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女兒跟我到台中一家托兒所去做師訓,有三位四、五歲的小朋友也在所裡。我請女兒帶他們另闢一桌、剪紙幫忙餐盤的裝飾,讓老師們動手進行餐食的製作研習。
三個小朋友中有一位是日本人,不多久,他的母親也加入我們製作食物的行列。 
小小孩的注意力總是有限,剪紙剪膩了,就從桌上一哄而散,想要探尋更有趣的事物,只留下十八歲的女兒繼續製作稍後要用的紙飾。
 
 
這位日本小男孩走到母親身邊,像每一個好奇的孩子一樣,他探問我們在做些什麼,央求著要加入大人手中的工作。 


我聽到這位日本媽媽問孩子說:「你不剪紙了嗎?」孩子答道:「不剪了。」媽媽繼續著自己手上的工作,輕鬆溫和地說:「老師自己一個人在那裡剪著呢!不是很寂寞嗎?如果你能去幫她多好!」。 


看著這一幕、聽完小小的親子對談,我不禁假設,如果小男孩的媽媽說的是:「你應該回去自己的桌子」或「你不可以來這裡,這裡是大人的地方」,恐怕要使孩子安定下來得再費上一番唇舌。 


這個回答真是值得我們學習,沒有大道理或深奧的用字。短短的問題也是四歲孩子思考能力所及的範圍。這個提醒或許已經幫助他了解,體貼別人的感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孩子的心最柔軟,所以他們容易哭也容易笑。這片純潔美好的心田隨時會被污染與傷害,需要大人的細心保護。 
隨口責罵並不是幼兒語言教養中唯一的問題。除了避免負面的用語、注意言談之際的語調口氣之外,父母更應該在對談中傳遞足夠的人際善意。幫助小小孩透過實際的行為來了解抽象的概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