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保健、保養 (6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們買回家的蔬菜,往往看上去都是新鮮的,但是,這都是農藥掩蓋下的假新鮮。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通常為70%~90%,此外便是數量很少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及纖維素。判斷蔬菜營養價值的高低,主要是看其所含維生素B、C、胡蘿卜素量的多少。根據科學分析,色彩越深的蔬菜,所含維生素B、C與胡蘿卜素越多,綠色蔬菜被營養學家列為甲類蔬菜,主要有菠菜、油菜、卷心菜、香菜、小白菜、空心菜、雪裏蕻等。


這類蔬菜富含維生素B1、B2、C、胡蘿卜素及多種無機鹽等,其營養價值較高。


來看看蔬菜去毒的10種方法:


1、不合時令,提早上市的菜,因與氣候不合,往往施用大量農藥,要多洗幾遍。


2、清洗蔬菜最好用清水。施用脂溶性農藥的蔬菜用鹽水反而不易洗淨。


3、蔬菜不可先切後洗,以防營養流失。


4、蔬菜最好不要生吃。如果一定要生吃,應多洗幾遍。


5、燙菜比煮菜好。燙菜部分農藥會隨水汽蒸發。


6、洗菜時,最好先放在水盆中泡洗,再在水龍頭下衝。


7、包心菜、大白菜應去周邊的葉片,再單片衝洗。


8、小白菜應先將根切除,直立衝洗。


9、苦瓜、小黃瓜如不去皮套用軟毛刷刷洗。


10、豌豆、刀豆、韭菜花和小黃瓜等,由於採收期長,為了預防未成熟部分遭受蟲害,農藥灑得多,必須多洗幾遍。



其實,只有選擇不同品種的蔬菜合理搭配才有利於健康。首先鼓勵選擇新鮮和應季蔬菜,以免儲存時間過長,造成一些營養物質的流失。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多種蔬菜食用。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上一種運動,每天堅持


秘訣1:愛上一種運動,每天堅持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運動,這種運動必須是客觀條件允許的。同時,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裝備。讓自己堅持下去的竅門是: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要時時給自己獎勵;最好找一個同伴。爬山、旅遊、快步走、遊泳、網球...


臉色晦暗、眼圈發黑、精神無法集中、經常容易感到疲勞、排便情況很差……此時,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調整生物鐘。


 



秘訣2:調整適合自己的生物鐘


有的人適合早上工作,有的人要到了下午才覺得清醒。如果是前者,每隔5~6小時的進食,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好方法;若是後者,每天起床後給自己準備一頓富有營養的早餐,看看書或讀讀報紙,給自己多一點“蘇醒”的時間,能比較容易進入清醒狀態。此外,晚上因大腦過於興奮而無法正常入眠者,可在尋求安眠藥說明之前進行如下嘗試:關窗、拉上窗簾,讓房間完全進入黑暗,開始冥想。環境汙染和城市發展,已經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離“綠色”,我們必須主動去追求“綠色”。


 


秘訣3:將“綠色”生活進行到底


關注食物的來源,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對化學肥料、人工加入劑和防腐劑說“不”,注重調料、油脂和飲用水的品質。如果對田園生活情有獨鐘,建議到農村生活一段時間,學會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煙草、酒精會讓你變得更脆弱,有害身體健康。


 



秘訣3:將“綠色”生活進行到底


關注食物的來源,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對化學肥料、人工加入劑和防腐劑說“不”,注重調料、油脂和飲用水的品質。如果對田園生活情有獨鐘,建議到農村生活一段時間,學會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煙草、酒精會讓你變得更脆弱,有害身體健康。


 


秘訣5:做情緒的主人


當你開始憤怒、沮喪或得意忘形的時候,想想有另一個人正在看著自己,想想自己的情緒是否必要、可笑或有意義;感到壓力的時候不應壓抑,而是通過健康的手段去釋放壓力,如享受美食、與朋友聚會、聽聽音樂、運動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為了減少出錯的幾率,為了讓辦事更加有效率,需要讓自己變得更有條理。


 


秘訣6:工作有條理


開始一天的工作前,先把當天要做的事情在腦中過一遍,按照時間和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或買一本日曆型記事本,記錄每天的安排,注明時間、地點和事件。排程和總結是人生前進進步的秘訣。自私是現代人的通病,愛自己不是錯,愛自己也愛別人才會更健康。


 


秘訣7:在給予中獲得滿足


從親人做起,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如果住在一起,多給他們帶去關心與問候;對於朋友,關懷、聆聽和陪伴,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做人要學會感恩、知足、責任。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起床先疊被


人體本身-也是一個汙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體的皮膚會排出大量的水蒸氣,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學物質有145種?從汗液中蒸發的化學物質有151種。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氣體,如不讓其散發出去,就立即疊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學物質汙染。



  2.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人則通常飲食無規律,容易感到疲倦,頭暈無力,天長日久就會造成營養不良、貧血、抵抗力降低,並會產生胰、膽結石。



  3.飯後鬆褲帶



飯後鬆褲帶可使腹腔內壓下降,消化器官的作用中與韌帶的負荷量增加,從而促使腸子蠕動加劇,易發生腸扭轉,使人腹脹、腹痛、嘔吐,還容易患胃下垂等病。



  4.飯後即睡



飯後即睡會使大腦的血液流向胃部,由於血壓降低,大腦的供氧量也隨之減少,造成飯後極度疲倦,易引起心口灼熱及消化不良,還會發胖。如果血液原已有供應不足的情況,飯後倒下便睡,這種靜止不動的狀態,極易招致中風。



  5.飽食



飽食容易引起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應激能力減弱。經常飽食,尤其是過飽的晚餐,因熱量攝入太多,會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引起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在大腦中數以萬倍增長,這是一種促使動脈硬化的蛋白質。腦動脈硬化的結果會導致大腦缺氧和缺乏營養,影響腦細胞的新陳代謝,經常飽食,還會誘發膽結石、膽囊炎、糖尿病等疾病,使人未老先衰,壽命縮短。



  6.空腹吃糖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空腹吃糖的嗜好時間越長,對各種蛋白質吸收的損傷程度越重。由於蛋白質是生命作用中的基礎,因而長期的空腹吃糖,更會影響人體各種正常機能,使人體變得衰弱以致縮短壽命。



  7.蹺二郎腿



蹺二郎腿會使腿部血流不暢,影響健康。如果是靜脈瘤、關節炎、神經痛、靜脈血栓患者,蹺腿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尤其是腿長的人或孕婦,很容易得靜脈血栓。



