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濟醫學中心)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資料,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從1995年的1%,攀升到2004年的6.7%。據估計,全台目前約有300萬人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異位性皮膚炎一直困擾許多病患,如果不想使用那麼多的藥物,以益生菌來做為輔助療法,是不錯的選擇。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小兒科 林俊松 醫師表示,有些病人是因食物過敏,有些是吸入過敏原,有些與情緒有關,原因相當多。其治療的方法,除傳統的保溼、外用類固醇、以及局部使用的免疫調節劑、口服抗組織胺之外,還可試試益生菌輔助療法。


 2000年開始,許多的文章開始報導益生菌可以明顯的改善病人的症狀,有多種益生菌的臨床試驗被證實是有效的。


 有些報導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其腸道中的大腸桿菌以及其他厭氧菌的菌落數較高,在使用益生菌之後,這些細菌的數目會降低。也有些報導指出益生菌可以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的產生,但原理仍在研究中。


 以益生菌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作用機轉,效果可以在使用一到二週內,從病人罹病皮膚的面積、發炎程度減少、以及類固醇等藥物的使用量減少比較得出來。


 林俊松醫師在處理一些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時,建議他們以益生菌作為輔助療法,結果讓大多數的病患病情得到大幅的改善。單一種乳酸菌無法改善所有病人的症狀,可能與益生菌無法在某些病人的腸道中繁殖以及刺激腸道上皮細胞有關。在更換其他種乳酸菌之後,效果就看得出來。因此,可以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最適合的益生菌來使用。



至於預防保健方面,除了避免容易吃入或是吸入過敏物質之外,想預防孩子成為過敏兒,可從兒童以及母親的飲食著手。而在哺乳期的母親要避免食用易致敏的食物,如蛋、奶類、豆類、魚、花生等食物。另外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若孩子屬於過敏體質高危險群,最好餵母乳到一歲以上,母乳有助於對抗由腸道進入的過敏原。當母乳不足時則以減敏水解蛋白嬰兒奶粉補充。


 另外,2003年在刺胳針雜誌有一篇文章指出:在母親懷孕時給予益生菌,嬰兒出生後也讓嬰兒使用益生菌,在追蹤四年後發現幼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減少很多。


 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是起因於皮膚癢而引起搔抓而造成之後的皮膚病變,繼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林俊松 醫師建議,在日常生活保健方面,除了保溼之外,在洗完澡時要在3分鐘內把潤膚乳液擦上,以「鎖」水份,而且在使用毛巾或是浴巾時,要越輕柔越好,以避免過度刺激皮膚引起搔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若茵媽咪 的頭像
    若茵媽咪

    台中市潭子區托育園地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