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食原則
˙少食多餐(1日進食5-6次),充分吸收營養•吃完東西就臥床休息,避免消化不良及脹氣
˙哺乳期的媽媽要有規律地吃三餐,以不減少用餐次數為基准
˙避免在晚餐後吃點心,點心最好一天一次
二、飲水建議
˙控制水分攝入,避免造成內髒下垂或發胖
˙以米酒代替水分攝入
˙補充足夠的水分,預防便秘
˙喝水果茶以補充水分
三、食物選擇
˙杜絕生冷食物,控制鹽分、避免攝入醋、檸檬等酸性食物。
應該以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低熱量、高蛋白質的蔬菜作為基本食材,建議黃綠色蔬菜、豆類及堅果類,每天應吃200~ 250克肉禽魚蛋,還可多吃些海魚
˙控制高熱量的甜食及點心
四、烹飪要點
˙中醫“熱補”原則,以麻油、老姜、米酒水做料理
˙以烹調簡單的菜式為主,不增加育兒生活的負擔
˙產後第1周多吃肝髒類食物助於排清惡露
˙產後第2周吃豬腰以促進新陳代謝及收縮骨盆、子宮
哺乳期飲食禁忌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韭菜、麥芽、人參等食物。
刺激性的東西:產後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那些刺激性的物品含:辛辣調味料、辣椒等。
油炸食物、脂肪高的食物:這類食物不易消化,且熱量偏高,應酌量攝取。
香煙和煙草:如果哺乳媽媽在喂奶期間仍吸煙的話,尼古丁會很快出現在乳汁當中被寶寶吸收。研究顯示,尼古丁對寶寶的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因此,哺乳媽媽最好能戒煙,並避免吸入二手煙。
藥物:建議哺乳媽媽在自行服藥前,要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況,以便醫生開出適合服用的藥物。
過敏的情況:有時新生兒會有一些過敏的情況發生,媽媽不妨多觀察寶寶皮膚上是否出現紅疹,建議產後媽媽喂母乳,並避免吃到任何可能會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
哺乳期用藥注意事項 哺乳期用藥的原則是:既能有效地治療母親的疾病,又要盡可能地減少藥物對嬰兒的影響。
常見疾病用藥過敏性疾病:哺乳期的媽咪如有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可局部用藥治療。陰道炎:哺乳期的媽咪患有陰道炎時,建議局部用藥治療。
用藥禁忌哺乳期母親禁止使用的藥物:喹諾酮類抗生素、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氯霉素、利巴韋林、放射性同位素、溴隱亭、環孢霉素、阿霉素等。
哺乳期母親慎重使用的藥物:甲硝唑(使用時建議中斷哺乳12-24小時)、磺胺類(喂哺5天之內的新生兒及早產兒應避免使用)、抗真菌素藥物(局部用藥較安全)、抗病毒藥物、硫脲類抗甲狀腺藥物等。
請哺乳期的母親不要自行購買藥物,服用藥物要遵從醫囑,以策安全。
保證乳汁充足的方法營養充足,多樣化飲食,保持心情舒暢,充足睡眠,適當運動,避免情緒緊張、焦慮和憂郁,忌飲酒等7個方面,是保證乳汁充足的重要方法。
哺乳媽必須營養充足:飲食量要比平時多1/4以上。用六小餐代替三大餐,多吃新鮮的水果、肉、蛋、奶、魚和堅果等營養成分不同的天然食物。魚湯、豬蹄湯、黃豆湯有促進母乳分泌的作用。
媽媽體內要足夠的水分來制造奶水:每天至少要補充1000~15DO毫升開水,以沒有口渴感為準。每次餵奶前,可以先喝一杯水或果汁。
兩側乳房換著餵:每次餵奶要兩側乳房輪換著吃,這樣能同時刺激兩側乳房奶水的分泌,保證乳汁的充足。
卵磷脂:哺乳媽咪一定要吃活力mama卵磷脂來預防乳腺炎乳腺阻塞,這樣一來可以使得補乳過程中更加第順利也能暢通乳腺讓寶寶好吸允。
勤餵寶寶:讓寶寶勤吮吸,最能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果每次乳房內的奶吃不盡,最好用吸奶器吸盡,否則會影響母乳分泌量。
充分休息與放鬆:媽媽充分休息與放松,很快就會使乳汁分泌量增加。同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也非常重要。
母乳少也不要輕易動搖母乳餵養的決心
要積極尋找原因,媽媽是否有飲食不當、疲勞、精神緊張、焦慮、憂郁等會抑制催乳素產生的因素:是否有哺乳方法不對等。找到原因,及時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