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追求快樂是人性的本能


生命的意義省思,即使對它已尋伺千百度,也未必能無疑無惑的自肯。對人生的省思,大部的人都只能觸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準則,他會去為大眾奉獻所能、或去當愛心義工-----,若觸及人生從何處來?死歸何處?善惡能延伸到未來嗎?什麼是永恆的快樂?----這類深層的人生思考時,就會疑竇叢生,茫茫不知所以,並會生起焦慮不安的心。


 


人的深層意識中有一種尋求生存、快樂、滿足的本能。為法生存,必須為三餐奔波來滿足經濟的需求,也要人身的安全保護,來消除恐懼等種種。未能滿足安全、經濟,甚至滿足欲望快樂種種之前,很難放下雜念去深思生命意義的深層問題。就如家計陷入困境者,想要有美好人生,就得先決解經濟問題。感情上的失意者,也會沒心情與時間去思惟這類深層的人生價值觀。


 


在尋求快樂的本能下,世間都希望有錢,有了錢就可以滿足很多的快樂。然而什麼是快樂的本質呢?仔細追根究底,快樂是由條件組成的,世間是無常的,沒有完全不變的的現象,快樂的心也是,重遊舊時地時,因緣不同,心情有歡樂也有落莫。有熱戀就有失戀的一面,一切的名利無不例外。當快樂的條件消失後,另一面的不快樂就會跟著到來。人生業緣不過百年,即使百年都在富貴中,於臨終時,回想過去的快樂、功高偉業,在無常之下,何嚐不是猶如昨夜夢一場呢?


 


()欲望的本質


童年時,期望有著新玩具。上學後,努力要拿好成績,要考上明星學校,也夢想 成為 醫師,成為明星人物。出社會後,尋求好工作,追求高等職位,甚至要擁有大企業或一國之尊。這些都出自人性的共同根源,欲望的本質。


 


年輕的時候,喜歡了異性後,會時時有著甜美的夢想。未能得到的夢想欲望,總是充滿著想像,帶著無限的憧景,所謂摘不到的星星最美。想像中都是理想的、完美的,一旦擁有了得不到的想像,滿足了那股新鮮感後,那股想像的欲望動力就停止了,接下來所要面對的,是雙方脫下裝飾的外衣,所現出深層的性格人品,你能忍受他的不良習慣嗎?你能不在意他疾病纏身嗎?往後的幸福與否,則取決於雙方的人品與人生價值觀。


 


人總是在歴經人生的悲歡離合後,才能感受年輕時,對欲望現象是多麼無知,歴經滄桑後,回首來時路,才能比較明確的感觸到欲望的本質,深深感觸到在欲望的無明推動力下,隨著業力在輪轉,是那麼的身不由己。


 


()人生無常


人命是無常、危脆的。太陽、月亮一再的重覆著東升西落,讓我們不知不覺的認為太陽明天依舊會爬上來,誤以為永遠有今天與明天,誤以為今日的平安,明日也會平安。當我們把日日平安,深值在心中時,於念念中,心思就會放在對未來作盤算,或流戀在追逐名利與感官的欲樂中,感受不到生命只在呼吸間,感受不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滅,如少水魚。不會去警覺生命是脆弱的,無常隨時都會光臨我們的身上。


 


雖然美國的九一一恐怖攻擊與台彎的九二一大地震,都足以令人在瞬間消失於世上,也為人們作証無常會隨時會到來。但是人們欠缺定慧來念念覺察無常的流過。當事實發生時,人們會親身感受無常的可怕,一旦事過境遷後,人們又會回到欲望習性的染著,很快的就淡忘了身心危脆的警愓。


 


世間最大的依戀、不捨,即是此身即將死亡,一切親情都將化為無常。然而死亡卻是人人必經之路。那麼人生所為是何事呢?生命的價值在那兒呢?


