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所愛所選」說來容易做來難,天下父母都有的掙扎與不捨,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也有。


他如何做到放手與尊重?



兩年前,Evelyn一邊準備晚飯,一邊告訴父親,現任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說,她的新工作有著落了。



「只是錢好像更少了,」她輕聲說。



二十五歲的Evelyn原來在家庭失能的青少女中途之家工作,和青少女們住在一起,輔導她們,一個月 領薪水三萬五。



她考慮的下一份工作,則是人權團體的秘書,起薪大約是兩萬八千元。



只見陳建仁簡單回了她一句,「沒關係,那不是重點。」



要這位中央研究院院士的父親說出這句話,並非沒有經過掙扎。



學者出身的他和過去在電信局服務的太太曾經期待,孩子可以和他們一樣,選擇簡單穩定的工作。



但兩個女兒卻選擇顛簸的道路。



人權團體的營運大部份依賴募款,募款不夠的時候就得裁員,加上薪資不高,人員流動率也高。



陳建仁常聽小女兒Evelyn說組織裡沒有工讀生了,或者又有哪位同事離職了的故事。



大女兒怡如則在護理系畢業後進了安寧療護病房,她經常得面對人的生死。



除了要值大夜班、小夜班,病人如果在半夜往生,怡如也得凌晨趕出門。



一開始夫妻倆會等門:一個年輕女孩子半夜出門,要騎摩托車行過暗路,怎能不擔心?



「等到後來就有點生氣,」陳建仁有點自嘲地笑說,自己神經比較大條,睡著了之後就不醒人事;可是太太總睡不好,隔天見到女兒,還忍不住要唸她。



兩個女兒,一個工作不穩定,一個工時不穩定。



身為父親,感性那一面擔心女兒受苦,理性那一面則告訴他要尊重孩子所愛所選。



「說不擔心是騙人的,」在SARS期間臨危受命接任衛生署長的他,談起孩子時仍透露出天下父母都會有的脆弱與不捨。



「這是孩子選擇的路,走得無怨無悔,甘之如飴就好。畢竟理想的實現,比金錢穩定和舒適更重要,人生有這樣的機會,要把握,」陳建仁的理性提醒他。



生命不是填滿自己,而是要與人分享
兩姊妹受父母的身教影響很深。



信仰天主教的陳建仁認為,生命的價值是為人類服務和貢獻,每個人的專業都該以此為目的。



陳建仁父親是前高雄縣長陳新安,他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官大的父親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曾經有人把棄嬰丟在家裡經營的幼稚園前,母親撿回撫養,家裡最高紀錄是同時撫養四名孤兒。



他上高中後,台灣退出聯合國,身邊的人大量移民。



他和朋友卻覺得怎樣都要撐住一口氣,「不一定要搞革命,但社會一定要更好。」



念台大動物系時,他進了登山社,跑到偏遠山地服務;他創辦慈幼會,走進孤兒院、老人院;研究所時,他從動物轉念公共衛生,為的是更緊密與人群連結。



做為一位國際級的學者,陳建仁認為,服務精神的體現,就是與人產生美好的互動。



未來的年輕人不管選擇哪一條道路,都該具備這樣的精神。



這樣的信仰與經驗,讓他在孩子教養過程中,自然地從時間的分配、金錢的使用,和閱讀的廣度上告訴孩子,生命不是填滿自己就足夠,還要記得留一塊與人分享。



從孩子五、六歲開始,陳建仁夫婦就會開車,載著小朋友,和教會的神父、修女到老人院送禮物、到精神病院送月餅。



國中開始,他們會引導孩子,紅包裡多少比例要花、要存、多少要捐出來。



再大一點,兩姊妹更選擇固定捐獻的公益機構。



女兒的書架上,擺的是史懷哲、德蕾莎修女還有南丁格爾的傳記,訴說著他們選擇奉獻的人生道路;就像原可以當管風琴大師或神學教授的史懷哲,卻選擇走到非洲,服務病人的故事。



