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幼兒遊戲 (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孩子們大約在兩歲時開始會用黏土雕塑,父母在介紹孩子們玩黏土前,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黏土不會只在孩子們的手上玩,也可能會進入他們的嘴裡。


市面上有售很多種黏土,可吃的,可彈跳的,可於水面漂浮的,可發光的,甚至於有磁性的。然而,要如何選擇安全無毒的黏土讓孩子玩呢 ?



不妨參考ko-ko-ko KIDS提供的這種最簡單,且最適合小孩子們的家庭自製安全黏土。 


                                   homemade_playdough_main-300x233  


來看看製作方法:


先找一個平底鍋,加入300g麵粉,325g鹽,2小茶匙醋。然後加入2大湯匙蔬菜油和一點食物染料或是其它無毒的染料。(不必加水!)


將平底鍋調至低温,不斷的攪拌,直到變黏稠。不用擔心有小凝塊,麵糰時小凝塊自然會不見了。


最後,從平底鍋刮起麵糰放在乾淨的容器,待完全冷卻之後再開始揉麵糰。將黏土裝在密封容器內,可放置冰箱數週。


 


 pl06  


有了家庭自製安全黏土,父母可以非常安心讓孩子盡情把玩黏土,更可以和孩子一起創作!


此外,在黏土上印一些圖案提高創作的趣味,可利用早餐的玉蜀黍薄片、義大利通心粉、釦子、珠珠等等,來做一些即興創作!


 


  


                                       


 


                                                      來源:ko-ko-ko KIDS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採  訪/陳雯琪


                               諮  詢/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 張旭鎧


來玩遊囉!想訓練寶寶,玩遊戲是最好的方式!從遊戲中悄悄地訓練各種技巧,寶寶反而會樂在其中,想培養感覺統合能力,一點都不難,只要運用身邊一些垂手可得的小工具,六個月後,就可以明顯看出成效!




1. 擺盪遊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


2. 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待寶寶二歲後,就可以玩進階遊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後與孩子間隔約二公尺,分別坐於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遊戲。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鏡子遊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玩模仿遊戲。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區辨左右方向,這對寶寶的觀察,與動作計劃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不過,一開始不要太難,應從一隻手開始,再進展到全身,以免動作太複雜,寶寶一時記不清,而產生挫折。


4.地面探險:(1~2歲起)
僅需不同材質的拼裝地毯,就可以提供寶寶觸覺及本體覺刺激,有助於改善其動作計劃能力。玩法很簡單,寶寶一歲時,就可以在家裡佈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寶寶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等到寶寶二歲起,媽咪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遊戲。


5.疊積木:(2~3歲起)
自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工具是約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寶寶嚐試用一手或兩手將積木疊高即可。待寶寶長大些,到了三歲,就必須換小一些的積木,約三公分立方來訓練,讓寶寶試著使用積木,進行疊高或創作遊戲,有助於改善手眼協調,並可順道訓練寶寶的創造力,及注意力,一舉數得。


6.跳格子:(3歲起)
現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遊戲的空間大大縮減,想玩跳格子遊戲,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過,也有變通的方式,不能在戶外玩,換個地點在家裡也可行,只要運用家裡的拼圖地墊,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於地,並固定,注意喔!每塊的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後就可以讓寶寶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很有趣吧!這對baby的空間概念訓練,及本體覺刺激,都相當有幫助,不妨多進行。


7.打鼓遊戲:(3歲起)
使用最簡單的工具──手,也可以玩出興味!在不同材質上拍打,然後請孩子模仿。遊戲進行時,可配合節奏,先在某一器材上連續拍打一次或二次,接著再換拍另一項材質製品。有順序地進行,可一併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動作計劃能力,此外,因使用的材質不同,也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

8.沙箱:(3歲起)
動手製作沙箱或豆豆箱,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裝放家電用品的小箱子就很好用。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可發揮美術創造力,將空箱子的外表好好裝飾一番,愈有想像力愈佳,或者可讓寶寶自由發揮,自己試著替箱子穿衣服。準備完成後,在小箱子中,藏放筆、鑰匙、小豆子等,讓小朋友閉著眼睛,以手找出東西,並猜猜看是什麼?在尋找及觸摸的過程中,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增進觸辨覺能力,及注意力。


9.黏土創作:(3歲起)
讓寶寶親自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小玩意。買一包黏土,含各種色,讓寶寶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用黏士捏製動物,或其他感興趣的小東西。製作時需靈活運用手部動作,對寶寶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及雙側協調,都有不錯的幫助。


10.手指畫:(4歲起)
寶寶的手偶爾弄髒了,先不要急著罵人,其實這也是訓練寶寶觸覺刺激的一種方式。找一天晴朗的好天氣,不管身上的顏料有多難洗,盡情地和寶寶一起玩一場色彩遊戲。拿些水彩顏料,沾在手指上,就這樣輕鬆地畫一幅美麗的畫作吧!除了觸覺刺激外,空間概念及注意力也一併訓練完成,絕對值得。


 

                                      

 

                                           

 

                                                           來源 : 育兒生活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編訪撰文/陳映潔
                       
      詢/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 張旭鎧
你家的孩子,是否外人一碰他就大發脾氣,在團體裡總是「離群索居」?不喜歡光著腳踩在沙地或草坪上,也不太敢觸碰新的玩具?大熱天裡也喜歡穿長袖,走到哪都要帶著自己專屬的小被被?請注意,他很有可能是屬於「觸覺過度敏感」型的寶寶喔!本文將告訴您如何利用一些簡單的遊戲,改善寶寶觸覺敏感的狀況!


什麼是「觸覺敏感」?


「觸覺敏感」在育兒界已不算是個陌生的名詞,就臨床上家長求診時的問題來作統計,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比例上已有逐年升高的趨勢。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張旭鎧表示,觸覺是皮膚的感覺,現在的孩子或許因為生活環境較受父母的保護,以至於很多孩子從小得到的觸覺訊息不夠,導致後來在面臨一些外來的新刺激時,無法馬上適應,產生一些比較負面的情緒,例如:逃避、毛躁、甚至大哭大鬧等,可以稱作「觸覺敏感」。


觸覺敏感的成因


張旭鎧副院長指出,從有觸覺敏感現象的孩子身上去做統計,發現有幾個可能的影響因素:


1. 早產


早產的嬰兒住在保溫箱裡,在裡面蓋著被子、氣流也是穩定的,所以孩子不能像在媽媽肚子裡時一樣,感受羊水的流動,因此得到的觸覺刺激是不夠的。


2. 剖腹產


統計上也顯示,剖腹產的孩子觸覺敏感度是比較高的,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產道的擠壓本身就是觸覺刺激,此外,經由擠壓也會促進大腦一些激素的分泌,讓感覺系統比較正常。


3. 缺乏關愛


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如:棄嬰,由公家單位來撫養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大人擁抱的機會較少,遊戲的時間也不夠,接受到的觸覺刺激自然不足,容易有觸覺敏感的問題。


4. 過度保護


這是中國人最常見的,小嬰兒剛出生怕他抓花臉,第一步就拿布條綁住他的雙手,或是以布套把拳頭包住,孩子手腳不能動作,皮膚也感受不到氣流的刺激。平時以大包巾把嬰兒的身體包起來,減少了他得到來自父母皮膚、衣服、或其他物品碰觸的刺激。此外,大一點以後,因為害怕孩子生病,大人又禁止孩子到處亂摸,觸覺的發展自然出問題。


檢測你有敏感寶寶?


如何得知家中寶寶有觸覺敏感方面的問題?張旭鎧副院長表示,以下10個自我檢測項目中,若有超過2項的情況,建議爸爸媽媽可以進一步請治療 師或 醫師為孩子做詳細的評估。


孩子是否會抗拒踩草地或沙灘


觸覺敏感的孩子,在沙灘上會很害怕,通常媽媽會覺得是沙灘太熱的關係,但如果他連不熱的地方、甚至只要是家裡以外的地面,一踩就會怕,就可能是觸覺敏感的問題。


不給父母以外的人抱


一開始孩子不給人家抱,我們會認為是怕生,但觸覺敏感的孩子到會走路的時候,遇到陌生人或沒有每天見面的人,都會躲到爸媽的後面,不喜歡別人的觸碰。


不喜歡洗頭、洗臉、刷牙


因為洗頭洗臉時,我們的視覺是看不到情況的,刷牙也一樣,單純只有觸覺的感覺,所以觸覺敏感的孩子會感到害怕。


睡覺時需要專屬的枕頭、被被或玩偶


為什麼孩子抱這些東西可以得到安全感?因為他可以得到熟悉的觸覺刺激,這個刺激可以讓他穩定下來,相對來說,陌生的觸覺刺激就會讓他們感到不安而無法入睡。


孩子不喜歡穿新衣服


觸覺敏感的寶寶會喜歡找他習慣穿的衣服,大概就是某幾類特別的材質,新衣服的質地很可能讓孩子沒辦法適應,出現情緒不佳、坐不住、煩躁不安等狀況。


不喜歡與別人互動


觸覺敏感的寶寶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玩互動的遊戲,因為他會避免跟別人觸碰,所以盡量離群索居去做他自己的事情。


