怎麼辦?寶寶經常脹氣,居家如何護理?所有關於小兒照顧方面的問題,本單元皆有最專業的兒科醫師,為您針對問題、鉅細靡遺地作答,自家寶寶的問題,也可以在這兒獲得解答喔! 


 


寶寶牙床上為何有白點?


我寶寶滿6個月了,最近發現他的牙床上有白色點點,原先以為是要長牙的關係,結果發現不是,但也摳不掉,不知道是否因為他最近看到什麼就放嘴裡咬所引起,這白點可能是什麼呢?要看醫生嗎?


 


寶寶牙床長白點的可能原因?


陳萬德醫師答覆:可能是珍珠瘤或鵝口瘡。


‧鵝口瘡--黴菌感染引起口腔發炎,須治療。


‧珍珠瘤--可能是胚胎殘留之腺體細胞,對身體不會有影響,幾個月內會自然痊癒。


 


寶寶常亂咬東西,會容易引起口腔疾病嗎?


陳萬德醫師答覆:常亂咬東西較會引起口腔感染或腸胃炎。


睡太多正常嗎?


我寶寶已經快11個月大了,但他有下面幾個問題讓我們很煩惱:


 


1.他不太會爬,只會用手和腳尖前進,不會用膝蓋爬。


2.餵他吃副食品也不吃,吃一口就噁。


3.睡眠時間超多:晚上11點睡到早上7點,喝完奶又睡到大約11點,起來後再喝奶,玩一下、餵水果泥,大約2點又哭著要睡。接著睡到4點起床後,到晚上7點又睡,請問11個月大的寶寶,這樣會不會睡太多了呢?


 


Q.11個月大寶寶不會用膝蓋爬,只會用手及腳尖前進,這樣正常嗎?


陳萬德醫師答覆:首先要確定是不會爬還是不愛爬?用手及腳尖前進亦屬寶寶常見爬行方式,若寶寶其他發育正常,再觀察其走路,或大一點時的跑步情形,若正常則不用擔心。


 


Q寶寶不吃副食品,該怎麼改善?


陳萬德醫師答覆:對有些寶寶來說,吃副食品也要慢慢訓練。目前不接受,以後可能會接受,因此需多一些耐心嘗試,先要確定是不會吃、不愛吃,還是不餓?其實寶寶並不一定是不喜歡吃,或許是不懂得吞。原則上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暫時是沒關係的。


寶寶不吃副食品也有可能是因為對某類食物有過不愉快的經驗(例如:被強迫餵食、曾經被燙到);還有勿邊吃邊玩,寶寶有可能因此吃不下;也不要在寶寶哭或身體不舒服、或者疲倦想睡時嘗試。


餵食副食品時應專心,附近不要有可吸引寶寶注意的東西。若寶寶不喜歡某項食物,可先行餵食別種食物,等過一段時間後再嘗試,或改變烹飪方式,以不同的口味來吸引寶寶。您也可以為寶寶準備一套專用的餐具,吸引其注意力。父母應多一些耐心,勿操之過急,多花一些時間來餵食寶寶吃副食品。


若寶寶開始有體重不足的現象時,您可在13天內選一餐,等寶寶餓時,專心餵他吃副食品,然後逐漸增加餵食次數,亦可嘗試開胃藥(增進食慾的藥),必要時須就醫。


 


Q11個月大寶寶的正常睡眠時間多久?


陳萬德醫師答覆:每個寶寶睡眠時間差異性很大,11個月大寶寶平均約睡11~12小時,原則上只要寶寶發育正常,在白天活動力、飲食正常,應不用太擔心。


發燒後拉肚子~這是最近流行的感冒症狀嗎?


我家妹妹一開始的症狀是發高燒~半夜甚至燒到39度,吃了退燒藥好一點後又開始燒,但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去看醫生後也只是說喉嚨有點紅而已。發燒兩天後完全退燒了,卻開始拉肚子,一天下來拉個67次,全是水狀。


接著因為吃了醫生開的止瀉藥才停止,但這時才開始流鼻水、咳嗽(有痰),原本還擔心是腸病毒或是輪狀病毒,但好像又不是,請問這是最近流行的感冒症狀嗎?先莫名的發高燒,再來拉肚子,再出現症狀?


 


Q如何分辨急性腸胃炎與感冒引起的腸胃炎?


高凱亮醫師答覆:有些急性腸胃炎會有感冒的症狀,如輪狀病毒會有咳嗽、流鼻水的現象,而有些感冒亦會引起腹瀉腹痛,如流感病毒;另外有些小朋友使用的藥物,亦可能造成腹瀉,如抗生素或塞劑。典型的腸胃炎或感冒,症狀大都出現在發燒之前,只是也有些較不典型。


 


Q拉肚子時寶寶的飲食建議及照顧方式


高凱亮醫師答覆:拉肚子時,小朋友的飲食應清淡些,不要試著加入新的副食品,而是繼續使用粥和稀飯,奶製品則應避免。母乳可以繼續使用,配方奶則因含有乳糖,需稀釋使用,如果是不含有乳糖的配方奶粉,則可繼續使用。


至於照顧方式,應少量多餐,以減少腸胃不適,這時候家長們需更多時間和耐心,輪流陪伴及鼓勵小朋友,以增加小朋友的進食和喝水量;還有照顧病童期間,除了應注意小朋友的進食量及大便型態、頻率,也需要注意小朋友的小便量、頻率及活動力。


 


Q止瀉藥不宜太早吃及吃太多,為什麼?


高凱亮醫師答覆:任何藥物只要適時、適當的使用方可,過早或過多的使用容易有副作用的產生。止瀉藥的副作用,就是會造成便秘而引起腸胃不適,進而導致小朋友因不舒服而減少進食量,使病程延長。


 


Q當感冒期間出現新的症狀時,是否需要再次就醫?


高凱亮醫師答覆:當病程有變化或小朋友的活動力有減少時,都應馬上尋求醫療的幫忙。


 


 


 


 


 


 


 


 


 


 


 


 


 


 



                                        


 


 


                                                 來源:MamiHome咪窩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球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為6%-8%,這些孩子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接受療育來彌補他們因環境、生理或其他因素所形成的缺失, 滿足他們獨特的需求,將能達到有效而健全的發展。而根據本院2009年早期療育門診的統計,高達74%的兒童在經過語言評估後,確診為語言發展遲緩。民間 普遍存在「大雞晚啼」的傳統概念,已漸漸在早期療育的推廣下被修正,父母應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尋求正確的管道把握治療的黃金期。


 


何謂語言發展遲緩?


