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分享~blog版型(372)

 

 

 

部落格版型圖:

 

      

 

 

訂閱圖&回應&引用

                  

 

CSS語法:

++++++++++++++++++++++++++++++++++++++++++++

 

/*以下若要顯示請不要放上即可*/

/*隱藏文章欄位全部文章大標題*/
.yc3pribd .mhd{display:none}

/*隱藏更新日期欄*/
#ymodupdate{display:none}

/*隱藏部落格相簿*/
#ymodalbum{display:none;}

/*隱藏我要留言免受廣告干擾*/

#yblast .text a{display:none;}

 

+++++++++++++++++++++++++++++++++++++++++++++

 

 

 /*two col layout 二欄式版面加大寬度設定 */
.twocolga #yhtw_mastfoot, .twocoldr #yhtw_mastfoot {width:860Px;margin:0 auto;}
.twocolga[class], .twocoldr[class]{min-width:860px;behavior:none;}
.twocolga .ycnt3col,.twocoldr .ycnt3col {zoom:1;width:860px;text-align:left;margin:0 auto;}


/*三欄式版面寬度設定*/
.thrcol #yhtw_mastfoot {width:930x;margin:0 auto;}
.thrcol[class]{min-width:930px;behavior:none;}
.thrcol .ycnt3col {zoom:1;width:930px;text-align:left;margin:0 auto;}


/*招呼語不放背景及文字顏色設定*/
#yblast .bg {filter:alpha(opacity=0); opacity:0; moz-opacity:0;}; background: transparent no-repeat;}
#yblast .text{color:#444444; }


/*自訂格名及部落格描述字*/
#yblogtitle .mbd,#yblogtitle .mft{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444444;padding-top:320px;text-align:center; }
#yblogtitle h1, #yblogtitle a {color: #444444; font-size:18px;font-weight:bolder;font-family:標楷體;}
#yblogtitle .tbd{height:25px }

/*大標題圖背景+重覆底背景*/

body {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background-image: url(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dd-122-1.jp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top; }
html {background-color:#ffffff;background-image: url(
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dd-122-2.gif); background-repeat: repeat-y;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top;}
#yblogtitle .rctop{background:transparent left top no-repeat;margin-right:0px}
#yblogtitle .rctop div{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top no-repeat;height:0px;right:-0px}
#yblogtitle .rcl{background:transparent repeat-y}
#yblogtitle .rcr{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repeat-y}
#yblogtitle .rcbtm {zoom:1;background:transparent left bottom no-repeat;margin-right:0px}
#yblogtitle .rcbtm div {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bottom no-repeat;height:0px;right:-0px}

 

 

/*側欄區上標*/
.yc3sec .mhd, .yc3subbd .mhd, .yc3sec .mhd a, .yc3subbd .mhd a, .yc3sec .mhd a:link, .yc3subbd .mhd a:link, .yc3sec .mhd a:visited, .yc3subbd .mhd a:visited{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400040;text-align:center;}

 

/*Nav module body側欄區內文*/
.yc3sec .mbd, .yc3subbd .mbd, .yc3sec .mft, .yc3subbd .mft{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000040;}

 

/*Main content header文章區上標*/
.yc3pribd .mhd{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400040;}

 

/*Main content body文章內文及文章區*/
.yc3pribd .mbd{background:#ffffff;color:#400040;border:1px dotted #808080;}
.yc3pribd .mft, #yreplymsg table, #ysbscrblist table, #ybloginfo table, #yusrinfo table, #yusrintro p {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400040;}


#ymodcal .mbd td strong {color:#400040;}

 

/*Links連結文字及位置顏色改變*/
a, a:link, a:visited{color:#000040;text-decoration:none;}
a:hover{color:#400000;text-decoration:none;}
a {text-decoration:none;}
a:hover {position:relative;top:2px;left:2px;}

 

/*Scrollbar捲軸區色彩*/
html{SCROLLBAR-FACE-COLOR:#DDDDDD;
SCROLLBAR-3DLIGHT-COLOR:#DDDDDD;
SCROLLBAR-ARROW-COLOR:#ffffff;
SCROLLBAR-TRACK-COLOR:#ffffff;
SCROLLBAR-DARKSHADOW-COLOR:#DDDDDD;
}

 

/*文章前小圖設定*/
.yblogcnt .blgtitlebar {margin-bottom:9px;}
.yblogcnt .blgtitlebar h2 {font-size:125%;font-weight:bold;background:url(
http://i300.photobucket.com/albums/nn35/carol418cam2/1067317.gif) no-repeat;padding-left:26px;}

 

/*左右欄位小圖*/
.ycntmod .mbd ul.list li{background-image:url(
http://i300.photobucket.com/albums/nn35/carol418cam2/1034914.gif);background-repeat:no-repeat;padding-left:25px;padding-top:10px;}

 

/*shared rounded corner for all modules 無框語法*/

.ycntmod {width:100%;position:relative;margin-bottom:15px;overflow:hidden;}
.ycntmod .rctop {background:transparent left top no-repeat;margin-right:0px;}
.ycntmod .rctop div {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top no-repeat;height:0px;font-size:0;position:relative;right:-0px;}
.ycntmod .rcbtm {background:transparent left bottom no-repeat;margin-right:0px;}
.ycntmod .rcbtm div {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bottom no-repeat;height:0px;font-size:0;position:relative;right:-0px;}
.ycntmod .rcl {padding-left:0px;background:transparent repeat-y;}
.ycntmod .rcr {padding-right:0px;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repeat-y;}
.ycntmod .text {position:relative;word-break:break-all;}
.yc3pribd .ycntmod{overflow:visible;}
.yc3pribd .ycntmod .yblogcnt{overflow:hidden;}

