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替孩子慎選一名優質保母,讓不少新手父母頭痛;一些過來人建議,評估保母時,除考量價錢、托嬰人數外,最好連保母生活環境與家庭背景一併打聽清楚。


 


要找合適保母,除透過親友街坊介紹外,也可以透過各縣市家扶中心詢問,或上網參考各縣市保母協會推薦、彭宛如基金會http://www.pwr.org.tw/index.aspx)這兩個系統,也提供尋找專業保母的協助。


 


初為人母的蔡小姐說,她的朋友曾將幼兒交給保母托育,結果某日突擊保母家發現,保母將孩子丟給菲傭照顧,菲傭怕麻煩又懶得抱,竟將蜂蜜塗在腳趾上,讓幼兒趴在腳邊吸吮。


 


朋友的經驗,讓她決定慎選保母,最初找到的保母,同時帶三名幼童,第二名保母又受不了嬰兒哭鬧,帶沒兩天就放棄,第三個保母兼差當六合彩組頭。四個月內,連換三位保母,最後由親友介紹,這才定下來。


 


陳小姐找上一對護理科系畢業的姊妹檔任保母,保母家裡設有嬰兒遊戲區,琳瑯滿目的玩具、童書,看起來很專業,但她發現客廳電腦是網路遊戲,還有散落的卡拉OK伴唱帶,奇怪保母在照護寶寶之餘,怎麼還有時間消遣,直覺跟這對姊妹保母無緣。


 


篩選過十多名保母的林小姐分享經驗說,她懷孕五個月時,挑中一名家附近的保母,這名保母態度親切,雖然當時已照顧三名寶寶,她仍決定把孩子託付給對方。


 


沒想到準備把寶寶抱給對方的前一周,保母居然收了第四名剛出生的娃娃,還反問她帶五個小孩會不會介意,她頓時覺得這名保母「唯利是圖」回絕。


後來她又看了幾名有證照的保母,雖然環境清潔、空間適宜,但聽到保母一再強調,若接送遲到,以時計費,留宿一晚要多少錢,繞來繞去都是錢,感覺對方斤斤計較,又列為拒絕往來戶。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齡前兒童的學習任務只有一個,就是玩,懂得玩的孩子就是健康的孩子。


      能力這種“隱形教育”遠遠比單純認幾個字、會做幾道題的“顯性教育”重要得多。


      幼稚園不設英語課、大班孩子從來不被要求背唐詩宋詞或默寫中文拼音……這些在很多家長眼中看似不可思議的現象,確實發生在現時一些幼稚園內。據瞭解,這部分幼稚園不把小學知識灌輸給孩子,而將教育重心移在培養幼兒的能力和良好習慣上。




  園長:幼兒是學習慣的最佳時機
 幼稚園的課程應該是培養身心健康、具有探索精神、創造力、交往能力和藝術表現力的孩子,絕不僅僅是背幾首詩、算幾道題那麽簡單。“幾年前,我們探索性地把課程設置成遊戲,教學重點不放在知識點,而是放在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上。實踐證明,這些孩子到小學讀書後,不僅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還表現得愛發言、愛參與課餘活動。現在,多數家長能接受我們這種教學方式。”

  某幼兒園園長也說:“我們不主張讓幼兒過早學習小學知識,在幼稚園只教孩子一些基本知識,並讓孩子在遊戲中進入,注重口語和探索學習,讓他們在無意識中學習。”

 
  家長:前車之鑒吸取教訓

  5歲半的桐桐就讀大班,桐桐爸爸說,以前老師經常提醒家長,幼兒時期的學習重點是道德和習慣,並非知識。開始他不相信,總希望桐桐能多參加幾個興趣班,多學幾樣技能。“親戚的兒子從小就懂英語兒歌、珠心算、會背上百首唐詩,一直是我讓兒子學習的榜樣。可是去年他上小學一年級,不到一年就厭學了,專家評定是這孩子學齡前接受了過多機械記憶訓練,家長忽視孩子理解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造成他現在不知道應該怎樣學習。”從此,桐桐爸爸不再逼兒子上才藝班了,而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循序漸進,著重培養兒子禮貌待人、做事有條理等能力。





  專家:幼稚園學小學課程絕對有害


       部分家長覺得幼稚園開設小學課程是向小學靠攏,就是讓孩子早起步、早領先,實際上是短視行爲,是完全違背了幼兒自身發展規律的錯誤做法。


      幼教專家表示:學齡前兒童的學習任務只有一個,就是玩,懂得玩的孩子就是健康的孩子。相對地,幼稚園的教學任務是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與人相處,這樣才能爲孩子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這種“隱形教育”遠遠比單純認幾個字、會做幾道題的“顯性教育”重要得多。“看到一些幼稚園能把教育做到重能力輕知識,很高興,因爲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幼稚教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彭菊仙 Chu-Chu媽咪


 


被科學數據認定是「天才」、「資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內心永遠不能失去這個關鍵點---動機!其實,在我的教養之路上,能夠確立「動機」的重要性,也算是一個里程碑,比能夠確立孩子是不是「資優」更為可喜….


