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喜歡吮手指或奶嘴, 怎麼辦?


 


一位媽媽問道:「看過各種討論吸手指和奶嘴的文章後,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八個月大的女兒喜歡吸手指,但大家說奶嘴比較好。還有什麼時候該讓寶寶停止吸手指或奶嘴呢?這算是壞習慣嗎?」


 


 


英國 Norfolk and Norwich 大學教學醫院產前教育課講師、同時也是《Expecting》一書作者的 Daphne Metland 回答:


 


 


寶寶會用吸吮來安撫自己。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會吸手指 (有些照片能拍到寶寶在子宮內吸手指),而且這是寶寶消除緊張的好方法。讓寶寶吸手指的好處比吸奶嘴多:手指是現成的,不會掉到地上,不必用繩子固定在寶寶衣物上,造成繩子纏到東西的危險,而且寶寶能自由控制。


 


 


寶寶四到五歲左右找到其他方式安撫自己後,通常就會停止吸手指。不過即使過了這個年紀,多年之後若壓力太大時,許多小朋友偶爾或晚上睡覺時還是會吸手指。


 


 


有些專家認為奶嘴會讓喝母乳的寶寶感到困惑,無法正確地含住乳房。但有些寶寶似乎喜歡將乳房和奶嘴交換著含。如果寶寶經常哭鬧著要吸吮,奶嘴可以讓媽媽好好休息一下。


 


 


孩子吃奶嘴應該不至於持續到會影響牙齒發育的階段。孩子要吃奶嘴的階段只會長出乳齒,而恆齒通常要到六歲左右才開始長。


 


 


除非寶寶自己打算放棄,否則別逼他戒掉吸奶嘴的習慣。媽媽成功的機會不大,而且只會帶給寶寶跟媽媽不必要的掙扎和挫折感。要是媽媽決定限制寶寶吸奶嘴,可以讓寶寶改吸手指,或是改抱小毯子及柔軟的玩具來安撫情緒。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生生長於清苦的農家,不但自己養成勤勞節儉的美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更是仔細過濾。


 


他總是告訴我,真正愛孩子是讓孩子學習聽父母的話,而不是提供琳瑯滿目物質去滿足他的欲望。


 


記得有一陣子,小朋友流行玩軌道車,兒子也很想擁有一台,屢次跟爸爸要求都被拒絕,後來,兒子發現幾乎全班同學都人手一車,表姐弟、堂兄弟,更是每人二台以上,兒子委屈地哭訴著:「大家都有軌道車,只有我沒有。」


 


先生心疼地擁著他說:「如果全部的人都是錯的,你為何要學他們呢!爸爸覺得你真了不起!」


 


兒子知道父親的堅持,也不再提出要求,倒是軌道車退了流行之後,同學及堂哥都把軌道車送他,兒子才疑惑地問:「為甚麼本來那麼多人想玩,現在卻都沒人想玩!」


 


有了這次經驗,後來再流行溜溜球及戰鬥陀螺時,兒子便也不再堅持一定要擁有了。


 


對孩子的穿著也是一樣,先生一向強調穿衣服的目的是端莊、保守。


 


偶爾給孩子穿上質料較好的衣服,我總忍不住地誇讚:「好帥啊!」


 


先生卻也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如果我們為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而去稱讚孩子,那要如何教育孩子不注重外表?」日積月累,孩子也養成習慣,有什麼穿什麼。


 


偶爾帶他們去買布鞋,老闆也常讚美地說:「現在已很少人鞋底磨得這樣破才換!」


 


前些時候兒子因背完老子與中庸,我答應每人給他們買一件五十元以內的玩具,到了雜貨店兒子想看任何一種玩具都先問我:「可不可以看這個?」「可不可以買這個?」


 


老大、老二、老三(只有三歲)都一樣,老闆不可思議地問我?「太太,妳是怎麼教的?三個孩子都這樣有禮貌,我開這間店這麼久了,最常看見的就是父母受不了小孩的哭鬧而買玩具給小孩,或是小孩因為父母不買而生氣,很少看見像妳的小孩這樣有禮貌,每拿一件玩具就問可不可以!」


 


以前,我 常覺得 先生對孩子的要求太嚴苛,尤其是身處在物質充斥的時代裡,總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隨著時間的消逝,我才明白再多的物質也滿足不了孩子的欲望,只有教孩子學習知足,才是真正的愛。


 


 


 


