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氣喘免疫科主任 賴建丞

嬰幼兒鼻塞為常見的問題,家長可以觀察有無其他嚴重合併症,會不會影響嬰幼兒睡眠及吃奶;如果活動力正常,沒有其他合併症,可以試著居家療法如:熱毛巾敷鼻腔、使用吸鼻器等,解決孩子鼻塞不適症狀。

“哽哽”小寶貝的鼻塞問題,讓很多家長傷透了腦筋,尤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更明顯,有些還會影響到寶寶的吃奶。父母親看了心裡很難過,可是又不知道怎麼辦,甚至有父母整夜沒睡,盯著寶寶看,深怕一個不注意,寶貝就吸不到空氣了。寶寶為什麼容易鼻塞?居家怎麼幫寶寶?本文提供一些建議,給各位家長做參考。

寶寶為什麼會鼻塞?

造成寶寶鼻塞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項:




  1. 新生兒期生理性鼻塞:
    新生兒因為鼻道狹窄,鼻腔、喉軟骨和氣管尚未發育成熟,而且鼻咽部淋巴組織較肥大,在正常情況下就有很多分泌物,用來潤溼及過濾吸進的空氣,再加上新生兒鼻腔黏膜又特別敏感,在接觸到空氣中的灰塵或氣溫變化時,鼻子的症狀就比兒童和成人時期來得明顯,所以新生兒睡眠中常會發出呼嚕呼嚕的呼吸聲。這在三個月以下新生嬰兒是非常常見而且正常的。如果不影響吸奶及睡眠,也沒有下面所談的合併症,是不必去特別處理的,有時改變睡姿,聲音可能會減少。一般四到五個月大時,情況就會改善。



  2. 先天畸型:
    新生兒先天鼻道不通,稱為後鼻腔閉瑣。雙側閉瑣出生時應該就會被發現,單側時,鼻腔常會有長期蓄膿的情形時,而醫生用極細的鼻胃管都無法插入,就應懷疑有此病症,需要以開刀來矯正。



  3. 病毒性鼻炎:
    就是俗稱的「感冒」,是嬰幼兒期及兒童時期流鼻水最常見的原因,鼻黏膜上皮細胞受病毒感染時,會有水腫充血、分泌黏液,因此有鼻塞、流鼻水的症狀。三、四天之後,鼻涕會變黃且黏稠,大約七至十天,會慢慢乾掉而停止。



  4. 過敏性鼻炎:
    較大的孩童,在清晨或溫差大的時候,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如果有鼻子癢、常會揉鼻子,就要考慮是過敏性鼻炎。這類孩子容易合併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氣喘,臉上容易有黑眼圈、鼻頭上有皺紋,鼻腔內的鼻甲則蒼白而肥大,甚至塞住鼻孔。



  5. 鼻竇炎:
    常是因感冒引起的一種併發症,在感冒之後,持續的黃濃鼻涕、鼻塞超過十天,有時會以鼻嚏倒流、咳嗽來表現。



  6. 鼻道異物:
    比較大的幼兒會因為好奇,而將一些小玩具或像花生一類的東西,塞到自己或者較小嬰幼兒的鼻腔裡,造成鼻塞。幾天之後會開始有黃濃鼻涕,甚至帶血,通常只有單側。家屬可以拿個手電筒看一下有無異物,若有異物時,不建議自行取出,因為可能會傷及黏膜,甚至越挾越進去,還是找醫師處理吧。



居家療法解決鼻塞問題

晚上鼻塞睡不著時,怎麼辦?如果沒有其他的併發症狀,可以試試下列的居家療法:




  1. 不要平躺。頭部保持較高的姿勢。



  2. 用熱毛巾熱敷鼻腔。



  3. 多補充開水。



  4. 使用吸鼻器。



  5. 將分泌物取出。



  6. 注意溫差的變化。



  7. 藥物治療。



出現以下症狀趕快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就醫治療?




  • 合併有發燒、嚴重咳嗽或活動力不佳時:表示存在有其他較嚴重的問題,需就醫治療。



  • 呼吸費力或氣喘時:寶寶表現出煩燥不安、臉色發紺、鼻翼搧動、呼吸速率增加及胸部凹陷等症狀時,表示有下呼吸道或全身性問題,應儘速就醫。



  • 黃濃鼻涕:鼻水的顏色由透明清水狀轉為黃色黏稠狀時,表示可能鼻腔中已被細菌或病毒感染而發炎,需就醫診治。



  • 連續不斷的清鼻涕:有極少數的例子,連續不斷的流清水,是腦脊髓液外流,表示鼻腔與大腦腔間有裂隙存在,這是非常危險及緊急的情況,一定要馬上送醫檢查治療。



嬰幼兒鼻塞是兒科門診和健診中常見的問題,家長可以觀察有沒有其他嚴重的合併症?會不會影響到嬰幼兒的睡眠及吃奶?如果活動力正常,沒有其他合併症,可以試著自己DIY,幫小朋友解決問題。有任何問題或疑慮,可以跟你的小兒科醫師詢問。
 






(詳文請見3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葡萄:葡萄汁與葡萄酒都含有白黎蘆醇(Resveratrol),是降低膽固醇的天然物質;實驗證明能降低膽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葡萄是高血脂症者最好的食品之一。



2. 蘋果:富含果膠、纖維素和維生素C,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LDL-C,即壞的膽固醇),提升有益於人體的高密度膽固醇(HDL-C,即好的膽固醇)值數。

