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語言治療師


「語言發展遲緩」最簡單的定義兒童之語言發展明顯落後其同年齡者。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在一歲半左右會說一些簡單的字彙,兩歲半以後會使用簡單句型,三歲多可以說一些較複雜的句子,大約在四足歲左右就可以發展出日常生活對話能力;若孩子到了三歲左右仍不會說任何有意義語彙,就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需要語言治療師作評估與檢查。無論是幼兒本身的「生理因素」或「環境因素」都可能影響語言發展,常見的原因有:
先天性障礙:如唐氏症。

先天性耳聾或聽力障礙也會使兒童語言發展遲滯。

腦性痳痺、自閉症、情緒障礙或過動兒也會有語言發展遲緩現象。

學習經驗缺乏、不當的養育、過度保護或忽略也可能使語言刺激不足、語言發展落後。

身處複雜的語言環境、學習能力低落或較內向畏縮的幼兒,其語言能力有較差之傾向。



幼兒的口功能發展
幼兒的口功能,是從出生後的數分鐘內開始發展,大約至兩歲才完成。這期間孩子的進食經驗和口腔動作學習,關係一生的營養攝取和說話清晰度。
初生至三個月

新生兒—[反射動作]來進食;舌頭以[前後動]的方式來運動;吸一口吞一口。

三至六個月

口腔動作仍為反射性動作--流口水、牛奶溢出、哽嗆、動作不協調。
六至九個月

六個月時臉頰與嘴唇的肌肉控制能力有明顯進步;舌頭仍以前後動為主,咀嚼動作仍不成熟。

九個月時口腔動作已較能控制、雙唇會自湯匙上抿下食物;舌頭已是成熟的上下動方式,但咀嚼仍不夠協調。

十二個月

嘴唇閉合能力更加成熟,多可維持緊閉;會用杯子喝水;吸吮和吞嚥動作已協調分化。
十五至十八個月

下頦穩定度的發展,可隨著食物的軟硬來控制咬的力量;杯子喝水技巧更精進,會正確做出吻的動作;練習舌頭上頂的動作。

十八個月時可用湯匙或手吃的津津有味;成熟的咀嚼動作可軟硬都吃。

二十四個月

兩歲左右的兒童,大致已發展完成終生所需的進食技巧和口腔動作、會自己吃、喝、吸管喝水、舌頭舔嘴唇、不流口水,就像個小大人。



幼兒語言發展檢核表
下面的檢核表,是供父母針對不同年齡層幼兒,觀察其語言發展和口語能力的參考,在孩子年齡範圍的觀察,若答案中有兩個以上的,應特別留意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必要時儘快和語言治療專業人員聯絡。

六個月

微笑或發出聲音

喃喃發聲(多無意義
)
頭會轉向聲源

會對別人發出聲音(似在說話.呼叫,但未有語彙
)
用哭、看著父母,以手撥弄、抓、丟來表示他的意思

一歲 

牙牙學語(好像在說一串話或單字
)
會有像說話的語調出現

會用手勢或動作來溝通(如指東西、點頭、搖頭) 

能了解簡單的話(不可以、來、給我、再見…)?


會隨音樂而擺動  
會試著引起你的注意  

會注視圖片  

嘗試模仿 

一歲半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多聽懂一些語彙  
開始會說簡單的單字(如爸爸、抱、媽、不、車車)?


聽懂許多物品的名稱(說物品名稱時,他會去拿或了解) 
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坐下來、出去...)?


會重複他聽到的或會說的一些語彙  
二歲

模仿環境中的聲音?


會說三十至五十個語彙?


使用語彙多於用手勢表達?


會稱呼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能聽懂較複雜的句子

會將已會說的語彙互相組合(如爸爸抱、媽媽車..)  

會嘗試問問題(有時用說的、有時用動作手勢表示) 

會回答問題或輪流對話  

二歲半

能了解日常生活中許多事?


語彙增加快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語彙出現?


能將語彙組合成簡單句(爸爸買車車)?


別人不了解他的意思時,會生氣
了解熟悉的物品功能(例如你問他用什麼來寫字,他會指筆或說筆)    

三歲半


了解長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  
會聽從連續二至三個的簡單指令(到房間去拖鞋;脫掉鞋子和衣服來洗澡
)
會說自己的名字和姓  

會使用複雜句子表達(但有時會用錯)  

能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玩耍?


能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  
會專注在一件事上幾分鐘?


多數成人都能聽懂他的話?


會使用很多語彙?


話語中會有(大、很多、裡面、這個)等形容詞或副詞出現  
四歲半  


日常生活對話能力沒有問題
能說出合乎語法的句子  

能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名稱

會數到十

發音大多正確,口齒清晰  

說話時不太會有重複、結巴的現象

使用合宜的句子應對或回答問題  

七歲 


跟上學校的學習進度、會讀、會寫
能記得他所學的?


語言能力發展完成,具有流利、標準的口語能力?


發音均很正確  
能像大人一樣有頭有尾地敘述事情的來龍去脈?