    若說這世間真的有無底洞,那這個無底洞便是人那不知足的心,其實人的需求真的很小,只是因為虛榮與慾望而不斷的追求那些大過自己需求的事物。


 


當有一天追求的事物到手後,卻又因無法填滿不知足的心而再次追求更多,人的一生就在這樣的心態下反復的渡過,而忽略身邊還有許多值得注意的事物。


 


愛孩子並不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他,而應該教導他了解自己真的需求,如此人生就不會浪費在追求那些虛幻的事物,才能活的充實與精采。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溝通、教養問題等輔導小語 ~


http://assist.tceb.edu.tw/51p.htm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居室裡養幾枝美麗的鮮花,不僅是家更溫馨,還更顯出一個人的品味。 然而,鮮花雖美,但並不是所有的花都適宜擺放在居室。 以下9種鮮花,養在家裡,就可能會引起胸悶、失眠等疾病。


 


1、月季花。 它所發散出的香味,會使個別人聞後突然感到胸悶不適、憋氣與呼吸困難。


 


2、蘭花。 它所散出的香氣,久聞之會令人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3、紫荊花。 它所散發出來的花粉如與人接觸過久,會誘發哮喘症或使咳嗽症狀加重。


 


4、夜來香。 它在晚上能大量散發出強烈刺激嗅覺的微粒,高血壓和心髒病患者容易感到頭暈目眩,鬱悶不適,甚至會使病情加重。


 


5、鬱金香。 它的花朵含有一種毒鹼,如果與它接觸過久,會加快毛髮脫落。


 


6、夾竹桃。 它的花朵散發出來的氣味,聞之過久,會使人昏昏欲睡,智力下降;其分泌出的乳白液體,如果接觸過久,也會使人中毒。


 


7、松柏。 松柏類的花木所散發出來的芳香氣味對人體的腸胃有刺激作用,如聞之過久,不僅會影響人們的食慾,而且會使孕婦感到心煩意亂,噁心欲吐,頭暈目眩。


 


8、洋繡球花。 它所散發出來的微粒,如果與人接觸,會使有些人皮膚過敏,發生瘙癢症。


 


9、黃花杜鵑。 它的花朵散發出一種毒素,一旦誤食,輕者會引起中毒,重者會引起休克,嚴重危害身體健康 百合花它所散發出來的香味如聞之過久,會使人的中樞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首好聽的聖誕歌曲


