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錄自 經絡道-醫生不說的秘密

      十二條正經裡,太陽經是全身的第一道防線,是三陽經中經氣最強的經絡,肩負著防止寒邪入侵的責任。但是手太陽小腸經由於它與其他的手經一樣,行經的路線很短,一共只有十九個穴道,便在張仲景的《傷寒論》裡被略而不談。然而它對人體的重要性卻出乎意料的重要,近年來很被重視的一種致命性的病──過勞死,便可能與小腸經有密切的關係,從PHCS經絡儀的量測與臨床治療實驗中,也可以獲得證明。

      或許由於《傷寒論》裡沒有詳細地記載小腸經的病例,以致於讓醫家都只注重在它消化的功能,然而小腸經與心經是「表裡關係」,既然有這樣的關係,小腸經必然不會只有消化的功能而已。

      臟與腑的關係,有如大河與水庫,大河是臟,水庫是腑,當水量大的時候,水庫可以吸收一部份的水量,等到河水枯乾了,水庫也可以吐回一些水量,利於灌溉。腑對臟而言,就約略有一點這樣的功能。當有外邪入侵時,腑會先在前面擋一擋,萬一擋不住了,病邪才能進入臟。平時腑要對臟提供一些服務,像氣、水或血的供應等等,也要分擔或參贊一些工作。

      在這樣的關係下,從PHCS經絡儀上,會見到在正常的狀態下,臟與腑的數值剛好相反,臟高了,腑就低,腑高了,臟就低,形成了圓滿的互補,假如違反了這個法則,就代表身體失去了應有的均衡(圖一)。


◎圖1:圖中各條經絡依表裡關係形成一高一低的組合。如心經高小腸經低、心包經高三焦經低等等。

      對沒有中醫概念的人來說,要理解心與小腸有關係,是很困難的事,心是循環系統的中心,而小腸是消化系統,兩者雖然不是毫不相干,但關係總不是那麼密切,無法讓人馬上就能想得通。

      然而從經絡的位置上來看,就會得到初步的答案;手太陽小腸經在手掌手臂外側面的黑肉部份,而手太陰心經在手掌手臂外側面的白肉部份,剛好形成了表與裡的關係。一個人做人常替別人著想,常常幫助別人,就說他「心腸好」。心主神志,管的是思考,寫文章寫得嘔心瀝血,為什麼會用「搜盡枯腸」來形容?難道古人都把想法和靈感放在腸子裡?

受盛之官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篇》裡,把小腸封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指的是要盛裝東西,既然是個官,而且這個官是要把最好的東西,盛裝起來,奉獻給皇帝,當然盛裝的東西不會很差,是身體最需要的營養物質。這個皇帝在身體來說,當然就是心。心所需要的不就是血嗎?所以小腸經與心血有很密切的關係。

      如果只從過去的觀念來看小腸經,小腸經這個官就做得很可憐,他管了身體裡全部的營養物質,自己卻不能享用,因為這些只是半成品。這些半成品來自於胃,小腸必需做好「分清泌濁」的分類工作,把從胃送過來的食糜區分成可用的部份與不可用的部分,可用的部份是水穀精微,上呈給比他大的官──脾,然後再上送到肺,最後還要送進心臟,變成身體的能量。不能用的部份,就是食物的殘渣與廢水,殘渣下送大腸,廢水進入膀胱。這麼複雜的工作,統稱之為「泌別清濁」。

      假如這項泌別清濁的工作沒做好,人類就會像鳥類一樣,每次排泄時,尿水與糞便同時排出。小便很少,大便卻有很多水,類似瀉肚子。所以遇到大便不能成型時,就必須注意這個警示的信號,可能是脾的問題,也可能是大腸的問題,而小腸必然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寒熱是心最大的兩個問題,誰來管心的寒熱呢?心是皇帝,古代的官制裡有個太常寺,「常」最原始的意義是「嚐」,皇帝要吃的東西,先由這個官來嚐,看看是不是合皇帝的胃口,也預防有人下毒,等於是管理皇帝的生活起居,後來又發展成了負責帝王祭祀祖先的官員。中醫就引用了這個觀念,把小腸經看作是太常寺的少卿,少卿要輔佐正卿辦理公事,身體裡的太常寺正卿仍然是脾。

      在臟腑的五行歸屬上,心與小腸都屬火,如果認為小腸只有消化的功能,那與火有點扯不上太密切的關係,當然有人會說消化也要有火,那畢竟是小火,而且小腸的火又從那裡來呢?當然還是從心來。小腸既要供應心所需要的熱,也要能幫助心把多餘的熱散掉,同時還要負責籌劃如何食物的營養裡生產出心所需要的血。

