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眼睛Eyes

西諺云:「眼睛為靈魂之窗。」中國也有句俗諺:「目睭花花,瓠仔看做菜瓜」足見眼睛對人類的重要性與作用之大,如何照護小寶貝的眼睛呢?以下有2項基本的照護重點。

照護Point1‧盥洗用具要分開

家長首先應有正確的清潔習慣,家中的盥洗用具應個人化不可混用,才可避免家中成員互相感染。幫幼兒沐浴時務必先清潔臉部,以確保清潔臉部的水乾淨無虞,沒被污染。

照護Point2‧出現眼疾要就醫

以下針對嬰幼兒常見的眼睛疾病,概略描述其症狀及治療方式,一旦眼睛出現這些異常現象,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並尋求眼科醫師的診斷。 

眼睛發炎

新生兒常會有眼睛發炎的問題,眼睛會出現很多分泌物,又以自然產的新生兒居多,治療方式以抗生素藥膏為主。

鼻淚管阻塞

嬰兒的鼻淚管因未完全暢通或狹窄而容易有阻塞的情形,家長常可發現嬰兒淚眼汪汪,此時可按摩眼內側靠近鼻樑處(此為鼻淚管的走向),幫助淚液排出,以保持鼻淚管的通暢,若無改善須立即尋求眼科醫師的協助。

急性結膜炎

幼兒也常出現急性結膜炎,眼睛常見黃色甚至綠色的分泌物,有時與幼兒衛生習慣不佳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有關。

過敏性結膜炎

有些過敏體質的幼兒會有不斷眨眼或揉眼睛的動作,若結膜處可見血絲,這是罹患了過敏性結膜炎。治療方式首先以控制其過敏相關症狀為主,包括:減少過敏原的曝露,有時需配合點眼液的使用;嚴重者需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資訊站》居家簡易檢查法

以下是3種不同階段的嬰幼兒在有視力異常時常會有的現象,家長平時可藉由觀察自己的寶貝是否有下列情形,來簡單判別孩子是否有視力異常的狀況。

* 滿月以後的寶寶:以玩具或小型手電筒逗弄,不會注視玩具或光點;黑眼珠中有白色反光。

* 3歲以前的幼兒:手眼協調性變差、步態不穩或易跌倒;直視時,有一眼向內或向外偏移;有歪著頭、瞇眼、閉一眼或皺眉的習慣;經常眨眼或畏光、流淚等。

* 3歲以後的幼兒:可藉由視力篩檢來檢測視力,家長可在紙上畫一大C或E,然後轉動方向讓幼兒指出缺口處,待幼兒熟練後,則可帶往眼科門診檢測視力。

耳朵 Ears

嬰幼兒的耳朵問題以聽力障礙和中耳炎較為常見,聽覺又與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學習息息相關,因此家長更要注意這兩個問題,另外,幼兒的耳朵敏感又脆弱,在清潔上也需特別地小心。

照護Point1‧做聽力篩檢

嬰幼兒的耳朵照護,首重聽力的正常與否,現在各大醫院均有自費的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可提供先天性聽障的早期診斷。父母可於寶寶剛出生或3個月內進行聽力檢測,一旦發現有聽力問題時,才可以早期評估、早期治療。

照護Point2‧當心中耳炎

中耳炎也是不可輕忽的疾病,因為統計上約有七成的孩子在4歲以前會罹患1次以上的中耳炎;中耳炎的發生與上呼吸道感染有直接的相關性,在季節交替時有較高的好發率。嬰幼兒中耳炎常以哭鬧不安或以手拍打患側的耳朵來表現,更大的孩子會表達耳朵痛的感覺,嚴重者甚至會有高燒、耳朵流膿或聽力減退等症狀。

慢性中耳炎雖然沒有耳朵痛的急性症狀,但細心的父母可從孩子看電視或聽音樂時要求音量要更大聲的反應來察覺,更小的孩子也可從日常生活的互動上來察覺,如:聽力變差或反應不佳。所以嬰幼兒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時候需請醫師仔細檢查耳膜,必要時需接受聽力檢查或鼓室圖檢測,若罹患了中耳炎需依照醫囑服用10~14天的抗生素,以確保完全治癒,至於如何預防感染中耳炎,首要之務便是避免反覆地罹患感冒。

