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家庭獨生子女居多,父母都會擔心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心理,從而很注意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可是,這個過程中,可能也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喔!



以下父母強迫分享行為,將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靈傷害:


一、強迫孩子分享


當媽咪將寶貝手中的玩具拿走給另外的小寶貝玩的時候,寶貝會有什麼感受呢?假定你在辦公室,老闆突然過來搶過你的筆記本電腦並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會對老闆感激涕零,並且心甘情願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貝與小夥伴分享他的一切對寶貝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二、大的應該讓著小的


小寶貝總想向大一點的寶貝看齊。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鬧著要一個球。不管姐姐手裡拿著什麼,哪怕小寶貝本來根本就不感興趣的任何物品,他都會要求要有個同樣的東西放在手裡。大多數的媽咪可能會告誡姐姐將手裡的物品讓給弟弟。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如果這個小姐姐是個敏感的孩子,她會懷疑父母對她的愛,她的心會因此受到傷害。而小寶貝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三、強迫孩子輪流玩


強迫寶貝輪流玩是父母教寶貝學習分享最常見的策略之一,但是,小寶貝們常常在別的寶貝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就急於將玩具奪回來。對於三歲以下的寶貝來說,因為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地解決寶貝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四、搶走孩子手裡的玩具


當小寶貝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貝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貝。媽咪的這種方式無異於在向寶貝傳達某種錯誤的觀念,它會讓寶貝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方式產生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對於一個不滿三歲的兒童來說,東西沒有「你的」、「我的」、「我們的」分法,只有「我的」,尤其是現在,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好的東西就是該「我的」。兒童這種「擁有」的概念是正常的,也是日後通往共享必經之路。必須讓孩子懂得所有,他才能學會分享。


培養孩子學會分享的方法:


自信心強的孩子,往往樂意和別人分享屬於自己的東西。而自信心不強的孩子,便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抓得很緊,以顯示自我價值。孩子能夠學會與人分享,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將來的社會適應、與人合作等社會性行為有很大影響。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行為,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對人對物的正確態度。


一、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分享」


分享是暫時把物品借出或與人合作共用。父母在引導孩子的分享行為時,往往混淆了「分享」與「慷慨」的含義。


如父母說:「小明,把你的餅乾給小朋友吃一塊。」如果小明把餅乾給小朋友吃了後,父母又說:「小明,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這時,小明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把玩具讓出來的。因為她認為把玩具交給小朋友後,就等於永久地失掉了自己的擁有權(如同剛才吃到小朋友肚子裡的餅乾有去無回)。因此,父母在引導分享行為時,應該明確強調有關分享的幾個關鍵詞:「小明,請把你的玩具借給小朋友玩,過一會兒,他就會還給你的。」強調「借」、「還」、「一會兒」,而不要籠統地用「給」。


二、滿足孩子對自己東西的支配權


孩子往往通過支配某種東西來感覺那些東西是否屬於他。因此,父母在引導孩子的分享行為時,要注意滿足他的支配感。如,爸爸說:「小明,把玩具車借給小朋友玩一會兒吧?」他可能會說:「不,借給他這個小熊吧。」爸爸這時不必勉強他。通過幾次「試驗」,小明發現「借」出去的東西會還回來,就放心地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車借出去。有時在「借」給小朋友玩的過程中,孩子會提出要小朋友把玩具還回來,父母可以另拿一樣孩子平時不太在意的東西幫孩子換回來,孩子「試」過幾次,感覺到他擁有對玩具的支配權後,他就願意和別人分享了。


三、重獲擁有權


讓孩子學習用短暫的時間讓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東西歸還後讓孩子再次獲得擁有權,孩子就會養成與人分享東西的習慣。


四、讓孩子從分享中獲得滿足感


孩子會從帶給別人快樂和幫助別人中獲得樂趣。如果孩子對你說:「我讓大雄玩我的小車了!」父母要告訴他:「你看大雄多高興,他很感謝你呢。」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玩具,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齡。如果是不滿3歲的寶寶,那麼大可不必緊張,這時候的孩子正處於「自我」萌芽時期,他們認為我的玩具是一個整體,表示「我」的存在。如果這時強行要求寶寶與別人分享玩具,會使他們對周圍世界沒有安全感,不利於寶寶社會性的發展,嚴重的還會有一些心理焦慮。如果是3-6歲的幼兒有這種行為,爸爸媽媽們也不要急著糾正,反而要一步一步慢慢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不然過分批評孩子,也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