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性熬夜加班時,身上的癢疹就像定時炸彈般發作,她抓得自己滿身是傷,皮膚甚至出現黑黑的色素沉澱,留下難看的痕跡。

這位患者到處求醫,有的醫師說是蕁麻疹,有的醫師診斷為濕疹,口服、外用藥都用上了,每次總拖上一、兩個月。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璇表示,如網狀的色素沈澱是色素性癢疹典型症狀,但經常被誤認為濕疹、蕁麻疹或毛囊炎。

呂佩璇說,色素性癢疹多從軀幹中心部位開始,也常出現在背部,或肩胛骨、鎖骨、胸部等處,嚴重發炎恐引起水泡,並留下網狀的色素沉澱。

過去日本病例報告較多,好發於年輕女性,近年其他國家報告紛紛出爐。呂佩璇說,過去對色素性癢疹認識較少,病例有被低估現象,不少患者被誤診,醫師若開立口服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膏,是治療濕疹或蕁麻疹的處方,對色素性癢疹無效。

長庚醫院皮膚科進行回溯性研究發現,對抗急性發炎的抗生素去氧羥四環素或類似結構的四環黴素,平均使用2.4周,即可使多數患者皮膚癢疹緩解,研究已於今年1月刊登於國際皮膚科學期刊。

呂佩璇說,皮膚癢起來很難受,嚴重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且色素性癢疹出現的色素沉澱,目前雷射美白效果不大,需要花較多心力才能淡化。

若要減少色素沉澱,最好是提早就醫,避免嚴重紅疹發作。而色素性癢疹必須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最有效,提醒民眾身上若有反覆發作的癢疹,應盡早就醫,確診病因後對症下藥,擺脫癢疹困擾。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


               ~ ~ ~哈佛教授凱根(Jerome Kagan


 


人的大腦是終其一生不停的在成長與改變,而改變最快的時期就是童年。嬰兒剛出生時,他大腦中的神經元比他成年以後的還更多,但是因為大腦用掉他重量十倍的能源,所以嬰兒自出生後,大腦便一直不停的在修剪,把很少用到的神經元修剪掉,把常用的聯結成強的迴路。決定誰被留、誰被刪的就是經驗,尤其是童年的經驗。


 


                             作者:洪蘭教授


我們的感覺皮質區在幼年時就已成熟,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在青春期前也發育完成,只有掌管自我控制、理解力、抑制力的前額葉成熟最晚,要到十七、八歲才成熟。


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經驗,對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很重要,童年更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這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崁入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中,不太會因後來的經驗而改變。


研究報告發現童年的精神受虐(被譏笑、排斥、忽略)會改變基因,造成長久性的傷害,如憂鬱症和自殺。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的神經學家解剖了三十六名突然死亡者的大腦,其中十二名為無受虐紀錄的自殺者、十二名為曾受虐的自殺者,十二名為車禍意外死亡者。他們發現童年的受虐會改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HPA)這個壓力反應機制,增加自殺的傾向。小時候情緒的創傷造成大腦永久性的傷害,包括結構上的改變,如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變小。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很多人說孩子哭時,不要抱他,抱就是鼓勵他哭,要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忘記了嬰兒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需求的方式,不准對他的需求做反應,等於是忽略他。


現在的做法是嬰兒的搖籃直接放在母親的床旁,使嬰兒眼睛一張開就可以看到熟悉的臉,給予他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情緒成長最重要的條件,直接影響他人格的成長。父母應把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從觀察父母的待人接物上,學習自己的情緒管理,例如: 四兩 撥千斤,用幽默來化解尷尬及用正向思考來處理問題。


父母更要在孩子情緒風暴未形成前,跟他談,把情緒化解掉。目前坊間很流行的用毆打不倒翁來出氣,是個錯誤的情緒教育方式,這只會使憤怒者憤怒的情緒更亢奮,因為它更加活化大腦憤怒的神經迴路,而且養成遷怒、洩憤的壞習慣,從研究得知,負面情緒應從認知去化解。


哈佛教授凱根(Jerome Kagan)的長期研究發現孩子的脾氣是可以改的,四個月大聽到巨大聲響會嚇哭的嬰兒,長到四歲再測驗時,只有一半還會如此,小時候害羞的孩子,長大不見得害羞。所以只要給予適當的教導,孩子先天的脾氣可以被導正凱根認為「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他教父母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穩定成性情。


在現在講究人際關係的社會,教導孩子妥善管理他的情緒,是給他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不可等閒視之,更要從小做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樟腦油毒性很強,請小心使用 !