照護Point3‧不過度清潔

許多父母對於嬰幼兒的耳道是否該清潔存有許多疑問,其實嬰幼兒的耳道十分狹窄且皮膚細嫩,原則上不建議過度清潔耳道,只要於沐浴時避免水流入雙耳即可。

若不小心讓水進入耳道,可用細棉棒在耳道外部輕輕的將水吸出,切忌深入或大力擦拭,否則易造成急性外耳炎,導致耳朵疼痛、紅腫、甚至耳朵流膿的現象。耳垢分為乾性(屑狀、片狀)和濕性(黃色、咖啡色黏性分泌物)兩種,如果耳垢很多可請耳鼻喉科醫師幫忙清除。

嘴巴 Mouth

看著小寶貝喝奶時吸吮的小嘴,開懷時咧開大笑的嘴,以及不高興時嘟嘴宛如唐老鴨,往往融化為人父母的心,以下即介紹3種幼兒常見的嘴巴問題,提供家長們參考。

SOS~鵝口瘡

口腔念珠菌感染俗稱「鵝口瘡」,可在口腔黏膜發現白色的斑塊。如何預防鵝口瘡的發生呢?餵母奶的母親要穿透氣的內衣,並做好乳頭的清潔與護理;使用奶瓶者,建議奶嘴與奶瓶以沸水消毒殺菌;若使用消毒鍋消毒,要確定消毒鍋的溫度夠高,足以達到殺菌的效果,且奶嘴和奶瓶也需定期更換。

SOS~舌繫帶過短

許多長輩對於嬰兒罹患「舌繫帶過短」,台灣話稱「吊舌筋」,有過多的擔憂,父母親常因為孩子要不要剪舌繫帶而有疑慮。其實舌繫帶過短影響的發聲,只有ㄓ、ㄔ、ㄕ、ㄖ這些捲舌音,如果孩子的舌尖可以伸出嘴唇外,同時舌尖中央沒有被拉住而呈現出W形狀或一小凹溝的話,日後發捲舌音應不成問題。

父母如果發現新生嬰兒舌下的繫帶很長,可請耳鼻喉科醫師處理,醫師只需用一小剪刀將薄膜剪開即可,且出血量很少,家長毋需擔心;如果是較大的孩子,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舌繫帶切開並縫合的整型手術。家長如果還是無法確定自己的寶貝是否應該接受以上的處理,可以請小兒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進行詳細的檢查評估。

SOS~蛀牙

俗諺說:「七坐、八爬、九發牙」,現在的孩子因營養好,有些寶寶在4個月大就有乳牙長出。乳牙提早報到,對父母親而言是另一個照顧重任的開始,清潔乳牙千萬不可馬虎!市面上販有嬰兒專用的乳牙清潔牙刷,讓父母在照護寶寶乳牙時更為方便。

此外,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因為牛奶中的乳糖會讓牙齒產生蛀牙。乳牙直到6~7歲才會陸續由恆齒取代,如果孩子的蛀牙嚴重造成提早掉牙,日後會影響恆齒的生長,造成齒列不正常或咬合不良,嚴重者甚至導致顏面發育異常,千萬不可輕忽。

鼻子Nose

幼兒較常見的鼻子問題包括流鼻血、鼻過敏與鼻腔異物,與其在發生時家長焦急地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如從平時就採取預防措施,尤其幼兒的鼻黏膜較薄且脆弱,平時就應禁止他亂挖鼻孔或將異物放入鼻裡。

SOS~流鼻血

以下提供如何預防流鼻血的方法與發生時的應變之道。

平常時

1.在屋內放水瓶。

流鼻血較常發生於夏天吹冷氣或冬季之際,多數原因是空氣太乾燥,可在房間放置裝水的容器來改善濕度太低的問題。

2.少吃燥熱食物。

不要讓幼兒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如:炸雞、薯條、巧克力等),以免造成微血管擴張,導致症狀惡化。

