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中醫師表示,最近門診開始出現抱怨小腿抽筋、皮膚乾癢脫屑的中老年患者,或是手腳冰冷的年輕女性,尤其晚上或東北季風轉強時更明顯,中醫師建議,可以花草入藥的茶飲預防或緩解症狀。


 


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詹琬菁說,冬天寒氣會影響血管運動,四肢末梢血液供應量不足,手腳易冰冷,夜間甚至會抽筋、疼痛難耐。另外,風寒之氣影響體表血液循環,滋潤供養皮膚的血液不足,也會出現中醫所謂「血虛生風化燥」的皮膚病症。


 


詹琬菁表示,冬天夜晚堪稱「寒中之寒」,中老年人容易小腿抽筋,玫瑰花有疏肝、行氣、止痛作用,臨床可緩解抽筋症狀;柔筋玫瑰花茶以玫瑰花三朵、碎的芍藥兩錢、碎的炙甘草兩錢,滾水五百CC浸泡,十分鐘後即可飲用。另外可稍微伸展,增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溫度提高,減少低溫引發的抽筋不適。


 


若要活血通經,改善手腳冰冷,詹琬菁說,可以一錢桂枝、碎的黃耆兩錢,剪開的紅棗三顆、碎的當歸一錢、滾水五百CC浸泡,十分鐘後即可飲用。以百合入藥,可養陰潤燥,達到止癢效果,百合一錢、碎的當歸一錢、碎的防風一錢、碎的炙甘草一錢,以滾水五百CC浸泡,十分鐘後可飲用。


 


詹琬菁強調,中醫養生重視配合節令,古書提及,冬季要早睡晚起,等待天明,養精蓄銳、去寒就溫,若能勤加運動,少吃生冷食物,可降低冬季不適。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文/侯宜?(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


      


小姐,33歲,於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個性較急且做事要求完美,長期患有失眠及腸胃不適問題,另外因工作壓力大,生活飲食不規則,最近因持續的腹痛及拉肚子而至門診求治。小姐有大腸癌家族史,本身最擔心是否罹患大腸癌,經醫師詳細問診、檢查並討論之後,小姐才明瞭原來是腸激躁症惹的禍。


 


腸激躁症是一種惱人且常見的腸胃問題,以慢性腹痛或不適為主,並伴隨著排便習慣的改變。在不同的國家或種族中,其盛行率也不同,大約2.3%25%不等。好發年齡約在3050歲左右,另外女性可能較易罹患此疾。在基層門診病人中,腸激躁症是常見的腸胃問題之一,以美國為例,它是被轉診至腸胃專科醫師的病例之主要疾病,佔四分之ㄧ至二分之ㄧ,同時也是員工請假的第二常見原因,不僅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也帶來經濟方面的損害。


 


腸激躁症的診斷以羅馬準則III為主:


 


過去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以上有反覆發作的腹部疼痛或不適,且合併下列3種情況的2種:(1)排便後症狀改善,(2)排便次數改變,(3)大便軟硬改變,另外腹部疼痛或不適症狀在6個月之前已有發作過。


 


最近於成大醫院的研究成果發現,罹患腸激躁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年輕族群、未婚、教育程度較低者及焦慮或憂鬱指數較高者,另外也發現若日常生活有喝酒或喝茶習慣者,可能與腸激躁症有關。故建議腸激躁症患者宜適當調整壓力,若喝酒或喝茶之後發現症狀加重,宜考慮減量。


 


但是若病患有以下的「警訊」症狀,包括最近才發生的排便習慣改變、排便為黑便或解血便、體重下降(半年內下降5%)、反覆發燒或不明原因的貧血,若有這些症狀則必須小心一些較嚴重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或癌症,宜提早就醫檢查。國民健康局自991月起透過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擴大提供4大癌症(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的篩檢服務,若以癌症發生人數而言,96年發生人數最高為大腸癌,為早期發現大腸癌,國民健康局補助50-69歲民眾2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大腸癌篩檢可以發現早期個案(01),且經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呼籲大家一定要愛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記得做檢查。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1&id=12223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啼哭是寶寶和您溝通的方式,它意味著孩子有需求,只要他還在哭,就表明他的需求尚未被滿足,就算抱著他覺得亦於事無補,但您的回應至少令他知道自己沒有被人忽視……


  


 當您發現自己站在孩子房間外面聽著他號啕大哭,可能立即感到手足無措:明明已經給孩子喂過奶、拍過嗝、換過尿布,為什麼還哭?您當然希望自己的寶寶得到最好的照料,但到底應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呢?


