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保健、保養 (6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醫將包括胃腸道等重要器官在內的整個消化系統稱為“脾胃”。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非常重視脾胃的養護。


 


 莫讓情緒傷胃


 


《黃帝內經》上說“思慮過度,脾氣鬱結,久則傷正,運化失常”,說明緊張、焦慮等會影響脾胃功能。 那些邊吃飯邊思考問題,把商務談判、工作會議帶到飯桌上的做法不可取。 另外,細嚼慢嚥是養胃的重要原則。


 


 自我按摩改善胃功能


 


中醫認為,適當的自我按摩可幫助改善胃功能。 如每天早晚兩次自我推拿胃脘部(兩手相疊,於上腹部按順、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摩各3050次),能提高胃腸動力和免疫功能。 另外,晚上睡覺之前,洗腳之後按摩足三里穴,也有顯著的養胃功效。


 


 適當運動健胃


 


中醫認為,適當的運動有養胃健脾之功。 最簡單的養胃運動發生在我們的嘴巴里——每天早晨用舌頭攪動出津液併吞下去,有生津和胃的功效。


 


此外,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從經絡看,胃經是經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經常活動腳趾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 活動腳趾時可採取站立或坐位,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腳趾連續做抓地-放鬆的動作6090次,對腳部經絡形成鬆緊交替刺激。 做此動作時可赤腳或穿柔軟的平底鞋,每日可重複多次。


 


 湯等放溫了再喝


 


寒冷季節,人們習慣於喝滾燙的熱飲,包括熱湯、熱茶。 殊不知這些熱湯水隨著消化道一路流到胃裡,會引起消化道和胃黏膜的損傷,為胃潰瘍和慢性胃炎提供了可乘之機。


 


 粥是養胃佳品


 


專家認為,稀軟溫熱的粥屬於養胃佳品。 如果可能,每天喝一次粥是最實惠簡單的養胃妙招。 針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體質,可以在白粥中加入一些藥材。 如體質偏熱者可用蒲公英、夏枯草煲粥;體質偏涼者可適當加黨參、黃芪等。 早餐吃牛奶燕麥粥,可以養胃和脾;晚餐吃小米粥,暖胃安神;玉米粥、南瓜大米粥等雜糧粥,可以清腸胃;牛肉粥補中益氣,滋養腸胃;羊肉粥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壯胃健脾;粳米大棗蓮子粥養胃健脾,還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葉酸等的食物,不僅能起到清除血脂、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如果烹調方法正確,它們還是保護心臟的好手。女人要學會寵愛自己,更要學會用美食養顏美體。


 


  魚類:比大多數肉類所含的脂肪和飽和脂肪酸都低,特別是海魚,其Ω?D3脂肪酸含量較高,它能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協助清除“壞”的膽固醇。海魚最好清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其中的營養素不受破壞。


黃豆: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體內脂肪及膽固醇的代謝,保持心血管通暢。食用時,除了將黃豆加工成豆漿、豆腐外,還可做成黃豆米飯,煮飯時,先將黃豆用熱水泡4小時以上,再換水加米烹煮,這樣可以將黃豆中容易產生氣體的多糖體溶解,以免造成腹脹。


 


   黑芝麻: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維持血管壁的彈性作用巨大。另外,其中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也能起到降低血壓、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由於黑芝麻的營養成分藏在種子裡,因此必須破殼吃才有效。建議先炒一下,使其爆開,或是將黑芝麻打磨成粉食用。


 


  燕麥: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和B族維生素,可以防止動脈硬化的粥樣斑塊形成。此外,由於燕麥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素,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因此經常食用燕麥,可以預防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此外,食用全麥麵包也有同樣的功效。


 


  菠菜和胡蘿蔔:菠菜中富含葉酸,有研究表明,服用葉酸可以降低25%患心臟病的風險。而胡蘿蔔中的胡蘿蔔素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保持血管暢通從而防止中風。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會阻礙鈣的吸收,食用前最好用水焯一下。胡蘿蔔需用油炒,才能使脂溶性的維生素A真正被人體吸收。


 


  黑木耳:含有較多的膠質樣活性物質,這種物質能明顯縮短凝血時間,起到疏通血管、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由於黑木耳具有獨特的止血和活血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又有“天然抗凝劑”之美稱,對防治冠心病和心腦血管病十分有益。但黑木耳具有軟便作用,容易腹瀉者不宜食用。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bucket


人的大腦從二十歲開始就會走下坡路,記憶力也會開始衰退。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沒有及時的保養,年紀的慢慢增大,記憶力的可能會讓你連自己的兒女都不認識了。 如何可以防止記憶力衰退,今天就來介紹一些方法,從平時的生活中做起。



1. 咀嚼可以增強記憶


經過研究發現,咀嚼可以有效的防止上年紀人的記憶衰退。 通過對咀嚼人的大腦分析表明,咀嚼的確可以讓海馬組織的信號活躍性提高。 有些人認為咀嚼能使人放鬆,原因在於人在緊張時常通過咀嚼東西緩解自己,海馬組織能控制血液中的激素水平。 如果老人咀嚼得少,他們體內激素水平就相當高,足以造成其短期記憶力衰退。



2.  嘮叨也能長記性


有些中年女性喜歡嘮叨,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女性延長了記憶力和壽命。 美國心理學研究顯示,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標,男女有別,在平均值之上,女性竟佔了90%。 專家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善於適應老年生活,更樂於與人言語交流;男性進入老年期後,沉默寡言居多。 而言語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宣洩方式,可防止記憶衰退。



3.  正確飲食助記憶


經過研究,攝取適量的“健康油脂”以減少血栓的發生,比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魚油)是維持血液正常循環的良好選擇;攝取抗氧化性成分高的食物也很重要,應多吃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選擇。