 


~~~ Merry X'mas ~~


 


01.平安夜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1.mp3




02.

鈴兒響叮噹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2.mp3



03.

我們祝你聖誕快樂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3.

mp3




04.

白色聖誕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4.mp3



05.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5.mp3



06.

快樂的上帝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6.mp3



07.

紅鼻子鹿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7.mp3



08.

聖誕老人來了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8.mp3



09.

結霜的雪人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9.mp3


10.
我看見三只船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10.mp3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baobao88.com/bbgame/shuxue/03/229282.html



    一年级数学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



    一年级数学游戏






    一年级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magic.dpfun.com/free01.asp?sID=2046


 


他們的托兒所 所採用的是  MATH IEDEA TEACHER


我覺得有點像 MPM數學


還蠻能讓小朋友 思考的


                                  祝    有用到         小嵐 2010-11-13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好玩數學demo
幼教demo
幼教英文demo
幼教數學demo
奧福幼兒音樂demo

http://www.foxtrader.com.tw/flash/#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新生兒年年減少,生育率 已跌至全球最低。各縣市政府為了因應,紛紛祭出生育津貼。內政部長說,中央也有類似規劃。政府憑什麼認為,重賞之下必有孕婦?邏輯很明顯,因為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麥克風湊上前問人為什麼不生小孩,路人甲乙丙總是口徑一致,答:「因為養不起。」喔,既然這樣,給你錢,總養得起了吧。


 


我卻認為,生育津貼可能是把錢 用錯地方,因為「養不起」還有另一個解讀,一個完全相反的解讀。如果「養不起」是因為錢少,應該是愈貧窮的國家愈不喜歡生小孩才對。事實卻相反,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都是窮國,富裕社會裡生最多小孩的也往往是低收入戶。這已經是鐵律,一國一旦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生育率就一路走跌。也就是說,「養不起」的正確解讀可能不是缺錢,而是錢變多。


 


 


傳宗接代的策略


 


錢變多會讓人養不起小孩,這太違反一般思考邏輯,其實卻有合理的解釋。根據賓州大學穆斯基拉教授(Mikko Myrskyla)的說法,傳宗接代基本上有兩種策略:在貧窮饑饉的環境,盜匪疫病猖獗,小孩很難養大,與其把精神用來養小孩,不如把同樣精神用來多生幾個,生下來則生死由命。但有了和平繁榮, 養大不再成問題,父母疼愛本能就會啟動,變成少少生,好好養。可支配收入雖然增加,其增加速率卻趕不上父母想投注的關愛。錢變多,父母就想給更多,才會有「養不起」之嘆。


 


這一代的父母普遍比上一代更富裕。但上一代的父母只要帶小孩去一下園山動物園、白沙灣海水浴場,就足以構成小孩的童年美好回憶。現在卻不是,東京迪士尼之旅已經稀鬆平常,暑假還要出國遊學,太陽劇團一張票四千多元,動作不快還有錢買不到。想想看,太陽劇團從二十幾年前就已經在巡迴演出,為什麼要到這兩年才來台灣?經濟實力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台灣父母花錢不手軟的愛子之心。


 


又例如,少子化還有另一個原 因,明明老嫗能解,卻沒人提過,就是性開放。台灣生育率在八○年代基本是持穩,但到了九○年代,身體解嚴來得又快又急 (還記得九四年的「我要性高潮,不要性騷擾」遊行嗎?九五年的台大女宿A片事件?),生育率才開始溜滑梯。道理很簡單,在婚前性行為還是禁忌的時代,想要有固定性伴侶,就要進洞房。當時的年輕人願意早婚,並不是比較願意生產報國,也不是不稀罕單身的逍遙自在,而是當年有個大誘因(對於洞房的興奮期待),如今已蕩然無存。這怎能有解方呢?推行守貞運動嗎?


 