 


在聽覺理解及口語表達方面與同齡者明顯偏差或遲緩的現象。在臨床上常見以下幾種表徵:


* 嬰兒在6個月時仍對聲音無反應


* 12個月仍未出現溝通意圖


* 2歲仍未說出任何語詞


* 幼兒至3歲以後仍不會說句子


* 4歲後兒童說話仍令人難以理解


 


 


語言發展遲緩常見的原因包括聽力損失、智能不足、自閉症或環境因素所造成的異常,如:隔代教養導致的刺激不足或是過度溺愛。


 


語言發展的里程碑:語言分為兩個部份-理解(聽得懂)及表達(會自己說出的話)


 



 語言理解(聽得懂)


 


 語言表達(會自己說出的話)


 


0-3個月


 聽到聲音會轉頭


 


 發出各種無意義的聲音


 


4-6個月


 會玩簡單的躲貓貓


 


 尋找聲源


 


 偶而模仿大人的聲調


 


會因高興而尖叫


 


開始出現母音ㄚㄧㄨ


 


7-12個月


 注意聽熟悉聲音


 


正確轉向聲源


 


會隨著大人的手或眼神注視某樣東西


 


對自己名字有反應


 


 模仿大人說話


 


會揮手表示再見


 


以搖頭、點頭表示要或不要


 


説簡單疊字但不清楚


 


1-2


 知道大部分物品的名稱


 


在要求下,會指出熟悉的東西


 


遵守單一步驟指令


 


認識五官、身體部位


 


 會用10個單字(10-14個月)


 


會哼哼唱唱


 


重複大人的話語最後兩個字


 


2-3


 有上、下、裡、外及旁邊的位置概念


 


理解熟悉的物品功能


 


會回答「誰在做什麼」問句


 


理解兩步驟指令


 


 簡單的多少和大小的概念


 


所有權的概念(我的、媽媽的)


 


會說50個以上的語彙


 


會問問題(誰?哪裡?)


 


會接熟悉的語句或故事


 


3-4


 理解長句子及複雜的句子


 


能解釋圖片內容及瞭解「為什麼」的問句


 


 理解「為什麼」、「這是誰的」、了解昨天、今天的意義,能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


 


4-5


 能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名稱


 


日常生活對話能力沒問題


 


 發音大多正確,口齒清晰


 


使用合宜的句子應對或回答


 


 


 


如何幫助寶貝開口說話?


 


 


口功能:嬰幼兒時期口功能訓練的最佳時機就是吃東西的時候,而口腔訓練的目的則是奠定口語表達及說話清晰度的基礎。六到九個月的寶寶可用雙唇抿下食物,利用舌頭上下運動的方式攪拌食物,故此時是以湯匙餵食的最佳時機。


 


 


 


到了十八個月時,孩 子能夠坐在椅子上,也能自己使用湯匙進食,而且軟硬質的食物都應可以咀嚼。父母千萬不可只想著趕快完成吃飯這件事情或因顧及環境清潔為由,而以餵食的方式 來結束一餐,這樣就是剝奪寶寶學習的機會。喝水也同樣重要,當寶寶可以用唇部抿杯子喝水、用吸管喝多多時,就該收起奶瓶奶嘴。


 


 


 


約兩歲左右的兒童,進食技巧及口腔動作大致已發展完成。臨床上常見的是,祖父母照顧的寶寶,為了讓寶寶容易吞下食物,把所有食物都絞得碎碎爛爛的,這樣寶寶永遠沒有咀嚼的機會,以致最自然的練習時機都被剝奪了。所以進食不只是攝取營養而已,也是在為將來開口說話做暖身。


 


 


 


聽理解:寶寶最初期的聽理解訓練就是聽各種不同的環境聲音,如:電鈴聲、電話聲、玩具搖鈴及聲光玩具等。約四個月的寶寶會開始尋找聲音從哪裡發出來,七、 八個月大的嬰兒開始正確辨識聲源如:電話響了眼睛會注視電話、電鈴響了會看向門的方向。


 


 


 


 


臨床上常聽到父母抱 怨孩子就是「坐不住,不好教」,但學習不一定是坐在椅子上、桌子前才能進行,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情都是最佳的學習情境。父母應善用與寶寶相處的時 間,例如「洗澡」這件每天都要作的事情,在洗澡的過程中,父母親口頭描述要作的每個細節,把握跟寶寶說話的機會,告訴他沐浴乳、水水、泡泡等名詞,與洗澡 相關的動詞有搓搓、洗洗、吹吹,形容詞有冷冷、 熱熱、好舒服、香香等,甚至練習吹洗澡的泡泡水,也能同時做到口功能中的氣流訓練。


 


口語表達:哭是嬰兒最原始的表達方式,適當的哭可以幫助嬰兒練習聲帶閉合和呼吸動作的協調性。十至十二個月的幼兒,漸漸發展出使用手勢或動作溝通(如:指 東西、點頭、搖頭) ,接著幼兒開始模仿大人的動作或說話。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 吳求森


 


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走路,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最令家長擔心的莫過於是頭部撞傷了。當他撞到頭時,腫起來的部位可不要用力的搓揉,因為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讓血腫更厲害。家長可先用冰敷方式消腫,然後觀察孩子有無頭痛、嘔吐、噁心等情形,並給予正確照顧。


 


「安 安可真個好動的孩子,每次都讓媽媽好擔心喔!特別是他現在開始學習走路,搖搖晃晃的步伐,一不小心,就常常跌倒、撞傷。今天我正好在跟朋友講電話時,好動 的安安爬上沙發走來走去,結果一不小心撲通一聲就滾了下來,不小心撞到了頭,撞到的地方還腫了起來,這下該怎麼辦?好擔心他會有腦震盪和頭部外傷等後遺 症……」


 


撞到頭不要用力搓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表示,1歲左右的幼兒正值發育及學習的階段,很多外物都會吸引他去嘗試、探索,由於這階段的孩子肢體動作尚未成熟,時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尤其是頭部的撞擊最令家長擔心了!


不論是從床上掉下、沙發上摔落、倒栽蔥、高處滾下等,都有可能造成頭部的撞擊,甚至腦震盪的情形發生。吳求森醫師指出,當幼兒摔到頭的時候,如果頭皮腫了個包,家長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用力搓揉患部,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造成血腫情形更厲害。


可以的話,立刻在腫起來的地方冰敷,數日之後,則改用熱敷血腫處,加速淤血的代謝吸收。並在1週內,注意觀察幼兒的生理意識變化,短期內勿做劇烈的運動,讓他靜靜的休息幾天,恢復會比較快,也比較沒有後遺症。


                        


正確處理‧避免傷口感染


其實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所碰撞是難免的,媽咪也不用太擔心,吳求森醫師說,撞到當下,應先安撫一下孩子受驚嚇的情緒,接著再進行一連串的後續處理動作。


1. 檢查:檢查撞到地方有無出血現象?