4.   玩出智力開發


美國一項對75歲以上老年人失憶狀況的研究。 結果顯示,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而精神活動則能顯著降低記憶力衰退的風險。 跳舞、演奏樂器、讀書、玩紙牌、填字遊戲、學外語,都能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5.   健身可防記憶衰退


我們經常認為大腦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退直到死亡,現在我們發現很多因素可促進大腦的自我更新,而鍛煉身體就是其中之一。 長期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運動可以減少由於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腦組織損失,而這種損失的減少就意味著記憶力衰退的減輕。


6.  白頭偕老愉悅身心


經過研究統計,科學家認為老年人不應跟愛情絕緣,兩情相悅的幸福感受會使雙方體內分泌一些激素和乙酰膽鹼等物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大腦衰老,並使老年人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


上述就防止衰老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所有幫助,讓記憶衰退來的更晚些,健康就是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 18歲以上成年人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 9成,而追究其因,和沒有做好潔牙大有關係;台灣口腔衛生學會理事長張進順即指出,在日本,就鼓勵民眾使用牙刷潔牙之外,並要合併使用牙間刷,因為根據研究顯示,合併使用牙間刷,可以使牙菌斑去除率達 9成 5。



張進順理事長表示,牙周病是因為牙菌斑細菌感染所造成,牙菌斑是牙齒上的一層細菌薄膜, 1公克的牙菌斑就有 1000億以上的細菌,而牙菌斑有 10多種毒性很強的厭氧性細菌,這些細菌侵入牙周組織,會分泌毒素,造成牙齦、牙周韌帶和齒槽骨的破壞。



張進順理事長指出,牙周病通常都是因為牙齒清潔工作不夠徹底所造成,在日本,並將牙周病稱為「生活習慣病」,和個人的衛生習慣、飲食、睡眠及壓力息息相關。


說到刷牙,每個人都說會刷牙,而且還是每天刷,但是,你的刷牙技巧正確嗎?國健局婦幼及生育保健組組長賴辛癸則指出,國人刷牙都太匆忙,而且也都刷得太大力,使得牙齒多有敏感問題。


賴辛癸組長並強調,正確的潔牙方式很重要,但是,國人卻對牙齒保健行為認知不夠,根據調查顯示,國人不到 3成對牙周病有所認知,甚至有保建行為定期洗牙的也只有 23.1%;其實,牙周病雖然容易發生,但是正確潔牙與定期就醫洗牙,是可避免牙周病發生的。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 BMI 在 23kg/ ㎡以上為過重, 25kg/ ㎡以上為肥胖,肥胖與許多的疾病有相關,
所以要多多注意自己的 BMI 值喔!
算算您的 BMI 值吧!

http://health99.doh.gov.tw/OnlinkHealth/Onlink_BMI.aspx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血壓過高,該怎麼降?醫界最近推出治療指引,建議民眾從減重、運動與控制食鹽攝取量做起,每減重 一公斤 可降一mmHg(毫米汞柱)血壓。食鹽攝取量減半至每天六公克的效果更好,可降低二到 八毫米 汞柱的血壓,相當於每日服用一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的成效。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第一版高血壓治療指引日前正式出爐,並首度提出S-ABCDE生活降壓守則,做為醫師臨床診療參考與高血壓患者最佳的長期治療建議,希望透過控制高血壓,降低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心臟學會高血壓指引撰寫小組副召集人、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晨恩指出,台灣有高達四百萬的高血壓患者,其中有兩百萬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不少病患都是等到頭暈腦脹去就醫才發現血壓已超高。


 


食鹽減半、固定運動效果更好


 


國內四百萬的高血壓患者中,多達一百五十萬人血壓控制無法達到標準,高血壓是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若能控制好血壓,中風機率可降低四成。近十年,台灣高血壓控制率,男性患者為二十一%、女性為二十九%,比起控制率最好的美國(五十一%),還是有進步的空間。


 


調整生活形態對控制高血壓非常有幫助。體重每降低 一公斤 就能降低 一毫米 汞柱血壓。每週若能運動五天以上、每次三十分鐘,也能降低三到 七毫米 汞柱血壓。


 


食鹽的控制最重要,台灣人每天約攝取十二到十四公克的食鹽,若能降低到每天六公克,也就是比以往少吃一半的鹽,也可降低二到 八毫米 汞柱的血壓。根據國健局資料,六公克食鹽內含兩千四百毫克的鈉,相當於一茶匙食鹽、二又五分之二湯匙的醬油、六茶匙味精、六茶匙烏醋或十五茶匙的番茄醬。一茶匙約為五西西、一湯匙約為十五西西。


 


江晨恩建議,若發現血壓高於目標血壓 一百四十毫米 汞柱/ 九十毫米 汞柱,就 應諮詢 醫師的意見。已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周邊動脈及其他動脈硬化疾病、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腦中風等五大類疾病的患者,更應把血壓控制在 一百三十毫米 汞柱/ 八十毫米 汞柱以下。


 


國健局建議,民眾應多吃天然食品、少吃加工食品;烹飪時多用烤、蒸、燉,並減少鹽、味精用量,用果醋、檸檬、番茄取代鹽。國健局備有「減鹽秘笈」小手冊與「飲食減鹽健康到」光碟片,歡迎民眾索取,民眾可上網http://www.health99.doh.gov.tw查詢。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長期有黑眼圈,經常讓人覺得沒精神,看起來似乎很勞累。其實黑眼圈與過敏體質有關,有的人會經常鼻塞、睡不好、眼周發癢。黑眼圈的形成因素眾多,而且經常不是單一的因素造成,因此需要先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


 


 


黑眼圈主要可以分成三類,包括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通常不是單一類型發生,經常混合出現。書田診所 皮膚科 醫師鄭惠文表示,色素型的黑眼圈又可分為先天體質遺傳與後天型:


先天體質:遺傳是指眼睛周圍的皮膚顏色天生就比較深,上下眼皮有棕黑色、咖啡色、藍灰色的色素沉澱。


後天型:則可能是因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問題,或是長期搓揉眼睛周圍的肌膚或是不當使用化妝品所造成的色素沉澱。


 


 


血管型的黑眼圈主要是由於眼睛周圍血液循環不佳造成的,通常跟過敏體質,像是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及長期鼻塞等有關結構型的黑眼圈,有些是先天性眼輪匝肌肥厚,笑的時候會出現「臥蠶」,與臉頰交界處產生凹溝造成視覺上的黑眼圈;有些則是因用眼過度,如打電腦、熬夜,日積月累造成眼周真皮結締組織流失,產生淚溝型的黑眼圈。


 


 


針對黑眼圈,目前有雞尾酒複合療法可供選擇,主要是藥物、保養品、玻尿酸注射、雷射及美療五種治療方式,依照個人黑眼圈的成因及症狀,進行複合式的治療。藥物有對苯二酚、杜鵑花酸等;保養品像是艾地苯、富勒寧(烯)、維他命K、維他命C等;玻尿酸注射,如RestylaneJuvedem等;雷射則有紅寶石雷射、脈衝光、染料雷射、淨膚雷射等;美療是將高效複合式換膚液、美白精華、抗老精華等,透過專業儀器的輔助,加強肌膚吸收。


 


 


至於預防黑眼圈的方法,鄭惠文指出,平時要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適時的紓解壓力,最重的是不熬夜,同時學習正確的居家保養知識,不要過度搓揉眼睛周圍的肌膚,如果是因過敏病引起的黑眼圈則要同時對疾病進行治療,並且定期至皮膚科專科針對問題進階處理。


 


 


黑眼圈經常不是單一的因素造成需要先找出原因, 皮膚科 醫師劉紹毅表示,在治療後還是要規律作息、避免誘發過敏的因素、維持保養的習慣,就可以減少復發的可能性。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1&id=12290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喜歡照鏡子嗎? 照鏡子可是一個很有效的身體保健良方。 而且此方靈巧適用,隨時隨地即可察顏觀色,掌握身體健康的第一手資料。


每天面對鏡子,端詳著臉龐,是否發現臉頰在告訴你的六個健康密碼呢?  


 


*臉頰發紅*


臉頰爬上兩團莫名其妙的“高原紅”,這可能是西醫所說的“原因不明的微熱”,因體力過度消耗、身體水分失調引起。如果除了兩頰發紅,還出汗、氣喘,這可能是高熱引發。 洗個舒服的熱水澡,吃一個含維生素C高一點的水果,再美美地睡一覺,就能適當緩解。  


 


*臉色蒼白*


嘴唇、眼瞼內側和臉頰蒼白都是貧血症狀。 另外,呼吸微弱會讓皮膚機能衰退,製造黑色素的功能降低,也容易導致臉頰蒼白。


除了補充營養,建議多做慢跑、散步等有氧運動,確保氧分供應充足。顴骨上出現皺紋  可能是肝臟功能異常所致。當肝功能無法淨化血液或供給血液足夠氧分,會讓血液變混濁,體內新陳代謝速率降低,皮膚敏感性增高,導致皺紋出現。


德國醫學專家說,除了看醫生提高肝功能代謝率,顴骨處的皮膚較薄,紫外線尤其會帶來傷害,防曬尤需注意。  


 


*雙頰冒粉刺*


荷爾蒙分泌失調會在額頭、下巴長粉刺。 如果臉頰兩側長粉刺,除了清潔不徹底,還可能是心情焦躁、工作壓力大所致。 不妨來趟旅行,給身體、心情放個假!


 


*毛孔粗大*


隨著年齡增長,皮脂分泌會逐漸減少,肌膚保濕力也開始下降,如果這時身體缺乏某種特定維生素,毛孔就會變粗大。


最好的解決辦法莫過於攝取足量維生素C,其中所含的膠原蛋白能提高保濕力,肌膚有彈性,毛孔也會隨之隱形!


 


 


*臉色發黑*


你可能得看醫生檢查一下是否是腎臟有毛病。 腎臟能調節體內水分的代謝,如果腎臟的過濾功能降低,廢物就會長期堆積體內,使得膚色暗沉,剛開始是 在肌膚較薄的地方出現色素沉澱,慢慢地會向四周擴散,


 


建議嘗試一下蔬果排毒法,每天喝大量的水,吃新鮮蔬果,避免肉食,體內沉積的廢物自然清退了。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要美麗首先要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並且常吃一些健康食品,可以收到養生防病美容等效果。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以下15種常見零食的養生養顏功效,讓女性吃得放心時,又吃出美麗和健康。


花生:能防皮膚病


花生中富含的維生素B2,正是我國居民平日膳食中較為缺乏的維生素之一。 因此有意多吃些花生,不僅能補充日常膳食中維生素B2之不足,而且有助於防治唇裂、眼睛發紅發癢、脂溢性皮炎等多種疾病。


葵花子:養顏


葵花子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亞油酸的含量尤為豐富。 亞油酸有助於保持皮膚細嫩,防止皮膚乾燥和生成色斑。


核桃:可秀甲


核桃中含有豐富的生長素,能使指甲堅固不易開裂同時核桃中富含植物蛋白,能促進指甲的生長。 常吃核桃,有助於指甲的秀韌。


大棗:預防壞血病


棗中維生素C含量十分豐富,被營養學家稱作“活維生素C丸”。 膳食中若缺乏維生素C,人就會感到疲勞倦怠,甚至產生壞血病。


奶酪:固齒


奶酪是鈣的“富礦”,可使牙齒堅固。 營養學家通過研究表明,一個成年人每天吃150克奶酪,有助於達到人老牙不老的目標。


無花果:促進血液循環


無花果中含有一種類似阿司匹林的化學物質。 可稀釋血液,增加血液的流動,從而使大腦供血量充分。


南瓜子和開心果


南瓜子和開心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胡蘿蔔素、過氧化物以及酶等物質,適當食用能保證大腦血流量,令人精神抖擻、容光煥發。