另一個也沒辦法對症下藥的少子化原因是,女性就業率的全面提高。女性育齡比男性短,女性婚齡早晚當然與總生育率息息相關。那麼如果刻意壓低女性就業率呢?或許恢復九○年代前的女性單身條款,或拉大男女薪資差距,不就可以讓女人早早結婚生子了嗎?


這樣別說違反社會正義,國外也已經證明無效。先進國家中生育率最低迷的日本與德國,都是女性就業率最低、男女薪資差距也最大的國家。道理如下:女性一旦教育水平提高,就會想要在事業上有所發揮,這時職場給的阻撓愈多,愈是逼她家庭事業二擇一,她就愈延後選擇,變得更晚生小孩。反而是就業環境對女性最友善的國家(美、法、英、北歐),生育率才會觸底反彈。


 


 


企業文化須對家庭更友善



這樣,要讓台灣人養得起更多小 孩的著力點就很清楚了,就是企業文化應該要對家庭更友善。台灣想到的方式,是強迫企業給安胎假與育嬰假,但這有反效果,就是會誘使企業在用人時故意跳過育齡女性。何況,媽媽需要的也不只是育嬰假與安胎假,她還需要彈性上班、電子通勤,不必每天早上九點就進公司開會,晚上九點還離不開。在老闆希望天天十二小時都看得到員工的企業文化裡,女性就算有權利請安胎假與育嬰假,恐怕也不敢請吧。

偏偏,上班時數超長正是台灣職 場的一大特色。君不見安親班幾乎家家每晚十點都還燈火通明。安親班的英文明明是「day care」,台灣卻做成了「evening care」。 這讓我覺得很奇怪,像IBM、惠普、微軟都是很會賺錢的企業,卻年年進入《就業媽媽》(Working Mother)雜誌的「友善家庭企業百大榜」。他們的員工擁有各種生育、托幼福利不說,彈性工時更是基本款。為什麼他們老闆不需要天天都看到員工,台灣老闆卻需要?

英國是以立法的方式,強迫企業 必須提供彈性工時給有家庭需求的員工。但美國的大企業提供彈性工時,卻都是自動自發,其動機應該是為了爭取好人才,而非不忍心見國家陷入少子化危機。IBM、惠普、微軟都是腦力取勝的企業,彈性工時正是他們激出員工最佳腦力的武器之一。

有美國為例,也許台灣企業要變得對家庭友善,並不需要立法強迫。既然我們的新生兒數字是從九年代起每況愈下,企業感受到人才荒的日子應該快到了。屆時企業勢必也要像美國看齊,開始標榜友善家庭,幫員工減少蠟燭兩頭燒的壓力。這樣,雖然不能徹底解決台灣少子化問題,但至少是一線曙光。


 


 


 


 


                                          來源:親子天下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孩子的教養與禮儀問題昔日較少被媒體關注,直到近年出現「七年級=草莓族」、「八年級=水蜜桃族」和「吞世代Tweens」等挖苦式的名詞之後,現代孩子的教養問題才掀起社會輿論的討論聲浪。


 


 


 


養成好習慣 拒當慣寶寶


 


實戰篇-遊戲玩出好教養-Just have fun


 


所謂的「教養」就是教授孩子生活知識和養育幼兒成長的意思;而「禮」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培養的過程就是靠所謂的「家教」,即家庭管教。從小建立起好教養的孩子,因為本身散發出來的氣質莊重、行為得體,未來融入社會團體的過程也會較為順利。而今日社會型態改變,大家庭多轉為小家庭,部分雙薪家庭也因為家長普遍忙碌,沒時間陪伴孩子,許多應該及時機會教育的小細節也因此被忽略。但其實此刻的孩子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驚人,且年齡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大,若家長趁機灌輸孩子得體的應對禮節,讓他們將之內化成生活中的習慣,未來就不必擔心他們成為今日輿論新定義的「慣寶寶」了。


 


 


 


WHAT IS慣寶寶?


 


因有竹科企業直批時下年輕人都是從小被慣壞的「慣寶寶」,對於工作只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經過媒體報導之後,「慣寶寶」這新興名詞也開始被大眾使用。


 


心理出版社董事長洪有義針對今昔幼兒的表現差異分析認為,孩子之所以有教養與他懂不懂何謂道德是非觀念有關,心中懷抱道德感的孩子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但父母灌輸概念的方式並非採用述說道理等僵硬的做法,想要聰明對付3歲以下的孩子,其實,玩場遊戲就能輕鬆搞定!


 


從前農業社會的家庭結構以三代以上同堂的大家庭為主,讓孩子不單止與父母互動,這樣的家庭結構中也間接教育了孩子敬老尊賢的道理,說話態度必須恭敬有禮,肢體動作謹記需莊重不隨便。過去的父母沒有節育觀念,所以一家孩子比一家多,有了兄弟姐妹的陪伴,也等於有了相互比較的競爭者、放學後一起玩耍的同伴以及切磋課業的家教…等。弟弟一搗蛋,哥哥的拳頭就緊接著落下來;姊姊想做壞事,妹妹就在背後向父母偷告狀;這題數學不會解,便會抱著作業本追著問兄姐;有人欺負家庭成員,其他兄弟姐妹會馬上二話不說、一字排開保護自己的家人。由此可見正面的手足互動特質包括:照顧、親近、喜愛、合作和團結等;而負面的互動特質則有:權威、競爭及爭吵等。


 


手足互動是孩子第一次與其他孩童相處的社會經驗,儘管手足之間有聯盟或競爭的現象,但這卻是個體獲得個人價值的方式,也是人格的展現,每次手足互動都提供了人格發展修正和增強的機會。


 


洪有義教授回憶起小時候居住在務農的鄉村,與鄰居的關係相當緊密,見到長輩無不問好寒喧,「如果不乖被鄰居阿伯打,自己的父母親還會上門對鄰居說:『謝謝你教訓我們家小孩』,那時候就像一整個村莊在幫你管小孩一樣」,由此可見,昔日孩童的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社會經驗,遠比今日同齡的都市孩子來得豐富許多,且村莊所形成的輿論也被直接或間接的建構出孩子的道德是非觀念。


 