碰到或摸到他,會大發脾氣


因為對觸覺敏感的孩子來說,大腦就像個放大器一樣,會把感覺放得很大,所以即便別人只是輕輕的摸他一下,對他來說感覺就好像別人在打他一樣。


不敢摸新玩具


這類孩子看到新的玩具時,會好奇,但不會馬上去玩它,因為他還是會有點害怕,所以可能繞著新玩具高興地跑、跳,卻不敢伸手去拿。


大熱天也要穿長袖長褲


為了避免皮膚受到風吹、別人的觸碰、或來自桌椅的刺激等,觸覺敏感的孩子即便在大熱天還是喜歡穿著長袖長褲。


對洗澡的水溫很挑剔


水的溫度只要稍為高一點或低一點,就會開始哇哇叫,拿溫度計來量,會發現孩子每次覺得可以接受的水溫都很精確。


用進廢退!越早彌補影響越小


雖然我們知道「3歲定終身」是個不正確的說法,但張旭鎧副院長指出,以大腦神經的發展來說,3歲之前,大腦神經正在密集的做連結,同時間也在密集的做破壞,越常使用的神經就會連結得越穩固,相對的,很少使用的神經連結就會慢慢地脫落,這是因為神經連結需要耗費能量,大腦的神經連結如果過多,就會消耗太多能量,所以才會有「用進廢退」的現象。


因此,早期沒有提供孩子觸覺方面的刺激,他將來的觸覺問題就會變得更嚴重,而越早發現孩子的觸覺問題,也就能越早去彌補他不夠的觸覺刺激,從而降低觸覺敏感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15個減敏感小遊戲


觸覺過度敏感主要是由於生活中的觸覺經驗刺激不足所造成,其實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限制孩子「想要得到觸覺刺激」的行為,張旭鎧副院長表示,孩子的身體本身具有內驅力,會自己找方法滿足大腦所需的刺激。所以當孩子第一次見到草地,興奮地在上面滾來滾去,或是見到滿地的小石子,伸手過去掏、挖,只要不是環境過於骯髒,爸爸媽媽可以不必急著加以制止。


另外一種更積極的方式,就是主動提供刺激給孩子,我們可以藉由一些遊戲來幫助孩子「減敏感」。為什麼要透過遊戲呢?據研究指出,孩子的大腦對觸覺刺激進行處理的先決條件,在於這個刺激是否能夠為孩子帶來樂趣,以下,張旭鎧副院長為讀者整理出15種提供觸覺刺激與樂趣的小遊戲,也提醒您,這些遊戲可都需要爸爸媽媽在旁陪伴與協助唷!


遊戲1:神秘袋


準備材料:不透明袋子、各式不同觸感小物(如:積木、小汽車、錢幣等)


適合年齡:7個月以上


準備一個不透明的袋子,裡面裝進各種孩子可以單手抓起、握住的小物,


讓孩子把小手伸進袋子裡將東西撈出來。


2歲以前,可以讓孩子自由撈取、感受每種物品的表面材質;2歲之後,孩子的認知能力已足夠認得這些物品,爸爸媽媽就可以直接下命令給孩子:「找找你的小積木在哪裡?」,讓孩子抓出指定的物品;預計到了3歲以後,就可以給他更仔細的命令:「『三角形』積木在哪呀?」,讓他不只區辨材質,還能靠觸覺辨識形狀。


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觸辨覺」,也就是觸覺的辨識能力,讓孩子憑著觸覺找出所需物品,利用觸覺來協助生活中的認知活動。


遊戲2:沙箱


準備材料:箱子一只(大小不拘,深度約孩子前臂2/3長)、沙子、各式不同觸感小物(如:積木、小汽車、錢幣等)


適合年齡:3歲以上


其實沙箱和神秘袋同樣是讓孩子玩尋寶的遊戲,差別只在於,沙箱多了「沙子」這一項元素,沙箱比神秘袋提供了更多「觸覺雜訊」,孩子必須去分辨那些訊息是必要的(指定物品的訊息),哪些是不必要的(沙子的干擾),這可以訓練孩子把不必要的訊息排除掉,增加觸覺的專注力。


3歲以上的孩子比較能夠聽從指令,不會任意把沙子翻攪得到處都是。如果找不到沙子,也可以用大量的豆子、或是BB彈來替代,但要小心避免孩子不慎吞食。


看不到裡面,很可怕!


張旭鎧副院長提醒,在前述2種遊戲中,我們希望給予孩子的是觸覺方面的刺激,並不是製造一個恐怖箱來訓練孩子的膽量。所以要放東西進神秘袋或沙箱時,建議帶著孩子一起做,讓他知道裡面有些什麼,也就不會害怕了。


遊戲3:豆豆板


準備材料:A5大小厚紙板、各式豆子(如:綠豆、紅豆、花豆、黃豆、黑豆等)、白膠


適合年齡:3歲以上


準備A5大小的厚紙板,在10cm x 10c m的範圍內塗滿白膠,然後撒滿其中一種豆子,再用一些白膠填滿縫隙,使其結構更加穩固。依此做法再黏上同樣範圍的其他豆子。


一開始先讓孩子仔細摸一摸每塊豆豆板,感受不同的材質,接著讓他閉上眼睛,摸其中一塊豆豆板,然後猜一猜,剛才摸到的是哪一種豆子。


Tips:拔拔樂〜


等豆豆板髒了,或孩子玩膩了、要淘汰時,爸爸媽媽還可以要求孩子把豆豆一顆一顆從板子上拔下來,藉此訓練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


遊戲4:觸覺澡


準備材料:盥洗用具、各式觸覺刺激道具(如:刷子、毛巾、海綿、曬乾絲瓜等)


適合年齡:1歲半以上


孩子不喜歡洗澡,大部分是因為缺乏樂趣,其實最好玩的洗澡玩具是各式各樣的刷子、海綿、毛巾,這些東西可以提供孩子不同的觸覺刺激。洗澡的時候帶著孩子輪流使用不同的觸覺刺激道具,在可以刷得到的範圍內自由嘗試,孩子慢慢會找到自己最喜愛的觸覺刺激是哪一種,這也是孩子從小開始練習自己洗澡的第一步。


遊戲5:手印畫


準備材料:顏料(印泥、水彩或食用色素)、各種材質的紙(如:A4紙、圖畫紙、砂紙等)、鹽巴


適合年齡:2歲以上


讓孩子用手指沾滿顏料後,在各種不同材質的紙上作畫,藉此獲得不同的觸覺刺激,如果爸爸媽媽覺得印泥或水彩有誤食的危險,也可以改用食用色素,相對安全一些,還可以在顏料裡加入鹽巴,會有更不一樣的觸感喔!


這個遊戲的作用在於,提供手指末端(觸覺最敏感的位置之一)觸覺訊息,這樣的觸覺刺激是較為強烈的,使大腦獲得更足夠的訊息以做整合。


遊戲6:翻滾吧!寶寶


準備材料:夏天〜薄衣物、乾淨綠地、替換衣物、小薄毯


冬天〜各種材質棉被、枕頭、布質軟物(如:布球、布書等)


適合年齡:會翻身即可


這裡指的翻滾,可不是前滾翻或後滾翻喔,而是對身體較無害的「側翻」!夏天時,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外出,找一片乾淨的綠地,讓孩子盡情地在草坪上側滾。建議讓孩子穿上薄一點的衣物,年齡較小的孩子可先在草地上鋪上薄毯,以免刺激過於強烈。爸爸媽媽也要幫孩子準備一套可更換的衣服,以避免流汗與髒汙後續帶來的不適感。


到了冬天,可以在床上或地板上以各種棉被、枕頭鋪成一條道路,在裡面藏匿一些布球、布書等,製造不同觸感,然後讓孩子在上面翻滾。


張旭鎧副院長指出,翻滾遊戲在1歲〜1歲半是最不容易做的,因為這時的孩子已經開始爬行或走路了,此時父母不要強迫他翻滾,可以讓他在上面爬行或走路,同樣會有效果。


遊戲7:踩腳印


準備材料:不同材質平面素材(如:木板、瓦楞紙、保麗龍板、砂紙、珍珠板等)、孩子的鞋子、筆、剪刀或刀片、鋸子、雙面膠


適合年齡:學步期以上


依照孩子的鞋子大小,將形狀畫在各種平面素材上,再用鋸子、剪刀或刀片擷取下來,接著用雙面膠將這些腳型板貼在地上或板子上,記得平均分配左腳與右腳。


這個遊戲主要訓練孩子腳掌的觸辨覺,並提供腳掌觸覺刺激,對學步期的孩子來說,重點放在腳步的練習上,兩步間不要間隔太遠。3歲以上的孩子,腳步的距離可以放得不一樣,爸爸媽媽可以預先在終點藏好獎品,然後告訴孩子:「照著腳印踩,才能找到寶藏」。


遊戲8:跳地墊


準備材料:不同材質的地墊數個


適合年齡:學步期以上


地墊其實可以從很小開始玩起,對學步期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可以幫他把地墊拼好,讓他在地墊上走路;到了2歲就要開始練習「跨大步」了,此時地墊不要接起來,每片約間隔10公分左右,孩子必須或跨或跳地穿越。


33歲半的孩子,大多已會往前跳了,這時可以給他2塊地墊,讓他先從一塊地墊跳到另一塊地墊上,再回頭撿起後面那塊鋪在前面,繼續往前跳。這個遊戲是藉由不同的動作,提供腳底不同的觸覺刺激,輕輕踩的刺激和用力跳所帶來的刺激是截然不同的。


遊戲9:棉被三明治


準備材料:床、棉被


適合年齡:2歲以上


這是最適合冬天的遊戲,因為棉被本身有重量,壓在孩子身上,當然就會提供觸覺刺激,以下分為3種難度,爸爸媽媽可視孩子適應的情況來做選擇:


難度1:讓孩子趴在床上,用棉被蓋住,讓他露出頭、手、腳,當小烏龜爬行。


難度2:把棉被平鋪於床上,讓孩子從棉被的一端鑽進去,再從另一端鑽出來。


難度3:讓孩子躺在棉被上,用棉被把他捲起來,孩子要想辦法掙脫出來。但要注意,有些孩子鑽不出來或不知道解決方法就會鬧情緒,此時就要把難度降低。


遊戲10:黏土毛毛蟲


準備材料:安全黏土


適合年齡:3歲以上


這是針對手掌和手指提供的觸覺刺激,給孩子一塊大小適中的黏土(約大拇指下方那塊肉的大小),讓孩子練習搓球,搓圓了以後擺旁邊,再給他一塊,再搓一個圓球,搓了數個以後就可以接起來變成毛毛蟲了!