  8.吃太鹹的食物


鈉在人體內滯留,容易形成或加重高血壓和心臟病。



  9.眯眼看東西、揉擦眼睛



眯眼看東西,眼角易出現魚尾狀皺紋。習慣性眯眼還可使眼肌疲勞、眼花頭疼。揉眼時,病菌會由手部傳染眼睛,導致發炎、睫毛折斷或脫落。



  10.強忍小便



強忍小便有可能造成急性膀胱炎,出現尿頻、尿疼、小腹脹疼等症狀。美國科學家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有彆尿習慣的人及螂裝可能性比一般人高5倍。彆尿時,膀胱存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形成人為的尿瀦留。如經常彆尿,就會使括約肌和逼尿肌常常處於緊張狀態;如果彆尿時間過長,膀胱內尿量不斷增加,還會使內壓逐漸升高,時間長了就會發生膀胱頸受阻症狀,造成排尿困難、不暢,或漏尿、尿失禁等毛病。在尿瀦留時還易引起並發感染和結石,嚴重時還影響腎功能。



  11.伏案午睡



一般人在伏案午睡後會出現暫時性的視力模糊,原因就是眼球受到壓迫,引起角膜變形、弧度改變造成的。倘若每天都壓迫眼球,會造成眼壓過高,長此下去視力就會受到損害。



  12.睡前不洗臉



留在臉上的化妝品不洗掉,會引起粉刺和針眼之類的炎症,還能使眼睛發炎,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13.俯睡


俯睡使脊柱彎曲,增加肌肉及韌帶的壓力,使人在睡覺時仍然得不到休息。此外,還會增加胸部、心臟、肺部及面部的壓力,導致睡醒後面部浮腫,眼睛出現血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巴:


就是抬頭!一定要使勁兒仰頭,感覺下巴和脖子都收緊了,停5秒再放下,每天做20~40下。一周就會見到效果。


 


上臂內側:


兩個小啞鈴(可用礦泉水代替),握在手裏,抬起胳膊,使上臂貼近耳朵,然後曲肘,再伸直胳膊。這樣為一下。每天做3組,一組15個。


 


減後背:


1.準備兩個啞鈴,站立姿勢,雙臂自然下垂,握住啞鈴,上臂向後做提東西的動作,把啞鈴提到胸部的側面。15個為一組,每天做3組。


2..站立,雙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後握住啞鈴,向後抬起。做這個動作時保持胳膊是伸直的。15個為一組,每天做3組。


這兩個動作可以鍛煉到背部,但背部的脂肪比較難減,一般的運動很難充分鍛煉到這個部位,MM需要堅持一段時間。


 


上腹部:


上腹部就是胃的部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仰臥起。注意,不是仰臥起“坐”!如果你做這個運動的時候坐起來了,對你的脊柱不好,而且做的時候不要把手放到腦後,用手扶住耳朵就可以了,不然對頸椎有傷害。每天做最少3組,一組20個。


 


下腹部:


就是“小肚腩”。平躺,雙腿伸直,雙腳並攏,緩慢的抬起來,與身體成90度角,再慢慢放下。這個動作做起來會很累,但可減少大腿前側的肉肉。每天最少做2組,一組15個。


 


減腰兩側:


1.一個是搖呼啦圈(有氧運動要持續30分鐘以後才開始消耗脂肪,所以運動最少30分鐘),一周後明顯感覺兩側的肌肉收緊了。


2. 站立,兩腳分開略比肩寬,胳膊伸平,身體呈“大”字。然後腰部側彎用左手去觸左腳踝,然後再站直,換右面。做的時候會覺得腰部兩側的肌肉有被拉伸的感覺。左右各一下為一組,每天做30個。


 


減臀部:


趴在床上,兩腿伸直,做遊泳拍水的動作,兩腿交替向上抬起,動作稍慢,胯部不要離開床。左右各一次為一下,15下為一組,每天做34組。


 


減胯部:


側踢腿。站立,左腿向側面抬起,保持膝蓋向著前方。慢慢抬起,到你能承受的最高位元置,再慢慢放下。一側15下為一組,每天做23組。


 


減大腿:


 


1、大腿內側:做下蹲運動。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外,數1234慢慢下蹲,蹲到和地板誠平行。數5678再緩慢站起。下蹲時腳跟不要抬起,一定要落在地板上,而且動作要慢。每組做15個,每天做34組。


 


2、大腿前側:同上。因為這個動作可以同時鍛煉到大腿前側的肌肉。


 


3、大腿後側:站立。做後踢腿的動作。做時動作也要緩慢。一個八拍為一個,每組做15個,每天34組。每個人的身體柔韌性不同,不要太勉強自己,以免拉傷肌肉。


 


減小腿:


 


檢驗小腿脂肪多少的方法很簡單,放松腿部,然後用手指捏小腿肚子的部位,能輕松捏起脂肪層的就說明你的腿是脂肪型的,需要減減了~如果脂肪層很薄,光是肌肉就顯得腿很粗,那就是肌肉型的。


 


1、脂肪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踮腳尖,20下為一組,每天做4組。要領是動作要慢,臀部不要翹起。踮起腳尖後停3秒左右。做完運動後記得要用手輕輕抖動小腿肌肉部位,放松一下。


 


2、肌肉型:這要減起來就很困難了,對於肌肉型的MM,只能建議不要做強度很大的腿部運動,高跟鞋少穿,以免肌肉過於緊張而變得更粗壯。


 


還有,鍛煉時要去感覺你所鍛煉的部位有沒有在運動,比如鍛煉大腿部位時,你要在下蹲的同時去感覺一下你的大腿肌肉有沒有收緊,做完運動後這個部位有沒有酸酸的。如果有,說明你已經鍛煉到這個部位了,如果沒有就說明你的姿勢不對,需要自己調整一下。


 


美腿的標準


 


 


美腿就是,有5處並攏,4處空隙的腿。具體來說,就如以下圖片所示,標有○的5(大腿,膝,腓,腳脖子內側,腳尖)左右緊貼在一起,標有×符號的4(大腿和根兒之間,大腿和膝之間,膝和腓之間,腓和腳脖子之間)是處於分開的狀態。除此之外,如果膝朝向著正面且腿形筆直的話,可以說是非常美麗的腿了。


 


大腿篇


通過以下的練習可以消耗掉你大腿多餘的脂肪和贅肉。在塑造完美的腿部線條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大腿肌肉的張力。


 


去掉腿部多餘的贅肉(每天各10秒)


1、身體側躺在地板上,將兩腳繃直


2、膝蓋保持繃直的狀態。大腿內側的肌肉施力,將下側的腿抬起。這個姿勢保持10秒,換另一邊。


Point


在練習時,如左右兩腿其中一條較難抬起,應在原本的時間上對該腿的練習增加5~10秒,這樣可以使左右腿的肌肉更加勻稱。


 