 


孩子不是資優生只是過得很精彩


 


二年級時,學校會進行一項秘密考核活動資優生篩選,孩子經過三關的篩選,然後從智力測驗與學習觀察中找出所謂的「資優生」,這個作業大概每年三、四月前會有些眉目,我家老大翔翔和老二凱凱都在第二關時被刷下來。


 


偶然的機會凱凱的導師和我談及此事:「我一直覺得凱凱這個孩子很特別,喜歡的事務、做事的風格都很特別!我一直覺得他某些部分是很資優的,他第二關沒過我有點意外!」


 


「老師,其實我很了解凱凱,他的畫畫雖然很在行,也喜歡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是他的數理邏輯方面其實有時候蠻鈍的!」


 


老師不可置信的又補了一句:「不會吧!一年級時他的智力測驗還得滿分啊!」這位老師真的是把孩子放在心頭上吧!對孩子寄予的厚望似乎和家長不相上下,我聽了其實感覺蠻窩心的。


 


但是自己的孩子有幾斤幾兩重,做媽的我一直瞭然於心,只是每當孩子的作品攤在別人面前,溢美之詞不絕於耳,也常常飄飄然而不小心誤入如海市蜃樓的幻象中,連外婆看到凱凱畫畫都會大聲問我:「凱凱真是天才ㄝ!他不是資優生嗎?」


 


其實不用等到智力測驗的結果出爐,想到我教起凱凱數學,只要碰到複雜一點的邏輯推理,看他那目瞪口呆的霧煞煞模樣,我很容易就勾勒出凱凱性向智能的清楚輪廓。


 


然而經過這幾年,每天看到三隻小豬總是馬不停蹄、精彩忙碌、自得其樂、充實豐富的過日子,我似乎早就不需要「數據」的有力佐證,也早能判定他們即使沒有額外的「資優教育」,也能自己極盡過好「優質」的分分秒秒!


 


「老師,其實我覺得凱凱只是過得很忙碌、很精彩、很充實而已,他總是找得到能自得其樂的事情,而且會盡全力去做,非常享受在其中!所以讓你看起來好像蠻有智慧的樣子!」我和老師聊著聊著,似乎為凱凱的「假象聰明」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然而,真正的答案是在母親節過後確認的。


 


真正的答案只有「動機」二字


 


按照慣例,今年母親節我們南下高雄和婆家一起度過,回來時一路塞車,到家時已超過了十二點,孩子們凌晨一點才上床睡覺,我心裡已經打定主意,第二天乾脆讓孩子晚一點去學校,沒想到凱凱一臉堅決否定:


 


「不行!」


 


「為什麼?」


 


「因為早上7:30桌球隊要練習!」


 


「一天不練老師應該不會怎樣吧?」


 


「可是我非常想去啊!」


 


「好啊,你起得來再說,現在已經一點多了!你不可能起得了床!」


 


第二天,我一如往常的時間喊凱凱起床,沒想到,才喊一聲,凱凱立刻跳起,天色幽暗、睡眼惺忪之間,他卻一秒也沒耽擱,我被眼前這八歲孩子鋼鐵般的意志打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不敢相信孩子的動機能夠如此強烈,才睡六個小時不到啊!就在此刻,我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只有兩個字:


 


動機


 


一個孩子,既不「資優」,也未必能拼到「績優」,但是絕對不能沒有的,就是這個了吧---動機,一種自發性想要完成某項任務的強烈欲望!


 


三隻小豬總是過得精采、充實、忙碌,從牙牙學語開始,他們的生活讓我目不暇給,幼兒時期天馬行空自不在話下,直到上了小學也沒閒著,不論養食蟲植物、研究魔術、猛練桌球、研發百變金剛、寫故事….,我看到一次次強烈的內心驅力讓他們整身投入,每一次都能找到一個領域全力投入、不斷探索,然後盡情的、忘我的、渾然不覺中,自行鞭策至精熟的境界,就是這,誤予人「資優」的假象,因而讓老師覺得凱凱「特別」吧!


 


而在凱凱從床上一躍而起的那一刻,我不僅找到了答案,更確立一件重要的事,被科學數據認定是「天才」、「資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內心永遠不能失去這個關鍵點---動機!其實,在我的教養之路上,能夠確立「動機」的重要性,也算是一個里程碑,比能夠確立孩子是不是「資優」更為可喜!