奶糖:潤膚


奶糖,含糖、鈣,適當進食能補充大腦能量,令人神爽,皮膚潤澤。


巧克力:怡情


巧克力,有使人心情愉悅及美容作用,能產生如談情說愛時一樣的體內反應物質。


芝麻糊:烏髮


芝麻糊,有烏髮、潤發、養血之功,對症吃可防治白髮、脫髮,令人頭髮烏亮秀美。


葡萄乾:補血


葡萄乾,有益氣、補血、悅顏之益,但要注意衛生。


薄荷糖:潤喉


薄荷糖,能潤喉嚨、除口臭、散火氣,令人神清喉爽。


柑橘:富含維生素C


柑橘、橙子、蘋果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減慢或阻斷黑色素的合成,增白皮膚,屬鹼性食品,能使血液保持中性或弱鹼性,從而有健身、美容作用。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 / 鄭綿綿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秋季預防氣管過敏,可多吃些梨、百合等潤肺生津的食物。痰少乾咳的病人可自製川貝梨湯輔助治療。總之,對氣管過敏體質小兒的調護以及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治,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調理上需有耐心。


 


醫師表示,預防秋季氣管過敏性咳嗽,主要應注意天涼增添衣物,尤其是年老體弱者,秋燥咳嗽不宜吃辣椒、牛羊肉、火鍋等溫熱上火之品,可多吃些梨、百合等潤肺生津的食物。


 


乾咳的病人可自製「川貝梨湯」輔助治療;做法為梨洗淨,從上部分切下梨蓋,把梨核挖掉,中間加入五至七粒川貝和幾粒冰糖。然後蓋上剛切下的梨蓋,用牙籤固定。放在碗裡,加水淹沒整個梨,然後放入籠裡蒸。蒸到整個梨成透明色,吃梨喝湯,每天兩次。


 


藥膳、茶飲方保健部分,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針對腎不納氣型(腎虛)者,可準備芡實 五十克 ,核桃肉、紅棗適量,共同煮成粥,加入糖服用。還有,「痰飲阻逆型」者,可準備白芥子、萊服子、蘇子各五錢,加入水兩千C.C,煮水當茶水喝。


 


日常一般調養部分,醫師指出,平常沒有發病時,可以使用溫和的西洋參、黃耆、五味子、冬蟲夏草來調養。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


 


國內心臟病專家今天說,日常降血壓小訣竅,只要鹽減半吃,高血壓病患就能少吃1顆藥,如果每天能些做有點喘的運動30分鐘,不但能減輕體重,血壓數值還會再降低。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集合國內專家撰寫高血壓治療指引,也首度提出生活降壓守則,在民眾熟悉的收縮壓140、舒張壓8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標準外,也建議已患有心血管、腦中風、糖尿病的患者,將目標設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心臟學會高血壓指引撰寫小組副召集人、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晨恩今天指出,台灣人每天約攝取1214公克的食鹽,若能降低到每天6公克,也可降低28毫米汞柱的血壓,大約就能少吃1顆降血壓藥物。


 


江晨恩表示,像體重每降低1公斤,就能降低1毫米汞柱的血壓,每週若能運動5天以上,每次運動30分鐘,也能降低37毫米汞柱。


 


他並表示,只要活得夠久,就有9成以上機率得高血壓,然而台灣大約200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最近就有名男性病患因為頭暈、頭漲而就醫,一量血壓值才知道飆到180,這類不自知高血壓的患者,其實並不在少數。


 


由於冬天血壓易上升,江晨恩建議中老年人,可以早晚各量一次血壓,注意血壓變化,提防高血壓相關的心臟病及腦中風。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


 


台北縣立醫院中醫科主任傅宗楷今天表示,時序入冬,早晚溫差大,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冬天更應重視食補,尤其是吃橘子時最好連果肉上絲狀的「橘絡」一起吃,預防動脈硬化。


 


傅宗楷指出,秋冬溫差大、戶外運動減少及冬令進補習俗等影響,常造成民眾腦中風、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


 


他說,心血管疾病多因血管硬化累積而成,應及早預防,川七、丹參、琥珀、粉光參等量磨粉每日服用,可預防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生。有冠心病史患者可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或「炙甘草湯」、「生脈飲」保養心臟。


 


他說,高血脂者可選用山楂、何首烏、決明子、澤瀉、荷葉、虎杖、「鉤藤散」、「丹七散」。深海魚油、綠茶素、銀杏、納豆、紅麴及輔 (酉每)Q10,都有利心血管保養。


 


他強調,食補上應重少鹽、少油、少熱量,在蔬果選擇上木耳熬煮及多吃洋蔥、大蒜都有助降低血脂,大蒜泡高梁酒,每天喝少許能降血壓,菠菜、玉米等蔬菜也有助減少心血管疾病,現在是橘子盛產期,一般人常會把果肉上的絲狀物剝除,但最好是連絲一起吃,絲狀物叫「橘絡」,有助血管軟化,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


 


現代人過敏體質多,女性又習慣化妝,季節交替時黑眼圈更明顯。醫師表示,黑眼圈成因很多,大部分是過敏、熬夜及化妝造成,養成規律生活、勤卸妝、不熬夜就可改善。


 


22歲的陳小姐剛從大學畢業,有過敏體質、長期熬夜,且平常有化妝習慣,黑眼圈愈來愈明顯,常讓人覺得沒精神、勞累而求診。


 


