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受到孩子與父母本身特質、環境、和家庭壓力等因素影響,過動兒有過動和易衝動的特質,父母教養困擾不在話下了。父母接納孩子特質,以心平氣和的態度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也會比較肯聽父母的話。 處理孩子行為5原則: 1.父母要學習對孩子行為立即做出反應:對孩子適當的行為,立即稱讚;對不適當行為,立即制止或以身作則,帶著孩子做出適當行為。 2.管教的一致:不同場合,處理不適當行為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不是不處理;在短時間裡,不能讓同樣的行為卻得到不同結果,孩子會無所適從;父母兩人雖在做法上不同,但方向須一致,或一方支持另一方。 3.處罰之前,家中應已建立正面滿足需求的獎勵制度:如孩子偷竊被處罰之前,是否有適當管道讓他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孩子有哪些值得獎勵的行為,可以換取想要的東西? 4.不適當行為的發生和情境有關係:如櫃子上有錢,可能誘使孩子偷竊,但事先預估並收妥,就能減低問題發生機率。 5.孩子的行為問題是家庭成員互動的結果:孩子出現問題行為並不全是孩子的錯,孩子像一面鏡子,反映出家人互動的盲點。 建議操作6步驟: 1.先冷靜分析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不適當的行為,瞭解可能的成因,並做預防。 2.注意孩子的好行為,並立即口頭讚賞。 3.陪伴孩子遊戲、示範如何操作工具、口頭讚賞等,增進孩子的服從性,建立孩子獨立的習慣。 4.口頭讚賞不夠力時,增加積點給獎的鼓勵方法,孩子可換取想要的玩具、打電動、看電視、上網等。 5.獎勵行不通,不得已要處罰時,坐隔離椅,或剝奪他所得到的點數,都是處罰方法,只是剝奪點數會降低他努力得到點數的動機,要拿捏得好才有效果。 暫時隔離法的隔離時間依孩子年齡來調整,如4歲的孩子大約4分鐘。最初孩子會反抗得很厲害,父母倒數計時從五數到一,孩子不從,父母警告一次,給他調整的時間,再倒數計時,孩子仍不從,父母這時就要強力執行,直到隔離時間期滿、或是孩子安靜下來、或是孩子去做父母交代他去做的事為止。 6.如果孩子因遵循規範而減少不適當行為,並做出適當行為,同時得到父母讚賞。父母就可以運用獎勵系統,從在家裡的口頭獎勵加上累計點數,來增進孩子學校的表現。 如果建立良好的家庭、學校規範、溝通習慣,即使未來因發展、環境變遷導致孩子不適應行為,相信都能逐一改善。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