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說話是溝通唯一的管道嗎?孩子不會說話就不能與人溝通嗎?


其實所謂的溝通並不是單指口語部分,若我們一心一意將重點放在孩子怎麼不會說話,而忽略了孩子的非口語表達,沒有積極從非口語溝通的部分協助孩子去與外界接觸、學習,那可能就會耽誤了寶貝許多學習及發展的機會。


 


以下就將溝通能力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


 


一、語言前期的溝通訓練


廣義的溝通能力包含了口語及非口語二個部分,其中口語部分可細分成語言理解及語言表達。而非口語部分則可細分成動作、姿勢、臉部表情等部分。當我們的孩子在語言未發展出來之際,用來與外界溝通最多的就是非口語溝通部分。如他哭泣,就知道他可能是肚子餓或者不舒服等。


 


(一)姿勢、動作學習、模仿:


可以誇大、明顯、具體的動作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及學習,並適時要求孩子跟著做,讓孩子知道姿勢的意義,如揮手代表問好、搖頭代表不要等。身體動作誇大,手部和臉部配合的動作,孩子較能從中將聲音和動作作聯結。而動作具體鮮明有視覺暫留的效果,有助於注意力短或動機不強的孩子學習。


 


(二)促進/鼓勵聲音之反應:


當孩子有偶發聲時,立即給予獎勵強化,以讓孩子有更強的動機去發出聲音


 


(三)口腔功能訓練(針對口腔功能不佳者)


1、使用吸管、吹泡泡訓練吹氣


2、目的:訓練口腔肌肉協調


3、最好使用多種材料,以免孩子有倦怠感,促其任何情況下均能輕易吹氣


 


二、孩子開始出現聲音


(一)無意義的聲音


1、仿音:


可針對孩子會發的音來增強,如孩子發出「介」音,可協助孩子與物品或情境做聯結,伸手拿東西時就說「謝」,幾次後孩子便會仿「謝謝」,進而成為主動表達的音。


2、仿說:


當仿音出現次數增多,可加長句子,如原只會說「給」,可要求孩子仿。


說「給我」。


 


(二)有意義的口語字詞


在孩子學會仿說後,在遇到相同的情境或者物品時,可重覆其仿音,使成為有意義的字音,讓孩子習慣在類似情境下使用語言。


 


三、仿說→回應問題


當孩子已開始出現有意義的字音,可加上問句來詢問孩子,讓孩子學會在類似情境中回應問題。如孩子學會「給我」,照顧者可以「你要拿什麼」,讓孩子主動說出「給我」。


在這個部分分成語言「理解」及「表達」二個部分,語言理解可分為幾個步驟來協助孩子,如要孩子拿衣服,最初可以語言加上行動提示,帶孩子到房間,開衣櫃等動作,以增力孩子對語言內容的了解。


語言表達則是指說的能力,剛開紿孩子會有鸚鵡式的仿說,可以消褪法來協助(循序養成的方法)、鼓勵孩子。


 


(一)單語訓練


1、如蘋果拿出來時,可詢問這是什麼?再由發問者回答蘋果,慢慢以減弱方法慢慢讓孩子自行回答,適時給予獎勵。


2、物品種類剛開始最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物品或者食物,待能正確說出物品名稱後,則可用畫卡來練習,畫卡部分可以後再增加物品的種類。


3、指認卡片:如問蘋果在哪?拿給我,適時給予獎勵或者增強(收受語言的訓練)。有此孩子只能對特定教材做出適當反應,或者看發問者的臉色做反應,此部分應在教導孩子時加以注意、避免。


 


(二)語言理解的訓練(從簡單的開始)


1、言語指示可逐漸減弱,反覆訓練至孩子一聽到指示,就會自動做動作


2、讓孩子付諸行動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言語指示,常伴隨著豐富非口語指示。當孩子能按照提示行動,之後只給語言提示的一部分或者改變形式,他也會照著行動,如開門,只要聽到「門」就會去開門;或者不論在哪種情境下看到人就是說再見。因此必要養成孩子聆聽的習慣,更要注意孩子對內容正確的理解性。


3、要知道孩子對語言的注意和理解程度,必須觀察孩子在聽完話後的行動。因此要對孩子進行「行動的訓練」-就是說出語言提示,讓孩子遵照指示去做。若孩子的理解不夠、錯誤,在所表現的行為上會表露出來。反覆修正這行動,就等於間接在修正孩子的理解。


4、訓練之初要給予易實行的簡單指示。在孩子可遵守指令後,可將指令加長變得複雜一點,例如要求孩子「拿玩具」→「到桌上拿玩具」→「到房間的桌上拿玩具」。


 


(三)問題行為和言語的關聯性


1、因語言理解錯誤而產生的問題行為,理解問題包含:長句的困惑、記憶力問題、缺乏視覺線索、無法處理聽覺訊息、無法類化意義


2、不會說話而引起的問題行為,如哭鬧


3、轉換能力不佳、無法類化:在一情境中了解字意,但在另一個情境中卻不了解該字的意思。


4、協助方法


1)視覺協助可用來幫助有記憶力的孩子。


2)替代性溝通的使用


 


四、增進溝通能力的建議


(一)可從食衣住行訓練起


(二)利用多重感官學習,如視覺、聽覺、觸覺


(三)與遊戲結合,可兼具溝通能力學習中的「重複」、「變化」二個重要因素


(四)使用圖卡或剛開始教孩子時,可從「常用的」、「最喜歡的」,並可孩子用單一圖片表達完整意思


(五)讓孩子從操作中學習


(六)培養孩子眼神接觸習慣:盡可能和孩子視線平行的說話,並利用豐富的表情及有變化的動作、語調來吸引孩子


(七)多跟孩子說話:若孩子理解力較弱,可以簡要、反覆、適時停頓、鼓勵孩子做反應。


(八)創造有利溝通的情境:讓孩子有機會提出疑問、要求。多以開放式或選擇式問句,避免常用是非方式的問答或者直接滿足孩子的需求。


(九)善用唱遊、童謠等遊戲:適當的動作有利於帶出聲音或加深印象


 


                          


                       出處:高雄長庚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若茵媽咪 的頭像
    若茵媽咪

    台中市潭子區托育園地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