經醫師診斷, 陳 小姐先天眼周凹陷,眼睛周圍血液循環不佳,且因過敏或化妝皮膚發癢,長期搓揉眼周肌膚,造成血管型及色素型黑眼圈。經注射玻尿酸改善眼周凹陷,塗抹保養品,改掉熬夜習慣,黑眼圈改善很多,人也變得有精神、自信。


 


書田診所美容中心主 任 醫師鄭惠文表示,現代人有黑眼圈的很多,尤其季節交替時,有過敏性鼻塞、異位性皮膚炎的人,黑眼圈會更明顯。熬夜、化妝會使情形更加惡化,但只要對症下藥,找出成因,施以複合性療法,惱人的黑眼圈也會改善許多。


 


鄭惠文指出,因過敏性體質黑眼圈的民眾,最重要的是規律生活、適時紓壓、不熬夜。除了充足睡眠外,化妝品、保養品必須改成保溼為主。


 


鄭惠文提醒,除了先天性的黑眼圈改善較困難外,大部分後天形成的黑眼圈都與過敏、發炎有關,只要移除過敏源、給皮膚充分休息,通常都可獲得改善。提醒女性朋友,平常眼周若有脫皮、發癢等情形,應盡快求診,否則就有可能因反覆發炎、搓揉變成惱人黑眼圈。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

 

台灣口腔衛生學會提出警訊,中老年糖尿病患 9成有中重度的牙周疾病,糖尿病友最好每3個月洗牙1次,光是用牙刷還不夠,還要使用牙間刷清牙縫,以免一口牙齒滿目瘡痍。

台灣口腔衛生學會理事長張進順今天指出,糖尿病患小傷口不容易痊癒,牙周容易感染,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牙菌斑細菌伺機而入,牙周病就像土石流一樣惡化。同時,牙周病導致菌血症、敗血症,也會抑制胰島素分泌,加重糖尿病。

張進順的病患中,有1名不到30歲的先天型糖尿病患,原本沒蛀牙,但因為糖尿病失控以致血糖升高,就診時滿口牙齒鬆動、齒槽骨化膿,用抗生素治療發炎,還是保不住6、7顆牙齒,不得不裝假牙。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及生育保健組科長賴辛癸指出,衛生署民國96到97年調查顯示, 9成以上成人有牙周病,輕則刷牙流血,重到牙齒動搖,其中近4成5有齒齦炎,5成4有齒槽骨破壞的牙周炎,但總共只有28.7%自認有牙周病。

張進順說,台灣140萬名糖尿病患,不僅有洗腎、失明等併發症危機,也容易因牙周疾病而牙齒動搖脫落。先前台大醫院等4家醫學中心調查,發現50到64歲的糖尿病患,92%都有中重度的牙周炎,齒槽骨、牙周已遭到破壞。

他指出,牙周病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主要是牙菌斑的細菌感染造成,由於細菌毒性很強,不僅侵入牙周組織,引發口腔疾病,毒物發炎物質還會破壞全身血管,加重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惡化、早產等。

今年衛生署和口腔衛生學會推廣全民口腔照護模式,特別針對糖尿病友推廣正確潔牙觀念,糖尿病患至少每3個月洗牙1次,平時刷牙至少3分鐘,每天應使用牙間刷沾含氟牙膏刷牙縫,徹底清潔牙縫間堆積的牙菌斑。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


 


選戰倒數時刻,候選人、助選員、支持者情緒難免緊張,聲嘶力竭、喊到「燒聲」,中醫師分享潤喉護嗓、安心養神的中藥,心神不寧也可按壓神門穴,有鎮靜、安神、寧心的作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申一中昨天指出,聲音沙啞多因急性喉炎造成聲帶水腫或過度使用聲音,例如拜票或政見會大聲說話,除了聲音突然沙啞,有時甚至完全無聲,喉嚨有乾燥、異物、搔癢、灼熱、疼痛、欲咳感。


 


申一中說, 臨床上除服藥治療,平日可簡單保養,禁食辛辣油炸及蔥薑蒜等刺激性食物;最好多吃清淡生津潤喉食物例如水梨、楊桃、蓮霧,不要吃龍眼、荔枝、哈密瓜、榴槤。


 


申一中提供川貝冰糖梨、雙銀百合湯兩樣保養喉嚨的藥膳,前者先將梨削皮去核,放入湯盅,加入川貝粉、冰糖、水,放入烤箱六十分鐘,有潤燥生津的功效,防治咽喉乾痛、聲音嘶啞;後者先將銀耳泡水卅分鐘後剪硬梗再切碎,百合泡水卅分鐘泡軟,紅棗清洗乾淨,將銀杏、百合、紅棗、銀耳、冰糖、水放入燉鍋,放置烤箱六十分鐘。


 


申一中也指出,可將甘草兩錢、浮小麥三錢、大棗三枚、遠志三錢及茯苓三錢煮成寧心安神茶,將上述材料加入一千西西水,大火滾再轉小火十分鐘後置於保溫瓶中溫熱飲用;DIY按摩神門穴(手腕橫紋外側屈腕凹陷處),可鎮靜、安神、寧心。


 


 


 


 


 


 


 


 


 


                                                   來源:自由時報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介紹一個簡單的健康法,簡單又有效。 這個動作的關鍵是  - 「眼睛要閉著」 閉著眼睛做金雞獨立, 如果站不了 10  秒鐘, 表示平衡感 退化到了六、七十 歲的地步。 多練習可以恢復平衡感。


