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育兒需知 (4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摘自《教出好兒子:男孩教養經典代表作,暢銷全球150萬本》/史提夫.畢度夫 著/野人出版提供】


 


1. 男孩肌肉量平均比女孩多出30男孩比較強壯、好動


 需要大量的活動時間


 


2. 男孩紅血球數量超過女孩天生比較活潑


 協助男孩控制自己別打人


 


3. 男孩比女孩晚兩年發育,大腦發展也比較慢,不太擅長社交


 多唸書給男孩聽,提升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


 


4.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感到分離焦慮,覺得被遺棄而情緒封閉或暴躁易怒。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他發展出內在的安全感,同時讓他的大腦學習如何親密溝通,了解生命之愛與這個世界。


 


5. 約有四分之一的六歲孩童聽覺處理能力低下,無法將聽到的句子獨立成有意義的單字,而其中有百分之七十是男孩。


 建議老師使用短句,而且必須確定孩子了解之後再繼續往下說。此外,或許應該讓男孩坐在教室的前排座位。


 


6. 睪固酮會影響大腦,使男孩比較在意地位和競爭,因而容易打打鬧鬧。


 需要一套明確的規定並且知道誰是老大,給予良好、平靜、有秩序的家庭及學校環境。


 


7. 女孩在團體中感到緊張,會變得怯弱而安靜,男孩的反應則是到處跑來跑去、製造噪音。


 引導男孩從事有趣的活動(例如利用積木、形狀和珠子的結構性遊戲),孩子的行為就不會出現性別差異。


 


8. 男孩傾向於只用半邊大腦處理某些特定問題,例如拼字測驗或填字遊戲,女孩則是左右腦並用。


 唸書給他們聽、跟他們說故事、解釋周遭事物,特別是一歲到八歲這段期間。


 


9. 女孩先發展「精細動作協調」,男孩則先發展「粗略動作協調」,影響小學初期所需的精細動作技巧,像是握筆和拿剪刀。


 直到他們熟悉如何握筆書寫、如何使用剪刀等技巧,再送他們上小學。


 


10. 男孩比較容易衝動行事,先做再說,不考慮後果。


 經常以和善的態度和他們談論一些可能的方式、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生活中碰到一些狀況時可以怎麼處理。


 


 


 


 


 


 


 


 


                                                    來源:聯合新聞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聯合報黃瑽寧/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很多家長在孩子感冒時一定要給他們吃藥。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藥都是安全的,尤其是成藥。以下簡單介紹一些兒童用藥注意事項:


兒童少吃藥。不管是中藥或是西藥,沒有任何一種藥是沒有副作用的。大部分西藥誠實將副作用寫在藥品仿單上,萬一發生了不良反應,就可以回溯調查是哪一種藥所引起的。


然而,一種藥加上第二種藥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時候就很難評估了。因此,孩子若是看病後,拿到紅白藍綠黃一大堆的藥混在一起,請算一下處方單上有幾種藥物,種類超過七八種的處方,恐怕要考慮是否給孩子服用。對於兒童而言,「吃藥種類能少就少」!


大部分感冒藥,都可吃可不吃。很多人都以為「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其實不盡然如此。兒童用藥最常開立的不外乎退燒藥、化痰藥、鼻涕藥、止瀉藥、脹氣藥等,這些藥吃了病就會好嗎?不,絕對不是的。這些藥只是「症狀治療」,也就是「讓您的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當然,有些用藥不可以擅自停止,如果不清楚,可以請問處 方 醫師:「這些藥一定要吃完嗎?」 相信 醫師會給您正確答覆。


藥物分裝比混在一起好。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兒童用藥指引中提到,不同的藥,應該用不同包裝,並標明不同用法。將藥物通通磨好粉混在一起,是不正確的作法。


藥水比藥粉好。當然,有些藥物並沒有藥水的劑型,沒得選擇,只好開藥粉;另外有些孩子,非常痛恨藥水,那也只好用藥粉。但除此之外,藥水還是比較正確的兒童用藥。


藥粉請在吃之前才磨!衛生署已建議兒童用藥不可在醫療院所磨粉,以免汙染到其他藥物,或造成藥效衰退。


您可能不知道,從藥錠拆開被磨粉的那一剎那開始,藥品就開始變質;到了第3天甚至第5天,藥效甚至已經降低至50%


建議家長買一個磨藥器(不到100元),跟醫師說:「我的藥自己磨就好」,等孩子吃藥之前再自行磨粉。


 


                       【2011/03/16 聯合報】@ http://udn.com/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出生起,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躺、抬頭、翻身、坐、爬、站的發展。 周歲以後,孩子身體發展的內在驅力,使得他開始邁開步伐練習走路,變得較獨立,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 專家常將一至三歲這個階段,稱為“用腳思考”的階段,因為孩子常是邁開兩雙小腳,走到哪裡,探索到哪裡。 而達這個階段,上下樓梯是幼兒動作發展的重點之一。


 


孩子18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學習走台階上下樓梯了。 然而生活中,一些父母卻喜歡抱著、背著孩子走樓梯,這樣確實保護了孩子不會跌倒,也節省了上下樓梯的時間,但父母們卻沒有意識到,孩子失去了一個鍛煉的好機會。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走樓梯這個簡單的活動好處多多——


 


走樓梯有利於孩子動作的發展


人在上下樓梯時,首先必須活動膝關節,同時必須調節身體的平衡。 因此,對於急需發展自己動作技能的幼兒來說,上下樓梯不但是一項關節活動,而且是一項很好的平衡活動。


剛學上樓梯的孩子,只有借助樓梯的扶手或大人的牽引才能使自己保持平衡,這是因為,3歲以前的孩子重心偏高,肌肉缺乏鍛煉,站立不穩。 但經常鍛煉之後,他慢慢就會變得膝關節活動靈活,肌肉結實有韌性,且大腦控制系統經常受到動作指令的刺激也變得特別敏捷,眼、手、腳協調能力增強,從而逐漸反應靈敏,活動自如、輕鬆,能自然地甩動雙臂在樓梯上跑上跑下了。


 


仔細觀察比較幼兒園兩個班的孩子。 一個班在樓上,一個班在樓下。 在樓上的那個班,孩子們每天吃過午飯,都要到樓下的臥室睡覺,睡醒後又要爬一層樓的樓梯到活動室去。 經過兩個月的觀察,可發現樓上這個班的孩子在攀登、鑽爬、蹦跳、跑步等動作的發展上,都比樓下那一班的孩子要快、協調。 這說明,上下樓梯對孩子動作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父母應充分地利用和創造機會讓孩子練習。 當然,練習時應注意觀察,當孩子練至身體微微出汗時就應該停止,以防止運動過度,影響身體骨骼的發育。


 


走樓梯利於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


樓梯越爬越高,意志越練越強。 從某種角度上講,兩者有種天然的默契。 剛開始學上下樓梯時,孩子會有一定困難,但如果他能從大人的鼓勵、支持中得到勇氣,克服摔倒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懼和身體上的疼痛,​​就能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登上第一級。 隨著級數的增加,他的視野漸漸擴大,不用再仰頭看著樓上在心裡打問號了,可以自由自在地走上去看個究競了,他就會充分感受到控制自己身體所帶來的喜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新的發現,不斷激發他克服困難繼續攀登、探索,日復一日,會漸漸養成膽大、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


 


我帶過一個小男孩,入園時性格內向,膽小懦弱,每次戶外活動需要上下樓梯時,都是他最大的障礙,每每走到樓梯口,看到同伴在樓梯上自由自在地上上下下,他就伸出雙手大聲哭叫,四處找老師。 通過與他的家長溝通,我了解到他出生時身體瘦弱,家里人對他生怕照顧不周,特別是老人,每次都是抱著小孫子上下七樓,不忍心看他“艱難”地爬樓梯,而他的父母忙於工作,又沒耐心讓他慢慢地上樓。 天長日久,養成了他膽怯、懦弱、依賴的習慣。 針對這種情況,在徵得家長同意後,我開始對他個別培養:開始時抱著他,引導他觀察其他小朋友是怎麼上下樓梯的;慢慢地就牽著他的手讓他自己學著走;然後再跟在他身後看著他走。 兩個月後,他已經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下樓梯了。 雖然有時被同伴碰一下還會嚇得哭叫起來,但微笑卻常常浮現在了小臉上,自信又回到了他身上。 他不再遠離群體了,遇到手工活動,也願意動手學一學,連說話的聲音也大了起來。


 


走樓梯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多的好處,當孩子學會了走路,就讓他自己上下樓梯吧:多走一級樓梯,就多一分鍛煉、多一分收穫。 那麼在上下樓梯的學習上,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呢?


 


評估動作發展的成熟度


每個孩子的動作發展時間不同,表現上也會有差異,父母可以在孩子約一歲半時,以下列四點來評估孩子是否具備爬樓梯的能力,再決定孩子學習上下樓梯的時機。


·走路時,很少跌倒。


·一隻手扶住欄杆時,可以慢慢上樓梯。


·會爬上成人座椅


·會利用四肢順著樓梯爬上爬下。


以上的標準,是在衡量孩子爬樓梯預備動作的成熟度,父母只有在明白孩子的發展程度時,才能適當地幫助孩子,不會因為期望地高而失望連連了。


 


循序漸進,安全為要


幼兒剛學習上下樓梯時,四肢的靈敏度尚不足,常常無法控制身體,若一時站不穩,就容易跌落下來。 因此,一開始並不適合在樓梯上學習,可以利用嬰幼兒常使用的泡沫積木,堆成階梯狀,讓幼兒練習。


這個動作熟練後,大人可以在幼兒身後,以雙手牽著幼兒的上臂,讓幼兒利用四肢的力量向上移動,切記在扶幼兒時,須以上手臂為主,千萬不要只抓住手肘以下的部位,因為幼兒的骨骼太脆弱,容易造成傷害,當父母扶幼兒上樓梯時,可以看到幼兒上身挺直,而腳已經比身體早一步往上走了,這是因為幼兒本身的力量不足,必須藉力使力的關係。


以四肢爬行方式上下樓梯,對幼兒的頸部神經或大小肌肉都有明顯的幫助,很多七、八個月大時爬行不足的幼兒,在爬樓梯時顯得較為笨拙,照顧者應多利用四肢爬行上樓梯的機會,加強孩子身體運作的能力,這對孩子未來動作技能的學習,也會有密切的影響。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爬樓梯這個動作上的發展過程


·十三個月:大部分幼兒在這個時間左右,開始練習用四肢向上爬樓梯。


·一歲半左右:幼兒可以自己爬樓梯,不過是前後腳同一個台階地前進,而且需要扶著牆或扶手。


·二歲左右:爬樓梯雖然是前後腳同一台階地前進,但已不太需要扶手,且可以隨時停下來、轉身。


·二歲半以後:幼兒慢慢能每階一腳地上樓梯;不過,下樓梯時則還需要兩腳同一台階地下,等下到最下面一階時,只要台階不是太高,他都喜歡雙腳往下腳。 對這階段的孩子來說,樓梯是一具能帶給他們快樂的地方。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維斯特&裘安.迦南◎著 賴妙淨◎譯   

