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採訪撰文/江睿毓、林明佳


寶寶記憶力大解密


Part1探討記憶力奧秘


德斯汀·荷夫曼飾演的主角亦即以真人金皮克(Kim Peek)為角色原型其擁有宛如電腦般的超人記憶力、精通多門學科,還能記憶上千本書籍內容,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國清代則有一位紀曉嵐,從小即記憶力過人,4歲就能將上百首詩詞倒背如流,所謂過目不忘的能力,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呢?


決定記憶力的鑰匙


記憶力屬大腦功能(智慧)中的一種,同樣受腦神經元主宰,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謝明慧指出:「人類的智慧主要受先天基因決定,不過後天的影響(即教養、教育)也很重要。」我們可將記憶力譬喻成肌肉,若越鍛鍊自然越發達,不過仍會到先天基因的局限;同時,記憶力也受到許多形形色色的因素影響,列舉如下:


Key1專注力


當人對某項事物懷有高昂的興趣、熱情,或是擁有強烈的動機時,自然會提高專注力,訊息也因此較容易儲存在腦海裡。


Key2睡眠


睡眠有助人體修補組織,並有助整合白天學習到的事實和技能,睡不好、睡太少皆會對記憶力造成不良的影響。


Key3疾病


許多疾病都會影響到人的記憶,像是大腦受到撞擊受傷(如:失憶症)、罹患大腦失調疾病(如:帕金森氏症)、罹患中風造成大腦損傷等。


Key4年齡


剛出生的寶寶記憶力很短暫,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的資料庫逐漸累積,才有辦法提取長期記憶;然而,變老以後,記性也會跟著變差。


Key5性別


研究發現,兩性在找路的記憶模式上不太一樣,男性有較佳的空間記憶,女性則對記憶長途路線比較差一點,但對曾走過的顯著地標卻記得比男性深刻。


Key6運動和飲食


運動有助於把含氧量較多的血液輸送到大腦,讓大腦思考更靈活;飲食攝取的營養成分不足或是過量,也都會影響大腦的運作,使得大腦萎縮或是思考遲緩。


Key7情緒


當人在心情低落或倍感壓力之際,會分泌一種稱為皮質醇的激素,降低大腦吸收葡萄糖的量,導致營養不良的神經元難以發揮功用,進而妨礙思考和記憶能力。


解析大腦記憶密碼


記憶力是如何作用的呢?謝明慧心理師表示記憶的過程可分為3個步驟,即訊息登錄à儲存à提取;當一再重覆做某件事時,短期記憶就會轉變成長期記憶,儲存在腦海中。


而大腦內不同部位負責處理、儲存的記憶也不一樣,包括(1)大腦表層:負責接收感官訊息,同時儲存一些和事實或事物相關的記憶,如記憶電話號碼;(2)小腦:接收身體活動訊息,維持人體平衡和活動,也儲存如何做事的記憶,譬如怎麼騎腳踏車;(3)腦幹:除了控制身體的基本運作外,也負責神經系統和大腦之間訊息的傳達;(4)海馬:能儲存部分記憶達幾小時、幾星期、幾年甚至一輩子之久。


新生兒熟悉的「生理印痕」


究竟胎兒有沒有記憶?國泰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專 任主治 醫師洪依利表示,根據研究發現,胎兒在媽咪的肚子中時,對媽咪的聲音確實會比較有反應;但這是否僅為一種單純反射作用,抑或是胎兒已有記憶力因此能認得媽媽的聲音,目前科學界尚無法證實。


謝明慧心理師也表示,根據過往一些回溯性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寶寶對媽媽的氣味、聲音和奶水有比較敏銳的反應,譬如嬰兒在哭鬧時,媽咪的聲音相較其他人具有較佳的安撫效果;但同時也有可能是環境因素干擾,因為新生兒一出生就讓媽媽抱著、聽到媽媽的聲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已有短暫的記憶力。