每回逢年過節,他的母親也會準備些禮品讓孩子帶給街坊鄰居,「拿去給隔壁的張媽媽、 李 太太」,這些看似平凡的舉動,事實上已經製造了讓孩子獨立面對外人的機會,訓練他們與社會溝通連結的方式,而過去左鄰右舍的古道熱腸也與今日冷漠的人際交流相差甚遠。


 


所以當家中兩歲四個月大的小孫女糖糖將被全職母親安排進保母班就讀時, 洪 教授十分贊成媳婦的決定,由於糖糖沒有其他手足,他認為讓孫女與其他孩子互動、遊戲,能成為目前少子化現象中的折衷辦法,但他特別強調,此時不要強迫孩子學習提筆寫字甚至閱讀等,畢竟孩子的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就讓他們玩吧!要學,就從遊戲裡面學!」


 


 


 


好教養第1 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對父母親的具體動作比言語更有反應,倘若以身作則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上,即便是面對身邊的伴侶仍不例外,因為家長之間的修養、禮儀就是小孩最佳的標準模範,那麼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就會開始學習模仿。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謝國清 先生也表示贊同,以乘坐住家大樓的電梯為例,他與妻子兩人每回見到鄰居都會出聲問候,所以現在即便是一雙兒女在電梯裡上一秒還吵架不開心,下一刻見到鄰居仍然不忘打招呼,還常被誇讚相當懂事有禮貌,「如果你要求孩子做,自己卻不實踐,他們反而會回過頭『嗆』你呢!」,只要從小養成習慣,就能逐漸內化為生活中的一部份,培養出良好的禮儀規範。


 


幼教老師陳美樺另指出,孩子日後的價值觀偏差,與父母今日的過度寵溺息息相關,她舉例,曾有家境較富裕的孩子在點心時間把他人的甜甜圈強占己有,雖然老師一再詢問甜甜圈是否為孩子所有,孩子都肯定的承認,甜甜圈的小主人則不敢出聲。直到小霸王咬了一口,小主人才淚眼 汪汪的向 老師說明,小霸王的父母隔日買兩個甜甜圈向對方請求諒解,但仍然不忘為孩子的強佔行為找藉口,「我們每個禮拜都會買給他,最近忘了,他因為想吃才這麼做」,這樣的處理方式不但沒有適時的改正小霸王既有的價值觀,也會直接影響未來的人格發展。


 


 


 


好教養第2 遊戲=學習


 


透過「扮家家酒」遊戲中的角色扮演,家長可以在遊戲中加入許多日常禮儀的橋段與對話,例如:「扣扣扣(敲門聲)!你好,我是XXX,請問我可以到你們家玩嗎?」;餐桌禮儀,如:「我們要等大家一起坐下才能開動喔!」;電話禮儀:「喂~你好,我是OOO,請問是XXX在家嗎?」等等。父母親也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童書,以一人分飾多角的方式說故事給孩子聽,孩子除了能憑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造自己的邏輯,父母也可以適時指導。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而言,生活和遊戲就是學習,父母親巧妙的置入一些禮儀語法,小寶貝就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薰陶。


 


扮家家酒


 


洪有義教授相當贊成孩子玩扮家家酒,拿動物小布偶與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孩子除了能得到家長的陪伴,還可以將動物擬人化,藉此培養同理心,還可以激發孩子在幻想與現實之間無窮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好教養第3 隨時掌握機會教育


 


家長除了片面的口頭教育,還可以時時觀察生活或社交場合中有沒有可以隨即讓寶貝體驗了解的狀況應用題。假使媽咪和孩子坐在公車上一人一個位子時,看見行動緩慢不便的長者,母親可以先在孩子耳邊鼓勵他主動向長者問好並讓位;帶孩子一同出入社交場合前,可以預先讓他知道接下來可能會遇到什麼人、他可以怎麼與人互動…等,讓他對接下來將面對的陌生環境懷有安全感,時間若夠充裕,父母親這時也可以和寶貝練習和陌生人互動的方式。


 


孩子雖然看起來似懂非懂的樣子,但家長千萬別小看這些動作,有了足夠的互動練習,小寶貝遇到外人的互動方式除了比其他孩子來的得體,孩子也能從他人喜悅稱讚的表情語氣中,了解到「他這麼做,別人很開心」,培養出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起互信互賴的社交活動,於是,父母試圖教育孩子的社交禮儀也能輕鬆達陣。


 


謝國清先生分享,從小就帶著一雙兒女進出書店和劇場戲院,該場合最需要長時間的穩定與安靜自律,孩子們會透過觀察身邊的陌生人,了解自己也必須輕聲細語,不能東奔西跑,由環境影響孩子的行為表現。


 


「現在我的小孫女還會餵我吃藥呢!」 洪有義 教授驕傲道,每當飯後阿公喊一聲「吃藥囉!」無論糖糖此刻在哪裡、做什麼,都會咚咚咚地跑到阿公身邊,進入作戰位置,執行最重要的工作-把藥丸放進阿公的嘴巴裡。這些舉動除了讓表達孩子的關心以外,還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和長者相處。如果不小心轉到新聞頻道正在介紹與幼兒相關的新聞事件,父母也可以趁機會解釋給孩子聽,例如:孩子失足墜下高樓的意外,家長這時可以視孩子的反應解釋新聞事件讓他明白,身為阿公的 洪有義 教授也會出言提醒,「那個小朋友掉下去了,讓爸爸媽媽好傷心,哭得好難過,所以你以後不要爬陽台的欄杆好不好?」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