夏天蟑螂蚊子特別多,很多民眾喜歡買樟腦油來驅蚊防蟲,甚至直接噴在皮膚上防止蚊子叮咬,不過醫生提醒,樟腦油毒性很強,成人只要吸收二公克的樟腦油就足以致死,民眾應該小心使用。


看著樟腦油上清楚標示著斗大的安全無毒字樣,號稱可以防蚊蟲,內裝滾輪的設計,就是讓樟腦油能塗在皮膚上,但是真的安全嗎?業者掛保證,表示絕對安全,還說樟腦油是天然的,沒有毒。


業者強調這是純天然的樟樹萃取,絕對無毒沒有問題,但是醫學界的研究說,成人只要吸收2公克樟腦油,小孩1公克,就會讓人喪命。


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樟腦油是一種神經毒性, 屬於很強的一個揮發性精油,可能經由皮膚吸收,甚至不小心吃進去的吸收,產生很嚴重的中毒。


林杰樑說:他曾經接過許多因誤食樟腦油而致命的案例。


既然樟腦油這麼毒,又怎麼會在市面上核准販售?


環保署毒管處科長陳淑玲表示,核准販售主要是環境用藥的部份, 如果產品標示上訴求可以噴在人類皮膚或寵物身上的話,很明顯就是誇大不實用途。


 


 


 


 


 


                                    



                                                     來源 : 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34歲孩子的內心,總是充滿著希奇古怪的問題,做父母的要如何回應孩子?該怎麼導入孩子有興趣的議題?是要教他?還是啟發他就好?
與孩子共讀一本有趣的書吧!在圖文引導的親子對話中,孩子將因為喜悅,進而思索、學習。
四歲左右,幼兒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喜歡自己行動、自己思考。此時,如果父母能幫他準備各種發展興趣的工具,讓他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就能能養成他做事專心的習慣,這對他上小學以後學習任何科目,都有幫助。


為了讓孩子養成專注習慣,父母請注意以下事項: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把「為什麼」掛在嘴上,父母即使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也要老實的告訴孩子,並和他一起尋找答案。

有時父母已經做了完整的說明,但孩子還是聽不懂,或是無法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問題,請不要因此對孩子的問題感到厭煩或馬虎了事。


讓孩子多用手,可以訓練腦神經
現代家庭中電器用品充斥,一般人使用手指的機會相對減少,因此造成許多孩子不會綁鞋帶、使用小刀、挑魚刺、擰乾毛巾或抹布,也不喜歡寫字、用漿糊、夾豆子……,甚至無法走遠路。

小學老師常說,最近孩子識字不少,寫字卻沒有以前的學生好看,原因就在現代兒童的手指缺乏運動。手指運動可以訓練腦神經,讓孩子更容易集中精神

四歲是學習自主的時候,父母必須養成幼兒凡事自己做的習慣。除了具危險性的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澡、洗手、刷牙、梳頭、如廁或表達自己的意見,都是父母必須教育的事。

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自己完成,並記得讚美他。


找出孩子情緒不安的原因
有的孩子經常煩躁不安,精神無法集中;有的孩子對事情容易感到厭倦,沒有耐心。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的原因整理如下:

(1)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2) 父母對孩子的限制太多。

(3) 給孩子太多玩具和書。

(4) 生活環境過於嘈雜。

(5) 強迫孩子接受不必要的事物。

(6) 學習過多才藝。

(7) 無法自由自在的玩耍。

你的孩子生活裡有沒有這些困擾?如果有,趕緊幫他消弭吧。因為無論你叮嚀他多少次,只要這些困擾存在一天,他就一天無法專心。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集中精神,特別讓孩子去學畫或彈鋼琴;其實這也要孩子有興趣才行。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安靜的看書、畫畫、做勞作,才叫專心,事實並不盡然。用心了解孩子,會發現他們其實不喜歡被命令,如果能夠以孩子的意願為中心,鼓勵他自由發展,反而更能夠幫助他凡事專心。

改變家裡的氣氛,讓孩子有踏實平靜的感覺,讓孩子看到父母專心的樣子,對孩子而言,這就是最好的學習榜樣。


 