3. 山楂:富含黃酮類,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膽固醇等作用;是許多消脂茶的主要成分。



4. 大蒜:具有獨特生物活性的蒜素(Allicin,Garlicim),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可抑制脂肪氧化的作用,降低血中膽固醇及血脂含量,控制血栓素的合成。大蒜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硒,對恢復缺硒引起的心肌機能衰退,也有高營養價值。



5. 韭菜: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C等營養價值外,還含有胡蘿蔔素和大量纖維素,能增強胃腸蠕動,有良好的通便作用,能促進排除腸道中多餘的脂肪。





6. 洋蔥:含硫化物能促進脂肪代謝,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作用。還含有機硫化合物及少量含硫氨基酸,這類物質可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7. 冬瓜:含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C,能去掉體內過剩的脂肪和水分,具有較強的通便效果,達到減肥作用。



8. 胡蘿蔔: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較多的鉀、鈣、磷、鐵等無機鹽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含果膠酸鈣,能與膽汁酸結合從大便中排出。



9. 牡蠣:富含微量元素鋅及牛磺酸,牛磺酸可以促進膽固醇的分解,有助於降低血脂。



10. 海帶:富含碘、食物纖維藻酸,可降低血脂及膽汁中的膽固醇。



11. 香菇:能降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其降膽固醇作用,比降血脂藥物安妥明強10倍。



12. 木耳:富含富含碳水化合物、膠質、纖維素、葡萄糖、木糖、卵磷脂、腦磷脂、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鐵、鈣、磷等多種營養成分,被譽為「素中之葷」。



13. 紅豆(即「赤小豆」):富含蛋白質、澱粉、鈣、維生素B群、鐵、磷,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具有通便、利尿、消腫之功能,對於心臟病或腎臟病患者大有補益。所含纖維素可減緩糖份的吸收,減輕空腹感,又可消脂減肥。



14. 燕麥:含極豐富的亞油酸和皂疳素,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含大量水溶性纖維,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性。



15. 玉米:含豐富的鈣、磷、硒和卵磷脂、維生素E等,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16. 牛奶:含豐富的乳清酸和鈣質,既能抑制膽固醇沈積於動脈血管壁,又能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膽固醇值數。



17. 酸奶:既含有牛奶中的營養成份,又含有助消化作用的乳酸菌,降脂減肥作用更勝一籌。



18. 決明子茶:肥胖節食者在節食減肥期間,宿便易積存體內,特別是腸子蠕動功能遲緩的人,造成便秘。原料:決明子茶。做法:熱水沖泡。功效: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19. 普洱茶:胃裡積食不化,影響腸胃功能,使脂肪、糖份得不到正常的消耗而致胖。原料:普洱茶葉、乾菊花5朵。做法:熱水沖泡。功效:幫助消化、消除油脂。



20. 檸檬茶:消脂、去油膩,美白肌膚。原料:檸檬切片。做法:榨出檸檬汁,用溫水沖調,加入適量蜂蜜。功效:消脂肪、助消化、美白肌膚。


 


 


 


 


                                                                                                              來源:yahoo 奇摩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度的批評或指責會慣害孩子的自信心,不適當的誇獎則會造成孩子的自我膨脹,唯有具體的褒獎與中肯的建議,才能孩子變得有自信也有能力。


本文摘自/學前雜誌、作者/林欣慧,更多優質文章請參閱:學前雜誌


有一天,安安的媽媽到幼稚園接他放學。安安拿著他的美勞作品,迫不及待地想要給媽媽看。以5歲孩子的程度來說,安安的勞作真是一件不錯的作品,從很多小地方可以看到安安的確花了不少心思。媽媽一面聽安安解說他是怎麼做的,一面認真看著作品......


爸媽回應的方式,影響孩子的動力


就這種畫面你也可能有機會遇上,如果你是安安的爸媽,將會如何回應呢?一般說來,爸媽的反應有三種型態:


一、指正型的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岳,是「愛之深、責之切」理念的忠實信徒,自認為要幫助孩子好好學習,一定要盡力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他下次會更進步。所以父母的反應是:「這美勞是你自己做的,是吧?你看你,這邊黏了太多東西,混在一起,非常的雜亂;那邊沒黏好,都快掉下來了。你怎麼這麼粗心,下次記得要黏好。」


二、空泛褒獎型的父母


這種父母深信凡事都得鼓勵孩子,鼓勵愈多,孩子表現愈好。他們的反應是:「哇!你的作品好棒哦!我就知道班上就屬你最聰明,有誰比得過你?你最厲害了,對不對?」


三、具體褒獎與建議中肯型的父母


這種父母懂得運用真體褒獎,不但指出孩子的長處,並加上中肯的建議,幫助孩子改善短處。當孩子把作品遞給這種父母時,他們的反應通常是先花一點時間仔細地欣賞孩子的作品,然後告訴孩子:「你今天在班上這麼用心的做了這件美勞呀,這兩個顏色配在一起真好看。咦!這個地方沒黏好,快掉下來了,需要再上一點白膠,待會兒回家後再修補一下吧。這個作品很可愛,你可以送給我嗎?」


孩子的學習熱忱,爸媽要支持


學齡前兒童對很多事情都是躍躍欲試,因為還沒有經歷太多的挫折,他有非常高度的學習熱忱,對自己的能力也很有信心。只要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就能幫助孩子累積豐富的生活經驗。「能者多勞與勞者多能」是一種成長的良性循環。