鍛煉腿部肌肉的張力(每天各10)


1 眼看前方,直立。挺胸收腹。盡可能的將全身肌肉放松。


2 單腿曲起,同側的手握腳掌,拉伸前腿肌肉。保持這個姿勢10秒,後換另一邊進行。


Point


練習時,如左右兩腿其中一條較難抬起,應在原本的時間上對該腿的練習增加5~10秒。


 


小腿篇


 


收緊小腿肌肉,打造美麗的腿部線條。(每天5秒)


1 找一本4~ 5c m厚度的書,腳尖立於書上,腳後跟處於懸空狀態。


2 雙腳並攏,身體重心放於兩腳的大腳趾處,將腳尖踮起。在保持身體平衡的同時,將這個姿勢堅持5秒。


Point


如果沒有那麼厚的書的話,也可以將雜志疊在一起使用。在踮腳站立時,要注意用到腓部肌肉。


 


放松腓部肌肉 (每天各10秒)


1背部和雙腿保持90度的姿勢坐在地板上,面向前方。


2雙腿伸直,兩手握住其中一只腳掌,將腿緩緩抬起,這個姿勢保持5秒。換另一邊。在做此組練習時,要注意兩腿間保持並攏狀態,且膝蓋處不彎曲。


Point


在雙手握住腳掌的時,身體容易前傾,這個時候要注意背部需保持伸直不彎曲。


 


o型腿和x型腿篇


通過以下的練習,可以充分鍛煉腿外側或腿內側的肌肉,使腿部線條勻稱,矯正腿部形狀。


 


ao型腿 (每天 3秒×5)


1 挺胸收腹直立於地板。


2 雙腿曲起,從外向裏做圓周運動。


3 膝蓋並攏時,保持膝部彎曲狀態3秒。


 


bx型腿


1挺胸收腹直立於地板。


2 雙腿曲起,自內向外做圓周運動。


3 膝蓋並攏時,保持膝部彎曲狀態3秒。


Point


在雙腿做大幅度的圓周運動時,易使臀部翹起。因此此動作的關鍵在於下腹部施力。


 


矯正腿部形狀(每天各靜止5秒×3次)


1蹲在地板上,手掌與地板充分接觸


2 保持手掌和地板的接觸狀態,慢慢站起,這個程序以5秒為宜。


3 至腿部完全繃直,這個姿勢堅持5秒。若在直起時,膝蓋不能完全伸直,可以將手的位置稍作調整。


Point


在做這組練習時,需注意保持手掌和地板之間,兩個膝蓋之間不分開。


 


 


美腿之路五大禁忌


禁忌一:雙腳在同一邊的側坐,叉開腿坐,盤腿坐。


禁忌二:單腿站立,雙腿交叉站立。


禁忌三:側身睡,趴著睡。


禁忌四:穿太高跟的鞋子。


禁忌五:一直將包挎在同一邊。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攀爬動作治背痛


 


美國醫學運動協會 勞倫斯 博士表示,攀爬動作可使平時很少拉伸的肌肉得到鍛煉。但動作一定要循序漸進,見效後再慢慢增加運動量。方法是:平躺後,將右膝挪向胸口,雙手抱緊腳踝,從1數到10。伸直右腿,換左腿重復相同動作。


 


     2·“西紅柿汁+辣椒”治高血壓。


 


秘方是:每天250毫升西紅柿汁加1茶匙辣椒。內華達心血管專家喬‧D‧戈登斯特裏奇稱,由於辣椒中的辣椒素、西紅柿中富含的番茄紅素和鉀,有益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血壓。


 


      3·車前草治高血脂。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營 養學 教授帕特裏克博士表示,每天1茶匙車前草水溶後服用,可使總膽固醇和LDL(低密度脂蛋白)降低15%


 


     4·少吃主食治偏頭痛。


 


米、面等主食含碳水化合物很多,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進而引發偏頭痛。神經病學家麗莎‧K‧曼尼克斯博士建議,偏頭痛患者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控制在300以內。


 


      5·針灸治失眠。


 


紐約針灸醫師特拉罕博士表示,針灸治療主要集中於耳朵上的兩個穴位,目的是讓患者放松身心,促進大腦中的鎮靜內啡肽和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量嚴重失眠需要至少10次針灸治療方可見效。


 


     6·喝水治煙癮。


 


專門從事物質依賴研究的心理學專 家霍瓦特 博士表示,這是典型的“替代療法”。本質上,吸煙和喝水都是“手———口”的動作,容易導致次生上癮。專家建議:煙癮發作時,除了喝水療法之外,還可選擇運動等替代,以轉移注意力。


 


       7·做眼操治近視。


 


每天做25分鐘“眼操”,每周6天,持續30天。動作包括“360度慢慢轉動眼珠”等。


 


   8·爬山治酒癮。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馬拉特表示,爬山能鍛煉人的毅力,堅定信念,對戒酒非常有益。


 


     9·改變生活方式治前列腺癌。


 


加州預防醫學研究所主任奧尼什博士介紹,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每周至少3小時鍛煉,低脂飲食,瑜伽和沉思等減壓方法,以及多與病友聊天。


 


  10·“離開+鍛煉+寫作”治易怒。


 


對於暴脾氣的人來說,臨床心理醫生哈賓博士介紹了一種“短期制怒法”:當預感爭吵處於醞釀期時,立即轉身離開,或進行一次高強度的鍛煉。而“長期制怒法”則是寫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易按穴療法──足跟痛
       

文/溫嬪容

 


足跟是人體負重的主要部分,有人體最厚的脂肪皮膚。足跟痛最常見於久站,長期跑跳的運動員,以及有扁平足的人身上。足底筋膜若長期處在緊張的狀態,日積月累容易鈣化,痛苦沿著跟骨內側一直到足底。


足跟痛,少部分見於年輕人,不明原因就紅腫脹痛,摸起來還熱熱的,久了容易骨質增生長骨刺。一般來說,大多數的患者都是4060歲的年長者,因為機體素質走下坡、長期慢性的勞動損害、久站、久走、負重,才造成慢性退化的現象。這種痛,早晨起床或久沒走動,一走動就很痛,活動活動一下,反而痛苦減輕。


 


腎主骨髓,其精充實在骨,年老體衰,久臥床的人,肝腎氣不足,骨質漸疏鬆,筋軟骨軟,腳不能負重,漸漸鈣化。整個腳都酸痛。這樣的人,最好躺在床上鍛鍊膝小腿的屈伸動作,增強下肢肌肉力量,走路時足跟痛可減輕。下面介紹昆侖、大陵兩個有針對性的穴道:


 


昆侖穴:在腳外跟後,跟骨上的凹陷有個窩處。足跟痛到舉步困難,痛到哀哀叫,強按昆侖穴,可同時揑內側的太谿穴。慢性足跟痛,從小腿肚的承山穴,一直往下按到昆侖穴。可在足跟痛的部位用艾粒或艾條薰,或用手搓熱,或熱敷。


 


大陵穴:仰掌,手腕橫紋中間凹陷處。也是心包經的穴位,治療足跟痛,是遠端療法,也是強心,使心腎氣相交,氣行血行,能強筋健骨活血。大陵穴往手掌心方向按去,約一寸的距離,一邊按,一邊活動腳跟,也可一邊按大陵穴,一邊走路?會痛的腳跟,足跟的筋絡越走會越鬆越不痛。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喉乾嗓啞時


 


飲淡鹽水;服蜜梨膏;飲橘皮糖茶。


 


  2、咽喉腫痛時


 


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瘡和咽喉腫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減輕痛苦;嫩絲瓜搗爛擠汁,頻頻含漱;咽喉疼痛時,可用一匙醬油漱口,漱1分鐘左右吐出,連續3-4次,有療效。


 


  3、口長水泡時


 


切幾片生薑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臨睡前洗好臉,擠點眼藥膏塗在口唇疼痛處,翌日疼痛就會減輕,繼續敷用幾天,可使疼痛消失。


 


  4、鼻塞難通時


 


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臥位或右側臥位,右手撐住右後頸,掌根靠近耳垂,托起頭部,面向右側,肘關節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遠越好。 由於經絡的舒展作用,少則十幾秒,多則幾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氣。 如右側鼻塞,可以相反動作治之。 兩側同時鼻塞,可先後輪換動作治之


 


  5、嘴唇乾裂


 


 推薦:黃瓜獼猴桃汁


 


做法:黃瓜200、獼猴桃30、涼開水200毫升、蜂蜜兩小匙。 黃瓜洗淨去籽,留皮切成小塊,獼猴桃去皮切塊,一起放入榨汁機,加入涼開水攪拌,倒出加入蜂蜜於餐前一小時飲用。


 


黃瓜性甘涼,能入脾胃經,能清熱解毒,利水。 可治療身熱、煩渴、咽喉腫痛。 而獼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腎和胃經,功能解熱止渴,所以兩種合用能潤口唇。 其他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如西紅柿、柚子等。


 


提醒:嘴唇乾千萬別用舌頭舔,那樣只會更乾。


 


  6、皮膚幹癢


 


 推薦:紅薯炒乳瓜(幼嫩黃瓜)


 


做法:紅薯300、乳瓜100、香菜葉、蔥段、蒜末。 紅薯、乳瓜切成塊;油四成熱時放入蒜末、蔥段,倒入紅薯塊煸炒五成熟時再放入乳瓜炒勻,加入適量清水、鹽、雞精,湯汁收乾即可。


 


點評:紅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鈣、磷及鐵等,其性甘平無毒,能補虛健脾強腎,而嫩黃瓜也含有大量維生素,所以對皮膚有一定的好處。


 


提醒:皮膚癢時不要使勁撓,撓破了容易感染。


 


  7、頭髮乾枯


 


 推薦:蜜棗核桃羹


 


做法:蜜棗250、核桃仁100、白糖適量。 將蜜棗去核,洗淨,瀝乾水分;與核桃仁、白糖一起下鍋小火燉煮;待湯羹黏稠、核桃綿軟即可關火食用。 此甜湯滋補肝腎、潤肺生津、養血潤發。


 


核桃性甘溫,能入腎肝肺經,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血黑鬚髮、久服可以讓皮膚細膩光滑。 而蜜棗能補肺潤燥,所以對頭髮好處較多。 此外,其他堅果、魚類和粗糧對頭髮也有很多好處。


 


  8、咽喉乾腫


 


 推薦:蜜梨膏


 


做法:取生梨,用榨汁機榨成梨汁,加入適量蜂蜜,以文火熬製成膏。 每日一匙,能清熱去火、生津潤喉。


 


點評: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腸經,能潤腸通便,補肺潤喉,又能解毒。 梨甘微酸涼,入肺脾經,能治口渴咳嗽便秘。 所以二者放在一起熬膏可以起到潤喉的作用。 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綠茶、梨、胡蘿蔔也有很好的清火作用。


 


提醒:"上火"期間,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煙,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經常漱口,多喝水。


 


  9、鼻子出血


 


 推薦:水果西米露


 


做法:西米洗淨後,倒入沸水中;煮到西米半透明,把西米和熱水隔開;再煮一鍋沸水,將煮到半透明的西米倒入沸水中煮,直到全透明,將沸水都倒去;煮一小鍋牛奶並加少許糖;將西米倒進牛奶中煮至開鍋;將煮好的西米牛奶晾涼,加入水果丁,即可。


 


採用一些清涼的水果如梨、橘子、蘋果、獼猴桃、香蕉清解燥熱,加上西米和牛奶的補養脾胃,是冬季調理的好方法。 吃性冷的食物,如蘿蔔、蓮子、松花蛋等可有效緩解。


 


提醒:不要一次大量喝冷飲,以防傷腸胃。


 


  10、其他


 


飲茶可興奮神經中樞,消除疲勞,清熱降火,潤喉解渴,少睡益思;飲茶可補充多種維生素,提高人體健康素質;飲茶可促進食物吸收和新陳代謝,可提高人 體礦物質水平,可調節人體糖代謝治療糖尿病;飲茶可利尿,增強腎臟的排泄功能;飲茶可防止衰老,防治冠心病;飲茶可明目、消炎、解毒,降胃火,抵抗放射性 傷害及抗癌作用。 其中以品鐵觀音和綠茶的效果最好;柚子:清熱去火;煮綠豆湯喝。


 


中醫認為,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鹽能“調和臟腑、消宿物、令人壯健”。 因此,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常用來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燥乾咳、腸燥便秘等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維生素以及磷、鈣等物質,能夠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從而起到增加食慾、促進睡眠的作用。 因此,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 但喝鹽水和蜂蜜的時候也要注意:鹽中含有大量的鈉,會引起血壓升高。 因此,鹽水的濃度要低,100毫升水中食鹽含量最好不要超過0.9 急性腎炎、肝硬化腹水、水腫患者最好以白開水代替,以免加重腎臟和心臟負擔。 蜂蜜中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此外,鹽水和蜂蜜一定要結合起來喝,因為二者有互補作用。 蜂蜜中鉀的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 國際糖尿病協會認為已經面臨到失控的地步。 中國大陸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內翻了兩番, 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美國《預防》 雜誌在最近一篇文章指出, 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實, 只要做到以下12點,你的一生就會大大降低得糖尿病的機會。