 


 


          來源  :《上小學前該教和不該教的事》


          清水驍(日本智能教育學會會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葉子編譯


 


「媽媽,他拿我的玩具!」
       「媽媽,哥哥又不和我玩了!」


「爸爸,弟弟打我!」


 


不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如果兄弟姐妹之間年齡相差不大的話,像以上的爭執幾乎每天不斷。常常是一個問題剛剛解決,下一個矛盾就又出現了。循環往復,真讓父母煩惱不已。想當初要幾個孩子的目地就是希望他們能夠互相照料,沒想到現在孩子個個倒成了「火藥桶」,一點就著。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手足之間的紛爭主要原因是每個孩子從內心深處都想要獲得父母所有的愛,對孩子來說,這就意味著擁有家裏所有的玩具、所有的空間和父母所有的注意力。


當有另一個或多個與自己同樣的「競爭對手」時,就不得不與之分享所有的一切,爭執也容易由此產生。其實,兄弟姐妹之間的紛爭也是他(她)們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如果處理得當的話,也會把壞事變成好事,增強孩子們自己解決矛盾、處理糾紛的能力。


如果您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有許多因素是導致這種紛爭的「導火索」。有時當孩子最基本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如孩子在餓了、累了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這種現象。曾有一位媽媽發現,她的兩個孩子在從幼稚園回家的車上總是吵個不停,但如果事先給他們預備一些吃的東西,情況就大有改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們有可能在幼稚園或學校裏這一天過的不開心,情緒低落;再或是孩子們無事可做,與其無聊不如拿自己的兄弟姐妹開開心;另外如果孩子精神上有壓力,而又缺乏語言能力把它表達出來時,也會產生一些攻擊性的行為。究竟是何種原因,就需要您來細心觀察了,從而儘量減少產生矛盾的機率。


如果孩子們之間出現這種紛爭的時候,家長如果視而不見或者聽而不聞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如果事事介入,總是扮演「滅火員」好像也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其實這個時候最根本的原則應該把握好,那就是要鼓勵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和矛盾。


孩子們其實是很聰明的,他們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有時造成紛爭的原因並不是矛盾有多大,而是因為孩子們都希望父母站在自己的一邊,證明自己是「勝利」的一方。如果父母並不參與誰對誰錯,打架的動機就減少了一半。當然如果您覺得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有難度,不妨給以一些提示,如問他(她)們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如果你想和哥哥一起玩,你有沒有什麼好玩的玩具可以拿來一起分享呢?」這樣可以使孩子們自己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爭執嚴重的話,家長就需要規定哪些行為是絕對不可接受的,如打人、罵人、推人等。這樣可以保證爭執只局限在有限的範圍之內,不會太出格。同樣當孩子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時,父母應給以讚美,這也會讓他(她)們認識到和兄弟姊妹之間友好相處是一種美好的事情。


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紛爭就會越來越少,孩子們也會漸漸明白,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有多麼珍貴,童年的種種趣事也會變成美好的回憶。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波波事件越鬧越大!

民國64年時,蔣介石開始大量發給「退伍軍醫」醫師執照,

民國65年,又一舉將「特種考試衛生技術人員考試規則」

修改為「六十五年特種考試退除役軍人轉
任衛生技術考試規則」,
所有應試的「軍醫」均以「公共衛生醫師」名義全額錄取。

也就是沒有受到醫學教育的
軍醫,通通變成醫師。
好不容易這些總統牌的醫生幾乎都掛掉了,
現在又來這些波波牌的醫生
從波蘭醫學院回來的波波開始入侵各大醫院,你我都有被草菅人命的機會!

這些波波大多擁有在醫院位居要職的父母,沒辦法考上台灣的醫學院

直接去念只要面試就可以進的波蘭醫學院。
更糟的是回台灣後,不用任何考試實習,就可以考執照
 
沒有經過1-2年醫院實習、4-6年住院醫師訓練,太可怕了!

現在 這些波波的家長正在運作關說
想要通過落日條款,
讓波波就地合法,怎麼可以容許這種事情..........