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培養能力;當他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時,他會對自己更具信心。但是,要記得因為孩子才剛起步學習,他的表現自然不能成人的角度來評估。父母應多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所學得的經驗,而不只看重最後的成果。例如,每個偉大的畫家,在小的時候也是從塗鴉開始的,所以父母親的支持與呵護,在這個年齡層更顯得珍貴。


負面訊息,會讓孩子自認不夠好


很多時候,爸媽對待孩子所採取的態度不過在一念之間而已。由於國人深信個人處事要謙卑低調,不要太過張揚,所以當孩子有優秀表現的時候,有些爸媽為了要孩子學會謙虛,不但不給了褒獎,反而馬上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或是故意殺殺孩子的銳氣。


其實在爸媽的心理,還是為孩子的表現感到高興,但是,爸媽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傳送了負面訊息給孩子,讓仔以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孩子如果無法了解爸媽的用心,得不到他們的認同與鼓勵,而爸媽又一再忽視孩子的良好表現,孩子的自信心會日益低落,對於嘗試新事物的動機也會因而消失殆盡。


褒獎時應指出孩子的用心和長處


不少人對褒獎有著這樣的迷思:褒獎可以讓孩子感到快樂,幫助孩子學得更好。然而最近有些針對褒獎所做的研究,卻歸納出一些不同的結果:並不是所有的褒獎都有效,過度不實的褒獎反而會造成孩子的自我膨脹,變得眼高手低。


當孩子習慣了過度的褒獎之後,他無法能客觀的評量自己的能力,一旦挑戰失敗時,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能力並沒有想像中得好,他的內心會產生自我認知的衝突。孩子為了要解決這種困境,可能會在表面上以自大驕傲、不屑一試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惶恐不安。久而久之,便不願接受新的挑戰了。


最有效的褒獎方式其實很簡單,祕訣在於具體指出孩子用心的地方,或是他的長處。當爸媽要褒獎孩子時,應仔細的想一下,孩子哪件事做得好﹒並明確指出來,孩子有了這個經驗以後,他下次還會再重複相同的行為,把事情做得更好。另外,學齡前的兒童,有很多能力都才剛開始培養,在生活上累積的經驗也不多。爸媽的肯定與鼓勵,能幫助孩子察覺、辨識,並累積好的經驗和增進能力。


指正缺點,善用「三明治」準則


指導孩子改善弱點也是父母的重任之一。只要父母善用且多用「三明治」準則一一褒獎+指導+褒獎,先具體褒獎孩子的表現,然後加入建議,再鼓勵一下,這也就是真體褒獎與建議中肯型的父母跟孩子互動的方式。


如果你很想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但總是覺得不自在,或不知從何下手,那是因為你正在試著要改變一種舊有的習慣,學習使用一個不同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請再努力試試看;也許剛開始你無法馬上具體地指出孩子哪裡做得好,或是無法消除「忠言逆耳」的慣性反應,建議你不妨在平日多想想與孩子之間的對談、想想孩子的表現。當爸媽逐漸改變,學會先肯定孩子、指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再強調一次你對他的欣賞,那麼,孩子也會因你的改變而更有自信。


 


 


 


 


 


 


 


資料來自 國際線上時尚BBS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衰老是人類的大敵,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變老,除了臉上的皺紋越來越多,其實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注意的衰老表現,下面這些你 注意到了嗎?


腸道——便秘
你沒有想到?



這個盤繞長達5∼6米的傢伙竟然是你衰老最開始的地方?



的確如此,因為腸道是我們身體裡重要的消化吸收系統,營養從這裡吸收,毒素、垃圾從這裡排出。



醫學專家指出,人體90%的疾病與腸道不潔有關,1天不排便等於吸3包煙。



腸道衰老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便秘,腸道中最高能積存約6.5公斤的宿便,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腸道裡,使得毒素、垃圾無法及時排出甚至被腸道當做“營養” 重新吸收,於是導致膚色晦暗、斑痘叢生、口臭熏人,不僅如此,由於腹部堆積了太多的廢油,小“腰”精直接升級變成小“腹”婆。



食 療推薦:紅薯、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脊椎——駝背
35歲以後,脊椎、腰椎開始退步。



女性渴望的S 形身材,可不是說你的脊椎要變成S型。



脊椎出現了側彎,就會帶來很多疾病。



女性與男性相比,發生脊椎側彎的人群是男性的3倍,脊椎側彎的女性特別脆弱,輕 輕搬一次東西很可能就導致需要一個月平躺在床。



脊椎疾病還可能影響到心腦血管疾病和心理健康。



調查發現:長期蹺二郎腿容易引起彎腰駝背,造成腰椎與胸椎壓力分佈不均,長此以往,勢必壓迫脊椎神經,而且翹二郎腿還會妨礙腿部血液循環,造成腿部靜脈曲張。



食療推薦:適當補充 膠原蛋白和鈣質,多曬太陽!