 


01.吃肉前喝兩勺醋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發現, 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喝兩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準。 如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


 


02.減輕5%的體重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鍛煉,但只要體重減輕5%, 患糖尿病的危險就會降低70%。


 


03.每天走路35分鐘


 


芬蘭研究發現,走路可讓體內胰島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週走路4 小時,每天35分鐘,可使糖尿病危險降低80%。


 


04.多喝咖啡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險降低2 9%~54%;每天45杯,降低約29%;但每天13杯則幾 乎不起作用。


 


05.多吃高纖維食物


 


有高纖維標誌的食物,能確保其中至少含有5粗纖維, 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危險。


 


06.一週吃速食不超過2


 


美國研究發現,每週吃速食2次以上, 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07.火腿香腸要少吃


 


每週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腸,糖尿病危險會增加43%, 罪魁禍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劑。專家建議,應少吃肉,多吃蔬菜。


 


08.肉桂有助降血糖


 


德國科學家發現,肉桂有助於降血脂,進而防止糖尿病危險。 肉桂粉可撒在咖啡裏,也可以和蜂蜜一起沖水喝。


 


09.做事前3次深呼吸


 


長期壓力會導致血糖升高。專家建議,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 緩慢的深呼吸,以減小壓力。


 


10.睡眠在68小時之間


 


睡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倍增;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 ,糖尿病危險則會增加3倍。


 


11.不要獨居


 


獨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2.5倍。專家建議, 即使獨居也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45歲後多關注血糖


 


血糖指數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內最易發生糖尿 病。專家建議,45歲後、肥胖者、 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應多關注血糖。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氣周報/記者廖雅欣


羅東聖母醫院骨科主任王明瑞說,年輕時應該做些簡單的體操或暖身運動,強化骨骼韌帶,以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出現。這些保養運動能維持關節的靈活度,增加膝關節肌力及耐力,尤其是股四頭肌及大腿前面的肌肉力量。


1.股四頭肌運動:


站立時緩慢繃緊大腿肌肉,並維持緊繃,數到10,再緩慢放鬆,站立時至少每小時做10次以上。


2.直腿抬舉運動:


仰臥於床或地面,緩慢抬舉腿部,離地面約一呎高,維持膝關節直伸,數到5,緩慢將之放下,每天做兩回,每回做10或15次,感到肌力增進時,還可以在踝關節附近加上荷重。


3.腿後腱肌運動:


俯臥時緩慢將足部向後上方舉,並維持此姿勢緩慢數到5,再緩慢收回,每天做2回,每回做10到15次,當肌力增加時,也可在腳踝上加上荷重。


4.外展肌運動:


側躺時抬舉腿部(自髖部抬起)約一呎高使之懸空,並維持此姿勢緩慢數到5,再緩慢放下,每天兩回,每回10到15次。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三餐進食,都得靠著腸胃系統的消化,才能讓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成份,所以腸胃道的保養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現在我們將古人防胃病的秘訣介紹給各位朋友。


一、怕精神緊張:

    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的時候,其不良的情緒會通過大腦皮質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腸胃失調,而分泌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排空障礙、胃黏膜保護層受損,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潰瘍。長期抑鬱、焦慮或精神創傷後,易患潰瘍病。


 


二、怕過度勞累


    無論是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如果疲勞過度,都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黏液減少,使黏膜受到損害。


 


三、怕酗酒無度


    酒精本身可直接損害黏膜,酒精還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過來加重胃的損傷。


 


四、怕嗜煙成癖


    吸煙可促使胃黏膜血管收縮,減少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這是一種黏膜保護因子。吸煙還能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對黏膜的破壞。


 


五、怕饑飽不均


    飢餓時,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濃度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飲暴食又易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過多擴張,食物停留時間過長等都會促成胃損傷。


 


六、怕飲食不潔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誘因之一,在潰瘍病人中,該菌的檢出率高達70%~90%,而潰瘍病治癒後,該菌亦消失。潰瘍病人可通過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觸傳染,不潔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七、怕晚餐過飽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營養集中在晚餐上,或者喜歡吃宵夜或睡前吃點東西,這樣做,不但造成睡眠不實,易導致肥胖,還可因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潰瘍形成。


 


八、怕狼吞虎嚥


    食物進入胃內,經儲納、研磨、消化,將食物變成乳糜狀,才能排入腸內。如果咀嚼不細、狼吞虎嚥,食物粗糙,就會增加胃的負擔,延長停留時間,可致胃黏膜損傷;另外細嚼慢  ,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及膽汁分泌減少,有利於胃的保護。


 


九、怕咖啡濃茶


    咖啡、濃茶均為中樞興奮劑,都能通過反射導致胃黏膜缺血,使胃黏膜的保護功能破壞,而促成潰瘍發生。


 


十、怕濫用藥物


    容易損傷胃黏膜的藥物主要有三類:一是乙醯水揚酸類,如阿斯匹靈;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三是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故應盡量避免應用這些藥物,如必須服用時,藥控制劑量和療程,最好在飯後服用。


  


    希望大家能好好避開「胃十怕」,長保腸胃健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充分咀嚼、少量飲食是消除體寒的不二法門!
對於預防及治療疾病而言,「改善體寒」及「清理因代謝廢物而混濁的血液」這兩件事的重要性,在第一章已充分說明。這一章我就針對「食」的方面,說明讓身體溫熱的方法。
首先,為了去除「體寒」,在飲食方面有兩個重點:


   1. 少量並充分咀嚼。


   2.充分攝取纖維豐富及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這兩個要點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若無充分咀嚼,囫圇吞棗的結果,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會因為沒有得到飽足感,一不小心就因飲食過量而導致肥胖。我想大家都知道,吃得過量和肥胖是造成血液混濁的元兇。


趕走廢物,多吃能淨化身體的清道夫食物!
另外,就算不是吃得過多,一旦便祕,原本應該和大便一起排出的膽固醇、脂肪、糖等多餘物質會被身體吸收,使得血液混濁。防止便祕也是使血液乾淨的重要條件,所以平時就要多吃海藻、豆類、胚芽、玄米、蔬菜等,攝取食物纖維以促進排便。


糖、脂肪等營養過剩物質、和食物一起吃進體內的化學調味料、農藥、戴奧辛、致癌物質等…以上各種「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食物纖維能把它們和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可說是「腸內的清道夫」。