發生時

1.採壓迫止血法。

幼兒的鼻出血常發生在鼻中隔內側的微血管網,當孩子出現流鼻血的情形時,可立即以手指從鼻翼的兩側捏緊5~10分鐘,同時讓孩子張口呼吸,利用壓迫止血法的方式,鼻出血即可獲得緩解。

2.避免挖揉鼻子。

鼻出血後的接下來幾天,因為傷口癒合會有癢的感覺,所以家長需提醒甚至阻止幼兒,勿亂挖鼻孔、揉鼻子。

SOS~鼻過敏

鼻過敏常發生在有過敏體質家族史的嬰幼兒身上,孩子會有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狀,甚至造成幼兒睡眠品質不好、哭鬧不休或是進食不佳,根本解決之道在於避免過敏原的接觸;若環境的控制,仍無法讓幼兒的鼻過敏得到有效的舒緩,則需使用藥物來幫忙緩解症狀。

資訊站》5大法,過敏原Out!

1. 使用防螨寢具,並且定期清洗,一般建議最少每兩星期以熱水(50~60℃)清洗,外加陽光曝曬,便能有效遏止塵螨增生。

2. 減少填充玩具的使用,如果使用也要定期清洗。

3. 夏天家中冷氣機濾網要時常清潔,或加裝空氣濾網定期更換。

4. 孩子若對貓毛、狗毛過敏,建議家中避免飼養寵物,或是將其飼養於室外。

5. 儘量避免讓孩子處在極大的溫差下,譬如從很熱的戶外進屋後,突然打開很強的冷氣,這樣會讓幼兒一時無法適應,導致不適症狀產生。

SOS~鼻腔異物

幼兒的鼻腔異物亦是家長在照顧時不可輕忽的,有些幼兒會因好奇將小東西(如:豆子、種子或小紙片)塞入鼻腔,因此平時家長就要禁止小孩隨意將小東西放入口鼻,以防止呼吸道被異物堵住;若發現幼兒單側鼻孔有黃色分泌物或伴隨惡臭,則需請耳鼻喉科醫師謹慎評估是否有鼻腔異物的情形。

喉嚨Throat

幼兒需要擔心的喉嚨問題主要有咽喉炎以及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建議的預防方法就是在感冒流行季節注射流感疫苗,平時也要幫助寶寶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SOS~咽喉炎

症狀

幼兒咽喉炎,會有發燒、倦怠、喉嚨痛、食慾不佳的情形;若感染流行性感冒,可能有高達39℃以上的發燒症狀,並伴隨關節酸痛的情形。

預防方法

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可有效預防感染。流感疫苗的安全性非常高,除了對蛋白或疫苗成份過敏者、正在發燒或有感染性疾病、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心肌炎病兒外,其他均可施打。由於接種疫苗2~3週後才會產生抗體,所以最好在流行高峰期的前3週進行施打,接種的時間則以每年10~11月中旬為佳。

小叮嚀

因為流感病毒每年會有不同程度的突變,故需每年定期接種。注射流感疫苗只針對流感病毒有保護力,其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仍然很多,如:呼吸融合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等。

所以,除了在秋冬時注射流感疫苗外,還要讓小寶寶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在感冒流行季節中應減少出入公共及不通風的場所,或是幫小寶寶戴上口罩來減少感染的機率。

SOS~腸病毒 

症狀

近來造成大流行且有重症病例導致死亡的腸病毒感染案例,造成許多家長的恐慌,而腸病毒的感染常於夏季、初秋較為流行,其潛伏期約3~5天。

典型症狀為口腔、喉嚨出現水泡潰瘍,有時在手掌、腳掌也會出現水泡。孩子通常會有高燒的情形;病程約7~10天,重症者會發生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等併發症。

預防方法

新生兒及小嬰兒一旦感染,較容易侵犯多種器官,死亡率較高;如果孩子出現持續或反覆高燒、嘔吐、嗜睡、不安、意識不清、活力不佳與呼吸急促等情形時,就要儘速就醫。

嬰幼兒及其照顧者平時要養成加強個人衛生、經常洗手的習慣,在流行期間也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且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以免增加感染的機率。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若茵媽咪 的頭像
    若茵媽咪

    台中市潭子區托育園地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