牙齒——兔子的門牙!
如果你發現牙齒變得比以前更長了,這不是因為它們在增長,而是因為牙齦在萎縮,甚至一部分牙根已經暴露在外。



門牙的平均長度一般在10~12毫米,隨著牙齦萎縮導致的牙根暴露,這個數字會增長到15~17毫米。



身體機能的逐漸衰老造成了皮膚失去彈性,牙齦開始鬆弛。



最好的保護方法是使你的牙齦遠離細菌的侵害:每天保證刷牙兩次,同時用牙線配合清理。



細菌帶來的牙齦病變會加劇牙齦萎縮的情況,同樣過度用力刷牙也會帶走牙齦組織,也要盡量避免。



鼻子——匹諾曹效應
鼻子是有美麗時限的,鼻子最美的時間是20-40歲。



40歲以後,你每天早上起床就會發現鼻孔下垂,鼻型改變,鼻樑也稍有下陷,甚至,你能感覺到鼻子比以前大了很多,所以,45歲之後,你不能再說任何謊話了!



這是因為,鼻子像其他軟組織(皮膚,脂肪和肌肉)一樣萎縮。



隨著時間的增長,骨骼也會萎縮,沒有了骨骼的支持,這些軟組織就少了可供支撐的基架。



頭髮——越來越稀疏
正常狀況下,每個人每天都會脫落一些毛髮。



但是如果發現頭髮稀疏變薄,並且已經退過了髮際線,或者毛髮脫落變薄的地方越來越大,這就說明你要重視這個問題了。



35歲以後,相同比例的男性和女性都會漸漸遭受頭髮稀疏的困擾。



原因同樣與雌性激素的分泌有關,一直以來雌 性激素被視為是毛髮生長的保護傘。



食療推薦:芝麻、核桃、大棗等補腦補腎的食物。


 


 


 


 


 


 


 


 


資料來自 瑞麗女性網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黃曼瑩





控制近視 散瞳劑外的另一選擇 
  根據統計,台灣學齡兒童近視率約5成,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12歲兒童的高度近視比率,有逐年增加趨勢,顯見近視與高度近視都必需加以預防控制,才不致使台灣未來變成高度近視王國。


  目前對於近視的成因,並沒有單一理論學說可以完全解釋,但各種學術研究得到的共通點是除了先天的遺傳體質外,後天環境若近距離的視力使用過多、過久,皆可使近視快速加深。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對於高度近視與遺傳性的關連,有一項驚人的大規模的統計發現:其一若雙親其中一位為高度近視,另一位正常,則下一代有10~15%會有高度近視。其二若雙親其中一位為高度近視,另一位為600度以下近視,則下一代有50%會有高度近視。其三若雙親皆為高度近視(600度以上),則下一代幾乎100%會有高度近視。


  也就是說,若當父母親有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時,其下一代罹患高度近視比率非常高,至於用眼上若過度使用近距離視力時,則度數往往較同儕更快加深;高度近視的遺傳表現也同時會受後天環境因子所影響,這也說明了大眾普遍存在「在農業社會,高度近視少,文明社會與都市叢林中,高度近視多」的觀念,是不爭的事實。正因高度近視的遺傳特性如此複雜,因此也使得高度近視的研究增添許多複雜性及不確定性。


  提到控制近視,目前常見使用散瞳劑(也可稱之為睫狀肌鬆弛劑)由來已久,其理論基礎在於散瞳劑可以將睫狀肌強迫鬆弛,避免睫狀肌過度使用造成假性近視,當然也間接避免眼軸增長形成真性近視,到底臨床上是否真的有效呢?根據台大一份長期的研究追蹤報告中得到證實,散瞳劑畢竟不是萬靈丹,因其同時會使瞳孔散大,所以也衍生出一些問題。


  點散瞳劑有一些注意事項,由於會使瞳孔散大,易接觸較多之紫外線,白天陽天強烈時,建議戴具阻擋紫外線的太陽眼鏡或帽子。長時間點散瞳劑,仍有調節力弱化之可能,建議不要點太強的散瞳劑,或當度數穩定時可酌予降低濃度。散瞳時,有時因虹膜阻塞前房房水排出,易使眼壓上升(>20 mmHg),若原本眼壓已偏高(具青光眼傾向),則不建議使用。此外,少數患者對散瞳劑會產生過敏反應,應加以留意。

  除了點散瞳劑外,目前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配戴角膜塑型片,自1937年第一副硬式隱形眼鏡問世以來,便開啟了硬式隱形眼鏡多采多姿的新時代,陳逸川表示,角膜塑型鏡片便是一種特殊設計之硬式隱形眼鏡,角膜塑型術原文Orthokeratology,又簡稱為Ortho-k,即有角膜矯正成正常之意。1970年角膜塑型術在美國蓬勃發展,利用reverse geometry(逆幾何)原理,可精細地設計出角膜塑型鏡片,來改變角膜弧度進而降低近視及散光的度數。


  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初期僅能降低約100~300度,到了1990年代,由於高透氧性硬式隱形眼鏡材質的發明,以及更精密的電腦磨片技術的使用,始得第三代雙重逆幾何鏡片得以同時擁有基弧(Basal curve)、反轉弧(Reverse curve)、平行弧(Alignment curve)及邊弧(Peripheral curve)等四個弧度於一身,可以更快速地降低更多度數。


  角膜塑型鏡片與點散瞳劑的原理不同,而是一種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眼鏡,內有同心圓之環形設計,利用睡眠中戴在角膜上,可將角膜壓平,避免其往高度近視方面作變形,除了控制度數外更可在白天不用戴任何眼鏡,也保有一整天好視力,不會有因點散瞳劑造成看近吃力、畏光模糊的缺點。


