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的訓練也是自主權的訓練 
大小便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對孩子來說,在適當的地方用適當的方法大小便,是他在人生旅程中適應社會的一種行為。而訓練孩子表達便意、懂得在正確的地方解便、養成良好的大小便習慣,這也是訓練大小便的真正目標。 

初生嬰兒的大小便通常是一種下意識的反射作用,只要膀胱內的尿液裝得差不多了,自然會尿出來。因此,這時候要求他以自我意識層面來控制大小便,是不可能的。曾經看過有些媽媽在產後不久,就開始這項重大的訓練,結果使母子展開一場自主權的爭戰,雙方的挫折感破壞了親情的品質。 

大小便的學習原本就是自主權的訓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會體驗到什麼時候應該收,什麼時候應該放;什麼時候該取,什麼時候該予。但是,在孩子還沒有體驗充分的愛、還沒有對母親建立起適當的信賴、對自己及外界間關係的概念還混沌未開時,我們怎能要求他接受自己控制自己的訓練?也就是說,在孩子還小,還沒有能力藉意識層面去控制大小便的時候,就開始訓練他,太重的壓力等於是剝奪了孩子享受大小便那種解放後所帶來的舒適感。孩子小的時候無力反抗成人加給他的學習壓力,隨著他的成長,很可能會出現許多行為問題。 

越早開始訓練越快學會嗎? 
有研究報告指出,孩子大小便訓練開始的早晚與他自己能控制排尿的早晚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在一歲以後,能達成排尿控制的孩子極少。二歲到四歲時,能控制排尿的人數迅速增加。五歲以後,增加的情形較慢 

在性別方面,二、三歲以後,女孩比男孩較早會控制排尿。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女孩的生理成熟較早,對小便訓練反抗較小。 

訓練要考慮身心的成熟度 
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孩子大小便比較恰當呢?一般說來,時間並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 

從生理方面來看,最起碼要等到孩子會站、會走的階段。這時,孩子直腸括約肌的功能發展得比較健全,糞便可以在直腸內停留一段時間,也就是他可以憑自我意識控制排便了。其次是孩子要能夠與外界溝通,要會用語言或聲音表達便感、聽得懂指示,這時他才能有效地接受正確的訓練。從心理方面來看,最少也要在孩子斷奶之後。通常孩子在斷奶以後,心理發展正是從口腔期轉入肛門期,他對自己與外界已經有了基本的信任經驗。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生理和心理已經發展到可訓練的基本程度,是可以考慮開始嘗試訓練他大小便了。 

對照顧者來說,孩子能自己大小便,固然可以減少洗尿布、換褲子、擦地板、為孩子清潔的時間;對孩子來說,也可以避免尿布疹、出門不便、被同齡幼兒取笑的機會,但是,訓練之前,要考慮下列的因素︰ 
1.
孩子的膀胱控制能力︰是否隔約30分鐘以上才尿一次,而且每次尿量不少,而不是經常在滴濕褲子。 
2.
肯配合照顧者的抱姿與口語指示(假如︰「尿尿」、「嗯嗯」等),不會執拗抗拒很久(例如︰啼哭或掙扎)。 

若希望孩子能在便盆上尿尿,則要考慮他是否能獨自坐在便盆上45分鐘;若希望孩子會表示尿意,則要考慮他是否已有表達能力(例如︰用明顯的表情或動作、會說「尿尿」或「嗯嗯」等話語來表示);如果是期望孩子能自行用便盆,則要考慮到他的行動能力、對便盆位置的認識,以及他把褲子拉上和拉下的能力。 

在觀察、了解孩子的情況後,才能決定開始訓練孩子大小便的時間。因此,父母不要太著急,以免造成孩子因為不適應而導致情緒障礙,或出現所謂「心因性問題」(例如︰強忍不尿,直到控制不住而流出、便祕或隨時滴尿等)。這一切需要父母費心觀察、小心嘗試、彈性變通,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採循序漸進、鼓勵的方式 
父母該如何著手訓練孩子大小便呢?可以運用孩子喜歡模仿的學習動機。例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叔叔(舅舅、阿姨)都是這樣做的,寶寶已經長大了,也要學大家這樣做喔﹗」開始訓練時,媽媽可以憑經驗抓準孩子解尿的間隔時間,提早幾分鐘提醒他,則成功率會比較高。至於排便,可以安排在早餐或飯後,因為吃進的食物可以刺激腸子蠕動,有助於排便。 