到了大學時代,陳建仁沒鼓勵兩姊妹打工,而是鼓勵他們當志工,希望他們更認識這個社會。



孩子,你可以慢慢來
正因兩代分享同樣的生命價值,陳建仁儘管明白孩子選擇的風險,卻願意支持她們熱情的抉擇。



他經常跟女兒說,「命運不是偶然的,是選擇的。當妳們做了最好的選擇,就去走。需要幫忙,就跟爸爸媽媽說。」



兩夫妻選擇為他們祈禱,站在背後支援、默默關心。



他把住家搬到怡如工作的醫院附近,讓大女兒夜班結束可以早點回家;同時讓小女兒和他們住在一起,不必負擔房租。



去年他和妻子結婚三十週年,女兒們送給他們的禮物是一個彌撒儀式。



女兒們在儀式上說,「爸爸媽媽教我們一件事,就是不要把錢擺在第一位,更重要的是把愛心傳給別人。」



尊重孩子所選,他也意外發現,孩子帶給上一輩很多驚喜和學習。



他聽怡如怎樣付出完整關懷、怎樣適應悲傷和面對生死;也聽姊妹們從露德之家回來後抱怨「爸,你都不關心愛滋病患」,然後他開始去了解、改善愛滋病人的照顧,並在衛生署署長任內主動與愛滋病友握手、擁抱。



現在兩姊妹依舊帶著父母的支持,追逐夢想。



怡如在比利時念宗教,Evelyn在德國念人權學程,兩人未來仍希望走上服務的第一線。



在人生道路上,不少父母選擇要孩子快快跑,跟上他人步伐;而陳建仁卻沈靜謙遜,要孩子慢慢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當父母對成功的定義更寬廣,用「價值」而非「價格」看待孩子時,反而能像陳建仁一樣,靜靜等待孩子展露生命的光與熱。



「孩子要選擇所愛,才能全心投入,走得開心,」陳建仁說,他感謝上天,女兒們都做了自己最快樂,最好的選擇。


 


 


 


 


 


 


 


 


資料來自 瑞麗女性網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動活潑的ABC自然發音~~~小朋友一定會很喜歡喔!


A: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8076/9878076.swf


B: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8162/9878162.swf


C: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8168/9878168.swf


D: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8172/9878172.swf


E: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8181/9878181.swf


F: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8186/9878186.swf


G:http://blog.xuite.net/sjes4kid/01/9878188


H: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472/9879472.swf


I: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479/9879479.swf


J: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484/9879484.swf


K: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488/9879488.swf


L:http://blog.xuite.net/sjes4kid/01/9879494


M:http://blog.xuite.net/sjes4kid/01/9879501


N: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06/9879506.swf


O: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09/9879509.swf


P: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12/9879512.swf


Q: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13/9879513.swf


R: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20/9879520.swf


S: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25/9879525.swf


T: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36/9879536.swf


U: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49/9879549.swf


V: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58/9879558.swf


W:http://grm.cdn.hinet.net/xuite/6/0/b/a/16566600/blog_658009/dv/9879559/9879559.swf


Y:http://blog.xuite.net/sjes4kid/01/9879564


Z:http://blog.xuite.net/sjes4kid/01?st=c&w=578623&p=1


 


 


                                                                          引用:http://xuite.net/sjes4kid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介紹節慶的故事與習俗,透過動畫的教學,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http://etoe.mlc.edu.tw/materialf/1555/year1.htm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子女的緣份


 


二十年前,我的三個孩子長大了,一個一個相繼離家,


本來就聚少離多的我們,整個家空洞的…連呼吸都聽得到。


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外國婦女寫的文章,把其中片段摘錄護貝後,當我寂寞或孤獨時就再看一遍…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他們是生命延續的代表,


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


但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


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


龍應台最近出了一本新書『目送』,算是一本"感人大作"


文字優美洗練,內容深刻感人,真誠推薦,感動心靈!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


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


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


 


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母親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孩子哭聲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


 


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


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


 


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


 


即使同路,他不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一個人聽音樂,


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


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隻郵筒。


我慢慢、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


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送我。


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


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


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


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臺北上班。


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


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 五公尺


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


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資料來自 瑞麗女性網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


。可


?你 」這 先」


 


作。」


。」


吧」



 



」:學 ;進 ,找 ;有






A B A


A



:「 A


A


A



何」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早醒來,在睡眼惺忪中下了樓。走近餐桌,桌面上放置的物品輕易地映入眼簾,是一樣普通的水果,是龍眼。沒甚在意的,轉過身正要打開冰箱,卻在那一瞬間,我的手靜靜地擱置在門把上,停止了所有的動作,也停止了呼吸。不是看到了可怕的蟑螂或是什麼的,我剛剛看到的,是龍眼,看到的,是愛。