  角膜塑型術治療尤須注意的是鏡片的清潔問題,就如同其他種類之隱形眼鏡一般,最怕角膜感染,故必須每天清潔鏡片,特別的是因為角膜塑型鏡片內面有4弧甚或5弧的設計,因此清洗時必須以手指指腹作同心圓方式搓洗,必要時甚至可以利用棉棒,將溝漕內異物清除乾淨。若有眼睛不適產生時,最好先停戴,儘快回原驗配醫師做檢查,且最好同時帶著角膜塑型鏡片供醫師檢查,是否因鏡片破損或清潔不當而造成。


  塑型與點散瞳劑,何者較優?其實二種治療方式都是臨床上證實有效的方法,並沒有非那個不可,只是有些個案可能因點散瞳劑畏光無法適應,或眼壓較高,有青光眼傾向,又或者即使點高濃度之長效散瞳劑,度數依舊往上升,此時角膜塑型就是較好的選擇。近視控制的重點不僅是在戴不戴眼鏡的問題而已,而是近視越深或越接近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時,則眼球的視網膜則比一般人更易退化,或產生黃斑部病變,甚至因視網膜破洞造成視網膜剝離,所造成社會成本加重的問題,國人不可不慎。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8&id=12097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黃曼瑩





「植牙」滿足口腹之慾 有助健胃整腸 
  越接近年底,趕飯局的攤不知不覺變多了,近來從結婚喜筵,到大大小小的聚餐,似乎也愈來愈熱鬧了。對於年紀大的人,或是腸胃不好甚至罹患慢性疾病的病人來說,其實不必擔心無法享受美食、滿足口腹之慾,只要能先控制好病情,並且透過進步的植牙技術,就能擁一口好牙,恢復昔日的咀嚼力,吃起來有夠力,暢快品嚐美味又安心,即使長期缺牙的年長者,也能透過植牙,照樣吃得很開心!


  常見有老人牙齒沒剩幾顆,只能眼巴巴看著親友聚餐時,大快朵頤的模樣,自己卻只能吃一些既軟又稀的食物來吃;還有的糖尿病患者明明有缺牙的困擾,卻因為擔心疾病安全而不敢植牙,吃東西有所局限,逐漸影響營養攝取反而影響健康;中華民國口腔雷射醫學會專科醫師同時也是國際口腔植體醫學會院士陳忠明 醫師表示,有的年輕人因為缺牙沒有補,不但不太敢露齒大笑,還怕說話漏風、吃東西流汁出來,因此顯得不盡興,不過這一些狀況與擔心,都可以透過進步且安全的3D微創六合一水光雷射植牙獲得解決。


  傳統植牙在拔牙後須等待兩至三個月傷口復原,才可植入人工牙根,之後又必須等待三到六個月才可裝戴上假牙,若遇上齒槽骨不夠的病人,還須多等候補骨時間,甚至會拖上一年半載;而且治療一次,代表又要痛一次,對許多長期缺牙又害怕植牙的病患來說,不但不方便,更是不愉快的經驗,有的人甚至因此裹足不前。


  不過隨著植牙技術日新月異,愈來愈精進,植牙手術不但縮短療程省時省事,而且還能確保手術的安全性與使用長久性。陳忠明表示,新式的3D微創六合一水光植牙,運用新式六合一技術,包括數個階段手術一次精確定位同時完成,先以3D電腦斷層定位系統,準確安全地在拔牙的同時,利用水激光微創技術將上顎鼻竇推高與補骨,當天可同步植牙,尤其雷射植牙射具有瞬間滅菌的功能,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同時能夠處理牙周病、蛀牙等問題。


  術後當天即可裝上臨時假牙,安全美觀兼具,過程中完全無痛麻醉,幾乎沒有傷口,不用擔心術後感染或腫痛問題,因此能大啖美味,滿足口腹之慾。約一周後即可裝上假牙,除了恢復咀嚼功能,吃東西只要注意勿過度挑戰硬物,就能吃的開開心心,並能重拾美麗的微笑曲線。當然醫療除了有高科技儀器的伴隨之外,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才是手術成功的最重要關鍵,陳忠明 醫師再次提醒患者勿以價格選擇醫療專業;多評估醫師的手術成功率與醫療口碑,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即使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只要與主治醫師溝通得宜,身體狀況穩定,也可以透過此植牙方式同步處理牙周病、蛀牙等問題。牙醫師張簡敬哲提醒,由於糖尿病患傷口癒合比較慢,極容易受到感染,但是使用此方式傷口小,而且雷射具有瞬間滅菌與止血功能,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是不錯的選擇。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0&id=12077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擷取自《呼吸力—「呼吸」對了,就能不生病、提升免疫力、找回健康!》

  改變「呼吸」就不容易生病

  說到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分別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呼吸」。動物只要活著,就片刻都無法不呼吸。人類只要呼吸停止五分鐘就會死亡。

  其次,就是從外部吸收營養至體內,換言之就是「飲食」。如果無法靠飲食補給因呼吸所燃燒掉的能量,能量不久就會被消耗殆盡。

  最後,還有一項不能忘記的,那就是「睡眠(休息)」。

  這三項要素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因為只要欠缺了任何一項都直接攸關了性命。譬如,就算能夠呼吸、能夠休息,但沒有食物的話,終究也會餓死。而就算能夠呼吸、能夠攝取食物,但光這兩項也不足以維持生命。因為在活動過後,如果無法有一定時間的休息,就會精疲力盡,終究會生病或甚至是猝死。