而且,食物纖維能使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增生,此類菌能改善腸內環境、產生各種維生素的作用。譬如說,胡蘿蔔或蘋果等所含的維生素BX(對胺基苯甲酸,PABA)就是乳酸菌的發育因子。因為有利尿作用,也可作為淨化血液之用。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會隨著汗、眼屎、鼻屎、糞便、尿、痰等排出體外,其中排出最多的是尿。換句話說,能夠利尿的食物,如紅豆、黑豆、葡萄、梨子、花草茶、紅茶等,都對淨化血液有很大的效果。


食慾不振和發燒是值得高興的事!
曾有某位德國醫學家直言:「世上有兩位名醫。一是發燒、一是食慾不振。」


感染症等發炎性病症當然不用說,膠原病、癌症、風濕、心肌梗塞等,絕大多數的疾病一開始的症狀都是發燒、食慾不振。如果說「發燒」、「食慾不振」是生病的結果,那麼生病的原因儘管如此,現代醫學的治療,只要一發燒就急著退燒,又以「為了補充營養」為由而讓病患吃多。這並不符合自然法則。包括日本在內的先進國家,雖然醫學進步日新月異,但各種病症和病患人數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因為治療時違反了自然法則。


從野生動物們沒有醫院、醫生、護士照顧,但絕大部分都能身體健康、安享天年這一點來看就知道了,因為野生動物們生病時,絕不會勉強吃東西,發燒時也不會去做退燒這種蠢事。


發燒是白血球強化吞噬病菌及殺菌力的一種現象。另外,發燒時淋巴球、NK 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力量也會上升,也就是增強免疫力。而身體會產生食慾不振的現象是為了讓腸胃休息。腸胃負責消化功能,可說「胃腸力=命力」,所以,食慾不振是身體需要時間讓腸胃恢復功能,是治療疾病的自然反應。


無論未來的醫學會出現多麼神奇驚異的治療法,我想都不可能勝過「發燒」及「食慾不振」這兩位名醫吧! 


 


   


 


 


           本文作者:石原結實。


           摘自: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社發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免疫功能變差的原因很多,遺傳、年齢、體溫、壓力營養疾病、感染、放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其中,沈重的壓力,更是破壞這道重要自然防線的元兇之一。以口腔扁平苔癬患者來說,100%和精神壓力有關,其次是90%以上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其他如口乾舌燥,都和壓力脫不了關係。


適當的壓力對人體有喚醒作用,腎上腺會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對抗外來壓力。但現代人長期承受過重壓力,腎上腺因此工作過度而疲乏,皮質醇分泌不足,導致人們無法有效對抗壓力,並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免疫力降低,進而表現出身心各方面症狀,比如:反覆發作的憂鬱症、失眠、頭痛、經常感冒、消化不良,甚至引發「癌前症狀」。


情緒與免疫的關係是許多學者近年來研究的課題,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可影響「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誘發、症狀演變、疾病的預後、甚至抵消療效的反應。眾多的事實,使人們相信情緒障礙,特別是緊張刺激引起的負性情緒體驗,可以改變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


情緒與免疫的研究,還涉及到腫瘤與自體免疫疾病問題。目前不僅證實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間的心理反應不同,而且一些前瞻性研究也顯示,那些有可疑的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婦女,經過追蹤觀察發現,有明顯的情緒異常者,大多數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患者。


生活於緊張性環境中數月後,婦女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同樣的現象也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我多年研究扁平苔癬的自體抗體、和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以及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候群)的自體抗體等,也有類似的情形,不當的情緒壓力,會打破免疫平衡,造成免疫失調,使得自體抗體或腫瘤指標濃度升高。


情緒與免疫的一些證據,可以從研究中得到證實,比方離婚、是一個較嚴重的生活事件,情緒的變化也較為複雜,因而引起的免疫學變化也很複雜。參加考試的學生,在參加考試的當天與考試前後壓力比較,也是不一樣。病人臨手術前的等待,是一種最深刻的情緒體驗,手術前的精神壓力,可影響到淋巴細胞對刺激物的反應,尤其是病人個體的敏感性、擔心對手術預後了解與評估的不足,影響關係都是最為密切的。


口腔潰瘍,也可算是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很多患者的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從臨床觀察,多是在過度疲勞後發病的。也就是說,口腔潰瘍最喜歡找上精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抽菸、酗酒、嚼檳榔、體質虛弱和失眠的人。容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該休息的時後就要休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


 


 


 


 


                            本文作者:孫安迪 醫師
                            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由大塊文化發行


                           出處:http://www.uho.com.tw/book.asp?id=998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保健網


 為了更完整關照到銀髮族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委託27家醫院提供65歲以上市民的老人免費健康檢查項目中,也開始納入心情溫度計(簡式心理健康量表BSRS-5)的測量。99年第一季6,413受檢民眾資料顯示,有9成的銀髮族心理困擾度尚屬於正常範圍(91.90%),而需要專業關懷的中、重度心理困擾者有則檢測出65人,約佔1%。


 


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98年度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45萬人,佔總人口比例10.63%,而臺北市依據統計資料顯示,99年7月底約260萬總人口中,65歲以上有32萬9,902人,佔12.66%,每年持續以5千至1萬人的速度成長中。在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下,國人不只期待平均餘命延長,民眾更期待擁有健康,過有品質的晚年生活。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身心健康是一體的兩面,關心自己健康而適當運用醫療資源,主動接受健檢的銀髮族群們,相較於社區一般民眾篩檢達中、重心理困擾狀態之比例(7.2%)更低,反映出心理調適更為良好。但另一些銀髮族隨著年歲漸高與體能老化所需面對的生命議題更加複雜,例如:生理退化而造成的體力下降及記憶、認知功能退化,退出職場後之自我生活安排、子女離家的空巢期等因素,讓該族群內心常常浮現生活之空虛感與不確定感,甚至對於自我存在價值有所懷疑。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進一步解釋,在較顯著心理困擾的長者當中,依其性別不同,其面對的問題型態也不盡相同。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在99年1到9月所接獲的自殺行為通報個案資料來看,女性長者較男性長者注重「情感與人際關係」為多(女性53%,男性39%),而男性長者較女性更注重「生理疾病」因素(女性30%,男性42%),對男性而言,身體狀況不佳更成為破壞心理健康的一項壓力。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資深社區志工戚先生分享其退休後的經驗;他在退休後也曾擔心自己的健康、生活規劃、子女未來等問題,但其藉由投入志工行列,抱持著正向態度去面對生活的一切,並透過與同儕聚會活動、學習與接觸新資訊等方式提高社會參與度,且能夠在服務他人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雖然老化無可避免,卻可及早因應,另外家中或身邊有銀髮族,應多陪伴及傾聽,鼓勵參與社區活動,藉由銀髮族的豐富人生經驗,讓社會持續進步。


