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博(新光醫院精神科兒童心智醫師)
家中有過動兒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小孩能早日變成課堂上的乖寶寶,老師不再受到困擾,同學不再受到影響…藥最好不用再吃。


站在兒童心智科醫師的立場,藥物治療是必須也是十分重要,但是很多父母因對藥物排斥而使小孩失去治療時機。加上國人的文化因素,有太多過動兒不敢就醫,家長迷信坊間眾多昂貴的非藥物治療法,最後卻徒勞無功。有鑑於此,特將一些醫學上使用的非藥物療法公開,老師家長只要有心,皆可以自己練習,不須花大錢。 


    多讚美勿體罰陪他們成長


 以下重點不多,貴在從生活中落實:


    l.增加運動量:


一般小孩在運動後皆無法專心,過動兒卻剛好相反,能夠在上學前帶小孩先到學校運動場跑幾圈,對小孩上課情緒有極大的安定效果。


    2.勿以靜制動: 


切勿以為訓練他寫書法等靜態活動來控制其過動的行為,其實注意力不集中是因腦中壓抑多個不同焦點的能力變差,造成人同時注意多個點,無法單獨集中於一點。故想用安靜法則,成效十分有限,而且反而會讓患者喪失自信,不如採用「以動制動」來得好。


    3.擔任課堂的服務者:


教室內的過動兒是老師最頭痛的人物,唯過動兒其實本性豪放,熱愛助人,可以好好賦予班上任務,譬如:收功課、擦黑板、甚至幫助監督同學上課的進度,此法一舉兩得,可轉化他的好動來服務同學,又能提升他的自尊。


    4.採勞動性處罰,勿體罰:


過動兒因症狀上無法控制衝動性行為,容易產生破壞性結果,令人憎惡,大怒之下,家長常常情緒失事暴力相向。過動兒其實心靈十分脆弱,也很會記恨,一棍一棍打下去,他的行為上不再犯,內心卻充滿復仇的記憶,反社會人格逐漸形成,說謊及偷竊皆是在「體罰」下形成。 體罰本身就是一種暴力,須小心不要淪為成人發洩怒氣的工具,比較好的方法,是運用勞動性的處罰代替體罰。


    5.多說好話、少用責罵:


心理學認為,人會因讚美及體諒而自重,過動兒雖常常破壞規定,實非「故意」去做,而是「不得已」為之,他的內心已夠痛心懊悔,再被父母修理,大多會自暴自棄。在此勸告家長,接受自己的過動兒,因為他的生理性異常「過動」,也許是沿自你們,請接納他們,肯定他們的善良,多讚美他們的熱情,及不工於心機,他們才有力量走下去。


    何時需要採用藥物治療?


以上各種方法,乃用於輔助家長及老師,但假如過動兒依然故我,以下五點指標行為中超過三點,應考慮就醫接受藥物治療:


A.在課堂上超過一學期無法專注學習


B.功課成績嚴重落後


C.老師開始對該生感到不耐煩、放棄


D.與同學相處有暴力行為


E.父母不斷使用體罰


如有三點以上的情形,千萬不可拖延就醫時機,否則成為中輟生、反社會人格機會便大大提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