2. 冰敷:如果受傷的部位有腫起來的地方,可用冰敷的方式消腫。切記不要使用萬金油、綠油精等搓揉腫起來的部位,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而讓出血更嚴重。


3. 清潔:如果有傷口時,要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不要用像廣東目藥粉、雲南白藥等藥品止血,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方法。在止血後,可以用棉花棒沾優碘藥水,在傷口 處由內向外消毒,然後再用紗布或是透氣膠帶包紮,以避免感染。此外,小孩不會照顧傷口,常常容易把紗布、透氣膠布弄髒、弄濕,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發炎,家 長應多留意,並常換藥及乾淨的紗布。


4. 觀色:若幼兒只是啼哭,臉色沒有變黑或變白,沒有什麼異常的話,家長不用特別擔心。但是如果持續哭鬧不停、嗜睡的話,最好立即送到醫院檢查。


5. 觀察:可先觀察一、兩天(約4872小時),如果寶寶有意識不清、噁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症狀,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


 


頭部創傷最怕的是引起顱內出血,而顱內出血的程度有輕有重,輕者會出現頭痛、嘔吐、噁心等症狀,大多休養幾天即可恢復;嚴重者則會大量出血。如何判斷是否有顱內出血?現在醫院大多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以辨別出出血的所在位置與嚴重程度。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的意識清楚、語言表達順暢、無其他異常現象,表示此創傷並未對他造成太大的傷害,家長可以不必太擔心,只要多觀察他後續有無其他變化即可。


 


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意外發生


當孩子發生意外時,許多家長常會說:「如果當時我能多注意一下孩子的安全,他就不會受傷了!」吳求森醫師指出,其實,很多的意外傷害確實是可以預防的,預防之道就在於是否有營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


 


1. 樓梯:家中如果有樓梯,一不注意,孩子就會摸爬到樓梯上,極易造成滾落下來。因此,最好在樓梯加裝護欄,防止幼兒攀爬。


 


 


2. 床鋪、沙發椅:當孩子開始會翻身時,如讓他在沙發或是床上睡覺,最好有大人陪伴,絕對不要只留下孩子單獨一人。其實,最好還是將小孩放置在裝好圍欄的嬰兒床,較為安全。


 


3. 學步車:學步車雖然可以輔助幼兒學走路,但也容易一個不小心,衝得太快撞到牆或障礙物時,造成翻覆因而受傷,這也是家長必須注意的。


 


4. 其他:只要家具有尖銳突出的部分,最好用布包起,或貼上防撞條,降低孩子萬一碰到時造成傷害的機會。


只要家長稍加用心,絕大多數的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萬一孩子不小心受傷了,記住一定要鎮定,正確的止血、消毒,或是送到醫院請醫師檢查、處理,才能預防傷勢更加嚴重。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R.LG_UeaHBKsESHCfX.uaT0-/article?mid=17541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系主任 涂妙如


 


寶寶的世界,玩就是學習。所以對於小小孩來說,爸媽的陪伴,加上一些好的玩具或教具,就可以讓寶寶的成長加分,甚至還能帶來額外的腦力啟發與情緒安撫效果喔!


 


當寶寶離開媽媽的體內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探索之旅。有些大人看著這麼小又沒有什麼行動能力的寶寶,總以為他們還不懂事、也還沒有什麼情緒感知,事實上,人類的視、聽、觸、嗅、味五個感覺中,寶寶在一生下來就已經具備成熟的聽、觸、嗅三覺,而視覺與味覺則會以大人想像不到的速度進展中,所以絕對不要輕忽了寶寶的感知能力,且更應把握時機選擇良好的啟蒙教具或玩具,跟寶寶一起度過人生中成長最快速的時期。


 


 


發展晚半年?仍屬正常範圍!


 


爸媽在考慮要選擇什麼玩具給寶寶玩之前,首先應先了解寶寶的成長狀況,才能恰當的提供符合寶寶需求的玩具。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系主任涂妙如表示,每個寶寶的發展狀況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所以每項發展大概都有半年左右的觀察期。


 


例如走路這件事,有的寶寶八個月會走,有的要到一歲三個月才會走,這兩個時程都屬於正常範圍,所以爸媽是可以依據寶寶五覺的大約發展過程來評估,但不需要太過執著於時程,重要的是要仔細觀察屬於自己寶貝的發展,才能與寶寶有良好的互動。


 


 


寶貝的視覺發展


 


視覺是人類重要的感知能力,但視覺是一個慢慢成熟的器官,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看得很清楚,涂妙如主任指出,從出生到6個月的視覺發展大約可分三個階段:


 


‧出生到6週:這個時期寶寶的視力只有18 -23公分 (即媽媽抱著寶寶餵奶的距離),此時期寶寶喜歡色彩對比強烈的東西,比如人的頭髮與額頭,或是黑白對比的圖畫。


 


6週到34個月:視力可看更遠一點,開始學習調整眼部焦距,但尚未完全成熟。最喜歡看人的臉與自己的手,這時已經會從看人的臉慢慢判讀人的情緒,開始有社會性的互動,所以你對寶寶笑他也會笑,你如果生氣,這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從看你的表情察覺到生氣的氣氛。


 


4個月到6個月:此階段寶寶的視力發展已經成熟,可以成功的調整焦距,掛在牆上的畫或是戶外遠方的樹,寶寶都可以清楚看見。此時期可以尋找不在視力範圍內的物品。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陳怡


 


「我的孩子身高正常嗎?」是許多父母親心中的疑問,若孩子的生長曲線掉出第三百分位以下,一年內長不到 四公分 ,醫學上就判定孩子身高過矮、生長遲緩。然而,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包含遺傳、內分泌、營養等等。疑似生長遲緩的孩子,醫生會先依據父母身高來估算孩子的標的身高(俗稱遺傳身高);醫師同時也會對病理因素進行檢查,許多病理性疾病,例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低能症、透納氏症、慢性疾病等,皆會對兒童成長造成影響。


  臨床上懷疑可能是內分泌失調導致發育遲緩,醫師會安排骨齡及內分泌檢測。要了解生長板的成熟程度,可從左手X光片判斷骨齡,若骨齡大於實際年齡,則表示生長板超前,超前越多代表以後能再增長的身高越有限。相對的若骨齡小於實際年齡,則表示生長板延遲,延遲越多代表以後能再增高的空間越大。但是若骨齡小於實際年齡合併一年內長不到 四公分 ,要小心排除生長激素缺乏症,醫師會使用生長素下游產物IGF-1,間接推測生長激素是否缺乏,基本上而言,初步的檢驗只需驗血液、尿液及照X光片,並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而這些專業檢測,可找出孩童發育遲緩可能存在的病理原因。