如果你的寶寶每次小睡、每次就寢、每次半夜醒來都是你抱在手中,他就完全不知道哄自己睡覺是怎麼一回事。我要你在他「想睡未睡」時把他放下來,好讓他學習自己睡著的最後步驟。我們在寶寶六至八個月大時(必須是足月生又健康的寶寶)開始訓練,慢慢培養幼兒的睡眠習慣。必須遵循睡眠夫人的挪步練習,這點非常重要。等孩子長大一點,「想睡未睡」會有不同的面向。至於學步兒和學齡前兒童,就靠唱歌和床邊故事來準備就寢


 


如果你想不出「想睡未睡」是什麼狀況,那麼想像從一到十的等級,一代表完全清醒,十代表熟睡,約在七到八級之間把孩子放下來,這時他應該很想睡,卻還知道自己將被放進嬰兒床。如果他太快睡著(五分鐘以內,或更快),他可能是太睏了,隔天晚上要在他更清醒一點點的時候把他放到床上


 


如果他半夜還是常常醒來,你可能要在他比較清醒時就讓他就寢,這樣半夜醒來就比較知道該如何安頓自己。即使你在正確的時間點把他放下來,他也可能又會清醒一點,哭鬧一下表示抗議。別擔心,但也不要再把他抱起來,然後又重來一次。你反而要留在他身邊,運用睡眠夫人的安撫技巧,安慰他,讓他放心,他就會學習怎樣從想睡轉進到入睡。


 


如果你用輕搖或走步的方式哄寶寶睡覺,可以先試著縮短時間,我們要達到的是他很平靜、很睏倦,但尚未沉沉入睡的那個時間點。注意看寶寶的反應,然後調整時間。六個月到一歲半的寶寶,有可能因為你原本會搖二十分鐘,現在只搖十分鐘而為此大發脾氣,他覺得你在嘲弄他,一旦激動起來,便睡意全消。或者你可以只搖一分鐘,不然就乾脆取消。親他一下,把他放下來,改用別的安撫技巧,建立新的就寢模式。記住,如果你只有寶寶太睏或太清醒兩種選擇,寧可選擇清醒的時候放進嬰兒床,努力安撫他到一個比較想睡的狀態


 


如果你是餵母奶或瓶餵哄他睡覺——到目前為止,針對新生兒和幼兒,這是我最常見到的方法——縮短睡前最後一餐的時間,開著燈以便能密切觀察。如果他不再用力吸奶、吞嚥,只是輕輕吸允,類似在你的乳房(或奶瓶)上不規則的顫動,表示他已經過了「想睡」的等級。其實如果你有注意,會看見他的眼睛可能是閉上的。他已經睡著,或者幾乎睡著了。挪開他的小嘴,把他放下來,下次再提早一些,才能抓住正確的時間點。


 


如果嘴巴一挪開他就醒來,看似還餓的樣子,臉上的表情像是在說:「嘿!我剛才可沒打算在忙著吃的時候睡著呢!」再給他一次機會,幫他含住乳房或給他一瓶奶。如果他開始吸,那好,等他吃飽,因為他還餓。但如果又回到不規則的吸吮方式,那就是你被耍了!他根本不餓,只是想含著奶睡覺。請採取以下措施:


1.把他的嘴巴挪開,幫他打嗝,親一下,讓他就寢,隔天晚上再試一次想睡未睡的步驟。


2.稍微吵他一下——也許用換尿布的方式,或整理一下衣服——然後趁他稍微清醒一點的時候把他放進嬰兒床,再加以安撫。


 


用不同的時間點和不同明暗的燈光來實驗。也許早點餵奶,比就寢時間早一些,他才不會吃完馬上接著睡覺。比方說,原本你都先幫他洗完澡再餵奶,把順序倒過來,先餵奶再洗澡。餵奶時,留一盞燈,一方面避免過了「想睡」的時間點,同時密切觀察他的舉止,看他想睡的級數為何。留一盞燈也有助於減低哺乳和睡覺的聯想。(半夜餵奶時,燈光要很暗,足以讓你看得見他,卻不至於讓他更清醒的程度。)


 


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不會想睡,或是很能ㄍㄧㄥ著不睡,目的是要留住你來照顧他,無論如何還是必須把他放進嬰兒床上。但要先確定你有安排好適當的就寢時間,有輕鬆愉快的夜間例行活動,陪他一下,讓他身心都準備好睡覺。他一上床你便要使出渾身解數,安撫他過渡到睡眠狀態。




                                          (資料來源:如何出版社 提供)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70mdS4mLAx0uZ.WKkSgTFXU-/article?mid=1624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期間可以讓孩子變漂亮的辦法&女人坐月子要注意的事項&8090後小家長必學:10歲之前孩子不能吃的東西~為了將來的寶寶一定要看看啊!其實女人都應該多看看啦~ 改變飲食結構可以讓你擁有一個漂亮的寶貝。


 


改善偏黑的膚色
有的父母膚色偏黑,孕婦就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葡萄、柑桔、菜花、冬瓜、洋蔥、大蒜、蘋果、刺梨、鮮棗等蔬菜和水果,其中尤以蘋果為最佳。


告別粗糙膚質,擁有良好視力
孕婦可以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牛奶、魚肝油、胡蘿蔔、蘋果、番茄以及綠色蔬菜和乾果等。其中尤以雞肝含維生素A為最多,胡蘿蔔還可以促進血色素的增加,從而提高血液的濃度,是我國民間常用的補血養血佳品。


培育光澤油亮的烏髮
如果父母頭髮早白或者略見枯黃、脫落,那麼孕婦可多吃些含有維生素B族的食物,如瘦肉、魚、動物肝臟、牛奶、麵包、豆類、雞蛋、紫菜、核桃、芝麻、玉米以及綠色蔬菜,這些食物可以使孩子發質得到改善,不僅濃密、烏黑、而且光澤油亮。


讓孩子個頭長高
如果父母個頭兒不高,應吃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蝦皮、蛋黃、動物肝臟以及蔬菜。


益腦、補腦、健腦
孕婦在懷孕期間多吃些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等海產品,用以補充胎兒對碘的需要,促進胎兒甲狀腺的合成,有利於胎兒大腦的良好發育。

另外孕婦在懷孕期間還應該在飲食生活上注意以下幾點:

妊娠後三個月是胎兒腦細胞和脂肪細胞增殖的“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孕婦一定要注意增加蛋白質、磷脂、和維生素的攝入,應多吃奶類、蛋類、瘦肉、肝、魚、豆類和青菜,保證食品的充足供應,醬油利於胎兒的智力發育。
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量要充足。孕婦嚴重缺鈣時會影響胎兒的骨骼、牙齒的構成,甚至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注意補充鐵等微量元素,應常吃蔬菜、海蝦等。
蜂蜜對於孕婦來說是一種極好的保健品,孕婦經常食用蜂蜜,不僅能夠補充各種營養素,還可以潤燥通便,使孕婦心情舒暢,增強機體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還有一些食物是孕婦不適宜食用的,比如:生冷硬的食物,如香蕉、石花、木兒等;辛辣類的食物,比如:肉桂、花椒、丁香、胡椒;影響性功能食物,如菱角、兔肉、蕨菜、大麻仁等。


3個月內不要吃鹽:
3
個月內的嬰兒並非不需要鹽,而是從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鹽分足夠了。3個月後,隨著生長發育,寶寶腎功能逐漸健全,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了,此時可適當吃一點點。原則是6個月後方可將食鹽量每日控制在1 以下。


1歲之內不要吃蜜:
周歲內寶寶的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入蜂蜜後易引起感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寶寶周歲後,腸道內正常菌群建立,故食蜂蜜無妨。


3歲以內不要飲茶:
3
歲以內的幼兒不宜飲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礦物質及鈣、鋅、鐵的吸收,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可能誘發少兒多動症。


5歲以內不要吃補品:
5
歲以內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期,補品中含有許多激素或類激素物質,可引起骨骺提前閉合,縮短骨骺生長期,結果導致孩子個子矮小,長不高;激素會干擾生長系統,導致性早熟。此外,年幼進補,還會引起牙齦出血、口渴、便秘、血壓升高、腹脹等症狀。


10歲以內不要吃醃製品:
10
歲以內的兒童不要吃醃制食品原因有二:
一、是醃製品(鹹魚、鹹肉、鹹菜等)含鹽量太高,高鹽飲食易誘發高血壓病;
二、是醃製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它和黃麴黴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的
 


三、大致癌物質,研究資料表明:10歲以前開始吃醃製品的孩子,成年後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特別是咽癌的發病危險性高。


 


以後用的著 ~ 坐月子,女人重生的機會


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改善體質時機。如果沒有坐好月子,將為以後的


體健康埋下隱患。中國人講究坐月子,千萬不要以為那是迷信哦,許多講究


是有道理的。


一、生活上要注意:


1.一定要休養一個月或一個半月。產後兩周,除了吃飯和上洗手間以外,其


的時間一定要臥床。若常坐或起身走動,可能引起子宮下垂。


2.準備兩三條寬度約為30---40釐米,長度可繞腹部12圈半的白紗布。產後要


綁腹帶,防止內臟下垂。內臟下垂將導致婦女病,以及小腹突出,體形


看。綁腹帶還可改善產前小腹明顯的狀況。腹帶不能以一般的束褲和束腹


代替。因為它們不但沒有效果,還有反作用。


3.前兩周洗澡只能用溫酒水擦澡。做法是燒開的水和米酒各一半,加一點點


巴,用毛巾浸濕,擰幹,在身上擦。第三周起可以淋浴,滿月後可泡澡。(


產者)


4.洗臉刷牙須用燒開過的水放至溫熱再使用。可以使用保養品。


5.嚴禁洗頭。因為頭皮不能著涼。


6.不能抱小孩。否則可能內臟下垂。餵奶時可側躺著喂。


7.不能為小孩洗澡,否則可導致腰酸背痛及手腳酸麻。所以,給小孩洗澡的


要交給LG等人。


8.要有安靜,舒適的環境。陽光太強時要拉上窗簾,保護眼睛。不能吹風,


為產後全身毛孔都張開了,吹風易引起頭風及關節酸痛等,連扇子也不


搖。


9.月子期間不能爬樓梯,產後半年內不能提重物,避免內臟下垂。


10.不要流淚,否則眼睛將提早老化,可能演變為青光眼或白內障。少看書報


電視,一定要讓眼睛充分休息。


二、飲食方面要講究:


1.少食多餐。


2.產後半個月內嚴禁喝水、飲料及湯類,牛奶也不可以喝。因為會喝成大


桶,會變胖,將來容易得風濕病或神經痛。可以用燒開的米酒代替水分(


店裏的瓶裝米酒)。做法是將數瓶米酒倒入鍋內,不加蓋,大火煮沸後持續1


分鐘以上。再將煮好的米酒水裝入熱水瓶備用。


3.不要吃鹽,生冷的食物,酸的東西也不能吃。(有理由的,很長我就不


了。)