 


動機是一個火車頭,愈強的動機所牽引的學習容量愈大,學習周期愈長,愈為深刻!


 


我在本期五月號「親子天下」看到一個有趣的見解,剛好印證了我的想法,這是由中央大學研究員周育如所提出愈多的探索意味著與環境愈多的互動,愈多的互動使孩子的腦神經連結愈複雜愈緊密,孩子也就聰明優秀。


 


文中又提到「主動探索、主動處理過的訊息在腦中會建立最長、最強韌的連結。而被動灌輸的經驗所建立的連結往往是脆弱而短暫,在將來很容易就被拋棄。


 


擁有安全依附的孩子有較多的探索行為


 


孩子之所以主動探索不正是因為內在的動機使然?一個在平庸不過的孩子如果擁有「內在動機」,就能夠展現學習的熱情,而能在不斷與環境互動的經驗中改變腦神經的連結網路樣貌。有關大腦最新的驚人發現就是這個關鍵點,人的大腦隨著學習、經驗,而能不斷的生出新的連結,「用進廢退」,愈用愈靈光,愈主動愈有效果,而主動的關鍵就在於「動機」。


 


然而,這還不是讓我更欣喜的論點。請仔細讀本期「親子天下」這一段:


依附行為和探索行為是一體兩面。那些能夠與主要照顧者建立起安全依附的幼兒通常比較願意對周遭進行探索。安全依附的孩子有較多的探索行為。


 


在我接觸每一個孩子的經驗中,我發現,其實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包藏各種學習「動機」,也會暗自發出一個一個的疑問,但最終卻只有一部分的孩子勇於踏出探索的腳步,化為一連串自我學習的行動,這些孩子未必都是最聰明的,有些看來不過逞著一股傻勁。到底是什麼力量能讓孩子的隱於內的「動機」外顯為實際的「探索行動」?


 


答案或許就在以上那一段話裡!原來孩子要踏出不可思議的探索行動,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源於一種對環境的信任,內心必須擁有強烈的安全感。


 


「動機」成就了文明改變大腦、創造永恆的歡愉


 


一個有「動機」並且願意付諸實踐的孩子,不僅不需要任何數據佐證,即使天資平庸,一樣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同時也更為積極快樂。


 


每當我看到孩子在自己追求的目標上達到了一個境界,從一路坎坷不平穩的狀態進入到一個穩定的高峰水準,就會感受到他們無比的歡欣與自信。在「童年播下5顆快樂種子」以及「讓天賦自由」等書中都一在說明這種達到「精熟」狀態時的喜悅,稱作「神馳」或「心流」(flow), 彷彿時間與空間完全靜止,整個世界只剩下自我,甚至忘了自我,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一個人早已在自我認同中完全滿足,而能達到永恆的歡愉。本期「親子天下」也提到大腦分泌「多巴胺」做為明證,「多巴胺」正是因為人們進入到「神馳」狀態而能分泌的一種正向情緒神經傳導物質。


 


其實自己在創作或寫作的過程中也常常經歷這種美妙的感受,反推到孩子身上時,讓我更加清楚了解孩子處於什麼樣的境界,想要追求什麼樣的境界,不論成人或孩子都一樣,真正的滿足在於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有「動機」就有「希望」,「動機」就是火車頭,趨使人類不斷探索,創造一座又一座文明的高峰,攻克一山還有一山,學海真是無涯!如周育如所述:「大腦經歷了一段平衡、失衡而又平衡的過程,神經元又走出一條以往不曾通過的新路。


 


有動機的孩子絕對不笨,大腦不斷更新,「多巴胺」永不枯竭,聰明自在、快樂又聰明!但是要讓「動機」真正化為具體行動,就需要我們父母供給無條件的愛做為精神後盾,我們是孩子支取力量的堡壘,安全又安心的依附關係正是孩子勇於探索的基石!