中國專家推薦 每天做一分鐘 "金雞獨立" ,對高血壓、高血糖、頸腰椎病有幫助, 還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 雙眼微閉,做 "金雞獨立",是養生專家中里巴人推薦的養生法。 它是一個動作簡 單又有效的健康法。 這個動作的關鍵是 - 「眼睛要微微閉著」。 閉著眼睛做金雞獨 立,如果站不了十秒鐘,表示平衡感退化到了六、七十歲的地步 多練習可以恢復 平衡感。


 


保健養生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去年面世後,就一直蟬聯中國各大書店健康類 圖書排行榜榜首,並在半年內再版十二次,發行量達百萬本以上。本書之所以大受 歡迎,主要是它教導了許多實用簡單的保健小方法。本書的作家,也是中國著名養 生專家中里巴人,日前來新期間,就透露了最簡單又有效的養生法。


 


中里巴人立刻推薦了 "金雞獨立"。他說,身體出現疾病,中醫理解為五臟六腑之間 相互協調的關係出了問題,身體不平衡了。而 "金雞獨立" 就可調節彼此的關係。 中里巴人說,許多人起初五秒都做不了,但後來可以站上兩分鐘。


 


隨著站立時間的延長,頭重腳輕的感覺沒有了,睡眠質量大大提高,頭腦清楚,記 憶力也明顯增強了"如果你能每日閉著眼做金雞獨立一 分鐘,那麼老年痴呆今生 便與你無緣了。"


 


他指出,我們的 腳上有 6條重要的經絡通過。單腳站立,虛弱的經絡會感到酸痛, 同時也得到了鍛煉。經絡對應的臟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應得到了調節。這種方法可以使意念集中,將人體的氣血引向足底,對於高血壓、糖尿病、頸腰椎病等病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還可以改善小腦萎縮,預防痛風等。


 


常練金雞獨立可迅速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 足寒症,這是治本的方法,也可以迅速 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他說,一般人都適合,尤其是從年輕、身體健康的時候就開始 堅持每天做,將來患上中老年疾病的幾率,也會比較低。 不過,七十 歲過外而雙 腳已站立不穩的老人,就不適合勉強多做。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間流傳治失眠的方法頗多。如果你曾經試過失眠﹐那你一定用過或聽過一種以上 幫助入睡的方法。以下是一些醫治失眠有效的方法﹐ 任 君選擇嘗試﹐找出對你本身 最有效的靈方﹕


1。睡前兩手緊握拳頭﹐然後慢慢鬆開。一握一鬆﹐使心神放鬆下來﹐以便容易入睡。


 


2。將自己的手指一根一根用力揉揉拉拉﹐有安穩情緒催眠的作用。


 


3。睡前用熱水浸腳十分鐘﹐疏通血液。


 


4。清靜無雜念﹐誠心地一字一字念你的宗教咒語。如無宗教信仰﹐可念數字。


 


5。睡前先躺在硬地上﹐用硬枕頭 (或厚書)。放鬆身心﹑閉眼做深呼吸五分鐘。然 後躺在床上仰臥繼續做深呼吸。當進入鬆靜安寧狀態時﹐轉向平時最舒服自然的 睡姿﹐就立刻入睡了。


 


6。睡前渴一杯蘋果汁加一茶匙蜜糖。


 


7。睡前渴一杯溫水加一湯匙醋。


 


8。睡前渴一杯牛奶。


 


9。睡前渴一杯糖水﹐促使身體內生成大量血清素﹐可抑制大腦皮層﹐產生困倦感。


 


10。用健康木槌敲擊腳跟中央的失眠穴一百次。按摩內足踝骨與足跟中點的水泉穴。按摩足脛骨內緣(距離內踝骨上六橫指)的安眠穴。 (見下圖)


 


11 按摩手中穴道 中衝﹑內關和手三里。


 


12 按摩以下穴道每穴36(9下稍停為一次﹐共做四次﹔手腳左右皆按):() ~ 百會﹐ () ~ 神門﹑內關﹐和 ()~ 太衝﹑三陰交﹑足三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道照顧好,百病不來找!


多攝取乳酸菌好處多多。


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昇,醫學上卻發現以下事實:


       1. 國人腸道健康普遍惡化,腸癌死亡率高居第三位,發生年齡逐年下降。
                           2. 在我國有16.6%死亡率、14.4 %醫院就診率,及15.4 %健保給付皆與腸道疾病 有關。〈 2003年統計〉
                              3. 癌症、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成人慢性疾病,皆與腸道健康密切相關。
4. 老化由腸道開始,年輕族群腸道老化的弊害,將在中年以後顯現。
                               5. 先進國家對腸道健康問題的重視~英國自1999 年即推動『腸道週』活動;


美加則自2000 年發起『國家腸癌認知月』活動。 

 腸道健康是可以靠自己的積極--- 主動而提昇。 積極宣導腸道健康意識,相信所投入的努力,可以有效的幫助許多人,預防腸癌及多種成人疾病。


 道健康的飲食要訣!


一、多喝

每天至少要喝 1.6~1.8公 升的水,大概是八杯水。不要到口渴了才喝水,你的大腦感到口渴時,其實血液濃度已經太高,血流不順了,運送氧氣及營養素效率降低了,已經會影響全身細胞機能了,最好是定時喝水。


二、多攝取乳酸菌

正確攝取乳酸菌要注意以下重點

1. 天天攝取因為再好的乳酸菌也無法在腸道中久駐;所以,要天天補充,每天至少補充幾十億的優質乳酸菌。

2. 餐後攝取因為用餐後,胃部的酸度較低,乳酸菌比較能夠活著通過胃部,到達腸道。

3. 慎選產品要選菌種標示清楚,有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有研究團隊的產品。

4. 注意保存條件 乳酸菌不耐熱,不耐氧氣。 醱酵乳必須保存在低溫,開瓶後,盡快喝完,不要開了一大瓶,放在桌上,由早喝到晚;保健產品也要注意保存溫度,不要長期放在高溫環境 (如車子內)。


三、多攝取纖維
每天至少要攝取30公克以上的食物纖維!