 


    嬰兒哭鬧的原因各有不同,這些不同的原因卻同等重要——無聊和寂寞能給嬰兒帶來跟饑餓和脹氣同等程度的難受,等到寶寶“真正需要您的時候才去照顧他”這種說法毫無道理。啼哭是寶寶和您溝通的方式——它意味著孩子有需求,只要他還在哭,就表明他的需求尚未被滿足,就這麽簡單。這好比一個警報系統一旦發生異常,警報就響,直至您去處理它爲止。


 


    然而嬰兒終究不是機器,不可能無休無止地發出噪音。嬰兒長時間哭鬧之後,最終會安靜下來,但這並不表示他學會了安撫自己,只不過是因爲他已經疲憊不堪且沮喪異常。


 


    威廉西爾斯醫生在《夜間撫育》一書中表示,父母對孩子的哭叫置之不理將破壞孩子和父母間的信賴關係,而這種信賴是教養孩子不可或缺的。對孩子的啼哭做出反應,您會讓他知道您相信他真的需要您,而且他可以信賴您會守在他的身旁。西爾斯醫生認爲:“一個被信賴的孩子才能學會信賴他人。”他同時指出:“研究資料顯示,嬰兒在啼哭的時候,如果立刻有人理會,在他們稍大時反而會哭得較少。”


 


    響應孩子的啼哭並不會使他們養成壞習慣,相反地,您是在教導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能夠成功地與您溝通,就算您對他的哭聲不明就裏,抱著他亦於事無補,但您的回應至少令他知道自己沒有被人忽視。


 


    白瑞布萊澤頓醫生於25年前曾經進行過一個調查,總結資料顯示,一般所謂“正常”的嬰兒每天平均要哭上兩個小時以上。但只要有人去照顧他,很多就是患腸絞痛的孩子每天也不會哭超過1小時。響應孩子的哭聲並不會使他們哭得更多,恰恰相反,這會教給他不需要哭那麽多。


 


    另外,嬰兒啼哭對肺部有幫助的說法更非屬實。西爾斯醫生認爲,“任由嬰兒啼哭不僅會降低他們血液中的含氧量並增加心率,周期性出現無人理會的啼哭會對孩子的整體發展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所有的嬰兒都哭,這是一個簡單的事實。您的母親告誡您如果孩子抱得太勤會把他慣壞;您最要好的朋友卻又對您說,沒有孩子會因爲太多的愛而被寵壞;可是您的鄰居又來勸您,孩子必須學會獨立,否則將會永無休止地黏著您。


 


    但是“讓寶寶哭去吧!”不僅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對母親也同樣有負面的影響。首先,它混淆母親的直覺,本能反應叫她們要去安撫孩子,然而身邊的人卻勸告她不可這樣做。她進退維穀,既想做對孩子最好的事情,卻不知道到底應該相信自己的直覺還是“專家”的建議。


 


    在《教養難帶寶寶》一書中,西爾斯醫生指出,若長期因聽取其他人的意見而將自己的直覺壓抑,不去理會孩子的哭叫,母親將會逐漸變得既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孩子。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處走動階段


處於學步階段的寶寶,可以說是最令媽媽費心的了,爲了減少“不要碰、不要動它、走開”等負面字眼的出現,最好的方式是先製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寶寶什麽都能自己掌握。


 


       家中


1、製造安全的環境,即使一個小角落也要安全無虞。


2、拉櫃或房門要安裝防夾手裝置。


3、柔軟的地面可以讓寶寶不小心跌倒時不致於受傷。


4、玩具也要避免有尖銳的棱角或很小的零部件。


 


