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曾琴蓮 專業諮詢/陳香吟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藥劑部主任
孩子生病了,吃藥是難以避免的,雖然處方是由醫師開立的,但用藥安全不只是醫護人員的責任,父母多一份用心,謹守安全用藥四步驟,就能幫助孩子正確服藥,守護孩子的健康。
步驟1.認識處方藥和成藥
台灣就醫方便、看診平價,因此,當孩子出現不適時,多數父母會帶孩子就醫,但仍有一些父母為了方便和經濟考量,購買成藥給孩子服用,甚至將成人吃的藥減半給孩子服用。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藥劑部主任陳香吟表示:「成藥多是劑量低、安全性高,但療效低,僅能治療輕微小疾病;處方藥則為較高劑量藥品,用來治療較複雜的病情。讓嬰幼兒服用成藥的風險在於嬰幼兒的免疫力尚在發展階段、病情變化大,若誤判病情而延遲治療,容易造成嚴重後果。比如:嬰幼兒出現發燒、不適,未必是單純感冒所致,有可能已有肺炎等併發症,因此應由小兒科專科醫師診治後正確服藥。」!
步驟2.兒童專用藥劑是首選
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曾有過將藥粉加水調勻,摀著鼻子服藥的不愉快經驗,其實,這些藥粉都是將成人用藥磨成粉末狀,再給孩子服用。目前許多先進國家已不再提供兒童這類藥粉,並已研發各種兒童專用藥劑。
你還在給孩子吃成人用藥嗎?兩年來,台灣醫改會大力推行兒童用藥,目前全省各大醫院都已開立包裝完整、標示清楚的兒童專用藥劑;但由於成本較高以及管理考量,坊間仍有醫生開立磨粉藥品。依現行法令,相關單位只能道德勸說,無法「強迫」醫療院所一定要採用兒童藥劑。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陳香吟主任建議帶孩子看診時,可以主動要求醫師開立兒童藥劑;若醫師無法開立兒童專用藥劑,不要請醫院先行磨粉,而由家長在餵藥前,再以湯匙壓碎成粉末狀即可,以免藥物汙染、受潮變質。
步驟3.正確服藥很重要
糖漿:服用前先搖勻,再以量杯或其他餵藥器量取精確的藥量,讓孩子服用(或餵食)。
懸液劑:有些懸液劑需在服藥前先加適量的冷開水溶成懸液劑才可服用。服用前需先搖勻,服用後需放置冰箱冷藏,並於有效期限內用完。
嬰兒餵藥方式:先將藥水裝入滴管或餵藥器,再以非慣用手環抱孩子,讓孩子呈半仰臥狀,慣用手分次將藥擠入舌下或舌邊,並留意孩子的反應與肢體動作,以免辛苦餵入口中的藥全部吐出來。
幼兒餵藥方式:先用量杯量取藥水,再讓孩子自行服用,服用後提供少量開水漱口。若孩子排斥,可適時給予安撫、鼓勵或溝通(如:告知服藥後給予糖果)。兒童藥劑均配合孩童的喜好矯味,孩童嘗試後均能接受,不需強制灌藥,以免藥物嗆入呼吸道,造成日後抗拒吃藥。
錠劑或膠囊:孩子何時可以自己服用藥錠,端視孩子的吞嚥發展,以及對藥錠的接受度而定。一般而言,4歲以下的幼兒應避免吞服錠劑,以免噎到;4~6歲以上幼兒可以嘗試自己吞服藥錠。
服藥方式:服藥前喝口水,再將藥錠放入口中,然後再喝150~200c.c.溫開水,以避免藥物通過食道時不慎沾黏於食道黏膜,引發食道炎、食道潰瘍。
步驟4.觀察服藥反應
對孩子來說,許多藥物都是人生第一次嘗試,因此,孩子服藥後,照顧者務必細心觀察孩子的身體反應。常見的藥物過敏反應有二:
皮膚癢:常見於服用各種抗生素、退燒藥等。輕微的皮膚癢可以由醫師確診後使用藥物處理;但如果皮膚症狀經過3~5天尚未消退,有可能是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史帝文生症候群,其初期症狀為皮膚癢,進一步會造成口腔黏膜潰瘍、肛門充血、全身脫皮等症狀,有高死亡率,需緊急住院加護治療。
呼吸困難、眼睛和嘴唇腫脹:常見於服用含盤尼西林抗生素,此類過敏亦為高死亡率,需立即至大醫院急診就醫。
懷疑藥物過敏時,若是輕微症狀,可先打電話詢問醫師或藥師;若症狀嚴重時應先停藥,並盡速就醫。若知道孩子有藥物過敏或不適的情形,可至醫院的「藥物諮詢處」,請藥師提供相關同類可能過敏的藥物,逐步記錄、建立過敏藥史,並在每次看診時,主動提醒醫師或藥師,以確保用藥安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