如果要去看醫生 ,
記得避開以下這些人...................Orz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波蘭醫師一覽表 updated 2009

台南市
台南市立醫院 潘柏梁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成大醫院 方品惠 急診部 波蘭羅茲大學
(尚未通過國考)

台南縣
奇美醫院 張世興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奇美醫院 楊道欣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奇美柳營分院 郭淑珠 小兒科 波蘭羅茲大學
(尚未通過國考)
奇美柳營分院 曾彥銘 小兒科

高雄市
楠梓建仁醫院 黃鐘平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高雄榮民總醫院 林錦美 家庭醫學科
波蘭醫科大學
高雄榮民總醫院 陳勇璋
 麻醉科 波蘭羅茲大學
高雄榮民總醫院 陳振維 急診科
波蘭西里西亞大學
高雄榮民總醫院 洪銘秀 內科
高醫大附設醫院 蔡依儒 急診科
波蘭醫科大學

台北市
北醫大附設醫院 方文芳 家庭醫學科
波蘭醫科大學
三軍總醫院 劉哲瑋 骨科 波蘭醫科大學
國泰綜合醫院 陳奕澂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國泰綜合醫院 陳勁宇 外科 波蘭醫科大學
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林泓志 復健科
波蘭醫科大學
馬偕紀念醫院 張瑞珊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三軍總醫院, 放射診斷部, 方詩珺 波蘭
醫科大學
三軍總醫院, 家庭醫學部, 方詩璇 波蘭
醫科大學(未通過國考)

台北縣
(來信指出
耕莘醫院新店分院有些科部有波蘭醫師,
請知道內情者, 來信提供, 感謝)
馬偕醫院淡水分院 張乃哲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新店慈濟醫院 溫凱琳 眼科

新竹縣
東元綜合醫院 倪敏翔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台中市
台中榮民總醫院 卓以平 精神科
波蘭醫科大學
(註:卓以平父親是 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
科主任 卓良珍)
(註:卓以平胞兄卓以正 牙醫師 波蘭牙醫
哈佛牙醫診所 牙科不分科 )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 郭書顯 急診醫學科
波蘭醫科大學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 林禎祥 急診醫學科
波蘭醫科大學
中山醫大外科部 黃啟修
波蘭西里西亞大學(尚未通過國考)
中山醫大外科部 蔡旻諭 波蘭Medical University of
Lodz(尚未通過國考)
中山醫大外科部 陳美君
波蘭西里西亞大學(尚未通過國考)
中山醫大婦產科部 鍾德儒 波蘭西里西亞大學
(尚未通過國考)
中山醫大婦產科部 楊基正
波蘭西里西亞大學(尚未通過國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產部
陳意鈞(尚未通過國考) 波蘭醫科大學

林新醫院 外科 廖柏程(尚未通過國考)
有人來信指出
受爭議之醫大校長的女兒
,正在波蘭唸醫科,即將畢業

台中縣
童綜合醫院 廖啟宏 骨科 波蘭醫科大學
童綜合醫院 陳世偉 耳鼻喉科 波蘭醫科大學
童綜合醫院 林怡君 內科 波蘭醫科大學

嘉義縣
嘉義長庚醫院 林偉銘
放射線診斷科波蘭醫科大學

桃園縣
壢新醫院 陳冠宏 家庭醫學科 波蘭醫科大學


http://popo-out.blogspot.com/ <http://popo-out.blogspot.com/>

歡迎提供名單
反波波連署!
 
http://nopopo.blogspot.com/ http://nopopo.blogspot.com/>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今年多餘的水果月曆,總覺得印刷精美的水果月曆扔掉很可惜 !


  於是便想到複貝後讓孩子玩配對遊戲囉 !


  這是已經複貝好的A4大小的水果月曆 !




                                   這是複貝好的小張的水果月曆 !




  讓孩子看大張水果圖卡後,再去找尋一模一樣的水果月曆。孩子們在玩配對遊


  戲的同時可以認識各種水果唷 !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第一次學做不織布的作品,又適逢端午節即將到來,所以先做小的成品,也可以


 送給孩子們 唷 !  


 第一次就同時做三輛賓士車要送給畢業的厚霖、宥甫和即將畢業的俊穎寶貝們,雖


 然不夠精緻但希望他們會喜歡,惠如媽咪會再努力、加油 !


 給我些時間我會讓作品更精緻些 ! 相信熟能生巧,從錯誤中學習,假以時日能呈現更


 優的成品出來 !


 為了耐用度,所以不用黏的,連輪子都縫上賓士的mark喔 !