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請他用手指「捏」更小的圓球,這需要更高的操作精細度,捏好兩個小球當作毛毛蟲的眼睛,再捏一個嘴巴就完成了。


遊戲11:球球走迷宮


準備材料:各種材質小球(如:棒球、高爾夫球、乒乓球、小籃球等)


適合年齡:3歲以上


請孩子閉著眼睛、躺在床上或地上,對孩子說:「球球要走迷宮囉!」,接著爸爸媽媽用球在孩子身上滾動,例如:從左手掌開始滾,滾到右腳掌出去,然後跟孩子說:「迷宮走完了剛剛球球是怎麼走的?換你走一次!」,然後換爸爸媽媽閉著眼經躺下,孩子帶著球照同樣路線滾一次。這對孩子來說,是合裡欺負爸爸媽媽的好機會,所以他會覺得很有趣!


此外,也可以反過來換孩子先出題目,輪到父母時,父母可以故意答錯:「這樣對不對?錯了嗎?那這樣走呢?」這過程當中就多了好幾次的觸覺刺激。


這個遊戲能訓練孩子的「觸覺記憶力」、手的靈巧度,也能增進親子間的親密感。


遊戲12:浴巾按摩


準備材料:大浴巾


適合年齡:任何年齡


洗完澡幫孩子擦乾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大浴巾幫孩子做一些按摩,提供觸覺刺激,對於刺激觸覺來說,按摩沒有一定的手法、方向,可以多方嘗試,例如:在身上畫圓、畫愛心,按摩的過程中,可以幫孩子搔搔癢,讓擦乾身體或頭髮不會變成苦差事。


久而久之,孩子會習慣這條浴巾的觸覺,假設有個親朋好友來家裡,孩子不願與之接觸,就可以借助這條浴巾:「奶奶來幫你擦擦」,因為浴巾是孩子所熟悉的,有它作為媒介,孩子會比較願意接觸別人。


遊戲13:麵糰披薩


準備材料:麵粉、水、烤箱、果醬或冰淇淋


適合年齡:2歲以上


麵糰與黏土的差別在於較為安全,而且真的可以烤來吃,因此增加了遊戲樂趣。先給孩子一個較大的麵糰,讓孩子搓圓之後壓扁,做出餅皮。再給孩子一塊較小的麵糰,讓他捏出各種配料黏在餅皮上,除了觸覺的刺激外,也訓練孩子手指肌肉的能力。


為了給孩子成就感,做完後的披薩可以放進烤箱烤,無論如何它絕對不會像外面賣的那樣好吃,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在上面塗一些果醬、冰淇淋,讓孩子吃到味道就好,不一定要全吃光。


遊戲14:手指泡泡


準備材料:肥皂水


適合年齡:2歲以上 


一般來說,吹泡泡是訓練口腔的動作,但我們今天不是用棒子去沾肥皂水,而是用手指頭,先準備一大桶肥皂水,讓孩子把小手放進肥皂水裡,讓滑滑的感覺提供孩子觸覺刺激,接著讓孩子的手在肥皂水裡搓一搓,就會起泡泡,然後用手去摸一摸泡泡,又會得到不同的觸覺刺激。


此外,也可以訓練孩子手指頭的運用,用不同手指頭去圍成一個圈,然後沾取肥皂水來吹泡泡,可以調整不同的濃度,讓孩子感受一下哪一種最容易吹出泡泡!


遊戲15:匍匐前進


準備材料:不同材質地墊、四腳椅或紙箱(可讓孩子鑽過的高度)


適合年齡:89個月以上 


前面提供許多刺激手、腳觸覺的遊戲,至於身體部分的刺激,就是要讓孩子趴在地上,用肚子接觸地面來前進。先找來椅子或將紙箱拆開,做成一個隧道,並注意其安全性(椅子需小心撞到頭,可用軟毛巾保護),在底下鋪上地墊,讓孩子從裡面鑽過去,因為這個隧道很窄,所以孩子必須整個肚子貼在地上爬行才可通過。


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說,爬行路程最好不要超過3公尺,否則孩子會覺得很累,年紀越大則越可以將距離拉長。


如何玩,才能玩出效果?


玩得快樂,才有進步


 以上遊戲只要爸爸媽媽有空,都可以隨時陪孩子玩,主要是讓孩子願意去玩、玩得快樂,才會有良好的進步,所以這些遊戲不要刻意安排哪一天就是固定玩什麼遊戲,可以準備一些讓孩子隨著心情去做選擇,但選擇不要太多,一次最多3項。


多點變化,累了就休息


孩子累了也不要勉強他玩,張旭鎧副院長表示,我們要做的不是體能訓練,目標在於「觸覺」兩個字,孩子累了,觸覺刺激就沒有意義了。此外,我們給孩子刺激千萬不是同一種刺激一直不斷給,觸覺疲乏後也會沒有感覺,大腦就不會去做處理,所以在遊戲的安排上要留意多點變化。


皮膚泛紅=過度刺激


在提供孩子各種觸覺刺激時,不論是讓孩子在粗糙的材質上用手指作畫,或使用各種材質的刷子來進行刷澡,刺激過度的表徵就是皮膚開始變紅、變敏感,如過程中有這樣的情況,就該立刻停下來休息喔!


 


 


張旭鎧


現職: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


          百能腦科學研究中心營運長


學歷:高雄醫學院復健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職能治療師


          歐緹斯特職能治療所兒童職能治療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       詢/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蔡沛潔


市面上有許多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書籍,倡導給孩子魚竿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重要觀念!到底爸爸媽媽是否能在家中與孩子感覺統合的治療遊戲?我們將請教專業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解答您的問題,設計出簡單易學的小遊戲,讓您也能和孩子共同徜徉在遊戲中,並達到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喔。
⋯⋯


遊戲幾乎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若能將感覺統合的治療融入到遊戲中,不僅可以適度訓練小孩的發展,也不會讓小孩覺得在進行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以下是蔡沛潔治療師提供幾個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家輕鬆玩的小遊戲,一起來玩玩看吧!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前庭覺
所需道具:棉被、或大毛巾
遊戲過程:小朋友通常喜歡被擁抱的感覺,家長可以試著用棉被或大毛巾將小朋友裹起來(注意頭要伸出來),接著放他在床上慢慢翻滾成熱狗捲,但若是孩子還小,不知道怎麼去滾時,家長必須幫忙他來回捲動,這樣的方式可以提供擁抱的感覺與旋轉的刺激,同時在手腳被包裹起來的情況下,訓練小孩的身體如何掌控力量的使用。

注意事項:小朋友若出現排斥擁抱的狀況,家長平常可以用力給小孩子深層的擁抱,但是小朋友出現大哭大鬧的反抗情緒時,就請先將力量些許放柔。在此遊戲進行中,爸爸媽媽一定要觀察孩子的神情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另外,若是有過敏症狀的小朋友,棉被中的塵漫一定要注意喔!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
所需道具:棉被
遊戲過程:請爸媽一人拉一邊的棉被,小朋友躺在裡面,適用於年紀小,透過搖晃的刺激,訓練本體、前庭覺。

注意事項:也可以準備不同材質的綿被,訓練小朋友觸覺的能力!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巧拼
遊戲過程:將巧拼設計成不同材質的觸感,指定小朋友現在要跳毛毛塊,或是粗粗塊的巧拼,同時間配合小朋友的能力,採用雙腳或是單腳跳動。藉由巧拼不同的材質訓練觸覺感受以及認知、視覺的部分。

注意事項:巧拼上面一定要使用安全性的材料,像是草地的感覺,柔軟的感覺等。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軟皮球
遊戲過程:一開始玩丟接球的遊戲時建議從簡單的你丟我撿進行,年紀較小的孩子可用推球的方式使其滾動;大一點小朋友可以進階到使用棒子作揮打的動作,如此一來可以訓練力道的控制、手眼的協調,並找到正確的時機點推球或是揮球。

注意事項:建議使用軟性的皮球,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用軟網作替代。或是使用氣球,利用氣球的在空中飄忽的浮力,訓練孩子的協調性,也是不錯的建議。

一顆球妙用無窮
無論是踢、是踩,或是夾在腳的內側,都可以訓練小孩子的協調能力。甚至可以設些路障或是目標物,將球從此岸運(拍或推)到彼岸,都是很好的遊戲方法!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適時調整距離的遠近與方向的變化,力道的拿捏都要剛剛好,才不會造成傷害。


訓練目的:觸覺、視覺、認知
所需道具:拼圖
遊戲過程:小小幾片的拼圖放到積木袋或裝有非拼圖的材質裡,請小朋友用手摸的方式將拼圖拿取出來,然後再請孩子將拿到的拼圖拼接起來。

注意事項:前提是小朋友知道拼圖是什麼,同時間袋子中不能裝有語拼圖太雷同的物品。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
所需道具:無
遊戲過程:爸媽將小朋友的腳抬起來讓他們用手撐著走路,可以練習臂肌力量的操控。若是小朋友還太小,肌肉力量不夠,建議先使用前臂撐在地上。或是孩子的小腳踩在大人的大腳上練習走路,都是可以促進親子互動的遊戲。

注意事項:適用於小班年紀以上的小朋友喔。


訓練目的:嗅覺、味覺
遊戲過程:將不同的味道,裝入成對的味覺瓶子中,總共有六瓶,兩兩成對。請小朋友聞了之後進行配對的任務,可以使用家中現有的調味料。進階版可將小孩子的眼睛矇起來,再進行嗅覺或是味覺的配對遊戲。

注意事項:前提是小朋友對於食物或調味料認識的情形下,才可辨認出食物的味道。


放任小孩單獨遊戲?
若是想讓孩子自己單獨玩遊戲,建議要評估遊戲的安全性,像是裹棉被可能會造成危險性的窒息則不行。軟皮球類本身雖然危險性不大,但怕丟到玻璃或其他家具反而間接形成危險!