 

/*側欄區加框線*/

.yc3sec .rctop, .yc3sub .rctop {background:url(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win-a1089.gif) left top no-repeat;margin-right:0px;}

.yc3sec .rctop div, .yc3sub .rctop div {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top no-repeat;height:32px;font-size:0;position:relative;right:-0px;}
.yc3sec .rcbtm, .yc3sub .rcbtm {background:url(
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win-a1091.gif) left bottom no-repeat;margin-right:0px;}

.yc3sec .rcbtm div, .yc3sub .rcbtm div {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bottom no-repeat;height:26px;font-size:0;position:relative;right:-0px;}
.yc3sec .rcl, .yc3sub .rcl {padding-left:8px;background:url(
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win-a1090.gif) repeat-y;}

.yc3sec .rcr, .yc3sub .rcr {padding-right:8px;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repeat-y;}

.yc3pribd .ycntmod{overflow:visible;}
.yc3pribd .ycntmod .yblogcnt{overflow:hidden;}


 

/*btnsbsrb訂閱部落格圖示*/

div#btnsbsrb a{display:block;width:80px;height:80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win-a1088.gif) no-repeat;margin:0;}
div#btnsbsrb_nologin a{display:block;width:80px;height:80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
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win-a1088.gif) no-repeat;margin:0;}
#yblogtitle .tft {text-align:right;padding-bottom:0px;position:relative;}

 

/*make coomment bar回應跟引用更換圖片語法*/
div.btncomment a {display:block;height:80px;width:80px;background:url(
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win-a1087.gif) no-repeat;}
div.btntrackback a {display:block;height:80px;width:80px;background:url(
http://i343.photobucket.com/albums/o457/carol418cam4/win-a1086-1.gif) no-repeat;}


 

 

 

++++++++++++++++++++++++++++++++++++++++++++++++

 


本文出自:

 

版型素材取自韓/blog +語法參考tina家 +文文夢工廠組裝
 

韓/blog:

(圖片素材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會盡快刪除!!)
+++++++++++++++++++++++++++++++++++++++++++++++++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bucket


1、當你對某件事情抱著百分之一萬的相信,它最後就會變成事實。


 


2、期望定律期望定律告訴我們,當我們懷著對某件事情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


 


3、情緒定律情緒定律告訴我們,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 即使有人說某人很理性,其實當這個人很有”理性”地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受到他當時情緒狀態的影響,”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種情緒狀態。 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動物,而且任何時候的決定都是情緒化的決定。


 


4、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有因才有果。 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任何現象的時候,你不用覺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必有其原因。 你今天的現狀結果是你過去種下的因導致的結果。


 


5、吸引定律當你的思想專注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


 


6、重複定律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你不斷的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 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你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7、累積定律很多年輕人都曾夢想做一番大事業,其實天下並沒有什麼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 一件一件小事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大事。 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災難都是累積的結果。


 


8、輻射定律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影響的並不只是這件事情的本身,它還會輻射到相關的其他領域。 任何事情都有輻射作用。


 


9、相關定律相關定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繫,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獨立的。 要解決某個難題最好從其他相關的某個地方人手,而不只是專注在一個困難點上。


 


10、專精定律專精定律告訴我們,只有專精在一個領域,這個領域才能有所發展。 所以無論你做任何的行業都要把做該行業的最頂尖為目標,只有當你能夠專精的時候,你所做的領域才會出類拔萃地成長。


 


11、替換定律替換定律就是說,當我們有一項不想要的記憶或者是負面的習慣,我們是無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種新的記憶或新的習慣去替換他。


 


12、慣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夠持續不斷去加強它,它終究會變成一種習慣。


 


13、顯現定律顯現定律就是說,當我們持續尋找、追問答案的時候,它們最終都必將顯現。


 


 


 


 


 


 


 


 


 


 


 


 


 


14、需求定律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帶有一種需求。 尊重並滿足對方的需求,別人才會尊重我們的需求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多人不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 但是,困擾人們的問題是:在相關條件差別不大的情況下,為什麼有的人能成功,而有的人卻不?


 


根據本人從業經歷的觀察與思考所得,無論在內企,還是在外企,凡是成功人士(以下簡稱他們)的身上都有獨特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這是旁人所缺乏的。 他們的成功決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機遇好。 依我來看,這些能力可概括為:


 


1、解決問題時的逆向思維能力


 


面對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一時又找不到解決方法。 而且,上司可能也沒有什麼錦囊妙計時,他們擅長用逆向思維辦法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他們清楚具體業務執行者比上司更容易找出問題的節點,是人為的,還是客觀的;是技術問題,還是管理漏洞。 採用逆向思維找尋問題的解決方法,會更容易從問題中解脫出來。


 


2、考慮問題時的換位思考能力


 


在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常人通常站在自己職責範圍立場上盡快妥善處理。 而他們卻總會自覺地站在公司或老闆的立場去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案。


 


作為公司或老闆,解決問題的出發點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的重複出現,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就事論事方案。 面對人的惰性和部門之間的扯皮,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慮解決方案,才是一個比較徹底的解決方案。 能始終站在公司或老闆的立場上去醞釀解決問題的方案,逐漸地他們便成為可以信賴的人。


 


3、強於他人的總結能力


 


