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hotobucket


 


一、智力落後兒童的身體發育


智力落後兒童的身體發育,因其不同的缺陷程度和原因而有比較大的差別。 一般而言,輕度智力落後兒童的身體發育與正常兒童基本上是一致的。 他們在身高、體重方面與同齡正常兒童沒有明顯差別。 據日本的一個研究,10歲男童的平均身高為131.9厘米,女童為132.2厘米,而10歲智力落後男童和女童分別為129.4厘米和130.5厘米;10歲男童的平均體重為2 8千克,女童為28.5千克,而10歲智力落後男童和女童分別為26.6千克和27.1千克。 隨著智力落後程度的加重,智力落後兒童的身體發育會越來越差,生理和健康問題也會越來越多。 中度以上智力落後兒童在肺活量、肌肉力量、身體平衡能力、身體的協調性等指標上明顯落後於健全兒童。 邁耶恩的研究也說明了這一點。


  
另外,從外表上看,大多數智力落後兒童沒有特殊的面貌,只有小部分特殊類型或伴有嚴重大腦損傷的兒童才顯示出特殊面貌。 例如,在培智學校常見的先天愚兒童就有較顯著的外部特徵:眼距寬、臉圓而扁、鼻樑塌陷、通貫手、扁平足、手指、腳趾短而粗,舌頭常伸出口外等。



二、智力落後兒童的認知特徵


  
(一)感知覺特徵。


關於智力落後兒童感知覺的研究,目前大都集中在感知的速度和容量上。 研究的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智力落後兒童感知覺速度緩慢,容量較小。


在智力落後兒童感知覺速度方面,最經典的實驗當推前蘇聯心理學家維列索茨卡婭所進行的。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北京市盲、聾、智力落後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研究”課題組的研究表明,智力落後學生視知覺速度慢,3~5年級(多數年齡9 --15歲)的智力落後學生視知覺速度大大低於聾童和普通學校一年級(5--7歲)的學生。 武傑的實驗也發現,培智學校一年級智力落後兒童視聽反應時的平均值幾乎接近同年級正常兒童的兩倍,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反應時逐漸縮短。 智力落後程度越輕,這種縮短越明顯;智力落後兒童感知速度的緩慢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觀察到,'例如,他們不愛看畫面轉換太快的動畫片。


在感知覺的容量方面,智力落後兒童比正常兒童要小得多。 有人用速示器呈現不連續、無意義的單詞或符號,時距1/10秒,正常兒童可正確感知7±2個單詞或符號,最多的可感知15個,而智力落後兒童常常只能感知3至4個。 萬翼的雙耳分聽測試對照實驗的結果也顯示,智力落後兒童雙耳辨別成績低於正常兒童,且差異十分顯著,說明智力落後兒童聽知覺的容量遠遠落後於正常兒童。


除了上述兩個特徵外,智力落後兒童還表現出視知覺不夠分化,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不夠分化,感知缺乏主動性、積極性等。


  
(二)記憶特徵。


記憶的缺陷是影響智力落後兒童智力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教育實踐和實驗研究表明,智力落後兒童的記憶存在兩個主要缺陷,一是識記速度緩慢,保持不牢固,再現困難或不准確。 在學習新知識時,智力落後兒童只有在多次重複練習之後才能掌握,且很容易遺忘。 我國有相當一部分智力落後兒童學校目前還在使用普通小學的課本,但教學進度比普通小學要慢一半或一半以上。 即使這樣,學生的學業水平與健全學生也無法相比。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記憶的這個特點不無關係。


還有人對該特點的研究更深入,認為智力落後兒童記憶的缺陷主要存在於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上,他們無法將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其原因在於他們不善於運用適當的複習策略。 二是記憶的目的性差,選擇功能薄弱。 智力落後兒童往往只是依據記憶材料的外部聯繫,採用簡單重複的方式去記憶,不善於有目的地去發現記憶材料的內部聯繫,在理解的基礎上有目的地進行記憶。



有這樣一個實驗很說明問題:給智力落後兒童和正常兒童分別呈現同一組圖片(狗、桌子、樓房、狼、小屋、椅子、草房、貓),要求他們看幾遍以後記住。 正常兒童在記憶過程中往往會將圖片順序打亂加以歸類整理,這樣很快就記住了。 而智力落後兒童幾乎不會歸類整理,只能進行簡單重複,記憶效果很差。 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與他們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和缺乏記憶方法等有關。