 


 


 


 


 


 


 


 


 


 


 


本文摘自:


幸福教養:讓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關鍵幸福力 /菊仙


更多訊息:


教養好好玩落格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黃曼瑩


 



  11月7日為立冬,正是中國人傳統進補的好時機,好溫暖身體儲存能量。不過現代人生活優渥許多,平常飲食不虞匱乏,反而普遍都有營養過剩問題,營養師提醒,小心補過頭。除了均衡食補外,配合正常作息和適量運動才是長久養生之道。


 


  成大醫院營養師徐瑋婷表示,現在的立冬食補應以均衡營養健康美味零負擔為導向,除了傳統的豆、魚、肉、蛋這些高生理蛋白質食品外,補品更須添加纖維的攝取,各種顏色的蔬果所含的抗氧化成分及營養價值各不相同,可多元化搭配,全穀類中纖維和維生素含量也高,是另外一種選擇。補品中的油脂可改由堅果類取代,增加不飽和脂肪和維生素的比例。最重要的調味方面,則可以不同功效的中藥材增添風味,減少鹽、糖攝取,減輕身體負擔。


 


  進補並非人人需要,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進補前,應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以免越補越大洞。營養師提醒慢性病患者進補要注意以下事項,包括補湯可先將浮油撈起或將肉類去皮再燉煮,減少脂肪攝取。原則上痛風或腎臟病患並不建議喝補湯,一是因為用動物性食品燉煮,其湯裡普林含量高,會加重痛風病情;二是中藥材鉀離子含量高,腎功能不好者會造成排泄負擔。燉煮過程不添加過多油、鹽、糖,並減少沾醬使用。選用魚、家禽、瘦肉取代內臟、肥肉類食物,減少膽固醇及飽和脂肪攝取。高血壓、心血疾病、痛風患者需注意米酒用量。利用蔬果增加纖維攝取,讓補湯充滿變化,也可提高飽足感。


 


  此外,想瘦美女的立冬食補要訣包括利用中藥材沖茶,可減少熱量攝取,熱飲品也較適合女性,例如菊花、桂花、決明子、紅棗、枸杞等。可選用魚、豆類製品,或去皮瘦肉類取代肥肉或內臟類,減少熱量及飽和脂肪攝取。補湯除油後再喝,少油少負擔。補品入菜,取代一、兩樣正餐配菜,減少攝入額外熱量。增加蔬果、菇類攝取,這類食材熱量低、纖維高又有飽足感,最適合想瘦美人。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1&id=12142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中縣


台中縣62歲吳姓婦人,最近看連續劇感動痛哭,但哭了半小時竟然流不出淚來,面臨「欲哭無淚」窘境,就醫才知是免疫系統失調引發俗稱「乾燥症」疾病,治療後已逐漸改善。





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洪國棟指出,日前吳姓婦人就診,她10幾年前眼睛即開始易乾澀、有異物感,她都點眼藥水了事,此外,她常口乾,吃餅乾、蛋糕常會被噎到,須搭配喝湯或飲料才吞得下去,皮膚也失去光澤,變得很乾燥。




洪國棟表示,雖然婦人的相關症狀持續很久,但她以為是年紀大所引發,不以為意,直到日前看連續劇時,明明感動得痛哭,但嚎哭了半小時,居然流不出淚來,她才懷疑健康有問題,到風濕免疫科就診,發現是罹患俗稱「乾燥症」的修格連氏症候群。




洪國棟表示,修格連氏症候群發病原因仍未確定,好發於40至50歲的女性,一般認為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而造成淚腺與唾液腺等受損,無法製造出足夠的眼淚與唾液,引起眼乾與口乾的症狀。




洪國棟指出,修格連氏症候群還可能引響皮膚、腸胃道或呼吸道等系統,民眾發現身體有異狀,要儘快諮詢專業醫師治療。


 


 


 


 


 


 


 


                                                                          來源:中央社新聞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

 

台北榮總研究發現,測量中央動脈血壓,比傳統的上臂動脈血壓,更能預測未來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研究團隊也製作中央動脈血壓計,預期中央動脈血壓將成高血壓診斷的重要依據。



過去追蹤高血壓,主要是測量上臂動脈血壓(周邊動脈血壓),也是評估未來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依據。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鄭浩民表示,台北榮總10年前曾針對金門1000多名民眾進行流行病學研究,測量民眾的頸動脈血壓,並推測出中央動脈血壓;10年後分析民眾罹患心血管疾病狀況,結果發現,中央動脈血壓比起上臂動脈血壓,更能預測未來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其他國家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



鄭浩民說,過去只根據上臂動脈血壓值偏高就診斷為高血壓,但卻有一部分中央動脈血壓正常的病人,接受了不必要的降血壓藥物治療;也有一部分病人上臂動脈血壓正常,但中央動脈偏高,卻沒被診斷出來,錯失早期治療機會。



鄭浩民表示,現階段雖有非侵入性機器可測量中央動脈血壓,但價格昂貴,且需要專業的操作人員操作。因此,台北榮總血流動力學研究團隊利用電子血壓計壓脈帶內的壓力震盪波形,發展出專利分析技術,測量中央動脈血壓數值。