他們具備的對問題的分析、歸納、總結能力比常人強。 總能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並駕馭事物,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們常說苦幹不如巧干。 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否則就不會幹同樣的事情,常人一天忙到晚都來不及;而他們,卻整天很瀟灑。


 


4、簡潔的文書編寫能力


 


老闆通常都沒時間閱讀冗長的文書。 因此,學會編寫簡潔的文字報告和編制賞心悅目的表格就顯得尤為重要。 即便是再复雜的問題,他們也能將其濃縮闡述在一頁A4紙上。 有必要詳細說明的問題,再用附件形式附在報告或表格後面。 讓老闆僅僅瀏覽一頁紙或一張表格便可知道事情的概況。 如其對此事感興趣或認為重要,可以通過閱讀附件裡的資料來了解詳情。


 


5、信息資料收集能力


 


他們很在意收集各類信息資料,包括各種政策、報告、計劃、方案、統計報表、業務流程、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 尤其重視競爭對手的信息。 因為任何成熟的業務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遇到用時,就可以信手拈來。 這在任何教科書上是無法找到的,也不是 那個 老師能夠傳授的。


 


6、解決問題的方案製定能力


 


遇到問題,他們不會讓領導做“問答題”而是做“選擇題”。 常人遇到問題,首先是向領導匯報、請示解決辦法。 帶著耳朵聽領導告知具體操作步驟。 這就叫讓領導做“問答題”。 而他們常帶著自己擬定好的多個解決問題方案供領導選擇、定奪,這就是常說的給領導出“選擇題”。 領導顯然更喜歡做的是“選擇題”。


 


7、目標調整能力


 


當個人目標在一個組織裡無法實現,且又暫時不能擺脫這一環境時,他們往往會調整短期目標,並且將該目標與公司的發展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 這樣,大家的觀點就容易接近,或取得一致,就會有共同語言,就會幹的歡快。 反過來,別人也就會樂於接受他們。


 


8、超強的自我安慰能力


 


遇到失敗、挫折和打擊,他們常能自我安慰和解脫。 還會迅速總結經驗教訓,而且堅信情況會發生變化。 他們信條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或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9、書面溝通能力


 


當發現與老闆面對面的溝通效果不佳時,他們會採用迂迴的辦法,如電子郵件,或書面信函、報告的形式嘗試溝通一番。 因為,書面溝通有時可以達到面對面語言溝通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可以較為全面地闡述想要表達的觀點、建議和方法。 達到讓老闆聽你把話講完,而不是打斷你的講話,或被其台上的電話打斷你的思路。 也可方便地讓老闆選擇一個其認為空閒的時候來“聆聽”你的“嘮叨”。


 


10、企業文化的適應能力


 


他們對新組織的企業文化都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換個新企業猶如換個辦公地點,照樣能如魚得水般地干得歡暢並被委以重用。


 


11、崗位變化的承受能力


 


競爭的加劇,經營風險的加大,企業的成敗可在一朝一夕之間發生。 對他們來講,崗位的變化,甚至於飯碗的丟失都無所畏懼。 因此,他們承受崗位變化的能力也是常人所無法比擬的。 在他們看來,這不僅是個人發展的問題,更是一種生存能力的問題。


 


12、客觀對待忠誠


 


從他們身上你會發現對組織的忠誠。 他們清楚地意識到忠誠並不僅僅有益於組織和老闆,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為,責任感和對組織的忠誠習慣一旦養成,會使他們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他們更清楚投資忠誠得到的回報率其實是很高的。


 


13、積極尋求培訓和實踐的機會


 


他們很看重培訓的機會,往往在招聘時就會詢問公司是否有提供培訓的機會。 善於抓住任何培訓機會。


 


一個企業,如果它的薪酬福利暫時沒有達到滿意的程度,但卻有許多培訓和實踐的機會,他們也會一試。 畢竟,有些經驗不是用錢所能買回來的。


 


14、勇於接受份外之事


 


任何一次鍛煉的機會他們都不輕言放棄,而把它看成是難得的鍛煉機會。 並意識到今天的份外,或許就是明天的份內之事。 常看見他們勇於接受別人不願接受的份外之事,並努力尋求一個圓滿的結果。


 


15、職業精神


 


他們身上有一種高效、敬業和忠誠的職業精神。 主要表現為:思維方式現代化,擁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並能將其運用於經營實踐中。 言行舉止無私心,在公司的業務活動中從不攙雜個人私心。 這樣,就敢於直言不諱,敢於糾正其他員工的錯誤行為,敢於吹毛求疵般地挑剔供應商的質量缺陷。 因為,只有無私才能無畏。 待人接物規範化,這也是行為職業化的一種要求。 有了這種職業精神的人,到任何組織都是受歡迎的,而且,遲早會取得成功。


 


當然,有了上述能力,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但是,如果沒有這些能力,那肯定是無法獲得成功的。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來說,不管是口頭或是書面(契約)約定,一旦約定了就該依約行使,這純粹是雙方誠信問題。約定細節常會因為雙方有所顧慮或是認知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解讀。

舉例來說:

 


一、  中途解約時的獎金及托育費的問題


家長提出時的處理:約定的托育日期未到之前,因故而提前解約時,需要多付一個月或是半個月的托育費,當成彌補。獎金部分則收托滿半年以上,就需要支付保母一個月的年終獎金。


保母提出時的處理方式:則保母必須退回餘額,並不能要求年終獎金。


 


二、  提前解約歸屬責任


歸責家長的話,保母可要求托育費的補償及年終獎金。


歸責保母時,則不能要求費用補償及年終獎金。


 