      保護小腳丫


學走路的寶寶平時在家最好只穿襪子走路,只要不滑倒就好。如果有機會到外面穿鞋走路,要選擇適合的鞋款,以柔軟有彈性、天然材質的爲宜。


1、這個階段的寶寶幾乎都是扁平足,可以多讓寶寶踩踩不同材料的物 品,以增加對足部的刺激,天冷的時候要注意給寶寶穿厚棉襪。


2、學步鞋如果選得不好,很容易限制寶寶腳趾的彎曲度,所以最好選擇 腳後跟包覆良好的鞋款。


3、如果寶寶還在穿包腳的連身裝,媽媽要隨時注意所穿衣服是否會讓寶寶的腳部關節過度彎曲,是否限制了其雙腳的伸展,及時調整,否則時間一長會影響寶寶的足部發育。


4、寶寶的腳丫也可能會感染真菌(腳氣)或甲溝炎,媽媽要隨時觀察寶寶的腳是否有細菌感染,不會喊痛的寶寶常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醫生叮嚀


如何知道鞋子合不合腳?


寶寶鞋子的適合尺寸是以媽媽的一根手指頭能塞進去爲准,一般來說,寶寶的鞋子一年要更換兩個尺寸。媽媽平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腳趾有沒有被壓紅、有沒有出現水泡、寶寶是不是不願意穿鞋、鞋子是不是偏大等,這些都是衡量鞋子合不合腳的重要方面。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赤腳訓練對寶寶發育大有益處:當寶寶的雙腳裸露在陽光和空氣中,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發更通暢,有利於增加寶寶肢體的末梢迴圈,從而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據報道,在日本,“赤腳”已成為一門正式課程。著名的愛知大學附屬幼兒園不惜耗資700多萬日元,將院內的水泥地面撬開搬走,換上沙土,以便讓孩子們在沙地上盡情玩耍。


 


    研究發現赤腳訓練對寶寶發育大有益處:


    當寶寶的雙腳裸露在陽光和空氣中,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發更通暢,有利於增加寶寶肢體的末梢迴圈,從而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的抗病和耐寒能力。


   此外,光腳走路如同對腳趾和腳掌心等部位的穴位進行按摩,可以健脾益腎,鎮靜安神,對小兒消化不良、便秘等都有一定療效。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皮膚過敏以紅、腫、瘙癢、結痂和脫屑爲特征的發炎性皮膚疾病。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個月開始發病,通常在3—5歲時緩解。寶寶一旦皮膚過敏就會反複抓撓、哭鬧、不能安睡、嚴重的還會造成食欲不振,進而影響精神狀態。


 


    塵螨引起幼兒皮膚過敏


a、塵螨:塵螨是中國人群最常見的過敏原,幾乎八成的過敏來自塵螨。但與它的普遍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甚至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幼兒有很多時間待在臥室裏,因此臥室環境控制非常重要。床墊、枕頭和被子可以用防螨套包裹,每周以70以上的熱水清洗寢具外套;不要使用地毯、填充式家具和填充式玩具;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以下,以控制塵螨和黴菌的生長。除此之外,塵螨還會引起一系列的過敏反應,其中呼吸道過敏性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它們對人們特別是成長中的兒童所構成的危害十分巨大,能夠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和體智健康,從而影響他們的一生。


 


        寵物身上的細菌和寄生蟲容易引起過敏


b、避免飼養有毛寵物:例如:貓、狗等帶毛的寵物,因爲動物皮屑和排泄物不但非常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而且還極益引起病變。


  日本醫學研究人員的一項調查表明,兒童1歲前生活在飼養貓和兔子等動物的家庭,可明顯增加罹患過敏性皮炎的幾率,但飼養犬類並不會導致患病幾率的上升。從事該項研究的專家介紹說,促使過敏性疾病發病的並不是寵物脫毛導致的虱子增殖,而是與寵物的種類有著某種關聯。