正確攝取食物纖維要注意以下重點:

1、用心從三餐中攝取
2、善用高纖保健產品
                                                        3、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纖維功效不同,兩者都要攝取。


腸道簡易運動篇


每天起床後、睡覺前,利用10-15分鐘進行簡易的運動,可促進腹部運動,增強腸胃健康。提醒您,起床後,先空腹喝一杯溫開水,再做運動。



一、 伸展運動 這是個很簡單的運動,可利用工作或家事空檔進行。

 1. 雙腳分開站直,全身放輕鬆。 
                                                              2.一邊吸氣一邊將手抬高(手指交叉,手心朝外),伸直背脊,頭抬  高,手臂貼緊耳朵,用力往上伸展。
                                3. 一邊呼氣,一邊將手放下並屈膝下彎,抱住雙腳。

4. 此動作反覆進行3-5次。

 

二、 提臀搖擺



1. 仰臥,雙手繞於後頸部交叉。雙腳以立膝彎曲。
                                  2. 深深地吸一口氣,抬高腹部,腳跟不離地,意識集中於丹田,閉氣。
                                              3. 有力地吐氣,保持丹田力,將意識轉移集中於骨盆,腰部移至右(左)方,在 右(左 )側做腰部上下運動。此時,雙肘及肩膀不離地,換左邊做同樣動作。



三、 仰臥屈膝扭腰


    1. 仰臥,雙手繞於後頸交叉,雙腳合併以立膝彎曲。 
                                           2. 一邊吸氣,一邊將腰背用力挺出,扭腰並將雙腳向左倒放地面,頭轉向方。
3. 呼氣回復。4. 重複動作,換邊做。

 


四、 臥式提腿


                                            1. 仰臥,伸展腳跟腱雙手抱緊右腳使右膝靠攏胸部。深吸一口氣。
                                            2. 吐氣用力緊抱右膝起身,此時左腳需充分伸展腳跟腱與腳後肌。

3. 換腳緊抱左腳如上要領,做同樣動作。



五、坐式踩腳踏車


1. 坐在地板上,雙腳併攏彎曲,兩手放在身體後方稍遠處。 
                                      2. 身體稍微向後倒,以雙手支撐住身體,同時,雙腳分別抬起伸直,雙腳無法完全伸直也無妨。

3. 保持背部筆直。
                    4. 左右腳交替,各施行10次。



 六、彎曲、扭動上半身


1. 雙手置於腰間,兩腳張開與肩同寬。
                                                  2. 挺起胸膛,讓上半身向後仰,此時,指尖用力,對腰間用力指壓。
                                    3. 回到原本的姿勢,上半身慢慢向左右扭動,各施行2-3次。



七、立式腰身大迴轉


                                                      1. 大開雙腳,雙手手指交叉反掌上舉,深深吸一口氣,下顎頂上後仰。 
                                                      2. 邊吐氣儘量前彎,抬頭保持腰背直挺,從腰部彎曲,膝要保持筆 直,雙手伸直,腰部向右上大迴轉,同時吸氣。
                    3. 上身轉到正中時,手再伸,顎再上頂,儘量後仰。

4. 邊繼續吐氣從上而左下,迴轉到原位。
5. 註:動作時集中意志在骨盆上。


八、 鍛鍊腹肌



       1. 在路上步行時,背部伸直,快步行走,隨時警覺到要提起腹肌。
2. 等公車時,兩腿稍微張開,膝蓋微微彎曲。角度約為90度。
                     3. 坐公車時,一邊抓住吊環,臀部肌肉用力夾緊,感覺像肛門用力緊縮。


九、 跪式扭腰擺臀


                                              1. 雙手掌向前以肩寬著地,雙膝併攏著地,伸展腳跟腱,抬起小腿,目視前方吸氣。 
                                              2. 邊吐氣,向右扭腰並放下小腿,同時頭也向右轉,越過肩背看腳跟。(手臂伸直),吐盡氣後在吸氣回到原來位置。

3. 同樣也向左扭倒,重複數次。



十、屈膝扭腰


                                                                       1. 張開雙腳保持上身直立,彎膝成中腰姿勢,雙手置於雙膝上。
                                                                        2. 邊用力吐氣邊把左膝拉下到右腳跟附近地上,同時把頭轉向左側方,眼看後方。

3. 換腳做同樣動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廖風德先生登山暈倒事件,暴露了我們每一位家屬的無知與無助,心血管疾病應是主要問題!



小弟看報載廖風德的相片,推定他的脖子應是經常僵硬不舒服的,因為他的臉頰不像我們一般人柔軟,臉頰靠耳的脖子也比一般人略粗,這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之前的藝人馬兆駿就是最顯明的例子,他也是急性休克致命!




為了家人及自己的健康小弟在此提供一個最好又有效的救命方式: 


平日多觸摸檢查每個家人的左後上背,左後上背肩胛骨轉彎處右方 1-2吋的心俞穴是心臟出現異常主治穴!





如心俞穴凸出者按壓會疼痛或癢(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小弟治過幾位客人都因感冒致呼吸不順暢(糖尿病患者更要心俞與肝俞並治) ,經過我幫他們解開此穴位阻塞,人就舒服了。



平日多按摩此穴就不會有心臟異常的問題,如果有人呼吸不上來,或將近休克時,用靠手腕的手掌在此心俞穴微微用力壓揉(順時針方向),不舒服者會即時恢復正常的呼吸,此時也務必給他一杯溫水,幫助血液循環。



此心俞穴因沒有前面胸骨的阻擋,按壓時就是心臟的後方穴位,所以恢復得快速!從背後治療或急救絕對比前面還快!且急救前胸骨有壓斷的危險性。 

有心血管問題者、抽煙者,更要多加注意,此穴會比一般人凸出與不舒服!有爬山的山友敬請務必學會此救命的方法!