嬰幼兒記憶建構階段


謝明慧心理師指出,在研究嬰幼兒到底有沒有記憶力時,有個很著名的實驗叫做「習慣化歷程」,即指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的行為,拿個新玩具給56個月大的寶寶看,寶寶看久了會失去興趣;之後再給予新的玩具,他的注意力會重新回來,兩週後再拿出舊玩具,他因記得這個玩具已經看過了,所以會表現得不感興趣,顯示這階段的寶寶記憶力已可達兩週之久。


嬰兒從出生後記憶力就一直在擴展、累積大腦的資料庫,屬於記憶建構期階段。到6個月大左右,寶寶對人的臉孔、環境的辨識度會越來越高,可能變得比較怕生,到陌生環境時有警覺的反應,除了跟孩子的記憶力、辨識能力提高之外;跟天生氣質也有關,天生氣質較敏感、害羞的孩子,怕生的傾向會更明顯。


Key Point多累積資料以擴充記憶抽屜


想像大腦是一個存放許多抽屜的地方,各式各樣的記憶分門別類的放在抽屜裡,如果某個抽屜常常使用,就會豐富該抽屜內容、擴充其容量;倘若從未使用某個抽屜,該抽屜也會永遠地封閉。謝明慧心理師表示,912個月大時屬語言爆炸期,開始學說話,但說話不是一下子就學會寶寶從小的時候單純聽人說話、開始學會認得與分辨各種聲音、跟著牙牙學語到能說出語彙,是一逐步累積記憶的過程;不只是語言學習,動作發展也是一樣,多聽、多說、多看、多練習等過程,都是在累積大腦記憶抽屜的素材。


Key Point專注+熱情+興趣=記憶力引擎


認知神經學權威洪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指出,父母應順著孩子的喜好及長處發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死背硬記;或是背不起來、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動輒打罵,如此只會讓孩子更抗拒學習;別忘了影響記憶力的鑰匙除了先天基因外,後天的教養方式、情緒與專注力等也都能左右記憶力。


謝明慧心理師就表示:「讓記憶運作的關鍵在於專注力。」建議家長應細心觀察孩子在哪方面比較擅長或感興趣,並針對這部份多給予刺激與正向的鼓舞;孩子對於有興趣的事物,學習動機高自然學得快,加上受到外在鼓勵和豐沛的刺激,可讓大腦這部份區域的神經網絡更加活躍,如此有益孩子發展他的天賦,這部份的表現自然優於常人。


Part2記憶力大哉問


談到嬰幼兒的記憶力,許多家長可能會衍生許多的疑問:「為什麼34歲以前的發生的事好像都不會記得?」「寶寶曾有一次疼痛的就醫經驗,之後只要看到穿白袍的人都會害怕,為什麼會這樣?」以下就為你一一解答!


Q1只不過離開一下,回來時發現孩子哭成個淚人兒,怎麼會這樣??


A:相信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曾碰過這樣的經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謝明慧心理師表示,此多半是「分離焦慮」在作祟。幼兒在1歲左右會變得比較黏照顧者,對因果關係又不甚明瞭,像是會搞不清楚為什麼有時候媽媽去泡奶很快就回來,有時候卻去那麼久都沒回來,因此無法預期照顧者離開何時才會回來,加上若照顧者沒有說清楚(或是孩子沒聽懂),就會產生焦慮情緒;另一方面,此也是代表孩子的記憶力變好了,能記得更久前發生的事情。


Q2孩子曾有上醫院負面的經驗,之後只要看到穿白袍的人都會大哭是為什麼?


A:謝明慧心理師表示,此為制約性的情緒反應,就像看到酸梅會想流口水一樣,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而且不光幼兒才會發生,其實大人也會有制約性的情緒反應,例如曾有看牙不好的經驗,之後躺在診療台上一聽到電鑽聲音,就會感到緊張、害怕;只是大人比較理性,可以克制自己的情緒,而小孩的反應就會比較原始、不受世俗的抑制,通常長大後自然會改善。


另外,孩子看到穿白袍的人就以為是醫生,或是看到紗布就想到之前受傷的經驗而感到恐懼,跟幼兒思考尚未成熟、聯想力強也有關係;建議家長在帶孩子就醫前,自己先放輕鬆,讓他熟悉環境,並盡量把看診時間縮短;以循序漸近方式,如用低威脅性但類似的東西,或是賦予玩耍的意義,孩子自然可改善恐懼的制約性情緒反應。


Q3為什麼34歲以前的發生的事好像都不會記得?