  爲了調查過敏性疾病與家庭飼養寵物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以廣島市內的大約1.1萬名二年級學生爲對象,就1歲前家庭內是否飼養寵物以及有無過敏疾病進行了調查,共有9974人完成了答卷。結果顯示,1歲前家庭飼養犬類的兒童爲585人,飼養貓爲352人,飼養兔子以及倉鼠等齧齒類動物爲132人。在上述兒童中,過敏性皮炎的發病率爲15.3%,哮喘爲16.7%,均高于沒有飼養經曆的兒童。有趣的是,在室外飼養貓的過敏性皮炎發病幾率,與沒有飼養經曆的兒童基本相同。如果在室內飼養,幾率則高約1.6倍。在室內飼養兔子和倉鼠,發病幾率將高達3.1倍。此外,哮喘在8歲前的治愈率,曾經飼養貓和兔子等寵物的兒童,也低于沒有飼養經曆的兒童。


  目前,尚未搞清寵物種類與發病幾率及治愈難度之間的關系,也不清楚一旦停止飼養貓和兔子等,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發病幾率。不過,爲了避免發生過敏性疾病,有不滿1歲兒童的家庭,最好不要在室內飼養貓、兔子等寵物。


 


          環境衛生關系著寶寶皮膚的健康


   c、家庭衛生:寶寶的皮夫非常嬌嫩,如果家庭環境衛生不過關,首先就會給寶寶的皮膚造成傷害。保持居家環境清潔,減少蟑螂等有害物種的繁殖,勤洗勤曬被褥,保持地面窗簾等物的清潔幹淨,定期給寶寶的餐具、玩具、衣物進行消毒,都可有效抑制過敏源。幫助寶寶擁有健康細嫩的皮膚。


  


       潮濕黴變易導致皮膚過敏


  d、潮濕黴變易過敏:黴菌易生長于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如:浴室和地下室。使用除濕機和空氣過濾器,並定期更換濾網,可減少黴菌和花粉的暴露機會;冷氣機濾網也需常清洗。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的精力似乎永遠都那麽旺盛,即使在睡夢中也不消停。剛蓋得好好的被子,一會的功夫就翻到了身下。天氣越來越冷了,爸爸媽媽們可是爲這些小家夥擔了一百個心,這要是著涼感冒了怎麽是好?真要趕緊解決小家夥晚上踢被子的問題!


 


 


  踢被原因及對策


 


  寶寶踢被子不是沒來由地調皮搗蛋,總是受到了某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只要找准了原因,我們也就有了應對的策略:


         原因A:大腦過度興奮


  寶寶正處于發育過程中,神經系統還發育不全,如果睡前神經受到幹擾,易産生泛化現象,從而讓腦皮質的個別區域還保持著興奮狀態,極易發生踢被子現象。


  對策:消除興奮因子


  在睡前不要過分逗引寶寶,玩太興奮的遊戲,不要嚇唬寶寶,不要讓寶寶看劇情刺激的動畫片。白天也不要讓寶寶玩得過于疲勞。


 


        原因B:睡覺不舒服


  睡覺時如果被子蓋得太厚,衣服穿得太多,寶寶容易悶熱、出汗,就易踢被子。其次環境不舒適也容易踢被。


  對策:減少睡眠負擔


  首先用透氣性、柔軟性、吸氣性好的布料做衣服,被子不要蓋得太厚,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其次注意臥室環境要安靜、光線要昏暗;另外注意不要讓寶寶睡前吃的過飽。


 


         原因C:不好睡眠習慣


  如果把頭蒙在被子裏,或把手放在胸前睡覺,寶寶會因喘不上氣來而踢被子。


  對策:要讓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媽媽要辛苦一點,夜裏要不時地留意寶寶的睡姿。


 


         原因D:疾病


  如佝偻病、蟯蟲病、發熱、小兒肺炎、出麻疹等,都會干擾寶寶睡眠。


  對策:要定期給寶寶驅蟲、體檢,如果寶寶有了病症,要及時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原因E:感覺統合失調