鄭浩民指出,過去3年國科會研究中,運用這項技術研究,發現所測量的中央動脈血壓與心臟質量、腎臟功能及頸動脈厚度的相關性比上臂動脈壓力強。



他說,這項技術正與國內廠商進行產學合作,完成原型機製作,並準備進行臨床驗證,希望中央動脈血壓計能成功上市,作為高血壓診斷、藥物治療的重要依據。

 

 

 

 

 

 

 

 

 

                                                                               來源:中央社新聞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2010/11/05

 

嚴重退化性關節炎讓人不良於行,台灣每年約有3萬5000人為此進行關節置換手術,台灣製造人工關節尺寸多樣,在外國貨中打出一片天,連美國醫師也說讚。



今天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亞太骨科醫學會與台灣骨科醫學會聯合會上,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任Dr. Todd Swanson發表報告指出,台灣製造的人工關節,用在美國人身上,和世界大廠產品的臨床效果一樣好2年的追蹤結果顯示,病人感到滿意。



中華民國關節重建醫學會理事長、慈濟醫學中心關節研究中心主任于載九指出,台製人工關節符合美國及歐盟的標準,即使外銷美國價格比在台灣本地貴3成,但在醫藥費用昂貴的美國,仍顯得價廉物美。



于載九指出,台灣製造的人工關節,最早是讓體型相對較小的台灣人,不必硬用外國人尺寸的關節,在台灣的市占率上升到20%,後來陸續發展到7種人工膝關節、14種人工髖關節尺寸,外銷歐美,發現骨架大的歐美病人也合用。



于載九已執行人工關節手術2500例,他說,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東方人和西方人大同小異,關節形狀也大致一樣,最大的差別在尺寸,台灣拜健保之賜,因關節炎而苦的民眾不用再多花大錢就有能力動手術。



相關統計顯示,全球約有3億5千萬人受關節炎困擾,其中老化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占1億5000萬人。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每3人就有1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每年2萬5000人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需進行髖關節手術的病人超過1萬人。



上了年紀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關節毛病,于載九的病人中,有名72歲阿嬤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而使雙腿變形成X型,只能雙手撐著、用屁股挪動下半身;署立苗栗醫院院長施國正有名80歲病人則變成O型腿,上廁都要別人扶著走,根本出不了門。兩人克服恐懼換了人工膝關節後,連走路都覺得快樂,還能出國看孫子更開心。

 

 

 

 

 

 

 

 

 

 

                                                            來源:中央社新聞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充斥各式清潔劑,洗衣粉、洗碗精、漂白劑、強力除污噴霧……,再再測試我們的呼吸道、皮膚,也考驗環境接受化學污染的容忍度。

 

早有研究證實,壬基酚等環境荷爾蒙是造成雄魚雌性化的元兇,更可能危害人體,因此環保署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禁止製造含壬基酚、壬基酚聚乙氧基醇兩種物質的家用清潔劑。


 


愈來愈多人覺醒,轉而尋求訴求「天然」、「環保」的清潔產品,滿心期待認為自己終於為地球盡了一份心意。


 


環保清潔劑的迷思


環保清潔劑是使用生物分解度高的界面活性劑,不添加磷、螢光劑、含氯漂白劑、甲醛及其他有害環境的化學物質的產品;用在廚房衛浴的清潔劑,pH值更必須在5~9之間,以免強酸強鹼破壞下水道微生物。


 


但有業者打著環保之名,卻以偏差資訊誤導消費者,例如宣稱「無磷環保」洗衣粉,雖然無磷、卻含螢光劑;標榜「天然環保、植物性」洗碗精,仔細看成分表,卻添加香料、界面活性劑、防腐劑等成分,不但比一般清潔劑貴又不環保。


 


就算使用符合環保標章的清潔劑,用量仍須節制。生活工程環境規劃顧問林惠民觀察市面上的環保清潔劑指出,這些清潔劑含有各種界面活性劑及其他各種添加劑,儘管對人體無害,但排入水中仍可能危害魚類,影響生態。


 


尤其國內鋪設污水下水道的普及率還不高,清潔劑多隨著廢水流入沒經過污水處理的衛生下水道,直接排放到河川,儘管環保清潔劑使用生物可分解的界面活性劑,但可能因為分解處理時間不夠長,在毒性還沒完全去除時,廢水就已經入海,影響環境,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提醒。


 


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陳修玲更指出,環保標章的規範以負面表列,因此除了明文規定不准使用的成分外,有些業者可能鑽漏洞,不斷添加其他雖然沒禁止、但仍然危害地球的成分。


 


環保清潔劑也無法避免產生致癌的鹵化有機酸。吳家誠指出,水中無法分解完全的清潔劑,當中的碳氫化合物成分和水結合後,產生鹵化有機酸,排放到河川後、再循著水庫、自來水系統,回到飲用水中,人們喝下含鹵化有機酸的污染水可能致癌。


