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


夏天常見細菌型的腸胃疾病,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腸炎弧菌等。炎熱的夏天正是腸炎細菌滋生的好時機,有時也因吃下不潔的食物而感染。

冬天則以病毒型腸胃病較多,家長最耳熟能詳的是輪狀病毒,以及近年引起衛生單位關注的諾羅病毒。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評估,每年約有二千三百萬人次因為感染諾羅病毒而造成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如與病患密切接觸,或吃、喝到汙染的食物或飲料。

孩子腸胃炎,要判斷是受到細菌還是病毒感染。丁綺文說,兩者最大的差異呈現在糞便上,由於細菌容易攻擊大、小腸,因此嘔吐症狀不明顯,糞便卻會帶有血絲,同時較為黏、臭,而且高燒可達三十九度C或四十度C。

而病毒型腸胃炎的攻擊點在胃部及小腸,通常不會有嚴重高燒,一般在三十八~三十九度C之間,排便則常見水瀉,且次數頻繁,容易有脫水現象。有時病毒性腸胃炎還不見得會腹瀉,因為病毒先侵入胃部,導致嘔吐,所以如果孩子感染了病毒型腸胃炎,吐個一、兩次,反而有助於排除病毒量。

目前不論細菌性或病毒性腸胃炎,仍以症狀治療的支持性療法為主,例如止吐或止瀉,醫生不見得會投以抗生素,治療的重點皆在預防孩子「脫水」。

照護患了腸胃炎的孩子,丁綺文建議家長,可補充一般藥局所售的「電解質」水。因為嘔吐或腹瀉,孩子容易流失鉀離子等電解質,但儘量避免給予市售的運動飲料,真的要給孩子喝,六歲以下的兒童需以一比一稀釋。這是因為運動飲料含糖量過高,腹瀉情形有可能不減反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