  對同時伴有多動、壞脾氣、適應性差和生活無規律等特點的“踢被”寶寶,寶寶踢被子有可能是因爲感覺統合失調,大腦對睡眠和被子的感覺不准所造成。


  對策:做一些有效的心智運動來“告訴”寶寶的大腦,讓它發出正確的睡眠指揮信號。


  方法:每晚睡覺前,先指導寶寶進行爬地推球1520分鍾,然後讓寶寶進行兩足交替、單足跳、雙足直向跳、雙足橫向跳等多種行走方式的交替訓練,時間在


  20分鍾以上,可以借助專門的腳步訓練器進行。只要堅持引導寶寶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大收獲——你會發現,寶寶不僅不蹬被子了,而且多動、壞脾氣、適應性差和生活無規律的現象也逐漸消失了。


 


 


         防踢小妙招


 


  如果消除了不利因素,寶寶還是踢被子,我們就要想一些小妙招了:


  1. 被夾固定被子


  被夾是一種帶環套的夾子。用夾子夾住被子的角,將環套固定在床柱上,被子就不會被踢開了。


  Tip:用被夾固定被子時,要留出足夠的空間給孩子翻身,否則孩子會睡得不舒服。


 


         2. 橡皮筋固定法


  取4根橡皮筋(或鬆緊帶),分別縫在被子的4個角上,縫制寬度與枕頭相同,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床欄的適當位置。這樣,孩子即使將被子踢開,被子也會因爲松緊帶的彈性作用,馬上又回複到原位,重新蓋在孩子的身上。


 


         3. 開空調睡


  晚上開空調睡覺,屋子暖和,寶寶就算踢被子也不怕。不過開空調會使屋子裏空氣太幹,讓寶寶的皮膚變得很幹燥。可以再開一個增濕機,平時要注意給寶寶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


 


         4. 選擇好睡袋


  把寶寶裝進睡袋就不用擔心他踢被子了。建議媽媽們買那種袖子可拆卸的睡袋,可以隨時改裝成背心式睡袋,以適應各種睡眠習慣的寶寶使用。此外,別忘了檢查領口看是否有細致的小護墊包住拉鏈,可避免拉鏈接觸寶寶皮膚引起不適。


  5. 大被窩套小被窩


  讓寶寶睡在媽媽身邊,爲了避免不衛生,用一條小薄被子給寶寶准備一個小被窩,再蓋上媽媽的大被子。和媽媽睡在一起,寶寶一有風吹草動,媽媽馬上就能知道,照料起來很方便。


 


          6. 枕頭來保衛


  在寶寶的小床邊塞上12個枕頭,一來寶寶不能在床上打轉翻跟斗,不容易踢掉被子,二來就算踢了被子,還有一層保護,不至於太冷。


  Tip:爲了安全起見,寶寶的小床最好緊靠著媽媽。


 


         7. 露出小腳丫


  寶寶的小腳露在外面,通常他踢被子的次數會大大減小。爸爸媽媽們不如索性讓寶寶的小腳露在被子外面,睡覺的時候給寶寶穿上厚襪子,也就不會太冷了。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寶貝成長的不同生理階段,肌膚的護理重點也各有不同,媽咪們一定要用心體會。


 


  新生兒期


 


  從胎兒娩出、臍帶結紮到不滿28天,我們稱之爲新生兒期。此期的護理重點爲:眼部護理和臍帶護理。


  眼部護理


  經過陰道娩出的新生兒可能會受到母親陰道的分泌物沾染,病菌會侵入寶寶的眼、耳、口處,引起各種炎症和感染。因此在寶寶出生後的3-7天內,可每日爲寶寶滴專用的眼藥水,嚴格做好眼睛的清潔工作。


  臍帶護理


  寶寶在出生後,臍帶根部已由接生員進行結紮、消毒和包紮,而臍帶的殘端也會在7天內自然脫落。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臍帶殘端清潔,防止分娩時的糞便汙染。在臍帶脫落之前,更不可將寶寶放入水中洗澡;不論臍帶是否脫落,媽媽都應盡量每天幫寶寶清潔臍部的汙物、血痂等,保持臍部乾爽和清潔。


 


 


     ◎ 嬰兒期


 