     這是車身。為了愛車車的三個孩子們,所以我做了雙面的車車唷 !




                        連車車的窗戶我也用縫的,覺得這樣較堅固啦 !




                            這是已經塞滿填充物,且已縫好的車身喔 !




 再穿上一條文化線後,就可充當香包,隨身佩帶在身上囉 !  


 因為是第一次作品,雖覺得很不滿意,但沒時間再重做,只好請孩子們委屈點囉 !


 相信明年此時我的縫工一定會進步的唷 !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仰睡」好?還是「趴睡」好?
目前醫界對於贊成嬰幼兒仰睡或趴睡,尚未達成共識,因此醫師先暫且提供兩者優缺點,給家長參考。
仰睡:

優點

1
、可以使全身肌肉放鬆,對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臟器最不易造成壓迫。
2
、降低嬰兒猝死症的機率(註:「嬰兒猝死症」的定義是嬰幼兒突然死亡,且由病史及死後各種檢驗無法查出死因)。雖然現有的資料仍不能確定趴睡真的會造成嬰兒猝死,但自從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家長們讓嬰兒由趴睡改為仰睡或側睡後,猝死症的發生率已有顯著下降。



缺點
1
、可能會使已經放鬆的舌根後墜,並阻塞呼吸道。這是相當危險的情況,成人熟睡後打呼嚕,就是氣流沖破阻塞的呼吸道而震動所發出的響聲,有些新生兒也會有這種現象(軟喉症患童)。此外,這種仰臥姿勢也可能使新生兒出現呼吸費力的狀況。
2
、新生兒的胃是水平,喝奶時進入胃的空氣要排出來(打呃)往往會溢奶,若此時新生兒仰臥是很危險的,因為很有可能奶汁會嗆入氣管而造成窒息;或是溢奶時,又將奶汁吸入變成吸入性肺炎。因此,在餵奶後,絕對不適宜讓新生兒立即採仰臥。

3
、頭型後側容易睡扁。


趴睡:

優點
1
、讓寶寶較有安全感(尤其是新生兒),較容易入睡。因為嬰兒大腦並未發育成熟,因此很小的刺激都容易引起嬰兒的原始驚嚇反應;採趴睡可使寶寶較快安定下來。
2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大力提倡新生兒趴睡,理由是採取這種姿勢可以增加新生兒頭、頸及四肢的活動;此外,輕微的內臟壓迫能增進心肺等器官活躍,據統計身體生長速度大大超過一般新生兒。

3
、可以防止因嘔吐、嗆到時引起的肺炎甚至窒息,而且能消除脹氣。

4
、頭型較為圓凸。

缺點

1
、尚不會轉頭及翻身的新生兒,可能會因為被褥堵塞口鼻而引起窒息。
雖然仰睡、趴睡各有利弊,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寶寶睡眠時的安全問題。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 張通銘 醫師表示,剛出生的新生兒頭一個月內,可先以仰睡為主,等到二至三個月大以後,頸部肌肉較成熟後,才改採趴睡,會較有安全感,並可減少寶寶的過度驚嚇反應若擔心窒息意外,可選用透氣枕,提高寶寶睡眠時的安全性,當然也要注意不要給寶寶蓋太厚的被子。家長也可讓寶寶採取「側睡」用毛巾或小被子墊在寶寶的前面和背部。另外,家長一定要注意的是,餵奶後記得拍背讓寶寶打嗝,要讓寶寶先「右側躺」(因為胃靠左邊,右側睡較有助於消化),千萬不要馬上給寶寶仰躺,以免寶寶溢奶發生意外喔!

注意睡姿 別讓寶寶頭型走樣

許多父母常有寶寶頭型「睡歪」的煩惱,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有個漂亮的頭型呢?
林口長庚醫院小兒外科 張北葉 醫師表示,絕大多數的寶寶在出生時頭型都是好的,只有大約4.8%的嬰兒在出生時有異常之頭型。為了能順利通過產道,寶寶在出生時頭骨是柔軟的,等到出生之後頭骨才開始硬化,以保護腦部組織;因此,寶寶出生後的數個月內,可說是塑造寶寶頭型的黃金關鍵期