長久以來,家裡人都不吃龍眼,除了我。


 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常常在吃著各式各樣的水果時,總會殷殷期盼的問媽媽, 「媽!龍眼什麼時候會出來?」「ㄚ麥啦,擱故咧(還久咧)」,冬天要走時問著:「媽!龍眼到底什麼時候會出來?」「ㄚ麥啦,擱跪一暫啦(再過一陣子)」, 春天剛來時我又問著……,就在這樣媽媽回答一次,我也忘一次的時光裡,我長大了。


     我開始忙著自己的事,談著自己的戀愛,我不再跟媽媽一起坐在餐桌前吃水果,我不再和媽媽在餐桌前聊天。我忘了這個龍眼產在這個季節,忘了吃龍眼,甚至,我忘了龍眼是我的最愛。


但是,這一切,我所遺忘的一切,媽媽都記得,都記得牢牢的。


她記得我愛吃巧克力,她記得我不愛喝鮮奶,所以冰箱裡的總不是她愛喝的純鮮奶,而是我愛的巧克力奶,她記得在所有我喜歡的食物剛上市時,不管多貴,都會搶先的買回來給我嚐鮮,她記得連我自己都遺忘的農曆生日。


她記得所有所有所有我的,卻忘了她自己的。


在逛街中,她忘了她自己的圍裙多久沒換了,她卻會記得對我說,「ㄚ妳上次是說要買一件藍色襯衫,那邊那件妳看有『甲意某』(喜不喜歡)?」;她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買新衣服了,但她卻記得問我:「ㄚ妳跪尼想沒麥興沙某? (妳過年要不要買新衣服)。


 她記得好多好多,我卻忘了好多好多。


我知道我喜歡的男孩不愛吃甜的,卻不記得媽媽最愛吃什麼;我記得八百年沒見過面朋友的國曆生日,卻不記得媽媽的農曆生日;我記得有幾天沒跟男朋友見過面了,卻不記得多久沒跟媽聊過心事了。


同樣年輕的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忘了許多不該忘的,卻記了許多不用記的你是不是只注意你送女朋友回家時,她那房間燈開啟時的光亮,卻沒留意,你晚歸安全到家,那父母房裡才會熄滅的光芒;你是不是只回覆妳朋友的熱傳,卻視而不見那個唯一真心記掛著妳的電話號碼。


我們竟然漠視了那個我身邊最重要的人,那麼久,那麼久……。


你知道你需要的是什麼,你也知道你最親的人需要的是什麼。


此時我的心中,是一幅一幅曾經和媽媽有過的親暱時光。


此刻我的心裡,是一句一句我想和媽媽說的話。


此刻的你,是不是也應該關上電腦,打開心房對親人說說話去呢?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0 Wed 2010 15:13
  • 車票

 

    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因為我生下不久,就被母親遺棄了。每到母親節,我就會感到不自然,因母親節前後,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電臺更是如此,即使做個餅乾廣告,也都是母親節的歌。對我而言,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


    我生下一個多月,就被人在新竹火車站發現了,車站附近的警察們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


    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山上其他的大哥哥、大姊姊都要唸書,我無事可做,只好纏著修女做鬼臉,更常常靠著修女睡著了,好心的修女會不等晚課唸完,就先將我抱上樓去睡覺,我一直懷疑她們喜歡我,是因為我給她們一個溜出聖堂的大好機會。


    我們雖然都是家遭變故的孩子,可是大多數都仍有家,過年、過節叔叔伯伯甚至兄長都會來接,只有我,連家在那裡,都不知道。


    也就因為如此,修女們對我們這些真正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特別好,不准其他孩子欺侮我們。我從小功課不錯,修女們更是找了一大批義工來做我的家教。