 


為了隔絕飲用水中的化學毒素,吳家誠指出,目前已推動立法,希望未來實施供水端加裝淨水器;而在尚未公告執法之前,消費者在家中可加裝RO逆滲透、或以活碳淨水,都可有效過濾鹵化有機酸。


 


無毒清潔小撇步,清水也能洗淨油膩碗盤


最環保的方法是,使用天然無毒的清潔劑、並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吳家誠家裡只用純椰子油或棕櫚油製成的肥皂,雖然沒有香味、沒有美麗色澤,但用來洗衣洗碗,好沖洗又環保。


 


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陳修玲建議,平時如廁後習慣使用擦手紙的人,可將紙巾留下,或把已經髒污破裂無法回收的舊衣服剪成明信片大小,用來擦拭油膩碗盤,之後只要用清水就能洗淨碗盤。她也建議民眾可到手工藝品店購買最便宜的毛線,也就是聚脂纖維(壓克力線),編織成洗碗布,對付茶垢、咖啡垢、油污都有效,一擦就清潔溜溜。陳修玲並推薦小蘇打、檸檬酸、醋、肥皂等好用的天然清潔劑,針對不同清潔特性做搭配。


 


小蘇打


◎原理:弱鹼性,適用於油垢等酸性污垢。兼具中和、消臭、發泡、軟化水等作用。但要買食用小蘇打當清潔劑,避免用可能添加重金屬的工業用小蘇打。


◎聰明用:


(1) 水槽、水龍頭、馬桶:用牙刷或刷子沾取小蘇打粉,清洗陶瓷和不鏽鋼類最有效,細縫處可用尖吸管輔助,原本又黑又舊的表面,很快就變得亮晶晶。


(2) 地毯:沾了油漬的地毯可撒上小蘇打粉,放置1小時後以吸塵器清潔即可。


(3) 梳子:可用一杯水加一小匙小蘇打粉,把梳子浸在水裡半天,殘留在梳子上的諸多髮絲便容易清除。


(4) 衣領、袖口:難清理的污垢處可沾濕後撒上小蘇打粉,刷洗乾淨後再放到洗衣機裡清洗。


 


白醋


◎原理:弱酸性,有殺菌、防黴、消毒的作用。


◎聰明用:


(1) 烤盤、微波爐:抹布沾醋擦拭。


(2) 玻璃:醋和水以1:2比例調配,噴在玻璃上並以乾布擦拭。


 


檸檬酸或檸檬汁


◎原理:酸性,適合用來去除鹼性污垢。有中和、溶解、洗淨、柔軟污垢等作用。檸檬酸可在藥局或化工行購買。


◎聰明用:


(1) 排水管:水槽的排水管常留下許多污垢,可用檸檬酸加水倒入排水管後,加入一大匙小蘇打粉,蓋上排水管的蓋子,酸鹼中和出現泡沫可清潔管內髒污。同樣原理可用來清潔熱水瓶內部。


(2) 木質家具:用檸檬皮擦拭,可常保木質家具晶亮如新。


 


肥皂


◎原理:鹼性,含有界面活性劑的成分,適用於去除油污或灰塵等酸性污垢。


◎聰明用:


(1) 廚房瓷磚:用肥皂水噴濕衛生紙或紙巾,貼在充滿油垢的瓷磚上靜置一晚,可吸附髒污。


(2) 抽油煙機:噴灑肥皂水後,油污可隨著水滴下來。


 


哪些清潔劑不能用


1.選「氧系」不選「氯系」


清潔劑:氯系清潔劑的洗淨效果雖然較強,但容易在使用中產生氯酸鈉等化合物,毒性和腐蝕性都強;吸入有毒氯氣也會破壞人體呼吸道黏膜組織。購買時可看產品標識,氯系清潔劑有時標示次氯酸鈉(NaOCl)或含氯;氧系會標示過氧化物(H2O2)或過氧化系列。


 


2.不選多功能清潔劑:


宣稱一種清潔劑就能洗遍金屬、木頭、地板、衣服等產品不要用,因為這類產品通常是強鹼物質,對人體和生態都不好。


 


3.宣稱抗菌、殺菌的不用:


師大化學系吳家誠教授指出,界面活性劑本來就有清潔、殺菌效果,不必另外添加抗菌成分,且這類產品通常添加三氯沙(triclosan)或烷基酚(易造成壬基酚等環境荷爾蒙)成分,易破壞生態。


儘管環保署公告今年起禁止製造含壬基酚、壬基酚聚乙氧基醇的家用清潔劑,但民眾購買市售清潔用品時仍須注意,2008年以前生產的清潔劑仍可能含有壬基酚等有毒物質,應小心選用。