A:「你以前好愛哭,上幼稚園時每天都在哭著找媽媽」「你小的時候曾帶你出國玩,還記得嗎?」一般人大多不太記得自己34前發生的事情,又被戲稱為「兒童期失憶症」現象,其實這並不奇怪。剛出生的寶寶,大腦有幾千億個或是更多的神經元存在,然而不是所有部份已經發展完成,所以嬰幼兒時期的記憶不是很完整。謝明慧心理師表示,尤其是事件性的記憶(即情節記憶,如:看某部電影、跟誰吃飯、到過什麼地方等)大多不會記得,但是程序性的記憶(即知道怎麼做的記憶,如:學會用湯匙吃飯、學會走路等)卻不會遺忘。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人一直要到57歲左右,大腦才確切形成功能完整的記憶系統,在此之前,大腦忙於學習語言及各類技巧(即程序性記憶),因此嬰幼兒在學習操作、動作能力上比大人快很多,這或許是造物者奇妙的巧思吧!


小叮嚀


家長可不要因此以為小時候的事件記憶都不重要, 洪依利 醫師指出,不好的記憶(如:家暴)可能印痕在孩子心中,容易對其心理層面或未來人格發展形成負面的影響喔!


Q4記憶力好、背誦能力佳,等於腦袋聰明?


A:謝明慧心理師將大腦譬喻成電腦系統,短期記憶(又稱工作記憶)就像記憶體,長期記憶就像硬碟,電腦若要跑得快,記憶體和硬碟當然不能配太差!也就是說如果腦袋聰明,記憶力通常不錯,因為大腦的表現是整體的。但這並不一定表示記憶力好=聰明,也有例外的時候,例如小孩很會背誦,但腦筋不是很靈光,因此只能說聰明的人大部份記憶力也都不錯但這又牽涉到聰明的定義,因為有些人是表現在課業成績,有些人則是分析、推理的能力比較好,有人則是圖像、創意是強項。


其實,人的記憶非常複雜,記憶力並不是單一種能力,而是包含各種能力,絕不僅只是我們一般認知中的語言、背誦的記憶力而已。比如,有的人是視覺記憶力強(如:有過目不忘本領);有人則是聽覺記憶力強(如:曲子聽過一次就可記得旋律);有人則是運動記憶力強(如:很會記舞步和節拍)等,記憶力其實包含許多層次。


謝明慧心理師也呼籲家長,從小多讓孩子接受各種面向的刺激,看他的長處在什麼地方,鼓勵並營造合適的環境,讓他的天賦得以發揮,而不是一味灌輸孩子背誦、抄寫的填鴨式教育,進而扼殺孩子的學習動機。此外,記憶必須根基在理解、注意力上,與其讓孩子上記憶力補習班,不如花心思想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比較實在。


Q5能記得越小的事代表越聰明,咁有影?


A: 洪依利 醫師和謝明慧心理師皆異口同聲地表示,目前這種說法尚未獲得醫界的証實,純屬傳聞,請家長聽聽就好,不用太當真囉!


有趣的調查:你最古老的記憶是什麼時候?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出版的《AERA with baby》雜誌,在網路上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最古老的記憶時段以3歲時最多,然後分別是4歲、5歲、2歲,而在母親胎內或出生時還有胎內記憶的人,50 人中約只有1人。


調查結果如下:


˙母親的胎內1.6
˙
新生兒階段0.6
˙0
歲階段1.2
˙1
歲階段4.2
˙2
歲階段13.2
˙3
歲階段33.6
˙4
歲階段17.6
˙5
歲階段14.8
˙6
歲階段9.0
˙
不知道4.2


調查概要:2008115116,在網路上以擁有5歲以下小孩的媽咪為對象所進行的500件有效問卷調查。


 


 


 


 


 


 


 


 


                【更多內容請見育兒生活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