如果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小朋友時,蔡沛潔治療師建議年齡有差的話,家長要分開進行比較好,或是請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去遊戲,年紀較大的小朋友可以創造複雜一點的任務。因為同樣的遊戲要求,可能會讓小小朋友充滿挫折感或是讓大朋友覺得過於簡單,進而失去遊戲的目的。

透過遊戲的包裝進行治療的最終目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先示範給小朋友知道。小朋很有想像力與創造力,也很聰明,大人可以跟小朋友做完善的溝通,而不是使用命令式的指令動作。

雖然遊戲的過程是快樂與愉悅的,但家長一定要拿捏遊戲的目的,將感覺統合的治療融入遊戲中,而非隨便亂無章法的玩耍。像是丟接球,目的要讓小朋友看到球同時接的到。遊戲過程間,爸媽要仔細觀察遊戲中的小朋友是否已經出現倦怠或不專注的狀況,依情況轉換別的遊戲或是停止遊戲。


遊戲就是要輕鬆玩
蔡沛潔治療師指出,若是爸媽在遊戲的過程中出現灰心沮喪時,不如換個方式,不用太完美地一味要求自己或小孩子,如果讓親子關係惡化更得不償失。跟小朋相處是一項充滿鬥志的過程,而從中觀察小朋友的行為,也可以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學習喔。

若是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在醫院接受職能治療師的治療時,可以多跟治療師溝通,確切了解每一個小朋友欠缺哪一部份,或是需要哪一部分,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再來做加強補助的治療。

感覺統合是一個很廣泛的用詞,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小朋友的生理與心理狀況都不會一樣,蔡沛潔治療師最後建議,最理想的情況是要會同治療師做詳細溝通後,回家之後才來做類似的活動與治療的遊戲,效果會更好!


治療師的小叮嚀
若是爸爸媽媽擔心自己不是治療師,在家做感覺統合的遊戲上,會不會因為不夠專業反而傷害到小朋友?蔡沛潔治療師呼籲爸爸媽媽不用過於操心,如果真的有或疑似有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可以先請教小朋友的治療師應如何在家加強;但倘若孩子沒有感覺統合障礙,則仍鼓勵家長能多陪伴小朋友在安全的情況下做遊戲,一方面可以增加各種感覺的經驗,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同時藉由雙方的遊戲創造,達到互動或是遊戲上的經驗,總比都不要跟小朋友們玩來得好喔。



蔡沛潔

 

學歷: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職能治療組碩士畢
經歷:台北縣學校系統巡迴職能治療師
現任: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採訪撰文/張晴宜
                 
       詢/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 王秀靖


 寶寶一出生便是藉由肢體動作來和他人互動,因此可運用寶寶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從小就接觸「積木」玩積木不僅可以鍛鍊到寶寶的手部抓握力,還可培養他的手眼協調力、觀察力。等到寶寶較大一點,可讓他從積木中學習到數字與空間概念,訓練思維能力。手部動作的同時,腦力也在激盪著,同時可以激發出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透過積木千變萬化的結構與玩法,讓他秀出無限的可能!


       


寶寶多藉由動作去學習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02歲的兒童正處於感覺運動期。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王秀靖說明,這階段的兒童通常是靠動作來學習的,他們動作技巧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多是本能性、無目的性的動作;而1歲時,他們的動作大部分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舉例來說,34個月大的寶寶拿到玩具後,經常拿一下就放開,但是810個月大的寶寶就會將玩具拿起來搖或敲打。因此在這個階段,市面上對這個年齡層的寶寶所販售的玩具多以可發出聲音,或是可讓他盡情搥打的設計為主。連寶寶所玩的積木,都有設計小機關,可搖出聲響、鏡面結構以及用不同形狀呈現,刺激寶寶的感官發展。


寶寶成長過程的3種特性


1.規律性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反映了寶寶動作發展的規律性。從粗大動作的發展來看,寶寶一定要先能控制頭頸部的姿態,才能夠發展出自己坐、爬行、站立以及行走。從精細動作的發展來看,寶寶一定要先能控制手臂的動作,去拿取東西,才能控制細部手指的動作,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去捏小東西。所有寶寶的發展順序幾乎都是相同的,這便是發展的規律性。


2.差異性  雖然寶寶在各階段的發展大多都是依循相同程序,但依個體的體質、遺傳等不同因素,生長速度的快慢會有些微不同,各項能力的發展也會有差異。照顧者可用「生長曲線」去評估寶寶的成長情況,若寶寶在每個時期的曲線走勢都差不多,成長速度很平穩,則不用太擔心成長速度慢的問題。但發展狀況則要靠家長更仔細地觀察孩子能力表現的差異,再去對照「發展檢核表」,瞭解寶寶的發展和其年齡是否相符。如何查詢生長曲線與發展檢核表?


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http://www.eirrc.taipei.gov.tw/)有提供這兩項資訊。進入首頁後,左欄有一項目為「觀察孩子」,點進去後會看到許多大標題,位於該頁面最下方的生長曲線表大標中,有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及臺北市學前發展檢核表。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網站(http://health99.doh.gov.tw/Default.aspx)同樣也有提供查詢生長曲線的資料。首頁的線上健檢區塊當中有「新版兒童生長曲線」,點進去後輸入寶寶的資料,系統會自動幫您的寶寶算出生長百分位。


3.一致性  寶寶能力的發展和過去他們接觸過的事物,或(曾學習過)已經會做的事,有相關。舉例來說,有些照顧者從孩子學齡前,就拿著各類紙卡、字卡,讓他們學認字,等到他們開始上學後,認字的能力就比同儕高出一大節。而有些照顧者是從孩子尚小時就帶他們到處去玩、探險,像是去森林遊樂場攀爬、去海灘跑步、玩沙灘排球或游泳等,等到孩子長大後,在體能與動作協調方面,會表現得比同年齡的孩子優異。這就是發展的一致性,能力是靠不停的練習與學習累加的。由於學習經驗的不同,導致孩子所發揮出的能力也不同。但他們學習過的經驗是一致的。


積木玩法依年齡而定


王秀靖治療師認為,現在的積木材質很多樣,只要適當的選擇,在寶寶出生後就可以讓寶寶接觸積木。當寶寶還小的時候,照顧者可以讓寶寶看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積木,去刺激寶寶的視覺發展。等到寶寶可自行拿積木之後,依照不同的年齡和動作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玩法。分別說明如下:


06個月大:可全手掌握住積木,約6個月大時可將積木握在手裡超過15秒。


79個月大:可用前三指拿取積木,積木未接觸掌心。


1320個月大:拿積木時,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會在積木的二側,或兩指呈面對面位置。


1822個月大:可堆疊2個積木。


2930個月大:可堆疊8個積木。


3348個月大:可堆疊


(上述積木大小約為2.5立方公分)


王秀靖治療師指出,當做一件事或獨立完成一件事,都是經由過去經驗累加或是經由學習、重複練習後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寶寶玩積木,將一塊塊積木堆疊出千變萬化的物體,也是同樣的道理。以疊城堡為例,寶寶必須先理解城堡的概念,比方說城堡的形狀是什麼樣子,城堡中會有哪些構造或擺設等,才能用積木疊出類似實際城堡的樣貌。而對於較小的寶寶(2歲以內),可先讓他接觸不同造型的積木,同時教導他這些新事物的名稱,有了這些物體的概念之後再用一般常見的塊狀積木讓他玩,會讓寶寶玩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如何增加寶寶對玩積木的興趣


首先,照顧者可先拿著積木,邊發出一些驚嘆的聲音(例如:哇~這是什麼!)邊說一些可吸引寶寶的語句來勾起他的好奇心。通常小寶寶對於新奇的東西會覺得很好奇,就會被吸引過來想要探查個究竟。但假如寶寶玩了一下子就馬上失去樂趣,王秀靖治療師建議,可利用一些方法來增加寶寶對玩積木的興趣,說明如下:


單純的環境  照顧者應讓寶寶有一個固定的遊戲空間。同一時間不要讓寶寶玩太多種類的玩具。當寶寶在玩的時候,其他容易轉移寶寶注意力的東西最好都收納乾淨,避免寶寶一直不能分心。


創造愉悅氣氛  建議照顧者和寶寶一起玩積木時,主動創造一個和寶寶互動的模式,讓整體氣氛歡愉起來,這樣寶寶在玩樂中會比較開心且專心,還可避免他一下子就對玩積木沒興趣。


適時給予讚美  照顧者也許會發現,當寶寶在做某件事情時,會邊做邊看大人的反應。其實寶寶很在意別人對他投注的目光,或給予他的稱讚。當寶寶成功堆組完積木後,照顧者可以立即稱讚他。寶寶獲得別人的讚美後,會更加有動力去做被讚美的事,因此而做得更好。