 


  九歲的小女孩跟著家人到診間諮詢,因為小學三年級的她,身高卻只有110公分,完全無法和小三聯想在一起。經過林口長庚小兒內分泌科 范揚灝 醫師的檢查後,發現小女孩X染色體異常,診斷為透納氏症所導致身高發育遲緩,在生長激素幫助下,一年內長高8公分,雖然和一般小孩相比,還是矮了將近15公分,但相信積極治療下,能幫助小女孩持續成長。


 


  一般來說,當女孩的乳暈下出現硬塊、男孩的睪丸變大是青春期開始的徵兆, 范揚灝 醫師表示,如果此時小孩身高不理想、增高不夠快速,建議儘早檢查骨齡,預估成人身高,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時期,由於目前小孩趨向性早熟,因此家長更需多加注意孩童的生長。儘早發現孩子的成長問題,透過內分泌調整,期待達到理想的成人身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道把關,根據孩子的成長紀錄來檢測孩子的成長,適當時機尋求醫療協助。 范揚灝 醫師說到,充足的營養、運動、睡眠對於長高都有所幫助,父母親如果對小孩的身高有所疑慮,與其窮擔心而急亂投藥,不如尋找專業醫師諮詢,詳細檢查以找出原因。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11618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時健康/ 陳怡


 


剛上小學的小男生,雖然飲食、睡眠習慣都很正常,卻比同齡學童矮了一大截,只長胖不長高,幸虧家長及時發現異常,經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 任侯家瑋 醫師診斷發現是腦部腫瘤壓迫腦下垂體,即使取出腫瘤卻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父母擔心他再也長不高!


 


  拜醫學進步所賜,該患者靠著持續施打生長激素至十五歲,終於達到170公分正常身高,侯家瑋主任建議發育中孩童的家長,不要輕忽可能的生長問題,如果比同齡孩童身高矮很多,或是3-10歲間,身高一年長不到 五公分 ,就是發育遲緩的跡象,應前往醫院小兒科做詳細檢測,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通常來到小兒科掛號,會先測量精準的身高、體重,並檢視以往成長紀錄,並與家族身高相比較,以排除遺傳因素」侯家瑋主任表示,同時還要驗血、驗尿,來判斷是否為甲狀腺功能、貧血或是腎功能等病理因素造成發育不良;X光檢驗也是必要項目,只需要簡單照射手的部分,藉此觀察孩童的骨頭年齡,判斷還有多少發育空間。


 


  即使檢驗結果排除遺傳或病理因素造成發育問題,還是要再觀察半年,若沒有長高的跡象,接著再進一步到醫院做生長激素檢測,需要住院半天,以藥劑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每半小時抽血一次的簡單檢驗以確認是何種問題來決定治療方式。


 


  若診斷結果證明為單純缺少生長激素,可以申請健保給付施打生長激素,每天睡前一次皮下注射,目前採用的無針式筆針使用相當方便,自行在家注射即可,若為確定病例,從六歲左右即可施打一直到青春期前,都可使用。


 


  侯家瑋主任特別提醒,即使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患者,還是要維持睡眠、營養及運動的良好習慣,並且少吃甜食以免抑制生長激素分泌,以得到最好的療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已通過出生後體重過輕及無原因的生長矮小者都可使用,別讓孩子矮人一截!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11702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時報 /閻紀宇


 


  據美國學者最新研究,美國女孩進入青春期有越來越早的趨勢,高達二三.四%的黑人女孩七歲時已經開始「長胸」。公衛專家指出,青春期早熟可能會升高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較容易導致自尊受損、飲食失調、憂鬱症、未成年抽菸喝酒,因此這股提早「轉大人」的趨勢相當令人憂心。


 


  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兒科醫學會(AAP)的《兒科醫學》(Pediatrics)月刊。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青少年醫學主任畢洛領導的團隊,調查辛辛那提、紐約與舊金山三地的一二三九名女孩,紀錄她們乳房開始隆起的年齡,其中黑人、白人、西語裔各佔約三○%,亞裔約五%。


 


  結果發現,七歲時,有高達二三.四%的黑人女孩已經開始「長胸」,白人女孩有一○.四%乳房開始隆起,西語裔女孩一四.九%。八歲時三個族群的比例分別為四二.九%、一八.三%、三○.九%。乳房隆起與月經初潮同為女性進入青春期的表徵,但前者的時間點較早。


 


  與一九九七年一項大規模全國性調查的結果相比較,黑人女孩七歲就進入青春期的比率從一五%上升至二三.四%,而白人女孩七歲進入青春期的比率從五.○%上升至一○.四%,八歲從一○.五%上升至一八.三%,增加幅度最為顯著。


 


  畢洛指出,造成美國女孩越來越早熟的可能原因有二,首先是體重逐代上升。美國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充足的體脂肪是進入青春期的先決條件之一。這次調查顯示,無論哪一個族群,身體質量指數(BMI)偏高的女孩會比較早熟。


 


  其次則是雙酚A(bisphenol-A)之類的環境化學物質或環境荷爾蒙。先前有多項研究顯示,常見於奶瓶等塑膠容器的雙酚A,會影響人體荷爾蒙(尤其是雌激素)的分泌,導致青春期早熟。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26&id=11262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袋鼠療法(kangaroo care)的照護技術,近年來有推廣趨勢。顧名思義,母親或其他親人仿效袋鼠的育兒袋,把新生兒抱在懷中,為新生兒保溫。實驗發現,袋鼠療法確能降低嬰兒感染率,減少罹患重症機率,提升睡眠品質及防止失溫。



袋鼠療法  降低嬰兒感染率
 


愛的抱抱奏效   早產兒死而復活


新聞來源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早產兒傑米出生後20分鐘被宣告死亡,母親把他抱在胸口,2 小時後傑米奇蹟復活。(英國每日郵報)


澳洲婦人凱特今年3月早產生下龍鳳胎,女嬰雖存活,但男嬰出生後被宣告死亡。不捨的凱特將男嬰抱在懷中道別,沒想到2小時後,男嬰奇蹟似地恢復呼吸,如今已是個健康的5個月大嬰兒。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時懷孕27周的凱特生下龍鳳胎,女嬰艾蜜莉生命徵象穩定,但男嬰傑米情況不妙,20分鐘後,醫師宣告他夭折。


不捨的凱特和丈夫大衛抱起只有900公克的傑米道別,凱特脫下袍服,讓傑米貼在她胸口,夫妻倆不停和傑米說話,告訴他如何幫他取名;他有個姊妹;還有父母為他訂下的種種計畫。凱特還用手指沾了母乳餵傑米。