 


衛生局提供「心情溫度計」,是可以隨時掌握自己心理狀態的小工具,請回想最近一星期中(包括今天),以下五個問題使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的程度,填寫一個您認為最能代表您感覺的答案。 


                                           


 


檢視結果總分小於6分屬正常範圍、6~9分屬輕度心理困擾、10~14分屬中度心理困擾、大於15分以上屬重度心理困擾,衛生局提醒您:多多關心家中或周遭銀髮族之身心狀況,若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可至臺北市12行政區之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院外門診部,相關訊息可上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或是撥打諮詢專線(02)3393-7885,讓專業員聆聽您的需要,分享適切的資源給您。


 


 


 


 


                                                                     來源:優活健康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池永昌 醫師 / 永承診所(長島乳房醫學影像中心)




擔心自己有乳癌風險,卻又不能接受「夾咪咪」或胸部被人觸摸的女性有福了,目前坊間已有免觸摸乳房檢查的服務,利用高解析度的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ABVS)及紅外線熱像儀來提高偵測敏感度,並全程由女性醫護技術人員協助受檢,貼心的打造專屬女性的乳房健診空間,不僅為女性避免尷尬的心情,也可望提高台灣女性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意願。


乳房影像專科醫師池永昌表示,乳癌雖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但因若能早期發現治療,就有機會大幅提高存活率及保留乳房,因此國健局特別擴大免費女性乳癌篩檢服務。但根據資料顯示,過去五年的篩檢率只約12%,顯示現行的篩檢流程並未設身處地的為女性設想,尤其是亞洲女性不如歐美開放,對私密部位的檢查常因「害羞」及「沒有安全感」而有心理障礙,因此即使知道乳癌的可怕,但仍對於定期篩檢裹足不前,十分可惜。


目前乳癌的篩檢方法包括女性自我檢查、乳房影像檢查與醫師理學檢查等等,池永昌醫師建議,45歲以上的乳癌高風險族群除可每兩年一次接受政府補助的免費乳房攝影外,每年還可再進行其他免觸摸乳房檢查作為輔助,以增加驗證準確率。


以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為例,這是一種可反覆進行、無輻射,適合任何年齡和生理時期、免觸摸乳房的檢查方式,如影印機一般將掃描版放置在乳房上方來檢查,受檢者無須讓陌生的醫護人員觸摸乳房,因此在過程中較為放鬆自在,這種精密的超音波掃描適合用於亞洲女性較為緻密的乳房組織,且對於腫瘤、囊腫、水泡等實質病變也有較強影像發現能力,幫助醫師更準確的判別病灶。


此外,利用癌細胞增生時的代謝活動和血管增生會引起溫度增高的現象,以乳房紅外線熱像儀也能在免觸摸乳房檢查的前提下,來探測和分析胸部溫度的變化,幫助醫師判斷病徵趨勢,早期預警病兆。紅外線熱像儀敏銳的溫度探測功能,也能輔助曾進行乳房切除的乳癌患者,搭配血液檢查來監測乳癌復發狀況。


有鑑於乳癌年輕化的趨勢,池永昌醫師呼籲,低於40歲無症狀的年輕女性,以及有乳癌家族史的民眾,也最好定期接受超音波或紅外線等免觸摸乳房檢查,掌握自己乳房的異常徵兆,才能降低乳癌的死亡率。


 

 

 

 

 

 

                                                                              來源:優活健康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隨著世貿國際旅展以及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熱鬧開幕,預告了即將到來的年底旅遊熱潮,歲末年終為自己規劃一個小旅行犒賞自己,既可放鬆心情又有充電作用。為避免旅途中生病掃了遊興,行前準備好實用的隨身藥品才能玩得安心又愉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彥蓉指出,自備藥物以體積小、攜帶方便為主,常見藥品有:感冒藥止暈藥、腸胃藥、外用藥及個人需長期服用的藥物。


陳彥蓉進一步說明,感冒藥可分為解熱鎮痛、緩解鼻塞及流鼻水、止咳、化痰等幾大類藥物,民眾可於社區藥局內購買相關成分的指示藥品。


止暈藥就是防止動暈症的藥物,依其藥理作用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副交感神經拮抗劑,如東莨菪鹼Scopolamine;另一類則為抗組織胺劑。抗組織胺劑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嗜睡,而Scopolamine藥物的副作用為輕微短暫的口乾、想睡覺、視力模糊等。


陳彥蓉說,在市面上常見暈車藥多是複方產品,有些加入咖啡因,減少抗組織胺劑的嗜睡作用,有些則是加入維他命B6,取其抗嘔止吐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有攝護腺肥大或青光眼的民眾,應避免選用含Scopolamine的止暈藥;目前市面上有口服藥錠或貼片可供選擇,搭乘交通工具前30~60分鐘就要服藥,而貼片則要四、五小時前就用才行。


腸胃藥方面,可事先準備止瀉藥(如Imolex,學名為Loperamide)、消脹藥(如Kascoal,學名為Dimethicone)及改善腹部絞痛的藥物(如Buscopan,學名為Hyoscine),也可依個人習慣準備些乳酸菌製劑(如Lac-B、Antibiophilus),這些常見乳酸菌製劑對輕微腹瀉及便秘都有改善效果,然而一旦症狀嚴重並伴隨發燒,仍需就醫治療。


而外用藥包括優碘OK繃等,她表示,目前已有市售處理簡單外傷的材料組合,小盒包裝非常方便攜帶;若需長時間走動,不妨也準備些改善肌肉酸痛的藥膏或貼布其常見成分為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如Diclofenac、Indomethacin等),但這類藥膏及貼片應避免用於破皮傷口。


陳彥蓉說,旅行常備藥品可依個人需要增減,服用方法則依醫師或藥師指示,另外也請保留藥品的外盒或說明書,若不慎忘記了,則可依說明服用,假如身體極度不適,迅速就醫仍是最好辦法。她建議民眾應把握一個原則,希望藥品是備而不用,每次出門前請記得檢查藥品效期,做好詳細周全的行前準備,可以應付輕微意外或小病干擾,有健康愉悅的身心,旅途快樂又自在。


 


 


 


 


 


 


 


 


                                                                     來源:優活健康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調查顯示,一旦陷入長期看護狀態時所需之各項花費如下所示 :


 


 ▌居家看護費用


 


 


 自行照顧


 15,000~30,000/


 