利用假裝的概念誘導孩子玩積木


玩積木時,建議照顧者可用假裝的概念,讓寶寶對認識或不熟悉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與概念,從玩樂的過程中學習。王秀靖治療師指出,最好的方式是照顧者帶著寶寶一起玩,而不是放著讓他自己玩。舉例來說,照顧者可以在手上拿著不同顏色積木的同時,教導寶寶顏色的概念。或是當寶寶已經知道車子是什麼,可以教他如何用積木做出車子的樣子,或是將積木假裝成車子,把積木推著跑。甚至有一天,照顧者也許會發現寶寶開始自己用積木堆出新習得的事物,或是自己創造出新奇古怪的形體。藉由這些互動過程,不僅可讓寶寶學習新事物,還開啟他對外界事物的不同想像,活化腦力。


玩積木 培養10種關鍵力


抓握力  玩積木時,寶寶必須用手拿、抓、放以及組裝等,會同時訓練到上半身手臂及手部精細動作,並能加強手部整體的力量,對於寶寶將來會運用到手部能力的動作(例如:寫字、畫畫等)會大有幫助。


協調力  當寶寶在玩積木的時候,必須手眼協調,不僅要手到還要眼到,才能成功堆疊積木或把他們拼接起來。


學習力  能力是經由過去的經驗所累加。當照顧者或他人教導寶寶如何玩積木後,寶寶是否會做出有如實體般的物體,和寶寶的學習能力有極大的關聯性。


數字與空間建構能力  藉由積木的排列組合、堆疊等變換,寶寶不僅可以從中學習數字概念,還可培養出邏輯思考與空間概念,訓練思維能力。


想像力  當寶寶認識的事物愈多,在玩積木時就愈能激發出他的想像力。有些產品還會很貼心地附上圖卡,讓寶寶可以先學習照著圖案做出類似的物體,激發他的想像空間。


創造力  當寶寶知悉生活周遭的東西,或是開始對積木有興趣後,便會開始從積木中創造出不同的新奇事物。藉由堆疊、重組等方式,創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專注力  通常寶寶的專注力較短,無法想大人那樣持續專注於同一件事上很長一段時間。藉由照顧者適時的誘導及教學,等到寶寶開始會自己動手做後,這些變化多端的積木可以吸引寶寶的目光與帶來玩樂的愉悅,進而無形中訓練他的專注力。


觀察力  寶寶從一開始對積木的好奇心,到開始會利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去拼接組裝,從一開始去觀察別人使用積木的方法,到後來會自己去挑出合適的積木來堆疊,這過程便需要一定的觀察力。


挫折忍受力  對剛接觸積木的寶寶來說,要成功堆疊或建造出某種形體是需要經過無數個失敗,從中想出藉由方式去打造出心中想要的形式。過程中要有耐心,對於挫折不輕易放棄,最終才能成功。因此可培養出寶寶對於挫折的忍受力。


解決問題能力  當寶寶玩積木遇到挫折時,照顧者不要急於告訴他正確方式或解答,應先讓寶寶自己去找出解決方法,若不行,照顧者再適時提點可從哪裡下手,讓寶寶可自行找出答案,獲得成就感。


除了上述十種能力,另外,若照顧者時常陪伴寶寶一起玩積木,或是讓寶寶和同儕一起玩,相互輪流堆疊或一起共建模型,分工、互助合作。寶寶從這些過程中,無形中便會學到人際間的互動方式與相處,培育出寶寶的人際社交能力,對寶寶未來在人際關係發展上也有很大的助益。


如何挑選積木


市面上販售著各式各樣的積木,應該如何挑選適合寶寶的產品呢?首先,應先挑選材質、塗料等使用起來都很放心的產品。若照顧者不知如何選購,可先以知名品牌為首要考量。接著依照寶寶的年齡,不同階段的寶寶適合的產品不太相同。


半歲內的寶寶較適合軟材質(例如:泡棉等)的積木,但積木尺寸不宜過小,避免造成誤食危險。2歲以下的寶寶可開始玩硬材質(例如:塑膠、木頭等)的積木,但積木的塊數不適合太多。再大一點的幼兒可玩多種類型,且體積小一點的積木。另外還要注意積木是否易碎或有缺損,在玩的時候會不會讓寶寶不小心去割傷等細節。


從遊戲中發現異常問題


玩遊戲是一種學習方式,在過程中也可以顯現出個體的能力。一般來說, 1歲多的寶寶已經會辨識爸爸、媽咪或其他周遭熟悉的人,並會和別人互動(例如:抱抱、親親、說再見等)。王秀靖治療師表示,假如寶寶已經1足歲,但發現他都不太理人,對於和別人互動也沒有興趣,一直埋頭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自玩自得;或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堅持要依照自己的意思做,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固執地每次都只用同一種玩法,且一旦這些玩法被改變就會尖叫、生氣,而且很難被安撫。這時照顧者就要注意寶寶是否有自閉症的問題。另外,若在遊戲中發現寶寶的反應不佳,或是每次在他的身後(他看不到的地方)呼喚他的名字都沒反應,持續做自己的事,也要留意寶寶的聽力或其他方面是否有問題, 應尋求 醫師協助。


寶寶一出生便是藉由肢體動作來和他人互動,因此可運用寶寶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從小就接觸「積木」玩積木不僅可以鍛鍊到寶寶的手部抓握力,還可培養他的手眼協調力、觀察力。等到寶寶較大一點,可讓他從積木中學習到數字與空間概念,訓練思維能力。手部動作的同時,腦力也在激盪著,同時可以激發出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透過積木千變萬化的結構與玩法,讓他秀出無限的可能!


 


 


 


 


王秀靖


學歷:


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


經歷:


署立基隆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基隆市學校體系職能治療師


臺北市學校體系職能治療師


現任: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技術長


 


 


 


                          來源:嬰兒與母親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好玩ㄉ七巧板,按 o 可以旋轉版子,等你來挑戰唷 !


http://kids.yam.com/game/kids_games/flash/yamie-01.swf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堆疊積木可訓練孩童的上肢穩定度及手眼協調(圖2)。
▲孩童可藉由堆疊積木,培養空間延伸的概念(圖1)。

圖.文/廖經平


「王小明!你的褲子前後穿反了。」


「葉小美!妳的鞋子左、右腳穿錯了。」


「舉起你的右手,就是拿筆的那隻手。」


相信這些情況對於許多學齡前孩童的家長並不陌生,認為孩子們總是學不會分辨左右,總是要一而再,再而三提醒。其實,孩童的「空間概念」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必須隨著年齡做適當的教導,才能讓孩童有效的吸收。


一般來說,嬰幼兒從爬行,進展到行走的階段,他們的探索環境漸漸從平面擴展到垂直面,他們開始發現頭頂以上的世界,此時已逐漸建立上、下的概念,直到2到3歲孩童對於上、下已能清楚區辨。


大約4歲時,能區別前、後的差異,對於衣服的正、反面也較能理解。


5歲時,能辨別物體距離本身的遠、近,且此時為左、右概念的發展期,但仍無法類化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常常會出現鞋子穿錯腳的情況。


6歲孩童空間方位的辨識才較趨於成熟。


◎如何幫助各個年齡層孩童增進空間發展呢?提供以下幾個活動做參考:


0到2歲


此時孩童正處於探索環境的階段,在安全的範圍內,讓他自由行動,探索的機會愈多,大腦對本身以外的空間概念愈能得到回饋。


在安全的情況下,將孩童有興趣的玩具放在高處,誘發他向上探索的動機,延伸探索環境,也可藉此訓練孩童由坐到站的動作。


3到4歲


此階段孩童已具有基本上、下、前、後、裡面、外面等方位概念,利用簡單的指令讓他們能類化到生活中,例如:把鞋子放到櫃子「裡面」、積木往「上」疊(如圖1)、筷子放在碗「旁邊」,也可訓練孩童穿脫衣物,讓孩童理解衣物正、反面的概念。


5到6歲


積木、樂高等組裝玩具不僅可訓練此階段孩童空間概念發展,同時上肢懸空的狀態下也可以訓練他們的上肢穩定度及手眼協調(如圖2);一開始可先進行仿拼,大人做一塊,小孩跟著做一塊。


再來是大人做好完成品,小孩看著完成品進行仿拼,最後可進階到看著平面圖案進行組合;仿拼的難易度也可由左右對稱的形狀進階到不規則的形狀。


「空間概念」是孩童個體最早發展的一種身體知識,它不僅跟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孩童日後發展高階科學概念的基礎,哈佛大學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也認為空間智能是生活學習的基礎能力,也是藝術、科學、數學等領域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幼兒的空間認知發展一直是許多父母及教育者著重的要點之一。


學齡前的孩童對於環境事物的觀察與學習非常敏銳,是空間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對於孩童日後生活自理、學業、甚至人際關係都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把握此黃金時期,加強孩童的空間認知發展,對於孩童日後將有極大的幫助。


(作者為新北市宏仁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

◆ 一因多果的發性思維遊戲


帶幼兒玩“如果……將會……”的遊戲。比如你可以讓寶寶想想:“如果世界上的朵都是白色的,將會怎樣?”“如果你會飛,將會發生什麼?”“如果大家都穿一樣的衣服,將是什麼情形?”比如“小魚在水裏遊,還有誰也在水裏遊?”“小鳥在天上飛,還有誰在天上飛?”