一開始傑米完全不會動,5分鐘後,他數度喘氣,但醫師認為只是迴光返照。但是傑米喘氣愈來愈頻繁,2小時後,他睜開眼睛,且抓住母親的手指,開始規律呼吸。


激動的凱特叫來醫師,堅稱傑米活過來了,醫師聽診後搖頭嘆道:「我真不敢相信。」兒子死而復生,凱特夫婦倆欣喜若狂。


本報曾報導,台中市一名婦人去年底早產生下龍鳳胎,各僅約500多公克。媽媽仿效袋鼠,經常把子女抱在懷中傳遞心跳體溫,2名嬰兒順利長大。


這種被稱作「袋鼠療法」(kangaroo care)的照護技術,近年來有推廣趨勢。顧名思義,母親或其他親人仿效袋鼠的育兒袋,把新生兒抱在懷中,為新生兒保溫。實驗發現,袋鼠療法確能降低嬰兒感染率,減少罹患重症機率,提升睡眠品質及防止失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名為「腸絞痛」,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存在,嚴格來說,他並不是一個病名,而是一種「徵候群」,他是由許多因素不協調所引起的


 


什麼時候容易有腸絞痛呢?
腸絞痛一般發生於二星期到三個月大的嬰兒,約百分之十會延長出現至四至五個月大左右,發生率約佔1525﹪,通常好發在下午四、五點或晚上。


 


腸絞痛會有什麼症狀呢?
突發性大聲哭鬧,繼續不停、甚至連續好幾個小時,哭時臉色漲紅、腹部脹氣、手腳冰冷、雙手緊握、大小腿捲曲、腹壁緊張、排氣量增加、有時肛門排氣或排便後哭鬧就會解除。


 


為什麼會產生腸絞痛呢?
確切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歸納可能的原因:餵食過量、牛奶過敏、乳糖耐受不良症、心理因素、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個人體質等,每一次腸絞痛,可能由各種不同的原因所引起,所以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如何診斷腸絞痛?
最好由專業的小兒科醫師作確切的診斷。排除發燒、腸胃炎、腸套疊、腦膜炎、泌尿道感染、或骨髓炎等,可能造成嬰兒哭鬧疾病,才能正確診斷。




腸絞痛的治療?
1.
檢查


2.
少量多餐、拍背排氣


3.
熱敷腹部緩解疼痛


4.
洗溫水澡

 


5. 少量驅風油、薄荷油,順時針腹部按摩促進排氣

6.
肛溫計刺激肛門,引起排氣在醫院內可考慮灌腸


7.
保持環境穩定,減少情緒變化


8.
戴寶寶出去兜風


9.
更換低過敏奶粉,添加消化酵素,甚至抗組織胺或鎮靜劑使用,但效果不是非常好


10.
換個人照顧,讓自己輕鬆一下吧!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著發燒孩子跑醫院,相信許多家長都經歷過。心疼寶寶的父母親,莫不希望有特效藥快速退燒。但事實上,發燒並不完全只有壞處,以下是大家對於發燒常見的迷思,希望幫助大家以平常心來看待幼兒發燒。


 


1:「人體為何會發燒? 


A:體溫調控中心在腦部,清晨體溫最低,傍晚較高。生病時,腦部會刻意讓體溫高一點,以應付外來病原的入侵,因為發燒時,免疫力會提升,有利於身體與病菌作戰。發燒這個指令是大腦發出來的,家長們應把它當警訊,而不是視發燒為仇敵,非得立即退燒不可。


 


2:「發燒時,為何會發抖或手腳冰冷?」


A:腦部把體溫調高的過程,人體會感到寒意,便藉由顫抖現象增加熱量,同時周邊血管收縮減少散熱,所以四肢會冰冷。這些是發燒時常見的生理現象。


 


3:「燒好幾天了,到底是甚麼病?」


A:幼兒發燒常見原因有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中耳炎、尿道感染等,較少見的為腦膜炎、疫苗接種反應等。


 


4:「為何幼兒較容易發高燒?」


A:幼兒腦部發展尚未成熟,對體溫控制力弱,加上本身抵抗力較差,所以即便是一般的感冒或病毒感染,也常見燒到3940度以上。


 


5:「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A:生理上來說,腦部耐受的溫度極限為攝氏42度,過高會破壞腦細胞,引起昏迷,甚至死亡。但除了少見麻醉藥過敏、藥物反應或感染重症外,一般感冒發燒極少達此溫度。事實上,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唯有腦膜炎、腦炎等腦部病變會破壞腦細胞。


 


6:「寶寶高燒時出現眼睛上吊,還有全身痙攣,該怎麼辦?」


A:高燒合併全身痙攣的病症稱為「熱痙攣」,發作時很嚇人,但經過適當處理之後,很少會留下後遺症,除非是痙攣時間過久或短時間內反覆發作。若您的寶寶有此種症狀,建議儘速送醫。


 


7:「醫護人員怎麼看待幼兒發燒呢?」


A:醫護人員眼中,發燒只是疾病症狀之一,如同咳嗽、流鼻水、腹瀉等,不是疾病全部。


退燒也不是治療的全部,醫師著眼發燒背後的原因,即疾病本身,唯有清楚病程未來發展方向,方能擬定治療計畫。有些家屬只看疾病表象,一味要求醫師退燒,如此只治療發燒這個症狀,此為雙方認知上的差異。


 


8:「燒燒退退,還會再燒多久?」


A:一般常見感冒或病毒感染,燒燒退退現象,會持續35天,甚至會持續一周或更久,視病因與體質而定。耐心等待與觀察,也是治療上很重要的一環。


 


9:「幼兒發燒時,如何照顧?」


A:幼兒發燒時,需保持室內通風、注意水分營養補充,勿讓患童穿太厚的衣服妨礙散熱。冰枕可幫助降溫,但不適用於6個月以內的幼兒。上述方法無效時,可用溫水浴降溫,但切勿用酒精擦拭或冰水浴。


建議聽 從 醫師指示,準備退燒藥水或塞劑,幼兒高燒不適時,間隔46小時適度給予退燒藥,可減輕不舒服感。


但家長要清楚,退燒藥對病程本身並無影響,往往藥效過了會再燒起來,因為疾病尚未痊癒。所以,耐心等待,持續觀察幼兒精神狀態、活動力與食欲才是最重要的,別因為反覆發燒而亂了分寸。


 


10:「甚麼情況下,需盡快就醫?」


A:只要是3個月內嬰幼兒發燒、幼兒食欲活動力減退、有煩躁不安、嗜睡、劇烈頭痛或頸部僵硬症狀、或者出現喘或呼吸困難,請儘速就醫,切勿拖延。


總之,發燒只是一種症狀,多關懷您的寶寶,耐心與醫師合作,病好了燒自然會退。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專家在此提醒家長,以下20種食物兒童不宜常吃多吃,否則,有害無益。
1
、桔子:桔子含有葉紅素,吃得過多,容易產生葉紅素皮膚病腹痛腹瀉,甚至引起骨病。