三、  約定天數預告終止托育或是不再續約


家長未依約定天數,預告要中止收托關係時,保母可要求費用補償。


保母未依約天數,提前預告要中止收托關係時,則要退回當月剩餘天數的費用。


 


四、  實際托育的天數計算


家長未依約送收托兒到保母處,視為主動讓保母休息,不得要求保母退費或是擇日補過。


保母有事無法照顧收托兒,請家長自行照顧時,則以請假論,保母需要退回請假日數的費用方式處理。


 


五、  中止、終止及約滿的解釋


中止→臨時的、沒有預警、未到期限、提前。


終止→約定的時間到了,孩子依照正常就讀的行程,完成的意思。


約滿→約定的日期到了,但孩子還未到就讀幼稚園的時間,或是雙方先簽定短期約定日期到了,未再續約的意思。


 


六、  約滿未再簽定新的契約時


經家長與保母協調認同後,未再簽定新的約定時,視同延用之前的契約內容。


 


七、  法定收托兒的人數


所謂【法定】這兩個字,顧名思義指的是政府規定的人數,不是家長規定保母收托的人數。所以;保母只要不違反政府規定,家長無法反對的。保母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調整收托的人數。


 


八、  收托人數的多寡會影響收費或是照顧品質


收托人數並不是保母收費高、低的標準,但確實有家長不想保母一對二,而付高額托育費給保母。


也有保母會依收托人數而調整收費,但那大多是集體收托方式。(照顧人數多於四人以上)


照顧品質上當然是家庭式的保母在照顧上佔優勢,因為收托的孩子人數少,比較了解每個孩子的狀況


集體照顧方式→要看照顧者與收托兒的比率是否平衡。如果;一位照顧者要照顧5名以上的嬰幼兒時,那就要多加注意了。再者;依照規定,保母是不可聯合收托的,是不合法的,除非有申請立案。


不過這項所提的這些,都要看照顧者本身的照顧能力以及他的想法。


 


九、  寒暑假或是短期不送托時的處理【常因雙方認知上的不同,而引發爭執。】


教職人員因為有寒暑假,這段時間不會將孩子送至保母家時,需要付收托費嗎?是全額還是半額?


通常是付半額,這就像是『停薪留職』一樣的,看似保母佔便宜,其實是雙方互利。家長不用擔心保母找過新的,保母也不用擔心,過完暑假失業了。


『短期不送托』,可能因為要出國或是家裡長輩要照顧時,該怎麼處理呢?


這樣的情形,家長還是要支付托育費給保母。『家長未依約送收托兒到保母處,視為主動讓保母休息,不得要求保母退費或是擇日補過。』


 


十、  是老闆、雇傭還是共利關係?


家長部分:絕大部分都認為是雇傭關係,『家長→雇主  保母→傭』。所以雇主發命令,傭就要照做,一切聽從雇主的意思。卻又希望,保母能在照顧及教養上,提供意見,但;又不想被保母吃定了。只要保母的表現不如自己的意,就威脅要找過保母


保母的身分,本來就很模糊。到底是老闆?還是被雇用的員工?亦或是專業人士?


若說是老闆,卻又要求家長給年終獎金,也不會因為孩子沒來,而主動退費給家長,可又主導教養的方式。


說是員工,卻又像是身懷絕技的專業人員,可又要仰人鼻息,看人(雇主)眼色,雇主說一,他就不敢說二。對家長的要求照單全收,也不管自己的權益是否受損!更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與要求。


那麼是專業人士嘍!不過又希望家長給的費用,可以隨年資調高,卻又不想被家長束縛住。不過;可以大聲的說出自己想法,並堅持做該做的事情和該反應的情況,照顧上的專業知識,可以被充分尊重。但是;也常因為敢在未托育前,提出自己的條件,而讓家長怯步。(認為是要求太多了。)


 


十一、提前告知的原因(終止或中途解約)


除了;是讓保母可以接新的收托兒外,主要是跟收托兒做心理建設及預告,以免孩子感到莫明或不安。


 


十二、獎金、逾時費、臨托費


           逾時費=加班費   


獎金包含端午、中秋、年終


臨托費用假日和平日的收費不依樣


 


十三丶副食費的收取


副食指的是未滿一歲還在喝奶的寶寶


因為要讓他能接受牛奶之外的食物


並精確的知道是否有過敏體質


所給予的食物


而這費用的收取包含,食材本身和處理過程所需的費用


不是說都只是吃的部分


以上所提的小細節解說,部分因為太過於繁細,只能做粗淺的解釋,還是要雙方多溝通才是『上策』!


 


引用 : 基隆保母聯絡網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文/翁昭鈺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 馬偕紀念醫院嬰兒室護理長李美玉












Part 1 概念篇

Why?寶寶為什麼需要協助拍打嗝

大部分的寶寶喝完奶後,媽咪都會進行拍嗝,依照過去的經驗認為這是必要的動作。事實上對寶寶而言,打嗝排氣完會比較舒服,也可減緩脹氣、溢奶、吐奶等狀況。但為什麼寶寶沒有辦法像大人一樣自行排氣,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表示,打嗝可分為自主和非自主,且處理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吸入過多空氣:在喝奶的過程中,若是採取瓶餵,則會因為奶嘴與嘴巴不夠密合,因而吸入過多的空氣,再加上寶寶的括約肌收縮不佳,一直是躺著的,氣體上不來,因此需要大人幫忙拍打出來。此外,寶寶的賁門也不夠成熟,若不拍打嗝的話,容易造成溢奶、吐奶狀況。

