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怡宏醫師


 


評估生長問題需考慮身高及身高的生長速度等兩項,所以精確的身高測量相當重要。


兩歲以前,兒童站立不穩,因此最好躺下來測量;


大於兩歲的孩童就可以站立測量。一般連續測量兩、三次,差距小於0.3公分才是精確的測量。


 


一般而言,臺灣足月新生兒的平均身長約4950公分。出生後第一年


約長25公分,即一歲時之平均身長約為75公分,出生後第二年約長11公分,


2歲至4歲之間,每年約長67公分;而4歲至青春期之間的平均生長


速度,每年約5公分。


 


此外,身高生長速度的記錄,也是相當重要的指標。


不同年齡正常孩童每年均有一定的身高生長速度,處理身材矮小


的孩童,應每三個月或半年確實量一次小孩的身高,並與正常值


(即生長曲線)比較。如果幼兒的身高生長速度有逐漸偏離正常


曲線的現象,此幼兒即可能有身高生長異常的問題,需要接受


進一步的詳細檢查,以查出病因,此方法可使我們及早發現幼兒


身高生長問題,並給予適當的處置。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台安醫院鄧淑君語言治療師


 


      


   「語言發展遲緩」就是指孩子的語言發展比同年齡小孩慢很多。一般而言,


Ø          1歲多的孩子:會試著引起別人的注意;能辨認圖片或照片;大致上可聽懂很多物品名稱,照大人指示做簡單動作及聽得懂較複雜的問句。能說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彙,陸續之後,孩子口語會漸漸發展出簡單句(例如:飛機飛飛、媽媽抱抱…)。


Ø          2歲多的孩子:孩子會回答問題或輪流對話;能理解2~3個動作的指令及了解熟悉物品的功能,但句子簡單較完整(例如:我要尿尿,…)。


Ø          3歲~4歲: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玩耍;理解2~3個連續的指令和短文、故事,並能使用較複雜句子述說(例如:泡泡不見了,飛到天空了…)


Ø          *4歲~5歲:孩子可理解短故事,回答問題;生活中的問答大部分都可理解回應,複雜句的使用;說話的聲音清晰,發音大多正確。


Ø          5歲~6歲:孩子大多樂於表達,能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誼、一同玩遊戲,偶爾會出現語法錯誤或口吃情形,但大致多能自我修正。


 


如果孩子各階段語言發展情形慢了半年以上或停滯,就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需要進一步找語言治療師做評估及諮詢。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而言,2~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相當快速的時期,有一些幼兒可能會因為語言發展不夠成熟、構音動作還不夠協調、詞彙還不夠多或語句還不長,常常發生說話不順的情形。很多時候,孩子的結巴是來自「父母過度的關切」。很多父母對於孩子說話結巴的情形,會要求孩子「再說一遍」、「想一想再說」或者叮嚀他們「慢慢說」,來中斷孩子的對話,孩子的對話一再的被打斷,對他們說話的挫折是很大的。


   家長面對孩子說話不流暢的情形,可以有以下的處理方式:    


 


   1.  提供孩子有安全感及規律的環境:接納孩子說話上不流暢的情形,而不是一再指正其不流利之處;在孩子說的好的時候,則給予大鼓勵;此外,父母對孩子說話時,應放慢說話速度,提供孩子良好多說話示範。


    2.  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許多孩子說話不流利,是因為思緒整合較慢,或者說話時構音動作還不夠協調、詞彙量還不夠多、語句還不夠所致,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經由父母的完整描述及示範,學習去描述、組織語言,以增加語彙及語句的複雜度。