  不管文明有多進步,IT科技為社會帶來了多大的轉變,周遭的環境有多大的變化,對於身為哺乳類一員的人類而言,這三大要素,也就是「呼吸」「飲食」「睡眠」都是不可或缺的。

  換言之,這是「理所當然」的要件,是為了維持生命最基本的要件。

  然而,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太過於基本而且「理所當然」,所以有的人甚至不把它當一回事,而採取自以為是的錯誤作法。換句話說,根本不理會「呼吸」到底是要用鼻還是用口,覺得只要空氣能吸入肺部就好。「飲食」上,也為了享受一時的快感,所以喜歡吃冰冷食物,計算熱量時也只求數字總合不超標就好,不慎選食材,老吃一些不必費工夫的即食食品,然而幾乎咬都不咬就吞進肚子裡。「睡眠(休息)」方面,也總是犧牲睡眠時間去玩耍或是熱中於工作,結果白天睏的時候,就直接辦公桌上打盹兒補眠……。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些行為都極為「正常」,究竟錯在哪裡?

  實際上,連在醫學界裡,「呼吸」「飲食」「睡眠」這三項行為,也由於過於「理所當然」而且「基本」,反而容易讓人忽略其重要性。因此,一般大眾會輕忽這些行為也不足為奇。

  不過,不僅限於人類,不管是何種動物,輕視生存所需一日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將其視為「理所當然」,還採取錯誤的生活方式,當然對健康無益。更何況長期都是這樣的狀態。

  正因為這些要素關係到了生命的基礎,所以自然會對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所導致的後果也很嚴重。長期處於這種狀態的話,當然健康狀況就會出現異常。如果這些異常就是「疾病」的話……。

  其實,氣喘、蕁麻疹、花粉症(過敏性鼻炎),甚至於惡性淋巴瘤、癌症等,一般被稱為難以治癒的疾病,都是由於長期持續「呼吸」「飲食」「睡眠」的錯誤習慣,導致免疫力減弱而引發的事實,最近已經獲得証實。持續輕忽生存所需的基本要素並採取錯誤方式的後果,就是它會化身為現代特有的「難病」來威脅人類的生命。

  正因為如此,現在更有必要重新理解「呼吸」「飲食」「睡眠」這三項我們過去幾乎從未注意的要素,包括瞭解它們的重要性與正確的方式。

  原本人類與其他哺乳類相比,就有多達五項構造上的缺陷。因此,為了維持生命,確實遵守越是「理所當然」、越是「基本」的要素,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為什麼「口呼吸」會引發疾病?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遠離了哺乳類的正常體制。因此,產生了幾項對生物而言不盡合理的錯誤。

  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人類可以用口呼吸。哺乳類當中,能夠用口呼吸的就只有一歲以上的人類而已。這是約六百萬年前,人類為了學習語言所造成一種呼吸道構造上的缺陷。而這個缺陷為人體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

  首先,如果用口呼吸的話,嘴巴就會張得開開地,呈現了一副呆滯鬆懈的表情。這樣的狀態在外觀上來看就不太雅觀。

  其次,口呼吸往往是導致口臭的原因。一般來說,唾液能讓口腔保持濕潤,但習慣口呼吸的人因為總是張著嘴巴,所以導致口中的唾液變得容易乾燥。也因此容易繁殖細菌,這就成了口臭的原因。

  再者,口呼吸也會對齒列造成影響。為什麼呢?

  人類在吞嚥食物時,原本是藉由緊閉嘴唇,讓口腔中的壓力低於外部壓力以進行吞嚥的動作。但如果用口呼吸的話,在進食時也必須用口呼吸,所以嘴唇根本無法緊閉。於是,為了讓口腔中的壓力降低,舌頭就會代替嘴唇阻擋住上下排牙齒間的縫隙。也就是說,上下排的牙齒和舌頭取代了本應由嘴唇負責的任務。

  在這種狀況下,牙齒會承受一股好像舌頭推向前方的壓力。這種壓力大概有40~60公克重。而且形成了一種每天三餐都在持續加壓的狀態。

  或許各位會覺得就算有四十~六十公克重的力量加在牙齒上也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牙齒為了咬碎食物,在縱向(垂直)的耐壓能力的確很強,足足可以耐重五十~一百公斤。但另一方面,牙齒側向的耐重能力卻很脆弱。譬如,齒列矯正用的牙套施加在門牙上的壓力,只有二十~七十公克而已。這麼輕微的力道就足以改變齒列的位置了。以此類推,用口呼吸的人等同是持續好幾年都在進行暴牙的齒列矯正一樣。而且,還是施以比一般齒列矯正用牙套更強大的力量。

  而且,口呼吸與睡眠呼吸中止症(SAS,sleep apnea syndrome)有著密切的關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為睡覺時呼吸會中止、大聲打鼾等,也因為是心臟疾病、中風等容易引發猝死疾病的原因之一而廣為人知。此外,即便沒有嚴重至引發心臟疾病、中風等,也可能造成在行車當中因為突然覺得昏昏欲睡而引發重大的車禍事故等嚴重問題,而部份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推測也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

  最後,就如一開始就曾提及的,口呼吸也是引發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花粉症、癌症等現代社會特有的難病的原因之一。接下來就要說明不用鼻呼吸而以口呼吸為什麼會引發這些疾病。