同屬太陽經

      在《傷寒論》的六經關係裡,小腸經與膀胱經同屬太陽經,當然也會像膀胱經一樣,有寒熱兩種狀況出現,當小腸經受寒,因為小腸經越過肩膀之後,有一條支絡連到小腸,所以寒氣會造成腹瀉,而腹瀉又與脾經有關,一般都從脾經去治,這也是醫書上不提到小腸經受寒會造成腹瀉的原因。但從太陽經的功能來說,它以人身最強大經氣在身體的最外層從事防衛的工作,受寒之後出現腹瀉只是反應現象之一,它原有的太陽經功能也一樣會讓人出現發燒與酸痛等感冒的證狀。

      小腸經受熱則有兩個來源,一是小腸經本經有熱,一是從心經轉移過來的熱,這兩種熱所會造成的證狀,差別不大,都有心煩、耳鳴、口瘡、咽痛、小便赤澀、排尿時尿路刺痛或尿血、腹脹,舌苔黃等。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一般人會把臉上出現黑斑都當成肝斑,其實有一部份應該由小腸經來負責;小腸經的經氣從手部小指向上走,越過了肩膀,到了頸部天容穴時,散掉一部份熱量,成了雲狀的氣體,再向上推進到顴髎穴,再經過冷卻,從顴髎穴又進入小腸經的體內經脈。顴髎穴在顴骨上,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小腸經有一些阻塞,臉部在顴骨附近很容易出現水氣凝聚的黑斑。(圖二)


◎圖2:小腸經臉部穴道。

      在沒有其他因素干擾下,黑斑出現在左邊,左邊的經絡數值會比較低,出現在右邊時,右邊就比左邊低,而且往往會正常的一邊在體能值以上,虛衰的一邊會在體能值以下,成了交叉的狀態。

      凡是經絡所過的地方,都可能會因為氣血的阻塞而產生疼痛,反過來說,凡是覺得身體有什麼地方疼痛,就要想到這裡有那一條經絡通過,找出這條經絡的元穴或俞穴,加以按摩,便可以解決,至少可以舒緩症狀。像耳鳴,有時是腎虛,有時與小腸經有關,假如腎不虛,那就一定是小腸經的問題,發作的一邊,因為經絡不通而出現虛衰,數值便自然降低(圖三)。這時按摩聽宮穴,馬上會得到改善。


◎圖3:小腸經虛衰,有時會引起耳鳴,若兩邊的數值不等,較虛衰的一邊更可能引起耳鳴。

      但心與小腸有表裡關係,當工作太煩忙,心力投入太多,又無法得到適當的休息時,心火變得過旺,這時心經便以小腸經當作調節的水庫,把熱洩入小腸經裡。心開竅於舌,心經過熱時,舌頭上會生出紅紅的小泡,有點疼痛感,稍微影響了一點飲食,如果熱量很大,會有口舌糜爛的可能。當熱移入小腸之後,因為小腸有泌別清濁的任務,而熱量又消耗掉很多水分,於是尿量變少,而且顏色變得赤黃。又由於小便過濃,排尿時尿道會有刺痛感。

      幾千年來,中國都實行帝制,使中醫有很濃厚的帝王思想,但卻又很合乎實際。中醫認為心不受邪,不管是熱還是寒,都不能進入心,而是由其他臟腑來承受,就像古代帝王一樣,皇帝即使犯了錯,一定要由臣子來承擔,所以心經有熱,就會先選擇與它有表裡關係的小腸經下傳。如果心火一時之間傳不到小腸經,這時經絡儀量測起來,會見到心經很高,小腸經很低(圖一)。

不要忽視肩背酸痛

      雖然小腸經因為經過的位置只在手臂與肩頸部,不像足膀胱經從頭頂走到腳底,會引起那麼多的病症,但是一樣會受寒。最常見的受寒表現是「落枕」;清早一覺醒來時,突然覺得脖子不能扭轉,稍一轉動會痛得受不了。其實這病人的頸椎早就歪了,絕對不是昨天晚上睡歪的,他先有了頸椎半脫位的症狀存在,只是這一天不知道什麼原因,引起了疼痛,可能是晚上睡覺時姿勢不良,使半脫位的情況更加嚴重,更可能的因素是手太陽小腸經受了寒。所以古人說睡覺時不能吹風,還是有道理的。

      其實不論腰椎、胸椎還是頸椎,都很不容易歪掉,除非受到像車禍這種很強大的外力衝撃。否則每天上下班擠公車,下車時每個人都會扭曲得像麻花一樣,至少也變成頭和腳不在同一條線上。美國職業籃球的球員,都有一百公斤以上,兩人撞一下,加起來有三四百公斤,脊椎如果承受不起那麼強的撞撃力,一場球賽打完,球場變成了屠宰場,全是支離破碎的屍骨。

