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較早前訓育組做了一個有關學生行為問題的調查,結果發現一般家長所關注的五種學生行為問題分別是:(1) 故意不遵行指示;(2) 大吵大鬧;(3) 騷擾別人;(4) 重覆不斷說話;和(5) 破壞物件。如果我們嘗試把這五種行為分類,便發覺除了第(4) 項外,其他的四項是一個人在發脾氣時所出現的行為模式,由最初的不與別人合作,以致最具破壞力的把物件損毀。要減少這些不適當行為,我們要留意以下數點:


一.      找出孩子發脾氣或不合作的原因


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會重覆要求孩子「聽話」,或用身體語言來加強指示,例如拉孩子一把、拍一拍孩子的肩膊等,甚至可能拿走孩子正在把玩的玩具等。然而要是我們單單集中在行為問題,而忽略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我們很快便發覺孩子的某一不當行為減少了,但另一不當行為卻出現。這時,我們便好像消防員救火一般,「到處撲來撲去」了。


簡單而言,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三個:


1.      身體不適或感到不安。


家長應細心觀察,要是孩子真的身體不適,應盡快為他們延醫診治;要是發現孩子是一下子不適應某環境,應先讓孩子安定下來,然後再逐漸帶孩子接近那環境。


2.      不明白成人的指示及不懂得表達。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們便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訓練,或利用輔助工具(相片或圖片),讓孩子多明白成人的要求和學習表達自己。


3.      自己喜歡做的活動給終止了或被要求做一些不大喜歡的事情。


孩子是要預先知道自己的生活節奏和程序的,特別是有自閉症傾向的孩子,他們對於一下子的改變是很難適應。我們要預先讓孩子知道活動時間及安排。要是他們對時間和說話並不理解,我們可嘗試用鬧鐘來提示活動結束。


二.      留意教導孩子適當行為的三大原則


原則一 : 對於孩子的適當行為要加以獎賞 (獎賞可以是物質或口頭讚賞、微笑和輕撫,但要即時給予和持之以恆才有效果的。


原則二 : 切勿對不當行為給予關注或妥協。


對於孩子不當行為,我們會自然地直接干涉,要他們立刻停止該頑劣行為。可是直接的喝止會使我們無意中把自己的專注力轉移到他們身上,這會更加強化孩子的不當行為。


原則三 : 對某些不當行為應給予輕微的懲罰。


致於孩子不斷重覆說話的行為模式,可分為兩類:(1) 一種是重覆告訴家長一些事情或物件;(2) 另一種是不斷重覆說一些不對題及無意義的話。


第一種行為可能由於孩子對於事情或物件有一些情緒反應,例如開心、不喜歡、憤怒等卻不能表達,因此便不斷提及此事物。家長可多些向孩子講述有關事物,並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情緒說出來。


若孩子出現第二種說話模式,家長可提示孩子要返回正題,或以一些他們喜歡的活動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作者:招麗儀(教育心理學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