  只要瞭解疾病的「根源」,治療方法就全都一樣

  凡疾病必有因。哺乳動物就是因為遵循生命的規則,所以脊椎動物的進化才能綿延不斷地持續了近五億年之久。人類因為在六百年前學會了語言,所以喪失了身為哺乳動物最重要的一項構造,那就是從鼻孔經過鼻腔深入後鼻胭腔的氣管再深入到肺部的連續性構造。

  生命中最重要的運動就是呼吸。無論何時都必須完全確保呼吸的暢通,這是哺乳動物生命的規則。

  然而,在說話或睡覺時用「口呼吸」的話,喉嚨溫度下降,結果就會導致白血球載著口內細菌或喉嚨的常在菌環繞全身,如果污染了胰臟的胰島細胞時就會變成糖尿病,如果盤踞在關節細胞時就會引發風濕,如果盤踞在皮下組織細胞就會引發蕁麻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

  如果「冷中毒」的話,腸內的細菌就會侵襲體內的細胞。

  如果「休息不足」的話,骨髓的造血功能就會受阻,白血球的力量就會減弱,腸內細菌就會蔓延至全身。

  如此一來,掌管細胞內呼吸的粒線體就會受損,然後引發疾病。

  揭開了謎底之後,治療的方法其實都一樣。那就是矯正至肺部為止的外呼吸,還有為了將體溫維持在37℃必須保持身體溫暖,為了細胞呼吸能夠攝取充足的營養,就必須攝取不傷腸胃的食物並且細嚼慢嚥,好好地保護粒線體。這麼做的話,一定就能常保健康。


 


 


 


 


 


 


 


 


(本文章內容出自於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擷取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喝咖啡會利尿,使人脫水,所以喝下一杯咖啡的同時,必須補充兩杯水的份量,才不至於造成身體水分的流失。但是,有誰喝一杯咖啡會補喝兩杯水呢?大多數人以為喝咖啡也是在補充水分,殊不知咖啡喝越多,身體的水分流失得越多。

  咖啡裡面含有大量咖啡因。咖啡因對人體產生的壞處,可用四個字來形容——「寅吃卯糧」,也就是這個月就吃下個月的糧食。雖然喝咖啡會很興奮、很有體力、很有精神,但這個精神卻是向明天借來的。等咖啡因的藥效過去之後,身體會更感疲乏。我想美國與台灣有很多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應該都和長期壓力與長期喝咖啡有關。精神不振的時候,喝咖啡的確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分泌、提升血糖、分解脂肪,但是日積月累下來,會形成焦慮、心悸、失眠、憂鬱、疲倦⋯⋯等等問題,所以我建議大家最好還是不要喝咖啡,尤其天黑以後千萬不要喝,以免失眠。少數敏感的人,甚至下午開始就不能喝。如果要提神,還有很多好方法,例如喝花旗參茶。

  如果有人就是喜歡咖啡的味道,一時戒不掉,我建議可以選用低咖啡因的咖啡。然而大部分低咖啡因咖啡是用化學溶劑,把咖啡豆裡的咖啡因萃取出來;由於化學溶劑可能殘留在咖啡裡,所以我並不建議這種咖啡。比較好的方式是用水把咖啡因萃取出來,但是這種咖啡比較難買得到。

  此外,咖啡還有很多問題。例如,咖啡產地化肥與重金屬的污染、咖啡豆的烘培問題、即溶咖啡的仿冒問題..等等。很多人也許不曉得,許多即溶咖啡是用烤焦的綠豆粉、咖啡因與人工咖啡香精做出來的,咖啡因與咖啡香精可以在化工行買到,做出來的咖啡味道與顏色,與真品難以分辨。


 


 


 


 


 


 


(本文章內容出自於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擷取自《24小時健康行事曆:林承箕醫師整合醫學DIY》

  對很多上班族而言,禮拜一到禮拜五早上起床時,永遠都沒有睡飽的感覺,唯有假日睡到中午起床,才會真正覺得自己睡飽了。這種常態,正是讓我們健康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

  盡可能睡到自然醒

  我們常開玩笑說最好的工作,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這種工作可遇而不可求,但「睡到自然醒」卻是不可或缺的健康法則。有了足夠的睡眠、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就不必依賴鬧鐘、也不用別人叫我們起床,時間到了自然就會醒過來,而且醒來後精神百倍、神清氣爽。

  儘管這已是老掉牙的常識,但對現代人來說,要達到實在比登天還難。很多人已經習慣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甚至更短,不是熬夜工作,就是越夜越美麗,到夜店盡情玩樂。還有許多人深受失眠所困擾,就算早早躺下,也始終進不了夢鄉。

  一、兩天沒睡飽,還可以靠補眠來恢復體力,若是長期睡眠不足,就算假日睡一整天也很難彌補。根據研究,每天睡足七小時是最理想的,可是,假如你睡了十小時,還是沒辦法自然醒,那就代表你的生理情況和環境出問題了。因為要真正睡到自然醒,其實是需要許多條件的,包括:

  ● 一、細胞層次要有充分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各種廢物、垃圾、廢氣(如二氧化碳等)能有效去除,各個細胞都能有效運轉。

  ● 二、體液及組織層次:六十到一百兆細胞所浸泡的體液大環境、血液及淋巴等循環順暢,不缺氧、偏鹼性,體內生理化學反應都能正常進行。

  ● 三、中央(腦)及周邊神經:要營養充足,神經鞘健康、緊緻,對外不會亂放電,神經內部的傳導也有效、迅速、精準。否則雜訊太多,就容易影響心裡、情緒或造成痠、痛、麻等神經不適,不容易有好的睡眠品質,也很難睡到自然醒。