4.半個月內避免吃青菜和水果。可吃點紅蘿蔔。月子內要吃水分少的水果。


5.半個月內禁吃魚類和肉類,可以多吃肝臟等。因為疲勞的身體無法完全吸


魚、肉的養分,結果過多的養分,只會加重身體的負擔,產生“虛不


補”的現象。應該到第三周開始吃。


6.用麻油、薑和米酒料理食物。薑要爆透。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署立台中醫院成立中南部第一座『母乳庫衛星站』,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為母乳庫總中心,署立台中醫院協助收集中南部地區捐乳送至母乳庫總中心進行篩檢、消毒、保存;目前捐贈乳領用對象為住院中早產兒、重症兒、術後兒為優先。


 


ㄧ、母乳捐乳者篩選流程:


    捐乳前電話問卷調查、捐乳者健康評估、捐乳者寶寶兒童生長曲線評估、捐


    乳前衛教、捐乳者血清學檢查等。


 


二、捐乳者篩選條件如下:(依據北美及英國母乳庫標準制定)


1.          捐乳者必須先提供完整的健康史。


2.          捐乳者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均衡的營養。


3.          捐乳應該在生產後、哺乳問題已解決且泌乳量已穩定之情況下立即開始,如此才能使捐乳含有豐富的免疫因子。


4.          捐乳者的孩子若開始斷奶,則不應繼續捐乳。


5.          下列情況禁止捐乳:不良的生活習慣、身體有疾病、感染疾病、傳染病高危險群、曾經與高危險群者發生性關係、性伴侶患有C型肝炎病毒或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等。


6.          所有的母乳捐贈者必須簽立同意書,並接受必要的血清學檢查。


7.          每位捐乳者必須接受母乳收集、處理、保存及運送的相關教育課程,了解母乳收集的流程。


 


         母乳庫衛星站諮詢專線:22294411-2534  江冠樺  個管師





 


 


 


 


                                                                  來源 : 母乳推廣協會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嬰幼兒身心成長發育情形,不僅是為人父母生活上的一種樂趣,也可藉以了解嬰幼兒的健康情形喔 !

                                   


                                               嬰幼兒成長參考資料


 





















































  0~2個月



* 微笑
* 注視人的臉
* 吃手



  2~3個月



* 發出「* 阿、咕」* 的聲音
* 視線跟隨著眼前的人或物上下、左右移動



  3~4個月



* 頸部挺直
* 雙手碰在一起玩弄手指



  4~5個月



* 伸手去抓玩具
* 耳旁有東西發出聲音時會轉頭去尋找



  5~6個月



* 會翻身
* 聽到自己的名字或小名會轉頭



  6~7個月



* 玩具會由一手換至另一手
* 自己會拿餅乾



  7~8個月



* 不用扶持自己會坐
* 可以抓起小東西如葡萄乾



  8~9個月



* 會扶著東西站著
* 會發出「 ㄇ ㄚ-ㄇ ㄚ」「 ㄉㄚ-ㄉㄚ」 的連續音



  9~10個月



* 會兩手各拿一個玩具敲打
* 會做「 拍拍手」「 拜拜」 等動作



10~11個月



* 會扶著傢俱移步
* 會用食指 及拇指 捏起小東西如葡萄乾



11~12個月



* 會自己站一會兒
* 瞭解幾個單字的意思如「 奶奶」「 狗狗」「 爸爸」



12~15個月



* 不 用別人扶, 自己走
* 會拿著筆在紙上亂畫
* 會說23個單字, 例如爸爸、媽媽、狗狗
* 很少會把玩具放進嘴裡



15~18個月



* 由大人牽著手, 會自己走下樓梯
* 會把兩個積木疊高而不倒下來
* 會說將 近10個單字
* 會模仿大人做家事, 例如掃地、擦桌子



18~24個月



* 會自己扶著欄杆上下樓梯
* 會將 3~6塊積木疊高而不倒下
* 會自己脫襪子、拉下拉鍊
* 會說很多單字(10~50)



24~30個月



* 會雙腳同 時離地跳起來
* 會將 積木排成一列(如火車狀)
* 會將 兩個單字連在一起說出來,例如「 媽媽抱抱」「 喝水水」



30~36個月



* 會踩三輪車
* 會將* 6~9塊積木疊高而不倒下
* 會說包括5~6個字的句子, 例如「 媽媽我要尿尿」
* 會自己解開鈕釦, 然後脫下衣服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人天生便愛吸吮,我們不難看到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在吸吮手指,這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和習慣。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依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 Oral Stage ,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嬰兒在口腔期,若能得到父母的耐心照顧,感到親切和愉快,就能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相反,在口腔期得不到適當的發展和照顧,嬰兒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對別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嬰兒時期,愛吮手指、咬乳頭;長大後,便會出現咬指甲,甚至吸煙等壞習慣。因此,在嬰兒時期,父母若未能滿足嬰兒吸吮的欲望,那麼吸吮手指的行為,慢慢便會形成習慣,日後就要耗費時間去糾正了。一般來說,孩子到了兩至四歲甚至進入學校後,受同學的影響而吸吮手指的習慣會自動停止。
父母對嬰幼兒吸吮手指的行為,切勿過於緊張,更要避免取笑他們,以免增加其心理壓力。父母除了採取不干預和不鼓勵的態度外,更應留意孩子的心理需要,瞭解吸吮手指的動機,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吸吮手指原因


一、嬰兒時期:
1、餵奶方式不當。母親餵奶時的方法不正確,或速度太快,未能滿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寶寶肚子雖然飽,但心理上還未滿足,便會以吸吮手指來代替。


2、嬰兒感到寂寞。有些嬰兒並不愛整天睡覺,若母親過分忙碌,或忽略了嬰兒與外界交流的需要,嬰兒便會自然地玩弄自己的手指和吸吮手指來解悶。


3、有些嬰兒的吸吮欲望較強,卻又得不到注意和滿足。


 


二、幼兒時期


三、四歲的孩子吸吮手指,是一種倒退的行為表現。當孩子焦慮和緊張時便會倒退回嬰兒時期,用吸吮來滿足口腔的欲望,以減少其內心的憂慮。原因在於:


1、父母沒有空余的時間陪伴他(她)。


2、害怕父母減少對他(她)的愛。


3、父母之間的感情出現不和諧的表現。


4、家中發生了較大的變故,例如父母離異。


5、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不一致。


6、父母對糾正孩子吸吮手指過於緊張。


7、孩子初入幼稚園,幼稚園等。


 


預防方法


吸吮手指最好的預防方法,當然是在嬰兒時期,吃奶的時候開始注意:


一、母親在喂哺時,要留意不單只給孩子營養,還要提供足夠的愛和溫暖。母乳喂哺更是最佳的選擇。


二、奶嘴洞口的大小要適中,不可太大,要讓嬰兒有足夠的時間,滿足吸吮的需要。


三、母親在喂哺時,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給嬰兒造成壓力。


四、當嬰兒睡醒後,不要讓他單獨留在床上太久,以免孩子感到無聊而把手放進嘴裏,因而養成吸吮手指的習慣。


五、當嬰兒有吸吮手指的傾向時,儘量把他(她)的手指輕輕拿開,並用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他(她)的注意力。


六、為幼兒著想,父母應利用空閒時間和他談話、唱兒歌、玩積木或看圖書等,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忘記吮手指。


七、在孩子剛有吸吮手指的傾向初期,把衣袖拉長遮蓋著手指也是可行的措施。但在手指上塗上苦、辣味的藥,使孩子放棄吮手指的方法,不是不可行,但要特別留神,因為有很多外用的藥物是不能舔食的,因此使用時要特別小心,以免發生意外。


有些嬰兒的吸吮欲特別強烈,不能用以上方法來滿足的話,父母不妨借助假奶嘴,一般也能避免寶寶養成吮手指的習慣。不過,假奶嘴絕不能代替父母的愛和照顧,當嬰兒一哭鬧,就把奶嘴塞進口裏,而不去探究孩子的需要,反而會促使孩子凡事更依賴奶嘴來自我安慰,有礙孩子的成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寶寶都喜歡跟零食做好朋友,但是,你知道嗎,有的零食不但不是寶寶的好朋友,還可能成為威脅寶寶健康的大敵。 而且,有的零食既是朋友又是敵人,那麼究竟該怎麼去區分是敵是友呢?


膨化類:含鉛高,盡量少食


好朋友:


蛋糕,餅乾等這類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穀類食物經膨化製成的食品,酥脆易於消化,可適量攝入。


敵人:


膨化小食品具有香、酥、脆、甜的特點,比較適合寶寶的“胃口”。 但可能含有危害人體健康的鉛元素。 長期食用不合格的膨化食品,很容易使血鉛超過規定標準,產生急性毒性作用。 寶寶可表現為:精神呆滯、厭食、嘔吐、腹痛、腹瀉、貧血,甚至可引發中毒性肝炎。


好朋友還是敵人?


對寶寶來說,鉛元素不利於寶寶大腦發育,膨化食品往往是弊大於利,所以,爸爸媽媽還是把膨化食品列入不受歡迎的壞朋友名單吧。


小建議:為了寶寶的健康,要避免寶寶吃膨化小食品。


 


水果類:在合適的時間適量吃


好朋友:


水果是各年齡組的寶寶喜歡吃的食物。 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易被人體吸收。 水果中的有機酸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慾。 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有預防便秘的作用;水果同時還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


敵人:


給寶寶吃水果不講究科學適度,也會帶來禍患,使寶寶得上“水果病”。 因為水果屬性有“寒”“熱”之分。 如體質偏熱的寶寶,吃多了橘子會上火,出現口腔潰瘍,口角炎、嘴邊起泡,牙齦腫痛,大便乾結,眼睛或鼻子發炎,這是由於橘子屬於熱性水果的緣故。 體質偏寒的寶寶,如果過多食用涼性水果,如西瓜、梨、柿子、獼猴桃等就會出現腹瀉或腹部不適。


好朋友還是敵人?


根據寶寶體質來選擇水果,並要注意為寶寶選擇和安排吃水果的時間。


小建議:把食用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午睡醒來後,這樣,可讓寶寶把水果當作點心吃。 可根據寶寶的年齡大小及消化能力,製成果汁或果泥,1~3個月的小寶寶最好喝果汁,4~9個月的寶寶則可吃果泥。



 


硬果類:含油脂高,建議單次少食


好朋友:


花生、瓜子、開心果、榛子、核桃等,含油脂較高,經加工製作後吃起來不但味道很香,還含有人體需要的一些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等,這些都是寶寶們長身體時需要的營養素。


敵人:


此類零食咀嚼困難,年齡小的寶寶很容易將其吸入氣管,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硬果中油脂含量高,年齡大的寶寶也不宜多吃,一些質量有問題的硬果類食品還可能含有毒素,對寶寶健康不利。


好朋友還是敵人?


小寶寶吃硬果類食品,最大的問題是難以咀嚼和容易吸入氣管,爸爸媽媽可以將硬果食品敲成小碎末以便寶寶食用,硬果類食品對寶寶是利大於弊,可以列入好朋友名單中。


小建議:可以通過品嚐來判斷是否有質量問題。 對於包裝好的硬果類食品,可以通過觀察硬果的外觀來分辨好壞。 高質量的硬果,一般色澤都比較鮮亮,有光澤,乾燥無雜物,不會出現霉斑、蟲眼等。


 


糖果類:熱量高,單次少食食後漱口


好朋友:


糖果類零食是純熱量食品,巧克力雖然含有一些蛋白質和脂肪,但主要是提供熱能。


敵人:


這類食品營養價值不高,甜食是造成齲齒的原因之一,粘性的糖果很容易形成許多難刷的牙垢,容易演變成蛀牙。 糖果類不宜作為給寶寶經常選擇的零食。


好朋友還是敵人?