◆ 一物多變的發散性思維遊戲


讓幼兒把東西變換一下,他們會更喜歡去思考,如什麼東西小點更好看、什麼東西跑快點更有意思、什麼東西大些能使人感到愉快等。也可以利用橡皮泥的可塑性讓寶寶動手做各種各樣的小東西。


因為橡皮泥的還原性,爸爸媽媽盡可以放手讓寶寶自由地發揮、大膽地創造。必要時給寶寶提供一些如簽、羽毛等輔助性材料,讓寶寶自己動腦筋:圓圓的泥塊四周插上牙籤就是太陽,插上羽毛就是小雞。寶寶在獲得成功的同時,會更積極地去創造,從而培養他的發散性思維。


◆一題多法的發散性思維遊戲


啟發孩子對一個問題做多種回答,鍛煉他的發散性思維:比如:讓孩子回答:“手帕有什麼用?”“迷路以怎麼辦?”“筷子的用途有哪些?”“水可以用來做什麼?”設計一些具有多種解決方法的生活趣題,讓孩子思考。如請他10秒鐘內想出10種以上使熱湯很快變冷的方法;設想如果在商店裏走丟了,有多少種回家的辦法等。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看著家裏的一歲寶寶已經能到處爬,能邁步向前走,能歪歪扭扭跑起來,你是不是很激動,但激動之餘千萬別忽略寶寶的另一個重要技能——手指的能力。要知道,手指的活動可以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哦!
專家認為,手是寶寶認識物體的重要器官,也是觸覺的主要器官,通過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活力,並可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嫺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繫,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訓練孩子手的技能,對於開發智力十分重要。


對寶寶的手部的益智開發,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1、鍛練手的皮膚感覺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2
、增強手指的柔韌性如讓孩子經常伸、屈手指,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這些鍛煉有利於提高孩子大腦的活動效率。

3、鍛練手指的靈活性讓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較精細的活動,如擺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要手腦並用,邊做邊思考,以增強大腦和手指間的資訊傳遞,提高健腦效果。
4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為孩子選擇玩具時,要從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習慣出發,比如高級自動化玩具就不如積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側大腦支配,右手受左側大腦支配;交替使用和鍛煉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精選了6種適合不同年齡寶寶的手指遊戲,讓小手趕快動起來吧!
12-15個月:
◎抓抓手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做撫觸時可以有意識的幫助他伸、屈手指,並對他說“抓抓手”,當孩子能理解你的意思後,便會自己伸出手來“抓抓”。這時你再對他說“抓抓手”,他會迫不及待地向你顯示自己的本領。
目的這個小動作為的是鍛煉寶寶手指的柔韌性,同時也調動了寶寶動手玩的意識。
專家提示:除了撫觸外,還可以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布偶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捏小球只需要一個空碗和一些小小的玩具(如:小圓珠子,小方塊等),就可以幫寶寶練習拇指和食指的配合能力。讓寶寶把這些小東西一個個拿起來,放到碗中。最開始他可能只會用整個手去抓,這時你可以幫他用拇指和食指做捏的動作,慢慢地他就能自己掌握,手指的動作也會由粗糙變得細緻。
目的鍛煉寶寶的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精細配合,小寶寶在一次成功後,會大大的增加使用手指的自信心,為以後更細緻的動作做好準備。
專家提示:也許你已經習慣把食物直接送入寶寶的口中,或是對他自己伸手拿東西吃的行為加以阻止,而你的這些行為恰恰毀掉了孩子鍛煉手指的機會。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並為他提供充分的準備,找一些他最喜歡的手指食物,或一些柔軟的矽膠玩具(直徑在四釐米左右)等,讓寶寶主動去拿。一旦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手指,就會不停地炫耀自己,並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

15-18個月:
◎穿成串準備一根線和一些帶孔的玩具,讓寶寶把這些玩具一一用線穿起來。看起來很簡單的遊戲,對小寶寶來說可是個大挑戰哦!(玩具的孔不要太大,要是小手都能伸過去就不好玩了!)
目的訓練寶貝用兩隻手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個遊戲對培養身體協調能力很有幫助。
專家提示:為孩子提供的玩具不要太小,時刻注意不要讓孩子吞食玩具。寶寶做之前,爸爸媽媽應先給他做個示範,如果他總是失敗,你可以手把手地教給他,直到他自己能完成。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體會到手指遊戲的樂趣。
◎套杯子找幾個大小各不相同的杯子,依大小次序把杯子套在一起,先讓寶寶把小杯子從大杯子中一個個拿出,全部拿出後再把大杯子一個個套在小杯子上,這樣反復幾次。
目的兩隻小手配合著拿杯子、放杯子,鍛煉小手的同時寶寶還瞭解到大與小的區別。
專家提示:杯子最好不選用玻璃的,以免打破、劃傷寶寶。還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杯子,讓寶寶將同色系的套在一起,這樣他玩起來會更有趣。

18月以上:
◎堆積木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各種各樣的積木放在寶寶面前,他興奮的眼神也許讓你感到:未來的建築師就在你眼前。讓寶寶從最基礎的兩、三層堆起,待他學會後逐漸給他加積木,最後他會把自己的“摩天大樓”展現在你面前。
目的從機械動作發展到主動思考、發揮創造力。讓寶寶學會把大腦的意識體現到手指上,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專家提示:盡可能多的為孩子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積木,讓他們更容易建成自己的“大樓”,甚至可以把積木換成紙箱、紙盒等孩子拿得了的東西,為他提供更大空間。

◎自己吃飯為你的寶寶準備一把湯匙吧,因為他已經到了能自己吃飯的時候了。不要認為小寶寶只是等著你喂的“小懶蟲”,對他來說能正確地將身體挪向食物的方向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所以,一旦你發現自己的寶寶開始關注食物,你就要為他準備好一把勺子了。即使他不能準確地將食物送到自己嘴裏也沒關係,只要給他機會練習,小手就會越來越靈巧。
目的這時的寶寶開始將身體與周圍的目標掛鈎了,他不僅會學會如何用勺子將食物準確地送到嘴裏,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會用手轉動湯匙,讓裏面的東西一滴不灑。
專家提示:因為不熟練,寶寶可能把自己弄得很髒,甚至衣服上的食物比吃到嘴裏還多。但他還是很高興自己吃飯,所以不管他吃得如何糟糕,在他吃到食物的時候家長要鼓勵他,表揚他,給他自信。以後他會有很多時間來學習吃飯時應注意的禮節,所以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他是“左撇子”嗎?
你的寶寶是不是總伸出左手去抓東西,或許他會是個左撇子哦。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Jensen認為:“孩子是否是’左撇子’要到四、五歲的時候才能判斷出來。一歲的寶寶更多地使用左手或是右手只是一個發展趨勢的信號,不能說明最終取向。哪只手更容易接近他想要的東西,便選擇哪只手,完全是無意識的。
注意事項
保持小手清潔寶寶的小手經過一天的“摸爬滾打”後,最先要做的就是洗洗乾淨,讓寶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讓細菌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危害。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哦。
愛吃手的孩子有些寶寶吃手是由於生理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不用過於擔心;有些寶寶是因為害怕失敗,這時應多陪陪寶寶,鼓勵他再多嘗試幾次;還有些寶寶把吃手作為一種消遣,對這樣的寶寶應該讓他雙手不空,有事可做。
注意玩具安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不宜過小,一般玩具的直徑應在四釐米左右,防止寶寶吞食玩具,爸爸媽媽要時時留意,以免玩耍時發生危險。
訓練要循序漸進為寶寶選擇適合他年齡的遊戲練習,寶寶成功時應多鼓勵,失敗時要多為他創造練習機會,直至成功,不應操之過急。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9) 人氣()

0~1歲寶寶主要是通過眼睛、耳朵等基本的感覺器官,來接受外界的各種刺激,獲得各種體驗,來為腦部的發育打好基礎。提供適當的感官刺激,可以促進他們大腦的發育,讓潛能轉化為現實能力。


9種遊戲刺激感官


1、用積木發聲


給寶寶兩塊積木,讓他一手拿一塊,然相互撞擊,發出聲響。開始的時候,你可以扶著寶寶的雙手,教他撞擊。這樣,你還可以控制撞擊的力度,讓寶寶感受到,用力撞擊時,發出的聲響會大些;用力小的時候,聲響也會變小。


效果:拿積木撞擊可以鍛煉小肌肉的力量,撞擊時發出的聲響可以有效地刺激聽覺。


2、辨別方向


準備一隻鈴鐺或其他聲音悅的發聲玩具,在寶寶左右兩側交替發出聲響,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你將發現,孩子會把頭轉向聲音發出的方向。


效果:在尋找聲源的過程中,孩子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聽覺和方向感也得到了提升。


3、觸覺刺激


準備觸感、質地不同的各種物品,如皮球、硬紙殼、塑膠玩具等,讓寶寶直接摸著玩兒。在孩子觸摸的過程中,成人可以用語言為他描述表達,比如,“這是圓圓的皮球,這是硬硬的紙殼……”


效果:孩子在摸的過程中,可以體會不同物品的不同觸感。同時,通過成人的語音刺激,還可以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


4、做被動操


抓住寶寶的胳膊,做一些伸展運動;抓住寶寶的雙腿,往上抬一抬,往前踢一踢,或者活動一下寶寶的腳踝等等。


效果:嬰兒體操不僅可以促進腦部發育,而且對穩定寶寶的情緒也有幫助。


5、聽鐘錶的聲音


拿一個“滴答、滴答”響的鐘錶靠近寶寶的朵,讓他聽秒針跳動的聲音。寶寶通常都會被鐘錶的聲響所吸引,並產生好奇心。


效果:這對鍛煉寶寶辨別聲音細小差別的能力很有好處,在刺激聽覺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的注意力。