  3.尋求語言治療師的評估或治療:若孩子說話不流暢的情形一直沒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應儘早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宇才九個多月,站得挺穩的!每天必做的事~翻書櫃!可以用拇指合併四指拑物,精細動作發展的不錯,因長高了一些,所以不能像以前一樣~"一頭栽進去"書櫃了!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宇很喜歡玩大大小小圓圈圈,時而搖晃,時而互敲,甚至會拿來咬一咬。小兒常戲稱:屬牛的小宇愛玩~牛環啦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天安安在玩瓶子扭轉的遊戲時,動作迅速的小宇,冷不防的一把就搶了過去......翌日安安在玩聲音辨識遊戲時,小宇一樣,還沒開始就先下手為強~~~可愛吧!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天讓小宇玩觸覺遊戲,當他摸到溫溫的開水時,捕捉到這張"好舒服"的表情,真是超可愛的啦~~~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宇這時近五個月,將手帕遮住其臉部,和他玩喵喵時,小宇


會將手帕扯下,聽見一聲喵~小宇會笑得很開心喔 !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事先告訴孩子們要帶他們去逛賣場,所以早上用餐時,會較專心、積極點。


 欲出門前事先告訴孩子們去公共場所不可大小聲。到了賣場安安還記得叮嚀


 霖霖要小聲點(真乖呢!),這是孩子們觸摸飯飯(米)的畫面 !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周美青  出處:親子天下




父母與其花費時間與金錢上親子課、參加親子活動,倒不如關閉手機、電腦、電視,在愉悅的環境中,專心的與孩子溝通互動,千萬不要讓孩子寂寞的長大。






 



去年九月,《紐約時報》的康健專欄中,有一篇名為「和孩子說話——從出生開始」的文章,受到紐時讀者的注意。約有超過一星期的時間,都名列最常被網友傳閱的十篇文章之中。

該文主要是有感於現代父母總是忙於講手機、傳簡訊,而忽略了親子間的溝通,以致嬰幼兒無法從與父母四目相視、父母臉上的表情、父母說話的語調中,發展其語言及與人溝通互動的技巧。鑒於嬰幼兒了解語言的能力比幼兒開始說話的時間要早得多,作者主張父母親應自孩子出生開始,就多對著他們說話,即使孩子聽不懂,父母和藹的表情、溫柔快樂的語調,也能帶給孩子信任及安全感。

其實這並非什麼最新的育兒知識,我們這一代就是這樣被父母背著、抱著、逗弄著長大的。只是現在的父母親真是太忙了,忙完了工作、家事,又忙著看電視、上網、讀寫電郵,在公共場所也常看到父母忙著講手機,查、傳簡訊,對於身邊孩童的哭鬧卻無暇聞問。現代科技縮短了遠距溝通,但近在咫尺的親人反而愈來愈疏離。難怪作者要撰文呼籲父母親隨時把握機會,專心和嬰幼兒說話。


面對面的說話、一對一的互動,是嬰幼兒學習語言與人際溝通的基礎。嬰兒在出生後的早期學習及生活體驗,對其長大後社會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嬰幼兒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漸漸學習到因果關係與人際溝通的技巧,知道自己笑的時候,父母也會以笑臉相迎;伸出雙手,父母就會以擁抱回應。

父母則可從孩子的一顰一笑及肢體動作中,了解孩子的情緒與需求。這些看似自然平常的事,對嬰幼兒都是重要的學習,也是建立緊密親子關係的關鍵。紐時專欄作者建議父母在做動作的同時,多與孩子說話,例如替幼兒穿衣襪時說:「我們現在要穿衣服、穿襪子。」走在路上可以教導孩子「這是汽車、這是紅花」。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並不表示他們沒有學習的能力。父母應該隨時把握機會,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建立彼此的信賴感與親密關係。

許多父母深信親職教育是需要經過教導學習的技能,反而忽略了最原始、有效的方法。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適當的參與、陪伴、鼓勵、了解和關注。

尤其對嬰幼兒,只要肯花時間陪伴互動、專心的注視孩子雙眼、含笑的與孩子碰碰頭、溫柔的說幾句話;當孩子開始說話時,專心、耐心的聆聽,適時的給予鼓勵讚賞的眼神及回應,對親子關係、孩子語言及社會適應力的發展都有助益。父母與其花費時間與金錢上親子課、參加親子活動,倒不如關閉手機、電腦、電視,在愉悅的環境中,專心的與孩子溝通互動,千萬不要讓孩子寂寞的長大。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