      脊椎會歪,是平時一點一點累積成的,不正常的姿勢造成了肌肉鬆緊度的差異,一邊緊縮僵硬,另一邊相對而言,就比較鬆散,於是脊椎就會被緊張僵硬的肌肉拉過去,日子一久,成了習慣,脊椎就這樣成了彎曲的形態。脊椎彎曲如果沒有壓迫到神經,不會造成疼痛,然而不良的姿勢一直使脊椎的情況惡化,等到某一天有某一個動作或某一件環境因素,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脊椎歪曲的程度超過了臨界點,壓到了神經,長期的疼痛就產生了。

      肌肉受寒,也一樣會緊縮,寒氣停留在脖子時,不僅肌肉收縮,連帶使經絡的氣血也被閉塞,假如只是肌肉的鬆緊度改變,醒來後轉動幾下脖子就恢復正常了,可是經絡受了寒,這個寒氣不走,脖子的疼痛就不會好。


◎圖4:小腸經循行圖。

      或許是《傷寒論》裡沒提到小腸經的證狀與治法,才導致現在上萬種的藥方中,很難找到專治小腸經的方子,反而是針灸比較快而有效。針灸不是自己隨時都可以做的治療,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好的醫療,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常做手部的按摩,空閒時左手按右手,右手按左手,沿著小腸經和心經的循行路線和方向,一個穴道一個穴道的按下去。圖中從少澤到小海,都是自己可以按得到的穴道,常常按,可以清心寧神,保持耳聰目明,泄除邪熱。至於落枕與肩頸部的酸痛,則要從臑俞、天宗、曲垣到肩中俞等穴位去按摩。這些穴位因為在背後,自己按不到,只能去求助於別人了。

      現代人工作量不知道比古人重了多少倍,工作的方式或許比較輕鬆,所花費的心力,與工作的方式,絕對不是古人所能想像的。坐在電腦前面,不管是上網、打字還是繪圖,或程式設計,都只是手指在動,身體其他部位都在靜止的狀態。這種工作方式,已經違反了哺乳類動物的基本生存方式。哺乳類動物不像鳥類有厚厚的羽毛可以禦寒,也不像爬蟲類可以隨著外界的溫度,調節自己的體溫。造物者對哺乳類動物的設計原意是要藉著不停的運動來保持體溫,同時也可以舒散筋骨。哺乳類動物裡,除了駱駝和人以外,沒有一種會駝背。現在人不想動,氣候變冷了,就用暖氣,變熱了,馬上開冷氣。沒有運動,經絡一天一天地閉塞,筋骨一天一天地僵硬,變成了最容易生病的動物。

心壞了

      心智不斷地在消耗,體能不停地在流失,心和身體的諧調能力一天天地衰退,這是現代人的悲衰。人不僅把整個地球弄得快速暖化,也把自己的身體傷害得不是極寒就是極熱,一切都只為了賺錢。最終的源頭,就是心壞了。

      心為什麼會壞?心不是不能受邪嗎?說得好聽一點,每個人為了達成自己的理想目標,付出了大量的心力,用健康換取財富,說得直接一些,就是每個人都是要錢不要命。心不受邪,邪總要有個承受或緩衝的地方,於是小腸經的重要性就大幅提高。很多人天天都感覺自己身體不對,又說不出到底那裡有問題,心跳會突然加快,甚至還有心悸,呼吸總覺得不是很順暢,還會感覺到胸悶。上半身老是有些酸痛,體力不是很好,又還不到動不了的程度;排便的狀況常常會自動改變,晚上睡覺常失眠。去醫院檢查,花了不少錢,答案查不出有什麼毛病,可是明明就是感覺不對勁。

      這種情況用PHCS經絡儀量測,就會很明顯地看到問題在於小腸經。量測得到的圖形,看起來亂七八糟,常把被量測的人嚇到,一看十二條經絡幾乎沒有一條是正常的。線條有高有低,都呈紅色的嚴重警戒狀態,看來是「距大去之期不遠矣」。但是再仔細看一看,他小腸經的兩條線條有點小問題,不是一邊在體能值以上,一邊在體能值以下,形成交叉狀態,就是兩條都向下,而且還可能兩條線不等長。心經的數值也稍偏高一些,而總體性的體能值卻偏低,這又代表了他心火過旺與氣血兩虛。

      在「多采多姿」的經絡線條裡,小腸經通常很容易被忽略。小腸經看起來似乎是一條弱勢的經絡,不僅醫書上很少提到它,在經絡儀上它的改變也不突出,或許正如張仲景所說的,因為手經比較短,對身體的影響不大,很少會見到小腸經像膀胱經、膽經或脾經那樣「大起大落」,最多也不過在一兩格裡變動,然而這種小幅度的變動,一樣隱藏藏著致命的危機。

小腸經可以影響其他經絡嗎?