  從出生開始,到不滿1周歲的時候,我們稱之爲嬰兒期。此期的護理重點是:臉部護理和臀部護理。


  臉部護理


  不滿1歲的寶寶時常會口水亂流,吃完奶後又總有溢奶的狀況,媽媽應時常准備好柔軟濕潤的毛巾,替寶寶擦乾淨臉頰。


  臀部護理


  要給寶寶勤換尿片,大小便後更要勤洗小屁屁。尤其寶寶的胃腸道功能很弱,腹瀉的次數會比較多,媽媽更要讓寶寶的小屁屁保持乾爽。每次清洗後,還可在小屁屁上塗抹一些潤膚産品,保持滋潤。


 


 


 ◎ 幼兒期


 


  從1周歲到6歲前的時間段,我們稱之爲幼兒期。此期的護理重點是身體和四肢護理。


  爲了保持皮膚清潔幹燥,避免細菌感染,媽媽每天早晚應該給寶寶做部分擦洗,有條件的最好每天洗澡,否則每周最好不得少於1次。


  洗澡時尤其要注意洗淨皮膚的褶皺處,如寶寶的耳後、頸下、腋窩、腹溝股、臀部、男寶寶包皮內、女寶寶陰唇內、手指腳趾縫等。洗好後,趕緊用柔軟的毛巾爲他擦乾身體,以防著涼。再抹上潤膚油保持皮膚滋潤。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的父母們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吧:您心愛的小寶寶不知爲什麽哭鬧不止,怎麽哄也不起作用。


 


      通常如果寶寶不停哭鬧的話,可能是因爲他(她)餓了、累了、太冷、太熱或者尿濕了而感覺不舒服。但是有時候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寶寶還是不肯安靜下來。


 


      其實,即使是很小的嬰兒也會有他們自己的個性,或者寶寶需要某些特殊的安撫,或者有些寶寶會比其他寶寶更愛哭鬧一些。如果您遇到這種情況,不要煩惱、自責,下面教您10種妙招幫您哄寶寶。


 


        1、把寶寶用被子裹好,輕輕的有節奏的拍他(她)的背,節奏要和你的心 跳一致。


 


  2、讓寶寶舒服的坐在或躺在小車裏,推他(她)出去散散步。


  3、讓寶寶橫臥在你的膝上,輕輕撫摩他(她)的背部,或拍他(她)的腳。


 


  4、和你的寶寶一起洗個舒服的熱水澡也很有效,可以在澡盆中滴加幾滴薰衣草精油。


 


  5、洗澡後,輕輕給寶寶按摩,可以塗一些寶寶專用的按摩油,如果沒有按摩油,其實用香油(即芝麻油)效果也很好,可以增進嬰兒血液循環,改善睡眠狀態等。


 


  6、抱著寶寶來回走動,小家夥們是很喜歡和大人的這種身體接觸的。


 


  7、您還可以試試給寶寶放點音樂調節一下氣氛,最好是催眠曲或您自己唱給他(她)聽也可以。


 


  8、帶寶寶開車去兜兜風,但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安全,要把他(她)放在汽車安全椅上固定好,以免寶寶發生意外。


 


  9、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的話,您可以先找個人替您看護一會小寶寶,好讓自己喘一口氣,休息一下。


 


  10、如果您使盡渾身解數,寶寶仍不領情、繼續哭鬧的話,那可能是寶寶病了,最好給他(她)測測體溫,同時帶他(她)馬上去看醫生。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說:不建議學齡前兒童穿著過於厚底的或帶氣墊的鞋,松糕鞋尤其不提倡。


 


   國外有研究證明,7歲以前的兒童都不應該穿厚底的鞋。因為這類鞋的鞋跟高度有所增加,使孩子的脊柱彎曲也增大,腰椎和頸椎的受力集中,容易形成慢性損傷。


 


   而且小孩子喜歡不停地跑和跳,鞋子需要隨著其運動不斷地彎曲與地面接觸,鞋底越厚彎曲就越費力,從而導致腳部疲勞,並影響到膝關節及腰椎的健康。


 


    而且厚底鞋往往是鞋跟的高度比腳掌更高,這就破壞腳面的受力平衡


   建議給孩子選擇鞋底厚度在1釐米以內、鞋跟高度在1.5釐米以內的鞋子,其他過於薄和厚的鞋底則應該避免。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