    屈指算來,做過我家教的人真是不少,他們都是交大、清大的研究生和教授,工研院、園區內廠商的工程師。


    教我理化的老師,當年是博士班的學生,現在已是副教授了,教我英文的,根本就是位正教授,難我從小英文就很好了。


    修女也壓迫我學琴,小學四年級,我已擔任聖堂的電風琴手,彌撒中,由我負責彈琴。由於我在教會裡所受的薰陶,我的口齒比較清晰,在學校裡,我常常參加演講比賽,有一次還擔任畢業生致答詞的代表,可是我從來不願在慶祝母親節的節目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我雖然喜歡彈琴,可是永遠有一個禁忌,我不能彈母親節的歌。我想除非有人強迫我彈,否則我絕不會自己去彈的。


    我有時也會想,我的母親究竟是誰?看了小說以後,我猜自己是個私生子。爸爸始亂終棄,年輕的媽媽只好將我遺棄了。


    大概因為我天資不錯,再加上那些熱心家教的義務幫忙,我順利地考上了新竹省中,大學聯招也考上了成功大學土木系。


    在大學的時候,我靠工讀完成了學業,帶我長大的修女有時會來看我,我的那些大老粗型的男同學,一看到她,馬上變得文雅得不得了。很多同學知道我的身世以後,都會安慰我,說我是由修女帶大的,怪不得我的氣貿很好。畢業那天,別人都有爸爸媽媽來,我的唯一親人是孫修女,我們的系主任還特別和她照相。


    服役期間,我回德蘭中心玩,這次孫修女忽然要和我談一件嚴肅的事,她從一個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請我看看信封的內容。


    信封裡有兩張車票,孫修女告訴我,當警察送我來的時候,我的衣服裡塞了這兩張車票,顯然是我的母親用這些車票從她住的地方到新竹車站的,一張公車票從南部的一個地方到屏東市。另一張火車票是從屏東到新竹,這是一張慢車票,我立刻明白我的母親不是有錢人。


    我一直想和我的父母見一次面,可是現在拿了這兩張車票,我卻猶豫不決了。我現在活得好好的,有大學文憑,甚至也有一位快要談論終身大事的女朋友,為什麼我要走回過去,去尋找一個完全陌生的過去?何況十有八九,找到的恐怕是不愉快的事實。


    孫修女卻仍鼓勵我去,她認為我已有光明的前途,沒有理由讓我的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頭的陰影,她一直勸我要有最壞的打算,即使發現的事實不愉快,應該不至於動搖我對自己前途的信心。


    我終於去了。


    這個我過去從未聽過的小城,是個山城,從屏東市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車,才能到達。雖是南部,因為是冬天,總有點山上特有的涼意,小城的確小,只有一條馬路、一兩家雜貨站、一家鎮公所、一所國民小學,然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問題是: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了,父親六年前去世,母親幾個月前去世的,我有一個哥哥早已離開小城,不知何處去了。


    畢竟這個小城,誰都認識誰,派出所的一位老警員告訴我,我的媽媽一直在那所國中裡做工友,他馬上帶我去看國中的校長。


    校長是位女士,非常熱忱地歡迎我。她說的確我的媽媽一輩子在這裡做工友,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我的爸爸非常懶,別的男人都去城裡找工作,只有他不肯走,在小城做些零工,小城根本沒有什麼零工做,因此他一輩子靠我的媽媽做工友過活。因為不做事心情也就不好,只好借酒澆愁;喝醉了,有時打我的媽媽,有時打我的哥哥。事後雖然有些後悔,但積習難改,媽媽和哥哥被鬧了一陣子,哥哥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索性離家出走,從此沒有回來。


    這位老媽媽的確有過第二位兒子,可是一個月大以後,神秘地失蹤了。


    校長問了我很多事,我一一據實以告,當她知道我在北部的孤兒院長大以後,她忽然激動了起來,在櫃子裡找出了一個大信封,這個大信封是我母親去世以後,在她枕邊發現的,校長認為裡面的東西一定有意義,決定留了下來,等她的親人來領。


    我以顫抖的手,打開了這個信封,發現裡面全是車票,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


    校長告訴我,每半年我的母親會到北部去看一位親戚,大家都不知道這親戚是誰,只感到她回來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母親晚年信了佛教,她最得意的事是說服了一些信佛教的有錢人,湊足了一百萬臺幣,捐給天主教辦的孤兒院,捐贈的那一天,她也親自去了。


    我想起來,有一次一輛大型遊覽車帶來了一批南部到北部來進香的善男信女。他們帶了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捐給我們德蘭中心。修女們感激之餘,召集所有的小孩和他們合影,我正在打籃球,也被抓來,老大不情願地和大家照了一張相,現在我居然在信封裡找到了這張照片,我也請人家認出我的母親,她和我站得不遠。