由於糖果類對牙齒的影響很大,很容易造成蛀牙,影響寶寶牙齒正常發育,為了寶寶健康,還是把糖果列入壞朋友名單中。 但是這是一個可以控制的壞朋友,可以控制寶寶的食用量。


小建議:吃糖果要注意“適量”的原則,一般每天只需要吃一、兩塊就足夠了。 吃糖果的時間,最好是在午餐和晚餐之間,作為加餐吃最好。 給寶寶選擇糖果時,可以考慮到寶寶的營養需要。 如果寶寶偏瘦,可選奶糖等,以補充蛋白質和熱量;如寶寶缺鈣,可選鈣質酥糖等。 帶黏性的糖果,如巧克力、咖啡、可可類糖最好不要給寶寶吃得太多。


 


涼食類:糖量高,選擇季節盡量少食


好朋友:


雪糕、冰激凌類涼食是寶寶們最喜歡吃的零食,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 以奶類為主要原料製作的涼食,其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少量的鈣。


敵人:


由於這類食品含糖量高,吃多了會影響寶寶的胃口,刺激胃腸道。 不少寶寶因食慾不好、面黃肌瘦地來醫院就醫,檢查又沒有器質性病變,這其實是寶寶“脾胃不和”的病症;也有一些寶寶因經常腹痛醫院檢查診斷為“淺表性胃炎” ,這些不少都與貪食冰涼食品有關。


好朋友還是敵人?


寶寶消化系統不夠成熟,食用刺激性較大的食物,自身調節能力不強,很容易造成腹瀉,食慾下降,影響寶寶正常發育。 一般還是將冷飲涼食類作為寶寶的壞朋友。


小建議:即使是夏天也不要給寶寶一次性吃很多涼食,每次給寶寶吃涼食後,都要記得幫助寶寶即使用溫水漱口。


 


糕點類:吃後一定要刷牙


好朋友:


糕點類食品碳水化合物豐富,可以彌補寶寶膳食中不足的營養和能量,並能為寶寶的腦細胞提供能量,飯前少吃些糕點,能幫助寶寶消除飢餓感。


敵人:


頻繁地吃糕點會促使寶寶產生蛀牙。 牙齒與食品,特別是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的接觸時間越長,牙斑菌便有更多的時間產生酸來損壞牙齒的釉質。


好朋友還是敵人?


吃完糕點之後,爸爸媽媽要鼓勵寶寶刷牙或漱口,除去粘在牙齒上的或齒間的食物。 所以糕點還是利大於弊,應該屬於好朋友。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有時候會因為常識欠缺或工作忙碌而忽視孩子的一些特別行為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殊不知,小小的疏忽也常常會給寶寶智力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以下九個習慣最該注意,請媽媽們仔細比對自家的情況,要有耐心哦!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壞習慣2:輕視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早餐品質與智力發展也有密切聯繫。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寶寶吃早餐越變越聰明


小朋友每天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人會機靈聰明些,讀書寫字精神也會集中些。不過,很多小朋友所吃的早餐,都不是很有營養,例如腸仔煎蛋、速食面、腸粉、點心等,這種早餐不但油分高,鹽分也高,小朋友吃完早餐已經用完一天 兩克 的食鹽分量了。


 


營養師說,腸仔、火腿、芝士、牛肉等薄餅料,大都含有鹽分,不宜常吃。只適宜偶爾吃一小包,吃大包的話就不得了。鹽分高,且含過多味精。兩塊芝 士已經超過1天分量,只宜偶爾吃。漢堡包的漢堡牛肉加上茄汁和醃制青瓜等配料,鹽分自然不少。腸仔本身含有1 鹽分,加上梳打粉和髮粉亦含鈉質,油分頗 高,小朋友絕對少吃為妙!


 


壞習慣3甜食過量


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


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育,應少吃甜食


 


您知道的“甜食病”


 


甜食病1:營養不良


甜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飽腹感,導致他不想吃正餐。由於甜食中除了大量的糖外,幾乎沒有孩子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其他營養物質,如維生素、蛋白質等。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不是過於肥胖就是十分瘦弱。而孩子營養不良又會成為引發其他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甜食病2:齲齒


齲齒的發生與甜食有著密切的關係。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既能給菌斑中的細菌提供生活和活動能量,又能通過細菌代謝作用使糖酵解產生有機酸。這些酸如果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破壞牙齒表面的釉質,而其中的某些細菌又會使牙齒中的蛋白質溶解形成齲洞。


 


您不知道的“甜食病”


肥胖或者齲齒都是看得見的“甜食病”。但您是否知道,在這背後,還隱藏著其他與甜食有關的病症,雖然你看不出明顯的跡象,但它們卻正真真切切地影響著孩子的健康……


 


病症1:“甜食依賴”


由於孩子甜食吃得太多,讓他的味覺發生改變,一般的食物,如口味比較清淡的食物就不再能滿足他的需要了。他必須吃那些口味濃烈的食物,如巧克力、很甜的糖果等才會有感覺。這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離不開甜食,甜食也越吃越多,而對其他食物則缺乏興趣。


 


病症2:精神煩躁


因為葡萄糖的氧化反應需要含有維生素B1的酶來催化。如果一直吃含糖分過多的食物,機體就會加速糖的氧化,同時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使它供不 應求。因為人體自身是不能合成維生素B1的,完全依靠從食物中吸收。孩子吃了過量的甜食就會影響他的食欲,造成含維生素B1的食物供應不足,最終使葡萄糖 氧化不全,產生乳酸等代謝產物。這類中間產物在孩子的腦組織中蓄積,就會影響孩子中樞神經的活動,使孩子精神煩躁,出現精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愛哭鬧、 好發脾氣等症狀。它不僅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生活學習不利,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的開發。


 


病症3:加重鈣負荷


孩子吃了過多的糖和碳水化合物,人體內的代謝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中間產物如丙銅酸,它們會使機體呈酸中毒狀態。為了維持人體酸堿平衡,體內的 鹼性物質鈣、鎂、鈉就要參加中和作用,使孩子體內的鈣質減少。而大量的鈣被中和,會使孩子的骨骼因為脫鈣而出現骨質疏鬆。此外,如果體內的鈣不足,孩子就 可能出現肌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縮、調節血壓的機制紊亂等症狀。


此外,體內鈣質減少,會使孩子眼球彈力減弱,容易使孩子患近視眼或者加重孩子近視的程度。


 


病症4:降低免疫力、影響睡眠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甜食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中的一個白血球的平均吞噬病菌的能力為14,吃了一個甜饅頭後會變成10,吃了一塊含糖的點心後,會變成5,吃了一塊奶油巧克力後會變成2。可見,甜食對免疫力是有一定影響的。


此外,吃過多的甜食對睡眠也有不良的影響。研究人員曾對1000例睡眠障礙者進行調查,發現87%以上的病人愛吃甜食。


 


病症5:內分泌疾病


如果孩子一直過多地食用含糖量很高的甜食,就會引發許多潛在的內分泌疾病。


比如,孩子過多食用甜食,糖分攝入過多,血糖濃度提高,就會加重孩子體內代謝中胰島的負擔,從而誘發糖尿病。


 


壞習慣4睡眠不足


睡眠已經成為困擾大城市兒童的第一大問題。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城市02歲嬰幼兒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孩子平均少1小時。專家表示,嬰兒睡眠少和父母習慣、環境因素有關,直接影響 孩子今後發育、智力和學習,睡眠不足的孩子多動、好鬥、易怒,學習問題多。因此,從0歲開始就應該培養嬰兒良好的睡眠習慣,這將使其終生受益。


睡眠不足者多動易怒根據規定,新生兒的睡眠總量應該在每天1620小時,日間、夜間睡眠量相等。而嬰兒的夜間睡眠應該為912小時,日間小睡,每次長度為30分鐘至2小時。到9個月時,應建立起穩定的睡眠規律。


研究發現,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僅發育緩慢,學習問題突出,注意力、記憶力、組織能力、創造力和運動技巧相對較差。特別是在行為問題上,夜間晚睡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好鬥,同時還可能伴有多動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等症狀,在情緒調節上,更容易激怒。


此外,在生長發育中,夜間睡眠缺乏還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


睡眠習慣從0歲開始培養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專家余文副主 醫師告訴記者,兒童良好的睡眠習慣應該從0歲開始培養。現在很多不良睡眠習慣 都是父母造成的。比如,不少年輕父母擔心孩子半夜饑餓,硬是半夜把他弄醒進行餵食。入睡前抱著孩子又哄又拍,哄其入睡,甚至半夜裏只要孩子一哭就抱起來。 專家認為,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寶寶半夜裏驚醒46次完全屬於正常現象,應該培養他驚醒後自動重新入睡的習慣。


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品質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


 


壞習慣5:少言寡語


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葉區,經常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


應該多說一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並不一定就聰明。


 


開拓智力的刺激四法


採取以下四種方式循序漸進地刺激孩子大腦,有助於開拓孩子的智力:


*低級刺激  讓孩子觀賞花草、聽音樂、逛公園、學做家務,有利於開啟孩子的心智。


*中等刺激  看電視大獎賽、戲曲或智力比賽、流覽報刊、集體旅遊、參加演唱會、演講會及辯論會等,可培養孩子觀察、欣賞、鑒別及語言表達能力。


*高度刺激  集郵、攝影、下棋、收藏、插花、剪報、飼養小動物等,可以磨煉孩子的耐心和鼓勵開動腦筋。


*更高度刺激  吟詩、作畫、木刻、石雕、泥塑、演奏樂器、練武術、踢足球、搞小發明及航模等,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應急能力和創造精神。


 


壞習慣6:空氣污濁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 -600


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學習環境的空氣衛生。


許多專家已研究證明,豐富多采的環境刺激對嬰兒的智力開發有明顯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同一天出生的嬰兒分成兩組,一組放 在一間牆壁雪白、什麼東西也沒有的靜室內;另一組放在天花板和被子上都有花紋的房間裏,嬰兒隔窗可以看見醫生、護士在工作,還可以聽到音樂,充滿了良好的環境刺激。兩組嬰兒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分別護理幾個月後,對他們進行了智力測驗。結果在缺乏刺激的房間裏長大的嬰兒,在智力上比另一組嬰兒遲鈍3個月。由 此可見,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直接影響著嬰幼兒早期的智力發展,家庭生活和社會刺激對兒童智力的發展更為重要。


生活中,一個嬰兒,如果經常有人抱他、逗他,就會比一直躺著、大人不去理他的孩子要聰明得多。孤兒院中長大的孩子在智力發展上大大低於在正常家 庭中長大的孩子。這是由於孤兒院的生活環境單調,較少與外界接觸與溝通的原因。因此,嬰幼兒早期智力的開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造和諧、有序、豐富、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人的智力的潛能是相當大的。智商高的人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會變得知識貧乏、創造力萎縮;反之,智力平常的人也能經過努力學習而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教育和主觀的努力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大多數兒童過多地依賴父母,智商數並不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增多的獨立意識,促使他們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於是智商也因此逐漸提高。如果是智力發育不良,尤其是輕度智力發育不良的孩子,良好的教育也會使他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教育的目的不是去消滅智力差距,而是要促進所有兒童智力的健康發展,使他們人盡其能。


