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佩璇


  採訪諮詢 / 板橋圓心坊全方位腦力開發托兒所所長黃薰漪


 

霖霖今年一歲半了,平常最喜歡跟媽媽玩躲貓貓遊戲,也會和常來聊天喝茶的鄰居陳阿姨一起堆積木,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有次帶霖霖到爺爺家拜訪,他就一直要媽媽抱,不肯自己坐在椅子上,對爺爺奶奶的觸碰也十分抗拒,讓爸媽十分疑惑,怎麼平常開朗的孩子,今天突然鬧起脾氣來?其實6個月以後的孩子,對陌生人就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才能放心互動,即使是家族成員也一樣,當幼兒面對不認識的家族成員,爸爸媽媽就要多花點心思!


 


了解bobo的認知能力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會認人呢?他們的辨認能力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早!剛出生數月的新生兒,就會注意人的臉部輪廓與表情,能分辨媽媽的臉孔與聲音,甚至模仿成人的臉部動作,約78個月大時,已經能了解臉部表情所代表的意涵。板橋圓心坊全方位腦力開發托兒所所長 黃薰漪 老師表示:「很多媽媽覺得寶寶還不懂事,但其實孩子們已經能分辨人的不同了。」所以媽媽若想要換保母或是搬家換環境,最好趁著寶寶6個月大之前就安頓好,不然寶寶已經會開始認人、怕生,適應起來會比較吃力。


到了寶寶12歲時,已經能清楚分辨人的五官和長相,除了每天見面的爸爸媽媽,只要是時常接觸的人物長相、聲音都能夠分辨。3歲以上的bobo,開始對於外公、外婆等家族成員稱謂,有模糊的認識。


其實幼兒的認知能力,不是僵化的數值指標,若bobo在該年齡沒有達到那樣的表現,爸爸媽媽也不用太緊張,黃薰漪所長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發展個體,這些標準只是參考用,bobo們能感受到家庭成員所給的愛和關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帶領孩子認識家族成員


雖說認識家族成員最好的方式,就是常常去串門子、拜訪,但礙於時空上的限制,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引起bobo的動機和興趣,來熟悉其他家族成員。


bobo講床邊故事時,可以選擇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親情有關的題材,或是看著相本,找出家族成員的照片讓bobo看,當然,勤於聯絡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利用電話、視訊等方式,讓bobo和其他家族成員有所互動,這些舉動都可以使孩子感覺到自己與家族間緊密的關係。


 


從小開始的生命教育


3歲幼兒來說,這個生死的問題可能太複雜,但父母可以從bobo出發,讓孩子理解自己和家族成員的關係,像是外婆,就是媽媽的媽媽;爺爺,就是爸爸的爸爸,這些人跟bobo的關係,就是靠著血緣聯繫起來,這也是製作家族樹更深的涵義。讓寶寶看看自己還在肚子裡的超音波照片,再看看自己現在的樣子、看爸爸媽媽、看爺爺奶奶,使bobo觀察到什麼是生命;什麼又是年老。黃薰漪所長表示:「也許爸爸媽媽會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可能了解?其實孩子也許無法表達,但他們就像海綿一樣,都會吸收進去,無論是家人的關懷或生命的意義,孩子們多少都能感受。」


 

最後,黃薰漪所長要建議爸爸媽媽,要讓bobo認識家族成員,需要長時間的互動,並非幾天或幾個月,也不要強求幼兒要達到什麼目標,最重要的是使bobo沉浸在家族成員的愛裡,bobo的童年更加豐富飽滿,對幼兒長大後的人際關係也有很大幫助。


                 


                              


 


                                    來源 : 媽媽寶寶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若茵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