既然大多數的寶寶出生時的頭型都是好的,為什麼幾個月後頭型就走樣了呢? 張北葉 醫師表示,因為東方人的體型較小,寶寶為了適應在母體內的活動空間,在母體中可能就已經習慣了某種特定姿勢,以至於出生後就會習慣某種睡姿,若是家長沒有特別注意、調整寶寶的睡姿的話,一段時間之後,寶寶的頭型很容易就睡走樣了,嚴重者甚至會引起臉型不對稱。

若想讓寶寶有漂亮的頭型, 張北葉 醫師表示,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每天給寶寶換不同的睡姿;只不過通常很難做到。這是因為寶寶既然在母體內已習慣某種姿勢,當父母想要刻意矯正寶寶的睡姿時,寶寶往往會哭鬧不停,很多父母可能就會「屈服」於寶寶的哭聲,又讓寶寶照他喜歡的姿勢睡覺。雖然有的父母會嘗試在寶寶熟睡時,調整寶寶的睡姿,但是當寶寶脖子逐漸變硬、可以轉頭時,寶寶往往又轉回到他習慣的姿勢。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父母覺得很難調整寶寶頭型的原因。

張北葉醫師表示,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大約每17個寶寶,就有1個出現頭型睡歪的問題;若家長覺得寶寶的頭型開始走樣,又無法靠自己的方式調整寶寶頭型的話,醫師建議可以考慮為寶寶量身訂作「頭盔」來矯正寶寶頭型。利用頭盔矯正頭型的最佳時機,是在寶寶412個月左右;年紀愈小愈容易矯正。使用頭盔最重要的要訣是「決心」,若是一天中戴頭盔的時間不足8小時,就和沒戴一樣,是沒有效果的。


頭盔怎麼做?
製作頭盔的原理很簡單,主要是透過頭型比對,分析出頭型凹凸區域,凸區域是要抑制生長的部分,凹區域要是促進其生長部分;再依據此凹凸區域資料,進行客製化矯正頭盔的設計與製作。


張通銘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畢業
經歷:台中榮總小兒神經專科醫師,竹東榮民醫院小兒科主任
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張北葉

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臺大醫院外科及小兒外科住院醫師、馬偕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及主任
現任:長庚兒童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外科部主任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一暝大一寸」 睡得好才會長得好
一般來說,健康的寶寶在出生後一個月內,每天會斷斷續續地、大約有1620小時是在睡覺,其餘時間通常不是吃奶就是在哭鬧;因此,睡眠對新生兒而言,是佔最大比例的活動,對於寶寶的生長而言,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 張通銘 醫師表示,嬰幼兒的睡眠週期中,「動眼期睡眠」(REM sleep,又稱「快波睡眠」)所佔的比例較成年人為多,此時腦血流量會增加,腦部活動旺盛,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又稱為「腦的睡眠」。而嬰幼兒睡眠週期中的「非動眼期睡眠」(Non-REM sleep,又稱「慢波睡眠」),則是會使腦垂體增加分泌生長激素,促進身體生長和代謝,使體力得到恢復,所以又稱為「身體的睡眠」;因此,寶寶在睡眠時的生長速度比清醒時更快,所以俗話說:「一暝大一寸」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六個月前的寶寶,其「動眼期睡眠」約佔睡眠週期一半以上;等到將近一歲時,寶寶的「非動眼期睡眠」所佔時間不變、「動眼期睡眠」則會遞減,總睡眠時數大約12小時。醫師表示,睡眠是寶寶一個重要的休息及恢復過程,並且同時幫助腦部及身體的發展,所以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和足夠的睡眠時間,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喔!