2
、菠菜:菠菜中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而排出體外。

3
、雞蛋:雞蛋若吃得過多,會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容易造成營養過剩。

4
、濃茶:濃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人體內遇鐵便生成鞣酸鐵,難以被人體吸收,容易造成人體缺鐵。

5
、果凍:果凍是由增稠劑、香精、著色劑、甜味劑等配製而成,這些物質吃多或常吃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智力健康。

6
、鹹魚:各種鹹魚都含有大量的 二甲 基亞硝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致癌性很強的 二甲 基亞硝胺。

7
、口香糖:口香糖中的增塑劑含有微毒,其代謝物苯酚也對人體有害。

8
、糖精:大量食用糖精會引起血液、心臟、肺、末梢神經疾病,損害胃、腎、膽、膀胱等臟器。

9
、豆類:豆類含有一種能致甲狀腺腫的因數,可促使甲狀腺素排出,結果體內甲狀腺素缺乏,機體為適應這一需要使甲狀腺體積增大。

10
、人參:兒童食用人參會導致性早熟。

11
、罐頭:罐頭食品中的添加劑,對正發育的兒童有很大影響,還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12
、爆米花:爆米花含鉛量很高,鉛進入人體會損害神經、消化系統和造血功能。

13
、速食麵:速食麵含有對人體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劑等。

14
、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飽合脂肪酸,兒童吃多了會影響肝細胞的功能。

15
、可樂飲料:可樂飲料中的咖啡因,對兒童尚未發育完善的各組織器官危害較大。

16
、動物脂肪:兒童常吃或多吃動物脂肪,不僅會造成肥胖,還會影響鈣的吸收利用。
17
、烤肉串:羊肉串等火烤、煙熏食品,有強致癌物。

18
、巧克力:兒童食用巧克力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處於異常興奮狀態,產生焦慮不安、肌肉抽搐、心跳加快,影響食欲。

19
、食鹽:兒童食鹽過多,成年後就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胃癌等疾病。

20
、豬肝:豬肝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兒童常吃或多吃豬肝,會使體內膽固醇含量升高,成年後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轉貼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寶寶4~6個月大開始長牙時,可能會有一些跡象(例如常用手指摳牙齦、流口水、食欲不振、晚上睡不安穩、哭鬧等)。此時除了要開始為寶寶確實執行牙齒清潔,兒童牙醫也提醒父母,密切留意寶寶那20顆乳齒的長出時間與順序,因為從中可以觀察是否有異常。
例如長牙順序不對,有可能是先天缺牙或孿生齒(fushion)等造成,又長出時間若不對,有可能因為乳牙骨沾黏(ankylosis)或有其他先天異常(如Rieger”s syndrome)等問題。
以下就為大家介紹一般乳齒長出的正確順序!




第1~2顆】 下額第一門齒(2顆)
☆位於下排牙床的最中間兩顆。

 

☆約在寶寶6~8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使用有安全防護環罩&任何方向均可刷的幼兒訓練型牙刷給寶寶「刷牙」。(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潔齒。)


【第3~4顆】 上額第一門齒(2顆)
☆位於上排牙床的最中間兩顆。


☆約在寶寶8~10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使用有安全防護環罩&任何方向均可刷的幼兒訓練型牙刷給寶寶「刷牙」。(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潔齒。)

 


 






【第5~6顆】 上額第二門齒(2顆)
☆位於上排牙床第一門齒的兩側門齒。


☆約在寶寶8~12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教導寶寶使用單一方向、齒縫較粗、學習用的幼兒訓練型牙刷,讓寶寶「感受」刷牙的樂趣。(但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刷牙。)


 


 







【第7~8顆】 下額第二門齒(2顆)
☆位於下排牙床第一門齒的兩側門齒。


☆約在寶寶12~15個月大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教導寶寶使用單一方向、齒縫較粗、學習用的幼兒訓練型牙刷,讓寶寶「感受」刷牙的樂趣。(但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刷牙。)


 


 








【第9~12顆】 第一臼齒(4顆)
☆位於牙床稍後方的部位。

☆約在寶寶12~16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開始嘗試讓寶寶使用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學習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第13~16顆】 犬齒(4顆)
☆位於第二門齒的兩側。


☆約在寶寶16~20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讓寶寶自己操作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第17~20顆】第二臼齒(4顆)
☆位於第一臼齒的後方


 ☆約在寶寶20~30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讓寶寶自己操作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個不錯的右腦開發的遊戲 以下遊戲可在不同程度上從刺激、開發寶寶的右腦潛能,舉例如下:

遊戲一: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裏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裏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爲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於寶寶使用觸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右腦發展。


 
遊戲二:猜猜這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裏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的叫聲、狗叫聲、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裏的是什麽動物。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


 


遊戲三: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裏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孩子會樂不可支。爲了避免傷著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玩,因爲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孩子的右腦功能。

 

遊戲四: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裏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動覺、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

 

遊戲五:跳跳舞 玩法:讓孩子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動作。提示:這個遊戲適合0-6歲任何年齡的孩子,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媽媽可以抱著寶寶做跳舞的動作,或跟著節奏舞動他的手腳。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領著他做,或讓他自由發揮。

 

遊戲六: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孩子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遊戲能發展兒童的節奏感。

 

遊戲七:蘋果樹 玩法:從年曆上找出有一棵樹的圖畫,讓孩子剪一些蘋果貼在樹上,注意:剪和貼都由孩子自己來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貼得漂亮,只要他願意自己動手進行創作,父母就要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遊戲八:美麗的手鐲 玩法:把用過的信封留下,橫剪成一個一個環,然後和孩子一起在環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顔色,把它套在手腕上當手鐲。媽媽先做一個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放手讓他自己來做,以鼓勵爲主,不要計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這兩個活動都是多種感官配合的活動,既有手的動作,又有顔色的感覺、圖案的設計等等,對發展孩子的右腦很有幫助。

 

寶寶的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 在資訊時代,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與孩子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大的樂趣。每天和孩子進行20分鐘的“分享閱讀”,孩子將受益終生;對於想培養一個書香寶貝的您來說,也能好夢成真。

 