 


()人生是苦


佛陀降世於娑婆,世間的戰亂、飢荒、人心險惡---也依然存在著。不因聖人出世,而改變了五濁惡世,所以世間是殘缺的、不圓滿的、是苦多樂少的,這是顛朴不破的事實。五濁惡世的人心潛藏著自私、欺詐、惡口、殺生-----,所以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乃是正常的現象。


 


世間災難不斷,有地震、颱風、海潚、火山爆發、水災、火災----。人們有幸能遠離這些無常天災與某些人為災難,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有多少人能免於事業上的困擾?以及婚姻上的平順無波?台彎有著數以萬計的家庭,當夫婦在高興懷有身孕時,突然得知自已的小孩患有唐氏兒、小兒麻痺、過動兒、先天性疾病---。他們在措手不及下,就得去面臨生兒育女的困境,往後的人生所要面對的苦逆之境,不知還有多少?


 


到醫院病房走走,處處見到插管的、無法翻身的、?痛的、嘔吐的------就能感受病老之苦是人生不可免的共業。其中有些人在事業順利、家庭美滿之際,突然獲知健康狀況有著不治之症,或者是重大的慢性疾病。一旦身患惡疾,那麼人生的快樂種種都將頓失,所面臨的則是病苦綿綿。世間的高貴權勢,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身体的健康與快樂。


 


今生即使有幸能有大福報,有了健康與順利的事業、婚姻,就這樣平平安安、忙忙碌碌數十年,老來告老還鄉時,在老態躘踵,行動不便下,也只能在小小的天地裡。往昔的一切事業、名利、地位、財富,於今看來都如大江東去,未來所面對的,將是身後事。想想來時兩手空空,老來要離世時也是萬般帶不去,忙到最後也是兩手空空,能不帳然嗎?所以人的一生若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會對生命意義深入省思的人,老來當會体會人生猶似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老辛苦一場空。


 


小小牙痛、腹痛,就會令人把一切世上最好吃的與美妙的男女恩愛欲望拋到腦後。人的健康、財富、權勢、情愛都必須用心去追求與經營,而且也不一定就能如願。老化、疾病、死亡與無常遷變,卻是不必刻意的去求,就無可避免的自然到來,只要細心嚐味,就一定能感觸人生是苦海。


 


()看破放下


少男少女的情夢無限,可以為情興奮得整夜難眠,也會因情而食不知味。在我執之下,世間情事必然揮不盡,也剪不斷,誠是所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執得深就會愛得深,愛得深也會恨得深,愛與恨來自於共同的無明根源。這股愛恨的動力都是由我執在推動,也是無止息的輪迴力量根源。


 


眾生所以是眾生,是對世間看不破、放不下。對世間的擁有,執著實有感,執有名利、有愛情、有權勢---。以致在潛意識中,有股緊緊執著不放的我見、我執,佛法稱這種力量為無始無明。紅塵滾滾,即是那股無明引發無止息的恩怨情仇。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大智度論說,陷在貪嗔痴煩惱的五濁眾生,充滿著邪見與各種煩惱,要能不墮惡道而生在人間,而且要正好生於有佛法時期的機緣,是很難很難的,猶如盲龜於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中舉頭,要正好值於小木孔中這般的難難難。


 


即使過去世修過布施持戒等福,因而能夠生在人間當上國王大臣,在過慣富貴的生活後,縱然遇到善知識告之佛法的殊勝,也會因迷失在權勢、名利的欲望中,致使心中貪戀不捨。有幸遇上了善知的開示,也會因為放不下現成的富貴,只得繼續漂流於輪迴的業海。人心在縱樂五欲,放逸的身心下,就難免會隨著貪嗔的煩惱造下數不盡的不善業。


 


不善業的果報,使人失去人身而入三苦途,重業當墮入地獄無量劫,由地獄受報回到人身後,也會因為過去世把福報享盡了,今世只能受報於貧賤之身,難有學佛因緣。若是欠缺了善知識的因緣開導,往往又會在無明貪嗔的業力下,再造不善業,再墮入於地獄中,如此的輪迴不息。所以,能有幸生為人身並致力解脫道的修行,可說是甚難甚難。今日大家有幸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若不將此生度,更待何日度此身呢?