知識補給站──寶寶每日睡眠時間長短變化

出生1個月內:睡眠時間約為1620小時。

1
3個月:睡眠時間約為1416小時。

3
6個月:睡眠時間約為1213小時。

6
12個月:睡眠時間約為1012小時。


爸媽何時能夠擺脫熊貓眼?
寶寶出生後,許多父母最感頭痛的,想必就是寶寶半夜哭鬧、哄半天才睡著,搞得爸媽每天睡不飽!醫師表示,剛出生的嬰兒因為生理上的需要,時常會因為飢餓感而半夜醒來要喝奶,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必經過程;但是隨著寶寶年紀增長,生理變化會自然朝「白天清醒時數增多、夜晚睡眠時間拉長」的作息狀況發展。這樣的「晝夜作息」型態也與周遭的光線和寶寶的視網膜發展有關;當寶寶的視網膜發展逐漸成熟時,眼球所接收到的晝夜變化會影響腦中的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身體會逐漸形成「生理時鐘」,產生日夜作息的時間感。因此,寶寶睡眠環境的光線調整也是影響寶寶睡眠作息的重要因素。基本上,一般的寶寶在大約六個月左右就可以形成「白天活動、夜晚睡眠」的作息型態了。
除了生理上的飢餓感會使寶寶睡眠中斷之外,寶寶的健康狀況和身體舒適感也會影響到睡眠的品質。若是寶寶半夜一直哭鬧、並且不是飢餓的問題時,爸媽就要進一步看看,是不是因為健康問題(例如:感冒、腸絞痛、便秘),必要時須帶孩子就醫。


寶寶半夜哭鬧原因之一:腸絞痛

寶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易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而導致痙攣疼痛。另外,喝配方奶的寶寶有可能會因為對奶粉中的蛋白質過敏,或者乳糖耐受不良,導致易脹氣而疼痛。
6大撇步 讓寶寶一夜好眠

一、舒適安靜的臥室:為了讓寶寶容易進入夢鄉,安靜的環境是很重要的。此外,寶寶房間的顏色最好是採柔和的色系,可有助於穩定寶寶睡前的情緒。雖然6個月內的寶寶由於視覺尚未發育完全,會較喜歡顏色鮮艷、對比強烈的東西,但這樣的玩具適合寶寶清醒時候玩;若是睡眠環境,建議以柔和色系的床具、玩具來佈置,會比較有助於寶寶睡眠。
二、安全第一:許多父母都很喜歡幫寶寶佈置一個溫馨夢幻的房間,但醫師提醒,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問題,例如:嬰兒床的護欄要夠高,以免寶寶不慎摔落;還有不要在寶寶的床上堆滿玩具或衣物,要讓寶寶有足夠寬敞的睡覺空間,以防止窒息或壓到身體。

三、注意光線:前文中有提到光線會影響腦中松果體的運作,進而影響身體的「晝夜節律」;因此,建議晚上就寢時,家長最好能讓寶寶關燈睡覺,或頂多開個小夜燈,讓寶寶的生理時鐘可以建立正常的日夜作息。

四、建立固定的「睡前情境」:這包括時間和型態兩方面。時間上,因為一歲以內的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很長(大約10~12小時),加上若要配合爸媽早上可能七點左右會起床,醫師建議爸媽最好讓寶寶在九點左右就能準備就寢,才能夠有足夠的睡眠休息時間,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準時」,儘量讓寶寶能按時睡眠。型態上,可以在睡前固定幫寶寶按摩、哼一首兒歌、講一個故事,或放一段柔和的音樂等,這種固定的睡前情境,將有助於寶寶的身心安靜放鬆下來,更容易進入夢鄉。

五、白天增加寶寶活動量:醫師建議寶寶的午睡時間不要太長,且傍晚時候可以增加寶寶的活動量,晚上才不致晚睡或半夜醒來。

六、小嬰兒睡前吃飽:比較小的寶寶,因為比較容易因為飢餓而醒來,因此醫師建議,家長可以在晚上十一點左右給寶寶餵奶,可有助於集中寶寶的睡眠,讓寶寶能一覺到天亮。

為寶寶選張好床~ 嬰兒床選購10要點:

1
、床架結構必須牢固,且護欄要固定,以免禁不住寶寶攀爬而斷落。
2
、護欄之間的距離不可過寬,以免寶寶將頭伸出。

3
、護欄的高度以高出床墊50公分為宜;當寶寶開始會坐時,建議將床板調低,以免寶寶不慎墜落。

4
、附有輪子的嬰兒床,需注意是否裝有「制動裝置」,較為安全。

5
、床組最好不要有小五金或其他小零件,以免寶寶不慎吞入。

6
、由於寶寶喜歡啃咬物品,床組應使用無鉛噴漆,以免寶寶鉛中毒。

7
、床墊要與床架緊緊密合,以防寶寶手伸進去不慎受傷。

8
、嬰兒床的表面不要有貼紙,以免寶寶將它撕下吞入。

9
、調整高低的卡鎖必須具有防範兒童的固定卡鎖機能,以免寶寶自行調整。

10
、不要有多餘繩子,以防寶寶拉扯發生危險。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