一、借助音樂開發右腦 近幾年來國內外專家認爲:音樂具有開發右腦潛能,調整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的奇特功效。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爲"語言腦"。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爲"音樂腦"。由於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而語言腦的利用率特別的高,"音樂腦"的利用率則特別的低,從而造成左右腦的功能失調。由於音樂腦能使人産生創造力、聯想力、直觀力、想象力及靈感,所以能夠設法開發利用音樂腦那將會提高人類的智慧。研究者強調說音樂腦在幼兒時期至關重要。幼兒期是音樂腦的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開始形成時期。這一時期音樂腦的思維模式不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幼兒期如能讓孩子經常學音樂、聽音樂,就可以大大的開發音樂腦,提高孩子的智慧。這對孩子的一生將産生重大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強調:只有當大腦右半球即音樂腦也充分利用時,這個人才最有創造力。因此,希望年輕的父母能經常讓寶寶聽音樂、學音樂,或對孩子進行音樂訓練。


 


二、體育鍛煉開發右腦 讓孩子經常到戶外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進行體育鍛煉,不僅活躍了他們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強了體質,而且對智力的發展也會産生積極影響,這是因爲運動促進了血液迴圈和呼吸,腦細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使代謝加速,腦的活動也就越來越靈敏,再加上鍛煉時,肢體動作千變萬化,也會促使大腦各個不同部位快速作出相應的機能反應,這猶如大腦神經在做各種各樣的健腦體操。此外,每天有適當的戶外活動時間,還能幫助孩子提高睡眠質量,增強記憶。 安排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應根據他們的體質條件及興趣選擇一些合適的專案。在節假日裏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郊外或公園等場所進行健身活動,在夏天還可以帶孩子去游泳,讓他們充分的接受空氣、陽光和水的鍛煉。


 


三、鍛煉圖形識別能力 圖形識別能力是左腦的重要功能之一,進行圖形識別的訓練可有效的活化右腦,促進智力。圖形識別是類型識別訓練的一部分。爲了把圖形這個詞的含義同繪畫相區別,我們把它規定爲輪廓的、線條的,或者說是用線條抽象化了的類型。


 


 四、鍛煉想象力開發右腦


1、讓孩子接近大自然,自然是智慧之源。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從蘋果落地中得到啓發,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是從熱愛小昆蟲開始。


 


2、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往往來源於好奇心和動手實踐,愛迪生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


 


3、孩子玩遊戲,遊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途徑,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在遊戲中産生的,


 


4、別把成人的規則強加給學生,成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式和行爲規則,但這些行爲規則不一定對青少年有效,有時反而對他們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起阻礙作用。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皮膚過敏以紅、腫、瘙癢、結痂和脫屑爲特征的發炎性皮膚疾病。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個月開始發病,通常在3—5歲時緩解。寶寶一旦皮膚過敏就會反複抓撓、哭鬧、不能安睡、嚴重的還會造成食欲不振,進而影響精神狀態。


 


    塵螨引起幼兒皮膚過敏


a、塵螨:塵螨是中國人群最常見的過敏原,幾乎八成的過敏來自塵螨。但與它的普遍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甚至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幼兒有很多時間待在臥室裏,因此臥室環境控制非常重要。床墊、枕頭和被子可以用防螨套包裹,每周以70以上的熱水清洗寢具外套;不要使用地毯、填充式家具和填充式玩具;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以下,以控制塵螨和黴菌的生長。除此之外,塵螨還會引起一系列的過敏反應,其中呼吸道過敏性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它們對人們特別是成長中的兒童所構成的危害十分巨大,能夠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和體智健康,從而影響他們的一生。


 


        寵物身上的細菌和寄生蟲容易引起過敏


b、避免飼養有毛寵物:例如:貓、狗等帶毛的寵物,因爲動物皮屑和排泄物不但非常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而且還極益引起病變。


  日本醫學研究人員的一項調查表明,兒童1歲前生活在飼養貓和兔子等動物的家庭,可明顯增加罹患過敏性皮炎的幾率,但飼養犬類並不會導致患病幾率的上升。從事該項研究的專家介紹說,促使過敏性疾病發病的並不是寵物脫毛導致的虱子增殖,而是與寵物的種類有著某種關聯。


  爲了調查過敏性疾病與家庭飼養寵物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以廣島市內的大約1.1萬名二年級學生爲對象,就1歲前家庭內是否飼養寵物以及有無過敏疾病進行了調查,共有9974人完成了答卷。結果顯示,1歲前家庭飼養犬類的兒童爲585人,飼養貓爲352人,飼養兔子以及倉鼠等齧齒類動物爲132人。在上述兒童中,過敏性皮炎的發病率爲15.3%,哮喘爲16.7%,均高于沒有飼養經曆的兒童。有趣的是,在室外飼養貓的過敏性皮炎發病幾率,與沒有飼養經曆的兒童基本相同。如果在室內飼養,幾率則高約1.6倍。在室內飼養兔子和倉鼠,發病幾率將高達3.1倍。此外,哮喘在8歲前的治愈率,曾經飼養貓和兔子等寵物的兒童,也低于沒有飼養經曆的兒童。


  目前,尚未搞清寵物種類與發病幾率及治愈難度之間的關系,也不清楚一旦停止飼養貓和兔子等,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發病幾率。不過,爲了避免發生過敏性疾病,有不滿1歲兒童的家庭,最好不要在室內飼養貓、兔子等寵物。


 


          環境衛生關系著寶寶皮膚的健康


   c、家庭衛生:寶寶的皮夫非常嬌嫩,如果家庭環境衛生不過關,首先就會給寶寶的皮膚造成傷害。保持居家環境清潔,減少蟑螂等有害物種的繁殖,勤洗勤曬被褥,保持地面窗簾等物的清潔幹淨,定期給寶寶的餐具、玩具、衣物進行消毒,都可有效抑制過敏源。幫助寶寶擁有健康細嫩的皮膚。


  


       潮濕黴變易導致皮膚過敏


  d、潮濕黴變易過敏:黴菌易生長于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如:浴室和地下室。使用除濕機和空氣過濾器,並定期更換濾網,可減少黴菌和花粉的暴露機會;冷氣機濾網也需常清洗。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寶貝成長的不同生理階段,肌膚的護理重點也各有不同,媽咪們一定要用心體會。


 


  新生兒期


 


  從胎兒娩出、臍帶結紮到不滿28天,我們稱之爲新生兒期。此期的護理重點爲:眼部護理和臍帶護理。


  眼部護理


  經過陰道娩出的新生兒可能會受到母親陰道的分泌物沾染,病菌會侵入寶寶的眼、耳、口處,引起各種炎症和感染。因此在寶寶出生後的3-7天內,可每日爲寶寶滴專用的眼藥水,嚴格做好眼睛的清潔工作。


  臍帶護理


  寶寶在出生後,臍帶根部已由接生員進行結紮、消毒和包紮,而臍帶的殘端也會在7天內自然脫落。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臍帶殘端清潔,防止分娩時的糞便汙染。在臍帶脫落之前,更不可將寶寶放入水中洗澡;不論臍帶是否脫落,媽媽都應盡量每天幫寶寶清潔臍部的汙物、血痂等,保持臍部乾爽和清潔。