      心經與小腸經的量測圖形,再配合被量測者的證狀,就可以確定這種檢查不出原因,卻又明顯不舒服的問題在於「思慮過度」,又缺乏適當的運動與休息,這時已經不止是「心移熱於小腸」,而是心與小腸都亂了。

      圖五是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香港舉辦的「世界自然醫學高層論壇」會場所量到的一個實例。這位女性所說的證狀很複雜,幾乎說不清到底那裡有問題,也好像全身都是病,她說他到處作檢查,可是就查不出有什麼病。她以前有工作,天天都很忙,自從覺得身體不適之後,就申請退休,她才四十六歲,臉色灰灰的,說話聲音有些沙啞,一副對自己已經沒什麼信心的樣子。最後她說經常都會失眠,令她很苦惱,甚至到了晚上就開始緊張,看到床更害怕,一直擔心今天晚上會不會又失眠。

      從量測的圖形上看來,他的十二條經絡有十一條不正常,最高的一條線是脾經,照理說脾不太會出現這麼高情況,再加上大腸經也虛衰,他的脾應該受寒之後引起腹瀉,但她並沒有這種病症。膀胱經也算高,卻也沒有小便不利或感冒的現象。心經、肺經與脾經雖然凸起這麼多,體能值卻只有二十五,距離正常的四十,差了一大截(圖五)。


◎圖5:量測圖中可以見到全身經絡幾乎都不正常。

      從循環上來看,她的右邊升發之氣與正常狀況相反,一般人往往是脾濕造成肝木之氣不生,她是脾太乾太熱,脾土太熱,肝木成了枯木,枯木所生的火更大,所以心經和心包經直線上升。脾土生肺金,連肺都熱了起來。肝經雖在藍色的正常範圍,可是數值偏低,表示肝氣不足。肺氣有熱,而胃又衰,該降的氣降不下去,熱就會逆行,本來要把心的熱傳給別的臟腑,現在熱傳不出去,反向地鬱在心與心包,這樣一來,整個循環都亂了,人怎麼會舒服?這麼複雜的循環過程,要簡單地看的話,就是心有鬱熱。

      她的心經和心包經突起,再看小腸經也是虛衰的狀態,而且她剛剛也曾經說過常有胸悶的感覺,那就十有八九,錯不了,小腸經的虛衰是造成了這麼多不舒服的主因之一。上半身是氣多,從肺經到大腸經這些從手腕上量到的數字,都是右邊比左邊高。下半身是血多,與上半身剛好相反,右邊的數值幾乎都比左邊低,這代表氣帶不動血,血又生不出氣,血都在下半身,上半身只有氣,連心臟都缺血,全身氣血不和,陰陽失調,難怪他有那麼多連說都說不清楚的病。

      這張圖也可以反過來思考,她體能值低是因為虛衰的經絡太多,而且數值太低了,才把體能值拉下來。而亢奮的那幾條經絡,數值都還不到正常值,可能這幾條經絡反而是她身體上屬於比較正常的狀態。只是數值超出體能值太多,才形成了那麼大的差距,看起來嚇人。要這樣思考,先要看看她到底是那幾條經絡最虛。

      最虛衰的經絡是三焦經,也許是因為量測時已經超過了十二點午餐時間,她肚子餓了,身體沒有能量(有關於三焦經與能量有關的理論,請參看三焦經章)。三焦經不主什麼病,如果三焦經不虛衰,全身有了足夠的能量,他的體能值就會提高很多。其次,他的膽經也很低,從她對自己身體健康的焦慮,懷疑醫院的檢查與醫生的診斷,膽經低是理所當然。膽經和三焦經是少陽之氣,是臟腑的原動力(請參看三焦經與膽經兩章),這兩條經絡虛了,要臟腑能夠正常運轉,是不可能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小腸經,小腸經是心經的緩衝器,心經這麼高,而小腸經卻虛衰,顯然是心經的熱無法傳入小腸經。如果小腸經通暢了,數值能夠提高的話,心經的熱可以進入小腸,心經就不會那麼高。心火消除了,肺也會回復正常。從圖形上看,六條手經絡中,右邊的數值都比左邊高,只有小腸經相反,但相差並不多。而六條腳經絡則是右邊比較低,左邊比較高,只有胃經兩邊相等。從臟腑的連絡關係上來說,小腸與脾胃相連,脾乾胃弱再加上小腸虛衰,難怪她對飲食的興趣不大,吃飯只是應付了事。

      追根究柢,她的問題並不大,關鍵在於小腸經與三焦經以及膽經。心主血脈,全身臟腑組織要有心血來濡養才能維持其正常機能。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的功能正常了,全身的血液流暢,其他所有臟腑也都會活化起來,而心經功能的正常,需要小腸經來協助。心像汽車的汽缸,汽缸裡要有汽油才能運作,這個汽油就是少陽之氣,來自於膽經與三焦經。由於大約半小時前,我才在另一位與會者身上做過三焦經的測試,這時我想試試小腸經。