 


()非淡泊無以明志


物質的確可以使人快樂,但它無法填滿欲望,所以人們的空虛感會時時如影般的隨在身側,如果一個人能深解並深信外在的物質本來就變化不定,它沒有永遠的存在,也沒有不消失的現象,就如人不會永遠青春,也不會有永遠的權勢,那麼知者在適度滿足人類必要的須求後,就不會覺得那些名利有多麼重要了,不會貪得無厭的追求這些身外物。他會去深思深層的生命意義,深思如何不虛度此生。


 


簡單的生活,會淡化人性的欲望,正如古云「非淡泊無以明志」。只是人們在攀緣的習性下,体會不了寧靜之大樂,即使有著清福的大福報,也會將無事清淨心轉為寂寞孤獨,把無妄心的安詳當成空虛無聊,以致有著閒暇的福報時,就令心一直往外攀取,把滿足心中的欲望來當成生活的內容。


 


娛樂可以調和性情,若是未對生命意義進行深層的省思,欲樂的滿足就會成為他的人生方向,有人會陶醉音樂,有的會迷樂於電影、電玩之類的視覺感官,有的將一生時光寄情於插花、棋藝、寵物、詩歌,有的以投身人際的忙碌與熱鬧來麻醉那股不甘平淡的衝動。這些都是緣於攀緣習性,令心不甘於寧靜無擾、平淡。能獲得欲望的滿足,在於世間的鴻福,福報沒了,或享完了,那麼大煩惱就必然到來。


 


()人生如幻


有人在年輕的時候,生起到阿里山一睹風彩願望,希望能吃上一餐那兒的野味。過了數十年後,再回憶當時,也只是留下濛瀧的記憶,甚至想不起來了。年輕時不論多精彩生活,一旦得了絕症,在面對死亡時,這些記憶都會變得如夢如幻,頓時感到一切富貴如三更夢,萬貫錢財如瓦上霜,此時人人都必須孤獨的去面對即將死亡的事實。


 


深觀現象無常、現觀人生如夢如幻,必須具備著禪定與般若基楚,若是世人尚無能力現觀現象無常,心的專注力就不足以洞澈世間是苦海。世人在貪焚的人性下,就會淹沒在欲望的社會風潮中,一心專注的在追尋感官舒適的生活,一旦五官迷於欲樂的日子久了,就會養成追逐五光十色來麻痺心中的空虛感。人心長久依賴物質的享受下,心的意志力、堅韌力就會減弱,會失去對困苦環境的免疫力,稍有逆緣,就生起挫折、頹靡、墮落的心情,見不到生命智慧光明的一面。


 


佛弟子要自我警愓念念無常,業力輪迴可怖,要解脫這無始以來的輪迴鎖鏈,不趁今生更待何世呢?人生苦短,如果能領悟生命的真相,不再迷失在生生滅滅的現象中,並且把生命的方向,趣向菩提,那麼,世間還有什麼能比証得菩提這更珍貴?


 


() 正覺的人生


人生在世不能祈望事事如意,遇上不得已或無法避免的苦難時,要正知世間沒有絕對的圓滿與究竟,而後方能隨意而安。若只是要環境順意時心才能安,或是要事業、家庭、子息皆如意,才安心的話,那麼在五濁惡世的現實上,他的人生將注定永在不安中度過。事實上,世間無有所謂絕對的圓滿與究竟,若能隨遇而安,我們也就不需要去追求所謂的絕對圓滿。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有因有緣來,有因有緣去。在貪嗔的造作下,生乃由六道輪迴來,滅亦流向六道輪迴去。就業力的方向,惡因必得惡果,善因必得善果,學佛因緣,必得涅槃寂靜,所以佛弟子秉持的總則不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了。就解脫生死、離苦得樂的人生方向下,皈依三寶就成了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人生再苦也只是幾十年,由幾十年換來未來的永恆離苦、涅槃清涼寂靜,是多麼的有幸。因此人生中盡管有著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不論貧苦、破相,甚至失勢、遼倒,這些對一個菩提道上的行者而言,都感到微不足道了。


 


  


 


◎以一個學佛者的立場來看,人生的最大意義是什麼呢?就世間的生活而言,應是正覺的生活。正覺,其內容涵意是指正確不謬地覺察世間萬有本質的真相,洞澈生命意義的本質,而後過著離苦得樂,過著無惑自肯的生活,並在未來的生活中,如此般的行所應行,受所應受,有多餘的能力時,就會對身旁週遭的人,悉心的付出關懷心力,過著生命智慧的生活,所以即使他自知將永眠今宵,內心也一樣會微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若茵媽咪 的頭像
    若茵媽咪

    台中市潭子區托育園地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