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今社會有越來越多人在孩子身上加諸「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的標籤,然後施予治療,每個人都應該正視這種現象。我們難以確知究竟有多少年輕學子被貼上「患有學習障礙」的標籤,但是據估計,約每五位孩童當中,就有一位在學齡前到十二年級(pre-K-12th-grade,約四至十七、八歲的孩子)階段,曾經被老師指定接受特殊測驗,以檢查是否患有學障,這個數據實在高得嚇人。我寫這本書時,是擔任一所獨立學校的校長,我們學校歡迎也鼓勵曾經被診斷患有學習障礙的女學生來就讀,所以我深深知道這些孩子的優點和正向特質都多於缺點。


我會在這章裡討論一些常被診斷出的學習障礙,也就是所謂的「特殊學習障礙」,這是由美國政府定義的名詞,以便決定哪些學童可以獲得補助,接受特殊教育。特殊學習障礙通常簡稱為「學障」(Learning Disorder, LD),是指在學習或使用語言(包括說、寫)的一些基本過程中,從孩童身上所觀察到的某種異常現象,通常包括聽力障礙、思考障礙、表達障礙、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拼字障礙,或數學計算障礙。


這些問題主要並不是由於視覺、聽覺,或肢體的殘缺,也不是源自智障、情緒障礙,或居於環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劣勢所造成。如果一個孩子在一或數個領域中的表現,低於教育學家所認定的、同年齡孩子的成就標準,就會被斷定為「患有特殊學習障礙」。對於是否應該將孩子遇到的這種困難稱為「障礙」,我探討過正反兩面的論點,而這樣的議題實在很難從任何一個角度評判。


我想透過這一章提出一些基本的事實,讓你了解我為什麼相信,造成現在這麼多人接納缺點導向式教育的原因是:「學習障礙的模型雖然不甚完美,但是的確可以幫助學習受困的孩子」這個迷思。我必須先聲明的是,我並不是認為那些被貼上學障標籤的孩子,學習沒有遇到困難;相反地,他們顯然真的遇到了困難,也因此受害,而我也很樂意竭力幫助孩子進步,學習必要的知識與技能,過著美好人生。

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向來所用的方式──不斷強調學生的缺點,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真的想要矯正缺點,就必須以同樣的決心,加強發展孩子的優點。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實踐本書所引介的理念;在國會方面,也必須像推行「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政策時一樣(譯註:美國小布希總統公布的教改方案,主要是在修正過度重視學科測驗。),投入相當的精力,而且要仿照矯正教學的實施,由國家提供輔助基金,強化培育發展孩子的優點。這是我們能幫助遭遇困難的孩子成功最強力有效的方法之一。


此外,我還會說明如果我們把學習問題的責任全部歸咎於孩子,便無法幫助他們成功,而這正是「學障觀點」的理念基礎和運作方式:從一開始,就假設在學校遇到學習障礙全是孩子的錯。其實,學校裡還有更多其他因素,導致孩子無法順利學習。和一般人深信的觀念相反,大部分的學習障礙,尤其是被診斷為「特殊學習障礙」的孩子,依定義來說,根本不是因為腦部功能異常所引起的。「特殊學習障礙」的定義並未包含「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或自閉症,除了真正患有醫學病症的學童之外,每年還有數十萬計的孩子被診斷為患有學障。其實這些孩子當中,很多人都是智商很高,在課業以外的學習也有優異表現。為了了解這些孩子究竟為什麼會遭遇學習困難而被誤貼標籤,必須思考下面幾個重點:


◎如果孩子放學後,下午總是獨自在家,沒有說話對象,也沒有人輔導他解決問題,或教導他如何與人相處,那麼這個孩子的社會發展與智能發展便可能遲緩。

◎如果老師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學習方式不同(例如,老師以系統性的幻燈片方式教學,但有些活力充沛的孩子喜歡從實作中學習,而不適應只看圖片或影片),這種不協調經常導致孩子被誤認為有學習障礙。

◎如果孩子飲食習慣不良,或經常吃零食,幾乎不運動,這樣的孩子可能無法專心上課。

◎如果孩子早期的閱讀和基礎數學訓練不足,導致後來上學時跟不上同學,這些孩子可能感到非常挫敗,進而徹底放棄。

◎如果有越來越多的國、高中生被鑒定為患有學障,那麼,我們必須把已經不合時勢的舊式學校體系視為造成學障的原因之一。

相信你已經看出來,許多情緒問題和困惑都會造成所謂的學習障礙。如果家長在孩子身上觀察到任何的異常或所謂的遲鈍,他們會懷疑,我的孩子還好嗎?我該怎麼知道孩子是否還好?老師又該如何知道?如果你知道孩子在學校遭遇到困難,相信你一定有這類的疑惑。因為你首先發現孩子可能跟不上老師和同學,心裡很忐忑不安,和其他家長討論,每個人給你的建議都不同;和學校老師會談,老師雖然一片好意,可是似乎都不很了解你的處境與感受,這讓你焦慮、疲憊不堪,完全不知所措。


結果,學校很可能建議你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即使你不確定是否有必要這樣做。你也考慮過去諮詢心理醫生,不停地想要確知孩子是否真的有問題。那些悶悶不樂、成績滑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擔憂過孩子是不是有嚴重的問題,也曾經反過來質疑自己的這種想法,但這一切的不確定感和反反覆覆的疑惑都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原因的。




              ~摘自 優點教育的驚人力量/奧林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若茵媽咪 的頭像
    若茵媽咪

    台中市潭子區托育園地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