      治療小腸經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按摩,我要她挺直了背,並告訴他如果感覺到痛的話就靠訴我。當我一按到她的右邊的肩貞穴時,她便說有些痛,再按到臑俞穴時,她說雖然痛,還可以忍得住。當按到天宗穴時,她皺起了眉頭,說聲很痛,便努力地忍住。那時有十幾個人圍著看電腦螢幕上所顯示的圖形,他一定不願意在大庭廣眾下叫出聲來。從她不停扭曲著身體和一直把頭轉來轉去的樣子,就知道這時她真的很痛。我笑著對她說,為了健康,再忍一分鐘就好。

      在按了天宗穴之後,轉到秉風穴,她扭動的動作變慢了,改成了大口吸氣和吐氣,按曲垣穴時,她說這裡不會痛,但到了肩外俞與肩中俞時,又覺得有些痛。

      按完了右邊,再按左邊,除了天宗還是比較痛之外,總體來說,都比剛剛按右邊時要輕鬆得多。前後不過按了五分鐘不到。停止之後,她覺得呼吸順多了,胸悶的感覺也沒有了。馬上作第二次量測,得到的圖形(圖六)令她大吃一驚。或許因為按摩的時間不夠久,還留下一些黃色的部份,未達到完全理想的境界。


◎圖6:按摩後,幾乎全部改觀,體能值也大幅提升到正常狀態。

      有趣的是原先上半身是氣多血少,下半身氣少血多,經過這樣一按摩,變成了上半身有輕微的氣少血多,下半身也略有氣多血少的狀態,剛好與原來相反。心臟有較多的血,人就感覺舒服多了。

      按摩小腸經能有這樣的效果,要從小腸經的穴道上來看。每個穴道的名稱都能很文雅的表達出這個穴道的功能,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能用兩三個字,就完整地說清了那麼複雜的功能。小腸經進入身體之後,沿著手臂的外側上行先到腋下後方,肩胛骨外側邊緣的肩貞穴;肩指的是肩膀,貞的意思是貞卜、卜卦。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卜起卦來?因為肩貞穴距離前一個穴道小海穴有一段較長的距離,氣到了肩貞穴,氣量已經變少,也變弱,原本屬於經絡上的熱能有多少作用也就不能確定,古人對於不能確定的事,就用貞卜來決定。小腸經不通時,這裡按下去會感覺到酸痛。

      小腸經的氣血輸送分作兩段,從手小指外側的小海穴開始,一路走上來,到了肩貞穴是一段。肩貞穴沒有太多的氣血進入臑俞穴,臑俞穴裡的氣血大部份是從手臂上行的陽氣另外聚集而成,也就是沿著手臀上行的氣血一部份進入肩貞穴,一部份跳過肩貞穴,進入到臑俞穴。臑是指動物的前肢,「俞」同「輸」字,是氣血的輸送,四肢要有氣血才能運動,所以「俞」也可以看成是手臂的控制中心。這個穴道又是小腸經與陽維脈、陽蹺脈的交會點,陽維脈是維繫和連絡全身的陽經,陽蹺脈是控制肌肉的運動,如果覺得手臂運動有些障礙,可以按摩肩貞和臑俞這兩個穴道。

      下一個天宗穴是很重要的一個穴道,「天」的意思很廣,可以指頭部,也代表這時經絡的氣血從肌肉的深層走向表面,「宗」指的是宗廟,有朝見帝王的意思,氣血要到宗廟去,或朝見帝王,引申的意義是小腸經裡的氣血經過臑俞穴的重新整理募集,經過天宗穴後,要向頭部進發,頭部是諸陽之會,所有陽經都通到頭部,是陽氣最盛的地方,也是人身上最重的部位。因為天宗穴有肩胛神經通過,平時按壓時就會有些酸痛,當氣血凝聚在這裡時,頭部得不到氣血,會有很多情況發生,像頭昏、眼睛的視覺受影響。頭部的氣血不足,連帶使心也感覺不適,所以當感覺到疲累、胸悶時,天宗穴受到一點點按壓力量,便會像殺豬一樣地叫起來,除了酸的感覺之外,還有尖銳的刺痛。