4.黃豆粉、茶粉洗碗要當心:


用黃豆粉、茶粉、無患子等天然成分洗碗被重視環保的民眾廣為採用,但黃豆粉、茶粉等產品不但容易沉積在水管,造成堵塞,這類有機物排放到水裡也會造成河川優氧化,因此最好裝在臉盆內洗滌,不要直接倒掉,蒐集廢水可用來澆花;也可以靜置廢水,等有機物沉澱後,撈起丟到垃圾桶。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人傳統的習慣多半是將穿過一天,沾滿灰塵的衣物直接丟到洗衣機內清洗,而在洗衣行程中,廢水中的污垢,會被離心力甩出沾黏在洗衣槽和外筒壁之間的死角。而這塊充滿潮濕、不透氣又溫暖的空間就成為細菌的溫床。取出剛洗好的衣服,會有股淡淡的霉味,再仔細檢視衣物,可以看到一些細小附著物在衣物上,如果能拆開洗衣機或是使用「洗衣槽清潔粉」,更可以洗出一片片黑色滑黏的污垢。為什麼該洗乾淨衣物的洗衣機,卻會將衣物越洗越髒?


 



衣服洗不乾淨,許多人會選擇加量使用洗衣粉,認為泡沫產生愈多,衣服就能洗得愈乾淨。但其實是只會殘留更多化學物質在衣服上,就算能洗淨衣物污垢,也無法洗掉洗衣槽死角的污垢及病菌。而原本已經洗乾淨的衣物也在病菌間的交互傳染下造成二次汙染,等衣服穿在身上後,細菌刺激皮膚容易引起發癢甚至紅腫發炎,女性私處較密閉也較溫暖潮濕,會癢得更難過。


 



由此可知,洗衣機內部的殘留污垢,可能是皮膚疾病的一大感染源。要降低甚至避免皮膚疾病上身,定時清潔洗衣機是不可省掉的功夫。請人拆機維修是最徹底的清潔辦法,但價錢不便宜,又有拆壞機器的風險。而使用「洗衣槽清潔劑」,是比較適宜的方法,不但比拆機清洗省力,清潔效果也比傳統用醋與小蘇打徹底。


 



專家建議,較好的洗衣習慣是先浸泡衣物將大多的灰塵洗去,再選擇使用易溶解的天然成分洗衣粉洗滌,避免石化洗衣粉的化學成分殘留在衣物。如果是一家四口以上的家庭,使用洗衣機較為頻繁,最好每個月定期使用「洗衣槽清潔粉」保養清潔洗衣機,避免污垢累積。勤保持居家環境的乾淨整潔,那麼皮膚過敏、搔癢與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疾病大多能不藥而癒。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BBK~finfinbaby愛心分享

 



年輕父母中,約七成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接受鍛煉,為的是讓孩子能有個健壯的身體。

但兒童保健專家指出,過早地讓孩子從事某些健體運動不僅不利於孩子身體的鍛煉,反而容易造成傷害。

專家介紹:人在過量運動時,為防止能量進一步消耗,人會感覺極度疲勞,渾身無力,大腦反應減慢,如果長時間過量運動,會使大腦機能受損,尤其是兒童,過量運動極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甚至缺氧等現象。

 

** 不宜一:拔河 **

拔河可能讓孩子「傷心」、「傷筋」。從生理學角度來講,兒童心臟正在發育中,植物神經對心臟調節功能尚不完善,當肢體負荷量增加時,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來增加供血量。拔河需屏氣用力,有時一次憋氣長達十幾秒鐘,當由憋氣突然變成開口呼氣時,靜脈血流也會突然湧向心房,損傷孩子柔薄的心房壁。有醫學工作者曾對250名5至6歲的兒童在拔河比賽中進行生理檢查,發現心率均高,賽後1小時有30%的兒童心率未能恢復正常。

除了對心臟造成影響外,拔河還可能傷到孩子的「筋骨」。兒童時期身體的肌肉主要為縱向生長,固定關節的力量很弱,骨骼彈性大而硬度小,拔河時極易引起關節脫臼和軟組織損傷,抑制骨骼的生長,嚴重的還會引起肢體變形,影響兒童體形健美。另外,拔河是一項對抗性較強的運動,孩子爭強好勝,集體榮譽感強,比賽中往往難以控制保護自己,極易發生損傷。

 