迷走神經被刺激:這種則是非自主性的打嗝行為,像大人有時吃飽飯也會止不住的打嗝一樣,屬於正常現象。主要是因為迷走神經受到刺激,橫膈膜不停的收縮,這時拍打嗝也沒有用。若時間過久可讓寶寶喝一點水,有助於止嗝。

Yes or No?幫寶寶拍打嗝是絕對必要的嗎 

不過,是否一定要做拍打嗝的動作,其必要性又為何?洪依利醫師認為,基於寶寶的生理構造,還有4個月以前的寶寶無法一直直立,食道短加上蠕動性較差,胃的容積小,氣不容易順利排出,且賁門在4~6個月大左右才會完成發育,因此6個月以前的寶寶拍打嗝是必要的,否則若脹氣則可能影響到下一餐的進食狀況。對大多數的媽咪來說,依循過去的經驗,也都認為拍打嗝完會比較安心,好像順利完成了餵奶的動作。

但馬偕紀念醫院嬰兒室護理長李美玉則認為,拍打嗝可依照寶寶的進食狀況、餵食時間、喝奶方式而訂,以前多數的寶寶都是喝配方奶,瓶餵的狀況下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因此拍打嗝有助於排氣。但由於現在推廣母奶,若是採取親餵,在寶寶吸吮的過程中嘴巴與乳頭會完全緊密,空氣不易進入。再者有時候媽咪半夜親餵母奶,媽咪與寶寶都輕鬆入睡時,其實也不需刻意把寶寶抱起來拍嗝。在親餵的過程中,除非當時媽咪突然大量噴奶,讓寶寶來不及吸吮,需要快速的吞嚥,才會吸入過多空氣。因此是否需要拍打嗝是有彈性的,媽咪可依照寶寶的狀態決定。

How?排除生理疾病 讓寶寶順勢打嗝的動作

基本上寶寶若有打嗝就算拍嗝成功,寶寶嗝的多少與體質相關,因此爸媽不必非得要讓寶寶打很多嗝。但有時拍了很久寶寶卻完全不打嗝,也讓爸媽覺得好灰心,對此洪依利醫師表示有三種可能:

1.餵奶方式:

採取瓶餵特別容易吸入空氣,因此可使用防脹氣奶瓶,但只是輔助功能,效果不一定百分百。

2.配方奶本身:

有些配方奶的配方對寶寶的體質不適用,特別容易引起脹氣。

3.拍打方式:

在拍打嗝的過程中姿勢不正確、力道不足都可能拍不出嗝。

4.病理因素:

腸絞痛、乳糖不耐症,也可能讓寶寶排氣不易。


因此若寶寶完全不打嗝,媽咪應先確認寶寶是否有生理上的疾病,檢視配方奶是否適合寶寶,還有拍打的動作是否確實,以上因素都排除後,可執行以下的方法,更有助於幫助寶寶打嗝。

方法1:斜放15度角

若拍了半個小時寶寶都不打嗝,洪依利醫師建議不要平放寶寶,可讓寶寶協放15度角,並採取右側身,因為胃在左邊,有時寶寶就會自己打出嗝來。

方法2:轉換成直立式

李美玉護理長表示,可先讓寶寶平躺後直立起來,也可順利將嗝打出來。


Part 2 實戰篇

順利拍打嗝 三種常見姿勢

在拍打嗝之前,您可先準備一條小毛巾,讓寶寶的頭可舒服的躺著,也可避免寶寶吐奶、溢奶。不過李美玉護理長認為,爸爸就是最好的拍嗝者,因為爸爸不僅手臂有力、手掌大,肩膀寬厚,可牢牢的支撐寶寶,因此平日辛苦照顧寶寶的媽咪,也可趁爸爸有空閒時請他代勞。以下介紹二種常見的拍打嗝法,您可採取互換的方法,又或者選擇其中一種順手的姿勢,只要媽咪方便都是可以的。

方法1:肩上拍背法

方式 

將寶寶的頭輕靠在媽咪的肩膀上,頭可側一邊(建議可側向媽咪的臉,還可隨時注意寶寶的狀況)。然後手掌微彎,由下往上輕輕的拍,重點要拍在寶寶的肩夾中間。

注意事項

若寶寶的脖子還沒硬挺,大人必須提供良好的支撐,避免肩膀壓到寶寶的口鼻造成窒息。

方法2:側坐大腿上

方式

讓寶寶稍微往前傾的坐在您的大腿上,一手用手掌虎口托住寶寶的下巴,另一手由下往上用手掌輕拍寶寶背部。若寶寶一直不打嗝,可讓寶寶稍微往後傾斜再往前傾,這樣移動有助於打嗝。

注意事項

因為是採取坐姿,若寶寶的身體還很軟,脖子和脊椎部分要支撐好。


李美玉護理長說明,拍打嗝時大部分是採取手掌微微彎曲水滴狀輕拍,但也可採取撫摸旋轉、輕撫、按摩的方法,這樣也有安撫效果,也不致讓拍打的力量過大。


QA:如果寶寶為易脹氣體質,拍嗝次數需要增多嗎?