 


 


     ◎ 嬰兒期


 


  從出生開始,到不滿1周歲的時候,我們稱之爲嬰兒期。此期的護理重點是:臉部護理和臀部護理。


  臉部護理


  不滿1歲的寶寶時常會口水亂流,吃完奶後又總有溢奶的狀況,媽媽應時常准備好柔軟濕潤的毛巾,替寶寶擦乾淨臉頰。


  臀部護理


  要給寶寶勤換尿片,大小便後更要勤洗小屁屁。尤其寶寶的胃腸道功能很弱,腹瀉的次數會比較多,媽媽更要讓寶寶的小屁屁保持乾爽。每次清洗後,還可在小屁屁上塗抹一些潤膚産品,保持滋潤。


 


 


 ◎ 幼兒期


 


  從1周歲到6歲前的時間段,我們稱之爲幼兒期。此期的護理重點是身體和四肢護理。


  爲了保持皮膚清潔幹燥,避免細菌感染,媽媽每天早晚應該給寶寶做部分擦洗,有條件的最好每天洗澡,否則每周最好不得少於1次。


  洗澡時尤其要注意洗淨皮膚的褶皺處,如寶寶的耳後、頸下、腋窩、腹溝股、臀部、男寶寶包皮內、女寶寶陰唇內、手指腳趾縫等。洗好後,趕緊用柔軟的毛巾爲他擦乾身體,以防著涼。再抹上潤膚油保持皮膚滋潤。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洪憶文


諮詢/長庚兒童醫院復健科兒童職能治療組組長 黃恢濤


台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心理師 劉培鈴


 


拼圖一直是大家眼中的「益智」玩具,坊間的拼圖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操作拼圖的優點、所要運用的能力,多集中於認知方面,但因牽涉較廣,家長應留意拼圖難易度是否能配合其發展,並適時提供協助,以免引導不成,反而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由拼圖看孩子發展~


廣義的拼圖,涵蓋:圖形配對盒,如木製模板、塑料盒子上有幾何圖形或不規則形凹槽,可讓孩子拿著配對之物件放入;及每片拼圖附有小握柄,方便孩子拿取並放入模版凹槽設計者;其他如紙類拼圖、立體拼圖等等。


 


長庚兒童醫院復健科兒童職能治療組組長黃恢濤表示,就表面來看,操作拼圖明顯和抓握能力、視覺有關,而兩者合併則為手眼協調。不過在遊戲當中,操作拼圖所牽涉到的認知成分較多,手部的要求其實較少。基本上,1218個月的孩子若能翻厚紙書,及用指尖抓小豆子,準確放入像保特瓶瓶口大小的範圍內,操作拼圖就沒有問題。反而是在視知覺方面,需要用到的能力包括:


 


★認識形狀


孩子1歲起,會開始認識許多物品,逐漸累積形狀概念,通常他們會先認識圓形,且可完成圖形盒之圓形配對。1.5歲時,大都可完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三個基本形狀配對,1.52歲則進展到多樣幾何圖形,2歲後,孩子還能記得生活周遭多項物品的形狀。家長如欲提供孩子拼圖,首先便要考慮孩子的形狀概念發展。


★形狀區辨


如孩子要能夠區辨圓形、三角形、不規則形等彼此不同,才有辦法進行拼圖遊戲。


★基礎分類能力


孩子應具有顏色和形狀分類的基本概念,以便能在眾多物件當中,知道該如何運用線索,像是同樣顏色的物件,位置可能比較接近等。


★視覺空間關係


即孩子對於不同物件在此空間的位置該如何安排,方可合成完整的圖案。


★視覺完形


視覺完形指的是,即使一個圖形缺少某一部份或因被遮蔽而造成線條不連續,孩子腦中也能有一基本的雛形,並朝著腦中的概念進行拼圖操作。例如一個蘋果圖案的拼圖,雖然缺了好幾塊,但我們依然能夠曉得它是什麼,且朝蘋果的概念完成拼圖。


 


幫助孩子輕鬆上手有撇步!


孩子剛開始玩拼圖時,都是一個一個試,即從嘗試錯誤中學習,如何讓孩子擁有成功的經驗、逐步接受挑戰,絕對需要家長的協助,不過這跟父母直接指揮孩子拼哪一片絕對是兩回事喔!其實引導技巧很多,家長不妨試試看:


Guide:尊重孩子個別差異


劉培鈴表示,每個孩子的氣質、挫折忍受度、能力發展快慢都不太一樣,所以適合的引導方式和啟蒙素材也必須跟著調整。例如有些孩子喜歡接受挑戰,而有些孩子天氣質比較退縮,可能對新事物接受度沒那麼好,家長應避免提供過難的素材,而要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感覺到遊戲的趣味,再慢慢增加難度。


Guide:試著提供孩子線索


黃恢濤表示,家長應先讓孩子有一段摸索的時間,如果孩子不得其門而入,可以提醒孩子留意拼圖的線索,方法包括:


1.選擇孩子熟悉的圖案,或者提供圖例讓孩子參考,接著一片片拿起來,再讓孩子嘗試拼圖,當然家長先作示範也是不錯的方式。


2.提醒孩子留意拼圖物件之顏色、線條、邊角等線索。


3.先將拼圖不同部分之物件加以分類,避免孩子漫無目的尋找。


4.先在拼圖底板上,加強描繪拼圖物件的線條,讓孩子可以根據形狀配對來玩拼圖。


5.孩子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家長可以針對關鍵的幾片作協助,讓孩子可以繼續進行遊戲。


6.孩子若對圖案不熟悉,家長可先拼好大部分,並留幾片給孩子嘗試,讓他有完成的感覺,待孩子認識整個圖案後,再挑戰多一些片數。或者在遊戲前,先讓孩子瞭解圖形亦可。


Guide:陪伴孩子一同遊戲


家長陪同遊戲可增進對孩子能力的瞭解及適時提供協助,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動力喔!


 


小叮嚀!!


提供拼圖,最基本的便是符合孩子發展,超過孩子能力所及當然不好,反之,當孩子已經很熟悉相關遊戲,且對拼圖感興趣,家長便該慮更換相同程度但不同種類的拼圖。因為拼圖可以經由練習而熟練,同一副拼圖如練熟了,完成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時提供新的拼圖,考驗的便是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不過初期家長仍應提供適當的協助。如果孩子嘗試後,依然難以進入狀況,家長可能要考慮孩子是否僅憑記憶在操作拼圖,較缺乏組織、策略能力,並加強這方面的協助。


 


 


 


 


 


 


 


 


 


 


 


 


 


 


 


                                            來源:育兒生活雜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