** 不宜二:力量鍛煉 **

兒童生長發育時都是先長身高,後長體重,而且他們的肌肉力量弱,極易疲勞。也就是說,身體發育以骨骼生長為主,還沒有進入肌肉生長的高峰期。如果這個時候讓孩子過早進行肌肉負重的力量鍛煉,一是會讓孩子局部肌肉過分強壯,影響身體各部分勻稱發育;二會使肌肉過早受刺激變發達,給心臟等器官造成較重的負擔;另外還可能使局部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彈性。所以,父母不要讓孩子從事大人常練的引體向上、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力量練習。如果要練習肌肉力量,從初中一、二年級開始比較合適。

 

** 不宜三:長跑、負重跑 **

長跑屬於典型的撞擊運動,對人體各關節的衝擊力度很高。孩子經常長跑鍛煉,對關節處的骨骺發育不利。尤其是在堅硬的馬路上進行冬季長跑時,對關節衝擊力更大,骨骺容易出現炎症,從而影響孩子長個子。長跑也是一項心臟負荷運動,兒童過早進行長跑,會使心肌壁厚度增加,限制心腔擴張,影響心肺功能發育。另外,兒童時期體內水分佔的比重相對較大,蛋白質及無機物的含量少,肌肉力量薄弱,若參加能量消耗大的長跑運動,會使營養入不敷出,妨礙正常的生長發育。

另外,捆綁著沙袋進行負重跑,孩子的跑姿容易變形,錯誤動作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 不宜四:扳手腕 **

兒童四肢各關節的關節囊比較鬆弛,堅固性較差,扳手腕容易發生扭傷。另外,如同拔河一樣,屏氣是扳手腕時的必然現象,這樣會使胸腔內壓力急劇上升,靜脈血向心臟回流受阻,而後,靜脈內滯留的大量血液會猛烈地衝入心房,對心壁產生過強的刺激。如果長時間用一臂練習扳手腕,可能造成兩側肢體發育不均衡。

 

** 不宜五:極限運動 **

專家認為,少年兒童的體育鍛煉,一要遵循兒童自身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二要考慮兒童少年身體的解剖生理特點。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期,器官各方面還沒有成熟,自然很難承受極具「挑戰性」的極限運動,而且很容易造成損傷,比如超過兒童身體自身承受能力幾倍的大運動量,就有可能導致兒童肌肉因長期處於極度疲勞狀,造成肌肉疲勞損傷,容易留下運動損傷後遺症。另外,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孩子,關節中的軟骨還沒有完全長成,長時間過度磨損膝蓋軟骨,日後容易形成關節炎。研究表明,兒童時期的膝蓋損傷成年後患關節炎的可能性會增加三四倍。

 

** 不宜六:兔子跳 **

在做兔子跳運動時,人體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當於自身體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蓋骨所承受的衝擊力相當於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這樣對骨化過程尚未完成的孩子來講,很容易造成韌帶和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不宜七:倒立 **

儘管兒童的眼壓調節功能較強,但如果經常進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時間過長,會損害眼睛對眼壓的調節。

 

** 不宜八:碰碰車 **

10歲以下兒童不宜玩碰碰車。少年兒童的肌肉、韌帶、骨質和結締組織等均未發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強烈震動時容易造成扭傷和碰傷。

 

** 不宜九:滑板車 **

8歲以下兒童不宜玩滑板車。兒童身體正處於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長期玩滑板車,會出現腿部肌肉過分發達,影響身體的全面發展,甚至影響身高發育。此外,玩滑板車時腰部、膝蓋、腳踝需要用力支撐身體,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傷,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護,最好有父母陪護,並且找平坦寬敞的非交通區域玩耍。

 

** 不宜十:小區健身器材 **

公共健身器材對安全要求很高。例如目前最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其兩腳間規格,明顯是只適合成人使用的,而有關警示上只對運動的形式、健康禁忌做了規定,對於使用者年齡並沒有特別限制。而很多青少年也把這些器材當成了玩具。目前兒童使用健身器材不當引起傷害不斷增多,甚至出現了重傷、殘疾的現象。據瞭解,小區裡的健身器材原則上就是給中老年人配備的,目前還沒有安裝適合兒童的健身器材。

 

專家指出,過早從事某一專項體育運動對未成年兒童也是一種傷害,其中包括:疲勞性骨折、月經失調、疲勞過度、飲食功能失調以及情感壓抑等問題。因此,專家認為父母應當鼓勵兒童參加多種體育活動,而不要希望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創造某些體育項目的奇跡。

 

一些兒保專家認為,針對少年兒童身體發育特點,父母可以讓孩子進行跳繩、彈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籃球、游泳等體育運動,這些項目既有助於增加少年兒童的身高,又不會傷害身體。另外,對於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一次運動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間隔十幾分鐘,休
息一會後再運動。一天的運動量不能過大,以運動後孩子不感到疲勞為限。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