洪依利醫師與李美玉護理長均表示,如果寶寶易脹氣,應該不是說增加拍嗝次數,而應採取「分段餵奶」的方式。餵奶1/3或1/2時就先拍嗝再餵,讓嗝比較容易打出來。此外,若瓶餵的話,必須讓寶寶含好奶嘴,涵蓋要達1/3以上,且牛奶一定要充滿在奶嘴頭裡。喝到最後時不要讓寶寶全部喝完,因為最後瓶子內多是空氣;若是親餵母乳的話,要緊密含住乳房,盡量別讓空氣跑進去。

在沖泡牛奶的時候,洪依利醫師提醒泡完後不要大力的搖晃,否則牛奶會起泡產生很多氣體。水的溫度要適中,否則奶粉會結塊,水和奶粉的比例需按照說明指示,符合泡奶程序也可減少寶寶喝奶的不適。在選擇奶嘴方面,以小圓孔最適合,十字孔的奶嘴若小孩吸吮能力不佳,讓小孩費太大力,吸吮不順,也可能在吸吮過程不斷換氣因而吸入過多空氣。


QA:容易吐奶、溢奶的寶寶,拍打嗝有哪些技巧?

容易吐奶、溢奶的話,必須要先找出原因,有時候與疾病因素相關。洪依利醫師表示,因為寶寶的賁門還不成熟,若到4~6個月後有些寶寶還是持續吐、溢奶,則可能與以下兩種疾病相關:

1.胃食道逆流症:最明顯的就是體重下降,且每餐進食狀況都不好。

2.胃幽門狹窄:胃幽門就是胃和12指腸的括約肌狹窄,會讓進食狀況不佳,持續噴射狀嘔吐與體重下降,最常發生在2個禮拜~1個月大的寶寶身上,且一定要開刀治療。

若排除了以上的疾病原因後,在進食與拍打嗝的技巧,則有以下的注意事項:

3.少量多餐:喝奶的時候最好分段餵,每3個小時喝一次奶。

4.間隔拍打:餵奶1/3或1/2時就先拍嗝再餵,每次拍的時間拉長,喝完奶不要躺下,讓寶寶處於直立狀態久一點。


QA:喝母奶的寶寶,要如何避免脹氣、腹絞痛呢?

李美玉護理長表示,母奶前段的乳糖成份比較多,天生容易腹絞痛的小孩喝下會感覺不舒服,因此在餵奶的時候,若頻繁的換邊喝會一直喝到前段奶,也會吸入空氣,最好先將一邊乳房喝完再換邊,且後奶比較多脂肪,也讓寶寶比較不容易感到餓。


專家小檔案

洪依利
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桃園敏盛醫院兒童暨青少年醫學部主任
   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現任: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臺灣新生兒醫學會幹事


李美玉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嬰兒室護理長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11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

「孩子沒吃過蛋,能不能打流感疫苗?」這是近期家長詢問度最高的問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幼兒若未吃過雞蛋,不知是否對蛋過敏,可先諮詢醫師,接種疫苗後留置觀察半小時即可。

流感疫苗由雞胚胎培養,因此對「蛋」的蛋白質過敏者,不建議接種疫苗。但若家中幼兒還沒有吃過蛋,如何判斷,家長很傷腦筋。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說,已開始食用副食品的幼兒,如吃雞蛋沒有嚴重過敏反應,可直接注射流感疫苗;如果沒吃過雞蛋,家長也不用太緊張,除非孩子有特殊過敏體質,或家族中有人對雞蛋嚴重過敏,或過去接種流感等其他疫苗曾有過敏反應,否則建議可直接打流感疫苗,但跟所有接種者一樣,先在醫療院所留置觀察半小時,沒有問題再離開。

過去有人建議,可將雞蛋稀釋後,注入皮下,確認幼兒是否有過敏反應。不過,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院(AAAAI)最近指出,幾項研究結果發現,大部分對蛋過敏的人,注射流感疫苗並不會產生過敏反應,建議不需事先皮膚測試,可安心接種流感疫苗,只有曾經接種流感疫苗後發生過敏或副作用者,才不建議接種。

林頂說,一般人對雞蛋過敏比率不高,若幼兒接種疫苗後,出現局部腫脹、些微發燒,屬於正常現象,多數隔天就會好轉,家長無須過度擔憂。

自10月1日公費疫苗開打以來,3歲以下幼兒接種率較去年同期減少5成。林頂呼籲,請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老人、幼兒是感染流感後併發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已經上托兒所、小學的兒童,又因群體生活易受感染,也可能成為重要病毒傳播者,因此被列為流感疫苗優先接種對象。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氣周報/記者廖雅欣


羅東聖母醫院骨科主任王明瑞說,年輕時應該做些簡單的體操或暖身運動,強化骨骼韌帶,以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出現。這些保養運動能維持關節的靈活度,增加膝關節肌力及耐力,尤其是股四頭肌及大腿前面的肌肉力量。


1.股四頭肌運動:


站立時緩慢繃緊大腿肌肉,並維持緊繃,數到10,再緩慢放鬆,站立時至少每小時做10次以上。


2.直腿抬舉運動:


仰臥於床或地面,緩慢抬舉腿部,離地面約一呎高,維持膝關節直伸,數到5,緩慢將之放下,每天做兩回,每回做10或15次,感到肌力增進時,還可以在踝關節附近加上荷重。


3.腿後腱肌運動:


俯臥時緩慢將足部向後上方舉,並維持此姿勢緩慢數到5,再緩慢收回,每天做2回,每回做10到15次,當肌力增加時,也可在腳踝上加上荷重。


4.外展肌運動:


側躺時抬舉腿部(自髖部抬起)約一呎高使之懸空,並維持此姿勢緩慢數到5,再緩慢放下,每天兩回,每回10到15次。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這些年許多父母已經感受到全球化競爭的壓力,再加上「地球是平的」這類書籍的暢銷,難免有了相當大的焦慮,同時這幾個月因為全球金融海嘯引起的全球失業潮,家長們更加擔心,不知該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他們在未來職場上有較好的出路,有能力過著安定與幸福的生活。


 


 


我想,很多有能力的父母大概是選擇讓孩子接受最周密的教育、最大量的補習,期盼孩子擁有許多的能力,希望他們從小就在各種考試當中贏過別人,樣樣爭取優勝,以確保將來有好的工作。


 


 


可是,若是我們事事以成績至上,以勝過別人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我擔心從小在這種生活態度裡長大的孩子會有哪種價值觀?真的就比較有機會幸福嗎?  