6、揉紗巾


準備一些漂亮的紗巾,讓寶寶隨意地抓、揉、拽等。


效果:這可以很好地鍛煉寶寶的小肌肉力量,也可以促進觸覺的發育。


7、聽動物的叫聲


準備一些動物玩具,給寶寶看,或者讓他摸一摸。同時,你模仿動物的叫聲,給寶寶聽。還可以給寶寶展示一下不同動物相應的表情或動作特點。


效果:可以同時刺激寶寶的視覺和聽覺。


8、熟悉顏色


大約從4個月開始,寶寶就可以區分不同的顏色了。可以拿各種顏色鮮豔的紙或顏色認知卡片給寶寶看。


效果: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寶寶的色彩感,還可以提高寶寶將視線集中於一處的能力。


9、找玩具


當著寶寶的面,將他的玩具藏在一個小桶裏,然讓寶寶去找。寶寶會拿著桶,擺弄來擺弄去的,想辦法將裏面的玩具弄出來。


效果:找玩具的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思維,還可以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你知道嗎?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這5種感覺是寶寶最初認識世界的重要通道。這些感覺器官所接收的資訊傳遞到大腦的相應皮層,然後由大腦將這些資訊進行整合、分析和處理,再向相應的感覺器官進行回饋。神經通路正是在經歷無數次這樣的資訊處理過程中,逐漸發育和成熟起來的。


溫馨提示智力遊戲應遵循的原則


1孩子大腦發育具有階段性的特點。智力開發要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抓住關鍵時機,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遊戲,進行適當而有效的刺激。


2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後順序,所以,對孩子的智力開發也要遵循這種順序。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不能超出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和能力。


3孩子間的個體差異性很大,玩智力遊戲也要尊重孩子的能力、興趣和性格特點,不要強迫孩子玩他自己並不感興趣的遊戲。


4智力開發遊戲要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個性品質的培養結合起來。


5在和孩子做智力遊戲的時候,不要忽視情感的投入。其實,日常生活中一些自然而又簡單的動作,如摟抱、輕拍、微笑、和孩子交談等等,都可以對孩子的大腦胞起到刺激作用。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Let's get ready to read  !


http://www.starfall.com/n/level-k/index/load.htm?f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7) 人氣()

 


















■讓孩子坐在大人的大腿上,扶助孩子的骨盆,並將大人的腳左右旋轉,可訓練孩子身體左右平衡(圖1)。(照片提供/盧愷莉)
■讓孩子練習蹲著玩玩具,和蹲下撿拾地上的玩具再站起,可訓練孩子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能力(圖3)。(照片提供/盧愷莉)
■讓孩子左右兩邊輪流側坐,可訓練孩子身體重心的移動,及姿勢轉換能力(由坐到爬出去,和由趴到坐起)(圖2)。(照片提供/盧愷莉)
■多訓練孩子高跪姿,可加強腹肌、背肌及腰肌的協調能力,增進軀幹的穩定性(圖4)。(照片提供/盧愷莉)



文/盧愷莉


平衡對孩子的動作發展非常重要,若平衡能力不足,容易導致姿勢控制不良、動作發展遲緩,甚至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


在孩子68個月大,開始學習坐立和爬行時就慢慢發展出一些平衡能力。為使身體不會傾倒,到了開始學習站立和行走時,更需良好的平衡技巧,以對抗地心引力,讓身體重心能平穩移動,不會跌倒。


一些已會放手走,卻走不穩、常跌倒的孩子,幾乎都是平衡能力不好所造成。


影響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三:視覺、前庭覺和本體感覺,另外神經及肌肉系統的協調、注意力、認知、經驗和心理因素(如不安全感)等,也都會影響平衡能力的表現。


該如何加強孩子的平衡能力?以下有一些在家就可做的簡易運動,提供家長參考。


讓孩子坐在大人的大腿上,扶住孩子的骨盆,並將大人的腳左右旋轉,可訓練孩子身體左右平衡(如圖1)。


讓孩子左右兩邊輪流側坐,可訓練孩子身體重心的移動,及姿勢轉換能力(由坐到爬出去、由趴到坐起)(如圖2)。


讓孩子練習蹲著玩玩具,和蹲下撿拾地上的玩具再站起,可訓練孩子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能力(如圖3)。


多訓練孩子高跪姿,可加強腹肌、背肌及腰肌的協調能力,增進軀幹的穩定性(如圖4)。


還在爬行階段的孩子,可多練習爬行。因爬行可增進孩子身體重心的轉移,更可促進手腳的交替協調動作。


在訓練孩子放手站和行走時,可輕拉孩子的衣角、讓孩子扶著會動的家具站及行走、在孩子身上綁繩子讓他拉繩子、讓孩子雙手拿東西增加安全感(以物品代替牽手)等方法,都可減少對孩子肢體的協助,以達訓練放手的目的。


較大已可獨立行走的孩子,可跟他玩丟、接球和踢球的遊戲,另外可在地上貼兩條平行的膠帶,讓孩子走在兩條線中間,其寬度可依孩子的能力逐漸縮減,甚至訓練孩子只走在一條線上。


在床上鋪棉被,讓孩子坐、站或走在棉被上面,可增加孩子的本體感覺。


 


(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物理治療師)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h4MY8eTQE6FKzx.Ds35whFH3Q--/article?mid=375&prev=-1&next=360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黑白卡是根據美國心理研究協會研究的兒童視覺發展理論而發展出來。以繪製出的一套線條簡單、對比鮮明的黑白圖形,滿足這一時期孩子視覺發展需要。讓嬰兒接觸黑白圓點卡與輪廓卡,能促使他們儘早發展對顏色和形狀的直觀感知,提供寶寶視覺刺激,並加強辨識物體外廓的能力,增進視覺神經的成熟度,加強注意力集中度,為學習事物的專注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使用原理:


寶寶出生前是在媽媽子宮裡面生活的,眼睛對外界的感知只有黑白的明暗反射。人的眼睛細胞分為對黑白明暗感知的桿狀體細胞和對彩色感知的錐狀體細胞,黑白明暗感知的桿狀體細胞比彩色感知的錐狀體細胞多18倍的數量,出生後0-6個月是寶寶眼睛桿狀體細胞迅速發育到成熟時期,這個階段用黑白卡刺激眼睛的桿狀體細胞讓它發育強大是孩子以後掌握快速閱讀的關鍵。


新生兒只能看到光線的明暗及物體模糊的輪廓,他看得到母親的影子在明亮的窗前移動,這種明暗的對比,有助於新生兒視力的發育,等到他看清楚輪廓,就會開始搜尋細節,例如母親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而此時讓新生的小寶寶看黑白卡片,對於寶寶的視力發育,有非常好的刺激作用。


對小寶寶而言,語言遠比文字或圖形更抽象,更難以理解。同樣的一句話,因為語氣不同,對於小寶寶的意義也不相同。而圖形是不會改變的,白色的卡片上面畫著黑色的圖形或圓點,不論看多少次,小寶寶每一次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因此他學習的效果更快更好。


另外,據教育專家指出,系統性的視覺引導訓練,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辨識力、及邏輯思考能力,已達到開發左右腦的目標,建立良好的學習基礎,黑白幾何圖形不只可讓孩子清楚辨識圖形,提升智能,更可穩固孩子的情緒,促進思維的發展!


使用方法:


1、依照視覺卡的年齡,拿給寶寶看,每次約30秒,目視距離約30公分,一次以2〜3張圖卡來刺激寶寶的視覺。


2、可以將視覺可3〜5張,按照編號順序排列掛在牆上,抱著寶寶依序觀看,每張注視20秒再換看另一張,目視距離按月齡調整,由20公分〜60公分 (月齡越大距離越遠)。


3、可以一邊念出字卡名稱,一邊和寶寶聊和字卡相關的內容。例如:寶寶你看,這個是電話,我們可以打電話給爸爸哦!


4、當寶寶注視到黑白卡時,緩慢移動黑白卡位置,可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並念出字卡名稱。


5、貼在他視線所及的地方,像嬰身床旁邊,寶寶會自己盯著看哦!


 






















PS:一般書局、大賣場都可以買的到類似黑白卡的幼兒叢書,若媽咪不想花錢,也可以自已在家DIY動手做,就是黑底白線條或白底黑線條的圖形,圖案愈大愈好,一開始可以先給寶寶看簡單的圖,再看複雜的,寶寶真的會盯著看,有緩和情緒的作用哦!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翟英  


            專家 / 康得瑛 原北京西城區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幼兒教研室主任


 


玩是孩子的天性,就連我們大人都會對迪士尼樂園充滿了向往,對好萊塢的各類卡通片百看不厭。其實,玩不僅是兒童的天性,而是人們的共性,只不過在孩童時代,孩子們扮演的是最單一的角色——父母的寶貝,不知壓力爲何物,生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快樂。因爲嬰幼兒時期唯一要做的就是玩,孩子的成長不能離開玩耍,而玩耍最重要的形式就是遊戲。


新生兒
用顔色鮮豔的、會發聲的、可動的玩具在離嬰兒眼睛2030釐米處逗引,每次23分鐘,每天3次。


1個月寶寶
在日常生活中儘量讓孩子經常看到媽媽的身影、聽到媽媽的聲音。
在寶寶的小床上方懸挂上色彩豔麗、可動、會響的23個玩具,促進嬰兒視、聽能力的發展。 
在寶寶俯臥時將一個彩色的玩具向上拉過他的視野,讓他的眼睛和頭部追隨著運動。 
爸爸媽媽經常用溫暖的手撫摸寶寶的手心、腳底、臉頰、頭面和背胸腹部的皮膚,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每次510分鐘,每天23次。 
按摩寶寶的手指,和孩子玩數手指的遊戲,展開每個手指,幫助他放鬆。對小寶寶的腳趾也可以這樣做。 