      接下來的秉風穴是個加壓的穴道。氣血在經過天宗穴之後,要大舉向頭部上升,上升的方式當然以風的速度最快。秉是執掌的意思,風是風氣,從天宗穴傳過來的小腸經氣,在這個穴道裡吸熱脹散而化為風氣,向頭部進發。這個秉風穴更是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與足少陽膽經的交會點,三條陽經所帶來的陽熱之氣,造成了極為強盛的氣血,在體表運行,水要向上升,必須先吸熱化為氣體,小腸經裡的經水在秉風穴加熱成風上行時,必然有些原先存在於水中的雜質,會在氣化時向下沉降,沉降的位置就是曲垣穴。曲是隱密的意思,垣是土牆,從經氣中沉降的物質屬脾土,這些脾土物質堆積得像一面彎曲的城牆,所以稱為曲垣穴。這個穴道按壓時不會產生痛感。脾土物質堆積的方式是由肌肉的深層一直到肌肉的淺層,當數量太多是,會造成肩胛部位的酸痛。

      上走之氣到肩外俞時,便是越過了肩胛骨,回到胸腔的後方,胸腔等於是心的宮庭,肩外俞穴的深部有隙縫與胸腔相通,控制著胸腔裡的溫壓。當心中所想的事過多,心火上升,便提高了胸腔內的溫度與壓力,這個壓力要透過小腸經才能外泄,所以小腸經不通是會感到胸悶。要解除胸悶,這個穴道的按摩必不能少。

      「肩」是肩部,「外」指的是肩胛骨以外,「俞」是輸送或控制,這個穴道位置的高度與第一胸椎在同一條線上,但位於肩胛骨內側邊緣,胸腔內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這也是這個穴道會用肩外俞來命名的原因。

      由於心所能想的事無邊無際,心火會使胸部的溫壓急遽升高,要抒解這個胸部的溫壓,光靠一個肩外俞可能不夠,所以又多了一個肩中俞,肩中俞穴的位置,在第七頸椎的棘突下橫開兩寸,也可以說是在第一胸椎橫突旁,肩胛骨內側角邊緣,與肩外俞一樣,深層有孔隙與胸腔相通,胸腔裡的高溫水濕之氣,會由這個穴道向外輸入到小腸經。肩中俞與肩外俞一起負責對胸腔減壓與降溫的工作。

      從肩貞穴到肩中俞穴,都是提供更強大的經氣與減少胸腔壓力與溫度的作用,都等於是在保護心經。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穴道,不能忽略,就是位於手臂上的「支正穴」,這個穴道是小腸經與心經之間交通往來的通道,讓小腸經真正能與心經在功能上完成表裡關係。

      一般人即使不瞭解經絡,也會去接受按摩,藉以舒解筋骨,覺得按摩完畢後,全身輕鬆,能有這樣的功能,其實一半是讓小腸經的經氣能夠順利的運行。

      這位太太眼睛一直盯著電腦的螢幕,最後她問我,是不是她的病就這樣好了,我不敢向她保證。她到底還有多少心事,我難以瞭解,更不知道她的生活方式,只能告訴她,以後要常常找人這樣幫他按摩。她又深呼吸了幾下,在她已現出一些光彩與血色的臉上現出了一點微笑,說了聲謝謝,走了。

      這種試驗不知道已經做過了多少次,每次都能有百分之百的效果,這證實了小腸經與心經的確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二0一0年二月十日下午,一位朋友已經開了一個下午的會,到了下午六點多,他覺得有些累,想要量測一下他的身體狀況,量測的結果便是圖七,我想讓他認識一下PHCS的確實度與靈敏度,便告訴他只要半分鐘就可以把心經那麼高的右線降下來,而且可以消除身上疲勞的感覺,他一臉半信半疑的神情。


◎圖7:開了一下午的會,使心陽亢進,同時可見到小腸經高度虛衰。

      我只按了他右邊的臑俞穴與天宗穴,各按了十幾下而已,再量測時,兩條心經的線條變得左右均衡地依附在體能值線的上緣,原先過分亢進的心陽不見了,小腸經的數值也向上提升了一倍左右。小腸經有了從心所傳過來的熱能,經絡活動起來,還能影響其他的經絡,只是按摩小腸經的時間太短了,再多按幾分鐘,效果會更明顯,不過,這時他疲勞的感覺消失了。這樣的結果,已經足以證明心經的一些臨時性的亢奮或虛衰,可以從小腸經來治,並且在平時就可以預防心臟方面疾病的發生。


◎圖8:經按摩小腸經的臑俞穴與天宗穴共半分鐘後,圖7中原來獨亢的心陽消失了,小腸經也提高了約一倍。

為什麼會過勞死

      近年來,過勞死是個很新鮮,也很讓人害怕的名詞。民國九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報上刊出臺灣交通大學在半個月內損失了三位知名的教授。交大的教務長沈文仁,因肺癌過世,電信工程系教授張柏榮與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金甘平都是突然昏迷之後去逝。這條新聞讓人感覺到工作量太大,對人的傷害難以估算,尤其是一些社會上的菁英人物,更是高危險群份子。

      過勞死(Karoshi)這個名詞起自於日本,由醫學權威Tetsunojo Uehata所創造,他認為:「造成過勞死的原因主要是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細胞快速老化,一旦這種老化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