 


想起嚴長壽總裁在最近出版,寫給年輕朋友的書「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裡,就以龍應台的兒子為例,提到安德烈曾經跟媽媽說:「親愛的媽媽,你必須要清楚面對一個現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可是嚴總裁提醒大家,這個自認為「平庸的兒子」,是一個中德混血兒,擁有德、英、中等多國語言的能力,在高中時到美國做過一年交換學生,每個暑假到不同公司實習,最近一次暑假才到上海的德意志銀行實習,目前在香港大學經濟系就讀。


 


 


若是與這位已經擁有許多工具、許多能力與條件的「平庸大學生」相比,我們的孩子又是如何呢? 


 


因此,是否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且也願意面對自己的平凡,並且學習過著平凡卻安適自在的幸福人生,也許是很重要的事情。讓孩子了解「自我實現」並不是「自我表現」,不是考了第一名叫自我實現,那第二名以下就沒有希望了,也讓孩子知道,即便我們再認真、再努力,不見得就能夠得到相對應的成果,很多時候我們的命運決定於許多外在不可知的因素,也許公平,也許會不公平,但是我們都能平靜的接受。  


 


也就是能夠讓孩子培養出不管別人是否能肯定自己,自己是不是能夠獲得別人眼中的成功,還是都能不失望不沮喪,了解自己的價值,知道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因此,幸福對每個人而言也都是不一樣的,能夠決定幸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不過要讓孩子建立這樣的價值觀並不容易,因為價值觀無法「教」,很難透過課堂上或以文字、言語訓誨的方式來傳遞,因為所謂價值觀大概可以說是生活上面對不同可能性的特定選擇,這些選擇有一定的趨向或脈絡,形成固定(或穩定)可以觀測或預測的行為模式。因此,價值觀必須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養成,對孩子而言,是由眼睛所見以及一次又一次親身經歷而建立的,不是老師或父母嘴巴所講的。 


 


因此,要教孩子價值觀,不如父母反省自己本身的生活態度才是根本之道。  


 


不過,很巧的是,就在最近,好幾次聽到A寶提到:「我跟他們的價值觀不一樣!」一個小學畢業沒多久的國一小女生說什麼價值觀,不免引起我的好奇,追問究竟怎麼回事。  


 


原來是前一陣子我的雙胞胎女兒AB寶學校第一次段考結束,兩班的家長聯合起來幫她們辨戶外活動,到植物園參觀。負責餐點的家長準備了很豐盛的三明治漢堡以及飲料、水果等等,結果有些小朋友吃兩口就不吃,或吃不下,就直接往水池丟,也有的孩子說餐點不合她意,不想吃,使得一堆家長著急的團團轉:「那麼你想吃什麼,我們馬上去買!」  


 


A寶很不以為然的評論道:「不想吃就不要吃啊!幹嘛理她!」同時對那些吃幾口就扔掉的同學非常有意見,也當場對那些把食物扔進荷花池的同學教訓一番。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偶爾因為下課後要接AB寶參加活動,為了聯繫方便所以會借手機給她們,結果同學看到她們拿的手機是八、九年前的舊款式,都取笑說她們家淘汰扔掉的手機都比我們用的手機不知時髦新穎多少倍。


 


 


AB寶絲毫沒有動搖,反而奇怪的說:「手機沒壞為什麼要換?」然後這幾天她們班因為要去參觀育幼院,所以先在班上發動募款,AB寶打算從她們的存摺中各提一千元捐出,她問那位常換手機的同學捐了多少,她們回來很不可思議的對我們說:「十元?她們居然只捐十元?!」


 


 


其實AB寶自己的存摺是沒有多少錢的,因為平常我們就沒有給她們零用錢,只有黃曆過年准許她們收爺爺奶奶及外婆或叔叔舅舅的紅包,但是每個紅包最多也只能裝台幣200(超出要沒收),其餘存摺的來源就得靠她們參加比賽獲得的獎狀,給個50元或100元鼓勵。她們存了六年的錢,存摺裡的錢始終不多,大概是因為中間又遇到南亞海嘯或偶而突發性的募捐,每次就是捐出她們總存款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左右而毫不吝惜。 


 


對於這些她們自己的錢要如何用,通常我們是不會給任何建議,也不會去限制,因此當她們看到同學的選擇後,回家會說:「我跟她們的價值觀不同。」身為父母的我們,是非常高興的。  


 


其實若是要具體講的話,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個能夠負責且懂得體貼別人,始終保持著好奇探索的心去認識這個世界,並且欣賞與享受生命裡的每個時刻。至於她們有沒有好成績,能不能贏過別人,從來就不是我們在乎的事情。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家長費盡心思栽培孩子,無非希望他們擁有更多能力,在未來更有競爭力,以確保有個幸福快樂的未來。


父母的苦心當然沒有錯,但是,當我們鼓勵孩子優異的表現,為了他們贏過別人而雀躍時,會不會無形中造成孩子以外在成就或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的生活態度?