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社會化行為能符合其年齡應達標準
*摘錄 林麗英 老師 雞同鴨講、幼兒語言問題面面觀



兒童常見的語言問題
構音異常
構音異常又稱「口齒不清」,也是台語俗稱的「臭乳呆」,是兒童語言問題中最常見的一種,可能與幼兒口腔動作協調性差或語音聽辨力,口腔靈敏度不良有關如「婆婆吃香蕉」變成「伯伯知江蕉」,說話含糊不清,咬字不正確。

語言發展遲緩

某些幼兒因先天生理上的缺陷.腦部功能發育不良,或後天文化刺激不足,環境剝奪等因素,使得語言發展速度無法跟上其年齡,或造成語言發展緩慢或偏差稱之。

口吃

「口吃」指在說話時有結結巴巴,不斷重複某些字,拉長語音或字句中斷等現象,使說話變得十分不流利,嚴重者還會合併聳肩、頓腳、眨眼、甩頭等動作。
聲音沙啞

多發生於五到十歲的幼童,而且男孩較女孩多;多因長時間的吼叫,大聲尖叫錯誤的用聲習慣所致,這類幼兒會有說話聲音沙啞、音調降低、喉嚨緊乾不適、發聲費力等現象



語言治療的基本理念
(1)
治療是不斷進行且活生生的過程,參與者要共同投入,發展話題,並留意可能產生的誤會。
(2)
治療不是單向,乃是雙向的過程,教育用示範來引導孩子學習,然後更要讓小孩在開放與包容的環境內試驗新的語言模式。

(3)
治療不應只在教室,資源教室、治療室內或家中進行,而應是在每一個人、每一處地方都能進行。

(4)
家庭中每一成員在語言治療均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父母的參與十分重要。

(5)
語言治療不是片面,而是全面的,需要顧及內容,形式和運用的組合。

(6)
語言治療該合情合理及顯而易見,需要有組織,但自然的活動組合,才能表現多種語言形式。

(7)
治療要因人而異,配合個人之需要。



治療裡的經驗取向
治療活動與材料應取自小孩的家庭及文背景,組織治療在自然的互動上,並容許小孩主導互動的方向,治療則在小孩所說、所做之上做延伸和示範。

1.
延伸:開(打開)打開盒子(你想)打開盒子
?
2.
個人歷史:使用地圖,家中物件如照片等夾鼓勵孩童分享個人生命史。

3.
敘述:是一種延伸的對話,可分做追述、描述、想像或故事。

4.
組合故事:集中每人的意見來組合成一個組合故事。

5.
提供分享時間:孩童帶家中特殊物品,解釋使用方法及意義。

6.
加強各課程中之詞彙:加強詞彙、閱讀材料、概念等可增強語言的經驗。

7.
語言特色:名詞或動詞可有各種用法及意義,孩童透過經驗來集合意見,帶出重要點並創新的觀念,進而發展語言概念及模式。

8.
角色扮演:老師-學生、售貨員-顧客、父母-孩子。

9.
社交活動:對話也需要示範與教導,如在電話中的應對,問路時的語言模式等10.語意圖表:可用作增強詞彙並幫助語言組織的策略;主題-相關詞彙,討論學習,如討論動物、植物、天氣、食物等。

*所有社交接觸中,語言行為、非語言行為、互動規則與文化背景都各佔重要角色,有語障的孩子們甚至與家人溝通亦感困難,而導致退縮,孤獨和失望,他們需要機會建立信心和培養能力,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並增強語言的學習。



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一、多提供語言刺激

1.
創造多采、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
遊玩的機會。 

可聽、唱歌曲、兒歌、童謠、故事的機會。 

參與活動、做選擇的機會。 

練習的機會。 

可以與其他小孩互動的機會:遊戲教室、操場、朋友、電影、表演。

二、激發語言學習

1.
與孩子的說話互動

重複孩子所發出的聲音

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看的事/物、專注聽的內容、或是感覺說出來。

2.
說出孩子正在做、注視、傾聽的事及其感覺(更多
)
3.
先使用一些動作或是可以引起孩子注意的策略讓其注意你,配以手勢、動作、再說出物品名稱或活動事件。

4.
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有趣。

視覺層面:圖書、動態事、物等……

聽覺層面:音樂、發出聲音的物品、器具。

與孩子一起玩:臉對臉的遊戲(尤其是6個月大之後),有固定順序的遊戲。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圖畫、探索書、兒歌童謠、故事書。

帶孩子一起做一些家事、雜事:到商店購物、到郵局辨事、到餐廳吃飯,等……


帶小孩到特別的地方:動物園、圖書館、公園等
5.
建立有結構、可預測的活動、事件

日常生活活動的安排:起床時間、三餐時間、午覺時間。

可預期的例行活動

三餐:時間、地點、餐具、進餐時所坐的位置、餐具擺設、上菜等。

睡覺:時間、洗澡、唸讀、擁抱、上床、關燈。

遊戲:躲貓貓。

6.
誘發兒童溝通(特別是要求部份)




語言發展異常之重要界標
語言的發展雖然有個別差異存在,但大致均循著一定的順序完成,可以依據正常的語言發展時序,推斷兒童語言能力是否有落後或異常的現象,早期發現問題,能把握治療的先機,使兒童得到最最適切的幫助。
下列何一種情況發生時,均須提高警覺,找出可能原因及早診治,使兒童能免除或減低語言異常的程度。

1.
嬰兒時期太過安靜,或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  

2.
至二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  

3.
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  

4.
三歲以後,說話大部份仍含糊不清難以理解。

5.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仍常有明顯錯誤。

6.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仍有不正常的節律、速度、或語調。

7.
五歲以後,說話語音仍帶有許多省略、替代、或歪曲的現象。

8.
說話聲音單調平直、音量太大或太小、或音質太差。

9.
說話聲音有明顯鼻音過重或缺乏鼻音的現象。

10.
年齡愈長,說的話反而愈少或愈不清晰。



結語
語言的發展與學習,除了兒童本身須具正常的生理發育和腦部功能外,還須仰賴後天環境中足夠的語言刺激和學習經驗,才能一步一步地發展出來。因此,先天器官的缺陷或腦部發育不全會影響兒童的語言能力;而後天的環境不當也會造成幼兒語言能力的低落,不論是何種原因造成兒童的語言問題,能夠早期發現問題,及早治療,才能將障礙減至最低的程度。





  


 


 


 


          


 


 


          

來源:嘉基院訊 http://www.cych.org.tw/cych/medknow/message.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