 


壞習慣7:蒙頭睡覺


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極大。


 


寶寶趴著睡智力發育


最新研究顯示,一個人聰明不聰明,看看小時候的睡姿就知道了。


根據《小兒科醫學》期刊報告,研究人員對350個健康寶寶進行睡姿研究,發現趴著睡的寶寶智力發育較快,但是躺著睡的寶寶也能夠慢慢趕上趴著睡的寶寶。但是趴著睡容易突然窒息,躺著睡則安全無虞。


那麼,到底要讓寶寶怎麼睡,才會聰明、健康又不會突然窒息呢?研究人員建議,晚上睡覺時,最好讓寶寶們躺著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顧時,再把睡姿調整成趴著睡的狀態。寶寶的睡覺房間最好保持適當溫度、濕度和光線,寶寶才會睡得又香又甜。


 


趴睡的好處


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就是腹部朝內,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勢,這種姿勢是最自然的自我保護姿勢,所以寶寶趴睡時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驚醒,有 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趴睡還能使寶寶抬頭挺胸,鍛煉頸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進寶寶肌肉張力的發展。趴睡還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發的嘔吐及窒息,消除脹氣。


  


哪些寶寶不適合趴睡


患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喘鳴、肺炎、感冒咳嗽時痰多、腦性麻痹的寶寶,以及某些病態腹脹的寶寶,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門狹窄、十二指腸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症、胎便阻塞、壞死性腸炎、腸套疊和其他如腹水、血液腫瘤、腎臟疾病及腹部腫塊等疾病的寶寶,不適合趴睡。


 


哪些寶寶很適合趴睡


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異常、斜頸等的寶寶,可以嘗試趴睡,以幫助緩解病情。下巴小、舌頭大、嘔吐情形嚴重的小孩,必須趴睡。另一種狀況要特別注意,幼兒有痰時,常常會嘔吐,一旦有嘔吐,要讓幼兒趴下,使食物流出,才可再躺下,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壞習慣8:不願動腦


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


只有多動腦筋,勤于思考,人才會變聰明。 反之,不願動腦的情況只能加速大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5個高招開發嬰兒智力


隨著寶寶的長大,寶寶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的活潑機靈,熱情好動,善於學習和模仿;有的羞怯膽小,缺乏探索精神,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較慢。產生這些差別的關鍵在於你是否給寶寶進行了計畫周密、方法得當的早期智力開發教育。


 


嬰兒智力開發的五個基本要素。


一、媽媽摸一摸,寶寶笑一笑


撫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擁抱,對嬰幼兒來說更為必要。不僅能開發孩子的觸覺能力,促進他們成長,還傳遞著父母的愛心,讓孩子 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態,是親子交流的絕佳手段。(撫觸應在孩子清醒時進行,父母一定要洗淨手,除去戒指、手鏈、腕表之類的飾物,以免劃傷孩子。撫觸時用力要輕柔,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鐘即可。)


 


二、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儘早地訓練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準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 聽覺能力,聽聲辯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復地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資訊。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以多念給他聽。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三、飽覽大千世界 寶寶見多識廣


初生的嬰幼兒視力較弱,只能近距離看物,隨著月齡增加,三個月時能看清五六米外的東西,六個月即可遠距離視物。所以視覺訓練應該循序漸進,孩子對鮮明的顏色較為敏感(尤其是紅色),繽紛鮮豔的色彩,豐富多變的物品最能激發寶寶的興趣。


 


四、運動寶寶身體好


運動不僅讓孩子變得健康結實,更有助於孩子多種感覺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他良好的方向感和平衡能力,使孩子聰穎活潑。但做運動時要結合孩子的本身體質,運動量、力度、難度要適中,不要讓孩子過度疲勞。


 


五、寶寶愛模仿 進步可不小


嬰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求知欲極強,如海綿吸水般“貪婪” 地探求著。父母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寶寶認識周圍事物。要細緻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與興趣,更要耐心教導,不厭其煩,決不能生硬急躁,挫傷孩子的積 極性。更為重要的是,應注重“身教”,以和藹的態度,體貼地照料,耐心的重複和不斷的鼓勵為孩子營造溫暖的氛圍,培養愉悅的心境,這樣,孩子會形成健康的 心態,熱情自信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品質,讓孩子收益終生。


 


壞習慣9:帶病用腦


在身體不適或患疾病時,勉強堅持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怎樣知道寶寶生病?


健康的寶寶有時難免會有病痛,而年幼的寶寶往往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家長怎樣才能及時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呢?兒保專家表示,可以通過以下五大徵兆瞭解寶寶病情,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1、多汗


生理性的小兒多汗常見於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蓋被過厚等,還有的在吃飯或吃奶時全身出汗或額頭冒汗,這些都屬正常現象。且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也比成人多。


而病理性出汗往往出現在小兒安靜或睡眠 態下,如:平臥或睡眠時,也可能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病理性多汗除多汗外,往往還伴有其他的疾病症狀,如營養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身體虛弱的小兒在白天 過度活動,晚上入睡後往往多汗,但深睡後汗逐漸消退,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患兒多見於此類多汗;而空腹多汗應該警惕低血糖。


專家提示:給孩子勤洗澡、勤換內衣和被褥,以保證皮膚的清潔,尤其是腹股溝、腋窩等皮膚褶皺處要多清洗。母親在哺乳的同時應適當多喂水,年齡稍大的孩子應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房間溫度要適宜,防止過冷或過熱。


 


2、食欲變化


健康的兒童能按時進食,食量也較穩定。如果發現食欲減少、食欲突增或者拒食的話,往往是寶寶患病的前兆。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結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缺鋅、維生素AD中毒也都可能引起食欲低下。


生病寶寶的食欲改變並不僅僅體現在食欲不佳上,有些疾病還會使食欲增加,最典型的就是兒童糖尿病,多飲多食,吃不飽,即使吃得多,體重也還是不升反降。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不愛吃雞蛋和蔬菜
不愛吃的原因可能是:
雞蛋多是煮雞蛋黃,味道比較單一,吃整蛋也就是雞蛋羹,水煎雞蛋,龍鬚麵甩蛋花,做法單一,很容易讓寶寶吃膩;蔬菜雖好吃,但嬰兒不能吃大塊的炒菜,多是煮,燙。放在湯裏,包在餛飩餃子裏,多是菜的本味。菜水和菜泥也是這樣的,味道單一,碎菜不好下嚥,所以導致孩子不愛吃蔬菜;
應對方法:
對不愛吃蔬菜的嬰兒,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給孩子吃大人的炒菜;用燉肉湯做的麵條或菜湯,孩子會很愛吃的;即使不愛吃的嬰兒聞到飯桌上的飯菜味,都會著急的;把孩子放在大人吃飯的飯桌上一同進餐會增加孩子的食欲;主食和副食分開喂,會增加嬰兒食欲,讓嬰兒品嘗出不同食物的味道,如都是放在一起,飯菜混合著,孩子就總是吃味道不明確的飯食,不利於刺激孩子吃飯的興趣;吃一口飯,吃一口菜,喝一口湯,嬰兒會在不斷的飲食變換中增加進餐興趣;每天要儘量吃不同的食品,一周儘量不重複上一周的菜譜,如果種類相同,做法要更換一下;


二、把餵到嘴裏的飯菜吐出來怎麼辦?
說明寶寶的自我意識強了。小小嬰兒大多是媽媽給什麼吃什麼。隨著月齡的不斷增長,個性越來越明顯,在飲食方面也有了自己的選擇,愛吃的就會很喜歡吃,不愛 吃的就會吐出來,這是很正常的反應。如果嬰兒是很理性地把飯菜吐出來,而不是嘔吐,也沒有什麼異常的情況,多是表示自己不愛吃或不想吃(不餓,吃飽了都會 這樣)。這不是疾病,是嬰兒自己的選擇。如果嬰兒把餵進去的飯菜吐出來,父母就不要再餵了。


三、孩子真的是厭食嗎?
什麼階段都有不愛吃飯的孩子,但真正厭食的孩子並沒有那麼多;真正厭食的孩子:食欲低下,什麼也不肯定,看到吃的就會不高興,把放在嘴裏的乳頭吐出來,喂進的輔食吐出來,如果強迫喂進去可能發生幹嘔,體重增長緩慢,生長發育落後,砂發稀疏,缺少光澤。
如何防止孩子厭食:
在添加輔食過程中,媽媽按食譜或書上推薦的食量喂孩子,如果不能把媽媽做的輔食吃下去,或不喜歡媽媽做的輔食,媽媽就會認為孩子是厭食了,這可不是孩子厭食,是媽媽錯怪孩子了;如果孩子很愛吃某種食物,媽媽就沒有關限制的喂給孩子,第二天又做給孩子吃,這樣就會使孩子吃膩了,孩子不但不愛吃這種食物了,還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媽媽又會認為孩子厭食了;有的父母不知道給孩子吃什麼好,很喜歡聽周圍人的經驗之談,其實你的孩子不一定適合別人給你介紹的食譜,所以要給孩子做適合他自己吃的東東


四、挑食的嬰兒:
對於不愛吃蛋肉的嬰兒,應該多吃奶類,來補充蛋白質;
對於不愛喝奶的嬰兒,應該多吃蛋肉和豆製品,來補充蛋白質;
對於不愛吃糧食的嬰兒,奶比蛋肉能提供更多的熱量;
對於不愛吃蔬菜的嬰兒,應該多吃水果,來補充維生素的不足;嬰兒已經能吃整個水果的,沒有必要再榨成汁、果泥。把水果皮削掉,用勺刮或切成小片,小塊直接吃就可以;對於不愛吃水果的嬰兒,可多吃蔬菜,尤其是番茄(含豐富的維C);便秘的嬰兒應該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和粗糧;


五、節制冷飲和甜食:
冷飲和甜食口感好,味道香,孩子都愛吃,但這兩類食品均影響食欲;少量冷飲或甜食最好安排在餐後一小時;


六、烹調有方:
食物烹製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斷奶後孩子消化能力較粥,飯菜要做得細軟爛;隨年齡增長,咀嚼能力強了,飯菜加工逐漸超向於粗,整,為了促進食欲,烹飪時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這要才能提高孩子的進餐興趣;


七、按時排便:
糞便滯留在腸道內可反射性地引起寶寶口苦,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狀。按時大便可使消化道暢通,促進食欲;


八、按進按頓進餐:
按頓吃飯,形成規律,消化系統才能勞逸結合;


九、控制吃零食的時間:
正餐前孩子渴望進食,這個時候絕對不能給孩子吃零食,零食不能排擠正餐,應該安排在兩餐之間,或餐後吃;


十、不能邊吃邊玩:
母一味遷就孩子,邊吃邊玩,東遊西蕩,想吃就吃,不管是不是吃飯的時間,這樣長久會影響孩子的食欲;應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到了吃飯的時間和環境就產 生條件反射,把吃飯當成一件有序的事情,如飯前洗手,搬小椅子,分筷子等,有意識地造成一種氣氛,讓孩子感覺吃飯是一件很認真愉快的事情;