專人照顧


   : 30,000~40,000/


24小時 : 60,000~70,000/


 



 日間照顧15,000~18,000/


(不含交通、特殊器材、家人照顧成本)


 


 


 立案療養床 : 25,000/


 


未立案療養床 : 12,000~30,0000/


 


護理之家 : 30,000~40,000/


 


 


 


▌日常生活所需支出


 


 一次支付項目


 輪椅、電動床、氣墊、特殊衛浴器材等,合計約5萬元。


 


 需要重複購買項目


 如寢具衣類、紙尿布、衛生醫療用品等,平均每月支出8,000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同業公會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cherryhappy-day/article?mid=11374&prev=11375&next=11365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


 


失眠可配合穴道按摩改善。中醫師陳月琴表示,睡前用熱水泡腳後出力按壓腳底的湧泉穴,再放鬆入睡;夜晚也可配合按摩腹部肚臍附近,改善半夜易醒的問題。


陳月琴醫師表示,失眠患者每晚睡前腳最好能在熱水中泡15分鐘,促進循環後端坐床上,兩腳盤起用拳頭輕輕的捶擊腳後跟底部失眠穴100次,助眠非常有效。


再以右手掌稍加用力搓左腳湧泉穴120次,再以左手掌搓右腳湧泉穴120次,之後全身放鬆入睡。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


醫師指出,若半夜醒後如果不能再入睡,此時要讓自己安靜仰臥床上,意守丹田,先以右手按順時針方向稍加用力繞臍揉腹120次;再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120次,則可以幫助再次入睡。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黃玉芳


 


 捐血後,領完飲料、點心等補給品 急著馬上離開!醫師建議,捐血有如脫水,因此捐完250cc.後,至少應該喝水400cc.,多補充水分。


台灣血液基金會也建議,捐血後應休息20分鐘,最好不要立刻開車、騎車,也不要從事跑步等激烈運動。


台北馬偕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明志表示,臨床上觀察,本身有貧血等血液量不足,或是有姿勢性低血壓,突然從坐姿起身會頭暈的人,以及體重較輕、有心血管疾病者,都比較可能因捐血產生不適。


花蓮捐血中心醫師林麗玲表示,人體血液量是每公斤體重70cc.,一般捐血量250cc.不會超過血液量的12%,因此捐血對人體無害,不至於因為血液流失對人體產生危險,或因此感到頭暈。


但研究也發現,捐血者出現暈厥、意識不清時,28%已經離開捐血現場。因此醫師建議,捐血前30分鐘,可先喝溫水500cc,捐血後應該充分休息,最好不要立刻駕駛交通工具,或從事激烈運動。


張明志也建議,捐血後應馬上補充水分,捐血250cc.至少要喝水400cc.他也認為,捐血者常常手臂彎曲,包裹著紗布就離開,其實不利血液循環;他比較建議的作法是把手臂打直,施壓至少五分鐘,讓傷口盡快凝血。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

 

吳老先生日前胸口悶悶、胃發痛,從診所拿藥出來就昏倒,結果是急性心肌梗塞,差點沒命。醫師說,最近天氣濕涼多變化,有點年紀的人,要留意不明原因胸腹痛,可能是心臟病徵兆。

馬偕醫院急診科醫師張國頌今天指出,吳老先生到院時,呼吸停止,昏迷指數3,經緊急插管、心臟按摩、電擊2次,又注射強心劑、抗心律不整藥物等,接著緊急心導管手術,才從鬼門關前救回來。在加護病房觀察3天後,除昏倒撞到的左額尚未消腫,沒有其他後遺症,準備明天出院。

據張國頌了解,再過幾天就84歲的吳老先生,身體一向硬朗,沒有高血壓和心臟病史,最近偶而胸悶、上腹痛,以為只是胃不舒服,從來沒有想仔細檢查,這次他就醫的診所在馬偕附近,很快就急救,算是很幸運。

張國頌表示,胸悶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最常見症狀,症狀不明顯時就會讓人忽略,如果發生在下壁,會表現出上腹疼痛,讓人誤以為是胃痛、膽結石或胰臟炎發作,如果過去沒有心臟病史,更難在第一時間聯想到是心臟方面的問題。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王宗道說,大約20%的心肌梗塞發生右邊的冠狀動脈,就會有腹痛症狀,還有人在吃飽飯、快走時,疼痛加重,甚至冒冷汗;也有人是其他條心血管塞住,疼痛發生在胸口到下巴、左邊頸肩與上臂,曾有老人牙齒一直痛,後來才知道是心肌梗塞造成。

王宗道指出,台灣的心肌梗塞死亡率約10萬分之60到70,在雲林更高達108,血壓、血脂、血糖的三高,會使心肌梗塞的風險提高2到4倍,沒有三高,光是年事已高就夠危險,超過45歲時,年齡每增加10歲,心肌梗塞風險就倍增。

入冬後天氣變化加劇,早晚溫差大,心血管病患急診病例也增加。馬偕急診主任張文瀚說,入冬後平均每個月有6到8名病人緊急施予心導管手術,近來更增加至10多人,提醒民眾注意保暖,身體有不適請提高警覺,迅速就醫。

另外,心肌梗塞病人4到6週都是復發高風險期,醫師建議家屬或照顧者務必及早學會心肺復甦術,隨時備妥病歷記錄與用藥情況得,萬一病人復發時,就醫記錄提供就近醫院搶救,掌握最佳的治療時機。991122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名著《諸病源候論》裏記載:“雞鳴,以兩手相摩令熱,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此即熨目法,意思是說,當黎明來臨之時,用雙手掌面相對,摩擦,待手搓熱後,將手掌放於兩眼之上(如圖)。稍後再將雙手搓熱,再放於眼上。


 


     這樣反復做幾次後,再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按壓眼球,稍停片刻,此即“以指抑目”。常做這種按摩,可以緩解眼睛疲勞,使兩眼明亮,炯炯有神,且不易發生眼部疾患。我們現在運用此法,可以不拘於“雞鳴”之時,根據自己的時間,在一天當中做兩到三次即可。


 


 從中醫角度來講,其道理有兩個方面,一是以手熱敷眼部,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疲勞;二是反復摩擦掌面可以有效按摩魚際、勞宮和少府三個手三陰經的經穴,通過經脈的廣泛聯絡而作用於目。西醫將其作用歸功於區域性的熱效應,可以改善微循環而緩解疲勞。


 


 對於市面上售賣的“保健目鏡”或是用暖水袋、熱毛巾之類的熱敷,都有區域性的熱效應,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效果,但顯然不如傳統的“熨目”療法作用全面,而且簡單易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