  ● 四、內分泌:各種荷爾蒙的製造、分泌正常,平衡與協調。因為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胰臟分泌的胰島素……等等,都會影響我們體內的生物時鐘、睡眠、清醒、機警等狀態。

  ● 五、脊椎:頸椎不正,會壓迫神經,讓腦壓偏高,即使不到明顯痠痛、生病的程度,還是會影響睡眠品質。

  ● 六、睡眠環境:新鮮的空氣、乾淨舒適的被褥和寢具、沒有電磁波和光線的的干擾,也就是讓你能睡得舒服的好環境。

  由上可知,要睡到自然醒,說來簡單,其實學問很大,牽涉的因素也很複雜,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

  配合經絡運行,做該做的事

  根據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與體的十二條經絡是相對應的早上五點到七點(卯時)走的是大腸經,這是最佳的起床時刻,因為大腸「起來工作」,就代表人們該起床上大號,將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了。早上七點到九點(辰時)走的是胃經,這時候吃早餐,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的能力最好。

  而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子時)走的是膽經,這時候正在進行膽汁的新陳代謝,也是我們躺下來睡覺的最佳時段。凌晨一到三點(丑時),走的是肝經,是人體正在養肝血的時段。凌晨三到五點(寅時),走的則是肺經,身體正在做氣血的養護,通常有肺病或是感冒咳嗽的人,這時間都會咳得特別嚴重。如果在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五點這個時段,你沒有讓身體充分休息的話,這些臟器當然也無法各司其職,長久下來當然就會讓健康每況愈下。若能配合「子午流注」,養成晚上九〜十點,最遲十一點前睡覺,早上五、六點左右起床的習慣,讓身體各個臟器的機能保持在最好的狀況,而且睡眠充足的話,自然也就能睡到自然醒了。


 


 


 


 


 


 


(本文章內容出自於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擷取自《不能吃的秘密:打造無毒的飲食生活》

  基因改造食物對健康究竟有沒有害處?目前還有很多爭議,它也可說是人類發明史上的另一個矛盾。

  當初,為了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聰明的人類改變了農作物的基因,讓害蟲不敢靠近,如此一來就不用噴灑農藥,產量也大幅提高了。但是,改變基因的食物蟲類不敢吃,讓人類來吃就不會有問題嗎?目前科學家還找不出答案。因為所謂的臨床數據是要累積數十年以上才具意義,就算有人吃了基因改造食物而生病,目前也只是個案而已,在統計學上是無意義的。就像氫化油一樣,可能要到三、四十年後才會知道後果。

  近年來歐洲地區崇尚自然的人權主義意識抬頭,基於回歸自然的飲食觀念,目前歐盟已全面禁止食用基因改造的食物美國則偏向資本主義,目前仍繼續採用。其中當然也牽扯到許多政治、經濟的問題,尤其目前正處於糧荒時代,有些國家不得不使用。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目前有百分之八十五的黃豆來自美國,而美國的黃豆大多是經過基因改造的。

  環境賀爾蒙,讓人類越吃越毒

  除了食物之外,我們所使用的清潔劑等化學藥劑,也可能透過食物鏈一再累積變化,最後再回到人類的身上。所謂「環境賀爾蒙」,簡單來說,就是化學混合物改變了生物體內的內分泌系統,使得生物產生雌雄同體、雌性化、雄性化或變種,對後代造成永久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些研究發現,某些河川中的魚全部是公魚或母魚,這都是環境賀爾蒙造成的影響。

  我們使用的許多清潔劑如洗碗精、洗髮精、沐浴乳及牙膏等等,其中的某一種成分和生物的賀爾蒙化學式很相似。當含有清潔劑的廢水被排到河川裡,生活在河川裡的小型生物承受力不像大型動物這樣高,牠們只要在被污染的環境裡生長一段時間,賀爾蒙就會改變,時間一久,這條河川裡的小生物體就會發生變種。人類再將這些變種生物吃進肚子裡,等到毒素累積到一定劑量之後,就會開始影響人體的內分泌,尤其是生殖系統,進而造成人類賀爾蒙的變化,這就是環境賀爾蒙的可怕。

  環境賀爾蒙對人類造成的影響

  1.增加生殖系統的病變:環境賀爾蒙容易造成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異位、性早熟等現象的發生,同時也會增加男性罹患睪丸癌、攝護腺癌的機會。

  2.造成男性精蟲數減少而影響生育率:現在男性的精蟲數只有五十年前的一半而已,造成現代不孕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科學園區,平均三對夫婦中就有一對不孕,機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

  3.造成出生性別的改變:據說科學園區內女嬰的出生率較高,這也可能是環境賀爾蒙所造成的。

  4.造成神經系統、內分泌與行為異常:人類的神經系統、內分泌和免疫系統是健康的金三角,只要神經系統出問題就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內分泌出問題也會影響免疫系統。

  因此,好的飲食必須是增加免疫力、穩定神經系統、不影響內分泌,這樣才會健康。只要其中一項出問題,就會影響到其他兩者。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環境賀爾蒙影響的對象不只是人類而已,對於一般生物都會造成影響,不但地球上許多物種因此而改變,有些生物甚至有可能因此滅種。


 


 


 


 


 


 


 


 


(本文章內容出自於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