十一、注重吃飯的環境
父母同孩子一起進餐,可鋪漂亮的餐巾,放上鮮花等製造出好的用餐環境,好的情緒有助於調節孩子仁物神經系統和大腦攝食中樞的功能,促進消化酶的本泌和活性的提高;


十二、不要強迫孩子進食
父母不要嘮嘮叨叨讓孩子進食,更不可為此責駡孩子,強迫孩子進食,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拒絕進食,就餐 時情緒低落;


十三、增加運動:
運動不但能使能量消耗增加,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和新陳代謝,能跑能跳的孩子食欲旺盛,很少挑食;


十四、睡眠不足影響食欲
睡眠不足不但沒有食欲而且還會覺得噁心,長時間睡眠不足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一定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十五、偶爾不愛吃飯
孩子每天的食量不可能一成不變,今天呼得少一點,明天多一點這是很正常的;這時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否則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十六、短時間食欲欠佳:
因某種原因引起孩子短時期食欲欠佳,如感冒,發熱,胃部著涼,或吃了過多的冷食,因攝入過多食物尤其是高熱量食物導致孩子積食,都可能造成短時期食欲欠佳;


十七、一段時間食欲不振
如炎熱的夏季患胃腸疾病後導致消化功能不良,會使孩子在某一個階段內食欲不振,隨著季節的轉涼,孩子的食欲會恢復正常的;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讓小寶寶吃飯就像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你左追右哄,軟硬兼施,小傢伙就是不肯就範,別著急,兒保科的營養醫生教你10個絕招,讓你輕鬆擺平愛挑食的小寶貝。
你的寶寶有如下的表現嗎?
●吃飯的時候,只吃兩口就不吃了。
●只吃某幾種食物,你的飯桌不得不每天重複那幾種東西。
●他說吃這個,等你準備好了,他又改主意吃那個了。
●你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追著哄著威脅著讓他吃飯。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家裏就出了一個標準的小挑食匠了,媽媽們是不是感到很頭痛?其實,對待不同年齡的寶寶,父母應該掌握不同的絕招。


絕招1
放輕鬆13歲的寶寶飲食量不是很穩定,父母可以經過多日的觀察發現寶寶的日均進食量,如果寶寶這兩天不好好吃東西,不要著急,後兩天他自己就會多吃補回來。


絕招2
態度堅決而不強迫如果孩子因為飯菜不合胃口而不吃,父母可以把飯菜拿走,讓他等下一頓,兩餐之間不要給零食,讓他明白只有好好吃飯才能填飽肚子。在孩子表現好時,要鼓勵他,慢慢地,孩子就會逐漸養成好習慣。


絕招3
一家人團團坐大家一起吃飯的氣氛很有感染力,你吃得津津有味他也會嘴讒,開始的時候餐桌上要有一兩樣他愛吃的食物,漸漸地,孩子就會接受多種食物了。


絕招4
培養新的口味孩子每天只吃一種他喜愛的食物,會造成營養不良,我們需要培養他新的食物興趣。可以在三餐中選一餐做他最喜歡的食物,而其他的兩餐則另選其 他食物,一方面,孩子的習慣已經得到滿足,在兩個都不喜歡的食物中選一個,不會引起他的反感,不論選哪一個,都是一種新的嘗試,就是可喜的進步。


絕招5
巧妙做個遊戲比一比看誰吃得快?把小餅咬成一個月牙,看誰盤子裏的豆豆少得快,雖然都是用濫的招數,可卻很管用,尤其是對付三歲以下的寶寶,他們就吃這一套。


絕招6
善用掩護將寶寶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混在一起,比如,不吃蔬菜,可是愛吃餃子,就把蔬菜包進餃子裏吧。愛喝湯,那就煮進湯裏吧。不愛吃水果,可是愛喝優酪乳,就把水果和優酪乳拌在一起做成沙拉。記住,開始時,不愛吃的食物可以放得少一點,然後逐漸增加。


絕招7
別給他太多孩子的胃容量很小,滿滿一盤子的食物,看著就飽了,確保他們的量夠吃就可以了。


絕招8
請來給我幫幫忙準備飯菜時,讓孩子做你的小助手(一定要確保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這也是培養他們對食物產生興趣的一種方式。


絕招9
愛甜食怎麼辦?雖然甜食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但孩子就是喜歡吃。你要做的是首先減少購買甜食。其次,儘量購買高營養量的甜食。第三,你要規定孩子對甜食的量,告訴他們一天能吃幾塊點心,讓他們自己選擇在什麼時間吃。


絕招10
三個不要食物塊不要太大,最好能讓寶寶一口吞下去。不要催促,有些孩子吃飯就是慢吞吞。不要給孩子喝太多的牛奶和果汁,否則不用吃飯就飽了。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媽媽的49個忠告



1
,孩子不需要太聰明,太鋒芒畢露,關鍵是良好習慣的培養;

2,環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

3,不要輕易養成一個壞習慣,那樣你會發現,糾正一個壞習慣的時間會是2倍,3倍于養成習慣的時間;不要因為一時眼前的短暫利益妥協,隨便就給孩子引入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因為孩子不吃飯,就開電視讓孩子看,來達到多喂幾口飯的目的。

4,尊重孩子,習慣換位思考;

5,說真話,當你發現有些真話說出來可能會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說話的技巧,寧可說一半,說的外交辭令些,也不要說瞎話;

6,說孩子聽得懂的話。習慣講道理的媽媽要說得簡潔明瞭,忌諱像唐僧。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漸進,不要一口吃成個胖子,一步步來;瞭解當前孩子的特點,不揠苗助長。

8,有預見性,明明知道這麼做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抗爭並且自己還可能妥協,那麼就不要去干預孩子,否則最後結果只會更壞不會更好。

9,吃,注意比較均衡的配比即可,無需太精細;1歲以前孩子保證奶量;一歲以後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飲食做不到各類搭配均衡,那麼一周中的飲食搭配一下,都兼顧一下,也是可以地

10,孩子不會餓死自己

11,吃飯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請離開

12,外出玩不可能像家中吃得那麼放心的時候,也沒必要太擔心,能力範圍內稍微注意下,比如選家乾淨的飯店;其他比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綠色食品等,就沒必要太擔心了。

13,補鈣什麼的做到心中有數,不缺不補;多曬太陽

14,穿不講究。不刻意

15,穿的和媽媽差不多多。

16,給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運動量大,玩出汗風一吹更容易感冒,還更不容易好。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18,判斷冷熱,摸孩子後脖子;

19,不給孩子經常,動輒吃小藥。天冷季節,不定期給孩子吃點vc,或者每天吃點富含vc的水果。

20,感冒症狀輕的時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剛開始就吃藥,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數是病毒性的,病毒沒有特效藥,吃藥14天好,不吃藥2個禮拜好;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自己心理安慰。

21,感冒發燒去醫院的話,儘量要求驗血;

22,一個人可能不生病嗎?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時候,小病的時候,不要驚慌失措,辯證地想,得一次感冒相當於打了一針預防針。對這種宏觀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沒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髒

24,不影響到自己安危,不影響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對孩子的行為舉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讓孩子玩,摸爬滾打,不頭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險的東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教孩子危險在哪里,怎麼避免。

27,儘量多給孩子自己體會的機會,不直接告訴結果;讓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敗;

28,教孩子學會等待;

29,教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0,教孩子付出和回報是雙向的,學會感恩

31,睡覺儘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護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

33,寒冷訓練

34,社會上很多早教的方法,當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就不做,有所為有所不為;信奉寧缺勿濫,過猶不及。

35,孩子是社會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當作孩子的救世主,唯一;
36,不要過多糾纏在自己育兒細節上的為什麼,理論依據。做就做了,既成事實,沒那麼多講究。

37,每天儘量保證父母中的一方能夠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時間。

38,每天想辦法讓孩子大笑狂笑若干次。

39,生活遊戲化,遊戲生活化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個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當一個70分的媽媽;不對自己嚴格要求,馬馬虎虎過得去就可以,我畢竟也是第一次當媽啊。

41,教孩子直面失敗,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輸得起,我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再次衝擊,但是我不能在對手面前大哭

42,有小朋友進攻,學會審時度勢,先正告一次,然後的基本原則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在幼稚園的時候,可以大叫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43,不先出手打人

44,無論誰先動手,你都不可以第一個哭

45,你對自己的東西有決定的權利;

46,計畫3歲以後,我會給孩子引入每週零用錢的機制----要開始學有限的錢來辦自己最想做的事,學開源,學節流。

47,常帶孩子去遠足,去郊外;不懼怕風雨

48,爭取每年都能回一次鄉下老家,過不一樣的生活

49,不把工作的煩惱帶回家.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睡眠。


 


. 不宜——不宜含著乳頭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覺時非得含著媽媽的乳頭或奶嘴才能入睡。 這麼一來,孩子每每醒來後就會下意識地吮吸乳頭或奶嘴吃奶。 這種過分頻繁的進食習慣,容易使孩子的胃腸功能紊亂。 其次,孩子入睡後小嘴依然被乳頭“堵”著,也容易呼吸不暢,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引發窒息。 此外,這種不良習慣還可能影響孩子牙床的正常發育以及口腔的清潔衛生。


 


. 不宜——環境不宜過分安靜


 


孩子一般在3~4個月時就開始自覺地培養“抗干擾”的調節能力了。 然而研究表明,約有30%的嬰兒並沒有學會“抗干擾”——他們往往一有“風吹草動”便難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驚醒。 其實,嬰兒自會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長大可不必在房間里特意踮腳走動,不敢發出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 否則,孩子很可能養成這樣的不良睡眠習慣:只有在人為、刻意製造的“極度”安靜的環境裡才能入睡,而這種環境在現實中卻是難求的。


 


. 不宜——被子不宜太厚


 


有些家長在寒冬為了讓孩子睡得暖和,特意為孩子蓋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過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暢。 而且被子中過高的溫度反而會使孩子煩躁不安乃至哭鬧不停,同樣影響其睡眠質量。 讓孩子從小就在過分溫暖的環境下入睡還可能降低人體對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長大後“弱不禁風”。


 


    . 不宜——不宜在哼唱聲中才能入睡


 


孩子在媽媽搖籃曲的哼唱聲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讓孩子習慣於只有聽到哼唱聲才能安然入夢就不宜提倡。 孩子必須培養的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來之後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長諸如搖晃、哼唱或餵食等“人為”的辦法來幫助他安然入夢。


 


. 不宜——白天不宜睡得過久


 


白天睡得過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弄得家長夜不成眠。 研究證實,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僅生長發育比較緩慢,而且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和運動技巧都相對較差。 此外,缺乏夜間睡眠還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 如果嬰兒白天睡得過多,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會兒,通過調整來克服“黑白顛倒”。


 


. 不宜——不宜經常更換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換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時是爸爸,有時是媽媽,有時是奶奶,有時又換成保姆……殊不知,對不足半歲的孩子來說,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視作“最親的親人”,故在心理上很難對頻繁的轉換迅速作出調整。