每個父母都同意「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但是許多家長卻在不經意中,以孩子的成績來決定獎賞與否,其實就是明白的以行動告訴孩子:「只有當你贏過別人,爸媽才會高興,才會愛你!」


每個在社會打滾過的大人都知道,真實的世界並不是公平的,努力也不見得會有好的結果,甚至我們可能有許多的努力沒有被看見,同樣的,在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因此,家長如果要獎賞孩子,應該著重在孩子努力的過程與態度,而不是依據繫之於外在條件與別人評比後的成績。


這個課題非常重要,尤其在全球化競爭這麼激烈的現在,當來自全世界的人才一起競爭有限的機會時,我們可能要陪伴著孩子,接受自己的平凡,學會如何面對失敗,體會到即使他們學業成績或各種能力競賽比不上別人,仍舊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甚至在孩子被朋友誤解,同學排擠,或者師長的不公平對待時,是否還能維持平穩定的心情,不會因為委屈、憤怒而走極端,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這些都得在平常讓孩子培養舒解自己情緒的管道,建立寬容且自在自足的生活態度。


 


 孩子若是成績不好,但是在班上人緣不錯的話,保持快樂心情的機會比較高。因此,同理心的培養,懂得體貼關心別人,是讓孩子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同時若是孩子資質普通,在學校一般的評比中都是墊底的份,父母就要想辦法從他們比較有興趣的科目甚至只是休閒活動,找機會讓他們有公開表現的機會,好建立他們的信心,當孩子有真正的自信,就比較不會在乎來自於別人的評價或考試成績的高低。


 


 同時,豐富孩子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若是從小能夠常常接觸音樂、藝術或大自然,相信這些永恆且不變的美感與生命力,會是他們面對人與人互動中免不了的磨擦與傷害時,很重要的復原力量。


 


 除此之外,當孩子遇到挫折能夠跟父母傾訴那是最好的,有很多時候,他們不敢講或不想講,可能是他們曾經隱約透露過,但被忙碌的父母親忽略了或當時沒處理好而喪失信心,也很可能是他們不知從何講起,覺得一定沒有人理解他們,乾脆就埋藏在心底,自己承受。


 


 我通常會在平時就找一些適合的電影,劇中主角曾經遭受傷害(背叛、排擠、誤解…)但是,最後總算克服難關,這些影片可以讓孩子以後碰到同樣狀況時,比較有信心去面對以及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平常就要增添與貯存孩子面對困境與挫折的能量,以及讓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很平庸還是可以很快樂,或許這些素養是孩子擁有真正幸福的能力吧!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朋友的孩子因恐懼上學而常逃學,後因自殺在醫院中才被診斷出來為失讀症(dyslexia)。她一夜之間老了十年,看到我,抱著我痛哭,她說她哭的不是這個病,而是她冤枉了孩子這麼多年。她一直以為孩子是懶、不長進、是廢物,不知道原來是病。我聽了很感慨。也曾有個校長在退休後,才知道什麼是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他一直以為是孩子壞,上課故意出聲音、罵髒話、做怪動作,不知道原來是基因的關係。他很後悔打了孩子二十年,但人生不能逆轉,後悔已莫及了。


 


大腦跟學習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最近花了九千萬美金設了四個國家型腦與學習中心,用磁振造影(MRI)來探討有效的學習方式,尤其用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來看大腦連結的情形。智慧的定義現已變為神經連結的密度和方式,效率(efficiency)是知道該怎麼做(doing things right),效果(effectiveness)是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前者是有能力,不浪費時間與精力去達成目的,是神經連結的方式;後者是有知識,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迅速產生預期效果,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學習要事半功倍,必須知道大腦的運作。


 


大人的態度對孩子有決定性的影響


近年來最大的突破是知道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是個交互作用,基因決定某個行為的出現,而這個行為回過頭來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連接。從腦造影圖片中看到,即使是同卵雙胞胎,基因相同,大腦結構相同,他們在做同一件事時,大腦活化的神經迴路也不同,因為他們後天的經驗不同。後天經驗正是我們教育可以著力的地方,我們的態度對孩子有決定性的影響。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的過了一生。


 


醫學在一八八五年就知道有妥瑞氏症(即所謂罵髒話的候爵夫人),失讀症則跟我們的染色體二、三、六、十五、十八有關,許多名人也有閱讀障礙,如邱吉爾、洛克斐勒、愛迪生、愛因斯坦、湯姆克魯斯,但都不因此而減少他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其實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失讀症的記載。南朝宋孝武帝時令群臣賦詩,沈慶之不會寫字(史書說他「每恨手不知書,眼不識字」),隻好跟皇上說:「臣不知書,請口授師伯。」皇帝便命顏師伯執筆,慶之口授說:「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關,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不會讀、不會寫,一樣可以作詩,因為心智的啟發不是只有視覺,其他管道也都可以。他敢自比作張良,可見自視極高,沒有因自己不能讀寫而覺得低人一等,我們現在反而不及古人,不會讀書,便連人都不是了。


 


現在流行的四不一沒有,是:老師不會教,學生不快樂,家長不放心,政府不負責,畢業沒頭路。政府什麼時候能放下權力鬥爭,正眼看一下世界教育的趨勢呢?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