2個月寶寶
當寶寶趴著時,拿一個色彩鮮豔的玩具放在他的正前方,稍離開些,讓他必須擡起頭才能看到。
可用枕頭將寶寶的頭和身體稍稍擡高,在他的旁邊擺放各種柔軟、豔麗的玩具,鼓勵他用手去抓。
除了給寶寶做全身按摩外,還要經常逗弄寶寶的小手和手指。還可以用不同質地的物品摩擦他的手,但質地不能太粗糙、太硬,摩擦的動作也不可太用力,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


3個月寶寶
給小寶寶一些不同質地、重量的玩具供他抓、握和感覺,注意玩具的材質應是無毒的,且沒有纖維脫落,大小和雞蛋一樣大即可。 
把一隻撥浪鼓放在寶寶的手裏,讓他學習抓、握和搖動,有助於他對玩具質地的瞭解和對聲音産生興趣。


4個月寶寶
可以在寶寶的胸腹部懸挂一些大的玩具,一端用鬆緊帶套在寶寶的手腕或足踝上,另一端系在玩具上,誘導他只運動一個肢體來牽動玩具,並用手抓、摸、撞擊、翹起兩腳蹬踢。
但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離開時一定要給寶寶解開鬆緊帶,免得帶子纏住寶寶的手腳。


5個月寶寶
爲了訓練寶寶集中注意力,可以給他創造多看、多聽、多摸玩具的機會;還可以給他做嬰兒體操。
跟寶寶做一些鏡中認人的遊戲,可以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
●5個月的寶寶對音樂開始表現出明顯的興趣,並會隨著音樂節奏擺動四肢,他對音樂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爸爸媽媽可以反復放一些好聽的曲子或是模仿動物叫聲的音樂,增強孩子的節奏感。 


6個月寶寶
給寶寶一些能拿、搖、轉著玩的玩具,如皮球、不倒翁、塑膠娃娃、喇叭、鈴鐺等等,這些玩具有助於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像5個月大時一樣,寶寶還喜歡聽有節奏的音樂和童謠。爸爸媽媽可以多給他哼唱一些兒歌或是放一些音樂給他聽,來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兒歌要反復地唱,音樂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動物的叫聲,或是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嬰兒體操還可以堅持做,鏡中認人的遊戲也應該繼續做,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7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練習獨坐,時間可以適量延長。可以開始學扶站、扶著邁步。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做遊戲,提供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交往的機會,並學習再見禮貌用語。 


8個月寶寶
寶寶此時獨坐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爸爸媽媽可以開始讓寶寶學習扶著(東西或大人的手)站立和邁步。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做遊戲,教寶寶學習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 


9個月寶寶
●9個月的小寶寶能用拇指和食指相對摘取小東西,喜歡兩手握物擺玩,還喜歡把手中的物件放入盒內或從盒裏取出。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創造這樣的機會。
此時親子之間的對話要增多,因爲9個月的寶寶喜歡爸爸媽媽跟他講話,念兒歌給他聽。爸爸媽媽此時應和寶寶進行發音遊戲,所有的語言、動作都要和物品、玩具聯繫起來。


10個月寶寶
寶寶喜歡重復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如拍手遊戲、躲貓貓等。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看書或雜誌上的圖片,讓寶寶說出它們的名稱。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玩玩具,如小動物的玩具等,並就此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聽。 


11個月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覺得家裏的東西比玩具更有吸引力,但玩具可以幫助嬰兒運動。讓嬰兒玩球、喇叭、動物玩具、木制能拉的小汽車等是比較合適的。  


12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在孩子1歲時可以開始教孩子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比如,媽媽可以先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這是媽媽的鼻子,再用寶寶的手指,指著他的鼻子說:這是寶寶的鼻子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爸爸媽媽此時給寶寶講故事要注意營造故事情節,讓孩子去體會故事的內容,還要鼓勵寶寶對故事情節進行大膽的聯想。 


 


13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玩具,讓他放進大玩具箱裏,藉此鍛煉寶寶的手眼配合及協調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支筆,一大張紙,讓他隨意進行塗畫,這是開發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遊戲。 
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學習辨認事物和給新事物命名。
爸爸媽媽還可以教寶寶學習稱呼別人。


 


14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積木和畫筆,讓小寶貝自由想像,隨意搭積木和畫畫。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貝一本漂亮的小畫冊,讓他自己去看。 
此時,爸爸媽媽要給寶寶買一些他們喜歡的玩具,男孩子就給小汽車、小飛機,女孩子就給布娃娃,讓他們自己去玩,去想像。 
帶孩子一起玩沙、玩水是非常好的遊戲,可以讓寶寶與自然親密接觸。 
孩子的玩具最好放在櫃子底層的抽屜裏,便於孩子拿取。抽屜裏的玩具最好時常換,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5個月寶寶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堆四塊積木了,還能找到被藏起來的玩具。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和他做這種遊戲,鍛煉他的記憶力。 
●15個月大的寶貝很喜歡對著電話模仿大人打電話的樣子,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玩。 


16個月寶寶
寶寶此時不但走路已經很穩了,甚至還可以小跑呢,他對家裏的人、事、物表現出自己的喜愛,喜歡注視大人的語言、行爲並進行模仿。爸爸媽媽可以根據這個特點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提高他的動手能力,這其實是他最喜歡的遊戲。 
此時的寶寶還喜歡玩指眼、耳、鼻、口、手的遊戲,爸爸媽媽要予以配合,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這種遊戲可以幫助他認識自己。


 


17個月寶寶
●17個月的寶寶對玩水錶現出了很高的興趣。爸爸媽媽可以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讓小傢夥盡情感受一下玩水的快樂。此時教孩子游泳也是不錯的遊戲和運動。
搭積木和追趕遊戲,也是這麽大的寶寶非常喜歡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發展孩子的智力。
培養孩子的小手爲自己服務,對於17個月的寶寶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做到了。爸爸媽媽可以嘗試著讓孩子自己握勺吃飯、脫鞋襪、收整玩具等。然後再讓他學著幫助爸爸媽媽做事,如拿報紙等。
爸爸媽媽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小手的靈活性,如握筆畫畫、折紙等。 


18個月寶寶
寶寶已經1歲半了,此時和他玩一些需要向後退步走的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倒退走的能力。這是對孩子四肢協調能力的訓練。
18個月大的寶寶一些可以推或拉的玩具,鼓勵他掌握更多的動作。如,用柔軟的球和他玩踢球比賽,鼓勵他把球踢出去。


 


2歲寶寶
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較強的節奏感,喜歡做類似跳舞的動作,聽到音樂,他就會跟著節拍搖擺,非常可愛。爸爸媽媽可以放點音樂,讓他伴著音樂起舞,做些跪地或搖擺的動作,邊唱邊拍手。同時還利用故事、音樂磁帶等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2歲的寶寶可以給他鉛筆或顔料,鼓勵孩子畫畫,畫他喜歡的東西。 
爸爸媽媽可以幫寶寶把各種圖形,如矩形、正方形,或各種立方體嵌如玩具或是盒子的正確位置,激發孩子的立體感,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細小的肌肉活動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給2
歲的孩子讀一些長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故事和童話,他完全可以理解你所講的故事。


2歲半寶寶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喜歡聽從大孩子的吩咐,扮角色幫助拿玩具啦,喂娃娃吃飯啦,幫助父母買菜啦……等等。孩子們在玩中學會與人和平相處,得到點滴人際關係的經驗,這是培養孩子人際智慧的最佳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儘量爲孩子提供玩的條件,讓他多和其他的孩子接觸,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 
在遊戲和生活中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使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和社交能力,還可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盡可能多的讀讀畫冊、小人書,瀏覽祖國的美麗風光,有選擇的看一些電視節目積累知識發展想像力。
父母要注意的是對孩子天真可愛的想像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千萬不能干涉和嘲笑。 


3歲寶寶
3歲的孩子很喜歡猜謎語和編謎語,父母可以先編謎語讓孩子猜,如“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個白胖子,孩子很容易就能猜出答案是花生。然後再讓孩子自己編,讓父母猜。這樣輪流猜謎和編謎是發展孩子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的良好方法。 
3歲的孩子常會用說謊來擺脫一些困境,但這個年齡的孩子,說謊是沒任何惡意的,爸爸媽媽不應給予懲罰,但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誠實的重要性,爸爸媽媽更要做好榜樣。 
3歲的孩子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此時是讓孩子從小愛自然、愛科學的大好時機。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遊戲引導孩子觀察各種自然現象,培養孩子從小對自然和科學的興趣。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在框框中輸入正確答案後,再按Enter即可!


http://freebsd.lkes.tpc.edu.tw/~lin060200/970513nine_nine/nine_nine/nine_nine.html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眾多的「貓」影響下,若能準確的捉到老鼠加100分;但是捉到「貓」則扣


100分!


http://freebsd.lkes.tpc.edu.tw/~lin060200/970507cat_mouse/cat_mouse.html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提供2~9的乘法練習 ! ( 有音效喔~ )


http://freebsd.lkes.tpc.edu.tw/~lin060200/970513nine_nine/nine_nine.htm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nerc2.ckjhs.tyc.edu.tw/caiforie/clock/clock-5min/default.htm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看分類表認識什麼是紅、黃、綠燈飲料,然後一起來挑戰吧!


http://nutri.jtf.org.tw/990401game.swf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答對所有奶類相關問題,才可以救出小玩家喔!


http://www.jtf.org.tw/milk.swf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