 


. 不宜——不宜睡得太晚


 


佔相當比例的嬰幼兒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晚睡導致的。 據統計,我國0~2歲嬰幼兒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孩子平均少1個小時,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親鍾情於“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應縮短了晚間的睡眠時間,種種“行為性失眠”便由此發生,具體表現為:晚上到了睡覺時間仍不願意上床,入睡時間往後拖延,或者長時間難以入睡等等。 研究還表明,在行為問題上,夜間晚睡的孩子容易好鬥,同時還可能伴有多動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 不宜——不宜在睡前對孩子過分“在旁關照”


 


在讓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儀式” (如輕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輕柔舒緩的音樂等)之後,家長可在孩子仍然醒著時離開。 否則孩子就會習慣於將自己的入睡與家長的“在旁關照”緊緊聯繫在一起,只要家長不在,他就會惱怒不已、嚎啕大哭起來。


 


. 不宜——不宜依賴“搖睡”


 


每當孩子哭鬧時,一些年輕媽媽便使出“看家本領”:將孩子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裡搖晃個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兇,媽媽就搖得越起勁。 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孩子十分有害,因為過分猛烈的搖晃動作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受到震動,輕者影響腦部的生長,重則使得尚未發育成熟的大腦與較硬的顱骨相撞,最終造成顱內出血,這對10個月內的孩子尤為危險。


 


. 不宜——不宜摟著孩子睡


 


有些年輕媽媽愛子心切,喜歡緊緊摟著孩子睡覺。 但這麼一來,被摟著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夠的新鮮空氣,吸入更多的是媽媽呼出的廢氣,對孩子的生長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時還可能傳染到媽媽的疾患。 此外,摟著孩子睡還會使其自由活動的空間受到限制,甚至難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環和生長發育都受到負面影響。


 


十一. 不宜——不宜亮燈睡


 


有的家長為了方便自己照看孩子,喜歡讓臥室整夜燈火通明。 但嬰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遠遠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間睡眠環境如同白晝,孩子的生物鐘就會被打亂,不但睡眠時間縮短,生長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擾,最後導致孩子個子長不高,或低於正常體重。


 


十二. 不宜——不宜讓孩子俯睡


 


一些年輕媽媽喜歡讓孩子俯睡,還誤認為這種睡姿可以讓孩子睡得安穩,少了哭鬧,但實際上這種睡姿最不安全,因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導致猝死。 同時這種睡姿還可能使得腸胃等消化器官受體重的壓迫而引發消化不良。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專家認為兒童大腦功能除與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外,營養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什麼食物能讓孩子變的越來越聰明?


雞蛋
雞蛋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可使腦中增加乙醯膽鹼的釋放,提高兒童的記憶力和接受能力。如果兒童每天早餐吃1~2個雞蛋,不僅可以強身健腦,還能使孩子在學習中精力旺盛。
把雞蛋打在碗裏,加入少量溫開水,食鹽,並與蝦皮拌勻,放入鍋中蒸熟,便可食用。
12個月以上寶寶健康補充雞蛋,可壯筋骨,增加鈣、磷及維生素D,預防小兒佝僂病。
  


豆製品designer chair
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是腦細胞生長和修補的基本成分。大豆還含有1.64%的卵磷脂、鐵及維生素等,適當攝取可增強和改善兒童的記憶力。
豆製品主要是豆腐,開水燙過或在魚湯裏煮煮,勺子碾碎了就可以喂寶寶食用。


小米office chair
小米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等營養,被人們稱為健腦主食。
推薦食譜:小米粥
小米可單獨熬粥,也可與大米一起熬粥。做粥時,清水沸開再入鍋,以強火沸煮;漂起米油時,改為文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開花,粥就熬好了(要想省事,還是可以打磨過後再熬)。
  


魚類lounge chair
魚肉含球蛋白、白蛋白及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及維生素等,適當攝取可增強和改善兒童的記憶力。但幼小的孩子食用時。注意別讓魚刺卡住他的喉嚨。
推薦食譜:銀魚炒雞蛋
將銀魚擇去頭、尾、內臟洗淨,將雞蛋磕在碗內,攪拌均勻,加適量的鹽。將鍋燒熱,放油40克燒熱,將銀魚推入煸熟,倒入打好的雞蛋,並用手勺將魚與雞蛋炒粘在一起,攤成餅形即成。
  


肝腎barcelona chair
動物的肝臟和腎臟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糖脂質,並含有大量的膽鹼和鐵。膽鹼能改善大腦的記憶,鐵質供應充足,紅細胞運輸氧氣,使思路更敏捷。
推薦食譜:豬肝泥
將豬肝洗淨,橫剖開,去掉筋膜和脂肪,放在菜板上,用刀輕輕剁成泥狀。將肝泥放入碗內,加入香油、醬油及精鹽調勻,上籠蒸20-30分鐘即成。


牛奶
每100克牛奶含蛋白質3.5克、鈣125毫克。牛奶中的鈣有調節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功用。兒童每天早飯後喝一杯牛奶,有利於改善認知能力,保證大腦高效地工作。
  


蔥蒜
蔥蒜中含有“蒜胺”,這種物質對大腦的益處比維生素B,還強許多倍。平時讓兒童多吃些蔥蒜,可使腦細胞的生長發育更加活躍。
蔥蒜通常用作做菜的輔料,因此,在給寶寶做輔食時,適量的加一些蔥蒜末即可。
  


核桃
核桃仁含40%~50%的不飽和脂肪酸,構成人腦細胞的物質中約有60%是不飽和脂肪酸。
可以說,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不可缺少的建築材料,兒童常吃核桃仁對大腦健康發育很有好處。
核桃在商場或集市上都可以買到,日常給寶寶吃適量的核桃,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也可把核桃敲碎,放在粥裏或者菜裏。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期的食物主要歷經三個形態階段:液體食物階段、泥糊狀食物階段和固體食物階段。液體食物階段主要是以母乳喂養為「主餐」;固體食物階段就是逐步向成人的正常飲食「大邁步」;而在兩個階段中「起承轉合」的泥狀食物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及時合理地添加泥狀食物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與咀嚼功能和吞嚥功能有好處。


幼兒在4~12個月的時候,正是循序漸進接受各類食物的最好時機。特別是孩子9個月以後,要培養其吃一些粗糙的小塊食物,1歲以後,要培養孩子吃一些段狀的食物,還有一些軟軟的乾飯,對其咀嚼功能和吞嚥功能有好處。家長如果始終讓孩子吃細軟的食品,孩子咀嚼肌得不到練習,等孩子過了1歲,有了自主意識後,就會拒絕吃需要費力嚼的食物;而咽部得不到訓練,有的孩子就會表現為嘴裡含著東西不咽,有的孩子則一吃粗糙的東西就噁心想吐。



泥狀食物也可培養孩子的「咀嚼力」


寶寶從出生4~6個月以後,單純的母乳喂養或是配方奶粉的喂養已經不足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需要,這時泥狀食物就要「登場」了。這個階段家長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食材為寶寶準備泥狀食物呢?在選擇泥狀食物時應首選含有優質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的食材,比如魚、肉、蛋、蝦、豬肝均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優質蛋白,而且還含有豐富的鐵、鋅、磷、鈣是理想的輔食原料。


在添加以上輔食時,如果能與米、麵等含碳水化合物食物搭配就會有更好的成效,比如在稀爛的米粥中加入一定數量的泥狀魚、肉、蛋、蝦、豬肝、蔬菜、豆製品等。不少媽媽認為添加泥狀食物只是在給寶寶加營養,其實與其同時,泥狀食物還能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咀嚼功能發育完善對語言能力的發育也有直接的影響。


添加泥狀食物也不可操之過急


寶寶的消化功能發育不夠完善,對新食物的適應能力較差,而且每個孩子對食物的喜好及適應力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泥狀食物的添加不可操之過急。


泥狀食物添加一般在4~6月齡開始,首先添加營養米粉,市售很多米粉本身就不是純米粉,已經添加了果汁、蔬菜汁,味道比較鮮美,營養也豐富。以後逐漸添加蛋黃、菜泥、果泥,有過敏史的寶寶可延遲添加蛋黃的月齡。在6個月後可逐漸增加魚泥、稀粥、麵條。7個月後添加肉泥、蒸蛋、豆腐和可用手指掰著吃的事物如餅乾、麵包、胡蘿蔔條等。9個月後可吃厚粥、帶餡食品、粗菜泥、豆製品等。添加泥狀食品的順序也有個體差異,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要急於求成,一般在4~6個月每天只需添加 1次泥狀食物,6~12個月則添加2~3次,主食以奶製品為主。


寶寶在接觸泥狀食物的初期,可能會有「排斥反應」這其實是寶寶正常的自我保護反應,家長只要堅持喂食,一般在15次以後寶寶都會接受。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是昨天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大贏家,這部影片描寫英王喬治六世克服口吃,發表英國史上最觸動人心的經典演說,讓大家開始關注口吃。

其實許多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特別是2歲至6歲期間,由於所學語句長度與複雜度快速擴增,口語表達難度變高,相關肌肉運動控制、協調未臻成熟,無法妥善搭配下,普遍會有講話不流暢狀況發生,又稱為「發展性的口吃」(見表),往往在孩子進入小學前便會自然消失,家長無須過度緊張。

但若有以下的情形出現,恐怕就得考慮接受專業的評估:

1.症狀持續超過3至6個月,既沒改善還變本加厲。

2.講話時戰戰兢兢,嘴巴周遭肌肉會發抖,欲敘述的言詞卡住時更為嚴重。

3.講話時為了把字句擠出來,表情顯得痛苦,感覺好像在掙扎一般,眼神接觸減少,臉、頸、胸等部位的肌肉特別緊繃。

4.要表達特定字眼時,會故意提高音調或音量,使能順利說出。

5.對於某些易口吃的字或音,會以其他較簡單的字或音來取代,嘗試換句話說。

6.覺得說話有壓力,預期會出糗丟臉,故變得不喜歡說話,逃避需說話的場合。

口吃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也無所謂特效藥,早期介入通常會有較好預後。

當發覺孩子的口吃一直未能恢復正常,或其本身為此感到困擾,明顯有低自尊、缺乏自信、情緒低落,開始視講話為畏途時,請立即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以免無法「暢所欲言」影響未來的人際關係發展與心理健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圖/摘自《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小兒科醫師‧新手爸爸 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黃瑽寧著/時報出版】


 


事實上,尿床並不是一個少見的毛病。三歲孩子仍有四○%會尿床,六歲時仍有十%,而十二歲時還有三%的少年偶爾會尿床呢!但是我們定義上還是以六歲為分界:六歲以下尿床算正常,六歲以上就需要矯正。


 


為什麼要在孩子六歲前把尿床的問題解決?主要是心理的影響。六歲後的孩子已經要上小學,甚至有機會參加夏令營等等團體活動。如果因為尿床這件事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展,那就不單只是膀胱的問題了。因此,在此提供幾個建議的處理方式,給大家參考:


1.每天在孩子就寢前,貼心地提醒孩子半夜如果想尿尿,要爬起來去廁所。不要小看這個看似囉嗦的小叮嚀,它是除了藥物控制以外最有效的方法。


2.把廁所的燈打開。如果廁所離孩子很遠,可以放個夜壺在孩子房間,並且開個小燈。


3.鼓勵孩子白天多喝水。利用白天喝水來增加膀胱的容量是一個訓練的方式。


4.睡前兩小時不准喝水。


5.睡前要先解尿,把膀胱尿乾淨。


6.勇敢的把尿布丟掉。雖然用了尿布早上清理會比較方便,但是孩子知道自己穿著尿布(或如廁訓練尿褲),會降低他半夜起來尿尿的意願(有點有恃無恐的意思)。除非要去夏令營,或是到別人家過夜,否則盡量不要使用這些東西。


7.當然,尿布丟掉以後,床單下就要有某種防水保護的措施,免得您家的床墊聞起來臭臭的。比如說,在床墊外鋪一層不透水的塑膠墊。


8.如果孩子尿床了,要求他早上和您一起清理床單。較大的孩子可以要求他自己換、自己洗、自己晾或烘這些床單,並且出門前沖個澡以免身上有尿騷味。教孩子為自己的尿床負責是很好的行為矯正方法,但是千萬不要給予羞辱性的謾罵,這樣會適得其反。


9.早上如果看到孩子沒有尿床,大力的給予讚許。可以在月曆上貼小貼紙來讚許孩子的好表現。


10.不要懲罰或責罵孩子,更不允許其他的兄弟姐妹拿這件事來取笑尿床的孩子。通常孩子在早上發現自己尿床後是又羞愧又自責的,他也不是故意要如此。因此,讓您的孩子在家能得到最大的接納,就從陪伴他渡過尿床難關開始。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wendy0604@kimo.com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量比較多;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之內容 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可能只是小寶寶打了一個嗝,導致少量奶液從嘴角溢出而已。一般來說,輕微吐奶和溢奶,並沒有太大區別,也不用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有時小寶寶感冒、生病,吐奶情況可能會比平時嚴重一點。不過隨著寶寶逐漸長大,這種情況將會明顯改善。


如果寶寶出現了嚴重的噴射性吐奶,有時奶液還會從鼻孔裏流出來,就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了。


 


寶寶為什麼吐奶?


吐奶與寶寶的消化道、生理特點和餵養方法不當有關。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 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蠕動比較慢,故食物容易淤積。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胃容量小,存放食物少。由於這幾種因素 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寶寶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


 


餵養不當的原因有:


1.餵奶前寶寶哭鬧或吃奶過急,極易吸入空氣,當空氣由胃內溢出時,將奶帶出而嘔吐;


2.嬰兒吸吮過久(正常一次哺乳是1015分鐘)或吸吮無奶,以至吸食過多的空氣;


3.人工餵養的新生兒,由於奶嘴孔過大以致奶汁流入太急,或孔過小吸食時間過長,以致吸入過多空氣(奶嘴孔的大小以倒置奶瓶時奶慢慢滴出為宜,每瓶奶的餵食時間以不超過1015分為原則);


4.配方奶太燙或太冷;


5.配方奶稀釋過分或奶粉品牌經常更換;


6.餵奶後就將新生兒放平或過多翻動新生兒等。


不正確的斷乳法也是嘔吐原因之一


通常嬰兒45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到完全不吃母乳為止需要幾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一種新食物的給予,應由稀到稠,由淡到濃,由少到多,使寶寶逐步適應。否則,寶寶也會因強行餵食或不易接受新食物而嘔吐。


 


改善寶寶吐奶的方法


1.拍嗝


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裏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現象。因此,應及時幫寶寶拍打嗝,讓氣體排出來。只要減小了胃裏的壓力,自然就能減輕吐奶、溢奶情況。


2.體位療法


如果拍嗝有困難,那麼就將寶寶直立抱起,讓他趴在你的肩上至少30分鐘,然後將枕頭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3.飲食療法


增加餵奶次數,減少每次的餵奶量,做到少量多餐。餵奶後適當多抱一會兒寶寶,不要急於將他平放在嬰兒床上,這樣有助於減輕返流。不過,調得太稠的奶容易造成腸胃阻塞或腹瀉哦。


4.藥物治療


如果吐奶、溢奶嚴重,請醫生開一些刺激腸胃蠕動的藥物來改善。不過,藥物治療是放在最後考慮的。


 


小貼士


當寶寶吐奶,並伴有發燒、咳嗽,或腹瀉、腹痛時,應考慮寶寶患感染性疾病。


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有:感冒、肺炎、腸炎等疾病。感冒時,由於咳嗽的緣故,寶寶也常常出現嘔吐症狀。此時餵食應特別小心,因為感冒咳嗽會使呼吸頻率加快,導致吐奶、溢奶,所以要注意呼吸和餵奶吞咽時的協調,儘量“少量多餐”。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產兒基金會 【文章出處】www.pbf.org.tw


您家的小寶寶睡覺是採仰睡、趴睡或側睡呢?睡覺的姿勢除了會影響寶寶的頭型及熟睡程度之外,是否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或睡眠品質呢?有的睡姿,特別是趴睡,據說容易造成新生兒猝死,這麼可怕的事是不是真的呢?到底那一種睡姿對寶寶最好呢?底下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主題吧!


不同的睡姿影響頭臉發育


俗話說:「囝仔一瞑大一吋」,在合宜的營養供應及安穩適度的睡眠當中,小寶寶就這麼不知不覺地長大了。而在一整天當中有一半以上時間在睡覺的小嬰兒,該採什麼睡姿最好,是許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


隨著種族、文化及地理因素的不同,大家對小寶寶睡姿的偏好各有不同,大體而言,西方國家的家長大都喜歡讓寶寶俯睡,而東方國家則較常採用仰睡。


近幾年來,不少年輕的父母喜歡讓寶寶趴著睡覺,希望寶寶長大後臉型能顯得較窄而瘦長,接近歐美人種的突出臉孔。事實上從臨床醫學的觀察所得,也發現這樣做是有點道理的;因為在小寶寶的頭骨骨縫尚未關閉定型之前,不同的睡姿的確會影響孩子未來顏面和頭顱的生長情況。


趴睡的好處


若在嬰幼兒期採俯睡方式,日後頭部的前後徑會較大,左右徑則較小,而呈現類似西方人的臉龐;相反的,仰睡的寶寶則頭型大都成了扁頭寬臉的樣子,甚至有的時候變成所謂的「肉餅臉」。


姑且不論睡姿對外觀的影響,一般而言,趴著睡覺的嬰兒較能熟睡,不易驚醒,對於睡不安穩、容易哭鬧的早產兒而言,此舉更是效用無窮。在住院的過程當中,醫護人員常會讓這些保溫箱中小小孩兒趴睡,這樣可以睡得比較安穩、香甜,長得也比較快一些,也較能促進小寶寶肌肉張力的發展。另外有一些病情特殊的嬰兒,例如有胃食道逆流(容易吐奶)、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斜頸等情況寶寶,都可以嘗試採用俯睡的睡姿,對病情的改善有相當大的助益。


嬰兒猝死以趴睡者較多


經過前述的分析,趴睡的好處似乎多於仰睡,其實並不盡然。以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為例,歐美、澳洲等地區之前幾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白種人的發生率是黃種人的三~四倍,而其中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了睡姿;趴睡者致死率遠高於仰睡者。因此最近幾年,歐美地區的專業逐漸趨向鼓勵家長讓小寶寶仰睡會側睡。


究其原因,出生後兩、三個月內的小寶寶的肌肉力量不大,張力與協調能力亦不足,當讓其趴睡的時候,若頭部周圍有柔軟的物體如棉被、枕頭、填充玩具或厚軟的床墊等,遮住或擠壓其鼻孔時,大多沒有能力抬高頭頸部以轉個方向來換氣。於是就有可能因而窒息死亡。


所以讓寶寶以俯姿睡覺時,千萬不可以用過軟、過厚的床墊,而且在其四周也絕不可以放置任何毛巾或玩具,更不能讓寶寶用甜甜圈樣的枕頭(原本是給仰睡的寶寶用的)來趴睡,以免發生意外。另外有些新生兒或早產兒,於趴睡時會使體表散熱量減少,再加上本身體溫調節功能尚不成熟,容易造成體溫上升而出現呼吸暫停現象。這些都是不適合趴睡的情況。因特殊原因選擇趴睡時,家長最好能密切注意小寶寶的狀況,在醫療院所當中也應使用心跳呼吸監測器較有保障。


仰睡的優點


仰睡的優點是小寶寶的臉部朝上,口鼻可以直接接觸空氣,不虞異物遮閉呼吸道而影響正常呼吸,家長因可隨時觀察到寶寶的臉,因此當寶保有任何異狀,如口、鼻處有過多的分泌物、嘔吐物或臉色不對勁時,都可以很快發覺並立刻處理,而且寶寶的四肢可以不受限制地靈活運動,對生長發育較有幫助。


仰睡的缺點


當然仰睡也不全然沒有缺點。仰睡姿勢是將人體較脆弱的一面,即胸腹部和外生殖器暴露出來,在心理上較無安全感,因此不易熟睡。有些容易溢奶或嘔吐的寶寶,在仰睡時嘔吐物可能回嗆而阻塞呼吸道,甚至吸入肺部而發生危險。


另外仰睡時呼吸會比較困難,且易產生雜音,乃因重力的關係,舌頭會往後掉,喉頭部位的軟骨蓋(會厭軟骨)也不易在吸器時完全開啟,卡在後咽部的結果,會妨礙呼吸氣流的順暢,對於原本呼吸就不太順利的早產兒、阻塞性肺疾病或有喉頭軟化症的寶寶而言,若採仰睡就會更加不利,此時,俯睡便成了不得不的選擇了。


比較之後的選擇為側睡


這麼說來,側睡似乎可以成為折衷的第三種選擇。側睡確實有不少的優點:


(一)側睡可以減少寶寶嘔吐的吸嗆,口腔內的穢物可藉由側向、較低的嘴角流出,而不致滯留在氣管開口部位。


(二)側睡可以減少睡覺時的呼吸不順暢及打鼾聲,因側睡時咽喉處的軟組織集會厭軟骨不致陷入氣管開口,而且痰液和口水也較不會瀦留在喉頭,所以呼吸會較為通暢。


(三)右側臥可以避免嘔吐或習慣性吐奶,乃因胃的末端出口與十二指腸的位置都在腹部的右邊,所以右側躺可以促進胃的內容物順利排入小腸,如此可以大為減少胃中食物吐出的可能性。不過側睡姿勢不易保持很久,如果寶寶翻身成了左側臥或寶寶只習慣於左側躺,反倒易於造成食物倒流而吐奶。


沒有一種睡姿是零缺點的


儘管睡姿對嬰幼兒的影響頗大,但是由前述得討論可知,沒有任何一種睡姿是完全零缺點的。因此該讓寶寶採取那種姿勢來睡覺最好,其實端視的喜好及保寶的習慣或特殊需求來決定,再加上父母的細心觀察,並給寶寶準備適當的睡眠空間,避免一些可以預防的事故,若有疑問則應諮詢醫護專業人員,以做適當的選擇與處置,如此寶寶便可睡得飽飽,長得壯壯!


 


 


(資料提供: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  林炫沛)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