    更使我感動的是,我畢業那一年的畢業紀念冊,有一頁被影印了以後放在信封裡,那是我們班上同學戴方帽子的一頁,我也在其中。


    我的媽媽,雖然遺棄了我,仍然一直來看我,她甚至可能也參加了我大學的畢業典禮。


    校長的聲音非常平靜,她說:「你應該感謝你的母親,她遺棄了你,是為了替你找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你如果留在這裡,最多只是國中畢業以後去城裡做工,我們這裡幾乎很少人能進高中的。弄得不好,你吃不消你爸爸的每天打罵,說不定也會像你哥那樣離家出走,一去不返。」


    校長索性找了其他的老師來,告訴了他們有關我的故事,大家都恭喜我能從國立大學畢業,有一位老師說,他們這裡從來沒有學生可以考取國立大學的。


    我忽然有一個衝動,我問校長校內有沒有鋼琴,她說她們的鋼琴不是很好的,可是電風琴卻是全新的。


    我打開琴蓋,對著窗外的冬日夕陽,我一首一首地彈母親節的歌,我要讓人知道,我雖然在孤兒院長大,可是我不是孤兒。因為我一直有那些好心而又有教養的修女們,像母親一般地將我撫養長大,我難道不該將她們看成自己的母親嗎?更何況,我的生母一直在關心我,是她的果斷和犧牲,使我能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光明的前途。


    我的禁忌消失了,我不僅可以彈所有母親節歌曲,我還能輕輕地唱,校長和老師們也跟著我唱,琴聲傳出了校園,山谷裡一定充滿了我的琴聲。在夕陽裡,小城的居民一定會問,為什麼今天有人要彈母親節的歌?


    對我而言,今天是母親節,這個塞滿車票的信封,使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怕過母親節了。 (撰文:李家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終於答應帶她回去見他媽媽了。

    「我媽媽說大眼睛的女孩最聰明。」這是他對她說的第一句話,在以後交往的幾年間,他經常引述他媽媽的話,很少男孩子會讓母親在生活終佔那麼重的份量,她尤其對這位聰慧而細心的媽媽感到好奇,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一旁做他的精神支柱。


    也許孤兒寡母之間更有一種深刻的情愫。他幼年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這樣的母子會不會不容別人分走他們的愛呢?他一再推托不讓她到家,的確讓她的疑慮越來越深,可是有時他轉述媽媽稱讚他的話,又讓她覺得並不是沒有希望讓這個家庭接納。


    揭曉的日子終於到了,客廳裡空空盪盪的,他也不請媽媽出來,只在一整面牆上的錄音帶不找了一卷出來,放給她聽:「孩子,今天是你第一次帶女朋友回來,媽媽很高興。」溫婉慈祥,但是十分年輕的聲音另她訝異,更疑惑的是這種見面方式。他走過來,輕輕按住她悸動的手。


    「我媽媽在生下我之後得了骨癌,她在僅存的歲月為我錄了一卷又一卷的錄音帶,從小到大每一個生命的階段。」他指著牆上滿滿的錄音帶,拿下一卷給她看,上面標示著「遇到喜歡的女孩」,至於這一卷「帶她回家」,當然也是屬於她的。


    慈母的聲音仍然在錄音機裡響著:「歡迎妳到我們家來。」她終於忍不住流下眼淚,叫了一聲:「媽媽!」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俊穎學換~~日期!


 




                                  俊穎學換~星期!


 




                            俊穎換好了喔!~~~好棒!


 




因俊穎記憶力很好!希望他利用此優勢,在生活中學習,


故提早讓他學著換活動日曆,俊穎也樂在其中喔!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來將孩子們的私人耳套(耳溫槍)用PP袋裝著,可是每次要量耳溫時


  很麻煩,晚上靈機一動便想出用藥水杯分別放孩子們的私人專用耳溫


  套~~~



 



  因為耳溫套的套口朝上,覺得會有灰塵之虞,便加了魔術粘可以


  將牙線盒蓋上。又覺得透明的盒子單調了些,便在盒子的上面貼


  上立體貼紙~增添趣味性!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