  
(三)語言特徵。


與正常兒童相比,智力落後兒童語言發展水平較低,發展速度也要遲緩一些。 正常兒童通常1歲左右開始說話,入學時基本上掌握了口語交際技能。 能比較流利地運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智力落後兒童總體水平低得多。 有的兒童兩三歲才會說出一些單個的詞,五六歲才會說簡單的內容貧乏的句子。 有的兒童上學以後,連自己的家庭地址都不會說。 在所擁有的詞彙量方面,智力落後兒童也要少得多,且理解不全面,不准確。 另外,他們在語法方面也有很多問題。 智力落後程度越嚴重,上述問題就越突出。


除此之外,相當數量的智力落後兒童還存在著構音、聲音和語流方面的障礙。 構音障礙表現為發音不准,吐字不清,多數兒童說話時常出現音素的替代、省略、歪曲或添加現象。 聲音障礙表現為兒童說話聲音過大或過小,音調缺少抑揚頓挫的變化,聲音嘶啞,有氣聲、假聲甚至失聲,鼻音過重或無鼻音等。 語流障礙主要表現為一部分兒童口吃。 智力落後兒童的語言缺陷直接影響和製約著他們智力的發展,因此,提高語言能力,矯正語言缺陷是開發其智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思維特徵。


智力落後兒童思維的主要特徵之一是思維長期停留在直觀形象階段,抽象概括水平低。 他們通常是在日常活動中直接觀察事物的條件下進行簡單的思維活動,思維主要依賴於事物的具體形像或表象,不善於分析和綜合,很難將已有的知識、概念和表象綜合起來。 有人曾對30個平均年齡9歲半的輕度智力落後兒童進行物體分類的實驗,發現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明顯落後於幼兒園大班(6歲)兒童,只接近中班(5歲)兒童。 思維刻板,缺乏目的性和靈活性是智力落後兒童思維的又一特徵。


這與其神經系統的惰性不無關係。 實際生活中很容易觀察到這種特徵,如他們進行某項活動時,一旦遇到困難或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就會很快中止下來,轉而從事別的活動。 智力落後兒童的思維還表現出缺乏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特徵。 一方面,他們往往對自己的行動和想法深信不疑,很少主動地檢視自己的行為,找出錯誤並加以改正;另一方面,他們又容易受環境影響,人云亦云,缺乏理智地盲從。 例如,在培智學校的課堂裡,經常可能出現“異口同聲”的情景:當教師提問時,一個學生回答錯了,其他同學也會受到“傳染”,重複同樣錯誤的答案。


智力落後兒童思維的上述特徵是與認識活動的其他特徵相聯繫的,感知覺、記憶和語言的缺陷能夠影響思維的正常發展,反過來,思維障礙也能給感知、記憶和語言帶來不利的影響。



三、智力落後兒童的個性特徵


智力落後兒童由於認識活動有缺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受到局限,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影響了他們個性的健康發展,表現出如下特徵:


  
(一)意志薄弱,缺乏主動性,易受暗示,固執。


智力落後兒童在學習和從事其他活動時,難以遵循較長遠的行為目標,缺乏主動精神。 但有時候又可能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固執性,行為刻板,缺乏應變能力。 在對待周圍人的影響方面,他們易受暗示,常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的建議和驅使。


  
(二)高級情感發展遲緩,情感不穩定且調節能力差。


研究表明,智力落後兒童的情感體驗長期處於低級階段,高級情感如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等產生晚,發展慢。 在智力落後學校中,不少十二三歲的學生,情緒表現和三四歲兒童很近似,明顯表現為暴發式的、激動式的,很少有與社會需要緊密聯繫的複雜的高級情感。 與此相聯繫,他們的情感易受外界情境的影響,易變化,不深刻,不穩定。 在情感的調控方面,他們主要受機體需要的支配,難以用社會的道德標準來協調。


  
(三)興趣單一,穩定性差。


多數智力落後兒童的興趣常局限在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上,且物質興趣占主導地位,尤其對安全、舒適、金錢、食物或其他物質獎勵更感興趣。 還有,他們對事物的興趣不能持久,容易變化。


  
(四)失敗期望高於成功期望,自我觀念消極。


智力落後兒童由於認識活動的缺陷,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長期的失敗經驗會使他們逐漸喪失自信​​,對學習和工作產生失敗預期,不去努力克服困難,爭取成功。


  
(五)原始性防衛機制佔優勢。


與正常兒童相比,智力落後兒童更多地使用較原始的防衛機制,如拒絕、退縮、壓抑、焦慮等,且在使用上較機械,缺乏靈活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