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遊戲不僅表達我們快樂與喜悅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自然的學習方式。因為孩子不僅可以從遊戲中深入了解自己的個性與能力,也可以幫助孩子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那些令他們困擾的問題。孩子也往往藉著遊戲不斷地去實驗與印證進而找出答案。此外,孩子也可以藉著遊戲建立起自我的社交圈與人與人之間應對的社交風格。父母更可以從孩子的遊戲中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陪孩子一起玩
陪孩子一起玩可以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然而當您與孩子一起玩樂的時候,如果讓孩子有尊卑之分、人格分析或是考試的感覺的話,遊戲就會玩不起來了。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身段,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大玩偶,釋放出隱藏在成人面具下的赤子之心盡情的和孩子一起玩。
尊重孩子的遊戲心情
當我們與孩子一起玩遊戲時,除了必須先排除一些根生地固的觀念外,也必須考量與尊重孩子的心情。在玩遊戲之前,我們應該對遊戲的定義有所認知:那就是遊戲是隨性的,規則也應是活的。我們不見得一定要把既定遊戲規則奉為規臬,我們可以定出最適合孩子心智與體能的規則。這樣才不會玩的索然無味。當我們和孩子一起玩時,我們應該全心地投入遊戲之中,讓自己從遊戲中得到全心的滿足與快樂。如果我們只把遊戲當成教育孩子、窺探孩子內心世界或是指正孩子缺失的工具,孩子將會失去與您同樂的興趣。如果孩子想要一個人靜靜的玩的話,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遊戲空間,讓孩子有機會去探索與思考內心的世界。不要勉強孩子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或是要求孩子凡事一定「有始有終」。因為「有始有終」應並不只限於形式上的結束;例如:孩子在玩到一半不想玩的時候,我們應該找出孩子不想玩的原因而做出適度的調整。如果沒有任何明顯的因素,那麼,我們可以在確認過孩子的意願後,請孩子幫您把遊戲中所用的器具收好,讓孩子以行動來結束這個遊戲。
遊戲互動 VS 遊戲競爭
在遊戲中,我們常會因為想贏的心而把遊戲變成一種能力的競爭與對抗,因此當「玩」心變成「贏」心時,一些比較粗霸的肢體動作或是言語挑戲也會隨之出現。這些具有侵略性的粗霸動作或語言對每個孩子而言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灌輸孩子「贏得體面,輸的光榮」的遊戲精神,並且讓孩子了解遊戲的真諦乃是良性的互動與尊重。因為在互動的遊戲中,沒有所謂的「輸家」與「贏家」之分或是「我」比「你」厲害、「我」比「你」聰明,遊戲純粹是快樂的分享。我們都知道從遊戲中學習是最自然的學習方式,最好的遊戲點子也大多來自孩子無窮的想像力與創造能力,因此,尊重孩子的選擇與遊戲方式就是您對孩子最直接的讚美與肯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