      從中醫的立場來看,過勞死的原因,與小腸經有很深的關係。現在談起過勞死,有幾種人最擔心,一是警察,他們天天有做不完的工作,還有那麼多民眾動不動就走上街頭去抗議,他們又要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去維持秩序,搞不好還會被打。平時抓犯人更要絞盡腦汁蒐證,要花時間去守侯,抓回來還要問口供,作記錄,幾個月沒休假是很正常的事。

      第二種人是上班族,不管是研發人員還是企劃工作,他們坐在辦公室裡吹著冷氣,好像很舒服,其實他們所付出的心力,外人很難理解。到了下班時不能下班,加班是每天正常的生活重心,還常常熬通宵,即使是做一般性的文書工作,這樣加班都已經受不了了,他們還要激發出無限的創意,時時刻刻想要超越競爭的對手,藉著年輕,撐得住。還有些人想的是趁現在年紀還輕,努力拼個十年,等到四十五歲時,經濟情況穩定了,就可以退休,從此悠遊歲月,去環球旅行。可是很多有這種想法的人,到不了四十五歲,就已經不在人世了。

      第三種人是教授,教授的薪水不低,但與國外比起來,還是不能比。一星期有十幾個小時正常課程,已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還要指導論文,還要做研究,如果再加上行政業務,根本無法負擔,所以交通大學會半個月死掉三個教授。其實每所學校都一樣,只要有心努力向上,這種負擔只會越來越重。

      其他像公司的老闆及管理階層,也都是高危險群。反而是靠體力維生的人,不會有這種顧慮,完全證實了勞心比勞力更辛苦。

      過勞死之前的症狀,可以說都是小腸經的經證,而不是腑證,先有肩背酸痛,接著老覺得胸悶,然後是聽力受損,再來就口角不停流口水,到這時已瀕臨危險期。由於過勞死這個名詞剛成為社會大眾的目光焦點,都習慣性的以西醫的說法為主,把過勞死的主因,放在心臟方面,定義為:因為有害身心的持續工作,使工作者的生活節奏出現混亂,又沒有充分的休息與適當的休閒,以致於疲勞長期蓄積,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粥狀動脈硬化、冠心症等病症快速惡化,導致突然發病,心臟衰竭而死亡。其實這種猝死與年齡及有沒有宿疾毫無關係。

      在中醫的看法裡,小腸經不通才是過勞死的主因,小腸經會不通,有很長遠的原因;人是直立型的哺乳類動物,這種直立的好處是前肢雙手可以脫離地面,從事很多工作,壞處是這兩隻手的工作量太大,而且絕大部份的工作都要低下頭去做。這個低頭工作就加重了頸椎的負擔,而小腸經就剛好與頸椎有密切的關係。

      長期坐辦公室的人一定以動腦為主,身體動得少,肩背首先出現疼痛,很多人長期覺得肩胛骨中間疼痛,那個位置就是天宗穴、秉風穴和曲垣穴,經水在這裡要加熱氣化,卻瘀塞在這裡,變成經氣不能上達,心經需要的血液、養分與能量也因此受阻。

      動腦多了,第二頸椎很容易歪掉,日本人就有句俗語說:「這個問題讓我想得脖子都歪了。」第二頸椎與睡眠有關係,所以勞心過度的人,十有八九都有失眠的苦惱。

      第二頸椎一歪,照理說頭就不會與脊椎成一直線,而人又要維持視覺的平衡,在自動修正下,其他的頸椎又向另一邊歪,可能在七節頸椎裡,就已經形成了一個S型,甚至整條脊椎都出現S型的彎曲。由於這種現象是從頸椎開始,頸椎歪了,頸部的肌肉一定先有鬆緊不均的現象存在,頸部肌肉上的經絡也會因此而出現阻塞,原本胸腔裡的熱量與壓力,要從肩中俞與肩外俞發散,現在因為經絡不通了,散發的工作停止,心臟就得承受自己所造成的熱力與壓力。小腸經的情況也並不會因此而減輕,不通的位置會沿著經絡的走向,向上延伸,首先出現耳鳴,絕大多數的人,只要三四天沒好好睡覺就會有耳鳴,或者聽什麼聲音都好像很遠,聽不清楚,這時要按摩聽宮穴。

      接下來,就是流口水,嘴巴閉不緊,口角一直流口水,這時是顴髎穴也出問題。顴髎穴在顴骨下緣凹陷處,是咬肌的起始點,小腸經的經氣在這裡冷降,「髎」的意思是孔隙,代表這個顴髎穴會把冷卻的經氣向肌肉的深層進入,走向小腸經的體內經脈。但是如果前面穴道的經氣上不來,顴髎穴就沒有經氣可以進入體內經脈,這時顴髎穴就失去了濡養的功能,嘴巴的開合不能順暢,口水就會不停地往外流,這時過勞死的陰影已經籠罩在整個人的頭上了。