現代的沖水馬桶,對認知能力尚在操作前期的(Pre-operation stage)的幼兒來說,有時會造成心理上的威脅,因為他不能完全理解糞便如何在水波中消失的原理。因此,如果能配合使用專為幼兒設計的便盆,可以使排便成為較安全的經驗。此外,對孩子大小便衛生習慣的養成過程,例如︰表示便意、脫褲子、使用衛生紙、洗手等,最好循序漸進,一步步地要求幼兒自己達成。 

只要孩子有進展,我們就該給予鼓勵。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每次都是在尿濕褲子後才找媽媽,這次卻能在事前說出來,或是他原本都得找媽媽幫忙把尿,這次卻能自己脫褲子,這時候,媽媽就應該抱他、親他、陪他玩或向家人公開他進步的事實等,好好地鼓勵他。 

對於會坐或走路的孩子,可將便盆放在靠近他遊戲的地方,以便觀察其表情或把握時間就近為他把尿。此外,父母上廁所時,不妨讓孩子看大人坐馬桶,鼓勵孩子也坐便盆尿尿,或者和孩子玩「娃娃尿尿」的遊戲,使孩子因好玩而願仿效。 

找出退化行為的癥結,並設法解決 
為什麼孩子原本良好的大小便習慣會產生改變,甚至出現尿濕褲子或便祕的現象呢?這可能是因為︰ 
1.睡眠時間的改變 
孩子小時候,除了喝奶就是睡覺,對大小便的訓練較能單純地記住、服從。長大後,睡眠減少,活動增加,也就容易忽略了。 
2.
飲食與環境的改變 
飲食方面,由於副食品的增加,消化量大,大小便的需求變得不定時了。在環境方面,孩子到親友家作客或去遊樂場玩,可能因一時高興或戲耍得正在興頭上,而忘了要大小便。 
3.
成人的責備與孩子羞恥心作崇 
如果孩子因偶爾控制不住大小便而遭到成人的責罵或旁人的戲謔,則容易使他對大小便產生恐懼,甚至認為那是一件羞恥的事,大小便時便會顯得緊張、焦躁不安,或產生抑制的心理。 

面對這樣的孩子時,不妨參考前述建議斟酌實施,重新培養孩子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儘量在輕鬆的氣氛下鼓勵孩子坐馬桶,坐的時間可由半分鐘逐漸延至五分鐘。在飲食方面,多給孩子喝他喜歡的飲料,以增加尿意次數;或是鼓勵孩子多吃纖維質多的蔬菜及固體食物,以解決便祕問題。 

另外,在幼稚園(托兒所)中,難免有孩子因種種因素而未能控制好大小便,老師不宜當眾斥責,以免引起孩子的自卑感。平時最好多加觀察,注意其發生次數,以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隨後與家長共同探討原因,譬如︰ 


1.心智發展方面︰是否還在兩歲以下的階段? 
2.
情緒因素︰是否有近因導致情緒困擾,而採取退化性行為以引人注意? 
3.
生理因素︰是否膀胱控制力一直很差或最近出現了問題? 
4.
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是否不會表達,或畏縮而不敢讓大人知道他有尿意? 
5.
是否因遊戲得過於興奮以至忘了上廁所? 

訓練孩子大小便,是親子關係中很重要的考驗。深盼媽媽們別忘了︰「愛」是最好的推動力量。如果失敗了也沒有關係,下次再試試看。希望這樣的人生經驗,能奠定孩子將來發展良好的自我控制的基礎,讓他的人生有很好的起步﹗ 




                         


                                                                                       來源 : 奇蜜親子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