網路文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臟不僅僅是一部機械的壓力泵,更是一個智慧器官;她有自己特殊的“情緒”,也會被壓力、抑鬱、憤怒、悲傷等“壞情緒”感染,患上各種疾病。由此在現代醫學看來,心病還需心藥醫仍有其道理。


  悲傷引發心衰


 


  “其實,對心臟危害最大的莫過於悲傷。”劉繼前告訴記者。悲痛表現方式多種多樣:既有高度緊張,又有無法釋懷的抑鬱和憂傷,甚至還包括憤怒與敵意。那些沉溺於悲痛的人常常不按時吃藥、懶得運動;他們重新用煙草、酒精甚至毒品來麻痺自己。在悲傷的氣氛中,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出大量的壓力激素,使心跳加速、動脈收縮,進而導致某些心臟病發作時的症狀,比如心痛、氣短和休克等。難怪醫學研究人員已明確地將悲傷列為心臟病發作的誘因之一。


 


  丹麥的研究人員調查了2.1萬多名父母,他們的孩子死於19801996年間。結果發現,與子女仍然健在的父親相比,那些不幸的父親在痛失子女頭後四年裏發生心臟病的風險要高得多。醫生們相信,正是孩子死亡帶來的悲痛提高了他們的死亡率。


 


  劉梅顏介紹:“有一些人,平時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心臟病史,無器質性心臟病證據,其本身不引起臨床症狀,但會因為遇到了一些突發事件,比如親人的死亡,發生了嚴重的心律失常,感覺胸痛、氣促和休克。如果同時存在其它疾病,就可能增加猝死的危險。這些人患上了所謂的‘應激綜合征’。”這種病症被稱為壓力性心力衰竭,其誘因不是血管栓塞,而是突發性打擊。它使腎上腺素和其它壓力激素的分泌在短時間內激增,毒素流向心臟,降低了心臟泵血功能。▲


 


  憤怒導致房顫


 


  在《心情好,心臟就好》一書中,美國心臟病專家米米·嘉妮麗博士指出,經常唱反調,易怒並且懷有敵意對心臟健康的威脅,不亞於吸煙和高膽固醇血症等傳統因素,而且它們更容易誘發急性心梗。研究者發現,那些在心理性格測試中表現出易怒與敵意的人,往往更易患上心梗、心絞痛或其它冠心病症狀。


 


  劉梅顏說,健康人如果心生敵意,隨之而來的往往是輕度的抑鬱,這會使體內的白介素—6的水平升高,這種炎性分子會導致動脈管壁增厚,為心血管疾病埋下禍根。經常抱有敵意的人總會和壞習慣沾邊,比如吸煙、暴飲暴食、不運動等等。在人們感到憤怒和絕望時,身體會大量分泌諸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之類壓力激素,從而誘發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血糖。此外,許多證據表明那些性情急躁易怒的人很容易出現房顫。


 


  清代戶部尚書閻敬銘,因被太監李連英罵了一頓,氣得臥病在床,這讓他領教了生氣的厲害,于是寫了一首《不氣歌》:“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病將病棄。我今嘗夠氣中氣,不氣不氣就不氣。”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壞脾氣對心臟的危害,也教給我們不生氣的高招。▲


 


  孤獨彆出冠心病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一個小鎮叫羅塞托,居民都是義大利移民。20世紀60年代早期,那裏的人們為當地居民所不容,于是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社區,並由此建立了一種特有的社區精神。在各種宗教節日裏,居民們一起慶祝,在家庭遭遇變故和不幸時,大家共聚一堂商量對策。


 


  羅塞托的街坊鄰居守望相助,一個屋簷下幾代同堂。教堂慶典、社區聚會和家庭聚餐把大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驅散了彼此的隔閡與孤獨。雖然他們抽煙、喝酒、吃高脂肪的食物,可很少有人患冠心病。這就是著名的“羅塞托效應”,它表明溫暖和諧的社區生活對心臟病防治何其重要。


 


  可惜好景不長,當下一代居民長大成人、接受大學教育以後,他們更關注物質的成功,告別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開始炫耀、攀比,競相購買大排量汽車,搬到郊區建立起獨立的家庭。到了70年代,親密無間的社區氛圍已經消失殆盡。此後,羅塞托的冠心病發病率開始持續上升,直至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重壓帶來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高血壓與精神緊張一樣,都會誘發心臟病;美國高血壓研究中心報告稱,到保健醫生處就診時,75%90%的患者都存在血壓波動的問題;梅奧醫學研究所認為,心理性高血壓將成為未來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


 


  與時間相關的工作壓力,枯燥乏味的流水線作業,勞累過度,責任過大等因素都會導致膽固醇水平的上升。比方說,盡管會計們保持著規律的飲食習慣,但在每個會計年度的末尾時,他們的膽固醇水平都會達到頂峰。這就為心臟病埋下了伏筆。


 


  “長期以來,人們很容易忽視壓力對心臟的影響。”劉梅顏解釋說:“在壓力之下,我們的體內會分泌出壓力激素,這種應激反應會逐漸損害我們的血管系統,導致高血壓、各種炎症以及血管損傷。換句話說,雖然一個人心臟偵測的指標都很正常,但由於壓力過大,他也可能突發心臟病。相反,諸如想象、深呼吸、冥想和瑜伽之類的手段則是治療心臟病的良藥,它們能讓血管放松,減少壓力激素的分泌。”


 


  此外,英國心臟病基金會曾報告稱,壓力給人造成的緊張心理對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會產生威脅,但一些人對壓力的反應,比如吸煙、酗酒或反應過激,更增加了患病風險。▲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