      淋雨是小腸經受寒的最直接原因,下雨時如果不穿雨衣,或撐雨傘,雨點當然就直接打在頭上與肩上。人會很習慣地用手或以手上的物品去遮頭,不管是為了保健,不讓頭部被雨淋,怕雨水裡的酸性物質傷寒了頭皮,還是為了要保護髮型,至少頭部淋雨的機會往往會比肩部少一些。人都有保護頭部的本能,對於肩膀,以為反正有衣服擋著,就任由它去。


◎圖9:小腸經受寒後會變得亢奮,這不代表小腸經已沒有阻塞。

      小腸經屬於太陽經,凡是太陽經有的特性,小腸經也不會少,雨水的寒濕留在肩部,再加上衣服濕了,使寒氣有更充裕的時間入侵經絡。所以老人家一看到別人淋了雨,就要他趕快脫掉濕衣,而年輕人總是仗著自己身體壯,以為過一個小時,衣服就乾了,沒什麼關係。寒氣就這樣進入了體內,輕者長期停留,形成了鼻竇炎或其他種種慢性病,重者就馬上覺得脖子轉動困難,然後出現頭昏,這時病已經轉入心臟,假如他心臟早就有一些病症,透過表裡關係,病邪很快地從小腸經傳入心臟,說不定沒幾天就掛掉了。有不少警察就是這樣在街上執行勤務時淋了雨,又沒有時間去好好處理濕氣,回到警局還有其他的事要做,不幸的事就這樣發生了。

      小腸經受了寒,經絡為了對抗寒邪或濕邪,會顯得亢奮,這時經絡儀量測得到的圖形與過勞情況不同,小腸經會在體能值以上,而且升得很高。假如平常工作已經很煩重,心經一直保持在高度興奮狀態,小腸經一定低落不振。偶而淋了一次雨,量到小腸經高起來了,千萬不要以為小腸經通了,可以更安心工作,這是小腸經受寒,為了要抗寒,不得不亢奮起來,但心經這時卻偏低了。體表的寒氣,一旦進入體內,就會化熱,心會承受不了這麼大的衝撃。

      也有些人天天為自己所想不開的事所困,越想越煩惱,其實問題並沒那麼可怕,換一種方式去看,馬上就有壑然開朗的感覺。小腸經是心經的調節性水庫,小腸經沒調整好,心經就失去了這個調節的機制,自己要承受所有的後果。而心與腎都屬於少陰,心得不到休息,腎要作強也作強不起來,而腎又與肝是「相依相生」「生死與共」的關係,腎陰不足,造成了肝陰也不足,肝陰不足的同時,就是肝陽上亢,肝陽上亢,再形成心火過大,這時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已經開始,生命陷入了危機。

      十二條經絡都相通,小腸經不通造成了心火過大,心火的來源是肝,肝的能量來源是腎。凡是工作太疲累的人,肝一定很旺,幾乎要旺到「爆」的程度,而腎一定很虛,雖不至於會虛到「破表」,而那兩條向下的直線,會讓人看得膽顫心驚。肝旺是因為脾胃失去了中樞運轉的功能,平時偶而有些脾胃方面的不適,是一種警告,千萬不要小看了脾胃為我們所提出的警訊。

      有時心火過大,大到連小腸經都承受不了時,小腸經和心經一起顯得高度的亢進,而三焦為了供應臟腑的需要,也不得不緊張起來,於是就出現了上實下虛的狀況(圖十)。前面說過,臟與腑在PHCS經絡儀上是會呈相反的狀態,可能是腑高臟低,也可能是腑低臟高,只要相差不遠,就是正常狀態,圖十一中所有的經絡都違反了這個原則,發現有上實下虛的情況時,長期保持在這種上實下虛的狀態,高血壓、糖尿病就是這樣來的。


◎圖10:長期處於過量工作情況下,肝陽上亢,但此時肝已進入本虛標實階段,轉而成為上實下虛的危險

      從前面所提到的香港那個實例來看,要防治小腸經的病變並不困難。過度工作,是過勞死的唯一因素,需要適時休息與用休閒調劑身心,可是現代人都有時不我予的感嘆,要休息談何容易,更別提去渡假了。但是人總要找出絕處逢生的方法,不能讓生命就這樣輕易地逝去,而簡單的幾分鐘按摩,便可以解決當時的危險。瞭解了小腸經穴道的位置之後,找個知己親密的朋友,每星期互相按兩三次,大家都很健康。

      被忽略了兩千多年的小腸經,在瞭解了它的功能之後,是不是更應該重視它的功能,每天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得到生命安全的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